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免疫组库及高通量分析技术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丹彤;郭昌龙;闫惠平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T淋巴细胞受体(TCR)和B淋巴细胞受体(BCR)互补决定区3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呈现高度多样性,构成容量巨大的抗原识别受体库,即免疫组库.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多重PCR或扩增子救援多重PCR技术研究PBC患者免疫组库特征是近年的研究热点,目前发现PBC存在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大量克隆扩增,B淋巴细胞克隆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变及类别转换现象明显减少,熊去氧胆酸治疗后克隆多样性增加.上述发现有待通过大范围体内和体外试验及不同的免疫组库研究策略进行验证.

  • 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中晚期胆囊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海文;王蒙;王传磊;解恩博;王广义

    胆囊癌进展迅速,早期诊断较为困难,R0切除率低,预后较差.近年来有不少大型医疗中心对累及胆总管、十二指肠、门静脉等而无远处转移的中晚期胆囊癌患者施行包括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HPD)在内的扩大根治术,显著提高了R0切除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但由于HPD的高并发症和病死率,不少外科医生依然对此缺乏信心.就HPD在中晚胆囊癌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发症和手术指征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认为在严格选择患者及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HPD是可行的.

  • P53调控细胞凋亡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高斯;赵相轩;卢再鸣

    在大部分肝细胞癌患者中,P53都存在异常或突变,这就使恢复P53功能成为肝癌治疗中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对P53与Bcl-2蛋白家族、microRNA、TGFβ、HBV、HCV、蛋白激酶B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和P53在化疗药物中调控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改进肝癌治疗效果提供有益线索.

  • PET/CT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章泽宇;程红岩

    肝细胞癌病死率很高,常规诊断发现时患者多为中晚期.PET/CT作为分子影像的方法之一,已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高分化肝细胞癌及小肝癌的诊断多为假阴性.因此联合应用多种示踪剂可以提高PET/CT显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PET/CT在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 肝癌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现状

    作者:彭忠;祁兴顺;郭晓钟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癌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综述了肝癌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及抗生素),内镜(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治疗)和介入(经皮静脉支架置入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重点讨论了肝癌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选择.

  •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任志忠;张跃伟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肝癌治疗方法各自存在局限性.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过程,是一种肝癌特异性癌胚抗原.GPC3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GPC3不仅在肝癌诊断方面有独特价值,在肝癌治疗方面更有重要作用.介绍了应用GPC3瘤苗、GPC3抗体、GPC3基因及靶向等治疗手段,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let-7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机制及意义

    作者:霍婷婷;王东旭;张明智;赵磊

    microRNA(miRNA)在转录后水平发挥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近年来,随着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成为热点,恶性肿瘤的基因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初步成就.miRNA let-7是早发现的miRNA之一,可调控细胞周期、血管生成等,尤其是参与调节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let-7家族多数成员有抑癌基因的作用,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而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let-7与肝细胞癌(HCC)的侵袭性和耐药性密切相关,表明let-7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并为HCC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关键词: 微RNA 肝细胞 综述
  •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合并HBV感染者病毒载量的影响

    作者:张会芳;李用国

    终末期肾病合并HBV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其HBV DNA载量相对较低且稳定.有研究认为,血液透析对HBV DNA载量有一定影响,可以降低HBV DNA载量,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HBV DNA通过透析膜进入到透析液中,HBV DNA吸附在透析膜上,部分病毒颗粒被破坏以及血液透析过程中产生具有抗病毒特性的物质.目前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HBV感染者的影响机制尚无统一结论.综述了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合并HBV感染者的影响因素及其新进展.

  • 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王超;徐锋;刘晓琳;戴朝六

    隐匿性胆总管结石临床上无症状,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诱发胆囊切除术后不明原因腹痛,或是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选择合适的诊断及治疗方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节约医疗资源并可能减少医患纠纷.简述了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包括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胆道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胆管腔内超声及术中胆道镜)的基本特点和诊断效能,不同治疗方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开腹胆总管探查、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液电碎石法、体外冲击波碎石法、结石溶解法及激光碎石法)的治疗效果.指出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诊疗应根据风险分层区别对待.中层以上风险者应尽可能完善超声内镜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其结果对术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治疗方式上应根据实际条件酌情选择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总管管壁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胆总管恶性肿瘤1例报告

    作者:温红旭;薛迪强;杜宏伟;明玉珍

    随着超声内镜(EUS)技术的发展,其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胆总管不明原因狭窄临床多见,但诊断困难,经常出现误诊误治.本院成功完成1例EUS引导下胆总管管壁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从组织学明确胆总管狭窄原因,现总结如下,旨在为临床胆总管不明原因狭窄的患者提供参考.

