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孤立性大肝癌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白石磊;项红军;夏勇;李俊;杨平华;沈锋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孤立性大肝癌和小肝癌患者预后的情况,分析影响孤立性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856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93例肝癌患者肿瘤直径≤5 cm,设为小肝癌组;163例肝癌患者肿瘤直径>5 cm、单发、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设为孤立性大肝癌组.患者术前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行抗病毒治疗,依据术前检查结果制订手术方案.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HBeAg、HBV DNA载量、PLT、Alb、TBil、AFP、肿瘤直径、微血管侵犯、Edmondson-Steiner分级、肝硬化.(2)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肝门阻断时间.(3)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分析.(4)孤立性大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术后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复查内容包括肿瘤标志物、肝功能、HBV DNA载量以及腹部B超检查.每6个月或者怀疑肿瘤复发或转移时复查1次CT或MRI,两种影像学检查发现肝癌典型表现则认为肝内复发或转移,必要时行PET/CT检查明确诊断.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23日.无瘤生存时间为手术时间至患者肿瘤复发时间,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为手术时间至患者死亡或后一次随访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分类变量采用计数(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或校正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比例模型用于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小肝癌组和孤立性大肝癌组患者PLT<100x 109/L分别为197、28例,肿瘤直径分别为(3.1±1.1)cm、(8.9±3.3)cm,微血管侵犯阳性分别为133、53例,有肝硬化分别为447、7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618,t=37.286,x2=213.773,214.325,P<0.05).(2)两组患者治疗情况:856例肝癌患者均行肝切除术治疗,切除肝段≥3个326例,切除肝段<3个530例.693例小肝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0 min(60~ 20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20~5 200 mL),47例术中输血,125例肝门阻断时间>20 min;163例孤立性大肝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0 min(60~23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 mL (50~3 200 mL),31例术中输血,58例肝门阻断时间>20 min.(3)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分析:85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5个月(1.0~72.3个月).693例小肝癌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6.2个月(1.6~75.8个月),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39.5个月(1.0~75.0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71%、58%和70%、48%、38%.163例孤立性大肝癌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0.3个月(1.1~76.0个月),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30.7个月(1.0~72.0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59%、47%和65%、46%、33%.小肝癌组和孤立性大肝癌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4,P>0.05);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67,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将孤立性大肝癌组患者分为117例肿瘤直径5~10 cm和46例肿瘤直径>10 cm,肿瘤直径为5~ 10 cm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65%、53%和70%、48%、35%,与小肝癌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832,0.042,P>0.05).肿瘤直径>10 cm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46%、31%和49%、39%、30%,与小肝癌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1.136,4.097,P<0.05).(4)孤立性大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载量、肿瘤直径、微血管侵犯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x2=5.193,3.377,5.509,P<0.05);性别、HBV DNA载量、肿瘤直径、微血管侵犯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x2 =4.546,18.053,7.780,10.56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载量≥104 U/mL、肿瘤直径>10 cm、微血管侵犯阳性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7,1.85,1.86,95%可信区间:1.74~4.40,1.16~2.94,1.17~2.96,P<0.05);也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3,1.98,1.69,95%可信区间:1.72~4.33,1.23~3.17,1.04~2.72,P<0.05).结论 肿瘤直径为5~ 10 em的孤立性大肝癌预后和小肝癌相似,但肿瘤直径>10 cm的孤立性大肝癌预后较小肝癌差.HBV DNA载量≥104 U/mL、肿瘤直径>10 cm、微血管侵犯阳性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清肝功能指标对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作者:顾进;涂奎;王芳;赵礼金

