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进展

    作者:田地;徐小元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HIV/HCV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显著减少了与HIV感染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HCV混合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日益成为HIV/HCV混合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HIV/HCV混合感染者HCV相关肝病的风险增加,有效的抗HCV治疗对延长这一人群的生存期至关重要.本文就抗HCV治疗对象的评估、治疗时机的选择、治疗的方法、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以及治疗注意的问题作一综述.

  • 基于蛋白质组学筛选获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军;贾小芳;滕珍林;程能能

    肝癌是世界上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主要的致病原,然而,HBV感染相关的肝癌发病机制不明,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蛋白质组学为肝癌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近3年在HBV相关肝癌发病机制、肝癌标志物筛选研究方法及已发现的肝癌诊断标志物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 肝肾综合征治疗进展

    作者:谢永鹏;侯玥;臧秀贤;初喆

    肝肾综合征(HRS)是严重肝病常见并发症,病死率高.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表现主要为功能性肾衰竭,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治疗主要是针对循环动力学改变及肾灌注不足等环节,选择具有较强的全身血管收缩作用,而对肾动脉无影响的血管活性药,加上血管扩张剂,以逆转高动力循环状态,并借助血液净化系统改善肾功能;针对门静脉高压环节给予经颈静脉肝内门一体分流(TIPS)治疗;佳治疗是肝移植.HRS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 靶向大鼠Smad3基因的siRNA筛选及其shRNA重组慢病毒的构建

    作者:陈鹏;郑素军;王世美;张建军;邢欣悦;张莹;刘梅;段钟平

    目的 设计并筛选针对大鼠Smad3基因的siRNA,构建靶向Smad3基因的shRNA重组慢病毒.方法 针对大鼠Smad3基因设计并合成6对siRNA(siRNA001~006)及1对无关对照siRNA,转染大鼠肝细胞株BRL-3A,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siRNA对SMAD3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挑选抑制效率高的siRNA.依据所得的序列合成并克隆到pLL3.7载体中,与包装质粒pRSVrev、pMDLg-pRRE和VSV-G共转染293FT细胞获得靶向Smad3的慢病毒.通过流式细胞仪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计数来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证实siRNA001、siRNA005、siRNA006对SMAD3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可达83.36%、86.99%及64.88%.而对照siRNA无明显作用.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Smad3 shRNA及对照shRNA重组载体质粒pLL3.7shRNA构建成功.将构建的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可产生有感染活性的慢病毒颗粒.结论 筛选出针对大鼠Smad3基因有明显抑制作用的3对siRNA,并成功构建表达相应shRNA的4种重组慢病毒,为研究调控Smad3的表达对肝再生或肝纤维化的影响提供了实验条件.

  • 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患者血清维生素C及氧化损伤指标的检测

    作者:朱晓燕;宋安林;赵英仁

    目的 对比检测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患者血清维生素C含量及其它氧化损伤指标,为维生素C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乙型肝炎患者共4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20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15例、重型肝炎10例],健康对照组15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血清维生素C、总抗氧化能力及丙二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血清维生素C、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P<0.05);不同临床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正常组(P<0.05);乙型肝炎组丙二醛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正常组(P<0.05).(2)乙型肝炎组血清维生素C的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维生素C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维生素C的浓度与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

  • 丙型肝炎病毒1b基因型核心蛋白对HepG2细胞Bax与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孝华;刘玲玲;雷创;周清平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1b基因型核心蛋白(C)对HepG2细胞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与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以探索1b型HCV C蛋白与HepG2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利用RT-PCR扩增出HCV-1b-C基因,经双酶切后连接pcDNA3.1(-),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CV-1b-C.利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成功后HCV-1b-C对HepG2细胞Bax与Bcl-2表达的影响,并设转染空质粒组及未处理组作对照.结果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CV-1b-C;瞬时转染HepG2细胞,成功表达HCV C mRNA及蛋白;转染C基因组的Bax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与转染空质粒组及未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C基因组的Bcl-2的mRNAR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多,与转染空质粒组及未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b基因型HCV C蛋白转染HepG2细胞会导致Bax表达减少及Bcl-2表达增多,降低Bax/Bcl-2比值,可能是抑制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mRNA的表达

    作者:刘梅;张丽丽;陈明;潘修成;李丽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肝脏不同炎症活动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CHB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各15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15例为携带组,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RT-PCR检测SOCS-1 mRNA的表达.结果 重度组SOCS-1 mRNA的表达(1.15±0.12)明显高于对照组(0.86±0.10)、携带组(0.89±0.18)和轻度组(0.93 ±0.12)(q=4.183~5.472,P<0.01 ).CHB患者SOC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脏不同炎症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s=0.664,P<0.01).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PMBCs中SOCS-1 mRNA的表达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有关.