  • 成人肝巨大未分化肉瘤1例报告

    作者:寇凯;孙大伟;刘欢;周建鹏;王广义;吕国悦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右上腹胀痛2个月,发现腹部包块1个月"于2016年12月22日入院;近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4 kg左右,睡眠及饮食正常,二便正常,无发热,无肝硬化.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无肝炎等传染病史,无特殊药物接触及服用史,无家族遗传病.饮酒25年,白酒100 g/d;吸烟25年,20支/d.查体可见患者右上腹膨隆,包块较左侧平面高出3 cm左右;可触及肝区巨大质软肿物,压痛明显,无波动感;可叩及实音;无明显血管杂音.

  • 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的抗病毒治疗现状与挑战

    作者:董菁;江家骥

    全球肝细胞癌(HCC)发生率在上升,东亚和我国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但在我国仍属于发病率和病死率靠前的疾病.研究提示抗病毒治疗如能长期将HBV复制抑制至极低水平或使HCV感染者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则可以降低病毒相关性HCC的发生率.新证据提示PEG-IFNα较核苷类药物和(或)核苷酸类药物具有更好的二级预防作用;IFN类在病毒相关性HCC的三级预防中扮演重要作用.回顾了近两年病毒相关性HCC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抗病毒治疗在二级/三级预防中的作用,指出充分有效抗病毒治疗是防止HCC发生、复发的基础.

  • 肝细胞癌的血清学诊断——挑战与希望同在

    作者:鲁凤民

    血清学指标因无创和操作简易的特点一直是肝细胞癌诊断的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传统血清学指标AFP在HBV感染相关肝癌辅助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评述了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等新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一系列的文献回顾对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作为肝癌实验室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提出质疑,并依据笔者的实验结果,提出了血清GP73测定或可作为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建议.

  •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

    作者: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加强慢性HBV感染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是切断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为规范我国HBV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我们组织感染病学、肝病学、免疫学与产科学专家参照国内外公认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5]和新研究成果[6-8]形成《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包括从初次产检的筛查到婴儿乙型肝炎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共10个连续的环节.

  • 《2016年韩国腹部影像学会共识推荐:钆酸增强MRI诊断肝细胞癌》摘译

    作者:韩冰;周巍;韩磊

    1 指导原则该指南代表韩国腹部影像学会(Korean Society of Abdominal Radiology, KSAR)对钆酸增强MRI诊断肝细胞癌(HCC)的官方推荐.当前指南不同于美国肝病学会、欧洲肝病学会-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学会、亚太肝病学会、韩国肝癌研究组-国家癌症中心、日本肝病学会和美国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放射学院发表过的HCC影像诊断指南.KSAR专家组成员通过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搜集相关原创文献、荟萃分析以及共识推荐,对钆酸增强MRI诊断HCC所需讨论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当前指南推荐意见.2016年KSAR会议上,专家们依据德尔菲法的修订版(非常同意;同意,但对少部分内容持保留态度;同意,但对大部分内容持保留态度;反对,且对少部分内容持保留态度;反对,且对大部分内容持保留态度;非常反对)对其中12条达成了共识(一致性超过80%).

  • 布-加综合征亚型分型的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腔静脉阻塞专家委员会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于2012-2015年间承担了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临床专项项目《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化研究》课题(编号:BL2012021),经过3年临床研究,结合20余年2150余例的病例总结,2016年1月14日在徐州市召开了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化研究论证会,来自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腔静脉阻塞专家委员会及国内从事布-加综合征研究的介入放射学、血管外科学、病理学和影像诊断学专家就布-加综合症分型与亚型的划分进行了充分和深入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达成亚型界定的共识:肝静脉阻塞亚型为肝静脉/副肝静脉膜性阻塞、肝静脉节段性阻塞、肝静脉广泛性阻塞、肝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下腔静脉阻塞亚型为下腔静脉膜性带孔阻塞、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下腔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混合型亚型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共10个亚型.

