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下胆管钳夹活组织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臻;李腾飞;周进学;韩新巍

    目的 探讨PTC下胆管钳夹活组织检查(PTCB)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826例接受PTCB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病理学结果、PTCB阳性率及并发症等.总结PTCB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导致梗阻性黄疸的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PTCB对于胆道系统与非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活组织检查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82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B,成功率为100%.术后8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一过性胆汁血症47例,胆汁漏11例,暂时性胆道出血28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恶性胆管狭窄740例,良性胆管狭窄86例.PTCB阳性者727例(包括癌性狭窄641例、胆道炎性或纤维增生86例),假阴性99例,总体阳性率为88.01% (727/826).胆道梗阻因素中,恶性肿瘤占89.59%(740/826).病理检查结果示高、中、低分化癌所占比例分别为57.88%(371/641)、19.97%(128/641)和22.15%(142/641),其中腺癌占96.41%(618/641).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与非胆道系统恶性肿瘤PTCB阳性率分别为89.50%(469/524)和79.63%(172/2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7,P<0.05).结论 PTCB对梗阻性黄疸病理学诊断阳性率高,临床应用安全可行.胆源性肿瘤是PTCB的佳适应证.导致梗阻性黄疸的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高分化腺癌.

  • 207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航羊;李大江;何宇;李智华;别平;杨占宇;王曙光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不同根治性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0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Bismuth Ⅰ型患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或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BismuthⅡ型和病变局限于一级胆管内的部分Ⅲa、Ⅲb型及Ⅳ型患者行哑铃式切除术;其余病变侵犯二级胆管的Ⅲa、Ⅲb型及Ⅳ型患者根据术中情况行半肝或扩大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通过本所临床研究中心进行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207例患者中,12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4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未切除肝叶),23例行哑铃式切除术,87例行联合肝叶和(或)尾状叶切除术;49例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术;34例患者行单纯胆道引流术.4例患者于围手术期死亡.行哑铃式切除术、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和右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 (5/23)、46.6%(27/58)和48.3% (14/29),行哑铃式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和右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x2=4.42,3.90,P<0.05).17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11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6.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9% (85/112)、42.9%(24/56)、28.9% (11/38);38例行姑息性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31.6% (12/38)、0;20例行单纯胆道引流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1年生存率为0.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优于行姑息性切除术(x2=65.32,P<0.05);单纯胆道引流术和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97,P<0.05).11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中,10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7.0个月,1年生存率为10/10,随访结束时生存4例;23例行哑铃式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2.0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7%(22/23)、7/15,生存时间>5年者6例;54例行左半肝或扩大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7.6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42.1%(24/57)、38.7%(12/31),生存时间>5年者9例,随访结束时生存3例;25例行右半肝或扩大右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8.3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45.8%(11/24)、6/15,生存时间>5年者6例,随访结束时生存2例.35例行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的患者(Bismuth Ⅰ、Ⅱ型和肿瘤未侵犯二级胆管的BismuthⅢa、Ⅲb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2.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32/35)、45.8% (11/24)、5/16,与行哑铃式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1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0.4% (7/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0,P<0.05).结论 联合肝叶切除及规范淋巴结清扫能够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手术疗效.

  • 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麻勇;汪大伟;刘连新;王建奇;王继洲;潘华洋;潘尚哈;姜洪池

    目的 建立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分析损伤评估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96只7~8周龄的纯系C57BL/6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照缺血时间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30、60、90 min组,每组24只.各组小鼠分别于再灌注后6、12、24和48 h处死.通过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水平以及病理组织学评分、细胞凋亡指数等方法评估各组小鼠肝组织的损伤情况.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术后88只小鼠存活,8只死亡,造模成功率为91.7% (88/96).假手术组、缺血30、60、90 min组ALT水平分别为(35±24) U/L、(1703±442) U/L、(5133±681) U/L和(8233±808) U/L,缺血30、60、90 min组ALT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6.54,12.97,17.56,P<0.05);AST水平分别为(87±28) U/L、(2667 ±451) U/L、(6333±778)U/L和(9967±1168) U/L,缺血30、60、90 min组AST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9.89,13.89,14.65,P<0.05);TNF-α水平分别为(14 ±5) μg/L、(83±14) μg/L、(133±17) μg/L和(202±21) μg/L,缺血30、60、90 min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7.78,11.82,15.34,P<0.05);IL-6水平分别为(32 ±9) μg/L、(493±168) μg/L、(844±166) μg/L和(1345±198) μg/L,缺血30、60、90min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4.74,8.46,11.48,P<0.05);MIP-2水平分别为(37±11) μg/L、(102±35) μg/L、(177±32)μg/L和(279±50) μg/L,缺血30、60、90 min组MIP-2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3.05,7.28,8.19,P<0.05);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7%±2.1%、22.7%±8.6%、54.3%±11.2%和76.3%±14.8%,缺血30、60、90 min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4.10,8.04,8.63,P<0.05).在缺血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各监测指标呈“抛物线”样变化趋势.结论 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小鼠肝组织的损伤情况.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小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逐渐加重;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ALT、AST、TNF-α、IL-6、MIP-2以及病理组织学评分和细胞凋亡指数均呈现“抛物线”样变化趋势.

