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勇剑;严佶祺

    以前门静脉海绵样变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然而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被诊断出此病的患者日渐增多,因此其逐渐受到临床重视.阐述了门静脉海绵样变从病因到治疗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机制,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诊断方法,分析了该病的各种治疗方法,并认为外科分流术在治疗中应用依旧广泛.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碧华;张玮;吴佩;黄瑛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缓慢进行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过谷歌学术搜索与筛选,共获得29篇从不同角度报道PBC危险因素的文献,包括19篇评论、综述性文献和10篇调查研究.汇总10篇调查研究文献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所有纳入文献的结论,阐述危险因素对PBC的诱导机制,并提出了PBC的防治策略.由于所选文献均源自国外学者对国外人群的研究,因此这些结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直接抗病毒药物在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静;刘学民;刘正稳;吕毅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而言,移植术后HCV复发问题曾是困扰医疗界的难题.随着对HCV复制周期的认识,各种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给既往干扰素方案治疗无效的丙型肝炎患者带来希望.基于国内外的新研究进展,回顾性介绍了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不同用药方案在肝移植术前及术后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及潜在风险,并对该类药物用于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作一系统综述.结果表明此类药物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围手术期的抗病毒治疗,并且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方案.

  • 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吕信萍;吴静;陈京涛

    单克隆抗体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尤其是在各种病毒引发的肝损伤的治疗和研究中,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基于单个B淋巴细胞直接制备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具有抗原特异性高、免疫原性低及安全高效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瞩目.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和PCR技术的不断改进,单个B淋巴细胞抗体制备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尽管由单个B淋巴细胞产生作用于肝脏的单克隆抗体的相关报道并不多见,但其在肝脏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述了单个B淋巴细胞抗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单个B淋巴细胞制备的抗体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作者:邢国权;严天卿;贾智硕;康铁利

    胰瘘是胰肠吻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因而早期发现并给予有效的预防、治疗至关重要.针对胰瘘的诊断标准、影响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胰瘘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肝性脊髓病研究进展

    作者:杨阳;杨龙

    肝性脊髓病是多种急慢性肝脏疾病引起的一种较为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上以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截瘫为特征性表现.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且预后不良.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研究、临床诊断标准及治疗进行综述,指出应加强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以提供较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 Kupffer细胞在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调控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吴涯昆;龚建平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手段的提高,肝移植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已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手段.然而,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影响肝移植成功与否及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Kupffer细胞作为体内大的巨噬细胞群,在肝移植术后分泌释放不同类型炎症细胞因子,以及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倾向、吞噬清除凋亡细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移植术后免疫反应过程中起着既促进排斥反应又诱导耐受的双重角色,但是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探索Kupffer细胞在肝移植术后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术后减轻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成人活体肝移植的现状

    作者:蒋文涛;王洪海;郭庆军

    随着合理的选择标准的建立和持续的技术改进,活体肝移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已经在许多中心成为常规开展的术式.近年来,出于对供体安全性的考虑,其他移植物类型也成为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一个重要选择,尤其是左半肝活体肝移植,成为成人活体肝移植的主要进展之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虽然微创技术存在一定的技术和安全问题,但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供肝切除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肝细胞癌患者,目前研究数据存在争议,但活体肝移植可用于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应根据个体化原则,综合分析供体安全性、手术风险、受体的生存结果,谨慎选择.

    关键词: 肝移植 活体供者
  •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杨扬;邓宜南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论述了目前常见免疫诱导抗体及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减少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发生、保护肾功能以及阻止急性排斥反应,终改善移植受者的预后.关于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对肝炎和肝癌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

  • 辅助性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志军;曾志贵

    辅助性肝移植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演绎,其技术上逐渐成熟,主要适应证也逐步扩大.回顾了辅助性肝移植的历史,介绍了辅助性肝移植的适应证,包括代谢性肝脏疾病、暴发性肝衰竭、高致敏的肾移植、肝切除小肝综合征的预防等;总结了辅助性肝移植的主要手术方法及热点难点,在既往的经验基础上,将其创新应用于代谢性疾病行相互交叉辅助性肝移植,认为其在治疗代谢性肝脏疾病中有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 异位
  • 心脏死亡供肝受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吕国悦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但肝移植手术后仍有较高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心脏死亡供体(DCD)肝移植数量的增加,探讨DCD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加深对其危险因素的认识,对降低DCD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十分必要.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订,涉及CHB其他治疗方法和策略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于2010年第1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CHB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再次修订.

