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和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许姗姗;陈亚利;张晶

    近期研究表明机体凝血功能和肝脏微循环障碍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DAMTS13又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是由肝星状细胞产生的金属蛋白酶,主要功能是裂解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从而调节血小板粘附能力,进而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和微循环.回顾ADAMTS13在多种重症肝病如肝硬化、重症酒精性肝炎、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阻塞病和移植肝功能障碍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其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认为血浆ADAMTS13参与了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检测其水平和活性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自身免疫性肝炎非激素疗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启华;周桂琴;王宪波;王晓静;王融冰;孙凤霞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治疗以免疫抑制治疗为主,晚期可行肝移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治疗措施为泼尼松或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大部分患者能达到临床缓解,但其复发率高且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简述了激素治疗之外的治疗措施及治疗失败后的替代疗法,并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应用,表明了非激素疗法是未来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的新方向,但仍需进一步探索.

  • HBV相关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爽;张睿;杨文轩;周鸿捷;张泽天;杨以良;郭晓林

    HBV相关肾小球肾炎(HBV-GN)是慢性HBV感染常见的肝外损伤之一,近年来受到众多学者重视.阐述了HBV-GN相关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目前HBV-GN诊断率低、样本量少,认为该病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未来需要更多、更优质的临床试验去探索解决方案.

  • 肝细胞核因子4α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杨金连;汪艳

    肝细胞核因子(HNF) 4α属于细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分化成熟的肝细胞中高表达.HNF4α在转录水平上调控肝脏特异基因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参与肝细胞极性的建立和维持,增强肝脏的合成、代谢以及解毒功能.HNF4α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逆转上皮间质细胞转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机制,参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过程.阐述了HNF4α的生物学功能,对其参与多种主要肝脏疾病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旨在为进一步发掘这一潜在的肝脏疾病靶向治疗途径提供参考.

  • 临床试验阶段抗HBV新药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强;黄玉仙;陈良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见病因之一.干扰素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但HBsAg清除率或血清学转换率极低,大多数患者会在停药后复发.近年来,随着HBV-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有望成功治愈CHB的新药.综述了处于临床试验Ⅰ、Ⅱ、Ⅲ阶段的抗HBV新药,认为抗HBV新药已初步显示出令人欣喜的前景.

  • 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新;纪莉莎;芦琳琳;陈丽丽;辛永宁;宣世英

    近年来,随着用药种类和不合理用药的日益增多,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病率及病死率日益增高.DILI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药物的直接肝毒性作用、免疫介导性的肝损伤、线粒体损伤、胆道损伤等方面.探讨及了解其发病机制对预防及治疗DILI尤为重要.综述了DILI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肝疾病 综述
  • 白细胞介素23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作者:鲍素霞;郑建铭;施光峰

    白细胞介素(IL)23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胞因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在自身免疫性及炎症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在IL-23与肝脏疾病的关系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简述了IL-23的一般性质及生物学特性;对IL-23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临床医生对IL-23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未来能够为肝病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治疗.

  • 妊娠期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苗苗;贾胜男;张倩;肖合军;潘留兰

    妊娠期肝病与常见肝病的差异性较大,提高其认知度和诊断水平尤为重要.回顾近几年有关妊娠期肝病的文献资料,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妊娠期肝病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了总结.

  • 肝切除术中确定肿瘤边界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金伟;张雅敏

    随着对肝脏生理学、肿瘤学和解剖学的深入认识以及影像学技术和外科手术装备的发展,肝脏肿瘤手术切除逐步迈向精准阶段.在术中明确肿瘤边界对实现精准肝切除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目前常用的肝切除术中确定肿瘤边界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其中重点介绍了尚未临床普及但有应用前景的检测手段,如术中吲哚氰绿介导的近红外光检测导航技术、纳米分子探针介导的近红外分子显像技术.认为在未来肝脏手术中,多种检查技术的联合应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作者:庹琳;汤善宏;曾维政;吴小翎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可有效地降低门静脉高压,预防反复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以及缓解难治性腹水.术中涉及血管穿刺、肝实质内扩张穿刺道、支架植入等,会导致诸多并发症.如何对TIPS相关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和处理,是TIPS相关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对近年来TIPS术中、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以及预防/处理策略进行了综述.