  •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α-肌动蛋白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分析的临床意义

    作者:邵先安;严家春;谷旻;马勇;李俊峰;徐长江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活检组织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探讨α-SMA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通过RT-PCR对CHB活检组织的α-SMA进行半定量,结合肝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对CHB患者的肝组织α-SM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在基因水平上,轻度CHB患者α-SMA/β-actin为0.126±0.032,与中度(0.323±0.099,P=0.001)和重度(0.410±0.103,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CHB患者中,中度和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免疫组化显示:在CHB肝组织,α-SMA主要与坏死性炎症反应有关,贮脂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表达 α-SMA较强.CHB轻度组(G1/G2),α-SMA表达于坏死性炎症反应部位;CHB较重组(G3/G4),则表达于坏死区及其相邻的肝实质表达明显增加,且Kuppfer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FIBV慢性感染状态下,α-SMA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与肝脏患者的CHB病理过程.

  • 兰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干扰素α应答关系的探讨

    作者:张文杰;杜绍财;饶慧瑛;李朝霞;田淑菊;毛维武;龚晏萱;屈延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Ib基因型5'非编码区(5'NCR)基因变异株的感染状态,及其与干扰素α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检测40例HCV 1b型中5'-NCR基因变异及9例干扰素α治疗患者中的5'-NCR基因变异.结果 在40例HCV 1b型中存在5种感染状态:(1)有Mbo I切点24/40(60.0%);(2)无Mbo I切点变异株5/40(12.5%);(3)有Mbo I和无Mbo I切点混合感染株7/40(17.5%);(4)有BamH I切点变异株2/40(5%);(5)有Mbo I双切点变异株2/40(5%).对9例干扰素a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5'-NCR变异株检测.5例干扰素α应答病例中,2例为2a型,3例为无Mbo I切点的1b型.4例抗干扰素α病例中.1例为2a型,但在某节段存在着1b与2a混合状态,另3例为无Mbo I.结论 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单一的Mbo I切点的样品,24/40(60.0%)可能是HCV野生株感染的状态.

  • HBV基因型与HBeAg的表达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汪莉萍;韩方正;吴光辉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与HBeAg表达和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 利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检测HBV基因型,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HBV DNA.结果 在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基因型C型84例(70%)、B型31例(25.8%),BC混合型5例(4.2%),未发现A、D、E、F基因型;C型在慢性重型肝炎组高(P<0.05);在C基因型中HBeAg(+)患者较HBeAg(-)患者多见(P<0.05),在B基因型中,HBeAg(+)和HBeAg(-)患者分布无明显差别.结论 徐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多见,e抗原的表达率在C型中较高;基因型B型与C型相比,C型引起肝脏损伤重.

  • TIPS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原姗姗;韩国宏;柏明;何创业;殷占新;王建宏;祁兴顺;杨志平;张伟

