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脂肪肝供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海洋;吴晓峰;林栋栋

    供肝脂肪变是肝移植供体的常见病理改变类型,直接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恢复.综述了脂肪肝供体的病理特点、评估标准、对肝移植术后的影响以及脂肪肝供体的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旨在共同探讨在肝移植中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脂肪变供体.

    关键词: 脂肪肝 肝移植 综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强;卓其斌;陈良;黄玉仙

    发达国家约1/3人口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其中10%~30%的NAFLD表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FLD和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代谢危险因素,因此NASH患者肝脏及心血管相关病死率明显增加.主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减肥治疗、针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类药物治疗及终末期肝病的治疗5个方面介绍了NAFLD的治疗进展.指出了临床医生在NAFLD诊治过程中应更多关注NAFLD伴发的代谢综合征.

    关键词: 脂肪肝 治疗 综述
  •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正茂;张岭漪

    门静脉血栓(PVT)发生在部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中并进一步加剧门静脉压力.诱发PVT形成的风险因素尚未明确.但已经注意到脾切除术可能使PVT形成的风险增加;更严重的是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PVT可能会进展为脾切除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并发症.分析了脾切除术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指出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是PVT后天形成的主要原因.

  • HBV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吴疆;周振华;孙学华;朱晓骏;李曼;张鑫;高月求

    HBV感染已成为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建立一系列HBV细胞模型为研究HBV的致病机理和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介绍了以HBV转染和感染为主的单一种类细胞培养模型、多种细胞共培养模型以及其他动物模型,探讨HBV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病毒学特点,为科学阐释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作用环节提供可靠的模型依据.

  • Toll样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陈杰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尚不明确.有多项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参与了NAFLD,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和发展.简述了Toll样受体与炎症因素、Toll样受体与游离脂肪酸间的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3个方面的进展,介绍了Toll样受体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

  • 脂联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费新应;沈震;王建钢;陈炎生;刘文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对该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发病的确切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PN)具有肝脏保护作用,与NAFLD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概述了APN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APN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NAFLD相关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及临床研究概况.认为APN有望成为NAFLD靶向治疗药物,深入研究APN信号传导通路更好地理解APN调控机制,将为NAFLD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 Ghreli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胥佳;马静婷;李东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其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之一.Ghrelin是新发现的生长激素促分泌素的内源性配体,其生物学作用广泛,不仅影响糖脂的代谢过程,对NAFLD的发生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简述了内源性Ghrelin表达水平在NAFLD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指出通过调节Ghrelin水平来干预NAFLD的发生发展,将为N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先天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翟晴晴;周振华;王唯坚;孙学华;朱晓骏;张鑫;李曼;高月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与先天免疫系统的激活密切相关.综述了各类免疫细胞、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参与胰岛素抵抗、介导氧化应激和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过程.树突状细胞的减少或消除可延迟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的发生.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的减少在单纯脂肪变阶段可诱导脂质积累,而在炎症阶段可减轻纤维化进程.胰岛素及氨基酸mTOR信号通路可通过短期或长期调控抑制自噬过程,引起内质网应激及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变,从而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中医药治疗NAFLD的机制研究亦愈来愈偏向免疫机制方向.

  •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2例报告

    作者:彭姗姗;崔园园;孔文丽;祁凌霞;金美善;潘煜;华瑞

    肝小静脉闭塞症(hepatic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是由某些原因所致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等内皮细胞损伤及其纤维化,后致管腔狭窄或闭塞,继而引起弥漫性肝纤维化的一种肝血管疾病[1-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肿大、肝区痛、腹水等.该病的诊断依赖于病史,如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放化疗史或有明显的含吡咯类生物碱中草药等食用病史,有明显肝损伤、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但终确诊仍依赖于肝穿刺及活组织检查[3].本文报道2例因食用土三七所致该病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患者.

