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肝脏不同类型细胞衰老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作者:郭珊;阳学风

    细胞衰老是细胞在受到某些特定刺激后而被激活的一种基本细胞应答程序,是生物机体的基本特征.肝纤维化是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研究表明细胞衰老与肝纤维化的进展密切相关,针对肝内各种类型细胞衰老对肝纤维化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

  • 胰腺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艳冰;丁佑铭

    众多涉及胰腺功能的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均与胰腺炎的病程发展相关.同时,全身炎症反应也会影响胰腺炎的病情危重程度,而编码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基因突变与多态性可以调控这些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全身炎症反应的发展.综述了阳离子胰蛋白酶原、胰分泌性胰蛋白酶抑制剂、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胰腺炎的相关性.

  • 肝衰竭预后评估模型及其在妊娠期肝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韩璞青;孙嫣

    妊娠期肝衰竭发病率相对升高,是孕产妇死亡主要病因之一.妊娠期肝衰竭症状复杂、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真实客观地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是指导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介绍了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单因素指标及各种多因素模型,以及常用模型在妊娠期患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沉默调节蛋白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杨帅

    沉默调节蛋白1(SIRT1)为Sirtuin家族的一员,是依赖于烟酰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去乙酰化酶,其主要作用是参与能量代谢、细胞生存、衰老及凋亡.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等密切相关的慢性肝脏疾病.从SIRT1与NAFLD者的能量代谢关系、SIRT1与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内质网应激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SIRT1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细胞外囊泡与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王江瑜;王志鑫;樊海宁

    细胞外囊泡(EV)是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膜结合小泡,能够选择性地富集特定蛋白和RNA,介导细胞间通讯.因此,EV具有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治疗靶标和传递载体的潜力.总结了EV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癌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肝脏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强调EV在未来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肝泡型包虫病的手术洽疗进展

    作者:买买提·瓦司力;吐尔干艾力·阿吉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有浸润性生长特点的寄生虫病,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分为根治性肝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根治性肝切除术是首选,姑息性手术主要用于缓解病情及减轻并发症.药物治疗在HAE病情的延缓及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自体肝移植应用到HAE治疗中,已成为终末期常规手术无法根治的HAE的主要有效疗法.介绍了HAE根治性肝切除术及姑息性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总结了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及自体肝移植术在HAE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经验,为HAE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敖飞;陈伟庆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指门静脉或其分支、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内形成的血栓.PVT是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往往可能会导致肝损伤、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甚至是缺血性肠坏死.因而,早期发现PVT并进行有效干预,对降低PVT患者的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肝硬化脾切除术后PVT危险因素和治疗进行了综述,指出PVT应及早进行有效干预.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防洽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维锋;李家速;刘枫;程益锋;沈鹏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术后胰腺炎(PEP)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自ERCP诞生以来,PEP防治便成为国际性研究焦点,近年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危险因素、药物预防、预防性胰管支架置入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但研究结论不甚一致,仍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成功洽疗晚期大肝癌伴肝-门静脉癌栓1例报告

    作者:袁筑慧;王洋;李威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为代表的热消融治疗,是继外科治疗后,近20年来应用为广泛的肝癌治疗方式,不但能够完成早期肝癌的根治,还能够针对中晚期肝癌进行姑息治疗[1].相对传统的外科治疗,局部热消融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可多次治疗、治疗效果好等优点,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近年来,有研究[2-5]表明,热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肿瘤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提高治疗反应率.本文报道1例晚期大肝癌伴门静脉及肝中静脉癌栓病例,经MWA结合TACE治疗成功.

  • 胰腺腺泡细胞癌1例报告

    作者:刘丰;潘玮聪;杨帆;刘亚辉;玄志鲁;刘凯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间断性上腹部胀痛20 d"入本院治疗.既往体健.查体:腹平坦,腹壁未见异常,脐部生理凹陷,体毛发育正常,未见上腹部搏动;腹壁柔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缘下不能触及,胆囊不能触及,Murphy征阴性,Courvoisier征阴性;全腹叩诊呈鼓音,肝区叩击痛阴性,胆囊区叩击痛阴性,胃泡区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水坑征阴性;听诊肠鸣音约4次/ min,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入院后磁共振胰腺平扫+增强示:胰腺钩突可疑异常信号,大小约2.1 cm ×1.2 cm,倾向占位性病变可能,病灶相邻分支胰管略受推压,胰管略扩张.临床诊断为:胰腺占位(考虑良性可能性大),于本科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肝肉瘤样癌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报告

    作者:吴昊;刘守领;周建鹏;寇凯;王广义

    肉瘤样癌是指形态学类似梭形细胞肉瘤但实际上为癌的一类较少见恶性肿瘤的总称,可以发生在全身多个器官,但以上呼吸道、肺、乳腺和肾常见[1].肝肉瘤样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是发生于肝脏的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1年生存率几乎为0[2].

