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多种肝衰竭预后模型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杰玉;冯义朝

    肝衰竭发展速度快、病情危重,内科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如何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准确的判断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对于临床治疗策略及供体肝分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介绍了 CTP 评分、MELD 及其衍生评分系统、KCH 标准、SOFA 评分、APACHE 评分系统、SMSVH 评分、Clichy 标准、人工神经网络(ANN)等肝衰竭预后模型,用以指导临床策略的制订及筛选可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并评价它们在判断肝衰竭预后的意义及相互差异。

  •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玲;韩涛;张敏;张倩

    慢加急性肝衰竭表现为肝功能急性恶化且伴随一个或多个器官衰竭的临床症候群,其短期病死率高。近年来,一些反映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新标志物不断涌现,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简述了反映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临床常用的以及新型标志物的相关研究,旨在完善现有的预后评估系统,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肝细胞癌早期诊断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明玉;陈洁;张欣欣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发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尚无一种血清学指标可以单独早期诊断 HCC。总结了近年发现对 HCC 早期诊断有潜在价值的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在诊断 HCC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判断疾病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对 HCC 早期诊断应通过联合其他血清学标志物以弥补甲胎蛋白在敏感性方面的不足。

  • 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现状

    作者:赵凯;张跃新

    轻微肝性脑病(MHE)是肝性脑病发病的起始阶段,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去除诱因和药物治疗两个部分。介绍了轻微肝性脑病的相关治疗,并对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现治疗方案主要是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但没有试验证明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致巨大肝伴高尿酸血症1例报告

    作者:汤善宏;程双平;秦建平;吴晓玲;陈易华;梁燕;曾维政;蒋明德

    患者,男性,55岁,主因“腹部胀痛、纳差1个月,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水肿4 d”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纳差,为阵发性隐痛,腹胀呈进行性加重,饮食量较前明显减少,大便干燥,1次/3 d,偶尔大便表面带血,遂到某中心医院住院治疗。肝功能示:ALT 23 U/L,AST 49 U/L,GGT 742 U/L,ALP 295 U/L,白蛋白25.9 g/L。腹部 CT:(1)肝脏肿胀,脾稍大;(2)脾脏边缘中度强化团块影,局部隆起;(3)胆囊壁增厚,呈明显强化;(4)门静脉主干增粗,下腔静脉显影较淡;(5)腹腔积液。下腔静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对症治疗后腹胀缓解不明显,且逐渐加重,伴有双下肢水肿,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本院。

  • 肝衰竭的免疫发病机制

    作者:王晓晶;张小平;宁琴

    导致肝衰竭的主要因素包括直接损伤和免疫介导的肝损伤,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介导的肝损伤在肝衰竭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作一综述,囊括了人和动物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对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尤其是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分子进行了详细讨论。

  •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版)

    作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

    1前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第13位和第7位[1]。2013年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美国)胰腺癌新发估计病例数列男性第10位,女性第9位,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4位[2]。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2009年胰腺癌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7位和第6位。在我国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胰腺癌新发估计病例数列男性第6位,女性第7位,并且呈快速上升趋势。

