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恩替卡韦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作者:李保明;李继秀

    病历资料患者,男,46岁,于2009年3月20日入院.入院后检查:血液分析,白细胞4.2×109/L,红细胞5.1×109/L,血小板120×109/L;ALT 180U/L;HBV M: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HBV-DNA 3.25×106拷贝/ml;甲丙丁戊肝炎抗体均阴性;B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门静脉12mm.入院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

  • 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扩大适用人群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付清培;何惠;李丽;陈海平;曾义学;刘青恋;方刚;董春明;郭绍红;李汉刚;王怀远;何崇松;周仕昭;李力;古思宁;张正芳;代敏

    目的 评价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扩大适用人群至5~18岁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者,进行两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对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分析.对925名受试者进行了安全性观察;在免疫原性观察中共检测568名受试者,包括观察组(5~18岁)493名、对照组(>18岁)75名,观察组又分为3个亚组:儿童组(5~6岁)141名、少年组(12~13岁)177名、青年组(16~18岁)175名.使用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针,分时段连续观察4周并记录其接种反应以评价疫苗安全性,全程接种后4~6周时用固相放射免疫(RIA)法共检测568份有效血清,比较两组抗-HBs阳转率、几何平均滴度(GMT)和达到保护水平率以评价疫苗免疫原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种疫苗后0.5、6、24、48、72 h及1周、2周、3周、4周均未观察到局部或全身的异常反应.免疫后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和对照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100.00%(141/141)、97.18%(172/177)、98.29%(172/175)和89.33%(67/75),GMT分别为440.28、875.38、467.80、131.06 U/L,达到保护水平率分别为100.00%(141/141)、97.18%(172/177/)、97.14%(170/175)和86.67%(65/75).观察组的3个亚组抗-HBs阳转率、GMT、达到保护水平率均高于对照组(x_(阳转率)~2=12.77、5.12、7.99;t_(GMT)=3.89、4.13、5.91;x_(保护率)~2=16.81、8.60、8.44;P值均<0.05).结论 试验疫苗在5~18岁人群接种安全有效,抗-HBs阳转率和保护率高于18岁以上人群.

  • 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无或弱应答者三种方案再免疫的效果分析

    作者:林潮双;王向阳;陈河香;Lee Wen-hui;何洪涛;高志良

    目的 探讨成年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接种后无或弱免疫应答者三种不同方案再免疫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开放性的研究方法 ,对2年内至少完成1个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者,随机(数字表法)地接受3种再免疫方案,A组:34例,先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300μg皮下注射,次日开始按常规程序予乙肝疫苗接种,10μg/次;B组:33例,单纯乙肝疫苗接种,20μg/次;C组:33例,单纯乙肝疫苗复种,10μg/次.接种首针前及首针后第1、2,8个月(T1、T2、T8)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 T1时,联合GM-CSF组、20 μg组和10μg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6.47%,48.48%和18.18%(X2=7.20,P=0.027);T8时,20μg组抗-HBs阳性率达75.76%,联合GM-CSF组达64.71%,均高于10μg组的39.39%(X2=9.07,P=0.011).20μg 峭组在T1 时抗-HBs滴度(417.00±69.36)高于联合GMCSF组(203.74±79.56),在,T2时抗-HBs滴度(458.17±64.09)高于复种组(257.86±76.60),T8时20μg组(532.73±68.82)和联合GM-CSF组(501.48±70.00)抗-HBs滴度均高于10μg组(256.12±75.39)(t=4.27,P=0.0173).结论 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增加疫苗剂量和联合GM-CSF方案进行加强免疫是有效的措施,免疫效果均优于单纯复种.

  • 2015年山东省社区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孔青;颜丙玉;吕静静;冯艺;刘甲野;宋立志;许青;张丽;徐爱强