  • 肝脏血管平滑肌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来龙祥;宿娟;郝法涛;刘珊珊;段留新;刘全达

    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静脉血管壁内肌组织的良性肿瘤[1-9],绝大部分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其次是头部,表现为皮肤或皮下结节;躯干及内脏器官发病极为罕见[7-9].发生于肝脏的血管平滑肌瘤,在PubMed数据库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检索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仅有5例报道[9-13](表1).现结合相关文献对收治的1例肝脏血管平滑肌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肝硬化致孤立性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报告

    作者:刘丽莉;安阳;胡月;华瑞;潘煜;牛俊奇

    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是指不伴有食管静脉曲张,仅有胃或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其中十二指肠静脉曲张(duodenalvarices,DV)的临床特征包括:中年男性多见,多有肝病史,反复、大量的急性消化道出血且以大量便血为主,伴或不伴有食管静脉曲张.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孤立性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报告如下.

  • 肝硬化并发腹膜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

    作者:肖雪;王晶;刘辉;严艳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4岁,以“腹胀4个月余,加重伴发热1d”为主诉于2015年6月10日收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查体:体温38℃,脉博10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5/70 mmHg.贫血貌,皮肤黏膜、巩膜轻度黄染,结膜略苍白.左颈部、双腋窝3粒黄豆大小肿大淋巴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阴性,腹部略膨隆,质韧,全腹部轻压痛,右上腹较重,反跳痛及肌紧张阳性,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无水肿.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病史,无烟酒嗜好,无应用肝损伤药物史,无毒物接触史,其亲属无肝病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肖江强;诸葛宇征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支架再狭窄率及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亦得到控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及国内外大会热点,就TIPS相关技术进展及其在肝硬化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主要包括TIPS穿刺辅助技术、TIPS支架、TIPS相关肝性脑病及防治以及TIPS适应证和禁忌证、TIPS在肝硬化中解决的问题、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TIPS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TIPS更好的发展作一点贡献,让更多肝硬化患者获益.

  • 从Baveno Ⅵ共识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张春清;李晶

    门静脉高压治疗经历了外科手术、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套扎治疗、组织胶栓塞和放射介入等治疗手段,使门静脉高压相关病死率显著降低;BavenoⅥ以门静脉高压风险评估及个体化管理为主题,强调患者分层和个体化治疗.以BavenoⅥ共识为基础,简述了肝静脉压力梯度、肝功能储备状态及“胃肾分流”等特征参数在静脉曲张出血和预防中的应用进展.

  •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博静;韩国宏;樊代明

    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原因,但仍有约20%的门静脉高压继发于非肝硬化因素,称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NCPH),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NCPH是一组异源性的肝脏血管疾病,临床上多见的是特发性门静脉高压(IPH)、肝外门静脉血管阻塞(EHPVO),以及布加综合征、先天性肝纤维化和结节再生性增生等少见病.此类患者常常具有门静脉高压的证据,如反复发生的静脉曲张出血和脾脏肿大,但肝功能保存尚好.目前尚无诊断NCPH的统一标准,对其诊断仍是一个挑战.临床上往往采用排除性诊断,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来确诊.介绍了IPH和EHPVO的发病机制、病理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的选择,若能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NCPH被认为是预后相对良好的一类疾病.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牛猛;孙骏;徐克;钟红珊

    近年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国内逐步推广并得到广泛认可,此项技术的技术标准、适应证和禁忌证也逐步建立.覆膜支架的诞生成功解决了裸支架分流道闭塞率高的问题,使TIPS迎来了另一个春天.遗憾的是,大多数临床研究发表于覆膜支架前,因此TIPS的临床疗效并不代表本领域的目前状态.随着此项技术的发展,TIPS正不断扩大其适应证,中国作为TIPS大国也急需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和肝血管疾病的各种并发症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 《2015年美国肝病学会指南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摘译

    作者:徐莹;王卫彬;李湛东;吴耀波

    该指南是美国肝病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of Liver Diseases,AASLD)对于成人及儿童慢性HBV感染治疗方案的官方推荐.与以往的AASLD指南不同,该指南是遵守医学标准学会可信赖实践指南的准则以及使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订与评估”方法制订的.指南编写小组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分析以支持指南的推荐意见.读者可通过阅读系统评价分析中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对指南的理解.该指南重点关注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与疾病筛查、预防、监控等相关的内容未详细阐述.关于疾病诊断、监控、预防及特殊人群的治疗(例如:肝移植接受者)也未在该指南中阐述.2009年AASLD指南以及近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都是非常好的参考材料.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解读