    目的 探讨异常血清肝功能指标对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6例患者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设为胆总管结石组;354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设为胆囊结石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GGT、ALP,选取有统计学意义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GGT、ALP)比较.(2) ROC曲线分析结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比较:胆总管结石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及DBil分别为(32±8) U/L、(35±8) U/L、(12.8±2.5) μmol/L、(2.6±0.4)μmol/L,胆囊结石组分别为(30±7) U/L、(32±7) U/L、(12.2±2.4) μmol/L、(2.5±0.4) μ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1,0.786,0.924,1.026,P>0.05).胆总管结石组患者血清GGT和ALP分别为(162±43) U/L、(145±37) U/L,胆囊结石组分别为(36± 10) U/L、(128±23) U/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59,2.483,P<0.05).(2)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GT和ALP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95%可信区间:0.938~0.988)和0.621(95%可信区间:0.561~0.684),诊断准确度高的临界值分别为92.5 U/L和139.5 U/L,灵敏度分别为91.6%和50.7%,特异度分别为95.7%和76.5%.结论 血清GGT的异常升高对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有较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且操作方便、快速,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精准肝切除治疗邻近重要管道肝肿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进学;王征征;李庆军;王凯;展翔宇;陈勋;韩风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邻近重要管道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2例邻近重要管道肝肿瘤行精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充分暴露肿瘤,适时选择不同血流阻断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大小、与血管的关系以及肝硬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行精准肝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肝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肝细胞癌患者前3个月每个月复查AFP,以及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监测肿瘤复发情况;胆管细胞癌患者每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以及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监测肿瘤复发情况,无复发患者3个月后每2个月复查1次.肝血管瘤患者出院后每2~3个月随访1次,半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肝功能、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9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精准肝切除术.22例患者中,20例术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定位.22例患者血流阻断方法:Pringle法行入肝血流全阻断6例、预先处理相应肝蒂3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8例、全肝血流阻断2例、未行肝门阻断3例.22例患者肝切除方式:右三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2例、肝Ⅳa段切除2例、肝Ⅳ段切除2例、肝Ⅴ段切除3例、肝Ⅷ段切除3例、肝中叶切除1例、局部肝切除8例.2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13±39) min,肝切除时间为(57± 19) min,术中出血量为(518±98) mL,围术期输血3例.22例患者中,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区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2例、胆汁漏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9±1.6)d.术后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 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复发,无术区边缘复发患者.结论 邻近第一和第二肝门部肝肿瘤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安全可行,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合并重度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陈漪;周俭;樊嘉;王征;史颖弘;王晓颖;葛宁灵;任正刚

    目的 探讨术中RFA治疗合并重度肝硬化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88例合并重度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术中探查,依据患者肿瘤情况及肝硬化状态选择行部分肝切除术联合术中RFA或行单纯RFA.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肝门阻断情况、手术切除肿瘤数目、RFA肿瘤数目.(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4)无瘤生存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毁损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手术情况:1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74例行部分肝切除术联合术中RFA,114例行单纯RFA.11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6例同时行右肾上腺切除术,1例同时行胃大部切除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18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3±1.4)h,术中出血量为(64±4) mL,无术中输血患者,均未行肝门阻断.手术切除肿瘤数目为:1个者61例,2个者13例,总计切除87个.RFA肿瘤数目:1个者123例,2个者58例,3个者6例,4个者1例,总计RFA 261个.(2)术后恢复情况:18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9例,其中大量胸腔积液7例,大量腹腔积液5例,腹腔出血3例,严重局部感染3例,大量胸、腹腔积液1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188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61±0.20)d.(3)随访情况:188例患者中,182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1~8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MRI,174例患者肝肿瘤完全毁损,肿瘤完全毁损率为92.55%(174/188).随访期间46例患者死亡.188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9%、96%、86%;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77%、41%.(4)无瘤生存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肿瘤数目、手术方式是影响合并重度肝硬化肝癌患者行开腹RFA术后无瘤生存的相关因素(x2=5.623,4.744,7.29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20 μg/L、手术方式为部分肝切除术联合术中RFA是影响合并重度肝硬化肝癌患者行开腹RFA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1.523,1.615,95%可信区间:1.056~2.198,1.006~2.594,P<0.05).结论 术中RFA治疗合并重度肝硬化肝癌患者安全可行,其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选择合适病例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术前AFP>20 μg/L、手术方式为部分肝切除术联合术中RFA是影响合并重度肝硬化肝癌患者行开腹RFA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肝细胞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尧;黄新辉;黎蕴通;邢晓华;王英超;曾永毅;曾金华;刘小龙;刘景丰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4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表达.观察指标:(1)己糖激酶-2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肝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3)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4)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术后1年内,每2个月行两种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全身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术后1年每3个月复查以上项目.对怀疑肝内外复发、转移患者经CT增强扫描、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确定肿瘤复发、转移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31日.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x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己糖激酶-2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4例患者肝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4.51(1.48~11.58),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8(0.18~0.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16,P<0.05).己糖激酶-2在肝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4.51,故将己糖激酶-2蛋白相对表达量≤4.51定义为低表达,>4.51定义为高表达.(2)肝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方式为无症状健康体检发现和有临床症状肝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高表达分别为49例和53例,肿瘤直径为≤2 cm、>2 cm且≤5 cm、>5 cm且≤10 cm、>10 cm分别为1、14、52、35例,肿瘤数目为1个、≥2个分别为91例和11例,有、无镜下脉管癌栓分别为56例和46例,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90,47.087,5.082,3.842,P<0.05).(3)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现方式、肿瘤直径、肿瘤包膜、肿瘤病理学分化程度、镜下脉管癌栓、术后TBil峰值、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是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的危险因素(HR=1.663,3.159,1.516,0.426,2.705,1.419,2.786,95%可信区间:0.119~2.472,2.105 ~4.740,0.989 ~2.322,0.260 ~0.698,1.851 ~ 3.952,0.951~2.117,1.819~4.26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现方式为有临床症状、镜下有脉管癌栓、己糖激酶-2蛋白高表达是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2年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02,2.117,6.908,95%可信区间:1.417~5.151,1.386~3.233,3.920~ 12.174,P<0.05).(4)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204例肝癌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 ~ 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己糖激酶-2蛋白低表达和高表达肝癌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71.9%、52.6%和79.6%、50.2%、30.3%,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41,P<0.05).结论 己糖激酶-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作为预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有效的分子标志物.

