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局部解剖学特点研究

    作者:汪栋;张景辉;董捷;杨盈赤;姚宏伟;金岚;王今;张忠涛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中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局部解剖学特点,旨在为CME提供外科实用解剖学证据.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由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成年尸体标本20具.临床手术图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尸体标本采用系膜灌注后行模拟CME的局部解剖.观察指标:(1)模拟CME中观察间位结肠系膜后叶融合筋膜脏层和壁层完整性.(2)系膜灌注溶液凝固后观察右半结肠系膜后叶融合筋膜脏层屏障作用.(3)右半结肠系膜根部血管分布和变异情况.结果 (1)模拟CME中观察间位结肠系膜后叶融合筋膜脏层和壁层完整性:间位结肠系膜后叶融合筋膜脏层、壁层及十二指肠前筋膜完整,并可见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后方的肠系膜上动脉.输尿管和生殖血管被肾筋膜覆盖,膜结构完整.20具尸体标本模拟CME完整切除标本与临床患者CME手术标本对照,均符合CME要求.(2)系膜灌注溶液凝固后观察右半结肠系膜后叶融合筋膜脏层屏障作用:右半结肠系膜后叶融合筋膜脏层结构完整,灌注溶液无渗出,且融合筋膜壁层结构保持完整,右侧输尿管和生殖血管均被肾筋膜完整覆盖.右半结肠系膜浆膜面保持完整,灌注溶液无渗出.(3)右半结肠系膜根部血管分布和变异情况:右半结肠主要血管系统为肠系膜上血管,包括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主要分支为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右支、中结肠动脉左支、回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胃结肠干.胃结肠干和右结肠动脉主干变异多见.结论 间位结肠系膜后叶融合筋膜可分离出完整脏层筋膜,为遵循CME原则的右半结肠癌手术安全性和根治性提供了解剖学证据.

  • 酒精摄入量与新发胆石症关系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77755例报告)

    作者:刘通;陶明;王万超;计艳楠;王一鸣;康建忠;曹立瀛;刘四清;刘希宁

    目的 探讨不同酒精摄入量与新发胆石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5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77 755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依据文献对饮酒量的定义将受试者分为5组,50 695例受试者不饮酒设为不饮酒组;3 154例受试者饮酒后戒断时间≥1年设为饮酒已戒组;12 410例受试者满足轻度饮酒量的标准设为轻度饮酒组;1 606例受试者满足中度饮酒量的标准设为中度饮酒组;9 890例受试者满足重度饮酒量标准设为重度饮酒组.由固定医师团队于2006、2008、2010、2012、2014年在相同地点按相同健康体检顺序对受试者进行5次健康体检.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观察指标:(1)5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2)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3)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4)饮酒对新发胆石症模型拟合程度的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s T3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胆石症的累积发病率,胆石症发病率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酒精摄人量对新发胆石症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使用似然比检验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计算饮酒对于新发胆石症模型拟合情况的影响.结果 (1)5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饮酒组受试者的性别(男性)、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腰围,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体育锻炼人数分别为33 406例、(51±12)岁、(130±21) mmHg(1 mmHg=0.133 kPa)、(83±12) mmHg、(25±4)kg/m2、(4.93±1.13) mmol/L、1.26 mmol/L(0.90 ~1.88 mmol/L)、(5.5±1.7) mmol/L、(86± 10) cm、4 538例、21 773例、5 873例、6 140例;饮酒已戒组分别为3 077例、(56±12)岁、(134±22) mmHg、(85± 12) mmHg、(25±3)kg/m2、(4.93± 1.21) mmol/L、1.29 mmol/L(0.91~1.90 mmol/L)、(5.6±1.8)mmol/L、(89±9) cm、420例、1 652例、856例、856例;轻度饮酒组分别为11 859例、(46±12)岁、(127± 19) mmHg、(82± 11) mmHg、(25±3) kg/m2(4.89± 1.15) mmol/L、1.30 mmol/L(0.89~2.01 mmol/L)、(5.4±1.4)mmol/L、(87±9) cm、891例、4 294例、2 186例、2 186例;中度饮酒组分别为1 585例、(58±11)岁、(134±22) mmHg、(84± 11) mmHg、(25±3) kg/m2、(5.06± 1.21) mmol/L、1.23 mmol/L(0.85~ 1.82 mmol/L)、(5.5±1.7)mmol/L、(88±9) cm、159例、762例、591例、591例;重度饮酒组分别为9 868例、(52±9)岁、(135±21) mmHg、(86± 12) mmHg、(25±3)kg/m2、(5.18±1.21) mmol/L、1.36 mmoL/L(0.92~2.19 mmol/L)、(5.5±1.5)mmol/L、(88±9) cm、819例、4 900例、2 183例、2 183例;5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 989.71,F=869.28,F=254.13,195.97,27.52,112.63,H(x2)=154.09,F=11.92,63.37,x2=128.17,656.31,23 561.80,656.31,P<0.05).(2)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77 755例受试者在(6.8±2.1)年的观察研究中,新发胆石症3 757例,累积发病率为4.5%.不饮酒组、饮酒已戒组、轻度饮酒组、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的胆石症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1%、4.9%、3.7%、3.4%和3.3%,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14,P<0.05).不饮酒组分别与饮酒已戒组、轻度饮酒组、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34,40.58,45.41,48.44,P<0.05).饮酒已戒组分别与轻度饮酒组、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72,20.47,25.41,P<0.05).轻度饮酒组分别与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7,12.41,P<0.05).中度饮酒组与重度饮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P>0.05).(3)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受试者性别、年龄、TC、TG、BMI、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因素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后,与不饮酒组比较,轻度饮酒组、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新发胆石症的风险降低(HR=0.88,0.82,0.73,95%CI:0.79~0.98,0.76~0.89,0.64~0.83,P<0.05).(4)饮酒对新发胆石症模型拟合程度的比较:建立多因素模型,将性别、年龄、BMI、TG、TC、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等胆石症传统危险因素共同带入模型中,计算此时模型的-2Log L和AIC值,分别为76 331.83和76 353.83.而后将饮酒变量带人多因素模型,计算多因素模型+饮酒模型的-2Log L和AIC值,分别为76 307.86和76 33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7,P<0.05).结论 饮酒是新发胆石症的独立保护因素,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胆石症的发病风险呈降低趋势.