    作者:丁惠国;徐小元;令狐恩强;贾继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尽管近10年来药物及内镜治疗成绩显著,但其6周内病死率达15% ~ 20%,肝功能Child-Pugh C级合并EVB患者病死率高达30% ~40%[1-2].2008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分会及消化病学分会(称为“三个学会”)首次制订了我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简称“共识”),对于规范肝硬化EVB患者的临床诊治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根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一些新的诊治技术及理念的临床运用,及更多的国内外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2015年三个学会首次更新了我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简称“指南”).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

    1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和肝性脑病等,其中EVB病死率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为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和内镜学分会于2008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1].近7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的临床研究取得一定进展.许多随机对照研究更新了EVB的处理方法,发表了2008年的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2012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研究所指南和2015年英国指南及Baveno Ⅵ[2]等.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亚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分析

    作者:侯环荣;尚佳;康谊;李玉魁;曾艳丽;丁岗强;毛重山;肖二辉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滤过(HF)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亚急性肝衰竭(SALF)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7月-2015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抗结核药物所致SALF患者5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PE治疗组(n=27)和PE联合HF治疗组(n=31).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半年存活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结果 PE治疗组和PE联合HF治疗组经治疗后,ALT、AST、TBil、GGT、AL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升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1、2.986、2.905、2.063、4.028、-2.591;2.940、2.935、2.940、2.918、4.981、-2.933,P值均<0.05);两治疗组间ALT、AST、TBil、GGT、ALP、PTA变化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91、-2.784、-2.194、-3.014、-0.294、-3.907,P值均<0.05).PE治疗组纠正高尿素(UREA)、高肌酐(Cr)、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钙血症有效率分别为80.00%、60.00%、81.82%、78.57%、88.89%、75.00%;PE联合HF治疗组纠正高UREA、高Cr、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钙血症有效率分别为85.71%、87.50%、85.71%、92.31%、92.31%、86.6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603、11.302、9.543、13.987、9.493、9.502,P值均<0.05);PE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平均住院时间为36.36 d;PE联合HF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平均住院时间为26.03 d;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6%、7.06%.结论 PE联合HF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SALF与单纯行PE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肾功能、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平均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和血肌酐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勇;冯继红

    目的 研究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肌酐(Scr)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9月-2014年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的CHB患者184例,根据应用NAs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阿德福韦酯(ADV)组(n=58)、替比夫定(LDT)组(n=62)和恩替卡韦(ETV)组(n=64),疗程均为104周.比较治疗前后各组eGFR、Scr水平的变化.计量资科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ETV组治疗52、104周后Scr、eGFR变化均不明显,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基线水平相比,ADV组治疗52、104周的Scr水平升高,eGFR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020、-3.456、-4.623、-4.831,P值分别为0.018、0.008、0.004、<0.001);LDT组治疗52、104周的Scr水平较基线降低,eGFR较基线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596、-5.687、-5.335、-5.162,P值分别为0.007、0.003、0.002、<0.001).治疗104周后ADV组与LDT组eGFR水平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39,P<0.00l),其中LDT组中有77.78%(7/9)的患者eGFR水平转为≥90ml·min-1· 1.73 m-2,ADV组中有23.81% (10/42)的患者eGFR水平转为<90 ml·min-1· 1.73 m-2.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到LDT治疗能提高eGFR,显著改善肾功能,而ADV治疗会导致eGFR降低,有潜在的肾毒性,且在NAs治疗CHB患者过程中eGFR比Scr更能早期反映出肾损伤.有关LDT提高eGFR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外源性脂联素对内皮素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收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李楠;刘迎娣;郭明洲;梁浩