  • 活力苏口服液与优甲乐同服致严重肝损伤2例报告

    作者:赵建学;陆玮婷;刘熳天;郭海燕;谷路娟;车军勇;刘丽娜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30岁,2014年11月发现身目尿黄,伴恶心反酸、皮肤瘙痒,于12月3日收治本院.入院前查肝功能:AST 1333 U/L,ALT 1537 U/L,ALP 150 U/L,GGT 159 U/L,TBil 226.19 μmoL/L,DBil 163.55 μmol/L;甲状腺功能五项:促甲状腺激素(TSH)0.29 IU/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3.3 pg/ml,游离甲状腺素(FT4) 1.20 ng/dl;B超:肝脏回声增粗,ElastPQ均值为9.84 kPa,胆囊壁水肿.住院治疗.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李强;卓其斌;陈良;黄玉仙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近年来,一系列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证明NAFLD和心血管疾病(CVD)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总结了NAFLD可促进颈动脉内膜增厚、导致动脉壁僵硬度增高、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冠状动脉钙化、左心室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等.指出NAFLD是CV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CVD,对临床NAFLD患者进行CVD评估,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等措施来延缓NAFLD进展,降低CVD相关病死率,改善NAFLD患者的总体预后.

    关键词: 脂肪肝 心血管疾病
  • 调脂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

    作者:崔瑞冰;阎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且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肝功能异常及慢性肝脏疾病常见的病因之一.调脂药物一方面可以降低血脂,对肝脏沉积有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促进脂质在肝内的积累,从而加重肝损伤.尽管NAFLD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鉴于NAFLD的病理基础是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因此调脂药物能否用于治疗NAFLD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简述了调脂药物对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的影响.

    关键词: 脂肪肝 调脂药物
  • 调节肠道菌群在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田华捷;冯琴;胡义扬

    根据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阐述了在NAFLD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内源性乙醇的关系基础上,结合对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与治疗NAFLD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提出中药靶向调节肠道菌群,不仅是中医药临床治疗实践的现代诠释,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成为NAFLD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 《2014年韩国肝癌研究组及国立癌症中心肝细胞癌的管理实践指南》摘译

    作者:赵剑成;祁兴顺

    1 简介韩国肝癌研究组(Korean Liver Cancer Study Group,KLCSG)和韩国国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NCC)于2003年首次共同发布了肝细胞癌(HCC)规范化治疗指南,并于2009年进行修订.此后,全世界进行了大量有关HCC的研究,而这些大规模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HCC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尤其是针对亚洲人群.根据新证据和专家意见,新指南由此应运而生.

    关键词: 肝细胞 韩国 指南
  •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解读: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比较

    作者:戴明佳;冷雪君;颜学兵

    自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第一部关于HCV的筛查、管理和治疗指南[1]后,2015年3月WHO颁布了首部关于HBV的预防、管理和治疗指南[2],2015年5月15日国内发布了WHO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政策简报,指南原文共166页,政策简报封面照片隐含了指南主要针对全球中低收入国家(LMIC).此部指南与以往的欧洲肝病学会(EASL)、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及亚太肝病学会(APASL)及中国的指南存在多处不同,现将此部指南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相关内容加以阐述,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 2015年日本胃肠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循证医学临床治疗指南

    作者:常彬霞;邹正升;李保森;王华;高斌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国家中慢性肝病常见的原因,并且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以及许多亚洲国家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在NAFLD的疾病谱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疾病的进展形式,可发展至肝硬化,并且会增加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大部分NAFLD/NASH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这提示NAFLD/NASH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 2015年欧洲肝病学会丙型肝炎治疗推荐意见

    作者:饶慧瑛

    欧洲肝病学会(EASL) 2015年年会期间发布了更新的丙型肝炎治疗指南,该指南着重于治疗意见的推荐,相比2014年版本,对于治疗有了全面的改变治疗格局的更新.增加了对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筛查,并且指出丙型肝炎的筛查好能纳入到国家的卫生计划中,突显了其重要性,提醒医护人员应该重视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欧洲 指南
  • 2015年国际腹水俱乐部共识建议: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管理

    作者:王帅

    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failure,ARF)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肝硬化患者肾衰竭的诊断标准于1996年颁布,此后又多次进行更新.在这些标准中,ARF被定义为血清肌酐(SCr)升高基线水平的50%以上,并终升至1.5 mg/dl(133 μmol/L)以上.然而,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衰竭的SCr临界值定为1.5 mg/dl (133 μmol/L)争议颇多.而且,除了Ⅰ型肝肾综合征(hepato renal syndrome,HRS)以外,急、慢性肾衰竭的时限界定也未明确.同时,非肝硬化患者ARF的新标准已被提议并确定,其命名亦被急性肾损伤(AKI)所代替.