  • 富氢水对乙醇诱导急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孙伟龙;王思平;陈昊;王芙蓉;张鹏;杨金伟;李玉民

    目的 探讨富氢水对乙醇诱导急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40只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0.01 mL/g生理盐水+0.03 mL/g生理盐水)、单独富氢水组(0.01 mL/g生理盐水+0.03 mL/g饮用富氢水)、乙醇造模组(0.01mL/g 56.酒精饮品+0.03 mL/g生理盐水)和富氢水治疗组(0.01 mL/g 56.酒精饮品+0.03 mL/g饮用富氢水),每组10只小鼠.每天灌胃2次,连续灌胃7d.检测指标:(1)胃溃疡指数测定.(2)胃组织病理学检查.(3)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4)检测胃组织中SOD和MDA的表达水平.(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胃组织中凋亡因子caspase-3、bax、caspase-9、fas和caspase-8的蛋白表达水平.(6)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胃组织中凋亡因子caspase-3、bax、caspase-9、fas和caspase-8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1)胃溃疡指数测定:正常对照组、单独富氢水组、乙醇造模组、富氢水治疗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分别为0、0、10.40± 1.64、3.92±0.23,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050,P<0.05);乙醇造模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富氢水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35,12.352,P<0.05).(2)胃组织病理学检查:①胃组织大体标本:正常对照组及单独富氢水组小鼠胃黏膜完整光滑,未见糜烂、溃疡及炎症.乙醇造模组小鼠部分胃黏膜糜烂、溃疡损伤面积大,程度重;与乙醇造模组小鼠比较,富氢水治疗组小鼠胃黏膜损伤面积减少.②胃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及单独富氢水组小鼠胃黏膜表面完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醇造模组小鼠部分胃黏膜表面上皮变性受损.富氢水治疗组小鼠与乙醇造模组小鼠比较,胃黏膜坏死变性程度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减轻.(3)血清中SOD、MDA、IL-6、TNF-α的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单独富氢水组、乙醇造模组、富氢水治疗组小鼠血清SOD分别为(70±6) U/mL、(74±4)U/mL、(101±4)U/mL、(115±5)U/mL,MDA分别为(7.52±0.23)μmol/L、(7.61±0.91)μmol/L、(16.95±0.66) μmoL/L、(14.02±0.58) μmoL/L,SOD/MDA分别为9.40±1.07、9.91±1.55、5.99±0.17、8.23±0.32,IL-6分别为(6.3±1.8) ng/L、(5.1±1.6) ng/L、(19.2±4.9) ng/L、(7.1±1.8) ng/L,4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7.405,269.950,16.486,25.663,P<0.05);TNF-α分别为(53±14) ng/L、(67±17)ng/L、(52±13) ng/L、(58±21) ng/L,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2,P>0.05).(4)胃组织中SOD和MDA的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单独富氢水组、乙醇造模组、富氢水治疗组小鼠胃组织中SOD分别为(93±18) U/mL、(93±13) U/mL、(121±31) U/mL、(143±26)U/mL,MDA分别为(7.90±1.72) μmol/L、(6.96±1.49) μmol/L、(17.10±4.88) μmol/L、(7.31±1.58) μmol/L,SOD/MDA分别为12.48±4.54、13.83±3.40、7.88±3.70、20.00±4.68,4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63,15.051,7.388,P<0.05).(5)胃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单独富氢水组、乙醇造模组、富氢水治疗组小鼠胃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65 5±0.003 7、0.065 7±0.002 7、0.330 7±0.017 3、0.096 7±0.003 0,bax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65 7±0.003 0、0.064 9±0.003 0、0.335 4±0.033 3、0.084 8±0.001 7,fas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25 4±0.024 3、0.246 0±0.022 3、0.397 0±0.028 5、0.375 0±0.035 6,4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004.222,309.171,48.555,P<0.05);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49 2±0.0004、0.047 9±0.002 0、0.047 0±0.003 7、0.048 7±0.0008,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51 5±0.010 2、0.154 0±0.013 5、0.157 2±0.006 2、0.153 9±0.006 3,4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98,0.297,P>0.05).