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龙;吴长会;韦嘉

    病毒、环境和宿主因素影响HBV感染后的病程进展、转归和预后.简述了宿主白细胞介素(IL) 28B基因多态性与宿主免疫、干扰素抗HBV疗效及HBV感染结局之间存在的某些关联.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IL-28B可能通过影响宿主免疫状态而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及病毒自发清除产生影响.实验研究前对CHB患者的免疫状态的检测可能有助于研究者得出更为一致的结论.

  • 慢性肾病合并HCV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蒋华;周珉;薛博瑜;万凌峰;孙丽霞

    慢性肾病患者由于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容易感染HCV,虽然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和新药研究已经取得进步,但是用于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耐受性和安全性目前还不明确.对慢性肾病患者HCV感染(HCV-CKD)的现状进行了介绍,简述了HCV-CKD患者肝脏情况的评估方法,并对HCV-CKD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对于HCV-CKD治疗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来验证.

  • 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平;宋欢欢;高振明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目前的手术、放化疗均不能取得满意疗效,复发、转移一直是肝癌治疗的难题.根据近些年研究的肝癌干细胞学说,肝癌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预后都与肝癌干细胞有关.如果靶向作用于肝癌的干细胞,使其数目减少或者被消灭掉,就会使肿瘤切除术后的复发、转移性及耐药性降低或被清除.对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认为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方法虽然有很多种,但是靶向性不强仍然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双靶向或者多靶向联合解决靶向性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证实.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支架失功及再通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婷婷;张峰;诸葛宇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广泛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但术后支架失功一直是制约TIPS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从支架的使用、TIPS术后支架失功的发生率、支架失功的预防措施及诊断方法,支架再通的适应证及再通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增加对支架失功及再通的认识,更好的发挥TIPS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

  • 超声诊断肝硬化脐静脉开放并栓子形成1例报告

    作者:吴安琪;王学梅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岁,以"腹泻15 d,发热13 d"为主诉于2015年1月3日入院.患者12 d前出现不成形黑便1次,伴脐周牵拉样疼痛,入院前服用抗生素及退烧药,体温下降,停药后再次升高.追问其病史,患者8年前因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9个月前因呕血黑便行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影像学检查:(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1)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主干、左于、肠系膜上静脉近汇合部扩张、栓子形成;门静脉右干及脾静脉近汇合部栓子形成;脐静脉开放其内栓子形成;胃左静脉扩张.

  •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1例报告

    作者:徐蓓莉;涂传涛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进行性皮肤黄染伴瘙痒1月余"于2014年8月2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起病,出现皮肤黄染及瘙痒,伴腹胀、尿色深黄、夜尿增多.外院查肝功能:TBil 319.1 μmol/L,DBil 223.8 μmol/L,ALT 29.4 U/L,AST 38 U/L,ALP 84U/L,GGT 74 U/L;尿常规:胆红素(+++).糖链抗原(CA) 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正常.HBV血清学标志物:抗-HBe、抗-HBc阳性,其余阴性;血常规、粪便常规与隐血、出凝血功能、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未见异常.当地医院腹部CT扫描提示:肝内胆管扩张.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本院.既往无病毒性肝炎病史,无大量饮酒史,无大量药物使用史,患者自发病以来体质量减轻10 kg.

  • 成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作者:李萍英;杨永耿;马颖才;陆伦根

    机体对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活力、多样性及效应功能是HBV感染后转归的关键,因此,HBV在体内持续存在及复制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有关乙型肝炎并发血液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例成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病例报告如下.

  • 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的成人Still病1例报告

    作者:王扬;庞剑;周济;赵贺男

    Still病本是指幼年型慢性关节炎的系统型,但相似的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Still病.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和(或)关节炎、皮疹、肌痛、咽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血小板增多,严重者可伴系统损害[1].由于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和标准,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肿瘤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后才考虑其诊断[2].

  •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大量心包积脓1例报告

    作者:杨文轩;安爽;张睿;郭佩;周鸿捷;张泽天;胡玉琳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胸闷、胸痛3d"于2014年1月22日入本院.既往史:16年前行胆囊、胆总管切除术,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查体:体温38.7℃,血压86/64 mm Hg.一般状态较差,端坐位呼吸,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左下肺听诊呼吸音减弱,心率96次/min,心界明显扩大,心音遥远,心脏未闻及明显杂音及额外心音.肝区叩击痛阳性,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WBC) 19.9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0.93,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肝功能:ALT、AST正常,GGT 270 U/L,ALP221 U/L,白蛋白(Alb)24.2 g/L,TBil 50.1 μmol/L,胆碱酯酶(ChE) 1796 U/L.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16.0 s,凝血酶原活动度51%.空腹血糖21.40 mmol/L.肿瘤标志物正常.