  • 精准肝切除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强;阿力亚;袁峰;梁力建;彭宝岗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一般情况、肝功能分级进行评估,计算剩余肝脏体积/标准肝脏体积(FLV/SLV)比值.符合行大肝癌切除术标准者行右半肝切除术、扩大右半肝切除术或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观察指标:(1)术前评估结果.(2)手术情况:手术方式,肝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输血情况;ALPPS第1步手术时间、第1步术中出血量、第1步与第2步手术间隔时间、至第2步手术时肝体积增长率、第2步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3)术后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肝功能不全、胆汁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膈下积液等).(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结果 (1)术前评估结果:49例患者中,46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例B级;46例ICG R15<10%及FLV/SLV>35%,3例ICG R15>15%或FLV/SLV<35%.(2)手术情况:49例患者中,44例行右半肝切除术,2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3例行ALPPS.44例行右半肝切除术及2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30 min(170~405 min),术中出血量为400 mL(100~5 000 mL),围术期输血19例,输血量为550 mL(200~2 750 mL).3例行ALPPS患者均成功完成2步手术,第1步手术时间分别为80、190、18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300、150 mL.第1步与第2步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9、11、13d,至第2步手术时肝体积增长率分别为88.4%、78.0%、94.6%,第2步手术时间分别为180、215、15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00、400 mL.(3)术后情况:44例行右半肝切除术及2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7 d(9~45 d),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肝功能不全1例,予积极保肝治疗后治愈;胆汁漏合并腹腔感染1例,予以对症处理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切口感染2例,敞开伤口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膈下积液7例,穿刺置管引流后复查未见积液残留.3例行ALPPS患者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4)随访情况: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1年内12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24.5% (12/49).结论 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安全有效.术前精准评估和术中精准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肝衰竭发生率.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肝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曹宽;鲍仲明;周新宇;贾广宇;张斌;温泉;王人颢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HBx)蛋白对肝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肝肿瘤患者[20例肝细胞癌(简称肝癌)、10例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20例肝癌患者(均有HBV感染史)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10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均无HBV感染史)的瘤旁组织(瘤体包膜外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组织与瘤旁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ErbB3)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与瘤旁组织中ErbB3蛋白和HBx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转染GFP-HBx质粒的HepG2中ErbB3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转染GFP质粒的HepG2和转染GFP-HBx质粒的HepG2中ErbB3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铺基质胶Transwell法检测HepG2侵袭能力,不铺基质胶Transwell法检测HepG2迁移能力.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bB3蛋白表达情况: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及10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的瘤旁组织中ErbB3蛋白平均光密度(MOD)相对值分别为2.54± 1.33和0.99±0.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2,P<O.05).(2) Western blot检测ErbB3蛋白和HBx蛋白表达情况: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及10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的瘤旁组织中ErbB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0.13和1.10±0.28,HBx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7±0.17和0,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9,19.486,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ErbB3蛋白与HBx蛋白表达成正相关(r=0.637,P<O.05).(3)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HepG2中ErbB3蛋白表达及转录水平情况:转染GFP质粒的HepG2和转染GFP-HBx质粒的HepG2中ErbB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5±0.11和1.10±0.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1,P<O.05).转染GFP质粒的HepG2和转染GFP-HBx质粒的HepG2中ErbB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0.03和0.94±0.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03,P<O.05).(4)ErbB3蛋白对HepG2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铺基质胶Transwell法检测转染His质粒的HepG2和转染His-ErbB3质粒的HepG2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71±18)个和(463±31)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2,P<0.05).不铺基质胶Transwell法检测转染His质粒的HepG2和转染His-ErbB3质粒的HepG2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15±38)个和(549±34)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0,P<0.05).结论 HBx蛋白可通过上调ErbB3蛋白表达,促进肝癌细胞侵袭与迁移.