(6)胃组织凋亡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单独富氢水组、乙醇造模组、富氢水治疗组小鼠胃组织中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72±0.43、3.19±0.87、0.49±0.16,bax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66±0.26、1.58±0.76、0.69±0.25,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1.57±0.31、3.04±1.15、2.98±0.85,fas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50±0.19、2.84±0.98、0.53±0.24,4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106,5.038,9.706,23.387,P<0.05);caspase-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1.50±0.60、1.36±0.34、1.32±0.43,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7,P>0.05).结论 富氢水可以减轻乙醇诱导的急性胃损伤,其可能作用机制为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富氢水安全可靠,未发现对机体存在毒副作用.

  • 3D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林勋;杨金煜;冯鹏才;唐明杰;卢岩松;吴世乐;赵克昌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行3D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给予氢化可的松100 mg,预防术中发生过敏反应.手术由同一组经验丰富并已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外科医师完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施行3D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残腔处理、肝包虫外囊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获得随访的患者例数、随访时间、随访期间口服抗包虫药物治疗情况、肝包虫病复发和腹腔种植转移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腹部症状,术后口服抗包虫药物及包虫病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 (1)术中情况: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3D腹腔镜手术,其中17例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残腔处理,15例行肝包虫外囊切除术,8例行肝部分切除术.2例患者合并腹、盆腔包虫,均在3D腹腔镜下摘除.4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00±28) min,术中出血量为(86±24) mL,术中无患者输血.(2)术后恢复情况:40例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4±1.8)h,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1.7±0.9)d.40例患者手术当天均下床活动.40例患者中,39例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为2~3 d;1例因术后残腔胆汁漏,引流管留置2个月后拔除.4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住院期间39例无出血、胆汁漏、过敏性休克、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1例残腔胆汁漏术后2个月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为(10.5±2.1)d.(3)随访情况: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随访期间40例患者无特殊不适,均按时口服抗包虫药物,随访期间患者无肝包虫病复发和腹腔种植转移发生.结论 3D腹腔镜治疗肝囊型包虫病安全可行,其治疗不规则肝囊型包虫病优势明显,近期疗效较好.

  • 中国疝与腹壁外科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唐健雄;李绍杰

    我国疝与腹壁外科近20年来快速发展,成绩斐然,《The Lancet》2017年第5期文章对全世界32种疾病近25年的发展进行评分,中国腹股沟疝诊断与治疗以99分(总分100分)的高分名列全世界第4位,其全世界排名上升速度也快.但我国疝与腹壁外科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笔者从我国疝与腹壁外科的规范化、指南、基础研究、手术技术创新和发展、登记注册制度、质量控制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激励和启发疝与腹壁外科医师在成果与历史性难题中不断传承、进步和创新.