  • 2015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自身免疫性肝炎

    作者:王绮夏;蒋翔;连敏;张珺;阎俪;孙春燕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首个经临床对照试验证实糖皮质激素是其有效治疗方法的肝脏疾病.然而50年后,AIH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挑战,这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相对罕见且异质性较强的疾病.和其他罕见病一样,针对AIH的临床试验所能纳入的病例数有限,并且制药企业也因非常局限的市场而对开发新药兴趣索然.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1 概述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表现为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早期常无症状仅表现为血清ALP和GGT水平升高,病情进展后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1].

  • 聚肌胞对CCl4诱导肝损伤小鼠模型肝内自然杀伤细胞的调节作用

    作者:彭渊;陶艳艳;黄恺;赵强;刘成海

    目的 观察聚肌胞(Poly I∶C)调节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抗CCl4诱导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C57BL/6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oly I∶C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Poly I∶C组.模型对照组和Poly I∶C组予腹腔注射10%CCl4(2ml·kg-1·2 d-1)诱导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与Poly I∶C对照组予腹腔注射等剂量橄榄油.Poly I∶C对照组和Poly I∶C组均予Poly I∶C腹腔注射(1 mg·kg-1·2d-1),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均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血清肝功能及肝组织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NK细胞及细胞表面激活型受体NKG2D、抑制型受体Ly49A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时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 T3法.结果 Poly I∶C给药1周和4周,正常小鼠肝组织均无明显肝损伤.随CCl4染毒加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逐渐升高(P<0.01),肝内促炎因子水平上调(P<0.05),HE染色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NK细胞比例及NKG2D表达减少、Ly49A表达增多(P<0.05).Poly I∶C可改善肝损伤小鼠血清肝功能,降低肝内促炎因子,明显改善肝组织炎症,增加肝脏NK细胞比例、数量及其细胞表面激活型受体NKG2D受体表达(P<0.01).结论 Poly I∶C具有良好的抗急、慢性肝损伤作用,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与对NK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

  • Toll样受体4在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刘涛;徐秋玲;赵岩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中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情况.方法 16只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和NAFLD组(8只),其中NAFLD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建立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d和白细胞介素(IL)1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TLR4信号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NAFLD组大鼠呈现典型的肝细胞脂滴空泡,部分肝细胞有单核细胞侵润.与正常组相比,NAFLD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中TLR4、髓样分化因子88、TNF受体相关因子6的表达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4、2.86、13.91、30.71、29.70,P值均<0.05).结论 TLR4信号在NAFLD大鼠模型中高表达,说明其参与了NAFLD的炎症和肝纤维化进程.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作者:温小凤;蒋忠胜;陈念;柯柳

    目的 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2月-2014年12月在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CHB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行肝活组织检查明确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同时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根据14C结果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23例)和Hp阴性组(56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22、-1.263,P值均>0.05);2组患者≥G2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58,P>0.05),2组患者≥s2的比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o.02,P >0.05).结论 Hp感染可能与CHB患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无关.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HBsAg、HBV DNA及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