  • 硫代乙酰胺诱导的A型肝性脑病小鼠焦虑样反应观察

    作者:陈启明;袁宏;戴丽蓉;蒋妮;任文婷;陈青锋

    目的:探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 A 型肝性脑病小鼠的精神障碍。方法3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对照组15只。实验组采用 TAA 200 mg·kg -1·d -1,连续腹腔注射3 d 至累积计量到600 mg/kg,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24 h 后进行脑功能评分、明暗箱、旷场及高架十字实验。行为学检测结束后24 h 行血氨及肝脏生化指标检测。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实验组小鼠在明暗箱实验中的明箱滞留时间(t =-4.006,P <0.01)与穿梭次数(t =-2.656,P <0.05);旷场实验的中央活动路程(t =-3.639,P <0.05)、中央活动时间(t =-2.294,P <0.05)、垂直运动次数(t =-2.282,P <0.05)、理毛时间(t =5.992,P <0.01);高架十字实验的开臂进入次数(t =-3.584,P <0.05)、开臂滞留时间(t =-3.992,P <0.05)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旷场实验中两组小鼠活动总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6,P >0.05)。且实验组小鼠血氨(t =-3.168,P <0.05)、ALT(t =4.316,P <0.05)、AST(t =-2.581,P <0.05)、TBil(t =-9.127,P <0.01)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 TAA 腹腔注射建立的 A 型肝性脑病小鼠模型有焦虑样反应;小剂量 TAA 诱导A 型肝性脑病小鼠的焦虑样反应不伴有自发活动能力下降。

  • 葛根素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探讨

    作者:姬会春;刘庆德;王洪旗;李娟;朱云;孙阳;周忠海;刘军权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 S 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解放军97医院收治的92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单铵 S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0 d,对比其治疗前后的 TBil、ALT、AST、GGT、白蛋白(Alb)水平、Glasgow 酒精性肝炎(GAHS)评分及腹部超声,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GAHS 评分、TBil、ALT、AST 和 GGT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联合组治疗后的 TBil 水平为(20.96±6.85)μmol /L,ALT 水平为(33.72±14.18)U /L,AST 水平为(38.69±6.38)U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联合组治疗后的显效率为63.04%,总有效率为93.48%,腹部超声的改善率44.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 S 可提高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保护患者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鲍军;梁军才;龚力;陈晓笑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昆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和住院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对照组22例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48周 HBV DNA、ALT、AST、TBil、Alb、HBV 血清学标志物含量变化以及治疗48周时非 rtM204I 位点变异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挽救治疗后4、12周 ALT、AST 下降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为3.124、5.271、4.476、5.125,P 值均<0.01),挽救治疗24、48周后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为2.240、2.307、2.886、2.908,P值均<0.05)。治疗4、12、24、48周后,治疗组 HBV DNA 转阴率分别为73.9%、86.8%、95.7%、100%,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79、5.75、10.29、5.89,P 值均<0.05)。HBeAg 阳性患者阴转率在治疗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48周后未出现新的非 rtM204I 位点变异,而对照组非 rtM204I 位点变异情况为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用于既往拉米夫定耐药的 CHB 患者的挽救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浙南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HBeAg表达的关系

    作者:周莲莲;沈默;周平;周武;林向阳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中 HBV DNA 水平及 HBe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3月161例就诊的 HBV DNA 阳性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 PCR 方法对HBV 进行基因分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测量 HBV DNA 含量(拷贝/ml)和 ELISA 方法检测 HBeAg;对 HBV DNA 含量进行对数转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与 HBeAg 阳性率的关系,t 检验分析 B、C 基因型患者 HBV DNA 水平的差异。结果161例患者中,B 型41例,占25.5%;C 型118例,占73.3%;BC 混合型2例,占1.2%。C 型患者 HBV DNA 水平和HBeAg 阳性率分别为(5.84±1.40)log10拷贝/ml 和64.4%,高于 B 型的(5.49±1.33)log10拷贝/ml 和53.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浙南地区 HBV 基因型以 C 型为主,B 型次之。C 基因型 HBV DNA 水平与 HBeAg 阳性率均高于 B 基因型,肝硬化的发生与 C 基因型 HBV 密切相关。

  • 间接法和夹心法HCV抗体诊断试剂盒的诊断性能评价与选择

    作者:李永珍;甄志军

    目的:对国产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和间接酶联免疫法丙型肝炎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诊断性能评价与选择。方法选择1种夹心法和3种间接法国产检测试剂,同时对60份血清盘标本和40份血液筛查标本进行检测,血液筛查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灰区,并经确认试验确认。试剂间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对假阴性率进行 R ×C 列联表检验。结果3种间接法试剂和夹心法试剂的灵敏度分别为90.2%、78.0%、95.1%和97.6%;特异度分别为78.1%、72.6%、94.1%和100%。夹心法的分析灵敏度比间接法高4~8倍,不同试剂及试剂组合的 R ×C 列联表检验结果:χ2=29.898,P <0.05。结论夹心法试剂诊断特性优于间接法试剂,夹心法与间接法试剂搭配,可明显降低假阴性率,有效防止漏检。