  • 中国胃癌外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季加孚;陕飞

    当前,我国胃癌外科发展在微创外科技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学科交叉与资源整合、人才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全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导航手术已具备良好工作基础,但亟待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明确手术适应证选择,积累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加速康复外科则应在新兴研究方法助力下,进一步选择并优化各项临床策略,降低推广应用门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为胃癌外科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但专科数据标准化与互联互通仍是现阶段首要问题.人才是突破关键,进一步对外开放研究领域,借助国际先进培训体系,培养高质量国际性人才是未来发展基石.只有抓住这些历史机遇,继续推动技术和理念创新,切实保障患者利益,才能推动我国胃癌外科向实现精准医疗的目标稳步迈进.

  • 中国微创胃肠外科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郑民华;马君俊

    以腹腔镜为平台的微创手术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胃肠外科领域,手术数量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率稳步提升.然而,唯有创新才能进一步发展.微创胃肠外科近期的创新包括设备平台和手术技术两方面.前者包括3D腹腔镜、4K或6K高清、以及虚拟现实等视觉系统的创新发展,全维度运动能力的手术机械臂设计与研发,机器人手术系统,内镜治疗设备的发展等;后者包括手术入路、经肛门人路直肠全系膜切除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无论是技术层面上,还是设备平台上的创新发展,均提示中国未来的微创胃肠外科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

  • 中国结直肠外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姚宏伟;张忠涛

    近年来中国结直肠外科得益于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在临床实践还是临床研究方面,都获得快速发展.例如,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开始逐渐普及,标准化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得以推广,结直肠外科新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结直肠外科领域尚存在诸多挑战,尤其是临床研究方面,亟待全面加强.因此,提高中国结直肠癌综合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水平及手术治疗的标准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中国患者的临床研究,仍将是中国结直肠外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首要任务.

  • 通过多学科合作实现胰腺肿瘤的理性治疗

    作者:楼文晖

    胰腺肿瘤的高水平诊断与治疗,需要通过多学科的合作才能完成,多学科合作在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治疗中优势明显;对良性交界性肿瘤,多学科合作有助于提高术前的诊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胰腺肿瘤的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风险和获益,遵循循证医学的指导,力争达到有生命质量的长期生存.

  • 中国食管外科临床研究的发展与前景

    作者:李辉;游宾

    中国作为全世界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之一,在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近年来我国食管癌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较大差距.笔者回顾我国胸外科医师近年来关于食管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进展,提出食管外科临床研究方向的几点看法.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梁廷波;白雪莉;陈伟

    胆总管结石多继发于胆囊结石,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从传统开腹手术转变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LCBDE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已得到广泛开展.LCBDE有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两种途径,经胆囊管途径虽然创伤更小但适用范围较窄.LCBDE术后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比较,对机体影响更小,正逐步得到推广.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胆总管缝合中的应用也引起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结合本团队临床经验,就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 靶向KRAS治疗胰腺导管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同征;楼振昆

    胰腺导管癌(PDAC)是预后极差的恶性实体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5%.尽管近20年来研究者对胰腺癌发病机制的了解有了很大提高,但胰腺癌临床治疗方面尚无突破性进展,因此亟待寻找有效的新疗法.KRAS是胰腺癌中突变早且几率大的基因,并且在癌症起始、进展和转移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这预示着KRAS是抗胰腺癌治疗的良好靶点.但是,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特异性靶向KRAS的有效药物.直接靶向KRAS对于治疗胰腺癌具有良好前景.另外,通过影响KRAS翻译后修饰以阻断KRAS的细胞膜定位和活性、联合抑制RAS下游通路也是寻找以KRAS为靶标治疗胰腺癌的良好途径.

  • 从“考古”到“盗墓”: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历史启示与现实思考

    作者:苗毅;黄东亚;李强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古老而凶险的疾病,人类对该病的认识过程漫长而曲折.纵观SAP治疗,外科治疗贯穿整个历史,从以往“考古”式开腹大范围手术逐渐转变为“盗墓”式微创清创引流.近20年来,由于对该疾病认识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影像学技术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微创、介入、内镜技术使SAP的外科治疗发展出以“step-up”为代表的一系列微创技术为主导的治疗策略,改变了传统治疗模式,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被临床广泛接受.笔者回顾SAP外科治疗演进,以期加深同道对SAP的理解,从中吸取经验、开拓眼界,指导临床选择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干预不足和过度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SAP病死率,使患者获益.