  • 脾脏损伤治疗方式的专家共识(2014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功能与脾脏外科学组

    脾脏因其解剖及组织学特点,是腹腔内容易受损的器官,脾脏损伤约占腹部创伤的40%~50%,并伴有一定的病死率,尤其是合并多发伤或复合伤的患者.随着对脾脏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以及诊治方法的进步,脾脏损伤的治疗方式呈现多样化及个体化的特点,各类脾保留性手术逐步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功能与脾脏外科学组(以下简称“脾脏学组”)曾经提出《脾损伤脾保留手术操作建议指南(2007版)》,为了进一步规范脾脏损伤的治疗方法,整合利用各种治疗手段的成果,脾脏学组组织专家制订了《脾脏损伤治疗方式的专家共识(2014版)》,重点阐述脾脏损伤的分类、分级、治疗原则以及脾保留性手术的方法.

    关键词: 腹部损伤 治疗 指南
  • 2015年美国胃肠内镜学会执行委员会指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胆道良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陈刚;刘洪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消化内镜在常见临床疾病应用中的一个方面,由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Gaserointestinal Endoscopy,ASGE)制订的实践标准.ASGE在起草这个指南时,在PubMed中检索1980年1月到2013年12月发表的文献,检索词为“胆总管结石”、“胆道狭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病变”、”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漏”、”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总管扩张”和“胃肠道内窥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窥镜”和“内镜术”.同时在PubMed中检索了作为参考文献的文献作为补充.对以英语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复查.

  • 肺结核患者化疗后肝损伤程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莹;李润浦;王晓洁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化疗后肝损伤程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3620例,为其建立用以记录服药情况及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随访日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225例(33.8%)患者出现肝损伤相关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发生率高(72.9%),其余依次为小便颜色改变(65.3%)、疲乏(37.8%)、出疹(31.5%)、腹胀腹泻(28.1%)、发热(14.2%)、纳差(3.8%)、其他(2.0%).在不同临床表现中恶心呕吐出现时间早,其次为腹胀腹泻.所有患者中出现肝损伤243例(6.7%),中重度肝损伤109例(3.0%).有临床表现者中出现肝损伤171例(14.0%),中重度肝损伤74例(6.0%).有临床表现者发生肝损伤、中重度肝损伤与无临床表现者危险度之比分别为4.643(95% CI:3.035~4.856)、4.134(95%CI:2.817 ~4.351).出现疲乏、恶心呕吐、出疹、腹胀腹泻、纳差、其他表现者其肝损伤及中重度肝损伤发生危险性高于无临床表现者(P<0.05),其中出现纳差者危险性高,其危险度之比分别为12.792、25.031.结论 1/3肺结核患者化疗后出现肝损伤相关临床表现,当出现疲乏、恶心呕吐、出疹、腹胀腹泻、纳差、其他表现者其肝损伤及中重度肝损伤发生危险性升高.

  • 鱼肝油酸钠与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的疗效对比

    作者:覃祖云;郭亚兵

    目的 比较鱼肝油酸钠、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5月在广西桂东人民医院住院的74例肝囊肿患者,根据入院日期,按单双日分为2组,A组46例患者经皮肝穿刺抽干囊肿液后向囊肿腔中注入鱼肝油酸钠溶液黏连硬化囊肿腔,B组28例经皮肝穿刺抽干囊肿液后向囊肿腔中注入聚桂醇溶液黏连硬化囊肿腔.入院治疗后,比较术中及术后两组患者疼痛的发生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自手术日算起1年内的肝囊肿复发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经治疗后,A组1年内复发5例(10.87%),B组1年内复发2例(7.1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3,P>0.05).A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8,P<0.05).结论 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疗效与鱼肝油酸钠相同,可常规使用副作用小的聚桂醇做为硬化剂.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饮食摄入硒及血清硒水平的对比分析