    目的 分析山东省社区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抗-HAV IgG)水平.方法 于2015年10月,根据山东省地理位置,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将17个设区的市分层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抽样.首先,选择2个东部市(青岛、日照),2个西部市(聊城、枣庄)和3个中部市(济南、淄博、莱芜);其次,每市抽取1个县,每县抽取2个乡镇;后,以所有乡镇中≤7岁(甲型肝炎疫苗免费接种儿童)、8~11岁(甲型肝炎疫苗自费接种儿童)、12~24岁(甲型肝炎疫苗查漏补种人群)、25~34岁(甲型肝炎疫苗使用前出生人群)和≥35岁(甲型肝炎疫苗使用前出生人群)人群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1654名.调查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后,采集其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HAV IgG.采用2015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以及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后,计算抗-HAV IgG阳性标化率(标化率)与95%CI值.结果 165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856名(51.75%),女性798名(48.25%),年龄为(13.44±13.06)岁.抗-HAV IgG阳性率为91.41%(1512例),标化率为90.93%(95%CI:90.92%~90.94%);≤7岁组标化率高(95.90%,95%CI:95.88%~95.91%),25~34岁组低(83.23%,95%CI:83.21%~83.25%);东部地区标化率(96.79%,95%CI:96.78%~96.80%)高于中部(86.66%,95%CI:86.65%~86.67%)和西部(91.96%,95%CI:91.95%~91.97%).结论 山东省人群抗-HAV IgG阳性率水平较高,但青壮年偏低.建议在做好儿童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同时,加强青壮年特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青壮年人群甲型肝炎防制工作.

  • 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4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作者:吕静静;颜丙玉;刘甲野;冯艺;吴文龙;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张国民;徐爱强;张丽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4年时抗体持久性.方法 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威海4个市为研究现场,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75个乡镇,以抽取的乡镇中所有按照"0-1-6"程序初次接种5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的4147名婴儿为入组对象.第3剂次后1~6个月时采集静脉血2 ml,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为10~<100 mU/ml者共717名,即低应答者.按照"0-1-6"程序为低应答者再次接种3剂次HepB(共494名),并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4年时(分别简称为T0和T1时)采血,采用CMIA法检测抗-HBs、抗-HBc和HBsAg,同时收集其基本情况及基础免疫等信息,共随访了315名.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1时抗-HBs阳性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 315名随访对象中,男性占52.4%(165名),女性占47.6%(150名).T0时抗-HBs阳性率(抗-HBs≥100 mU/ml者所占的比例)为83.8%(264/315),T1时降为16.5%(149/529),抗-HBs阳性率年递减率为33.38%;T0时抗-HBs的GMC为473.15 mU/ml,T1时降为17.37 mU/ml,年递减率为56.23%.多因素分析显示,与T0时抗-HBs<200 mU/ml者相比,T0时抗-HBs在400~<600、600~<800、800~<1000、≥1000 mU/ml者T1时抗体阳性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4.29(1.03~17.84)、4.53(1.25~16.47)、4.19(1.10~15.97)和9.13(2.91~28.63).与T0时抗-HBs<200 mU/ml者相比,抗-HBs在400~<600、600~<800、800~<1000、≥1000 mU/ml者T1时抗-HBs的GMC较高,b(95%CI)值分别为0.84(0.06~1.62)、1.13(0.46~1.79)、1.33(0.65~2.01)和1.88(1.33~2.44);足月婴儿较早产婴儿T1时抗-HBs的GMC更高,b(95%CI)值为0.86(0.04~1.68).结论 HepB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T1时抗-HBs的GMC仍保持在保护水平以上;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再次免疫的抗体水平相关.

  • 一例复方丹参致药物性肝损伤

    作者:朱桂晓

    张某,女,55岁,因纳差、乏力、尿黄3天入院.2周前曾应胸闷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现尿黄如浓茶样,同时觉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即停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查体: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余无异常.辅助检查:(1)ALT:145U/L、AST:126 U/L、GGT:116 U/L、TBIL:202.34 umol/L(2)乙肝五项示:HBsAb(+)、HBcAb(+),肝炎抗体五项均为阴性,HBV-DNA:<5.0×102Copies/ml(3)彩超:肝脏大小正常,内部回声欠均匀.初步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因未明.

  • 猪、羊、鸡抗-HEV抗体流行率调查

    作者:朱永红;陈焰锋;唐荣兰;吐达洪;王佑春;庄辉

    目的探讨猪、羊、鸡群中抗-HEV抗体流行率.方法从新疆、广西、广东、北京和河北收集猪、羊、鸡的血清标本498份,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EV抗体.结果猪抗-HEV阳性率为67.53%(104/154),其中新疆4~5个月龄猪血清抗-HEV阳性率为100.00%,广西3个龄以下仔猪抗-HEV阳性率为36.00%(9/25),6月龄以上猪阳性率为71.67%(86/120);新疆108份绵羊血清抗-HEV抗体全部阴性;236份鸡血清标本的抗-HEV阳性率仅为1.27%(3/236).广东罗定、深圳和广西柳州郊区鸡血清标本中各检测出一份抗-HEV阳性,阳性率分别为4.00%(1/25)、1.49%(1/67)、1.49%(1/67).北京郊区25份和河北52份鸡血清抗-HEV检测全部阴性.结论猪、鸡群中存在HEV感染,猪抗-HEV抗体流行率高.猪和鸡在传播人HEV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抗甲肝病毒人源基因工程全抗体分子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作者:曹经瑗;梁米芳;孟庆玲;王晓芳;许永刚;郭可謇;詹美云;毕胜利;李德新