  • 慢性肝病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与膳食干预专家共识

    作者: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业委员会;《慢性肝病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与膳食干预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疾病时可出现复杂的营养素代谢改变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不足),而营养状态又反过来影响肝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膳食干预)在慢性肝病患者(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此领域缺少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报告,且国内尚无有关临床诊疗的共识.从"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改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结局"出发,本共识专家组系统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慢性肝病的临床实践,完成此共识,以期为慢性肝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2017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实践更新委员会:重症酒精性肝炎的医疗管理》摘译

    作者:朱萍

    重症酒精性肝炎是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的严重类型,可出现如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肝衰竭或失代偿表现,死亡率高.2017年2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GA)更新了重症酒精性肝炎的临床实践建议,复习了重症急性酒精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确定了佳治疗方案.本临床实践更新是在临床试验及对荟萃分析和专家意见系统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 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适宜性标准:可切除胰腺癌

    作者:祁冰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15年新发胰腺癌患者48 960例(男女比为1∶1),其中约40 560人死亡.尽管过去40年里,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迅速,但胰腺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改善不容乐观,仅从2%(1975-1977年)增加到6%(2003-2009年),当前手术仍是胰腺癌首选的治疗手段.然而,在众多胰腺癌患者之中,仅15%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绝大多数患者由于肿瘤的转移或局部晚期进展而失去了手术机会.但是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即使行手术切除,术后依旧存在极高的局部和远处复发可能,这一现状凸显了高质量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价值.现有的胰腺癌文献体系中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术后综合的辅助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回顾性分析与可切除胰腺癌相关的文献,并讨论可切除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术后综合辅助治疗的方法.

  • 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HBV后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

    作者:胡高飞;李小鹏;吴振平;梅清;李丹;张文苑;余婷婷;程娜;张伦理

    目的 探讨患者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抗HBV后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ACLF的患者865例,其中因停药诱发ACLF的患者137例(停药组),非停用NAs诱发ACLF的患者728例(非停药组),详细记录患者抗病毒药物种类、规范抗病毒持续时间、停药方式、停药至发生肝衰竭时间、停药后监测情况、肝脏基础疾病、进展为ACLF后30 d病死率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非停药组728例患者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389例和339例.137例停药组患者中慢性病毒性肝炎基础69例,其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40例和29例;肝硬化基础68例,其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16例和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χ2=16.81,P<0.001).137例停药患者中停药前服用拉米夫定占24.09%(33/137),阿德福韦酯占34.31%(47/137),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占11.68%(16/137),恩替卡韦占27.01%(37/137).停药组诱发ACLF时的持续时间≤6个月占57.66%(79/137),6~12个月占18.25%(25/137),>12个月占23.36%(32/137).结论 本研究提示NAs不当停药后易诱发ACLF.一旦停药,要在停药的前6个月内密切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学、肝功能、肝脏影像学等变化.肝脏基础疾病决定停药后ACLF的发生及预后,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患者尤为重要.

  • 4例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临床、病理及遗传学分析

    作者:李晓青;师杰;赖雅敏;张博为;武丽娜;朱丽明;张涛;钱家鸣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肝脏受累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4例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肝组织病理以及突变基因特点.结果 4例患者均以急性/亚急性起病,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为主要临床特征,肝功能:GGT 425~1152 U/L,ALP 196~356 U/L,TBil 287~485 μmol/L,DBil 216~394 μmol/L.追溯4例患者年幼即出现典型日照后皮肤疼痛、红斑、水疱.进一步检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49.8~113.1 μg/gHb,肝脏组织病理在偏光显微镜下均可见"Maltese"十字,并检测到FECH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结论 对于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合并典型日照后痛性红斑,应警惕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皮肤/肝脏病理、红细胞内原卟啉、FECH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 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的患者外周血滤泡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可;杨帆;孙艳玲;刘振文;王福生;施明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滤泡杀伤性T淋巴细胞(Tfc)的表达特征及其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2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接受肝移植患者36例,其中1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组),余下25例未发生排斥反应(NAR组),急性排斥反应均由病理诊断确诊.另选取体检中心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HC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fc的特点,并分析其与总B淋巴细胞、幼稚B淋巴细胞和类别转换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以及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3组之间患者外周血Tfc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H=32.18,P<0.001),AR组患者外周血中Tfc的频率明显高于NAR组(U=60,P=0.008)和HC组(U=2,P<0.001),NAR组Tfc的表达明显高于HC组(U=40,P<0.001).Tfc频率与总B淋巴细胞、幼稚B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5、0.462,P值均<0.001);与类别转换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呈负相关(r=-0.453,P=0.001);与血清GGT水平呈正相关(r=0.371,P=0.026).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外周血中Tfc频率升高,且与B淋巴细胞以及肝脏胆管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Tfc可能参与了肝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 某IT企业员工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初步调查及特征分析