    作者:赵娟;李娟;于红卫;孟庆华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饮食摄入硒及血清硒水平,探讨硒与肝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14年10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74例肝病患者,其中慢性肝炎(CH)23例、肝硬化(LC)27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 24例,另选取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HC).应用膳食营养软件计算饮食硒的摄入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期完成血清硒水平测定.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HC组饮食摄入硒(45.45 ±18.10) μg相比,CH、LC及ACLF患者均存在饮食摄入硒不足,分别为(37.69±11.30)、(32.65±13.55)、(28.95±13.30) 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83,P=0.020),随着肝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LC及ACLF组饮食摄入硒明显低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0);CH、LC及ACLF患者的血清硒水平均降低,分别为(0.12±0.05)、(0.11±0.06)、(0.13±0.05) μg/ml,均明显低于HC组(0.17±0.04)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00、0.015),LC组血清硒水平降低明显;血清硒与前白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9、0.213、0.255,P值分别为0.030、0.044、0.015).结论 随着肝病严重程度加重,肝病患者饮食摄入硒及血清硒水平逐渐下降,临床上应注意慢性肝病患者硒的监测及补充.

  • 肝爽颗粒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和肝损伤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海青;王小琪;时红波;娄金丽;陈煜;段钟平

    目的 本研究拟初步探讨肝爽颗粒通过细胞自噬在保护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和肝损伤细胞模型中的作用和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CCl4腹腔注射构建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系7702细胞构建肝损伤细胞模型.建模成功后给予肝爽颗粒进行干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未给予肝爽颗粒的CCl4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细胞自噬并观察肝爽颗粒对细胞凋亡的影响.HE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生化法测定血清ALT、AST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Western Blot观察细胞自噬情况;流式细胞术及AnnexinV/PI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 T3检验.结果 HE染色显示肝爽颗粒干预组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较CCl4组明显减轻,3组间ALT和AST总体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76、13.35,P值均<0.05);体内细胞实验和体外动物实验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肝爽颗粒干预组细胞自噬表达较CCl4组明显增加,肝细胞凋亡较CCl4组明显减少.加入3-MA后肝爽颗粒的保护性作用减弱,细胞凋亡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5组7702细胞凋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7,P<0.01).结论 肝爽颗粒对肝脏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肝爽颗粒增强细胞自噬有关.

  • 80岁以上患者多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继恒;苏锡铭;高革;何玉琦

    目的 对80岁以上反复多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至少进行2次以上ERCP的>80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男33例,女27例)共完成146次ERCP,其中47例完成2次ERCP,5例完成3次ERCP,5例完成4次ERCP,2例完成5次ERCP,1例完成7次ERCP.2例发生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大出血,1例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2例在术后3周内因慢阻肺死亡.结论 胆总管结石的反复发作和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是高龄患者反复多次ERCP的原因,整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ERCP可以改善高龄胆胰疾病患者的预后.

  • 6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军

    目的 探究影响6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7月-2014年7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行LC的老年患者340例,回顾性分析34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相关病史;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其疗效和有无并发症发生,并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急诊手术、手术出血量≥50 ml、胆囊粘连、胆囊三角粘连、合并糖尿病史的LC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性质、胆囊粘连、胆囊三角粘连、糖尿病史是LC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手术性质、胆囊粘连、胆囊三角粘连、糖尿病史是LC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9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赵廷宽;李春燕;杨勇;刘静;郭华雄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Crb)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9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手术切除的47例胆管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胆管组织中Grb2、MMP-3和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Grb2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Grb2表达量与MMP-3、MMP-9表达量之间的关系.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Grb2和MMP-3、MMP-9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Grb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t=5.935,p<0.001);Grb2在胆管癌和相应正常胆管组织的表达量与年龄、性别、分化水平无明显相关;在发生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的胆管癌组织中,Grb2表达量比不发生转移的胆管癌组织要高(t=3.882,P=0.003).Grb2的表达量与MMP-3、MMP-9的表达量分别呈正相关(r2值分别为0.3667、0.5133,P值分别为0.018、0.007).结论 Grb2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量要高于相应正常胆管组织,且Grb2的表达量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Grb2的表达量与MMP-3、MMP-9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者越来越多,有关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众多,但结果仍有争论.主要介绍NAFLD临床研究的新进展及困境,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NAFLD的处理能力,更好地为NAFLD患者服务.

