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LIGHT基因和干扰素-γ转染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李金朋;吴力群;韩冰;卢云;吕振华;刘相萍;杨堃;隋爱华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LIGHT基因和IFN-γ转染诱导肝癌Hep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以脂质体介导LIGHT基因和IFN-γ转染肝癌HepG2细胞,设立转染组(单转、联合转染组)和对照组(未转染组).分别于转染后12、24、48 h检测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率、Bcl-2及Caspase-8的表达量,并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细胞凋亡率:单转组转染后12、24、48 h为18.8%±3.5%、25.7%±2.8%、36.4%±3.6%;联合转染组为23.8%±2.4%、31.1%±2.1%、42.5%±4.5%;对照组为8.7%±2.1%、9.3%±1.6%、10.9%±1.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9,53.33,48.28,P<0.01).(2)Bcl-2表达量:单转组在转染后12、24、48 h为16.4%±5.0%、13.4%±3.5%、8.6%±2.3%;联合转染组为14.7%±3.8%、9.1%±2.0%、4.6%±2.0%;对照组为25.3%±6.3%、19.8%±4.4%、10.1%±3.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9.12.29,5.81,P<0.05).(3)Caspase-8表达量:单转组在转染后12、24、48 h为19.3%±2.4%、27.2%±1.9%、33.7%±3.0%;联合转染组为22.7%±2.2%、30.9%±3.1%、38.2%±3.2%;对照组为1.2%±0.8%、1.8%±0.6%、3.2%±1.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4,112.78,101.61,P<0.01).结论 LIGHT基因转染肝癌HepG2细胞后通过调节Bcl-2及Caspase-8的表达来发挥促凋亡作用,IFN-γ能增强LIGHT基因诱导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

  •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20年7566例的临床经验

    作者:樊嘉;周俭;吴志全;汤钊猷;周信达;马曾辰;钦伦秀;王征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756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7164例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9%、41.76%、26.70%,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3.92%、56.12%、42.97%,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54%.肿瘤直径≤5 cm的小肝癌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0%、38.47%.肿瘤直径5 cm的大肝癌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1.42%、2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568,P<0.01).110例肿瘤降期后切除患者、515例术后复发再次切除患者、1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6%、67.28%、26.81%,5年无复发牛存率分别为77.44%、13.01%(统计始于第1次手术)、34.90%.402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牛存率分别为60.81%、55.63%及64.47%、58.52%.肿瘤直径、数目、分化程度及大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肝切除患者牛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X2=200.539,27.536,96.964,216.156,P<0.01).结论 肝癌早期筛查和治疗,手术安全性的提高,综合治疗模式的开展,预防转移、复发研究的突破,显著地提高了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

  •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作用

    作者:李增鹏;聂志林;张沁宏;仲召阳;向德兵;金丰;王阎;王东

    目的 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建立判别方程.方法 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003年11月至2006年4月大坪医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67例良性肝病患者(肝病组)、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12项肿瘤标志物,并在肝癌组与肝病组患者之间建立判别方程.采用方差分析和X2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中87例患者肿瘤标志物呈阳性表达(89%),肝病组中有13例呈阳性表达(19%),对照组中有2例呈阳性表达(4%).3组中的AFP、CEA、铁蛋白、CA19-9和CA125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530,40.472,31.708,75.897,153.066,P<0.05).联合检测这5项指标,肝癌临床诊断符合率提高为89%,明显高于单项AFP检测的64%(X2=16.362,P<0.05).所建判别方程的判断准确率为90%.结论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优于单独AFP检测,可用于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 利用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技术构建肝癌HepG2细胞文库