    作者:李阳;咸建春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HBsAg、HBV DNA和ALT与肝组织炎症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并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02例HBeAg阳性CHB患者,依据肝组织炎症程度,分为轻度炎症组(G0~1)和明显炎症组(G2~4).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比较LHB、HBsAg、HBV DNA及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LHB随HBV DNA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LHB、HBsAg、ALT和HBV DNA水平诊断明显肝组织炎症的AUC分别为0.763、0.756、0.702、0.581,LHB、HBsAg、ALT的诊断效能更是达到了中度(AUC:0.70~0.90),且LHB、HBsAg对明显炎症的诊断价值优于血清ALT水平.LHB以24.6分作为诊断明显肝组织炎症临界值,诊断明显肝组织炎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达到73.4%、60.3%.结论 血清LHB、HBsAg对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明显炎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低磷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晓艳;孙长宇;袁翔;梁亚林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起低磷血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血清全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iF-GF) 23与低磷血症发生的关系,为早期发现和预防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寻找新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4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50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n=750)采用ADV 10 mg/d及保肝治疗,B组(n=300)采用恩替卡韦(ETV) 500 mg/d及保肝治疗,平均治疗时间(76.652±5.05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磷、iFGF23、ALP、骨密度等水平的变化.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1050例患者中有47例发生持续性低血磷,其中A组46例,有4例患者确诊为低血磷性骨软化症,B组1例,A组低血磷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3% vs 0.33%,x2=16.859,P<0.01);A组的高iFGF23、高ALP、骨密度降低的发生率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727、10.823、13.578,P值均<0.01);血磷与iFGF23水平呈负相关(r=-0.906,P<0.01),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 =0.941,P<0.01).结论 长期服用ADV可以导致低磷血症,iFGF23的高表达可能与低磷血症的发生有关.建议长期服用ADV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磷、iFGF23、ALP以及骨密度水平.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联合胃底绞索环扎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孙海峰;吴建军;朱任飞;肖旭;陈骏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联合胃底绞索环扎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三院收治的59例行脾切除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及胃底绞索环扎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内径、肝功能的变化及术后再出血率、生存率等指标.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59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门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急诊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无胃瘫、胰瘘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5年,再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 责门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联合胃底绞索环扎术综合了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优点,达到彻底离断食道下段、责门、胃底周围血管及胃壁黏膜下血管,止血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再出血率低,操作简单,是一种合理可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肝癌切除术前外周血中CD4+/CD8+值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珊珊;刘鸿瑜;陈秋恋;杜振双;刘朝辉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CD4+/CD8+值的大小与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O医院行肝癌部分切除术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CD4+/CD8+值,并分为低CD4+/CD8+值组(CD4 +/CD8+值≤1,52例)和高CD4+/CD8+值组(CD4+/CD8+值>1,98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并采用门诊随访与电话随访相结合,记录2组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复发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对相关临床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CD4 +/CD8+值组的第1、3、5年生存率低于高CD4+/CD8+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473、41.983、55.214,P值均<0.001),2组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71,P<0.05);低CD4+/CD8+值组的第1、3、5年肿瘤复发率均高于高CD4+/CD8+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041、68.234、55.157,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D4 +/CD8+值、肿癌直径、有无子灶、HBV感染、肿瘤浸润深度、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高风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4+/CD8+值、肿癌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微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癌切除术前CD4+/CD8+值≤1患者的预后较差,复发率高,CD4+/CD8+值对肝癌术后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术前超声检查对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因素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译斌;廖锦堂;谢璐璐;齐文君;陈露阳;李悦怡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着重探讨术前超声检查在预测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59例,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复发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27例)和早期未复发组(32例).整理术前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HBV相关HCC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资料,分析其对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s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前血清AFP≥400 ng/ml、肿瘤大直径≥5 cm、有大血管侵犯、超声造影显示“快出”增强模式、造影剂显示非均匀分布特征是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FP≥400 ng/ml[比值比(OR)=14.90,95%可信区间(95%CI):1.44~154.39,P=0.02]、肿瘤大直径≥5 cm(OR =6.75,95%CI:1.07 ~42.50,P=0.04)、超声造影“快出”增强模式(OR=9.67,95% CI:1.78 ~52.54,P=0.01)是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组合预测早期复发的敏感性评估发现,超声造影“快出”增强模式与肿瘤大直径≥5 cm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指标的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均高于其他指标.结论 以超声造影“快出”增强模式预测HCC早期复发的敏感性较高,有可能作为复发高危人群筛查的有效指标之一,并为HCC围手术期及术后长远的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完善提供有利的指导意见.