  • 原发性肝脏癌肉瘤1例报告

    作者:于刚;于又曦;张平;王春丽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发现肝占位2周入院.既往: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阳性.辅助检查:入院时肝功能正常.外科综合提示:抗-HBs、抗-HBe、抗-HBc阳性.余化验结果未见明显阳性.肝胆胰多排CT平扫+三期增强(图1)可见:肝右叶见团块状低密度影,大小约6.4 cm×5.0 cm,CT值约25~43 HU,不均匀强化,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影像诊断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胆管细胞癌.

  •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部分脾栓塞及脾切除术后成功抗病毒治疗1例报告

    作者:王慰;杜晓娜;王建民;周丽红;郑欢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既往史:24年前因"异位妊娠"行手术治疗,术中输血.后因"间断牙龈出血6年"就诊.患者6年前出现牙龈出血,未治疗.4年前检查血小板(PLT)波动于(14 ~40)×109/L,白细胞(WBC) 3.0×109/L.行骨髓穿刺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处理:(1)未明确诊断;(2)输注PLT.进一步检查:(1)除外白血病等;(2)抗HCV阳性、HCV RNA1.09×109 IU/ml,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腹部彩超示:肝硬化、脾肿大.丙型肝炎基因分型1b.诊断:(1)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Child-Pugh分级A级;(2)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栓塞术",术后PLT高值83×109/L.

  • 对乙酰氨基酚致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肝损伤1例报告

    作者:阴绯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于2014年1月3日因自觉"感冒",服头痛粉2包,复方感冒药6片(药名及成分不祥)及中草药煎剂一副,约12 h后开始出现呕吐,初为中药药液,之后出现呕血,先为50 ml鲜血,后两次为200 ml及300 ml鲜血伴血凝块,稀黑便1次,约50ml,伴头晕及心慌,急诊入本院.急诊科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 165 g/L,大便常规:黑色软便,大便隐血(OB)阳性,遂收入消化内科.既往有饮酒史10年,100 g/d(折合乙醇量).

  • 回顾与思考——丙型肝炎防治研究三十年

    作者:贾战生

    丙型肝炎的防治研究约有三十余年,取得了辉煌成果:HCV的发现和证明创造了人类发现新生命的先河;重视HCV分子生物学、感染免疫及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是传染病学研究的基本规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化抗病毒治疗获得成功,尤其对中国人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高达80%以上,是细胞因子成功临床应用的典范;直接抗病毒药物或联合应用使临床治愈所有丙型肝炎患者成为可能,这是一个成功的借鉴;持续病毒感染并在一定条件下维持免疫稳态是机体与病毒相互作用的结果,丙型肝炎疫苗研究还将继续.

  • 丙型肝炎相关直接抗病毒药物耐药的研究现状

    作者:任姗;陈新月

    近年来,靶向针对HCV生活周期中病毒蛋白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各种DAA均存在特异的耐药位点,且与基因型/亚型相关.依据DAA的作用机制概述各类药物的耐药位点及其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指出某些天然变异位点的存在使得部分HCV基因亚型患者在治疗中耐药,故在治疗前需要谨慎评估以选择适当方案;而对于既往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患者,如需联合DAA或直接采用无干扰素的DAA联合治疗方案,还需要就预存耐药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 HCV相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现状

    作者:李强;黄玉仙;陈良

    HCV相关肝硬化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风险高于非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HC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介绍了目前HCV相关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 (P/R)、直接抗病毒药物(DAA)+ P/R和无干扰素(IFN)方案,总结了HC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现状.认为DAA的出现提高了HCV相关肝硬化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IFN方案在HCV相关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 2015年美国消化内镜学会执行委员会指南:内镜在良性胰腺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涂传涛

    本文为消化内镜在常见临床疾病应用中的系统声明之一,由美国消化内镜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ASGE)执行委员会编制.ASGE在起草这份指南时,在PubMed中检索自1980年1月到2014年10月发表的医学文献,检索词为"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良性胰腺疾病"、"胃肠内镜"、"内镜"和"内镜常规".对英文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同时以找出的文献书目和专家顾问的推荐意见作为附加参考.当没有或少有可靠数据的前瞻性实验研究存在时,可重点利用大样本的结果和专家认可的报道.关于内镜合理应用指南的起草,是基于可靠的数据评估和专家共识.该指南的各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对照研究来阐明.该指南可根据技术进步、新数据呈现或其他临床实践经验等进行必要的更新.