    作者:李秀池;阮改清;吕加恩;孙茉芊;汪明明

    目的 调查和分析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及特点,为相关部门做好健康管理、研究制订干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取某大型IT企业2016年7月30日-2016年11月3日的体检报告,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NAFL和NASH的发病率,同时分析与超重(或肥胖)、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尿酸和血压等指标的相关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NAFL和NASH的总发病率分别为4.51%和17.64%,合计22.15%.在NAFLD组(NAFL和NASH)人群中超重(或肥胖)、高血脂和高尿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NAFLD组(非NAFL和非NASH)人群(91.20% vs 12.68%, χ2=7571.9,P<0.001;95.06% vs 9.27%, χ2=9373.8,P<0.001;40.02% vs 10.51%, χ2=1591.90,P<0.001);男性员工NAFL和NASH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员工(6.78% vs 1.81%, χ2=190.35, P<0.001;25.04% vs 5.06%, χ2=991.90,P<0.001),其超重(或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和高血压的发生率也均显著高于女性员工(40.90% vs 12.97%, χ2=1319.10, P<0.001;36.00% vs 16.07%, χ2=696.22, P<0.001;2.17% vs 0.64%, χ2=53.82,P<0.01;26.76% vs 1.69, χ2=1581.10, P<0.001;6.21% vs 1.22%, χ2=170.94, P<0.001).≥35岁员工NAFL和NASH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35岁员工(8.13% vs 4.47%, χ2=41.56 ,P<0.001;21.73% vs 16.76%, χ2=24.72,P<0.001),高血糖和高血压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35岁员工(2.79% vs 1.43%,χ2=17.26, P<0.001;6.33% vs 4.03%,χ2=18.56,P<0.001),但超重(或肥胖)、高血脂和高尿酸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IT企业并未因员工年轻化而呈现NAFLD的发生率明显减少;NAFL和NASH的发生常伴有超重(或肥胖)、高血脂和高尿酸等临床表现,以男性员工为突出;≥35岁员工NAFL和NASH的发生率较年轻员工高,且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

  • 一种改良诊断量表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仇丽霞;范作鹏;刘颖;梁珊;聂巍;林伟;刘义荣;张晶;胡中杰

    目的 建立一种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改良诊断量表并在临床验证使用.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82例急性DILI患者,其中DILI组52例,非DILI组30例.在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表(RUCAM)基础上,参考DDW-J量表,新增"中药单药或成药有肝损伤的报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基于CCK-8法的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3个参数,建立一种改良诊断量表.对2组患者的每种可疑药物分别进行RUCAM和改良诊断量表评分,验证新量表对DILI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DILI组共75个可疑药物;非DILI组共41个可疑药物.与RUCAM相比,改良诊断量表可将DILI组中评估为"高度可能"和"很可能"的诊断敏感度由74.7%提高至94.7%(χ2=11.554,P=0.001);而非DILI组只有2个药物(4.9%)的评估结果由"可能"变为"很可能",其余药物均维持"可能"、"不太可能"和"可除外",诊断特异度由100%降至95.1%(χ2=0.512,P=0.474). 结论 建立了一种急性DILI的改良诊断量表,与RUCAM相比,诊断敏感度提高,特异度有所降低,可在临床中进一步验证使用.