  • 以肝脾多发占位为首发表现的肺结核伴全身多脏器播散1例报告

    作者:于慧慧;杨文轩;吕聪;胡玉琳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7岁,因"反复发热3个月"于2015年8月26日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41 ℃,发热多见于下午或夜间,平均每日发作1~2次,伴畏寒、寒战,期间反复发热,体温在38.5 ℃左右,曾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考虑为"发热待查",具体诊疗不详,发热未见明显改善.病程中,咳少量白色黏液样痰、量少、无盗汗、食欲减退.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2015年8月3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7.67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0.76,RBC 3.15×1012/L,Hb 82 g/L,PLT 244×109/L,红细胞沉降率91 mm/h,CRP 55.82 mg/L,PCT、甲状腺功能八项、抗核抗体(ANA)1、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铁蛋白正常,G试验<50 pg/ml,布氏杆菌凝集、肥大反应、血培养均阴性.肺部CT:右上肺多发结节及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不除外结核;腹部彩超:肝脏、脾脏多发占位.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后检查:血常规:WBC 5.99×109/L,NE 0.65,RBC 3.15×1012/L,Hb 77 g/L, PLT 198×109/L.凝血常规:PT 13.6 s,PTA 77%,肝功能:AST、ALT正常,GGT 107.5 U/L,ALP 152.1 U/L,胆碱酯酸(ChE)555 U/L,Alb 33.5 g/L,红细胞沉降率120 mm/h,CRP 67.10 mg/L,免疫球蛋白A 4.32 g/L,补体C4 0.72 g/L.结核抗体IgG阴性.T斑点:结核特异抗原A>50、结核特异抗原B 32(斑点数量)(正常 <6).肿瘤标志物:CA12 -5 117.16 U/ml.铁蛋白245.3 μg/L.肝炎病原学阴性.复查肺部CT平扫提示肺部病变不除外结核或占位性病变可能;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心包少许积液.初步诊断为"发热待查、肝脾多发占位性病变、左侧胸腔积液、中度贫血".本院给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2.0 g,每8 h 1次,静点,体温仍在40 ℃左右,无咳嗽、咳痰,无腹部疼痛等不适.经感染科会诊考虑肺结核可能性大,遂将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换为左氧氟沙星0.2 g,每12 h 1次,静点,体温逐渐下降至38 ℃左右,全腹部多排CT平扫+三期增强提示:肝脾多发异常强化影,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占位性病变暂时不能除外.此时患者肝脏多发异常强化影的良、恶性仍不能明确,行PET-CT检查提示:(1)右肺门、纵膈、右侧隔上、肝门区及胰腺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增高;肝脏多发高代谢灶;脾肿大伴多发高代谢灶;全身多发骨高代谢灶[右侧第5肋骨、脊柱多个椎体及附件(T5、T12、L1)及右侧坐骨见结节样放射性摄取增高,CT未见异常];上述改变,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性大.(2)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旁稍高代谢灶,考虑炎性病变,结核可能性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盆腔少量积液.经全科会诊及血液科会诊决定行骨穿刺、肝穿刺检查,骨穿刺涂片提示红系增生活跃,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图1)提示:肉芽肿性炎症伴坏死,抗酸染色可见杆菌,形态学符合结核.由此,该患者考虑为肺部结核经血行播散造成肝脾及全身多脏器感染可能性大,补充临床诊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全身多处肺外结核(肝、脾、骨、淋巴、胰腺、骨髓、心包)".考虑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盆腔少量积液为结核累积浆膜所致,遂转入结核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经积极抗结核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肝脾占位减小,无骨痛、腹痛等肺外结核表现.

    关键词: 结核 病例报告
  • 酷似肝脓肿的原发性肝肉瘤样癌合并感染1例报告

    作者:王桢李;张倩;邵雪;金珍婧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4岁,因"乏力15 d,发热、寒战1 d"于2017年8月11日由外院转入本院.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纳差、腹胀、恶心、厌油腻,无腹痛、腹泻、呕吐,无发热、巩膜黄染,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具体治疗不详).入院前1天,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5 ℃,伴寒战、心悸、气短,有头晕、头痛,无明显咳嗽、咳痰.既往史: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10余年,曾口服中药治疗1个月(具体不详),未定期复查;高血压病病史8年,高血压不详,平素不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具体不详),自述血压控制尚可;糖尿病病史5年,平素规律应用"甘舒霖30R"(早晚各20 U),自述血糖控制尚可,否认病毒性肝炎、心脏病及结核病史,有服用中药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7.9 ℃,脉搏112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48/95 mm Hg,一般状态差,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缘下2 cm,边界清,质地略硬,不触痛,脾肋下未触及,Murmp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TL 21 U/L,AST 30 U/L,Alb 33.8 g/L,TBil 21.50 μmol/L,DBil 16.00 μmol/L,GGT 501.0 U/L,ALP 454 U/L,乳酸脱氢酶(LDH)318 U/L.血常规:WBC 17.1 ×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5.9 ×109/L,RBC 3.66 ×1012/L, Hb 94 g/L,PLT 392.0 ×109/L.高敏 CRP:194.00 mg/L.血沉:91.0 mm.肿瘤标志物:CA12 -5 38.90 U/ml,CEA 3.27 ng/ml,CA19-9 9.49 U/ml,AFP 0.94 ng/ml,铁蛋白(Fer)>2000 ng/ml,CYFRA21-1 11.04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8.26 ng/ml.空腹血糖10.4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40%.免疫常规、甲功五项、结核抗体等基本无异常.影像学检查:胸部+肝胆脾CT(平扫+增强提示):两肺纹理增多,两肺下叶见条片状高密度影,两侧胸腔见液体密度影.肝实质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欠清,大小约为103 mm×70 mm,CT值约20 Hu,其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分隔明显强化,动脉期病灶边缘可见片状异常强化密度影,肝内见多发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环形强化,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其内可见多发类圆形高低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密度影(图1).影像诊断:两肺炎症,双侧胸腔积液.肝脓肿可能性大,待除外恶性占位性病变,胆囊炎,胆囊结石.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急性甲型肝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乐;王志宇;赵旭;高普均

    现有研究表明[1],HAV可通过触发自身免疫性机制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目前,甲型肝炎所致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报道尚少见,现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PBC合并急性甲型肝炎并作相关文献回顾.