  • 《美国慢性HBV感染治疗流程(2015年更新版)》摘译

    作者:于乐成

    1999-2008年全美约有704 000名慢性HBV感染者,约占其总人口的0.27%,低于1988-1994年,这得益于对婴幼儿普种乙型肝炎疫苗等阻断HBV传播的措施.但2004-2008年间约有53 800名慢性乙型肝炎(CHB)移民进入美国,占新诊断病例的95%.而HBV相关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及肝细胞癌(HCC)等远期后果的发病率在老一代CHB人群中尚未见降低.因此,CHB及相关疾病仍是美国乃至全球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1 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4].TCM是指在我国中医等传统民族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的各种草药和非草药类的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NM是指应用现代医药理论和技术制备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DILI是常见和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1,5],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ALF)甚至死亡[6].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

  •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及肝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大陆地区诊治建议与台湾《结核病诊治指引》相关介绍

    作者:张明媛;雷建平;闫世明;张文宏;黄以信;牛俊奇

    结核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药物所致的肝损伤为多见,危害性大.出现肝损伤可降低抗结核治疗的有效性,导致治疗失败、复发和耐药的出现[1];而肝病患者结核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肝病是感染结核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4].

  • 人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亚群的体外诱导及鉴定

    作者:彭建平;孙克伟;银丝丝;伍玉南

    目的 建立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采集2014年6月-2015年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健康产妇脐带血40 ml,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用含重组人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100ng/ml、白细胞介素(IL)3 10 ng/ml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连续培养7d,每隔1天半换液.第8天加入2 μg/ml的CpG ODN,24h后收集细胞行流式检测,同时检测pDC培养上清干扰素(IFN)α水平.在培养细胞的第1、3、5、7、8天,观察培养孔中的pDC形态特征变化.结果 CBMC培养2h后可见圆形扁平细胞布满视野,24 h后细胞开始贴壁,细胞质伸展开,体积有所增大,圆形,透亮,并可见散在的小集落形成;培养第3~4天,细胞体积较前继续增大,多数为圆形,部分细胞表面可见小的突起,并可见少量梭形、蝌蚪状、星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的细胞,培养液中集落较前明显增多、增大;培养第5~8天,集落数量及集落内细胞数逐渐减少,而培养液中圆形或具有小突起的悬浮细胞逐渐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123、BDCA-2、BDCA-4均表达阳性的细胞,该细胞为pDC.在培养过程中,pDC比例不断增加,其在培养开始时仅占CBMC总数的1.08%,第4天升至5.32%,第8天时达到高峰,为19.8%.培养第8天时,pDC培养上清IFNα水平达(11 302.61±1745.31) pg/ml.结论 以人CBMC为培养初始细胞,利用Flt3-L与IL-3联合,可成功体外诱导出pDC.

  • 邢台地区HC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疾病进展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的关系

    作者:张彦芳;赵冬梅;张彦敏;王伟;赵宏儒

    目的 分析邢台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疾病进展程度和持续病毒学免疫应答(SVR)的关系,为其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邢台地区丙型肝炎患者23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测定ALT、AST、白细胞(WBC)、基因分型及病毒载量.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1例患者中1b亚型109例(47.2%),其次为2a亚型89例(38.5%),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61,P=0.009);不同基因型患者间HCV R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6,P=0.034),其中1型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2型和3型;不同基因型患者间肝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b型患者中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高于其他基因型;基因型为2型的患者治疗后获得SVR率为93.1%,远高于1型患者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50,P<0.001);112例(48.5%)患者出现了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其中96.4%终产生SVR,未产生RVR的病例中64.7%终产生SVR,两组SV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07,P<0.001);169例患者出现了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其中88.8%终产生SVR,未产生cEVR病例中56.5%终产生了SVR,两组SV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84,P<0.001).结论 邢台地区丙型肝炎患者以1b亚型为主,其次为2a亚型.不同基因型患者性别、HCV RNA载量、SVR及肝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进行基因型分析对患者治疗、疾病进展以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RVR及cEVR等过程性病毒学应答指标对SVR有良好的指向性,产生这些病毒学应答的患者有较大概率获得SVR.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与HBV DNA及AL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陆盈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的水平,探讨其与HBV DNA载量及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2-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9例,选取同期来院的13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血清IL-33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HBV DNA载量(取对数值),通过连续监测法测定其ALT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血清IL-33水平与HBV DNA载量及ALT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62.7±29.3) ng/ml,健康对照组为(16.4±4.5)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P<0.0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IL-33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703,P<0.01),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324,P<0.01).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IL-33作为一种免疫刺激因子,可能对HBV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