  • HBsAg和HBcAg联合负载DC与CIK共培养细胞体系的建立和功能评估

    作者:王少扬;林涛发;朱玲玲;谢丽平

    目的 观察在不同HBV抗原负载下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CIK的功能.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就诊的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离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培养DC和CIK,设为CIK单独培养组、DC+CIK共培养组、DC+CIK+HBsAg共培养组、DC+CIK+HBcAg共培养组、DC+CIK+HBsAg+HBcAg共培养组,培养完成后,用ELISPOT方法测定CIK产生IFNγ的能力,用HepG2.2.15细胞作为靶细胞,测定CIK的杀伤功能.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不同CIK试验组产IFNγ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4,P<0.001),其中以DC+CIK+HBsAg+HBcAg组产生的IFNγ水平高;CIK杀伤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7,P<0.001),其中以DC+CIK+HBsAg+HBcAg为突出.结论 HBsAg和HBcAg联合负载的DC与CIK共培养可能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细胞体系.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红蛋白与肝细胞脂肪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王鹏;张志侨;吕国涛;王功遂;陈晓巧;明朗郑;陈乐无;谢秋里;何杰雄;黄勇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红蛋白和肝细胞脂肪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1580例CHB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216例(13.67%)患者合并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脂肪变组),1364例(86.33%)为非肝细胞脂肪变患者(非肝细胞脂肪变组).按血红蛋白水平由低到高分为1组、2组和3组,对3组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肝细胞脂肪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BMI、收缩压、舒张压、尿酸、TC、LDL和HBV DNA载量在不同血红蛋白水平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718、3.024、4.026、4.624、38、276、28.108、7.358,P值均<0.05),且在1组、2组、3组间呈升高趋势.1组、2组和3组患者的肝细胞脂肪变发病率分别为7.59%、11.76%和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5).血红蛋白和肝细胞脂肪变呈正相关性(rs=0.21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BMI、年龄、性别、AST、TG和尿酸是CHB患者肝细胞脂肪变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66、1.576、1.041、0.261、0.987、1.690、1.006,P值均<0.05].BMI、LDL、TG、TC、血红蛋白、年龄、尿酸和血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701、0.694、0.689、0.675、0.654、0.619和0.612,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11~0.893、0.662~0.740、0.653~0.734、0.650~0.728、0.637~0.714、0.617~0.691、0.575~0.662和0.569~0.655(P值均<0.01).结论 血红蛋白高的CHB患者更容易合并肝细胞脂肪变,血红蛋白可能是CHB患者肝细胞脂肪变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血红蛋白对于肝细胞脂肪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不同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和中期死亡风险预测能力的比较

    作者:凡小丽;文茂瑶;沈怡;杨丽

    目的 比较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以及MESO指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12个月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4 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6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计算患者入院48 h以内评估得到的上述评分分值,并对所有患者随访至1年以上.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若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Hosmer-Lemeshow检验各模型拟合度、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3个月内死亡患者25例,12个月内死亡患者38例;TBil、肌酐、尿素、Alb、WBC、PT、INR、血钠、入院时是否合并肝性脑病、腹水程度、入院时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MESO评分、既往是否出现肝性脑病、出院后是否对因治疗等因素在12个月内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以及MESO指数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020、1.252、1.088、1.114、1.368, P值均<0.01).对患者入院日起3个月内和12个月内死亡风险进行预测,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以及MESO指数中CTP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高(3个月的AUC分别为0.823、0.789、0.775、0.770、0.796;12个月的AUC分别为0.834、0.798、0.777、0.801、0.804).用各项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判断值行12个月内生存分析,5种评分方法都能很好地区分患者12个月以内的累积生存率 (P值均<0.05).结论 CTP评分、MELD评分以及3个MELD相关评分都能很好地预测肝硬化患者短期和中期的死亡风险.对于中国人群,CTP评分对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可能相对较好.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肝切除术治疗巴塞罗那B期多发性肝细胞癌的近远期效果比较