  • 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成人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

    作者:程然;李怡婧;方舒;徐小元;万华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病,简称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1].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中老年发病相对少见.肝病与神经精神症状是WD常见的临床表现,一般18岁以下者的首发症状以肝损伤居多,而成年人则以锥体外系症状多见,以肝病为首发症状的 WD较为少见[2].本院近期收治了1例50岁以肝病起病的WD患者,以此完善有关该病的病例报告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1例报告

    作者:周琦;刘培焱;薛舒文;季慧范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4岁,因"间歇性乏力、口干4个月,加重2个月"入本院.患者缘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乏力、口干,偶有上腹胀痛,于当地医院行PET-CT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给予优甲乐治疗,乏力、口干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个月前出现乏力、口干加重,睡眠及饮食差,近4个月体质量减轻10 kg.既往:8年前发现肠息肉,间断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4次,4年前行开腹肠息肉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7个月前行胃息肉切除术,3个月前甲状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目前服用优甲乐50 μg,1次/d,因睡眠障碍,近3年一直服用助睡眠偏方(经质谱分析仪检测,其成分有异丙嗪、异丁嗪、氯氮平、卡马西平、舒必利、奋乃静等镇静催眠药物).否认肝炎病史,否认长期饮酒史,否认淀粉样变性家族史.查体:体温36.5℃,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1/58 mm Hg,神志清楚,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肝掌及蜘蛛痣阴性,未触及浅表淋巴结,甲状腺可触及结节,约1.0 cm×0.5 cm,质韧,无触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心率8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全腹平软,腹正中有一约10 cm的狭长手术切口瘢痕,右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阳性,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肝功能:AST 131.9 U/L,ALT 81.6 U/L,GGT 725.3 U/L,ALP 1882.4 U/L,Alb 38.4 g/L, DBil 10.9 μmol/L,TBil 17.5 μmol/L.其他辅助检查:凝血酶时间(TT)19.3 s;Hb 113 g/L,PLT 540 ×109/L;TC 10.05 mmol/L,TG 5.79 mmol/L,LDL 6.27 mmol/L;尿蛋白(+++);CRP 7.72 mg/L,免疫球蛋白M 3.70 g/L;促甲状腺素(TSH) 15.790 μIU/ml,游离T3(FT3)3.08 pmol/L;CA19-9 92.70 U/ ml.肾功能、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查、自身免疫肝病IgG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 M2、铜蓝蛋白、抗核抗体(ANA)系列未见异常.心电图及胸片未见异常.唇腺活组织检查回报不符合口腔干燥综合征.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窦周间隙及干细胞间隙内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动脉壁增厚,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阳性,甲基紫(+/ -).病理诊断为肝脏淀粉样变性.明确诊断后,患者要求出院.后患者因仍存在乏力,泡沫尿增多就诊于本院肾内科.肾内科辅助检查:红细胞3.64×1012/L,Hb 104 g/L,PLT 357×109/L;尿蛋白(+++);AST 161.9 U/L,ALT 118.0 U/L,GGT 744.3 U/L,ALP 1585.8 U/L, Alb 28.4 g/L;TC 12.36mmol/L,TG 5.16 mmol/L,LDL 7.51 mmol/L,CRP 3.53 mg/L,免疫球蛋白M 2.96 g/L,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λ轻链阳性,免疫球蛋白IgG阳性.血清游离λ链236.00 mg/L,β2微球蛋白4.10 mg/L.轻链Kap-pa和Lambda定量:24 h尿量2.4 L,24 h尿轻链LAM 91.44 mg,24 h尿轻链KAP 123.12 mg.B型尿钠肽前体(PRO - LPBN) 843.0 pg/ml;肌钙蛋白I 0.143 ng/ml;乳酸脱氢酶245 U/L,α -羟丁酸脱氢酶205 U/L.血沉103 mm/h;促甲状腺素31.020 μIU/ml.CA19-9 160.08 U/ml.凝血因子Ⅱ147.20%,凝血因子Ⅶ132.00%;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Ⅹ正常.肾脏穿刺病理:光镜检查,系膜区和基底膜见节段性少量均质粉染物质沉积.肾间质弥漫多量均质粉染物质沉积.小动脉管壁亦见多量均质粉染物质沉积伴局部黏液样变性,细动脉管壁见多量均质粉染物质沉积.肾小球、小动脉壁、肾间质刚果红染色阳性;免疫组化:Kappa(+),Lambda(++);免疫荧光:肾小球3个, IgM阳性,IgA、IgG、C3、C4、C1q、Fibrinogen、κ链和 λ链均阴性.诊断符合淀粉样变性肾病,必要时可行电镜检查.骨髓活组织检查 +免疫病理:HE及 PAS染色:骨髓增生大致正常50%,异型浆细胞小簇状或散在分布(占有核细胞20%),胞体大,胞浆丰富,核圆形或椭圆形,部分细胞可见核仁,偏成熟阶段粒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不少,分叶核为主;网状纤维染色0级.免疫组化:CD38(+)、CD138(+)、Kappa(-)、Lambda (+)、CD56(-)、CD20(+)、CYCLIND1(-)、CD117(+)、CD79A(+).骨髓流式细胞:P4占有核细胞1.3%,表达CD38、CD138、CD200、CXCR4、CLambda;不表达 CD19、CD117、CD7、CD56、CD28、CD34、CD33、CD10、CD27、CD20、CD22、CD13、CKappa,为异常单克隆浆细胞(限制性表达 Lambda).FISH:未检测到P53基因缺失,但镜下可见P53基因3个拷贝的细胞比例为66%,考虑所在17号染色体三体或P53基因扩增.未监测到RB1基因、CDKN2C基因缺失,检测到CKS1B基因扩增,比例为82%.检测到IGH基因重排,比例为34.5%.腹部彩超:肝囊肿,脾肿大,双肾实质弥漫性病变.心脏彩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血免疫固定电泳可见单克隆游离轻链(λ型),肝脏、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及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为: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梅奥2012分期Ⅲ期/梅奥2004分期为Ⅲ期a),累及心脏、肝脏、肾脏、骨髓.后于本院血液科行规律BD方案(硼替佐未+地塞米松),化疗3个疗程后行自体干细胞移植.

