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甲状腺的影响

    作者:亓传旺;陈倩;张会;潘煜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多种肝外疾病都和HCV慢性感染有关系,并且在慢性HCV感染的患者中甲状腺失调是很普遍的.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被公认为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效的方案,然而,甲状腺功能紊乱也是IFN抗病毒治疗的一个副作用.本综述包含了HCV慢性感染直接对甲状腺的影响和IFNα联合RBV抗病毒治疗所诱发的甲状腺功能紊乱及自身抗体的变化.

  • miR-15家族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马丽霞;韦新焕;张晶

    微小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短小内源性非编码RNA,其中miR-15家族生理状态下参与细胞凋亡、分化与周期调控、应激等重要细胞功能活动的调节,而在病理状态下与多种人类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具有潜在的治疗前景.本文就miR-15家族在肝癌、急性肝衰竭、肝纤维化和慢性肝病中的重要功能及治疗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丙型肝炎各级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

    作者:张颖;魏欣;贾战生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终末期肝病以及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进展至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的患者多难以耐受干扰素的不良反应,给抗病毒治疗带来困难.面对我国丙型肝炎肝硬化比例较高、肝移植实施困难、对标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应答率高的特点,参考国际指南,作者在国内率先探索和提出了丙型肝炎肝硬化分级标准及相应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并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依据作者提出的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级方法,先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缓解脾亢或减少副作用后,再采用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延缓肝硬化的进展,减少HCV感染相关并发症,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乙型肝炎病毒前C/BCP区变异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金娥;陈新月

    HBV的前C区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可降低HBeAg的合成与分泌,也可增加病毒复制能力,导致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临床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HBV前C/BCP区变异的分子机理、生物学意义、实验室检测以及对临床和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美国肝病学会乙型肝炎诊治指南要点

    作者:徐莹;刘宇

    1 关键点1.1概述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美国约有125万HBV携带者[定义为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HBV携带者发生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增加.绝大多数HBV携带者不会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肝功能失代偿,但15% ~40%的患者在其生命过程中将发生严重后果.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指南 美国
  • 美国肝病学会丙型肝炎诊治指南要点

    作者:杨明;饶慧瑛

    1 要点在美国肝脏疾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也是导致肝移植的主要病因.在美国,CDC估计约有320万慢性HCV感染者.全世界,估计有1.7 ~2.0亿HCV感染者.新感染HCV的患者往往没有症状,因此很少见到急性丙型肝炎的报告.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指南 美国
  • 不同年龄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艳丽;赵艳;赵丹彤;张海萍;孙丽梅;马胤雪;胡文静;闫惠平

    目的 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和病理特点.方法 98例AIH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45岁)、中年(45 ~ 60岁)和老年(>60岁)三组,回顾性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自身抗体和病理特点.结果 老年组有并发症者显著高于青年组(50% vs 20%,P<0.05),其中,老年组肝硬化比例高于青年组(40.6% vs 5.7%,P<0.05).老年组TBil水平显著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血清C4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而lgG、lgM、lgA、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青年组(100% vs77.1%,P<0.05);青年组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显著高于老年组(31.4% vs 6.3%,P<0.05).中、老年组肝组织学界面炎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88.5%、100% vs 51.8%,P<0.05);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评分(HAI)比较,中、老年组HAI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AIH患者在发病时肝硬化发生率高、肝病相关并发症比例高,肝脏炎症活动较重.

  • 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晚期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秀浓;范玲燕;李德周;万炯;叶菁菁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妊娠晚期予替比夫定(LdT)抗病毒治疗对控制肝炎活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意义.方法 把116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1×105拷贝/ml,ALT≥2×ULN,伴或不伴TBil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根据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孕28 ±2周)在护肝降酶的基础上服用LdT,600 mg/d,对照组51例仅予护肝降酶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比较两组患者在分娩前及产后7个月HBV DNA、ALT、TBil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新生儿在7个月时HBsAg携带率、抗-HBs阳转率,观察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孕妇分娩前及产后7个月HBV DNA、ALT、TBil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7个月时HBsAg携带率分别为1.5%和15.7%,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5.4%和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LdT能有效控制肝炎活动,快速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HBV DNA水平,同时减少HBV母婴垂直传播,对母婴有利.