    目的 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预后生存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5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前7 d内相关生化指标,定期随访观察术后情况和生存期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以ROC确定预后因素的佳界值.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1~40个月),6例患者在TIPS术后1年内死亡,无肝移植事件发生.3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67%.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血清胆红素和血清肌酐水平能独立预测顽固性腹水患者的1年生存率.ROC分析血清胆红素46 μmol/L(敏感性86%,特异性35%)、血清肌酐132μmol/L(敏感性83%,特异性33%)为佳界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胆红素<46 μmol/L和≥46 μmol/L时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37%(P<0.001),血清肌酐<132 μmol/L和≥132 μmol/L时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43%(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46 μmol/L和肌酐≥132 μmol/L是预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1年生存率的因素,为即时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节LPS-TLR4通路抑制肝星形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谢婵;彭亮;叶一农;张耿林;谢仕斌;高志良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是否可通过干预LPS-TLR4通路,调控肝星状细胞(HSC)LX2活化,阐明BMSC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共培养BMSC、LX2,分为BMSC+LX2(LPS刺激)组、TLR4阻断剂+LX2(LPS刺激)组、LX2(LPS刺激)组、BMSC(LPS刺激)组、LX2(无LPS刺激)组,培养6、12、36、48 h;收集上清.ELISA检测IL-8及TGF β表达,RT-PCR检测LX2的TLR4、Myd88及NF-κ B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 β、SMA、Col I、MyD88、TLR4表达.免疫荧光检测NF-κ B细胞内表达情况.结果 LPS可以刺激LX2活化,活化的LX2分泌IL-8及TGF β增多,TGF β、SMA、Col I、MyD88、TLR4表达增加,NF-κ B p65主要为核内表达.与BMSC共培养后,LPS导致的LX2活化减弱,LX2的TGF-β、SMA、Col I、MyD88、TLR4的表达下降,NF-κB p65胞浆表达为主.结论 BMSC可以通过干预LPS-TLR4通路抑制LX2的活化.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刘平;慕永平;刘成海

    近10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医药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应,而且在保肝、抗炎、抗肝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综合治疗优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肝硬化、晚期肝癌的治疗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是我国医药领域的重要优势特色,需要大力加强研究.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的思考

    作者:汤钊猷

    中医和西医在肿瘤治疗方面各有优势,西医注重消灭肿瘤,而中医则注重调变肿瘤和机体.肝癌治疗方面,中医适合于不能耐受手术/介入疗法患者,作为姑息性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治疗,达到促进治疗后的恢复,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实验研究发现,5味中药的"松友饮"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降低肿瘤侵袭,可减少化疗和姑息性切除后的转移,并延长荷瘤鼠生存期,提示这方面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中医理论,而不仅仅是中药的应用;研究中创建中西医结合研究平台则刻不容缓.

  • 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中两种不同栓塞剂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涛;黄优华;石红建;徐强;倪才方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Embosphere微球两种不同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其中A组(20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作为栓塞剂,B组(20例)采用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有临床症状者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肝脏彩超或CT,A组中瘤体缩小15例,稳定5例.无效0例;B组中瘤体缩小16例,稳定4例,无效0例;两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Embosphere微球两种栓塞剂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均安全有效.

  • 内生场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关铁;邹庆华

    目的 观察内生场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4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以顺铂联合氟尿嘧啶为主的内生场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化疗前后的效果.另39例原发性肝癌给予一般支持治疗.结果 经腹腔热灌注化疗,总有效率(RR)59.5%,腹水控制率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个月和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主要为乏力、出汗.结论 内生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控制,且安全性好.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大鹍;赵媛媛;李志艳;陈敏;刘阳;谢跃;董晓宇;周艳贤;苏颖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对 76例NAFL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进行肝脏弹性的检测,比较并分析各组间肝脏弹性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 NAFLD组与对照组间ARFI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AFLD不同程度组间ARFI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与轻、中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NAFLD患者脂肪肝程度的加重,肝脏的ARFI测值也逐渐增高,两者存在正相关(r=0.453,P<0.01).结论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不仅无创,更可较准确的对NAFLD患者肝脏弹性进行定量评价.

  •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洪第;卢芳汀;陶艳艳;M.Eric Gershwin;廉哲雄

    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免疫促进和免疫抑制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从中药对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器官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其抗肿瘤的功效,到中药在炎症反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中所起的免疫抑制作用进行论述,并对中药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草药 佐剂 免疫
  • 清肝调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王伟芹;李亚萍;神州;路伟;尹常健

    目的 探讨清肝调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饲料诱导的Wistar 大鼠NASH模型并随机分组,清肝调脂饮低、中、高剂量组和西利宾胺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药物治疗.实验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G、TC、葡萄糖、瘦素、FFA、INS;肝组织行脂肪染色、糖原染色并作定量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以上各指标(P<0.05,P<0.01).其中,在降低TG、葡萄糖、INS、FFA方面,中药高剂量组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肝调脂饮促进游离脂肪酸代谢与肝内TG分解;改善胰岛素抵抗(IR)及瘦素抵抗(LR).与西利宾胺比较,清肝调脂饮在抑制NASH的IR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