  • 肝吸虫病误诊为肝肿瘤1例报告

    作者:王志宇;谷三炜;陈晓倩;蔡艳俊

    肝吸虫病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体征[1],轻症者常无症状,虫卵检出率低,易漏诊、误诊.现将1例曾被误诊为肝占位(肝内胆管细胞癌可能性大)的肝吸虫病的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4岁,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因"咳嗽、咳痰1个月,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0 d"于2017年4月8日入院.患者缘于2017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偶有咳痰,就诊于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呼吸科,行相关检查提示双肺慢性炎症、肝脏占位性病变,遂行肝脏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肝内胆管细胞癌可能性大,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本院肿瘤科.病程中近6个月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10年前因肠结核行手术治疗.吸烟20余年,20支/d.查体:体温36.7℃,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肝功能:GGT 278.0 U/L,ALP 52.3 U/L,Alb 35.6 g/L;肿瘤标志物:CA19-9 57.52 U/ml.血常规、凝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转铁蛋白、CRP、心磷脂抗体、外科综合未见异常.肝脏MRI平扫+增强(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肝S7段可见一大小约2.4 cm×3.4 cm近类圆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灶,T2SPAR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及延时扫描边缘和中心见轻度强化,其内可见局限扩张胆管.肝内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长 T1长 T2信号灶, T2SPAIR呈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无强化,大者位于肝S6段,直径约0.9 cm.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未见积液.诊断意见:(1)肝S7段占位性病变,伴其内及邻近肝内胆管局限性扩张,考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可能性大.(2)肝内多发囊肿.全腹部多排CT平扫+三期增强:(1)肝右叶后段隧道样异常密度影,考虑为孤立性坏死结节,周围胆管扩张,倾向于寄生虫所致(图1),请结合临床,建议复查或进一步检查;(2)肝脏多发小囊肿;(3)不除外胆囊壁水肿;(4)左肾小囊肿.粪便寄生虫检测报告结果:肝吸虫感染;镜检:发现肝吸虫卵(图2);染色镜检:未发现其他虫卵、滋养体及包囊.诊断为肝吸虫病,给予喹酮1g,3次/d,口服,连服3d.第4天开始保肝治疗1周,复查肝功能正常,临床好转出院.1个月后复查粪便未发现虫卵,肝功能正常,嘱继续密切监测肿瘤标志物,定期复查腹部CT.

  •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报告

    作者:龚志文;姚小晓;由广强;许天开;杨永生

    支气管囊肿(bronchogenic cysts,BC)是源于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原始前肠异常发育所致的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囊性疾病[1].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任何由原始胚胎前肠发育而成的器官(食管、胃、十二指肠上部、肝脏、胰腺和胆囊)或附近均可发生此类疾病,通常好发于胸腔(特别是后纵隔)和肺实质[2],也可发生于胸腔外.而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retro-peritoneal bronchogenic cyst,RBC)是极其罕见的,Miller于1953年首次报道此病[3].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此类疾病相关报道只有少数,而且大多为英文的个案报道.本文将对收诊的1例行手术治疗的 RBC患者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回顾RBCs的临床特点、诊疗、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若干进展

    作者:王向平;潘阳林;郭学刚

    作为一项成熟应用于胆胰疾病的高级内镜诊疗技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近几年来在治疗理念和技术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对ERCP的若干进展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运用胰管支架、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及大量水化预防术后胰腺炎,覆膜金属支架用于治疗良性胆管狭窄,恶性胆管狭窄的腔内射频消融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和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经口胆道镜应用于胆管狭窄定性诊断和巨大难治性结石,困难插管的定义和预切开技术的时机以及胃肠道重建术后ERCP.

  • 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机器人同期联合切除技术指南(2017修订)

    作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肝脏是结直肠癌患者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在临床诊断结直肠癌时,已有15% ~25%合并同时性肝转移[1-2].近年来其诊治理念不断更新,外科技术发展迅速,患者的生存效果显著改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诊治规范化程度的提高,诊治指南对于规范其临床实践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专家共识是,外科手术是此类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确定性手段;但在具体手术方式决策上,则存在着分期手术、同期联合切除手术以及所谓"肝脏优先"等不同的选择[3].这种选择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外科医师对于手术安全性的担忧以及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

  • 《2018年欧洲几童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肝病委员会几童Wilson's病立场声明》主耍椎荐意见

    作者:周新苗

    儿童Wilson's病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肝病、肝硬化甚或急性肝衰竭,而神经和精神系统症状比较罕见.基础诊断指标包括血清铜蓝蛋白和24 h尿铜.Wil-son's病确诊方法包括基于症状的诊断评分系统、评估铜代谢的生化指标和 ATP7B基因突变的分子分析.患者需终生药物治疗,旨在通过螯合剂,如青霉胺、曲恩汀去除铜负荷或用锌盐抑制肠道铜吸收.急性肝衰竭常需肝移植.

  • 《2017年国际胰腺病学会共识:可能切除的胰腺导管腺癌的定义和标准》摘译

    作者:祁冰;高建平

    1 概述本文旨在阐述可能切除的胰腺导管腺癌(border-line resectabl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BR-PDAC)的国际共识,该定义由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中心(NCCN)于2006年第一次采用,此后每年修订且愈加复杂.自2006年NCCN首次采用BR-PDAC这一定义以来,其完全基于解剖学标准,更具体地说是肿瘤侵犯动静脉的程度.尽管BR-PDAC被不同学术组织广泛用于招募临床试验和选择治疗方案,但各组织对其定义不尽相同,国际上并未达成共识.

  • 《2018年美国胃肠病学院酒精性肝病诊洽临床指南》椎荐意见

    作者:李苗苗

    应美国胃肠病学院(ACG)的邀请,Vijay H. Shah教授等按照"人群、干预、比较、结局"格式制订了这部酒精性肝病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根据GRADE分级系统评价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推荐强度分为强烈推荐和有条件推荐.根据专家意见和文献综述,也总结了关键概念及相关推荐.这些推荐意见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临床实践情况而应用.