  • 加强自我管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恩替卡韦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作者:崔玉花;魏小娟;林慧美

    目的:探讨加强自我管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住院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电话随访宣讲肝硬化失代偿期综合防治的自我管理指导。比较2组1年后停药率、再住院率、HBV DNA 阴转率、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和病死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 精确检验。结果干预组停药率和住院率分别为0和18.3%,对照组分别为8.3%和3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干预组 HBV DNA 阴转率、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0.0%、3.3%、5.3%,对照组分别为88.3%、5%、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加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并对其经常性的健康宣教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康复。

  • 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肝非实质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张丽军;贾小芳;吴达革;刘晓茜;黄燕;张姣丽;程能能

    目的:本文研究酒精对肝非实质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大鼠酒精灌胃导致其发生肝纤维化。采用 James 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通过 Percoll 密度梯度离心富集肝非实质细胞,再通过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非实质细胞的蛋白质,经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对部分差异蛋白质采用实时定量 RT -PCR 和免疫印迹的方法进行验证。对于2DE 胶上的蛋白质点,采用两样本 t 检验的方法,对于 RT -PCR分析,采用 Mann -Whitney U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 Percoll 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非实质细胞中淋巴细胞、Kupffer 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别富集了1.5、3.2和3.7倍。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法检测到了800多个蛋白质点,检测到具有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质有26个,采用 LC -MS 法鉴定了21个非冗余蛋白质,对其中7个蛋白质的 RT -PCR 分析发现:ANXA3、CES3、ATPA 和 NDUFV2的 mRNA 水平和蛋白质组研究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鉴定了一批与酒精性肝纤维化相关的蛋白质,可能为了解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提供一些新线索。

  • FibroScan检测与超声检查对肝纤维化程度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玲峰;陆海英;于岩岩;吴赤红;田秀兰

    目的:探讨 FibroScan 与超声检查诊断肝纤维化的异同性及关联性。方法以2012年10月-2014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慢性 HBV 感染患者(305例)、慢性 HCV 感染患者(96例)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1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肝脏弹性值(FS)及腹部 B 超的肝左叶厚、肝右叶厚、门静脉内径、脾厚、脾长、脾静脉内径、肝血管走形指标的检查结果,以及腹水、脂肪肝、胆囊疾病及肝硬化的发生率。采用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 FS 与各项观察指标的相关性检验。不同 FS 值等级间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 Kruskal -Wallis H 检验或 Mann -Whitney U 检验。结果FS 值(r =0.249~0.543,P <0.05)及 FS 值等级(r =0.229~0.541,P <0.05)均与肝左叶厚径、脾脏长度和厚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肝表面光滑度、实质回声、血管走形清晰程度、腹水、肝硬化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肝表面光滑度、肝左叶厚径、腹水、门静脉内径是 FS 值的独立影响因素(t 值分别为5.123,3.703,3.113,2.985,P 值均<0.05);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增粗、结节状三组患者的 FS 值分别为(9.573±9.490)、(16.339±11.359)、(27.688±18.676)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69,P =0.000)。结论超声检查与 FS 值等级有较好的关联性,但 FibroScan 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更准确和客观。