  • 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102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宇;樊艳华

    目的 总结分析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报道的土三七所致HVOD病例102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土三七使用量150~5000 g(中位数500g),服药时间4d~1年(中位时间30d),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99.0%)、腹痛(69.6%)、肝大(93.5%)、腹水(97.7%)、黄疸(63.5%).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B超检查见肝静脉显示不清,肝段下腔静脉外形变细,但无明显栓塞物,彩色多普勒提示门脉血流减慢或逆向,增强CT示肝脏呈"地图状"强化不均匀.病理学表现为肝窦淤血、扩张,流出道受阻,肝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小叶中央静脉内皮水肿或纤维增生.经内科治疗好转69.7%(62/89).未愈或死亡30.3%(27/89),另13例转归不详.使用抗凝或活血化瘀者有效率为81.0%.较未用者(47.8%),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土三七是导致HVOD的一个重要原因,影像和病理检查具有特征性,早期诊断及使用抗凝、活血治疗对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 结肠透析机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期的疗效分析

    作者:曹慧;谭善忠;谢碧红;常家宝;田玉岭;张宁;沈建军;梁重锋

    目的 探讨结肠透析机中药保留高位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期中医属湿热发黄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科综合用药组(对照组)20例;结肠透析中药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予结肠透析机中药保留高位灌肠,每日一次,疗程两周.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比较临床转归、消化系症状与黄疸明显改善时间、好转与未好转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相关指标.结果 结肠透析治疗组好转率为65%,与内科综合用药的40%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好转患者中,结肠透析中药组消化系症状如腹胀、纳差明显改善时间,黄疸消退、TBil下降时间均少于内科综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好转患者中PTA的下降幅度却明显低于内科综合用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衰竭早期属湿热瘀黄证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结肠透析机中药保留高位灌肠能够提高疗效.

  • 中药复方"松友饮"联用干扰素α影响姑息性肝切除术后残癌生长转移的实验观察

    作者:黄修燕;黄自丽;许永华;郑起;汤钊猷

    目的 研究中药"松友饮"联用干扰素(IFN)α对高转移人肝细胞癌(HCC)裸鼠原位移植瘤姑息性肝切除模型残癌生长、转移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以高转移人肝癌MHCC97H细胞建立裸鼠原位移植瘤姑息性肝切除模型,72只成模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松友饮"组、IFN α组及"松友饮"+IFN α组(每组18只),姑息性肝切除术后24 h开始每天1次灌胃给药及皮下注射,连续5周测量裸鼠体质量.后一次处理结束48 h后每组随机处死6只裸鼠.计算肿瘤体积及转移情况;剩余裸鼠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 对照组、"松友饮"组、IFNα组及"松友饮"+IFNα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205.2±581.3)、(724.9±337.6)、(507.6±367.0)、(245.3±181.2)mm3(F=6.410,P<0.05);肺转移结节数(n)分别为13.8±3.5、12.1±3.8、7.4±2.8、4.5±1.9(F=22.930,P<0.05);生存期分别为(62.1±2.0)、(76.2±3.2)、(81.1±2.5)、(88.3±2.5)d(Chi-Square=45.704,P<0.05).联合用药组同单药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5周联用"松友饮"增强IFN α抑制姑息性肝切除术后残癌生长、转移并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对HCC患者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赵文莉;程红;杨忠民

    目的 探讨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1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组38例,给予苦参素胶囊0.2g,3次/d,12服;B组38例,给予ADV 10mg/d,C组40例,给予苦参素和ADV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各组患者肝功能、血清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和B超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ALT复常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6周后HBV DNA转阴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患者治疗24周后,A组治疗36周后血清pCⅢ、CⅣ、LN、H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在治疗48周时C组与A组血清PCⅢ、CIV、H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24、48周时脾脏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B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结论 ADV联合苦参素治疗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用苦参素或ADV治疗.