  • 优化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作者:杨占宇;唐腾骞

    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常常是影响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免疫抑制个体化治疗是目前肝脏移植综合治疗的热点和难点.免疫抑制治疗已从仅着眼于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反应,逐步向追求患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药物副作用小化、优化患者生命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方向发展.通过掌握各类免疫抑制剂特点及毒副作用,正确有效地评估受者的免疫状态,结合患者自身病理生理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达到药物剂量小化,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伦理学问题

    作者:王东;朱继业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死亡标准的死后器官捐献模式.该模式在我国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在伦理学上存在不少争议.坚持《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中的知情同意和无伤害原则,在工作流程过程中保证器官分配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给予DCD捐献者适当补偿,进一步提高DCD利用率等措施将有助于促进我国遗体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工作的健康发展.

  •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的应用

    作者:霍枫;李鹏;汪邵平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者器官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热缺血损伤,移植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移植物丢失以及缺血性胆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如何避免、减少或修复DCD器官热缺血损伤进而保护移植受者的安全是当前DCD研究的一个热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于2009年2月开始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DCD器官进行保护,目前共完成了52例ECMO辅助下DCD器官获取,均获得满意疗效.ECMO对DCD器官热缺血损伤的保护和修复机制不仅在国际DCD器官移植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更是解决我国DCD热缺血损伤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这些机制对进一步扩大ECMO在我国DCD的应用范围,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体器官捐献和获取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胆道引流管滑脱后窦道闭塞的再通

    作者:黄曙;范志宁;文卫;蒋国斌;王敏

    胆道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窦道胆道镜取石改变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需要行多次手术的弊端,已经成为治疗术后残余结石的理想途径和首选方法[1-3].但是,如不慎致窦道内胆道引流管滑脱,可导致窦道闭塞[4].此时如不能及时再通窦道,则需要进一步行ERCP或手术治疗,很大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2001年7月至2012年5月我院对23例胆道引流管滑脱致窦道闭塞的患者进行了X线监控下导丝引导的气囊扩张窦道再通术,疗效满意.

  • 表观遗传修饰与肝癌的关系

    作者:孙其恺;王伟;荚卫东

    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表型变化.表观遗传机制的失调在人类恶性肿瘤包括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结果发现:大量表观遗传可调节有关基因靶点和信号转导通路,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调节基因沉默等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探究这些异常的表观遗传机制对诊断和治疗肝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术

    作者:贾长库;陈有科;符誉;翁杰

    解剖性肝切除不但能够保证足够的无瘤切缘,而且还能大限度地保留非肿瘤肝组织.2012年2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运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成功为1例61岁的男性多发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术.术前CT检查示肝Ⅵ、Ⅶ、Ⅷ段多发占位性病变,三维重建测算左半肝体积少于小存活肝脏体积.为了大限度保留剩余肝脏,拟行保留Ⅴ段的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术.术中运用了两次Glisson蒂阻断技术,解剖出右半肝和右后叶的Glisson蒂,从而确定肝Ⅵ、Ⅶ、Ⅷ段的切除范围,完成了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区域性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是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对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患者术后恢复都至关重要.

  • 逆行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肿瘤切除术

    作者:汪珍光;傅思源;周伟平;吴孟超

    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肝尾状叶不再是肝脏手术的禁区,但该部位的手术仍具有挑战性.2007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运用逆行肝切除法成功为1例44岁男性肝尾状叶巨大肿瘤患者实施逆行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肿瘤切除术.术中阻断门静脉和肝动脉1次,阻断时间为19 min,术中出血量为4500 ml.该术式难度较大,但较好地解决了尾状叶肿瘤与下腔静脉粘连问题,降低了术中不可控制的大出血风险及患者术中死亡率.