  • MELD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丽;陈文;盛云健;邓存良

    目的 探讨MELD评分系统结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3例HBV-ACLF患者,根据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72)和存活组(n=61).在入院24 h内测定患者NLR和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并进行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与HBV-ACLF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ELD评分联合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二者结合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年龄、TBil、血清肌酐(Cr)、PT、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NLR均大于存活组,PTA小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88、-2.064、-3.707、-3.517、-3.410、-5.908、-2.830、4.169,P值均<0.05).年龄、Cr、MELD评分与NLR为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1.110、1.092、1.305、1.289,P值均<0.05],PTA为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872,P<0.05).MELD评分较NLR的AUC高,分别为0.777和0.680,PTA的AUC为0.304,NLR联合MELD评分的AUC为0.843,当PTA=35%,MELD评分为23.29分,NLR为2.06时,对应的Youden指数大,分别是0.32、0.28和0.43.当MELD评分>23.29,且NLR>2.06时,死亡概率为92.6%.结论 MELD评分联合NLR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

  • 裸鼠皮下泡型棘球蝴病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作者:周启锋;张灵强;廖梦娇;庞明泉;李梦轩;任利;樊海宁

    目的 建立裸鼠皮下泡型棘球蚴病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泡型棘球蚴病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5只裸鼠进行20%泡型棘球蚴原头节混悬液0.1 ml颈背部皮下注射接种,观察记录病灶生长状况,术后6个月行台盼蓝染色观察原头节细胞活性.结果 术后8 d左右可见皮下病灶结节;模型建立3个月后裸鼠存活率为92%(23/25),泡型棘球蚴感染率为100%(23/23);少量原头节死亡,台盼蓝染色蓝色,原头节细胞活力为98%.结论 泡型棘球蚴能够成功移植于裸鼠皮下,可为进一步建立泡型棘球蚴病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Viatorr支架与双支架技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丁智锋;殷世武;张国兵;汪名权;潘升权

    目的 观察Viatorr支架与双支架技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行TIPS治疗的62例门静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55例和顽固性腹水7例.根据术中应用覆膜支架类型分为Viatorr支架组(n=22)和双支架组(裸支架+Fluency覆膜支架,n=40).术后随访6~17个月,观察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病死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2例患者TIPS手术均成功,共置入Viatorr支架22枚,裸支架40枚,Fluency覆膜支架40枚,直径均为8 mm.Viatorr支架组和双支架组门静脉压力分别由术前(28.7 ± 4.9)mm Hg和(27.2 ± 4.3)mm Hg降至(18.7 ± 4.7)mm Hg和(18.8 ± 3.9)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13.5,P值均<0.01).5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均停止出血,7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腹水消退.Viatorr支架组和双支架组通畅率分别为95.5%、90.0%,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9%、15%,随访期间病死率分别为4.5%和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Viatorr支架或双支架技术行TIPS疗效确切,但采用Viatorr建立TIPS分流道近期疗效与双支架技术无明显差别,其较双支架技术的优势需进一步探究.

  • 基于世界胃肠病学大会提议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分型探讨

    作者:徐天娇;吕飒;游绍莉;田华;王海波;宋芳娇;朱冰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二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96例基于世界胃肠病学大会提议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基础分为A型(慢性肝炎组,n=53)、B型(代偿期肝硬化组,n=151)、C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n=92).对3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合并症发生率及预后进行分析.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 3组间Alb、ALT、胆碱酯酶(ChE)及AF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型高,其次是B型,C型低;对于AST、PLT,A型高,分别与B型和C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总胆固醇(TCHO),A型和B型患者均高于C型患者(P值均<0.05).腹水或胸水(69.81% vs 88.08% vs 90.22%)、肝肾综合征(18.87% vs 28.48% vs 43.48%)在C型患者中更易出现,3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964、10.691,P值均<0.05);B型和C型患者更易出现腹膜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4% vs 40.40% vs 48.91%,χ2=9.718,P<0.05).A、B、C 3组患者的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3%vs 45.70% vs 32.61%,χ2=6.593,P<0.05).结论 HBV相关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生化指标、合并症及预后方面均存在差异,依此分型有利于探索相应的治疗措施和进行预后评估.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Meta分析

    作者:任龙;张淼;张云

    目的 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i-no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7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14篇,半随机对照试验3篇.共收集2220例患者,其中加速康复组1002例,对照组1218例.相比于对照组,加速康复组术后住院时间[加权均数差(WMD)= -2.58,95%置信区间(95%CI):-3.47~ -1.70,P<0.05]、功能康复时间(WMD= -3.39,95%CI:-4.32~ -2.45,P<0.05)、首次排气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 -1.56,95%CI:-2.15~ -0.97,P<0.05]均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比值比(OR)=0.64,95%CI:0.52~0.78, 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SMD= -0.85,95%CI:-1.23~ -0.47,P<0.05).而再入院率(OR=1.28,95%CI:0.69 ~2.69, P>0.05)、手术时间(WMD= -11.36,95%CI:-23.25~0.53,P>0.05)和术中出血(WMD= -22.62,95%CI:-38.89~ -6.34, P>0.05)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肝切除术围手术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科第;杨道锋;陈广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7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诊治的12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本信息、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AFLP患者均发生于妊娠晚期,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肝功能衰竭、黄疸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12例均给予护肝、改善凝血、抗感染等综合治疗,11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6例使用了血液滤过,5例行血浆置换治疗,孕产妇死亡1例,病死率8.3%,围生儿死亡5例,病死率35.7%.结论 针对AFLP患者,早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大限度地对症支持治疗、控制感染,并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冰;丁义涛;朱新华;吴亚夫;汤宁;高加林;戴俊;徐庆祥;崔恒;何宁宁;施晓雷

    目的 初步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肝切除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ERAS组(27例)和围手术期常规处理组,即对照组(28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C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术后康复体力评分及生活状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指标变化趋势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中各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除术后第5天AS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68、2.291,P值均<0.05),其余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AS组术后非手术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0, 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手术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康复评分中综合评分、疼痛评分、活动评分ERAS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97、2.777、3.009,P值均<0.05),且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91、2.577、4.229,P值均<0.05).结论 ERAS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可减少手术应激,降低非手术部位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近5年我国药物性肝损伤息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艳梅;孙文静;文良志;刘凯军;王斌;刘卉;陈东风;傅鑫