  • 累积体质量指数对新发胆石症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通;王一鸣;司天福;王万超;曹立瀛;刘四清

    目的 探讨累积体质量指数(cumBMI)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2008、2010、2012、2014年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31 794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将受试者依据cumBMI四分位数分为4组:7 949例受试者cumBMI< 140.81 kg/m2×年设为Q1组;7 946例受试者140.81 kg/m2×年≤cumBMI<159.69 kg/m2×年设为Q2组;7 949例受试者159.69 kg/m2×年≤cumBMI< 180.49 kg/m2×年设为Q3组;7 950例受试者cumBMI≥180.49 kg/m2×年设为Q4组.由固定医师团队2006、2008、2010、2012、2014年在相同地点对受试者进行5次健康体检.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观察指标:(1)4组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2)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性别、年龄、cumBMI、BMI、饮酒、吸烟、体育锻炼、高血压病、糖尿病、C反应蛋白、TG、TC.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s T3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cumBMI组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率,不同cumBMI分组中胆石症发病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组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31 794例受试者在(2.1±0.4)年的观察研究中,新发胆石症236例,发病率为7.42‰.Q1、Q2、Q3、Q4组受试者胆石症发病率分别为4.03‰、7.17‰、7.93‰、10.57‰,4组受试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9,P<0.05).(2)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cumBMI、BMI、高血压病和C反应蛋白均是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HR=1.61,1.75,1.64,1.36,1.39,1.39,95%可信区间:1.23~2.10,1.49~2.05,1.45~1.86,1.21~1.53,1.07~1.79,1.18~1.6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年龄为50~60岁、≥60岁,cumBMI≥140.81且<159.69 kg/m2×年,≥159.69且<180.49 kg/m2×年,≥180.49 kg/m2×年均是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9,1.78,2.33,2.04,2.42,3.66,95%可信区间:1.21~2.09,1.31~2.44,1.63~ 3.34,1.29~3.24,1.47 ~ 3.95,2.15~6.25,P<0.05).结论 女性、高龄、cumBMI增加均是新发胆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cumBMI的增加胆石症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高.