  • 精准医学时代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

    作者:陈孝平;项帅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解剖位置特殊,其生长方式具有纵向浸润和横向侵犯的特点,单纯手术切除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还要充分考虑肿瘤的生物学性状.精准医学利用医学前沿技术和蛋白质组、基因组等组学技术,在分子水平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断,可能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模式.肝门部胆管癌基因突变率较高,常见的突变基因为KRAS和TP53,其他突变率较高的基因还有CDKN2A、SMAD4、ERBB2、PTEN、APIK3CA、ARID1A、MLL3、ROBO2、RNF43、PEG3和GNAS等.如此频繁的重要功能性基因突变提示肝门部胆管癌可能包含分子靶向药物的潜在治疗靶点.然而由于胆管癌发病机理复杂,多数靶向治疗的临床药物研究尚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治疗仍应以手术切除为主.需要个体化地确定合适的肝切除范围,多数病人行小范围肝切除术即可达到根治目的.

  • 区域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虞洪;李哲勇;戴益

    目的 探讨区域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1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27例采用区域血流阻断行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肝细胞癌13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血管瘤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例、胆管细胞癌1例、转移性肝癌1例.行肝右后叶区域血流阻断后,行胆囊切除+肝右后叶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良性肝脏疾病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和恶性肝肿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8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 (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27例患者均采用区域血流阻断成功完成肝右后叶切除术,其中24例行腹腔镜手术,3例因腹腔镜下暴露困难中转开腹.27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05 min(125~455 min),术中出血量为400 mL(50~2 000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d(1~3 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 d(2~24d).全组患者术后无肝衰竭、胆汁漏及因出血再次手术患者;共4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切口感染患者予定期换药后好转,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抗凝治疗后好转,2例肺部感染患者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27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 d(5~26 d).(2)随访情况:27例患者中,26例获得术后随访,1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失访.2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12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随访期间,11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术后无复发;15例恶性肝肿瘤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为13个月(5~57个月),总体生存时间为14个月(5~ 57个月).结论 采用区域血流阻断技术行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肝衰竭发生风险低,疗效较好.

  •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检查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作者:王玉涛;左长京;张建;贾国荣;贾宁阳;孙高峰;丁前江;汪建华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检查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32例)和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19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51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51例患者中,21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MVI设为MVI阳性组,30例无MVI设为MVI阴性组.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影像学医师阅片进行视觉观察和半定量分析;完善检查后行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18F-FDG PET/CT检查结果.(2)影响HCC MVI的多因素分析及其诊断价值.(3)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Backward(LR)的筛选变量的方法,纳入标准为0.05,排除标准为0.10.以MVI为诊断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变量的诊断价值.结果 (1) 18F-FDG PET/CT检查结果:51例HCC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37例,肝左叶12例,肝尾状叶2例.51例患者CT检查HCC均表现为肝脏内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影,多呈类圆形,部分较大病灶呈不规则团块状,瘤-肝界限较清晰,肿瘤内坏死呈斑片状、不规则状的更低密度区,部分肿瘤周围伴有子灶.51例患者中,PET检查显像阳性34例,PET显影阴性17例,坏死区呈摄取缺损,缺损区多位于肿瘤中央;全身其他部位未见18 F-FDG摄取异常增高灶.51例患者的肿瘤长径为(6±3)cm,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SUVmax与正常肝组织SUVmax的比值分别为6.38±4.91、2.42±1.93.40例患者的平均标准摄取值、肿瘤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分别为4.30±2.46、43.82 cm3(8.97 cm3,219.13 cm3)、165.73(28.26,794.50),其余11例由于病灶代谢较低软件无法对其进行自动容积分割.51例患者中21例行延迟显像,延迟SUVmax、滞留指数分别为7.22±6.26、19.66%(-7.10%,50.84%).MVI阳性组患者PET检查显像阳性、阴性分别为18、3例,MVI阴性组分别为16、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9,P<0.05).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患者肿瘤长径分别为(7.7±2.9)cm和(5.2±3.1)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5).(2)影响HCC MVI的多因素分析及其诊断价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是影响HCC患者MVI的独立因素[优势比(OR)=1.276,95%可信区间:1.028~1.585,P<0.05].以MVI为诊断标准,肿瘤长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以4.55 cm为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和50.0%,Youden指数为0.405.(3)治疗及随访:51例HCC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治疗.22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2~ 46个月).22例患者术后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8%(18/22)、63.6%(14/22),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9.1%(13/22)、45.5% (10/22).结论 HCC伴有MVI患者18F-FDG PET/CT检查中PET检查显像阳性率高于不伴MVI患者,肿瘤长径是预测HCC MVI的独立影响因素,在预测HCC MVI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胰腺常规手术后胰瘘的预防及引流管理