    目的 总结分析我国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检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国DILI相关原始病例报道,并从中纳入202篇相关文献,共计26015例DILI患者.总结DILI的性别、年龄及地域分布、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描述.结果 26015例DILI患者中,男12885例(49.53%),女13130例(50.47%),平均46.86岁.排列前5位的致病药物分别为中药(34.68%)、抗结核药(15.81%)、抗微生物药(12.04%)、抗肿瘤药(9.09%)、解热镇痛药(6.17%).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50.37%)、黄疸(52.68%)、纳差(43.59%).158篇文献记录了19994例患者DILl的分型,其中肝细胞型占58.84%、胆汁淤积型占21.79%、混合型占19.37%.肝活组织检查在诊断DILI中有一定价值.停用可疑药物,给予抗炎、保肝等综合治疗是DILI的主要治疗方式.179篇文献记录了22030例患者的预后信息,其中治愈11159例(50.65%)、好转8742例(39.68%)、无效1176例(5.34%)、死亡353例(1.60%).结论 国内文献报道DILI男女比例相当,中药引起的DILI为常见,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居多,治愈及好转率90.34%,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 脾脏ARFI弹性值与APRI及AAR指数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大鹍;陈敏;皋月娟;李猛;王瑞芳

    目的 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和APRI(AST/PLT)及AAR(AST/ALT)指数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脾脏弹性检测和分析,探讨和对比上述三项无创技术对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的247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ARFI技术检测脾脏实时超声弹性,并计算APRI及AAR指数,所有患者均于检测前后1周内行胃镜检查明确EV程度,以胃镜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脾脏ARFI弹性、APRI和AAR诊断肝硬化EV的临床价值.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胃镜结果显示肝硬化伴EV患者169例(EV组),无EV患者78例(无EV组).EV组脾脏ARFI弹性、APRI和AAR分别为(3.64 ± 0.53)m/s、0.8 ± 0.91和1.54 ± 0.67,无EV组分别为(2.97 ±0.65)m/s、0.52 ±0.80和1.29 ± 0.55,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3、-2.90、-2.93,P值分别为<0.001、0.004、0.004).脾脏ARFI弹性、APRI和AAR预测肝硬化E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72和0.63,脾脏ARFI弹性与AA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脾脏ARFI弹性与AP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ARFI技术作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脾脏ARFI弹性较APRI和AAR能更准确地无创预测慢性肝炎肝硬化EV的存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替吉奥洽疗原发性肝癌根洽术后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息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春梅;曾建挺;罗鲜樟;刘亚

    目的 探索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根治术后循环肿瘤细胞(CTC)阳性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月重庆市肿瘤医院收治的PHC术后CTC阳性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CTC数目变化、毒副作用、无瘤存活时间.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2组存活率比较采用Breslow检验.结果 治疗开始后2组在各检测时间点CTC数目分别为:3个月(2.1±1.2vs3.8±1.2)、6个月(1.9±1.3vs4.0±1.4)、12个月(1.5±1.2vs4.5±1.5)、18个月(1.6±1.4vs5.5± 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2、5.96、8.17、12.33、P值均<0.0001).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CTC数目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10,P<0.0001).对照组随着时间推移,CTC 数目较前明显增多.治疗组无瘤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 =5.279,P=0.0216),疾病进展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 ± 2.4)个月 vs(10.8 ± 2.3)个月,t=4.31,P<0.05)].观察期内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反应2例、肝功能损伤2例、骨髓抑制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且未影响治疗药物的使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Ⅲ级及以上副作用.结论 替吉奥可使PHC根治术后CTC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延长,并未增加毒副作用.

  • 鼻胆囊引流管辅助下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李广阔;杨红;王洪波;廖伟;兰燕;周洁;周晶晶;陈俊;李鑫

    目的 总结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在鼻胆囊引流管(ENGBD)引导下施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的经验.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肝胆外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和重庆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24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后取石,术中置入ENGBD者分配入试验组(A组,n=47)、置入鼻胆引流管(ENBD)者分配入对照组(B组,n=77).2组均于ERCP后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困难病例则中转开腹实施胆囊切除术.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组在ENGBD的引导下,较B组更易完成LSC术(53.2% vs 20.8%),中转开腹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比例也大为降低(4.3% vs 35.1%).B组可能因胆囊与周围器官之间形成内瘘(包括Mirizzi综合征)、意外胆囊癌、胆囊管汇合异常等复杂情况,NEGBD难以成功置入,使得手术中发生肝动脉/肝静脉损伤,又因担心胆管损伤而被迫中转开腹.结论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时,于ERCP后置入ENGBD有助于LSC的顺利实施,可有效降低中转开腹比例.

  •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洽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作者:王新团;李山林;耿智敏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其中38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组),49例行开腹肝切除术(开腹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2组患者的混杂因素,比较匹配后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共27对患者匹配成功.2组患者的肝切除类型、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肝门阻断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术中结石清除率及术后结石清除率、术后总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126.4 ± 18.7)ml vs(143.2 ± 24.1)ml;(11.7 ± 2.3)d vs (13.4 ± 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62、2.961,P值分别为0.006、0.004).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洽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杨彦;林师佈;韩霖;黄小龙;涂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PDC组)(n=20)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TTD组)(n=56),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胆总管残余结石、胆瘘和胆道感染)发生率.术后随访2~12个月.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PDC组和TTD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06.2 ± 15.8)min vs(147.5 ± 23.2)min]、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2.9±8.1)hvs(49.4±6.5)h]、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3.5±1.3)dvs(5.7±2.6)d]、术后住院时间[(6.3±1.5)dvs (11.4 ± 2.0)d]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3.61、-2.64、-26.34,P值分别为0.036、0.021、0.034、<0.001).2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胆瘘、胆道残余结石和胆道感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从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洽疗8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息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国平;胡建平;王吉荣;张明

    目的 总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5月-2017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江宁医院普外科应用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为发病后1周内,手术持续时间60~130 min,平均(75.5 ± 10.5)min,术中出血量40~200 ml,平均(70 ± 11.2)ml;术后住院时间3~14 d,平均(6 ± 1.5)d.86例患者中急性单纯性胆囊炎4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5例,3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有6例中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其余80例均成功完成LC,包含1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加行十二指肠一期修补术.术中行胆道造影20例,1例发现合并有胆总管结石,遂行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另有2例经造影确定存在胆道损伤,均在术中予以修补,1例放置T管引流,1例行一期缝合.1例患者术后胆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余患者均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遵守严格的适应证和掌握充分的腹腔镜技术,创伤较小且安全有效.