  • 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启江;江应安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2组采用类似的内科基础治疗,均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组加血浆置换,采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比较2组患者在MELD< 30、30≤MELD< 40和MELD≥40 3个亚组中的存活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存活率为63.82%,而对照组总存活率为44.44% (x2 =4.31,P<0.05);在30≤ MELD< 40亚组中治疗组存活率为71.42%,而对照组存活率为38.10%(x2=4.71,P<0.05),在MELD< 30和MELD≥40亚组中,治疗组存活率与对照组分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MELD< 40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

  •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联合突变特点分析

    作者:闫涛;李梵;李克;赵平;王慧芬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HBV前C/C区联合突变的特征.方法 入选166名慢性HBV感染者,其中ACLF 49人,慢性乙型肝炎(CHB) 45人,肝硬化(LC)45人,肝细胞癌(HCC) 27人,对HBV前C/C区片段进行PCR扩增,分析突变数量及联合突变状况.结果 ACLF患者多联突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患者.4组之中,ACLF组5联突变和7联突变者比例高,分别是20.4%(10/49)和12.2% (6/49),6联突变者与HCC组相近分别为14.3%(7/49)和14.8% (4/27),明显高于CHB和LC组.联合突变组合形式的分析结果提示,ACLF组患者,含nt 1846和nt1913突变的联合突变组合阳性率在4组患者中高.结论 ACLF患者HBV前C/C区多联突变比例高于其他慢性HBV感染者;以nt1846和nt1913为基础的联合突变率高.

  • 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杨杰;崔敬;刘春;魏枫华;窦晓光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确定具有临床意义的S/CO值,探讨其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使用ELA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RT-PCR检测HCV RNA定量,观察不同S/CO值所对应的HCV RNA定量之间的关系,以HCV RNA为诊断金标准,列四格表做诊断实验.结果 HCV-cAg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为87.05%,特异性为76.67%,阳性预测值为96.53%,阴性预测值为44.23%.结论 (1)随着HCV-cAg的S/CO值逐渐增大,其与HCV RNA阳性符合率明显增高,随着HCV-cAg的S/CO值减小,其与HCV RNA阴性符合率明显增高;(2)S/CO值=2可以作为临床判断HCV感染病毒血症存在的一个标准;(3)本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检测方法简单,可以作为丙型肝炎临床诊断的补充试验及筛查.

  • 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复生;秦玉杰;成振江;江培荣;张玲慧

    目的 探讨HCV重叠感染对HBV感染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HBV D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感染血清标志物阳性的MHD患者178名,将其分为HBV合并HCV感染组(HBV+HCV+组,n =86)和单纯HBV感染组(HBV+HCV-组,n =92),同时检测两组HBV DNA水平及主要血生化指标.结果 两组ALT、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HBV+ HCV+组HBV DNA水平较HBV+HCV-组明显降低[(0.42±0.10) log scale/ml vs(1.25±0.28) log scale/ml,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V感染与低HBV DNA水平独立相关(OR =0.316,95% CI:0.124 ~0.703,P<0.01).结论 在HBV感染的MHD患者中,合并HCV感染能显著降低患者的HBV DNA水平,而不引起明显的肝功能损害加重.

  • Caspase-8在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海峰;薛玲;苗益辉;郑彩娟;幺作义;张艳淑;姚林

    目的 探讨Caspase-8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0例慢性乙型肝炎、50例慢性丙型肝炎、5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15例正常肝组织进行Caspase-8检测.结果 Caspase-8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表达(58.6%、64.0%、82.0%)高于其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r=0.409,P<0.001).Caspase-8在重型肝炎中的表达阳性率高,轻型肝炎表达阳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8在不同ALT水平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8活性增强导致细胞凋亡增多,在肝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唐山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析

    作者:曹晓;曹庆宝;张国强;常在娟;李淑萍;徐微微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无偿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对于HBsAg阴性样本,进行HBV核酸检测(NAT),NAT阳性样本,用罗氏试剂确证HBV DNA载量.结果 共检测116 741例血样,证实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者35例,占总献血人数的0.29‰.其中97.1%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者样本的HBV DNA滴度低于102 IU/ml.在HBV DNA阳性人群中,抗-HBc阳性率较高,占81.5%,抗-HBs阳性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阴性也可检出HBV DNA分别占55.6%和22.9%.结论 唐山地区献血人群中血清HBsAg阴性者存在一定比例的隐匿性HBV感染,其HBV病毒载量均较低,核酸检测能够提高HBV感染的检出率.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变化

    作者:丁体龙;范秀梅;王勇;黄奕江;马勇

    目的 研究肝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81例CHB患者和5例正常人的肝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HIF-1α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和范围与CHB患者肝脏微循环障碍程度密切相关,电镜示肝窦腔内红细胞聚集、狄氏腔中胶原纤维沉积及肝窦内皮细胞表面有基底膜形成.结论 HIF-1α通过徼活血管增生,终导致血管纤维化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加重肝脏微循环障碍.

