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健食品代谢动力学试验技术探讨

    作者:张双庆

    保健食品代谢试验技术规范颁布实施已有十余年,这期间保健食品评价方法有了长足发展和重大进步,原有代谢试验技术规范迫切需要进行修订以适应新形势下保健食品技术评价.本文从代谢定义、受试物及其配制、实验动物、剂量选择、受试物给予途径、血样采集、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分析方法及其验证、代谢动力学参数方面进行修订和具体阐述.

  • 新生儿颞浅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的比较

    作者:曾雪梅;姚春花;杨素容

    目的:探讨新生儿颞浅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颞浅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1次穿刺的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为80%;穿刺部位瘀斑发生率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0%;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经颞浅静脉采血比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影响凝血功能测定的因素分析

    作者:杨占甲

    目的:探讨影响凝血功能检测的标本采集因素、标本状态及技术因素、药物因素.方法:选择住院患者及门诊健康体检患者的标本检测血凝功能,对标本不合格者重新抽血复查.结果:标本不合格与合格标本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本的采集、离心、标本状态不合格、标本处理不当都对凝血功能测定有很大影响.

  •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体会

    作者:张诚娟;丁贺丽

    探讨有效可行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对2008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1126例新生儿足跟采血方法,从健康教育、人员管理、采血时间、部位、进针深度、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使采血合格率达到100%,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减少了新生儿家长的精神负担,值得推广.

  • HCV抗体检测试剂对血站HCV抗体初筛试剂的评价

    作者:邓平;张惠杰;李岩;刘薇;王秋平;初继会;张贺秋

    目的建立对血站献血人员血液中HCV抗体初筛试剂的评价方法,为选择合适匹配的初筛试剂提供依据.方法用新研制出的抗HCV不同基因功能区抗体检测试剂对两种国产试剂和一种进口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两种国产试剂之间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存在一定差异,且总体质量略差于进口试剂.结论用新研制出的抗HCV不同基因功能区抗体检测试剂可对初筛试剂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初筛试剂匹配对控制献血员的血液质量至关重要.

  • 标本处理方法对ECP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俊芳;王学谦;李桂珍;李会强

    目的 研究血液样品采集过程中温度、抗凝剂和溶血对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a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例荨麻疹患者(荨麻疹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静脉血标本,在6种不同条件(0℃,室温,37℃,溶血,肝素钠,EDTA)下处理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ECP水平,探讨上述因素对ECP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0℃和室温条件下血清ECP检测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条件时,血清ECP检测水平明显高于0℃和室温条件下的检测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荨麻疹组,0℃和室温条件下血清ECP检测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条件时,血清ECP检测水平为明显高于0℃和室温条件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荨麻疹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无抗凝剂以及加肝素钠或EDTA抗凝的血清与血浆ECP检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溶血标本与不溶血标本ECP检测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温度、溶血对ECP检测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抗凝剂对ECP检测水平影响不显著.

  • 一次性静脉血样采集容器在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罗君;尤志珺

    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是每个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都会遇到的护理技术工作.以往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输液瓶橡皮塞用做血气针尖的空气隔绝材料,但在实际操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存在手指扎伤的危险.自2008年7月我院开始利用废弃的一次性静脉血样采集容器管管帽制成血气针空气隔绝材料,经过多次的临床实践,均有效地避免了医源性针刺伤,现介绍如下.

  • B超引导下行动脉采血的效果

    作者:陈梅;王青梅;陈思;司华芹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行动脉采血的效果. 方法 选择需要进行动脉采血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 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行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比较两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疼痛情况、穿刺操作用时、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采血一次成功率、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穿刺操作用时、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7. 884,5. 010,3. 867,9. 226,6. 369,6. 590;P<0. 05). 结论 B超引导下行动脉采血成功率高,并发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在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作者:孙媛媛;陈鹏

    目的 设计并应用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提高临床护士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方法 选取2010年1-4月护士按照常规采血护理操作流程采集的血液标本9 907份作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5-7月护士应用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后采集的血液标本8 685份作为观察组,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将检验项目与采用的试管及颜色、性质、采血量等设计成为标识明确的彩色模块图表,指导护士根据一览表的图色标识进行采血.比较应用前后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和检验师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血液标本9907例,抗凝标本凝固26例(0.26%),错用试管16例(0.16%),标本溶血22例(0.22%)及标本量少12例(0.12%).观察组血液标本8 685例,抗凝标本凝固14例(0.16%),错用试管4例(0.05%),标本溶血11例(0.13%),标本量少6例(0.06%),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86,9.42,4.28,10.22;均P<0.05).对比应用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前后检验师26人,对血液标本的满意度由76.92%提高到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75,P<0.05);抽取2010年1-4月采血患者168人,2010年5-7月采血患者152人做满意度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由78.57%提高到9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6,P<0.05).结论 应用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对临床护士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 新生儿抚触在采集足跟血中的作用