  • 进一步做好肝胆胰内镜诊洽工作

    作者:张澍田;王拥军

    肝胆胰内镜诊治只能通过狭窄的自然管道——胆管、胰管或者经过人工建立的管道[超声内镜下建立或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途径建立]而进行.目前除继续做好肝胆胰内镜普及推广工作外,还要打破技术界限做好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协作做好NOTES及小儿胆胰内镜工作,发挥学会作用推动胆胰内镜发展,坚持新设备研发及国产化,勇于开拓、积极创新,进一步做好肝胆胰内镜诊治工作.

  • 双氯芬酸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息者非凿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水平的影响

    作者:胡翠;鲍峻峻;刘晓昌;丁少桢;梅俏;许建明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NAG-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9月-201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立即肌注奥尔芬1支(含双氯芬酸钠75 mg),对照组不肌注.收集2组患者术前、术后3 h及术后24 h血液,行淀粉酶检测,并观察腹痛发生情况,计算2组患者PEP发生率.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浆中NAG-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满足球形检验时,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不满足球形检验时,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方法.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双氯芬酸钠组PEP发生率(4/60,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20.00%)(χ2=4.62,P=0.03).双氯芬酸钠组术后3 h[(202.70 ± 120.44)U/L vs(283.57 ± 178.39)U/L]、术后24 h[(209.13 ± 157.14)U/L vs(305.97 ± 208.69)U/L]淀粉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6、2.03,P值均<0.05).同时,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3 h血浆中NAG-1 mRNA和蛋白表达较术前及对照组术后3 h明显升高(P值均<0.01).结论 双氯芬酸钠具有预防PEP发生的作用,可能与促进NAG-1水平相关.

  • 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3例临床分析

    作者:莫雪;高润平;牛俊奇

    目的 总结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特征,进一步认识该病,减少误诊率,加深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3例1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学检查、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平均(60.08 ± 9.4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69.2%)、腹痛(61.5%)、体质量减轻(61.5%);常见合并累及器官为胆管受累(46.2%)、硬化性胆管炎(30.8%);23.1%患者合并糖尿病;血清学指标中92.30%患者IgG4升高2倍以上,7.69%升高1~2倍,53.85%患者CA19-9升高,69.23%患者TBil升高,三分之二以上患者转氨酶或GGT升高;影像学表现上53.8%患者CT示胰腺弥漫性肿大,46.2%为局灶性肿大,46.2%胰腺病变区低密度包囊样边缘影;病理检查显示胰腺导管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所有患者均接受正规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起始剂量泼尼松30~40 mg/d),激素治疗缓解率100%.随访时间12个月,1例患者病程中多次复发.结论1型 AIP是IgG4相关性疾病在胰腺的局部表现,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常伴有胰腺外病变,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在不规范或不能长期激素治疗的情况下常有复发.

  • 血清紫花滕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比MAC-2结合蛋白更能可靠区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纤维化阶段

    作者:闫琪

    [据《Hepatol Res》2017年12月报道]题:与血清MAC-2结合蛋白相比血清WFA+-MAC-2结合蛋白更能可靠地区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纤维化阶段(作者Atsukawa M等)血清MAC-2结合蛋白(M2BP)和紫藤花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WFA+-M2BP)已被证实可以用于评估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阶段.然而,很少有对照试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这2种生物标记进行比较.为此,日本医科大学的Atsukawa等对213例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的NAFLD患者的血清M2BP和WFA+-M2BP的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肝组织学表现进行比较.

    关键词:
  • 在法国饮用咖啡对HIV-HCV共同感染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张颖;郭晓林

    [据《J Hepatol》2017年12月报道]题:在法国饮用咖啡对HIV-HCV共同感染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一项法国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作者Carrieri MP等)咖啡具有抗炎和保肝的作用.在普通人群中,每天喝3杯或更多杯咖啡已被发现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大幅降低有关(14%).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饮用咖啡与HIV和HCV共同感染者的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 IL-33促进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单核细胞的炎症风暴效应

    作者:阳乔;吕芳芳;施毓;陈智

    [据《Liver Int》2018年2月报道]题:DAMP分子IL-33促进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单核细胞的炎症风暴效应(作者Du XX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常表现为单核细胞功能缺陷和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IL-33作为内源性组织损伤相关的模式分子(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可调节单核细胞的免疫活性.然而,在内毒素血症环境下,IL-33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单核细胞的调控作用仍不清楚.

    关键词:
  • 预测钇-90放射栓塞术治疗伴门静脉浸润的肝细胞癌反应的预后分层

    作者:宋鑫月;高普均

    [据《J Hepatol》2018年1月报道]题:预测钇-90放射栓塞术治疗伴门静脉浸润的肝细胞癌反应的预后分层(作者Spreafico C等)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且很大比例伴有门静脉癌栓(PVTT).钇-90经动脉放射栓塞术(TARE)是一种通过选择性动脉内注射微珠(Yttrium-90)所表现的一种短距离放射治疗,其特点是穿透性有限,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有限.对于伴有PVTT的HCC患者,在治疗上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 一项用于早期诊断肝细胞癌的大规模多中心的血清代谢标志物研究

    作者:王晓美;牛俊奇

    [据《Hepatology》2018年2月报道]题:一项用于早期诊断肝细胞癌的大规模多中心的血清代谢标志物研究(作者Luo P等)肝细胞癌是世界上第三大致死性癌症,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导致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Luo等报道了肝癌诊断的代谢标志物的鉴定与验证研究.从中国多个研究中心纳入1448例研究对象,包括健康对照人群、慢性乙型肝炎人群、肝硬化人群和肝癌人群.研究应用了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受试者血清的代谢轮廓,并筛选和验证了肝细胞的生物标志物,建立了含有色氨酸和甘氨胆酸的血清代谢标志物的模块,这个标志物模块在区分肝癌和具有发生肝癌高风险的肝硬化患者时,比甲胎蛋白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比如在发现集、测试集和验证集代谢物模块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30、0.892和0.807,而甲胎蛋白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57、0.725和0.650.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这个生物标志物模块在诊断临床前肝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合甲胎蛋白可在临床诊断肝癌前,更好的预测肝癌发生的风险.此外,这个生物标志物模块在诊断小肝癌时比甲胎蛋白具有更大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在80.6%的甲胎蛋白诊断假阴性的肝癌患者,这个生物标志物模块在测试集能正确诊断肝癌,并在验证集中得到验证.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生物相关性进一步用另两种癌症的血清和肝癌组织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发现和验证的血清代谢生物标志物的模块能够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的肝细胞癌.