    目的 观察外源性脂联素对内皮素(ET)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T6收缩的影响,探讨脂联素在此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胶原晶格法观察不同浓度(0.25、0.5μg/ml)脂联素及脂联素(0.5μg/ml)与左旋硝基精氦酸甲酯(L-NAME)(5 mmol/L)共同作用下对ET-1诱导的HSC-T6细胞收缩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脂联素(0.5 μg/ml)作用后HSC-T6细胞中E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脂联素(0.5μg/ml)作用后HSC-T6细胞培养液中ET-1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0.5、1、2μg/ml)脂联素与ET-1共同作用下HSC-T6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HSC-T6细胞中AMPK、p-AMPK、Akt、p-Akt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法.结果 (1)胶原晶格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组凝胶面积显著收缩[(24.8±7.3)%vs(71.9±4.1)%,P<0.01];脂联素(0.5μ/gml)处理后,明显抑制ET-1引起的收缩[(52.7±20.6)%vs (24.8±7.3)%,P<0.05];L-NAME(5mmol/L)可以部分抵消脂联素的抑制作用(P>0.05).(2)脂联素(0.5μg/ml)可以抑制HSC-T6细胞中E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可以抑制细胞上清液中ET-1的蛋白表达,在脂联素的基础上加入L-NAME后,脂联素的上述抑制作用均得到部分逆转.(3) HSC-T6细胞中有iNOS mRNA表达,加入ET-1后iNOS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同时加入ET-1和脂联素作用后iNOS mRNA表达较ET-1组增加,且随着脂联素浓度升高iNOS mRNA表达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HSC-T6细胞中iNOS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ET-1处理24 h后HSC-T6细胞中p-AMPK表达水平明显减低,在此基础上加入脂联素后,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且随脂联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ET-1处理24 h后HSC-T6细胞中p-Akt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在此基础上加入脂联素后,p-Akt的表达水平下降,且随脂联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 脂联素能够抑制ET-1诱导的HSC收缩,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增加NO的合成,减少ET-1的合成分泌,同时阻断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脂联素抑制HSC的收缩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孝楼;陈明胜;甘巧蓉;江晓燕;陈立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三代头孢菌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7d,观察抗感染治疗2周内的疗效,比较分析预防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预防性抗感染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38例(46.4%)患者发生继发感染,预防有效组和预防无效组在凝血酶原时间、入住ICU的比例、入住ICU时间、接受深静脉穿刺的比例、Child-Pugh分级和Child-Pugh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ild-Pugh分级和入住ICU是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455[95%可信区间(95% CI):1.01 ~5.97,P=0.048]和4.12(95%CI:1.32 ~ 12.83,P=0.015).结论 三代头孢菌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率较高,入住ICU和高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 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糖代谢异常男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作者:张文洁;陈绮丹;万瑜;邓辉

    目的 探讨并发糖代谢异常的男性酒精性肝硬化(ALC)与乙型肝炎肝硬化(HB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3年9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87例,包含ALC患者74例,均为男性,其中并发糖代谢异常者54例;HBC患者213例,其中并发糖代谢异常者97例(男69例、女28例).对并发糖代谢异常的ALC和H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探讨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earman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ALC男性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73.0% vs32.4%)、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35.1% vs 14.6%)、空腹低血糖发生率(27.0% vs 10.3%)和糖耐量异常发生率(31.1%vs 14.1%)均高于HBC患者(x2值分别为4.371、3.274、4.784、1.633,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LC和HBC男性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s=0.41,P<0.05);并发糖代谢异常的ALC患者,Child-Pugh A级所占比例高于并发糖代谢异常的HBC患者;Child-Pugh C级所占比例低于并发糖代谢异常的HB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520、6.542,P值分别为0.001、0.003);并发糖代谢异常的ALC和HBC男性患者的面色晦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肝大、肝肾综合征、营养不良、腹水、黄疸、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785、2.651、1.974、3.316、3.771、5.843、7.251、5.214、4.726、2.966、6.312,P值均<0.05);与并发糖代谢异常的男性HBC患者相比,并发糖代谢异常的男性ALC患者的AST、TBil、平均红细胞体积、GGT较高,白蛋白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78、2.587、2.633、2.681、2.210,P值均<0.05);并发糖代谢异常的ALC和HBC男性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78、1.976、1.991,P值均<0.05).结论 男性ALC和HBC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随肝功能恶化逐步升高,但二者均多以其各自病因肝硬化特征为主要表现,糖代谢异常表现不明显.对这两种不同病因肝硬化男性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