  • 加速康复外科在肝细胞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兴华;胡还章;江艺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细胞癌(HCC)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倾向评分配比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116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6例患者采用倾向评分配比:58例患者采用ERAS围术期处理措施,设为ERAS组;58例患者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措施,设为对照组.ERAS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ERAS处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措施.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第1、3、7天ALT、TBil、C反应蛋白,术后并发症(呕吐、腹胀、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评分.(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配对x2检验.重复测量数据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1)手术情况:ERAS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2)术后恢复情况:ERAS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第1、3、7天ALT、TBil、C反应蛋白,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9±10)h,(60±10)h,(3.3±0.7)d,(379±99) U/L、(222±65) U/L、(98±16) U/L,(20.4±4.7)μmol/L、(15.5±2.1)μmol/L、(13.4±1.8) μmol/L,(49±10) mg/L、(124±21) mg/L、(30±5) mg/L,(9.7±0.9)d,(4.1±0.6)万元,(8.6±0.9)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3±5)h,(64±7)h,(6.2±1.6)d,(445±114) U/L、(278±79)U/L、(116±25) U/L,(18.6±3.5) μmol/L、(17.0±2.7)μmol/L、(14.2±1.9) μmol/L,(53±11) mg/L、(135±35) mg/L、(34±6)mg/L,(10.0±1.0)d,(4.3±0.5)万元,(8.2±1.0)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7,2.479,2.065,F=20.075,14.357,13.460,t=2.060,2.197,2.370,P<0.05).ERAS组患者术后发生呕吐、腹胀、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例数分别为5、3、2、1、1例,对照组分别为6、6、7、5、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100,1.084,3.011,0.206,0.618,P>0.05).(3)随访情况:11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ERAS组患者2例死亡(1例为肿瘤复发,1例为呼吸衰竭);对照组患者3例死亡(1例为肿瘤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为肝癌肺转移,1例为心肌梗死).结论 ERAS应用于HCC根治术围术期处理安全有效,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 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合并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程亚;荚卫东;邢松歌;许戈良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50例合并MVI的HC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设为AR组;90例患者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设为NR组.AR组患者根据术前ICG R15试验结果确定拟切除肝段,行解剖性肝切除术.NR组患者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输血例数.(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0 d内并发症Clavein分级、术后30 d内肝衰竭例数、术后30 d内死亡例数.(3)随访情况: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5年总体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4)影响150例合并MVI的HCC手术患者预后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1,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手术情况:1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HCC根治术.AR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输血例数分别为(165±39) min,≥500 mL12例、<500 mL 48例,15例;NR组患者分别为(136±30) min,≥500 mL 34例、<500 mL 56例,38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72,x2=5.351,4.673,P<0.05).(2)术后恢复情况:AR组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7±1.1)d、(5.2±1.3)d,NR组患者分别为(3.8±1.6)d、(7.1±2.3)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41,5.812,P<0.05).AR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Clavein分级、术后30 d内死亡例数分别为Ⅰ~Ⅱ级45例、Ⅲ~Ⅳ级15例,1例;NR组患者分别为Ⅰ~Ⅱ级61例、Ⅲ~Ⅳ级29例,2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06,P>0.05).AR组和NR组患者术后30 d内肝衰竭例数分别为4例和1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7,P<0.05).(3)随访情况:15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 10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AR组6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33.3%,5年无瘤生存率为21.7%.NR组9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15.6%,5无瘤生存率为2.2%.两组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718,63.932,P<0.05).(4)影响150例合并MVI的HCC手术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直径、肿瘤包膜、肿瘤TNM分期、肿瘤Edmondson分级、手术方式是影响合并MVI的HCC手术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9、2.790,13.639、8.321,42.470、31.057,15.963、19.594,23.718、63.93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膜缺失、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Edmondson分级为Ⅲ~Ⅳ级、手术方式为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是合并MVI的HCC手术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不良的独立因素;肿瘤大直径>5 em是合并MVI的HCC手术患者总体生存不良的独立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R=0.527、0.683,0.333、0.522,0.576、0.514,0.523、0.268,95%可信区间:0.355~0.782、0.475 ~0.983,0.219~0.504/0.361~0.755,0.389~0.852、0.358~0.737,0.342~0.800、0.174~0.413;HR=0.559,95%可信区间:0.370~0.845,P<0.05).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合并MVI的HCC安全有效,近、远期疗效好,可改善患者预后.肿瘤包膜缺失、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Edmondson分级为Ⅲ~Ⅳ级、手术方式为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是合并MVI的HCC手术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不良的独立因素;肿瘤大直径>5 cm是合并MVI的HCC手术患者总体生存不良的独立因素.

  • 精准医学和循证医学与精准外科的发展对肝细胞癌综合治疗模式的影响

    作者:陈亚进;曹君

    精准医学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各类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进步,也对肝细胞癌的循证医学指南和综合治疗模式带来了冲击和变革.遵循精准医学大局观,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将肝细胞癌精准外科具体化,建立以精准肝切除术为核心,强调系统化并兼顾个体化的肝细胞癌综合治疗体系,终实现患者总体获益,是“精准时代”赋予医者的新使命.

  •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在精准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马宽生;蒋家云

    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可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经胆道和肾脏双通道排泄,主要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灶的定位和定性,评估肝功能及预测肝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已经证实: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中较增强CT及超声检查等具有明显优势.借助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对肝脏病变进行精准诊断和评估,有助于肝脏外科医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和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促进精准肝脏外科的发展.