    作者:黎昕

    目的 对比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肝切除术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B期的多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BCLC B期多发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行肝切除术(LR组),31例行TACE(TACE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变化、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进一步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术后1周,LR组和TACE组的TBil、ALT、AS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LR组:t值分别为3.181、2.181、2.955,P值分别为0.002、0.032、0.004;TACE组:t值分别为3.109、3.965、4.519,P值分别为0.003、<0.001、<0.001),且术后LR组的AST及ALT显著低于TACE组(t值分别为2.094、2.111,P值分别为0.040、0.038).LR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1%、51.02%、40.82%,显著高于TACE组的61.29%、22.58%、9.68%(P值均<0.05);LR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3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的26.5个月(P<0.05).LR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TACE组(30.61% vs 67.74%, χ2=10.576,P=0.001).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BCLC期多发性HCC的疗效优于TACE,可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 缩短肝癌筛查间隔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鹏;丁惠国;徐辉;张世斌;张月宁;王贞彪;吴燕京;于海滨

    目的 探讨缩短肝癌筛查间隔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早期肝细胞癌(HCC)检出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探索针对这一HCC高危人群的适宜筛查方案.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消化中心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10例, 按其筛查时间分为间隔3个月筛查组(A组)78例和间隔6个月筛查组(B组)232例.筛查项目为血清AFP及B超, 随访5年,对期间检出的HCC患者继续随访至终点(死亡或2016年12月31日).比较2组患者HCC的检出情况和预后.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310例患者至随访5年结束累积检出HCC 73例,A组21例,B组52例;A组中巴塞罗那肝癌分期中属于早期(A期)者占66.7%(14/21),显著高于B组的15.4%(8/52)(χ2=18.685,P<0.001).A组行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76.2%vs 36.5%, χ2=9.424,P=0.002).对检出的HCC癌患者继续随访至终点时,患者累积生存时间:A组为(66.4±8.0)个月,显著高于B组(38.1±4.5)个月(t=4.295,P=0.038);累积生存率:A组为71.4%(15/21),B组为46.2%(24/52),A组显著高于B组(χ2=3.840,P=0.043). 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间隔3个月进行筛查可提高HCC早期检出率,使其获得更多可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延长生存时间.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刘健;高驰丹;张立鑫;权刚;张雨顺;李敬东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0月公开发表的关于NLR与肝癌预后关系研究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后的文献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表性偏倚采用漏斗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纳入12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3325例肝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的肝癌患者,其总体生存期[风险比(HR)=1.56,95%可信区间(95%CI):1.46~1.66,P<0.001]、无病生存期(HR=1.57,95%CI:1.23~2.00,P<0.001)和无复发生存期(HR=1.54,95%CI:1.36~1.74,P<0.001)明显缩矩.结论 NLR升高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上应重视NLR指标,使肝癌患者及时得到预后评估和合理治疗.