  • 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慧丽;卢雪峰;李娜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保肝、利尿、间断补充白蛋白(Alb)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联合前列地尔20 μg+ 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滴,1次/d,观察组只加用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住院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腹水消退情况、ALT、TBil、Alb、血液尿素氮(BUN)、肌酐(C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 DNA水平变化.出院后两组患者继续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d,随访3个月观察远期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水量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18,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各项指标(ALT、TBil、Alb、BUN、Cr)及PTA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67、6.875、-4.782、6.786、8.542、8.976,P值均<0.叭);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76、5.758,P值均<0.01)),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在肝肾功能稳定、腹水反复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恩替卡韦单用对肾功能改善不明显,但肝功能可获得明显改善.

  •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高成广;谢峰;冯亚东

    目的 评价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8月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组加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予以生长抑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量、48 h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联合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62.9%,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7,P<0.05),联合组显效率为60.0%,对照组显效率34.3%,两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0,P>0.05);在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36、6.419、4.186,P值均<0.05);联合组48 h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6,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单用生长抑素,止血时间短、输血量少、再出血率低、住院时间短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 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近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何海冠;沈艺南;庞书杰;杨田;卢军华

    目的 系统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和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2015年5月30日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收录的评估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的文献,文献纳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经过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0篇对照研究,共638例患者.4项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周PSE组对外周血小板的影响明显低于脾切除术组[加权均数差(WMD)=-65.71,95%可信区间(95%CI):-120.24 ~-11.18,P=0.02];而术后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68,95%CI:-8.16 ~9.52,P=0.88);2项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PSE组自然杀伤细胞的含量较脾切除术组高(WMD=6.03,95%CI:3.80 ~ 8.26,P<0.001),且术后1年两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WMD=3.60,95%CI:1.25 ~ 5.96,P=0.003);3项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PSE组较脾切除术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缩短(WMD=-2.52,95%CI:-3.36 ~-1.67,P<0.001).结论 PSE组术后血小板前期升高较脾切除术组缓和,而远期并无明显区别;PSE组在对术后维持患者持免疫系统的储备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 Pringle法与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在肝脏巨大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张华安;周晓芳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脏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天门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20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采用Pringle法进行肝血流阻断,B组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肝门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以及术后肝功能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血流阻段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7天的ALT、AST及TBil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n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在巨大血管瘤切除术中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失血量,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FibroScan诊断原发性肝癌准确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李汨;聂青和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FibroScan所测肝脏硬度值(LS)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并人工检索相关期刊,全面收集2003年1月-2015年6月关于FibroScan所测LS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采用QUADA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用Meta Disc1.4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6篇英文文献.异质性检验提示不存在阈值效应,但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异质性.纳入文献中LS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界值为11 ~53.7 kPa,LS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95%可信区间及其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66(0.61 ~0.71)、0.78(0.76 ~0.79)、3.19 (2.39 ~4.25)、0.45(0.30~0.66)、8.63(4.34 ~17.18),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68,Q指数为0.7597.结论 FibroScan所测LS诊断肝癌的准确性良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 肝硬化诊治思路:经典与拓展

    作者:唐承薇

    肝硬化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时进行病因治疗,延缓其发展,一直是实用而有效的经典策略.高质量或创新的诊疗其实就蕴含在这些平凡的细致工作中.门静脉高压本质上是血管疾病,及时解除门静脉系统压力是防止疾病进展和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治疗决策需要在对门静脉高压全局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微创技术是完成智慧策略的重要手段.

  • PARP-1和caspase-3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蒲竞;李汛;朱骏;白仲天;严峻