  • 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留置导丝法和胰管支架法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仲恒高;缪林;季国忠;蒋国斌;杨丽华;刘政;范志宁

    目的 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留置导丝法和胰管支架法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困难性ERCP患者309例.其中228例放入胰管导丝或胰管塑料支架,或常规乳头预切开,胆管插管成功;剩余81例,行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留置导丝术(导丝组,37例)和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留置胰管支架术(支架组,44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81例患者中77例成功插入胆管,导丝组成功率91.89%(34/37),支架组97.73%(43/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患者中1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导丝组急性胰腺炎8例,出血3例,胆道感染1例;支架组急性胰腺炎3例,出血1例,胆道感染1例.两组比较,支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导丝组(11.36% vs 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5,P<0.05).其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支架组低于导丝组(6.82% vs 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P<0.05).结论 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可进一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其中支架法较导丝法具有更高的胆管插管成功率,前者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更低,更安全.

  • 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综合策略

    作者:王征;周俭

    肝移植作为治疗肝癌的根治性手段之一,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已成为影响肝癌肝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肝癌的生物学特性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筛选准确预测肝癌肝移植的预后指标;合理选择病例,并对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积极控制原发性疾病;以及复发转移后的个体化治疗等综合策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治疗肝癌的疗效.精准医疗时代,新的治疗手段及理念将改变治疗的策略.

  •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鸿凌;张敏;臧红;周霞;姚红;高银杰;周双南;刘振文

    目的 观察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5月解放军第302医院行肝移植患者15例,术后HCV RNA阳性经治患者采用DAA治疗,1b型采用Harvoni(sofosbuvir400 mg/d+ledipasvir 90 mg/d)或sofosbuvir 400 mg/d+ daclatasvir 60 mg/d治疗,2a型采用sofosbuvir 400 mg/d+利巴韦林900 mg/d治疗,疗程12周,定期观察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以及血常规、肝功能和HCVRNA定量等实验室指标情况.结果 15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中14例HCV RNA均于1~4周内阴转,快5d阴转,1例患者4周时HCV RNA载量5.6×10 IU/ml.治疗12周时,15例患者HCV RNA全部阴转,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获得率为100%.14例目前达到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其余患者在随访中.3例达到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其余12例患者在随访中.治疗副反应主要为头痛1例,乏力5例,关节痛1例.结论 DAA治疗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其疗效肯定,但长久持续病毒学应答有待观察.

  • MELD评分程度与供肝脂肪变性程度对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患者短期疗效的综合影响

    作者:刘建勇;潘凡;吕立志;江艺

    目的 探讨MELD评分与良性终末期肝病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早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并且分析不同MELD评分对供肝脂肪肝的选择要求.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145例,其中47例供肝术前行冰冻病理脂肪肝活组织检查,依据MELD评分结果将受者分为3组:A组28例,MELD评分≥30,平均35.7±5.5;B组35例,20≤MELD评分<30,平均22.5 ±2.3;C组82例,MELD评分<20,平均11.0±3.7,比较3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生化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生存率.依据MELD评分结果将47例行冰冻病理者分为2组:a组9例,MELD评分≥30;b组38例,MELD评分<30,比较2组中供肝轻度、中度及重度脂肪肝受者1年生存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A组术后1个月生存率(71.4%)与B组(88.6%)及C组(8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及1年生存率(64.3%、64.3%、64.3%)显著低于B组(88.6%、88.6%、88.6%)及C组(87.8%、86.6%、8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14%)显著高于B组(42.86%)及C组(2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度和重度脂肪肝受者a组术后1年生存率(20.0%)显著低于b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11,P=0.014).结论 高MELD评分(≥30)受者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中重度脂肪肝供肝应弃用.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