  •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嘉妍;宋金云;王建芳;吴旭平

    目的 研究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和住院的肝病患者248例,分为原发性肝癌组(n=88)和非肿瘤性肝病组(n=160),另选取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oche cobas e 411 analyzer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9-9、CEA水平,分析3种肿瘤标志物单个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Beckman Coulter AU5800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采用Biotek ELX808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CV抗体.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CA19-9、CEA及3者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在原发性肝癌组和非肿瘤性肝病组中,肝功能异常患者的AFP、CA19-9均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原发性肝癌组:t值分别为35.64、3.38,P值均<0.05;非肿瘤性肝病组:t值分别为12.51、8.19,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中肝功能正常患者的CEA均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肝病组中肝功能正常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中肝功能异常患者的AFP、CA19-9、CEA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肝病组中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血清AFP、CA19-9、CEA水平随Child Pugh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在原发性肝癌组肝功能异常患者中,AFP、CA19-9、CEA水平B级较A级,C级较B级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在非肿瘤性肝病组肝功能异常患者中, AFP、CA19-9水平B级较A级,C级较B级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CEA水平C级显著高于A、B级(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AFP、CA19-9、CEA的阳性率高于非肿瘤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各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中,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6%和92.35%,单项检测中AFP、CA19-9、CEA的灵敏度分别为71.59%、52.27%和39.77%,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CA19-9、CEA及三者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04、0.681及0.817.AFP在原发性肝癌组中与GGT相关(r=0.54, P=0.04),在正常对照组中与IBil相关(r=0.50, P=0.01);CA19-9在原发性肝癌组与ALT、 DBil、 IBil、TBil、TBA存在不同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58、0.63、0.61、0.65、0.58,P值均<0.05),在非肿瘤性肝病组与ALT、ALP、DBil、 IBil、TBil、TBA存在不同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51、0.63、0.66、0.64、0.70、0.59,P值均<0.05).结论 AFP能较好地反映肝损伤,但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仍有部分假阴性;CEA轻度升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指示性不强;CA19-9受ALP、胆红素等因素影响明显,假阳性较高;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优于AFP、CA19-9、CEA的单项检测,可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 Yes相关蛋白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春;邬昊;刘彦;丁雄;李泽民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蛋白)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4年7月-2009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90例肝癌患者标本,其中肝细胞癌110例,胆管细胞癌80例.分析不同组别YAP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情况.YAP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与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YAP蛋白的表达对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YAP蛋白在胆管细胞癌中的高表达率为68.7%,比肝细胞癌中的高表达率(56.3%)高.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中,YAP蛋白的高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P值分别为<0.001、0.024)、不同AFP水平(P值分别为0.009、0.034)、是否有肝硬化(P值分别为0.032、0.006)、是否存在血管侵犯(P值分别为0.011、0.028)和肝内转移(P值分别为0.049、0.030)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患者中,YAP蛋白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低于YAP蛋白低表达者(P值均<0.05).多因素结果显示,YAP蛋白高表达均为影响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中可发现较高水平的YAP蛋白表达,且YAP蛋白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低生存率有关.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钰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胆管炎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96例行ES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1例术后发生胆管炎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16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胆管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在既往胆道手术史[8(25.81%) vs 10(6.06%), χ2=12.200,P=0.000 5]、胆总管结石的数量(2.8±0.5 vs 2.2±0.6,t=5.234,P=0.000 5)、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8(25.81%) vs 13(7.88%), χ2=6.994,P=0.000 4]、合并肝内胆管结石[6(19.35%) vs 8(4.85%), χ2=8.280,P=0.004 0]、手术时间[(35.6±5.8)min vs(27.1±6.2)min,t=7.072,P=0.000 4]、是否碎石[10(32.26%) vs 15(9.09%), χ2=10.591,P=0.000 1]、术后胆道积气[12(60.00%) vs 16(21.82%), χ2=17.940,P=0.000 2]和应用抗生素持续时间[(3.6±0.7)d vs(4.5±0.8)d,t=5.854,P=0.000 6]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胆道手术史[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1.962(1.156~3.658),P=0.024]、胆总管结石的数量[OR(95%CI):2.632(1.366~5.013),P=0.021]、合并肝内胆管结石[OR(95%CI):2.976(1.482~5.536),P=0.024]、手术时间[OR(95%CI):4.859(2.513~8.622),P=0.006]、术后胆道积气[OR(95%CI):5.326(2.633~10.524),P=0.005]是EST术后发生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应用抗生素持续时间[OR(95%CI):0.565(0.263~0.895),P=0.009]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对影响EST术后发生胆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对预防EST术后发生胆管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基于基因突变的原发性肝癌精准治疗的挑战

    作者:周华邦;胡和平

    基因突变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基础,基于突变基因的精准治疗是未来治疗肝癌重要的方向.从肝癌基因突变的复杂性、突变基因检测水平以及临床试验局限性等方面介绍了当前肝癌精准治疗的现状、开展肝癌精准治疗的复杂性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指出尽管基于基因突变的肝癌精准治疗当前面临众多的挑战,但精准治疗未来仍是值得期待的.

  • 超声造影在肝癌早期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敏华;吴薇

    肝细胞癌的早期发现及有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建立简便有效的早期诊断、普查方法及流程,并进行微创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我国肝癌诊治水平的重要课题.介绍了超声造影在肝癌早期诊断及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叙述了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的小肝癌及其分化程度的判断,以及增生癌变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指出超声造影技术在射频规范化治疗以及治疗方案﹑策略制订方面的重要作用,阐明其可应用于射频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

  • 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作者:于宏;孙殿兴;梁志会;李海军;杨新英;康富标

    布加综合征可以分为下腔静脉阻塞型、肝静脉阻塞型及混合型,其中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为肝静脉1支或多支开口狭窄及闭塞而表现出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8例,病程1个月至12年,其中男2例,女6例,平均(39.57±10.26)岁.既往无病毒性肝炎,急、慢性肝病史,无酗酒、服药及家族遗传病史.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