    目的探讨人源抗甲型肝炎病毒全抗体分子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方法将获得的人源抗甲肝病毒中和性抗体Fab段基因克隆入含信号肽及Fc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中并在杆状病毒细胞中表达.结果获得了中和性人源抗甲肝病毒全抗体分子的表达产物并进行了纯化,轻重链表达产物位置大小正确,HAFc16抗体能与具有中和活性的鼠抗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产生竞争抑制反应,并能在体外中和甲肝病毒,另一株HAFc78抗体同样具有体外中和甲肝病毒的活性,但系抗不同位点的抗体.结论获得的人源抗甲肝病毒全抗体分子表达产物具有很好的体外中和甲肝病毒的活性,且为抗不同位点的抗体,为这些抗体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打下了基础,为防止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提供应急措施.

  • HCV抗体检测试剂对血站HCV抗体初筛试剂的评价

    作者:邓平;张惠杰;李岩;刘薇;王秋平;初继会;张贺秋

    目的建立对血站献血人员血液中HCV抗体初筛试剂的评价方法,为选择合适匹配的初筛试剂提供依据.方法用新研制出的抗HCV不同基因功能区抗体检测试剂对两种国产试剂和一种进口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两种国产试剂之间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存在一定差异,且总体质量略差于进口试剂.结论用新研制出的抗HCV不同基因功能区抗体检测试剂可对初筛试剂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初筛试剂匹配对控制献血员的血液质量至关重要.

  • 人源性抗HBsAg单链抗体在大肠埃希菌中分泌表达条件的研究

    作者:张建林;王建华;钟儒刚;牛勃

    目的 研究抗HBsAS单链抗体A-15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增加该抗体在培养基中的产量.方法 改变工程菌的诱导时机、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间,以观察这些因素对单链抗体表达的影响.另外,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甘氨酸和Triton X-100,以考察三种化学物质对单链抗体在培养基中分泌量的影响.结果 工程菌培养4 h后,加终浓度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8 h为抗HBsAS单链抗体A-15较佳的表达条件.终浓度0.3 mol/L蔗糖,2%甘氨酸和1%Triton X-100同时加入诱导时的培养基中,可使培养基中表达的单链抗体亲和活性分别增加16.78倍.经测定抗HBsAg单链抗体A-15在培养基中终表达量为7.4 mg/L.结论 抗HBsAg单链抗体A-15的分泌表达条件得到优化,表达量明显提高,这为更有效地制备该抗体用于其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 HBV-DNA与两对半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蒋郁青;谢志贤;许宏涛;职浩嘉

    目的 探讨HBV DNA与两对半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两对半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浓度.结果 Ⅰ组(小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61.3%,Ⅱ组(大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84.3%,Ⅲ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3.3%,Ⅳ组患者无HBV DNA阳性.结论 HBV DNA与两对半对于乙型肝炎诊治具有互补作用,可以指导乙肝的治疗.

  • 抗-HBc单项阳性患者中的隐匿性HBV感染

    作者:黄象艳;李晓娣;黄象娟;沈茜

    目的 研究抗-HBc单项强阳性患者中的隐匿性HBV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方法 收集183例血清学检测抗-HBc单项强阳性(A≤0.1)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对于DNA定量阳性的标本,PCR扩增HBV pre-S/S区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183例血清标本中3例HBV DNA定量结果大于103拷贝/ml,占1.6%.这3例标本中有2例得到pre-S/S区测序结果,2例标本均存在S基因"a"决定簇内Q129R/P点突变,且突变株与野生型共存.结论 抗-HBc单项阳性患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HBsAg血清免疫学方法的漏检与HBV S基因突变有关,同时与循环中HBsAg量低于检测限也有一定关系.HBV隐匿感染不仅可以造成临床诊断失误,更为严重的是献血员HBV隐匿感染造成血液的污染.