    目的 探讨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胰腺癌及胰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66例及癌旁组织标本113例,行免疫组化检查,分别检测标本中PARP-1及caspase-3的表达.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66例胰腺癌标本中53例有不同程度PARP-1表达,阳性率为80.3%;113例癌旁组织中有39例PARP-1表达,阳性率为34.5%;PARP-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4.79,P<0.01).在中分化(18/25,72.0%)和低分化(10/14,71.4%)的胰腺癌组织中PARP-1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高分化(3/14,21.4%)肿瘤组织,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76,P<0.01).66例胰腺癌标本中47例有不同程度caspase-3表达,阳性率为71.2%;113例癌旁组织中有71例caspase-3表达,阳性率为62.8%.高分化(11/18,61.1%)的胰腺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中分化(4/20,20.0%)和低分化(0/9,0)肿瘤组织,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4,P<0.01).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PAR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强阳性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caspase-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相似,其强阳性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ARP-1、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M30、M65及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郝婷婷;马晓鹏;温彦丽;戴光荣;冯义朝;张莉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M30、M65及IL-17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AP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82例)和急性重症胰腺炎(44例).选择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107例为对照组,分别于第1、2、4天分析3组患者血清中M30、M65、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以及血清M30/M65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急性重症胰腺炎及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第1、2、4天时其血清M30、M65、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P值均<0.05),而M30/M65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P<0.001);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第1、2、4天时其血清M30、M65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P值均<0.001),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M30/M65值则在第1天时显著低于轻度胰腺炎患者(P值均<0.001),但IL-17在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65和IL-17在诊断AP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 AP发作后24h血清M65、IL-17水平和M30/M65值可能成为早期评估AP严重程度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勇;曾维政;王云侠;翁敏;郑淑梅;蒋明德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13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SAP合并MODS患者65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3)接受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n=32)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CBP治疗.监测患者CBP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AF)、白细胞介素(IL)6、IL-18、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MODS评分及血清TNFα、CRP、IL-6、IL-18、PAF、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值均<0.001);治疗组患者存活率为90.6%(29/32),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78.8%(26/33),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49,P=0.186).结论 CBP能够有效清除SAP合并MODS患者血清中的炎症介质,从而阻断炎症反应,改善脏器功能,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之一.

  • Blumgart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潘超;席鹏程;侍作亮;卞建民;杨坤兴;刘子君;倪绍忠;杨士勇;时开网

    目的 评价Blumgart吻合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吻合方式为3组:Blumgart吻合组(A组)55例,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组(B组)65例,套入式吻合组(C组)70例.比较不同吻合方法术后胰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行×列x2检验.结果 全部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4%(92/190),其中A组为25.5%(14/55),B组为52.3%(34/65),C组为62.9%(44/7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50,P<0.05).术后胰瘘发生率20.5%(39/190),其中A组为5.5%(3/55),B组为20%(13/65),C组为32.9%(23/70).在胰管内径<3 mm的患者中,不同吻合方式的患者胰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9,P<0.05),在≥3mm的患者时,不同吻合方式患者胰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36,P>0.05).结论 Blumgart胰肠吻合方法安全、简单、省时,明显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血清脂肪酶联合Ranson或BISAP评分系统诊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东来;廖振海;林顺权

    目的 探讨血清脂肪酶联合Ranson或BISAP评分系统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14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 =202)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112).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血清脂肪酶检测、Ranson评分、BISAP评分、脂肪酶联合Ranson或BISAP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不同评估方法间曲线下面积(AUG)、约登指数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SAP患者的血清脂肪酶水平、Ranson评分值、BISAP评分值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9、11.89、5.12,P值分别为0.003、0.007、0.037).预测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坏死和病死率的AUC中,脂肪酶联合BISAP评分系统均高于BISAP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54、7.11、7.57,P值分别为0.033、0.031、0.030);脂肪酶联合Ranson评分系统均高于Ranso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23、5.78、6.18,P值分别为0.037、0.034、0.032);脂肪酶联合BISAP评分系统均高于脂肪酶联合Ranson评分系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55、8.33、7.66,P值分别为0.005、0.029、0.031).脂肪酶联合Ranson评分系统预测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坏死和病死率的约登指数均高于Ranso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17、6.89、7.35,P值分别为0.038、0.032、0.027);脂肪酶联合BISAP评分系统的约登指数均高于BISAP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54、7.22、9.57,P值分别为0.030、0.031、0.025),脂肪酶联合BISAP评分系统的约登指数均高于脂肪酶联合Ranson评分系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11、10.23、13.24,P值分别为0.020、0.019、0.010).结论 脂肪酶联合Ranson或BISAP评分系统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时较单独采用Ranson评分系统、BISAP评分系统准确性高,其中脂肪酶联合BISAP评分系统敏感性更高,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张青;李海;向晓辉;陆伟;陈欣;夏时海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于2015年12月26日在天津举办.此次会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就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儿童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治疗指南等内容进行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和200多名参会代表进行了学术交流.