  • 孤立性盲肠溃疡综合征一例

    作者:潘大维;李宁;彭安国;陈东风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2011年5月26因腹痛伴间断血便2年收入我科.患者于2009年5月、2010年12月及2011年4月先后3次解暗红色血便,每次量约100~200 g,伴脐周及右髂区隐痛,间断发作,无规律性,与进食和排便无关;伴有低热、多汗,无咳嗽、咳痰、咯血,无恶心、呕吐、腹泻.患者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体温37.6℃,心率122次/min.消瘦体型,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检查阴性.全腹软,右下腹饱满、压痛、轻度肌紧张.实验室检查:WBC10.6×109/L,Hb 66 g/L,PLT 622×109/L,红细胞沉降率:68 mm/h,Alb 31.6 g/L.

  • 先天性婴儿型胆管纤维肉瘤一例

    作者:曹学峰;王西秀;张兴元;周希环;欧琨;陈强谱

    1 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全身皮肤及巩膜进行性黄染15 d,腹痛4d于2010年4月22日入院.患儿4月7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小便颜色加深呈浓茶色及全身皮肤瘙痒,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患儿症状无明显缓解.4月18日患儿出现腹部隐痛,伴有腹胀、厌油、恶心、呕吐,为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收入我科.入院体格检查:患儿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腹部稍膨隆,腹软,右季肋区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右肋缘下约3 cm可触及肝脏,表面光滑,右季肋区可同时扪及肿大胆囊,张力高,余腹未扪及明显包块.

  • 肝泡型包虫病肝移植术后复发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唐群科;张瑛;刘睿年;宋霞

    肝移植作为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一种治疗手段,近年来开展逐渐增多.2012年11月解放军第四医院收治1例肝移植术后肝泡型包虫病复发的患者.该患者于2006年因肝泡型包虫病行肝移植术,2012年11月检查发现胰头、右肺泡型包虫病复发灶,肝功能不全.经行保肝治疗肝功能好转,现仍行包虫病药物治疗中.总结该例患者的治疗经验,对符合下列情况的晚期肝泡型泡虫病患者可行肝移植:(1)严重肝功能不全.(2)无法行根治性切除.(3)无肝外转移灶.同时在肝移植术后至少正规服用阿苯达唑2年,并持续行包虫抗体监测及影像学检查10年,做到复发后早期处理.

  • 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胜;刘双海;沈伟;陶国青;蔡兵;陆培华

    目的 探讨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和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B超和CT检查,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施行脾切除术或联合器官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选择化疗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至2013年6月.结果 脾脏占位性病变多无特异性症状,其中以左季肋区不适、胀痛为首发症状的4例,其余10例患者均无症状.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14,其中并存疾病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2/5.术前B超检查14例,明确诊断9例.CT检查9例,明确诊断7例.14例患者中,右侧卵巢癌、双侧卵巢癌与乙状结肠癌患者均与术后孤立性脾转移相关;其他11例患者的并存疾病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不相关.合并左半结肠癌及2型糖尿病的脾脉管瘤患者、合并肾癌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转化患者和合并高血压及胆囊结石的脾淋巴管瘤患者的并存疾病和脾脏占位性病变为同期发现.其余11例患者的并存疾病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为先后发现.14例患者中行单纯脾切除10例,行脾切除联合其他脏器切除4例.5例经病理检查明确的脾脏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后根据并存疾病选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全身凶险性感染发生.14例患者中,2例脾肉瘤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出现全身转移;合并右侧卵巢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随访3年出现横结肠转移;合并双侧卵巢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随访2年出现腹腔广泛转移;合并乙状结肠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术后4年死于腹腔肿瘤复发;合并左半结肠癌、2型糖尿病的脾脉管瘤患者因左半结肠癌分期早,随访6年仍生存.其余9例并存疾病为良性疾病的患者随访时间内均生存.结论 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依靠术前影像学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在排除绝对手术禁忌证后采取外科治疗安全可靠,预后由并存疾病的进展和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肿瘤性质共同决定.