  • 乙型肝炎重症化的概念及自然史

    作者:郭威;李维娜;宁琴

    尽管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肝衰竭的定义和分类等多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近年来对肝衰竭的命名、分型和临床诊断方面的认识已逐渐趋于一致。介绍了肝衰竭的分型、乙型肝炎重症化的概念及发生、发展的自然史,指出早期抗病毒治疗和人工肝支持治疗对其结局和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 血清甲胎蛋白、γ-谷氨酰基转肽酶Ⅱ、高尔基体蛋白7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朱陈;孙源源;金燕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Ⅱ、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肝病患者(50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为肝脏良性病变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组)和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分别利用电化学发光法、特异免疫膜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 AFP、GGTⅡ、GP73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q 检验;对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作图绘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 AFP、GGTⅡ、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的 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血清 GGTⅡ水平在对照组或肝脏良性病变组、原发性肝癌组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但是对照组与肝脏良性病变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AFP 和 GP73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组、肝脏良性病变组,对照组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单独检测时 GP73的特异度为69%,敏感度为92%;GGTⅡ的特异度为64%,敏感度为84%;AFP 的特异度为51%,敏感度为76%。联合检测特异度为94.6%,敏感度为98.8%。结论单独检测时 GP73指标好,3个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提高。

  • 不阻断肝血流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凯;邱福南;田毅峰;赖智德;周松强;严茂林;王耀东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中不阻断肝血流对肝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 组,n =24)、半肝血流阻断组(HVC 组,n =24)及不阻断肝血流组(n =32)。分别比较不阻断肝血流组与 Pringle 组和 HVC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变化、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较采用 Dunnett -t 检验。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2.45,0.34,P 值均>0.05)。术后1及7 d 血清 TBil 及 ALT 恢复情况,不阻断肝血流组[1 d,TBil:(22.4±9.4)μmol/L,ALT:(287.4±165.7)U /L;7 d,TBil:(17.1±6.6)μmol/L,ALT:(86.2±54.5)U /L]优于Pringle 组[1 d,TBil:(33.5±11.9)μmol/L,ALT:(429.5±137.8)U /L;7 d,TBil:(24.5±7.0)μmol/L,ALT:(145.5±43.6)U /L]及 HVC 组[1 d,TBil:(29.1±8.3)μmol/L,ALT:(390.2±176.6)U /L;7 d,TBil:(21.5±7.5)μmol/L,ALT:(121.5±56.8)U /L](P 值均<0.05)。血清 Alb恢复情况,术后1 d,不阻断肝血流组[(29.3±2.8)g/L]优于 Pringle 组[(27.3±3.3)g/L](P 值均<0.05),但与 HVC 组[(27.8±2.5)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3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不阻断肝血流组术后住院时间[(10.3±2.1)d]较 Pringle 组[(12.7±2.6)d]和 HVC 组[(12.0±2.2)d]显著缩短(P 值均<0.05)。结论不阻断肝血流较第一肝门阻断、半肝血流阻断,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具有肝损伤较轻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 恩替卡韦对于阿德福韦酯经治(包括耐药)的患者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王欢;温晓玉

    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具有次优病毒抑制的阿德福韦酯面临着挑战。目前鲜有研究对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经治患者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 基因1~6型无血清 HCV 颗粒培养体系的建立和特点

    作者:齐月;李婉玉

    近产生 HCV 颗粒(HCVcc)的细胞培养系统已经建立。构建无血清培养环境可能是制造无活性全病毒疫苗好的发展方向。来自 Hvidovre 医院的 Mathiesen CK 等描述了通过 Huh7.5细胞培养于腺病毒表达介质获得基因型1~6型的无血清 HCVcc(sf -HCVcc)。与 HCVcc 相比,sf -HCVcc 显示出0.6~2.1l g 倍的感染性滴度的增加,可能与 sf -HCVcc 的释放增加和特异性感染力相关。与 HCVcc 相反,sf -HCVcc 在密度梯度谱中只有一个同源性高峰。sf -HCVcc 的进入依赖于 HCV 共同受体 CD81、LDLr、SR -BI 和 clathrin 介导的细胞内吞。HCVcc 和 sf -HCVcc 能被慢性 HCV 感染者的血清中和,也能被抗构象表位的人单克隆抗体中和。因此作者发明了产生高滴度单一密度 sf -HCVcc 的无血清培养系统,显示与 HCVcc 相似的生物学特性。这种方法可能推进 HCV 疫苗发展,并有利于 HCV 的生物学研究。