    作者:张双燕;赵玉芳;秦瑛

    目的 提高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成功率.方法 临床选取164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在抚触后采集足跟血,对照组新生儿抚触前采集足跟血,比较两组采血效果.结果 实验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新生儿抚触可以明显提高足跟血采集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 流动采血车在采血过程中空气消毒效果分析

    作者:曹克伟;肖素香;马艳华

    目的:观察多功能动态消毒机对流动采血车内空气动态消毒效果.方法:依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使用平板沉降法采样;分别于采血前、采血期间和采血后对采血车内空气自然菌进行动态监测.结果:使用多功能动态消毒机消毒30 min至采血结束,空气中自然菌清除率81.4%~87.8%,采血车内空气自然菌含量随消毒时间延长持续降低.结论:多功能动态消毒机可以在有人的条件下持续运行,对采血车空气中自然菌具有明显消毒效果,可使采血车空气中菌落总数达到Ⅲ类环境卫生标准.

    关键词: 血样采集 消毒
  • 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45例冲红原因分析

    作者:孙桂芝;周娟;陈敏

    机采血小板临床疗效好,并可减少输血传播的相关传染病,因此血小板配制输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有时难免混入红细胞(冲红现象).冲红既影响血小板的采集,又造成耗材浪费,甚至影响患者的抢救时间.笔者对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碰到的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如下.

  • 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牛慧佳;冯庆功;王晓慧

    2007-01/2008-12我们对200例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进行观察,分析采集过程的影响因素.

  • 温度对采血车空气消毒效果的影响

    作者:侯广安

    随着无偿献血模式的改变,采血已经由站内采血转变为街头采血,整个采血过程基本上在采血车上进行.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对采血环境的卫生学要求是很严格的[1],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血车属于三类卫生区域,站内质控部门每月要对采血车空气消毒情况进行检测.

    关键词: 温度 血样采集 消毒
  •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部位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细节管理

    作者:朱振仙;高淑霞;韩淑凯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部位感染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08-01-2008-12 3 600名新生儿为第一组,2009-01-2009-12 4 000名新生儿为第二组.2009-01对新生儿采血规程,进行了细化管理,对两组进行采血部位感染的统计.结果 一组感染数为5例,感染率为0.14%;二组感染数为1例,感染率为0.025%.两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化管理后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重视每一细节,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 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贺才标;颜昌波;许从姣;曾月安;田传林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初检结果,以提高ABO血型鉴定的准确率.方法 采用血型初检结果与血型正反定型及相关抗体检测,确定无偿献血的ABO血型.结果 13688例无偿献血ABO血型初检正确13665例,准确率99.83%;血型错误23例,错误率0.17%.正反定型不一致14例,不符合率0.10%.结论 应选择高效价的抗A、抗B血清试剂做ABO血型检测,控制好检测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红细胞与血清试剂反应时间,并定期做好试剂使用前的质控工作.对于正反定型不符合者,应作进一步的血清学鉴定.同时,加强检验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ABO血型鉴定的准确率.

  • 血培养6039份标本结果分析

    作者:张艺

    目的 监测和分析郑州市中心医院2010-01-2011-12感染患者中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为诊治菌血症提供参考.方法 对郑州市中心医院6 039例血培养标本进行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039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病原菌616株,总阳性率为10.2%,其中阳性菌249株(40.4%),阴性菌321株(52.1%),真菌46株(7.5%),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较敏感;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胞菌占优势,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 及时对血培养分离株进行监测和耐药性分析,有效地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关键词: 标本制备 血样采集
  • 两种穿刺手法在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李晶晶;张建蓉;杜伟

    目的 观察两种穿刺手法在桡动脉穿刺中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76例桡动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以左手食指轻按在桡动脉搏动明显处上方,采用60°~90°进针刺入桡动脉,对照组采用“一”字定位法,以45°~90°进针刺入桡动脉,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79%,对照组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左手食指轻按在桡动脉搏动明显处上方,采用60°~90°进针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

  • 采血技术对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刘萍;孙帅;刘丽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分析血液有形成份及其分布功能.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全国各大医院检验科的普及,采用静脉血已经逐步推广.采血技术也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对血小板的影响很大,我们对此进行探讨如下.

    关键词: 血样采集 血小板
  •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比较

    作者:李慧玲;李黎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不同方法对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06/2006-08需采集血标本的新生儿1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与皮肤斜刺进针,对照组80例采用与皮肤垂直进针.结果:斜刺针进行一次成功率93.8%,垂直进针一次成功率72.5%.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斜刺法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既减少了患儿痛苦,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321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