    作者:刘卫辉;李韧;窦科峰

    目的 采用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技术(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建立肝癌HepG2细胞标签文库.方法 提取肝癌HepG2细胞总RNA,分离纯化得到mRNA,利用改进后的M-MLV RTasecDNA合成试剂盒合成生物素标记的双链cDNA;得到全长cDNA后,根据SAGE技术流程后续步骤,建立肝癌HepG2细胞标签文库.结合GenBank、UniGene文库分析标签代表的转录本,终通过SAGE软件分析标签丰度.结果 15 586个标签中有14 181个获得稳定有效的扩增,长度在200~3000 bp.将获得的长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后,2023个特异基因被发现.结论 用改进后的逆转录试剂盒可以较好地获得全长cDNA,为SAGE技术构建文库提供可靠的原料.借助SAGE技术建立的肝癌HepG2细胞标签文库,容量大、效率高,为后续基因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 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闫东;李槐;魏文强;刘德忠;曾辉英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在肝转移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470例肝转移癌患者共行TAIT 1231例次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近期、远期疗效和毒副作用,评价TAIT对肝转移癌患者的疗效,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470例患者中有94例完全缓解,143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50.4%(237/470),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0.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66.8%、35.6%、16.9%、7.3%,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发肿瘤是否切除、肿瘤血供状况、肝转移癌是单发还是多发、有无门静脉栓塞、TAIT后是否行辅助化疗、原发肿瘤是否为乳腺癌、肿瘤是否累及多个肝叶、TAIT前是否伴有其他部位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8项因素(X2=17.322,12.593,8.721,8.573,8.492,7.838,5.623,5.463,P<0.05).结论 TAIT对不能手术的肝转移癌是一种有效姑息性治疗方法.原发肿瘤已切除、肿瘤血供丰富、孤立性肝转移癌、肿瘤仅累及单个肝叶、无门静脉栓塞、原发肿瘤为乳腺癌、TAIT后行辅助化疗、无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TAIT疗效较好.

  • 乙状结肠成形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建伟;周志祥;刘骞;毕建军;田艳涛;王征;赵平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成形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3例中下段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8 cm)的患者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行乙状结肠成形术(观察组),同期收治的43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结肠J型贮袋重建(对照组).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种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部完成壶腹重建,对照组4例患者贮袋重建失败.两组各有3例患者行临时性横结肠造口术.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2,P0.05).术后4个月时,24 h排便次数观察组为(2.0±1.5)次,对照组为(2.5±1.0)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42,P0.05).大便失禁评分观察组为(1.7±0.7)分,对照组为(1.6±0.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05).结论 乙状结肠成形术与结肠J型贮袋重建在改善患者排便功能方面作用相似.乙状结肠成形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 早期食管癌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武育卫;彭贵勇;龙庆林

    目的 总结早期食管癌内镜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西南医院收治的6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和病理特点.结果 食管上段癌8例,中段癌42例,下段癌12例.内镜分型依次为表面扩散生长型30例,双向生长型11例,腔内生长型9例,壁内生长型7例,混合生长型5例.多数肿瘤直径为1.0~2.9 cm.行外科手术治疗38例、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23例、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1例.术后病理检查:原位癌13例,黏膜内癌22例,黏膜下癌27例,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22)和15%(4/27).病理分型:鳞癌57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肉瘤化癌、梭形细胞癌各1例.结论 早期食管癌好发于食管中段,以表面扩散生长型多见,以鳞癌为主,普通内镜联合卢戈液和美蓝检查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方法.

  • CD133作为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荣生;吕凌;张峰;俞悦;王学浩

    目的 研究人肝癌SMMC7721和bcl-7402细胞株中CD133的表达,探讨CD133作为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和bcl-7402细胞株中CD133的表达;免疫磁珠细胞技术分离SMMC7721和bcl-7402细胞株中CD133阳性和CD 133阴性细胞,检测其细胞周期,观察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u检验分析体外培养过程中CD133阳性和CD133阴性细胞的细胞形态、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 CD133阳性细胞在SMMC7721和bcl-7402细胞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7%~1.0%、1.7%~8.9%;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种细胞株中处于G0/G1期的CD133阳性细胞分别为85.3%、89.4%,明显高于CD133阴性细胞和未分选细胞(F=14.49,38.84,P<0.05);CD133阳性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于相同条件下CD133阴性细胞和未分选细胞,在1~3 d和5~7 d曲线变化更明显(F=49.32,784.04,89.91,152.83,P<0.05);体外培养过程中,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逐日下降,至扩增的第15天,与未分选细胞含量相似(u=0.271,P<0.05).结论 人肝癌SMMC7721和bcl-7402细胞株中,CD133阳性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能力较强,CD133是肝癌干细胞的表面标记之一.