  • Ⅰ型干扰素可以快速抑制 HCV 颗粒的产生

    作者:吴瑞红;李婉玉

    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已超过20年,其疗效与感染的病毒基因型相关。IFNα作用机制虽尚未完全清楚,但现在一般认为其靶向在 HCV 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发挥作用,如抑制病毒的转录和翻译进而使被感染细胞内病毒 RNA 和蛋白降解。IFNα与受体结合后几分钟内就可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然而这种早期应答对病毒生命周期的影响尚未知晓。

  • 替诺福韦对于免疫抑制患者 HBV 再激活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作者:徐佳;温晓玉;报道

    【据《Eur J Intern Med》2014年7月报道】题:替诺福韦对于免疫抑制患者 HBV 再激活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一项三级中心的真实研究(作者 Koskinas JS 等)
      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如果发生病毒再激活,很容易发展为威胁生命的肝功能失代偿,因此预防和治疗很关键。至今仍没有关于替诺福韦在这方面作用的报道。因此,作者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使用替诺福韦的情况。

  •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绍军;程家喜;鲁晓擘;张丽娟;张跃新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对 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LF)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住院期间诊断为 HBV -ACLF 的患者437例,依据 GPS 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 GPS 评分组的死亡比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三组及以上采用 F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 Cox 生存回归筛选随访期间[30(5~825)d]患者死亡的的影响因素。结果HBV -ACLF 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为68.0%(297/437)。GPS 评分越高的分组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比例、肝性脑病比例、肝肾综合征比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就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Ⅰ~Ⅱ vs 无肝性脑病:HR:2.520,95%CI:1.479~4.293, P =0.001;Ⅲ~Ⅳ vs 无肝性脑病:HR:3.678,95%CI:1.920~7.047,P <0.001),肝肾综合征(HR:2.374,95%CI:1.452~3.881,P =0.001),消化道出血(HR:1.616,95%CI:1.153~2.262,P =0.004),抗病毒治疗(HR:0.668,95%CI:0.518~0.862, P =0.002),GPS 评分(1 vs 0:HR:2.055,95%CI:1.653~2.702,P =0.001;2 vs 0:HR:4.520,95%CI:3.288~6.932,P =0.007)和 HBV -ACLF 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GPS 评分对 HBV -ACLF 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预测作用较好,且高 GPS 评分为HBV -ACLF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琳;赵守松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PE 组33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30例肝衰竭患者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等,随访治疗后3个月内病情转归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实验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结果予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中 ALT、TBil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390.48±536.52)U /L vs (81.03±47.58)U /L;(479.27±130.01)μmol /L vs (244.64±151.05)μmol /L,P 值均<0.01],Alb、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33.06±5.42)g/L vs (35.24±3.68)g/L;(2.50±1.24)mmol /L vs (3.59±0.86)mmol /L;(34.16±5.33)%vs (73.98±27.23)%,P 值均<0.01],对照组治疗后 ALT、TBil、Alb、CHO、PTA 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 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76,P <0.01),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χ2=13.258,P <0.01);PE 治疗效果与治疗前 TBil 水平、并发症、胆酶分离、年龄≥40岁有关(P <0.05),TBil、胆酶分离是影响 PE 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OR 值分别为1.01、8.75);术中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次,予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并完成治疗。结论PE 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TBil、胆酶分离是影响 PE 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雌激素受体α-29位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汉族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关系