  •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萌;叶啟发;钟自彪;闫晓敏;胡前超;王彦峰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极高.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和供肝资源短缺是肝移植面临的主要挑战.米兰标准是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初和严格标准,当今新出现的标准有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标准、杭州标准和上海复旦标准等,通过比较各个标准有助于明确各标准的利弊,为提高肝移植后患者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奠定基础.肝癌肝移植术后疗效预测指标和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 肝硬化肝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心强;陈亚进

    正常肝再生能力强大,而肝硬化肝再生能力低下,肝功能储备不足,致使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大大增加,限制了大范围肝切除术的开展.肝硬化肝细胞虽具有再生能力,但受到抑制,其再生的肝细胞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均不完整,而ECM沉积、肝窦毛细血管化等病理生理学改变,及肝细胞能量代谢失衡、肝窦内皮细胞分泌异常等是导致其再生能力受损的重要机制.多种因素可刺激肝硬化肝再生,包括RFA、部分肝切除术、门静脉栓塞术和结扎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脾切除术、药物、细胞移植和细胞因子等.合理联合多种手段促进肝硬化肝再生,对提高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治疗终末期肝病均具有重要意义.

  • 剖宫产术后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赵阳;戴朝六;邢菲;彭松林

    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2016年5月30日在当地卫生院行剖宫产术,术后3d顺利出院,术后15 d右季肋区可触及如乒乓球大小包块,之后逐渐增大,伴有间断发热,高达38.0℃,术后30 d收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BMI 21.2 kg/m2,体温37.0℃,反复寒颤、高热,脉搏110次/min,呼吸频率18 次/min,血.压 121/81 mmHg(1 mmHg=0.133 kPa).

  • 今日精准肝脏外科中的问题

    作者:耿小平

    精准肝脏外科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精准肝脏外科的内涵并推动肝脏外科向更精、更细、更准的水平发展.现今通过薄层扫描、三维成像和3D打印技术,已经能够十分清晰地显示肝脏内部结构和病变范围,但这些影像学和解剖学上的精准技术并未很好地改变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术者的手术经验和技术水平较精准的影像技术和模拟手术规划更为重要,两者完美结合方能获得佳疗效.对于入肝血流阻断时间和剩余安全肝脏体积,术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参照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手术团队与设备条件灵活决策.通过持续的临床观察、研究、突破与创新才可能把精准肝脏外科推向更高水平.

  • 肝细胞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专家共识(2016年第3次修订)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肝细胞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于2000年10月25-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肝脏外科学术会议”期间,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全体委员讨论通过后颁布[1-2];其后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进行两次修订[3].2014年9月和2016年7月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和国内部分著名肝脏外科专家范围内征询意见,终于2016年9月在“第十六届全国肝脏外科学术会议”期间定稿.现将全文发表如下.

  • 经前入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治疗累及腔静脉旁部肝肿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汪珍光;傅思源;林川;潘泽亚;刘辉;杨远;章琎;蒋贝格;周伟平

    目的 探讨经前入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治疗累及腔静脉旁部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72例累及肝尾状叶腔静脉旁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患者中,肝恶性肿瘤49例,肝良性肿瘤23例;43例肿瘤超出肝尾状叶范围,29例肿瘤局限于肝尾状叶.根据肿瘤累及范围选择行经前入路单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或肝中叶联合肝尾状叶全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肝血流阻断方式、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肝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缘.(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8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1)手术情况:7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前入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72例患者中,17例行单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其中2例行第一肝门阻断、13例行第一肝门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42例行肝Ⅳ段联合肝尾状叶全切除术,其中12例行第一肝门阻断、27例行第一肝门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3例行全肝血流阻断;13例行肝Ⅳ、Ⅴ、Ⅷ段联合肝尾状叶全切除术,其中2例行第一肝门阻断、11例行第一肝门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72例患者手术时间、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分别为205 min(120~445 min)、49 min(24~139 min)、800 mL(200~5 000 mL)、41例;其中17例行单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5 min(140~345 min)、52 min(29~75 min)、700 mL(200~3 000 mL)、10例,42例行肝Ⅳ段联合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min(120~370 min)、48 min(24~ 120 min)、675 mL(200~ 36 00 mL)、21例,13例行肝Ⅳ、Ⅴ、Ⅷ段联合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0 min(145~300 min)、50 min(26~ 139 min)、1 000 mL(300~5 000 mL)、10例.(2)术后恢复情况:7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 d(7~18 d).72例患者中,2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区积液7例、腹腔积液5例、出血4例、胆汁漏4例、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l例.4例出血患者行再次手术止血.其余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9例肝恶性肿瘤患者中,9例患者手术切缘>5 mm,11例为1~5 mm,27例无手术切缘但肿瘤完整切除,2例切除过程中肿瘤破裂.(4)随访情况:7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1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49例肝恶性肿瘤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5%、61.1%、36.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3%、40.7%、27.1%.23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 经前入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技术可行,安全有效,适合切除位于肝尾状叶腔静脉旁部的肿瘤和累及肝中叶的尾状叶肿瘤.