    关键词: 脂肪肝 诊断 治疗 述评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的高危人群和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张志侨;王功遂;康凯夫;吴国标;王鹏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现NAFLD已成为亚太地区仅次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肝病,CHB合并脂肪性肝病的患者亦逐年增多.范建高等[1]通过对4009名上海市机关职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加,HBsAg阳性率与脂肪肝检出率分别呈下降和升高趋势.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秋楠;肖英;苗瑞新;张亚庆;朱莹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NAFLD患者82例作为NAFL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新鲜粪便和空腹血清,计算肠道定植抗力(B/E值)和HOMA-IR.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及IL-6的水平,分析B/E值与HOMA-IR、TNFα及IL-6的相关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B/E值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NAFLD组血ALT、AST、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R、TNFα、IL-6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B/E值与HOMA-IR、TNFα及IL-6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872、-0.461、-0.523,P值均<0.01).结论 NAFL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HOMA-IR程度、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密切相关,说明以上因素可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NAFLD的发生发展.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蔡雯;董正惠;王淑霞;杨晓萍;姚华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为NAFLD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3月-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维吾尔族、汉族NAFLD患者各200例为NAFLD组,同期体检的维吾尔族、汉族健康者各20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腹部超声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采用ELISA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5-羟基维生素D与NAFLD的关系.结果 维吾尔族、汉族人群NAFLD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NAFLD具有负相关性(r汉=-0.212,r维=-0.22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升高是NAFLD的保护因素(OR汉=0.894,P汉=0.015;OR维=0.897,P维 =0.025).结论 维吾尔族、汉族人群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NAFLD密切相关.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志侨;王功遂;康凯夫;吴国标;王鹏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的流行现状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的158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病理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肝脏脂肪变性分为脂肪肝组(n=216)和非脂肪肝组(n =1364).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时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肝脏脂肪变性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值均<0.001),发病高峰期均位于年龄≥45岁.在年龄<30岁和30 ~ 44岁的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相比,脂肪肝组糖尿病、胆固醇异常、甘油三酯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尿酸异常和有饮酒史的患者数量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身体质量指数、GGT、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而AST水平降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HBe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BV 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的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较非脂肪肝组轻,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脂肪肝组患者更容易合并肝组织炎症≥3级和肝纤维化≥3期,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15).结论 脂肪肝组患者更容易合并糖脂代谢紊乱,其肝脏脂肪变性和HBeAg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但可能和HBV DNA、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内在联系.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rs3772622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洋;姜曼;陈立震;杜水仙;辛永宁;宣世英

    目的 探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 rs3772622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及该位点与patatin样磷酯酶域(PNPLA3) rs738409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经临床B超诊断为NAFLD的患者241例及正常对照人群205例,采用PCR及基因型检测方法对AGTR1 rs3772622位点和PNPLA3 rs738409位点进行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检测两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各项临床数据资料生化结果.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GTR1 rs3772622及PNPLA3 rs738409突变基因型罹患NAFLD的风险,使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研究两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AGTR1 rs377262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NAFLD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野生型,AGTR1 rs3772622位点突变型并未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P>0.05),PNPLA3 rs738409突变型人群患NAFLD的风险是野生型的2.09倍[OR =2.09,95%可信区间(95% CI):1.35~3.23,P=0.001].AGTR1 rs3772622位点与PNPLA3 rs738409位点联合作用使NAFLD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3.60,95% CI:1.50~6.23,P<0.001).两突变基因双携带者与PNPLA3 rs738409单突变基因携带者生化指标的比较发现ALT、AST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国人群中AGTR1 rs3772622位点多态性对NAFLD的发生发展无关.但其位点突变可增加PNPLA3rs738409位点突变患者罹患NAFLD的风险.