    作者:周宁;张月荣;魏世芳;吴丽阳;李象霖;孙美英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多态性与 HBV 感染后果的关系,从基因水平上探讨 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LF)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甘肃籍汉族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61例 HBV -ACLF 患者、7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9例 HBV 感染自愈者的 ERα-29位多态性。用基因计数法计算检验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 Hardy -Weinberg 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应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将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行×列的χ2检验。结果HBV -ACLF 组 TT 基因型和 T 等位基因频率(55.7%,77.1%)明显高于 CHB 组患者(31.6%,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4,P =0.004;χ2=15.341,P <0.001),携带 T 等位基因 HBV 感染重症化的风险是 C 等位基因的2.811倍(OR =2.811,95%CI:1.662~4.753)。HBV -ACLF 组TT 基因型和 T 等位基因频率(55.7%,77.1%)明显高于 HBV 感染恢复组患者(11.6%,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49, P <0.001;χ2=51.401,P <0.001),T 等位基因 HBV 感染重症化的风险是 C 等位基因的6.938倍(OR =6.938,95%CI:3.995~12.050)。结论ERα-29位 TT 基因型和 T 等位基因可能是 HBV -ACLF 的遗传易感基因。

  • 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尹天圣;易亚阳;毛熙贤;李德卫

    目的:探讨我国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术后肝衰竭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阅相关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收集我国自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 PHLF 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运用 Meta 分析方法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2859例肝癌手术切除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术前 Child -Pugh A 级 PHLF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 OR 值为6.28,95%CI:4.55~8.65);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低于170 mg/dl 组患者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增高(合并 OR 值为4.96,95%CI:3.03~8.10);合并肝硬化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肝硬化组(合并 OR 值为4.14,95%CI:2.46~6.98);术中失血量<1000 ml 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合并 OR 值为5.62,95%CI:3.46~9.11);肿瘤直径<10 cm 组(合并 OR 值为2.69,95%CI:1.58~4.57)及切肝范围<半肝组(合并 OR 值为1.64,95%CI:1.12~2.40)肝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年龄≥60岁(合并 OR 值为1.73,95%CI:1.25~2.39)、术中输血(合并 OR 值为3.79,95%CI:2.20~6.51)增加术后肝衰竭发生率。性别、术中是否阻断入肝血流与术后肝衰竭发生无相关性(P >0.05)。结论年龄、术前 Child -Pugh 分级、前白蛋白水平、术中失血量、肿瘤直径、切肝范围、合并肝硬化、术中输血等是影响 PHLF 发生的危险因素。

  • 肝衰竭大鼠胃窦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分布的变化分析

    作者:朱金照;饶俊伟;吕勇;黎环

    目的:观察肝衰竭大鼠胃排空及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的变化。方法4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肝衰竭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标志物观察大鼠胃排空的变化,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还原型辅酶Ⅱ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 -d)组织化学染色及肌间神经丛全层铺片技术,观察肝衰竭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的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结果肝衰竭组大鼠胃排空明显减弱(163.00±25.68 vs 100.00±18.93,P<0.01),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纤维变细,分布较稀疏,明显低于对照组(t =3.201,P <0.01);氮能神经阳性神经元数量及神经纤维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t =2.912,P <0.01)。结论肝衰竭大鼠胃功能的减退与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分布减少及氮能神经分布增加有关。

  •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简易评分系统的建立

    作者:厉新妍;黄淑琳;方亮;雷瑞祥;柯伟民

    目的:建立 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LF)严重度简易评分系统。方法收集620例 HBV -ACLF 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肝性脑病、血清肌酐、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感染、肝脏大小、腹水液平等7个临床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临床实际,确定各指标从0~4分评分界点,并累计总分。据此建立模型并确定诊断界点,对此评分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对HBV -ACLF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交互卡方检验确定各指标评分分值并建立模型。将500例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78,P <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下面积0.963,佳临界值9.5,灵敏度0.98,特异度0.83。120例患者对其进行验证,≥10分预后差,病死率为84.3%,≤9分组预后好,病死率为3.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 <0.001)。结论本评分系统可用于 HBV -ACLF 预后评估,具有简易、敏感、客观的优点。