    关键词: CD133 肝细胞 干细胞
  • 体外共培养体系中胆管癌细胞对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李大江;陈健;熊燕;李晓武;王曙光

    目的 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研究胆管癌细胞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建立胆管癌QBC939细胞与内皮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设为共培养组,同期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设为内皮细胞组,同样数量的内皮细胞和胆管癌细胞分别单独培养的上清液混合液设为混合组.对内皮细胞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蛋白水解酶pp125焦点激酶(pp125FAK)、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人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uPA)表达的变化,明胶酶谱法测定内皮细胞MMP-2及MMP-9的活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与内皮细胞组比较,共培养组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大.内皮细胞组ppl25FAK、MMP-2、MMP-9、uPA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94±51、455±82、377±48、422±55,而共培养组表达增强,分别为1096 ±128、931 ±72、815 ±76、801 ±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4.32,3.61,3.45,P<0.05).混合组MMP-2、MMP-9灰度扫描值分别为240.2±15.2和2.4±0.8.共培养组的MMP-2、MMP-9分别为687.4±43.6和150.9±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5.43,P<0.05).结论 共培养后的内皮细胞之间缝隙增大,蛋白水解酶表达增强,它可能参与降解内皮细胞外基质,促进了胆管癌的转移.

  • Pringle法导致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夏锋;王曙光;别平;马宽生;李晓武;郑树国;冯晓彬;董家鸿

    目的 探讨PrinCe法肝门阻断所致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影响肝癌肝切除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西南医院收治的315例行肝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进行肝切除时采用Pringle法肝门阻断的分为缺血再灌注组(194例);肝切除时采用CUSA刀、Tissuelink电刀而没有进行肝门阻断的分为非缺血组(121例).采用:检验、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和预后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中位年龄为49岁,较非缺血组中位年龄59岁明显年轻(X2=4.12,P<0.05).缺血再灌注组肿瘤直径5 cm者占55.7%(108/194),非缺血组5 cm者占68.6%(83/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缺血再灌注组术后第3、7天AST分别为255 U/L和112 U/L,明显高于非缺血组的128 U/L和35 U/L(X2=4.57,5.89,P<0.05);缺血再灌注组术后第3天Tbil为56 U/L,高于非缺血组的39 U/L(X2=4.79,P<0.05);缺血再灌注组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非缺血组(X2=5.93,8.32,P<0.05).术中出血量、肿瘤直径、是否行肝门阻断和有无门静脉侵犯是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采用Pringle法肝门阻断导致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明显降低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

  • 高渗盐水增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

    作者:郭峰;徐泽宽;俞同福;胡建群;钱祝银;戴存才;叶新华;苗毅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增效RFA治疗肝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共48个肿瘤结节,直径为1.2~7.5 cm,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或在开腹直视下将射频电极置于肿瘤内,同时置入20G的穿刺针,射频治疗过程中从穿刺针间断注入高渗盐水5~10 ml.随访3~79个月,术后定期行造影或CT检查动态监测RFA治疗效果.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AFP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18例术前AFP阳性患者中有14例完全转为阴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3,P<0.05).术后超声造影或CT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4%(45/48),直径≤4.0 cm的肿瘤结节完全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5%(2/42),无手术死亡.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l%、85%、70%.结论 高渗盐水增效RFA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改良脂肪清除术对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作用

    作者:姚云峰;王林;刘毅强;杜长征;顾晋

    目的 运用改良脂肪清除术处理直肠癌标本,并探讨直肠癌标本直肠系膜内淋巴结的数量、分布及转移规律.方法 选取2003年至2008年就诊于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的60例未经过新辅助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设为研究组,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应用改良脂肪清除技术对标本进行处理.同期对照组50例患者于TME术后取直肠癌标本并采用福尔马林浸泡法固定24 h,常规手工检出系膜淋巴结.研究组直肠系膜被分割为前、后、左、右4个象限,每个象限被进一步分割为上、中、下3段.两组淋巴结检出率及淋巴结转移率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1)研究组共检出1436枚系膜淋巴结(平均23.9枚/例),对照组共检出525枚(平均10.5枚/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53,P