  • 基于整体网分析理论的脂肪肝中医辨证研究

    作者:尹守乙;柳涛;魏华凤;季光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候的分类.方法 运用整体网分析方法对SOM神经网络整理出的关系数据集进行整体网络结构分析,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考量中心性用以评价各个症状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程度:考量中心势用以推测论证型的多寡和兼杂程度;考量分派指数用以推测理想辨证的可靠程度.结果 脂肪肝疾病的中医辨证,较难得到单一的主证,辨证体系比较复杂,证型较多;脂肪肝辨证中较易出现兼杂证.结论 基于症状与症状的关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医证候的集群现象;提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标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基于兼杂证型的调查研究数据,提取中医基本证候类型的思路是可行的.

  • 苦参碱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转氨酶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旭;袁成民;吴谙诏;鹿勇;赵玉娟

    目的 观察注射用苦参碱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转氨酶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并从细胞免疫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随机选择CHB轻度患者60例,苦参碱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各30例,观察治疗1个月ALT、AST及治疗3个月HBeAg定量、HBV DNA载量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数量.结果 治疗3个月HBV DNA载量、HBeAg定量显著降低.CD3+T、CD4+T和CD8+T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苦参碱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于CHB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

  • 基于MELD评价解毒凉血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作者:吴云忠;王宪波;叶航;江宇泳;孙凤霞;王融冰

    目的 评价解毒凉血法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在中医辩证基础上,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探讨解毒凉血法治疗能够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适应人群.方法 374例辩证为湿热内蕴、疫毒瘀阻证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基础治疗+中药治疗组(即解毒凉血法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内科治疗,解毒凉血法组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解毒凉血活血方;通过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建立MELD评分;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MELD评分变化、病死率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 MELD分值<17的患者解毒凉血法治疗后TBil、PT的INR、MELD评分分别为(290.45±147.42)μmol/L、1.54±0.52和11.87±2.04;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14.48±145.4)μmol/L、1.78±0.43和13.8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凉血法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4.4%(22/153),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的29.7%(46/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17的患者解毒凉血法治疗后的TBil、PT的INR及MELD评分分别为(401.38±139.2)μmol/L、3.30±1.44、18.46±0.72,虽然高于治疗前的(398.86±121.82)μmol/L、3.15±1.6、18.34±0.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凉血法组患者病死率为31.3%(10/32).基础治疗组35.3%(1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凉血法能够通过改善肝脏功能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死率;解毒凉血法治疗可降低MEL吩值<17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但不能降低MELD分值≥17的患者的病死率.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周双男;王立福;杨慧银;白云峰;李筠

    目的 通过对214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以及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包括保肝、退黄、抗病毒、对症支持及中医辩证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4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3.1%,无效率36.9%;治疗前后自身对比,TBil、DBil、ALT、AST、PAT、Chol、TG、HBV DNA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抗病毒药物使用、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和治疗后重型肝炎分期为预后的强影响因素(P<0.05).抗病毒药物中恩替卡韦组及拉米夫定组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合并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的患者预后较差,选择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可能会提高有效率.

  • 莪术黄芪超滤膜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G2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岳伟;付伟;毛小荣;张晶

    目的 观察莪术黄芪超滤膜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是否具有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四氮唑蓝比色(MTT)法观察莪术黄芪超滤膜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 (1)莪术黄芪超滤膜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作用与剂量及时问呈显著性正相关;(2)莪术黄芪超滤膜提取物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发生凋亡,1.6 g/L处理,72 h效果佳.结论 莪术黄芪超滤膜提取物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并促其凋亡.

  • 2011亚太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纪要

    作者:段晓燕;范建高

    第21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于2011年2月17~20日在泰国曼谷召开,以下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严重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报道作一概述.1临床研究1.1发病机制 NAFL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关系受到瞩目.土耳其Türkay对106例受试者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和OSA严重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71例受试者被诊断为脂肪肝(组1),其余35例被分配到对照组(组2).呼吸紊乱指数(AHI)和氧去饱和度指数(ODI)随着脂肪肝的出现及其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体重指数(BMI)、体重和胰岛素抵抗后,AHI、ODI、低血氧饱和度(SpO2<90%)以及睡眠时SpO2<90%持续时间所占比例是NAFLD的独屯预测因素.

    关键词: 脂肪肝 肝炎 肝疾病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