  • 两种含胶原凝胶的人工肝生物反应器的功能比较

    作者:徐兵;吴林岚;魏建威;黄素钦;陈怡;赵芝萍;蒋晓织;郑登滋;杨梅玉

    目的:改进中空纤维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方法将大鼠肝细胞与胶原溶液混合并注入中空纤维反应器管外腔,待混合物在管外腔中形成胶原凝胶将肝细胞悬浮其中,构成胶原凝胶混悬肝细胞反应器(Ⅰ组);另将大鼠肝细胞混悬液注入涂有胶原层的中空纤维反应器管外腔,构成胶原涂层加肝细胞反应器(Ⅱ组)。两组反应器均由管内腔循环灌注培养液,置孵箱培养9 d,每24 h 换液一次,每48 h 取灌注液检测白蛋白(Alb)、尿素、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以检验反应器的肝细胞功能。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资料比较用配对 t 检验。结果Ⅰ组和Ⅱ组的 Alb 值均在灌注第3天达峰值,分别为(1.41±0.08)和(0.65±0.05)g/L,3~9 d 各时间点 Alb 值Ⅰ组均明显高于Ⅱ组(P 值均<0.01)。Ⅰ组和Ⅱ组的尿素值分别在灌注第5天和3天达峰值,分别为(1.73±0.14)和(1.56±0.18)mmol /L,5~9 d 各时间点尿素值Ⅰ组均明显高于Ⅱ组(P 值均<0.01)。Ⅰ组和Ⅱ组的 LDH 值在灌注第9天达峰值,分别为(32.03±9.13)和(70.17±25.28)U /L,1~9 d各时间点 LDH 值Ⅰ组均明显低于Ⅱ组(P 值均<0.01)。提示胶原凝胶混悬肝细胞反应器(Ⅰ组)比胶原涂层加肝细胞反应器(Ⅱ组)有更好的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肝细胞酶漏出也更少。结论胶原凝胶混悬固定肝细胞更适用于构建中空纤维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

  • 10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崔燕平;刘凤华;石庆凤;赵洪奎;王思奎

    目的:对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伴肝性脑病(HE)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06例 ACLF 伴 HE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好转组(n =15)和恶化组(n =91),将两组患者的单因素指标:年龄、性别、实验室指标[TBil、Alb、ALT、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E 分期及并发症[持续性低钠血症、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HRS)、腹水、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血浆置换进行χ2检验或 t 检验,再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LT、PTA、HE 分期、HR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09、0.043、0.000、0.003);性别、年龄、持续低钠血症、消化道出血、感染、SBP、腹水、TBil、Alb、AST、血浆置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PTA、HRS 、HE 分期对 ACLF 伴 HE 患者的预后有意义,回归系数分别为-0.097、2.279、1.873,P 值分别为0.025、0.007、0.000,优势比(OR 值)分别为0.908、6.510、9.764。结论HE 分期、HRS、PTA 是 ACLF 伴HE 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TA 越低、HE 分期越高,出现 HRS 时预后越差。

  •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董丹丹;严佑琴

    目的:通过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影响,探讨 hs -CRP 水平改变对肝衰竭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七医院住院的患者134例,分为3组。分别测定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肝衰竭患者(n =60)及未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肝衰竭患者(n =37)治疗前后以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n =37)血清 hs -CRP 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均检测了 hs -CRP 的水平分别为(12.89±9.39)、(12.22±9.73)、(2.83±6.79)mg/L。人工肝治疗组与未行人工肝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肝衰竭两组与 CHB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01)。人工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为78.33%,与未行人工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54.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5,P <0.05);人工肝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hs -CRP 明显下降(t =5.344,P =0.000),与人工肝治疗无效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68,P =0.038)。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能降低肝衰竭患者血清 hs -CRP 的水平,观察 hs -CRP 水平的变化对病情的进展及人工肝的疗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