  • 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林静;魏波;吴浩;童欢;唐承薇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行TIPS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0例,按其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分为TIPS联合抗病毒组(58例)与TIPS组(52例),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累积生存率、再出血率、支架通畅率和肝细胞癌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 TIPS联合抗病毒组和TIPS组患者TIPS术后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1%、86.1% 、77.7%和88.5%、64.9%、59.7%,TIPS联合抗病毒组的累积生存率显著优于TIPS组(x2=6.833,P=0.009).TIPS联合抗病毒组的病毒学应答率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两组累积静脉曲张再出血率、支架通畅率、肝细胞癌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TIPS术后患者的生存率.

  •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张辉;徐有青

    目的 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及CNKI数据库于2001年1月-2015年6月发表的所有有关SAAG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中文文献,每篇文献均需设立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应用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质量为参考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合并各文献出血组和未出血组SAAG均数及标准差.采用Meta-Analyst软件计算每篇文献中出血组和未出血组SAAG标准化均值差(SMD)并进行Meta分析,多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行x列,检验.结果 共有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出血组SAAG为(22.54 ±4.69) g/L,未出血组SAAG为(15.91±4.20)g/L.异质性检验提示存在显著的异质性(Q=100.735,I2=89.065,P<0.001),出血组SAAG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两组SAA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970,95%可信区间:1.425 ~2.515,P<0.001).根据SAAG水平分为SAAG< 15 g/L、15 g/L≤SAAG≤19.9 g/L和SAAG≥20 g/L 3组,随着SAAG水平的升高,3组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的比例也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702,P<0.001).结论 SAAG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存在密切关系.出血组SAAG水平显著高于未出血组.SAAG有望成为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有价值指标.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张玮;诸葛宇征;张明;贺奇彬;张峰;王轶;邹晓平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应用于失代偿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1月-2015年5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TIPS治疗的26例失代偿期PBC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肝功能、生存率等指标及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用Friedman检验进行多个相关样本的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进行配对秩和检验,对整个随访期内患者生存率作Kaplan-Meier分析曲线.结果 26例患者术后平均门静脉压力为19.11(16.35 ~22.05) mmHg,较术前27.93(25.26 ~ 30.87) mm Hg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99,P<0.001).术后3个月内TBil、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胆汁酸等较术前明显上升(x2值分别为26.000、18.429、16.353,P值均<0.001).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发热,发生率为80.77%(21/26),其次为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9.23%(7/26),术后6、12个月生存率均为92.3%《24/26).结论 TIPS治疗失代偿期PBC患者短中期疗效及安全性较好,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

    作者:周仁华;李鹏;张艳婷;杨花;杨少奇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4月-2015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资料541例.其中76例肝硬化合并PVT的患者为研究组,同阶段通过匹配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76例肝硬化不合并PVT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肝硬化PVT患者中,42.1%(32/76)隐匿起病,57.9%(44/76)有明显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B和C级.血小板、血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值比(OR) =1.044,P=0.040]、血浆D-二聚体(OR =0.091,P<0.001)、门静脉宽度(OR=0.030,P=0.008)、脾脏厚度(OR=0.427,P=0.003)为P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PVT可隐匿起病,也可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肝硬化PVT常发生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3种手术方式比较分析

    作者:温建生;岳琨;吴智群;路红娟

    目的 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PTVE)及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在肝硬化晚期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及优劣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于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硬化晚期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TIPS组(n=56)、PTVE组(n=53)及TIPS联合GCVE组(n=58).比较3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消化道曲张改善程度、再出血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腹水消除率,门静脉相关指标(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门静脉压力)及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白蛋白)的不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3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85、12.53,P值均<0.05;x2值分别为7.132、6.368,P值均<0.05).其中,TIPS组与PTVE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2.84,P<0.05);TIPS组与TIPS联合GCVE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99、2.58,P值均<0.05;x2分别为7.396、6.183,P值均<0.05);PTVE组与TIPS联合GCVE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53、3.99,P值均<0.05;x2分别为7.534、5.461,P值均<0.05).结论 TIPS联合GCVE虽然手术时间较TIPS和PTVE长、住院费用高,但术后再出血及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降低.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