  •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相关预测因子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郭如意;余雪平;苏智军;林成祖;林志鹏;林琪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年的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子.方法 收集58例采用LdT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HBeAg和HBsAg滴度与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为84.48%,HBV DNA阴转率为70.69%,HBeAg阴转率为50.00%,HBeAg血清转换率为43.10%.与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相比,基线ALT>5×ULN的患者HBeAg转换率显著增高(P<0.05);与HBeAg≤100(S/CO)组相比,基线HBeAg> 200 S/CO的患者HBeAg的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均显著下降(P<0.05);与HBV DNA≤6 log拷贝/ml组相比,HBV DNA>7 log拷贝/ml的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转换率下降显著(P<0.05);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线HBsAg滴度对以上疗效指标无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HBeAg滴度低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 LdT能有效恢复肝功能,抑制HBV复制和提高HBeAg血清转换;基线HBeAg滴度可预测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元元;金磊;赫兢;福军亮;张晖;周春保;张政;王福生

    目的 调查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1例丙型肝炎患者和117例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值,通过回顾性分析,调查我国丙型肝炎人群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健康人群中,CD3+ CD4+T细胞、CD3+ CD16+ CD56+ NKT细胞频率以及CD4/CD8比值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而在慢性丙型肝炎人群中,CD3+ CD4+T细胞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CD3-CD19+B细胞则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在肝硬化人群中,只有CD3-CD16+CD56+ NK细胞频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在15 ~49岁的健康人及慢性肝炎人群中,女性CD3+ CD4+T细胞亚群频率高于男性,而在肝硬化患者中女性CD3-CD19+B细胞频率低于男性;同时,在HCV感染的不同阶段,CD3-CD16+ CD56+ NK细胞亚群频率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而CD3+ CD8+T细胞频率则显著升高,在15岁以上人群,CD3-CD19+B细胞在健康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人群中呈持续升高的现象.结论 通过回顾性分析健康人群和HCV感染不同阶段人群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及其与HCV疾病进展、年龄、性别的关系,为临床科学评价丙型肝炎人群免疫状态提供重要的免疫指标.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5例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阮炳威;陆小蒟;林延明;陈荣策;陈欣智;曾广忠;刘雁平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2年2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20例,排除失代偿性肝病、原发性或继发性泌尿系统疾病.所有病例治疗前无尿常规及肾功能异常.其中单-使用常规剂量阿德福韦酯治疗的初治病例85例(A组),其余35例患者予以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B组).治疗过程中起初12周每4周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之后每12周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磷、血清肌酸激酶及淀粉酶等.结果 A组9例(10.59%)出现尿常规异常,包括蛋白尿、镜下血尿等,其中-过性异常5例(5.88%),持续异常4例(4.71%).B组有1例(2.86%)-过性尿蛋白阳性.两组尿检异常率及持续尿检异常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5例(5.88%)尿素氮(BUN)升高,B组1例(2.86%)BUN升高,均为-过性,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清肌酐(SCr)升高病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常规剂量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良好.少数病例出现持续性尿检异常,可考虑换药.

  •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姜立胜;李用国;陈姝;兰英华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51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按有无应用抗病毒药物分为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查阅住院期间的病例并记录随访5年内的资料,比较两者之间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差别.结果 近期疗效比较: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出院时好转率分别为70.00%和36.3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抗病毒组12、36和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40%、72.10%和72.10%;未抗病毒组12、36和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6.36%、27.30%和27.3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延长存活时间.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段立伟;孙寒;陈永胜;田月丽;李东复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不同原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PSE治疗,PSE术前及术后1周、1、3、6个月彩色多普勒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量,并与PSE术前配对分析.结果 术后各期患者脾静脉、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降低(P<0.05);脾静脉内径术后各期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P<0.05);而门静脉主干内径术后6个月内缩小不明显(P>0.05).结论 PSE能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联合治疗:证据、争议、研究方向

    作者:张欣欣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防止肝硬化、肝癌发生的主要手段.而目前现有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的应答,不同作用机制、或耐药位点不同的抗病毒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选择.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一些进展,积累了一定的证据,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争议,这有待于对其发病及治疗应答不佳机制的深入了解.

  • 戊型肝炎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作者:王晶晶;田德英

    戊型肝炎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随着80年代戊型肝炎病毒的被证实,近20余年来,人们对戊型肝炎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从戊型肝炎病毒的结构、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基因1型,2型,3型及4型,其中基因3型及基因4型为人畜共患)、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对戊型肝炎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戊型肝炎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研制的戊型肝炎疫苗的上市为戊型肝炎的防控带来曙光.

    关键词: 肝炎 戊型 肝炎病毒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