  • 我国肝移植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作者:王学浩;李国强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肝移植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无论在年移植例数还是术后患者生存率方面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肝移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供肝来源和分配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成果缺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临床研究水平滞后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扩大供肝来源,临床技术改进,加强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做出了有益尝试.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作者:毛蜀;张玉琳;张昊;赵蕾;陈敏

    2013年7月12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姜永茂编审、第三军医大学王云贵副校长、第三军医大学科研部徐迪雄部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景波院长以及200余名编委、通讯编委和特邀审稿专家出席了会议.姜永茂社长代表中华医学会致辞.他充分肯定了《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加入中华医学会以来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对杂志的发展寄予厚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景波院长代表承办单位,热烈祝贺杂志取得的长足进步,承诺将尽大的努力,一如既往地支持杂志的建设和发展.总编辑董家鸿教授饱含深情地表达了《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历经10载,砥砺前行,丰硕成果凝结着各级领导、编委、读者、作者以及编辑们的心血."甘为入世孺子牛,前赴后继谱新篇".

    关键词:
  • 国际精准肝脏外科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梁斌;曾建平;张宁;陈继业;胡建军;黄鑫;黄珊;严力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法国巴黎大学Henri Bismuth肝胆研究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精准肝脏外科研讨会暨2013年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于2013年5月9日至11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及地区的51位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1000余名国内外肝胆外科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是"首届国际精准肝脏外科研讨会暨2011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的延续.

    关键词:
  • 第七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毛蜀;张玉琳;张昊;赵蕾;陈敏

    2013年7月12-14日,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和《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在重庆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姜永茂编审、第三军医大学王云贵副校长、第三军医大学科研部徐迪雄部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景波院长出席会议开幕式.本次会议规模空前,全国1100余名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消化外科领域新进展和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本次会议以"夯实基础,规范创新"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坛、山城论剑、中青年专家论坛、手术录像等形式进行了专题演讲.其学术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多样.

    关键词:
  • 肝癌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曾永毅;张翔;刘景丰;仲杨;王先明

    目的 探讨肝癌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肝癌肺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6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转移107例,将其血清AFP、GGT水平、是否合并HBV感染、肝内肿瘤情况、肝内肿瘤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影响肝癌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COX模型采用逐步后退法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μg/L、GGT≥150 U/L、合并HBV感染、肝内肿瘤数目≥2个、肿瘤未经手术切除或RFA、合并血管癌栓、伴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986,3.653,0.365,3.675,0.252,0.379,0.352,P<0.05).多因素COX逐步后退法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μg/L、合并HBV感染、肝内肿瘤数目≥2个、肿瘤未经手术切除或RFA、合并血管癌栓、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患者更容易发生肺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391,3.462,3.425,3.396,2.418,0.638,P<0.05).结论 AFP ≥400 μg/L、合并HBV感染、肝内肿瘤数目≥2个、肿瘤未经手术切除或RFA、合并血管癌栓、伴有淋巴结转移者是肝癌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早期积极手术治疗肝内瘤灶可能对防治肝癌发生肺转移有重要意义.

  • 射频消融联合低频超声辐射微泡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晋云;王振洲;杨玲;罗丁

    目的 探讨RFA联合低频超声辐射微泡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25例行RFA联合低频超声辐射微泡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癌RFA治疗,RFA术后1周根据超声造影结果规划的治疗靶点行低频超声辐射治疗.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超声造影检查,并检测肝功能和血AFP水平.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25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16例肿瘤缩小,平均体积较治疗前缩小30%;治疗后6个月,17例肿瘤缩小,平均体积较治疗前缩小50%;7例肿瘤有所缩小,但周边存留血流信号;1例肿瘤无缩小.25例患者AST、TBil、AFP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13.79,257.07,P<0.05);治疗后6个月ALT、AST、TBil、AFP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7,27.19,21.02,333.46,P <0.05).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生命质量评分:84.0%(21/25)的患者良好,8.0%(2/25)较好,4.0%(1/25)一般,4.0%(1/25)较差.KPS评分:76.0%(19/25)的患者体力状况改善,20.0%(5/25)稳定,4.0% (1/25)下降.两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600,18.960,P <0.05).结论 RFA联合低频超声辐射微泡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可以缩小肿瘤体积,保护肝功能,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 肝移植术后慢性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建立;范宁;王颖;牛玉坚;田文刚;陈新国;臧运金;沈中阳