  • 银杏苦内酯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作者:赵平;夏时海;赵志伶;夏国栋

    目的 通过银杏苦内酯B(BN52021)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作用,探讨BN5202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Wistar大鼠1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只)、SAP组(60只)、BN52021组(60只),每组按不同时相点(1、2、3、6、12、24 h)分为6小组,分别监测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监测胰腺组织PAF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血清淀粉酶和病理学结果显示SAP制模成功,BN52021组血清淀粉酶在3、6、24 h[(4185 ±148)U/L,(3785 ±124)U/L,(1360 ±161)U/L]较SAP组[(4799 ±107)U/L,(4920±140)U/L,(2283±127)U/L]显著降低,病理学评分在3、6、12 h(5.95 ±0.19,5.55 ±0.36,6.72 ±0.30)较SAP组(8.85±0.39,9.15±0.55,10.10±0.65)显著降低;PAF受体mRNA及蛋白检测结果显示,SAP组和BN52021组早期逐渐上升(0.49±0.09~0.71±0.14,0.43±0.06~1.69±0.06),在3 h达到高峰,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6.24,P<0.05).结论 PAF受体在SAP大鼠胰腺组织中表达是动态变化的,PAF受体参与了SAP病情的发生、发展;BN52021可降低SAP血清淀粉酶和改善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发挥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胰腺组织PAF受体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 分泌型磷脂酶A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杨岚岚;于建勋;刘连昌;于海鹏

    目的 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腺癌手术标本6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11例.65例胃腺癌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44例,其中淋巴结转移50例.检测sPLA2在胃腺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PLA2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关联性采用Spearman轶相关分析.结果 sPLA2在正常胃黏膜及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11)、78%(51/65).低、中、高分化胃腺癌sPLA2阳性率分别为84%(37/44)、70%(7/10)、64%(7/11).sPLAA2表达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272,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的胃腺癌sPLA2表达率分别为47%(7/15)、88%(44/50).sPLA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9.347,P<0.05).Hp感染阴性和阳性的胃腺癌sPLA2表达率分别为76%(13/17)、79%(38/48).sPLA2的表达与Hp感染无关(X2=0.000,P0.05).结论 sPLA2基因激活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sPLA2可作为一个影响胃腺癌浸润行为和预测不良预后的指标.

  • 肝癌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樊嘉;史颖弘

    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30%~40%的肝癌患者可以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或肝移植[1].近年来肝癌外科的发展已不再单纯重视外科技巧方面的改进,肝储备功能、肿瘤可切除性的精确评估、肿瘤生物学对外科治疗的影响、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干预等方面已成为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 大肝癌和巨大肝癌手术切除20年回顾

    作者:陈孝平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新发HCC病例超过100万,其中约50%发生在中国内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裘法祖和吴孟超教授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开始采用肝切除治疗HCC,开创了HCC外科手术治疗的先河.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敏山;张耀军;徐立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进展,肿瘤的治疗已进入了分子靶向治疗时代.相对于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选择性高、不易发生耐药且毒副作用小的优点,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 大肝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杨甲梅;谢峰

    全国7年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1版)将肿瘤直径>5 cm且≤10 cm的肝癌称为大肝癌,直径>10 cm的称为巨大肝癌.我院1999年至2003年收治6446例肝癌患者,肿瘤直径<3 cm的5年生存率达66.2%(524/792);直径为3~5 cm的5年生存率达58.2%(917/1575);>5 cm的5年生存率为27.5%(1122/4079).3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9.5%(313/792)、30.1%(474/1575)、21.6%(881/4079).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作者:郭渝明;霍芊竹

    自1990年Jacobs和Fowler先后在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乙状结肠切除术获得成功以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我院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共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病

    作者:季春勇;段希斌

    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429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 Epstein-Barr病毒相关胃癌的研究概况

    作者:梁琼;丁运刚;邵春奎

    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DNA病毒,90%以上的人在幼儿期就感染EBV,并终身携带.流行病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EBV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伯基特淋巴瘤和肝癌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证实部分类型的胃癌发生与EBV感染有关.