  •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CV基因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维生素D的关系

    作者:吴勤;孟繁平;马雪梅;金波;申力军;吴立兵;楚金东;来文辉;韩晶晶

    目的 探讨不同HCV基因分型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 17、IL-6及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收治的7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基因型不同分为1b型47例和2a型29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7、IL-6及维生素D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中IL-17、IL-6及维生素D与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在Child-Pugh改良分级结果中,1b型患者中A级所占比例相对于2a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7,P<0.05);1b型患者的AFP、HCV RNA滴度、IL-17、IL-6、TNFα均高于2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6、16.51、12.31、10.71、7.23,P值均<0.05),而IFNγ、25-OH-D、1,25(OH)2D低于2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8、6.32、4.88,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AFP、HCV RNA滴度、IL-6、IL-17与1b型、2a型基因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而IFNγ、TNFα和25-OH-D与1b型、2a型基因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1b型患者血清中IL-17、IL-6、AFP及HCV RNA水平均高于2a型患者,而维生素D低于2a型患者,血清中IL-17、IL-6、25-OH-D、AFP及HCV RNA与基因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1,25(OH)2D则与基因分型无关.

  •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6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彩东;陈锡莲;段正军;刘学梅;吴斌

    目的 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和CD4+/CD8+)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 15、IL-1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7-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CHB组),慢性HBV携带者112例(ASC组),健康对照者84例(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IL-15、IL-16表达水平,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载量.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数据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法.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C组和CHB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均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组和CHB组IL-15、IL-1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患者中HBV DNA高载量组CD3+、CD4+、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较HBV DNA低载量组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组HBV DNA高载量者CD4+、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显著低于HBV DNA低载量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HBV DNA低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患者外周血CD4+表达水平与IL-15呈正相关(r=0.516,P<0.05),CD8+表达水平与IL-16呈正相关(r=0.665,P<0.05).ASC组外周血CD3+表达水平与IL-15呈正相关(r=0.618,P<0.05).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IL-15、IL-16可能导致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

  • 合并HIV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作者:武志峰;张光文;杨萱

    目的 探讨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HCV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汝州市人民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合并HIV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合并HIV组)和单纯HCV感染患者(单纯HCV组)各28例,给予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抗HCV治疗,同时在治疗0、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检测HCV RNA载量、血常规,详细记录其他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2组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后HCV RNA载量均逐渐下降,2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44、5.622,P值分别为0.013、0.024);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患者白细胞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在治疗12、24、48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2、4.443、2.949,P值均<0.01).2组间血小板水平、消化道症状及类流感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合并HIV感染对CHC患者抗HCV的病毒学应答及不良反应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 郴州地区门诊美沙酮吸毒人群HC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特征

    作者:骆珊;陈菲;张健;吴志辉;欧文胜;黄健;文波;瞿小旺

    目的 了解郴州地区美沙酮门诊静脉吸毒人群的HCV感染状况.方法 采集2014年8-9月在郴州市美沙酮门诊中具有静脉吸毒史的181例患者血清,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 R)以及ELISA法分别检测HCV核酸和抗体,并通过测序确定HCV基因型.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81例患者中HCV核酸或抗体阳性患者160例,阳性率为88.4%(160/181),其中抗体和核酸阳性(IgG+ RNA+)134例(74%),抗体阳性核酸阴性(IgG+ RNA-)19例(10.5%),抗体阴性核酸阳性(IgG-RNA+)7例(3.9%);HCV和HBV共感染19例(10.5%).HCV感染患者中IgG+ RNA+组的ALT和AST水平明显高于IgG-RNA+组和IgG+ RNA-组(P值均<0.01);HCV、HBV单感染患者ALT和AST水平与HBV和HCV共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133例HCV核酸阳性样本中,6a型81例(60.9%),3型36例(27.1%).结论 静脉吸毒人群具有高HCV感染率,HCV感染以6a型和3型为主,且HCV和HBV共感染并不加重肝损伤.

  •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定植及修复作用

    作者:赖洁莹;宋思宇;郝丽萍;张小丽

    目的 探讨骨髓造血干细胞(HSC)移植在四氯化碳(CCl4)导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定植及对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骨髓HSC,移植前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HSC.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6只.采用CCl4制作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其中A组在注射CCl4的第4周,将含HSC的细胞悬液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B、C组采用相同方法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至第8周抽取各组大鼠外周血样本,处死大鼠,取肝脏、胰腺及胃组织,检测HSC的定植情况,评估HSC对肝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双盲法统计实验结果.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检验.结果 A组与B组相比,组织病理学明显好转,而A、C两组的组织学表现基本一致.A、B、C3组间肝纤维化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14,P=0.001),其中A、C两组肝纤维化分级均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肝脏中均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100%),而胰腺、胃组织未检测到阳性细胞,B、C组均未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A、C两组的ALT、AST水平均低于B组,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同种异体HSC移植可在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中定植,并对受损肝脏具有修复作用.