  • 应用受控衰减参数方法对天津市轻体力劳动者脂肪肝流行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海;刘纯城;王毓麟;侯锐;高洪军;牛海艳;夏时海;朱理珉

    目的 了解天津市轻体力劳动者脂肪肝患病率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天津市某公司既往体健从事轻体力劳动者,共602例健康职工顺利进行查体及全部数据收集.应用FibroScan受控衰减参数(CAP)方法检测其脂肪含量及肝脏硬度,同时调查受检者病史、体质量、身高、血压及生活习惯等,分析不同程度脂肪肝的可能相关因素.组间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 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x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x2分割法进行,对CAP方法和彩超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结果 经调查,602例受检者中180(29.9%)例为重度脂肪肝;195(32.3%)例轻中度脂肪肝;227(37.7%)例无脂肪肝.按照本方法检测的结果分组,3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吸烟、饮酒、糖尿病史及家族史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本检测方法灵敏性更高,检出脂肪肝比例高于传统的彩超检出比率(62.3% vs 44.0%,P=0.000),二者一致性较差(Kappa<0.4).结论 在从事轻体力劳动的“健康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已经超过60%,其与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史及脂肪肝家族史均相关,CAP可更加敏感快速无创地检测出脂肪肝,但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 六味五灵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周利军

    目的 系统评价六味五灵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在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关于六味五灵片治疗NAFLD的文献,截止日期为2015年1月30日.筛选出六味五灵片联合常规治疗与单独常规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2对ALT、AST、GGT、甘油三酯(TG)、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RCT,包括试验组228例,对照组205例.分析显示:试验组的ALT、AST、GGT及TG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均数差(SMD)分别为-1.29、-1.15、-1.47、-0.48,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69 ~-0.89、-1.85~-0.45、-1.68 ~ -1.25、-0.60~-0.35,P值均<0.01];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48、1.43,95% CI分别为1.29~1.70、1.21 ~1.68,P值均<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五灵片可显著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当前荟萃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应被进一步验证.

  • 脂质代谢紊乱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路然;洪天配

    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升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也随之升高.大多数NAFLD患者表现为单纯性肝脏脂肪变性,但部分患者会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在发达国家,NAFLD已成为肝酶升高的常见原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肝脏脂肪沉积是NAFLD的核心表现,就脂质代谢异常在NAFLD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进行了综述,指出阐明NAFLD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 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rs780094(C>T)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董全勇;许新;李江文;姜曼;林中华;初蕾蕾;辛永宁;宣世英

    目的 探讨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CKR)基因rs780094(C>T)位点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析对160例NAFLD患者和172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采用PCR及基因型检测方法对变异位点进行基因检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rs780094位点多态性与NAFLD发生的相对风险度.结果 两组间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NAFLD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068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混杂因素校正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CC纯合子携带者相比,携带等位基因T的TT +CT基因型未增加NAFLD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 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GCKR基因rs780094T等位基因未增加患NAFLD的风险性.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rs3856806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许新;姜曼;李江文;董全勇;林中华;初蕾蕾;辛永宁;宣世英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rs3856806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89例经B超证实为NAFLD患者和184例对照组健康者的血液标本,应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检测PPARγ基因rs3856806位点基因型.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Pearson x2检验和t检验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NAFLD组体质量、腰围、臀围、ALT、AST、GGT、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NAFLD组与对照组两者rs3856806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等位基因T携带者患NAFLD的风险是等位基因C的1.068倍(OR=1.068,95%CI:0.748 ~1.525,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CC携带者相比,TT的基因型携带者的NAFLD发生风险高(OR=1.077,95% CI:0.706 ~1.643,P>0.05).结论 PPARγ基因rs3856806位点多态性与NAFL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袁晨;程钰婷;姜曼;芦琳琳;辛永宁;宣世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为常见的肝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作为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遗传因素在NAFL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认识NAFLD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探求NAFLD新的临床治疗靶点,归纳和整理了近年来与NAFLD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特别是对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的基因,包括含patatin样磷酯酶域3、瘦素受体、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进行了论述.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