  • 门静脉冷灌注下全胰切除术

    作者:杨占宇;刘祥德;卢倩;毕华强;唐腾骞;别平

    全胰切除术是胰腺恶性肿瘤累及后腹膜但无肝转移患者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但联合部分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血管切除的全胰切除术需要进行门静脉血流阻断,若阻断时间过长,使术前已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术后极易发生肝功能不全,甚至肝功能衰竭.我们应用门静脉冷灌注技术,为一例肠系膜上血管受侵犯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全胰切除术,效果良好.

  •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致反流性胆管炎一例

    作者:于树森;栾海

    患者女,72岁.因上腹部剧痛,伴呕吐,发热1 d于2005年7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急性痛苦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部剑突下深在的中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轻度叩击痛.

  • 异位胰腺合并胰管汇流异常致胰腺炎一例

    作者:郭丽萍;唐春;林珺;陈平

    患者男,56岁,因反复中上腹胀痛不适入院.2003年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2008年6月在外院行ERCP发现胆总管下端乳头狭窄行EST,术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08年6月3日入我院检查.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

  • 巨大肝囊腺癌一例

    作者:陈伦牮;孔长青;阿不都外力

    患者男,70岁,因发热2 d入院.2008年7月8日出现寒战、高热,体温40℃,在外院对症处理效果差,以发热待查于2008年7月10日收住我院.

  • ERCP术后十二指肠穿孔合并出血

    作者:许志伟;王建承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反复右中上腹胀痛2个月于2006年5月入院.该患者1988年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Ⅱ式吻合;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 与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对人肝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表型的影响

    作者:王伟;荚卫东;孙惠川;许戈良;周海军;李建生;汤钊猷

    目的 研究与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AWYPLPP肽)对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表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侵袭实验探讨AWYPLPP肽对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表型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黏附实验和明胶酶谱实验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在AWYPLPP肽浓度为0.10~100.00 μmol/L时,其能显著促进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的侵袭能力,呈剂量效应关系;在浓度为100.00μmoL/L时,其能促进其他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MHCC97H和HCCL,M6的侵袭能力(F=4.84,8.19,25.42,P<0.05),对低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PLC/PRE/5和Hep3B的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表明,AWYPLPP肽对HCCLM3的迁移和黏附能力无影响;明胶酶谱实验发现,AWYPLPP肽作用后HCCLM3细胞分泌活性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明显增加.结论 AWYPLPP肽能促进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能力,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活性型MMP-9分泌增加有关.

    关键词: 肝细胞 侵袭
  • 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库普弗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张志奇;邱江锋;赵刚;陈炜;兰斓;吴志勇

    目的 应用改良的方法同步分离、培养和鉴定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和库普弗细胞(KC).方法 采用Ⅳ型胶原酶肝脏灌注消化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体外同步分离、纯化及培养HSC和KC,并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每只大鼠HSC和KC的细胞获得率分别为(1.8~2.9)×107和(0.8~1.4)×107,平均纯度分别为94.7%±1.7%和95.2%±1.5%,活力分别为95.5%±1.3%和96.4%±2.4%.结论 Ⅳ型胶原酶肝脏灌注消化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体外同步分离培养HSC和KC方法简单,细胞获得率、活力和纯度高.

  • 肝细胞癌治疗理念与策略的转变

    作者:董家鸿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病死率很高的常见恶性肿瘤.半个世纪以来,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地应用于HCC的治疗,形成了包括手术治疗(肝切除术和肝移植)、经皮肿瘤消融治疗(PEI、RFA和MA)、经肝动脉治疗(栓塞、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体外能理源治疗(放疗和HIFU)、全身化疗(生物靶向药物、细胞毒药物和激素)等多元化治疗的格局[1].

  • 腹腔多发巨大恶性蝾螈瘤

    作者:刘一云;彭承宏;沈柏用;邓侠兴;陈皓;程东峰;詹茜;李宏为

    恶性蝾螈瘤即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伴横纹肌分化,是一种罕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有110例左右的报道,以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多见,腹腔内仅见于腹膜后和直肠.

  • 微创技术治疗肝细胞癌的进展

    作者:刘允怡;赖俊雄;刘晓欣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50%以上发生在我国.HCC的高危人群以35~65岁为主,尤其以男性患者较多,是女性患者的2~4倍.HCC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大多数患者就诊较晚,整体预后很差.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