  • 抗-HBs定量方法的改进

    作者:王锋;余陶;张文英;张勇;毕胜利

    目的 通过对系列已知浓度标准品的检测来间接进行血样抗-HBs的定量,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准确程度,从而选出适合本实验室的抗-HBs定量方法.方法 用RIA法检测抗-HBs系列已知浓度标准品,将测定结果与对应的浓度分别用log-log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拟合得到标准曲线方程,比较两种曲线拟合的效果.再将对标定浓度质控品的测定值分别代入上述两种模型的曲线方程计算出质控品的浓度,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定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结果 指数曲线模型的误差均方较小,为1.2971;而且确定系数R~2为0.9904,接近1.通过两种曲线方程计算的标定浓度(30.0 mIU/ml)、质控品平均浓度(n=6)分别为(32.28±1.06)和(31.91±1.06)mIU/ml,用指数曲线模型计算的浓度与标定浓度相比仅偏高6.37%.结论 用指数曲线模型拟合能够更好地估算待检样品的实际浓度,可作为本实验室抗-HBs的一种改进定量方法.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用于献血者筛查价值的探讨

    作者:王福成;施之雍;蔡隽;苏俊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筛查献血员中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筛查献血员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站2004年8-12月间的3972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CV初、复检和HCV-cAg ELISA检测,将ELISA法阳性的25份血清标本,再做RT-PCR检测证实.结果 3972份血清标本检测中,有10份仅初检抗-HCV阳性样本,经HCVRNA检测阳性有1份,12份仅复检抗-HCV阳性样本,经HCV RNA检测阳性有1份,HCV-cAg检测阳性有3份,经HCV RNA检测阳性有2份.结论 HCV-cAg ELISA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与HCV RNA技术类似,但成本明显降低,可与HCV抗体联合检测应用献血员筛查.

  • 两种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分析

    作者:赵龙友;纪勇平;王德镔;庄杰;周斌

    目的 比较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方法 选择一种夹心法试剂检测51份一种或两种间接法试剂阳性献血标本,并采用免疫印迹和核酸检测作为确证试剂.结果 与确证试剂相比,两种间接法试剂和一种夹心法试剂的假阳率分别为40.9%,59.1%和2.2%,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但夹心法的分析灵敏度比间接法高2~6倍.结论 夹心法试剂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都显著优于间接法试剂.

  • HBsAg和HBsAb双阳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b确认方法的建立

    作者:刘佳;陈霖;徐军;郭静霞;宋泳继;赵静;刘爱霞;杨丽华;李伯安;毛远丽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的HBsAb确认方法,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剔除假阳性结果,避免错误诊断.方法收集60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检测的HBsAg浓度在1000 COI以上的混合血清作为确认血清,将不同稀释度的确认血清与收集的HBsAb阳性混合血清中和,筛选并确定确认血清中HBsAg的佳试验浓度.收集40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血清,与确认血清中和后采用ELISA检测COI的下降率,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标本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结果 确认血清HBsAg浓度为2000 COI时对HBsAb的中和效果好,ELISA确认法对40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标本确认结果为37例真阳性和3例假阳性,与ECLIA法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HBsAg和HBsAb双阳性血清HBsAb的确认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且成本较低.

  • 改良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结果的评价

    作者:王卓

    目的:探讨竞争ELISA改良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标本156份及随机血清标本85份,用常规法和改良法两种加样方式检测核心抗体,并以层析ELlSA作为对照.结果:两种加样方式检测的核心抗体结果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t=4.121,P<0.01);对随机收集的血清标本,常规法与层析法存在统计学差异(X2=6.01,P<0.05).结论:在竞争ELISA法中,改良法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核心抗体的假阳性率.

  •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阚跃华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我国是HBV流行地区,HBV携带者占总人口的10%以上.传统两对半定性酶标测定(ELISA)对乙肝疾病的诊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ELISA方法学的局限,易造成HBV的漏诊,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对乙肝的病程、治疗、预后起一个动态监测的作用,能够让医生对病情疗效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供依据,指导治疗,弥补了定性检测的不足.本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对500例患者检测乙肝两对半,其结果分析如下.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血浆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巫责成;钟庆;谭建国;冯天芬;涂必英;刘兰英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血浆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浆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和好转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面抗体阳性组好转出院25例(67.57%);阴性组好转出院17例(54.84%),好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血浆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 抗-HCV、HCV-RNA及ALT检测138例结果分析

    作者:高会广;王彩红;王景胜;徐莉娟;徐志刚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138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HCV RNA,ELISA法检测抗-HC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结果:138例标本中HCV RNA和抗-HCV均阳性者108例,HCV RNA阳性而抗-HCV阴性者3例,HCV RNA阴性而抗-HCV阳性者27例.ALT水平与HCV RN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同时检测HCV RNA和抗-HCV可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检出率;HCV RNA含量不能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

261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