  •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34例分析

    作者:刘铁军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在肝硬化断流术后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治疗效果及优势.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3年6月响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洽的34例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TNE,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以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34例行PTVE治疗的患者急性期止血良好,有效率97%(33/34);术后2周曲张静脉均消失或明显减轻者29例(85.3%),随访2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好转及消失者30例(88.2%);随访的2年内共6例(17.6%)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 PTVE治疗肝硬化断流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防止新的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是治疗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 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肝硬化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炜

    目的 研究血液、尿液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南京分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78例,分为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38例,肝硬化未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40例,并以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的NGAL浓度,并将血肌酐(Scr)浓度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组间比较.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简单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组的血清NGAL、尿液NGAL同肝硬化未并发急性肾损伤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将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依照肾损伤标准进行分期,分期高者血清、尿液中的NGAL浓度显著高于分期低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血、尿NGAL浓度与GR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7,-0.547,P值均<0.05).结论 NGAL可以作为肝硬化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断指标,对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状况,及早制订相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周晋航;吴黎明;王江华;王伟;戢磊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10%(20/83),依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Ⅰ、Ⅱ、Ⅲ、Ⅳ、Ⅴ级并发症分别有5、3、10、2、0例.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59% vs 15.00%,x2=3.966,P=0.046).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是否使用手助器、是否行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及ASA分级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 B级和ASAⅢ级均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 =0.328,95%可信区间(95%CI):0.129 ~0.834,P=0.023;OR=0.294,95% CI:0.150~0.573,P<0.001).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Child-Pugh分级和ASA分级密切相关.

  •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学钦;程红球;林哲绚;韩溟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及病理学意义.方法 收集1999年7月-2011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存档蜡块中的肝癌标本57例,设为肝癌组织组,另有7例尸检的正常肝组织和8例肝内胆管结石肝组织蜡块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肝组织及57例肝细胞癌组织中DMT1的表达.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组织DMT1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DMT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肝组织DMT1呈阴性或弱阳性,阳性率20%(3/5),肝癌组织组阳性率78.9%(45/57),其中强阳性率15.8%(9/57);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癌组织分化程度的患者DMT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1,P<0.05),DMT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及肿瘤是否有血管浸润的患者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DMT1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大小无相关性(r=-0.047,P>0.05).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DMT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肝癌的临床病理分级.

  • 无干扰素,口服治疗,全面治愈——迈向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新纪元

    作者:胡克勤

    慢性丙型肝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欧美对丙型肝炎治疗的新药,尤其是直接靶向小分子治疗药物的研发及应用非常迅速.无干扰素,口服治疗,全面治愈已成为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现实.简述了小分子丙型肝炎药物的优点及不足,影响小分子药物靶向治疗的因素以及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的直接靶向小分子药物治疗方案及其相关进展.

  • 经内镜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临床评价

    作者:张迎春;麻树人;杨琳;孙亚男;施阳;张莉;丁晓红;石戈;田浩洋

    目的 评价经内镜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随访结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患者23例,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放置胆管及胰管支架,再应用尼龙绳将肿物完全套扎.内镜定期随访观察肿物有无复发.结果 23例患者胆胰管支架放置及尼龙绳套扎均一次成功,2周内复查内镜肿物均完全脱落;术后并发胆管炎1例(4.3%),胰腺炎2例(8.7%),无出血、穿孔及死亡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2例腺瘤局部复发.结论 经内镜尼龙绳套扎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 多学科协作诊治在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石小举;吕国悦;张平;杜晓宏;王广义

    目的 对以病理结果为基础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多学科协作组(MDT)诊治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术后MDT治疗的临床资料.MDT治疗方案以会诊形式进行,隔周进行1次,每次会诊病例数约为4~6例,会诊专家统一讨论制订患者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分析术后MDT会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肝胆胰肿瘤术后MDT会诊共进行25次,会诊病例131例,包括肝细胞癌53例、胆管细胞癌7例、混合型肝癌1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肉瘤2例、胆管癌29例、胰腺癌22例、胆囊癌5例、壶腹周围癌9例.术后完成介入治疗38例,全身化疗19例,放疗15例,细胞生物治疗17例,分子靶向药物治疗5例.定期随访中病死率2.29%(3/131).结论 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MDT的应用能弥补术前MDT的不足,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并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