    目的 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慢性肾功能损伤(CR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接受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3年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DRD公式计算术前以及术后1、3年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术后GFR是否<60 ml/min将患者分为CRD组(16例)和对照组(85例).采用x2检验或t检验对可能影响肝移植术后肾功能的16项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肌酐、尿素氮、他克莫司浓度、术前GFR、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TP、TBil、ALT、AST、ALP)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01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前GFR为(103±22) ml/min,其中3例患者术前GFR<60 ml/min;101例患者肝移植术后l、3年GFR分别为(91 ±22) ml/min和(83 ± 21) ml/min,其中7例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GFR< 60 ml/min,16例患者术后3年GFR< 60 ml/min.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肌酐、尿素氮、他克莫司浓度和术前GFR是肝移植术后CRD的危险因素(x2=9.400,21.917,f =51.024,91.620,41.381,99.0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和术前GFR是肝移植术后CRD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438,17.903,0.911,P<0.05).结论 GFR降低和手术前合并高血糖和高血压是肝移植术后CRD的危险因素.

  • 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评估

    作者:何康;陈小松;李齐根;徐宁;韩龙志;奚志峰;张建军;夏强

    目的 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者的术后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45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F-36生命质量调查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45例供者术后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情况.术后采用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2013年5月.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供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户口类型、医疗保险类型、供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时间等因素对供者术后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 45例供者均施行了肝左外叶切除术,其手术时间为(302±103)min、术中出血量为(187±40)ml,供者术中均未输血.45例供者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死亡发生,全部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7±2)d.45例供者术后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36 d(163 ~2413 d).供者术后行SF-36生命质量调查量表评估:其健康改变、一般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和精神健康9个方面得分分别为:(61±25)分、(55±17)分、(89±14)分、(80±26)分、(87±25)分、(66±20)分、(82±18)分、(63±14)分、(63±15)分.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其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方面中位得分分别为:0.25分(0~1.58分)、0.20分(0~1.60分)、0.11分(0~0.89分)、0.15分(0~1.62分)、0.10分(0~ 1.00分)、0.17分(0 ~2.67分)、0分(0~1.00分)、0分(0~1.33分)和0分(0~0.80分);其中2名供者在敌对症状上得分均为2.67分,怀疑存在敌对症状,其余供者在以上9个方面得分均<2.5分.进一步分析影响供者术后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因素,其结果显示:随访时间<636 d的供者其一般健康状况要优于随访时间≥636 d的供者(t =-2.448,P<0.05);年龄<34岁的供者比年龄≥34岁的供者具有更好的社会功能和精力(t=-2.180,-2.267,P<0.05),且躯体化和恐怖症状更少(Z=3.106,2.537,P<0.05).结论 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者术后生命质量、心理健康评估满意,供者的年龄和随访时间影响其术后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这将为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者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 36例自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啟发;范晓礼;明英姿;王彦峰;成柯;彭贵主;李弦;范林

    目的 探讨自体肝移植治疗常规手术难以切除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6例自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评估情况,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止2013年3月.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36例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4例、B级2例.HBsAg阳性20例、阴性16例.36例患者均施行了半离体自体肝移植,手术时间为(8.3±1.5)h,无肝期为(245±12)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600 ml,其中2例在开放肝脏血流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为(10±5)d.中位住院时间为28.5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24.0 d.ALT、AST、TBil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7±0.8)d、(1.3±0.6)d和(2.5±1.4)d.术后3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4.4%(34/36),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13例良性疾病患者,1例侵犯肝门部胆管及胆总管包虫病患者术后5个月复发,经RFA治疗后带病生存.20例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9例,其中1例失访,7例死亡,1例已生存5.4年.2例右肾癌癌栓蔓延至肝静脉出口平面患者,1例失访,1例已生存4.4年.1例胰腺癌肝转移术后复发患者,术后5个月肝脏转移瘤复发.36例患者自体肝移植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71%、68%,其中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9%、54%.结论 自体肝移植患者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改进的手术技术和肝脏灌注方法,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后得以长期生存.

  • 巨大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栓塞治疗

    作者:聂春晖;孙军辉;张岳林;楼建梁;陈黎明;何建娣;王伟林;郑树森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已成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不能或不适于手术切除的患者.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6例肝血管瘤患者,其方法为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行动脉造影,观察肝血管瘤的造影表现,确认其供血动脉,将微导管超选至供血动脉,注入平阳霉素和超化碘油混悬液进行栓塞,直至透视观察瘤体周边碘油沉积完全.随访截止2012年9月,观察患者瘤体体积及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所有患者术前造影动脉期即可见团块状或爆米花样染色,持续至延迟期仍可见,呈“早出晚归,树上挂果”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术后肿瘤明显缩小,患者症状缓解.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可为外科手术切除之外的治疗选择.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