  •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叶枫;蒋力明;宋颖;马沛卿;欧阳汉;蔡建强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9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CT和MRI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分析病灶的数目、大小、部位、形态、密度或信号、强化方式、有无病灶融合、与血管的关系等特征.病灶数量按肝左叶、肝右叶、肝尾状叶计数,5个以下计实数,否则计为≥5个.观察指标:(1)肝脏EHE的总体影像学特征.(2)肝脏EHE的MRI检查表现.(3)肝脏EHE的CT检查表现.(4)肝脏EHE的治疗和病理学特征及随访结果.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行相应治疗.术后采用门诊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肿瘤复发及病情稳定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结果 (1)肝脏EHE的总体影像学特征:9例肝脏EHE患者中,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RI检查),1例仅行CT增强扫描.肝右叶病灶数量多于肝左叶,肝尾状叶少,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大直径为2.5~6.1 cm,平均直径为3.6 cm.9例患者中,4例总病灶数为2~5个,单叶肝脏病灶数量<5个;病灶均无融合趋势,1例有晕环征及被膜皱缩,1例仅有晕环征.其余5例中2例有1个肝叶病灶数≥5个,3例有2个肝叶病灶数≥5个;4例均有晕环征、“棒棒糖”征、被膜皱缩及病灶融合趋势,1例有晕环征及被膜皱缩.9例患者中,出现晕环征占7/9,“棒棒糖”征占4/9,肝被膜皱缩占6/9,病灶融合趋势占4/9.(2)肝脏EHE的MRI检查影像学表现:6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①4例患者T2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肝胆期显示晕环征较好:3例T2加权成像表现为中心较高信号,外围稍高信号厚环;1例表现为中心较高信号,外周稍低薄环信号,对应增强扫描可见相应晕环样表现;2例肝胆期晕环表现明显,表现为中心高信号、外围低信号.部分患者合并多种表现.②2例患者T2加权成像示无明显晕环表现,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肝胆期无明显典型晕环表现.6例患者的肝脏病灶T1加权成像均表现为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中高信号.(3)肝脏EHE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4例患者行CT检查平扫呈稍低密度,未见钙化;3例增强扫描晕环样强化,以门静脉期显示较为明显,相比于MRI检查晕环表现略不明显.(4)肝脏EHE的治疗和病理学特征及随访结果:9例肝脏EHE患者,4例因病灶数≤5个行手术切除治疗,取手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5例行介入治疗,穿刺行病理学检查.大体标本检查显示病灶切面灰白、实性、质地坚硬,具有浸润性边缘.镜下可见肿瘤细胞由上皮样细胞组成,无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细胞胞质内可见空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CD31和CD34阳性.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4个月.随访期间,4例经手术治疗患者肿瘤均未复发,5例介入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肝脏EHE病灶数越多,影像学表现越典型;肝脏EHE可融合,有晕环征、肝被膜皱缩、“棒棒糖”征,T2加权成像压脂、门静脉期和肝胆期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肝脏EHE的诊断.

  •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大龙;刘连新

    为了规范和统一CT和MRI检查在报告和诊断可能为肝细胞癌的肝脏结节时的描述,美国放射学院在2011年发布了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并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进行了修订.诊断肝细胞癌的主要影像学依据为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快速廓清、有包膜或假包膜、阈值增长以及肿瘤直径.该系统将肝脏结节的定性分为5类,分别为LR-1、LR-2、LR-3、LR-4和LR-5.临床医师可根据不同的分类对肝脏异常给出不同的处理建议,如观察、定期随访、其他检查、多学科团队讨论制订治疗方案或者手术.该系统可显著提高肝细胞癌诊断准确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CT和MRI检查描述和诊断肝细胞癌的金标准.

  • “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临床科研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王雪梅;赵蕾;夏浪;张玉琳;陶东;邹迎芬;张媛;陈敏

    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承办的“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临床科研专题研讨会”于2017年01月13日在北京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承办的“第一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学术会议暨第五期精准肝胆外科大师班”为契机召开.其意义重大,成果显著,是第一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以下简称菁英荟)自2016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以来的首次全体委员会议,也是本刊“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学术活动的收官之笔、压轴之作,更为2017年的杂志工作打造了精彩开篇,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