    关键词:
  • STING信号通路可促进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发生

    作者:谢智钦;李弘夏

    [据《Gastroenterology》2018年2月报道]题:STING信号通路可促进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发生(作者Zhao QL等)急性胰腺炎(AP)的特征是严重的炎症和腺泡细胞死亡.跨膜蛋白173(TMEM173或STING)是免疫细胞上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它可以识别细胞内核酸并发送激活干扰素产生和先天免疫应答的信号.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Zhao等进行的研究探讨了白细胞STING信号通路是否介导AP小鼠的炎症.

    关键词:
  • 乙型肝炎活动诱发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全身炎症特征

    作者:吴炜;施毓

    [据《Liver Int》2018年2月报道]题:乙型肝炎活动诱发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全身炎症特征(作者Wu W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重症肝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之一.根据欧洲肝病学会慢性肝衰竭协作组(EASL-CLIF Consortium)及北美终末期肝病协作组(NACSELD)的新诊断标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Wu及其同事描述了乙型肝炎活动诱发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ACLF)的临床特征,发现HBV-ACLF患者的外周白细胞数明显增多,且与预后相关,提示HBV-ACLF可能由全身炎症驱动.因此,在本研究中,通过流式细胞术、高通量的细胞因子检测及转录组分析进一步研究了HBV-ACLF的全身炎症特征,发现:(1)HBV-ACLF患者循环白细胞多高于无ACLF患者,其中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绝对数升高,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2)血浆IL-6、IL-10、G-CSF和GM-CSF水平升高;(3)与细胞迁移、组织修复及细菌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与淋巴细胞介导免疫相关的基因下调;因此HBV-ACLF的全身炎症特征为过度的先天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有关.

    关键词:
  • 通过肝硬化血液检验和选择性胶囊内镜递进式筛查大食管静脉曲张

    作者:李谦谦;祁兴顺;郭晓钟

    [据《Liver Int》2018年1月报道]题:通过肝硬化血液检验和选择性胶囊内镜递进式筛查大食管静脉曲张(作者Calès P等)肝硬化患者需筛查大食管静脉曲张(LEV).该项前瞻性研究旨在改善LEV无创检查方法.来自法国布列塔尼卢瓦尔大学的Calès等纳入了287例肝硬化患者,这些患者均行上消化道内镜(LEV金标准)、食管胶囊内镜(ECE)、肝弹性成像和血液标志物分析.肝硬化血液检验是准确的LEV无创检查方法,可用于确定诊断和排除肝硬化和LEV的佳临界值.VariScreen是一种通过多变量分析构建成的递进式、部分微创的诊断方法.首先选择肝硬化血液检验,如果肝硬化血液检验不能确诊或排除LEV,则选择ECE检查.如果肝硬化血液检验+ECE均不能确诊,后选择内镜检查.

    关键词:
  • 毛蕊异黄酮抗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

    作者:段兴平;孟强;刘克辛

    [据《J Gastroen Hepatol》2018年2月报道]题:毛蕊异黄酮抗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作者Duan XP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慢性肝脏代谢类疾病(发病率约为25%),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为止,虽没有直接的临床证据表明单纯的脂肪变性一定会增加肝癌的发病率,但可推测的是NAFLD是患糖尿病和肝癌的潜在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 口服抗凝药并未增加肝外门静脉梗阻患者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出血风险

    作者:许向波;祁兴顺;郭晓钟

    [据《Eur J Gastroen Hepat》2018年1月报道]题:口服抗凝药并未增加肝外门静脉梗阻患者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出血风险(作者Guillaume M等)非肝硬化性、非肿瘤性肝外门静脉梗阻(EHPVO)是门静脉高压(PHT)的第二大原因,主要与凝血障碍有关.EHPVO患者常需长期口服抗凝药(OAT)联合静脉曲张套扎术(VBL)以分别预防血栓复发和门静脉高压相关的出血.在这种人群中,VBL的利弊权重未知.本文旨在评估行VBL联用口服抗凝药的EHPVO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UGB)的风险和静脉曲张根除的疗效.

    关键词:
  • HBV基因亚型对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HBeAg阳性患者应答的影响

    作者:申笙;刘诗;孙剑

    [据《Hepatol Res》2018年2月报道]题:HBV基因亚型对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HBeAg阳性患者应答的影响(作者Shen S等)尽管以往的研究表明HBV基因型不是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应答的预测因子.然而,基因亚型是否对治疗应答产生影响目前并不清楚.

    关键词:
  • 气囊辅助内镜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消化道改道息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继恒;何玉琦;高革;李磊

    目的 分析消化道改道患者通过气囊辅助内镜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0月陆军总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改道术后行气囊辅助内镜ERCP患者12例(4例胆肠吻合术后,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例患者采用双气囊小肠镜,8例患者采用单气囊小肠镜.回顾性分析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和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完成气囊辅助内镜ERCP,总体成功率为83.3%,2例患者系单纯性吻合口狭窄,8例在狭窄的基础上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未完成的患者中1例因胆肠吻合口极度狭窄,导丝未能进入胆管内;1例因R-Y肠肠吻合口角度太小,镜身和套管无法进入输入袢.术后发生黄疸1例,消化道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气囊辅助内镜ERCP安全性良好,疗效确切,与传统ERCP相比,成功率较低,有独特的并发症.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