    作者: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胰腺外科学组

    胰瘘是胰腺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腹腔内感染、出血及脓毒血症等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关于胰瘘的防治及引流管理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广泛争议.胰腺手术的方式多种多样,患者的基础条件千差万别,其胰瘘的管理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应一种模式.针对两种常规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远端胰腺切除术,本文按照危险因素识别、术中预防胰瘘和术后引流管理3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 第一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第二次全体会议纪要

    作者:夏浪;张玉琳;赵蕾;王雪梅;张媛;陶东;邹迎芬;陈敏

    2017年12月8日,第一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以下简称菁英荟)第二次全体会议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成功召开.100余名菁英荟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以下简称本刊)副总编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洪池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教授,本刊总编辑、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教授,本刊副总编辑(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别平教授、本刊编辑部主任陈敏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窦科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洪池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苗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新裕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继业教授;本刊编辑委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曹晖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亚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国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楼文晖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唐健雄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尹默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太平教授担任指导专家.本次会议是继2017年1月北京清华大学“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临床科研专题研讨会”的实践汇报和经验交流,是总结2017年和展望2018年工作的转折性会议,具有承前启后和历史过渡的重大意义.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作者:夏浪;张玉琳;赵蕾;王雪梅;张媛;陶东;邹迎芬;陈敏

    2017年12月8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以下简称“本刊”)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教授,本刊总编辑、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姜永茂编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编审,陆军军医大学徐迪雄副校长,陆军军医大学科研处黄春基处长,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伟忠副院长以及本刊顾问、编委、通讯编委、特邀审稿专家和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成员,共计2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本刊副总编辑、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别平教授主持.

  • 第九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王雪梅;张玉琳;赵蕾;夏浪;张媛;陶东;邹迎芬;陈敏

    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于2017年12月8-10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成功召开.参会代表1 000余人.会议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副总编辑、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别平教授主持.

  •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第103届年会胰腺囊性肿瘤研究进展解析

    作者:彭兵;王昕;廖波;刘续宝

    胰腺囊性肿瘤种类繁多,因现有技术在其鉴别诊断及疾病分期上的限制,导致不同中心在治疗上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第103届年会于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2-26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笔者就本次会议中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整理和解析,包括胰腺囊性肿瘤分型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与随访等,以期为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第103届年会概况

    作者:曹晖;屠霖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第103届年会于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2-26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ACS年会不仅是全世界规模大的临床外科交流盛会,更是外科医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本次会议主题为患者利益至上,内容丰富全面,不仅注重外科学专业技术领域内的研讨,专业领域外相关内容包括医学教育、伦理、职业道德、人文等更被重视.本次会议对外科学新进展的探讨,将对外科临床实践和专业技术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造福患者.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免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临床疗效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312例报告)

    作者:杨彦;张剑;楼健颖;李富宇;牛肖雅;耿智敏;陈志宇;毛先海;郭伟;何俊闯;程石;曾永毅;王剑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免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国内11家肝胆胰疾病治疗中心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囊结石312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86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62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4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湖南省人民医院25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7例、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例、河南省人民医院5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12例患者中,231例未留置鼻胆管引流,设为一期缝合组;81例留置鼻胆管引流,设为鼻胆管引流组.所有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比较.(2)术后恢复情况比较.(3)术后并发症比较.(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四分位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手术情况比较:312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一期缝合组1例术后死亡.一期缝合组和鼻胆管引流组患者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缝合方式(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缝线材料(可吸收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分别为(1.2±0.4)cm,间断缝合106例、连续缝合125例,可吸收缝线195例、不可吸收缝线36例和(1.1±0.5)cm,间断缝合76例、连续缝合5例,可吸收缝线79例、不可吸收缝线2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7,x2=56.706,8.457,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结石数目、结石直径、胆总管壁厚度(≤3 mm和>3 mm)、Oddi括约肌收缩功能(功能良好和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1±1.7)枚,(1.1±0.6) cm,148例、83例,226例、5例,20 mL(10~45 mL),(116±49) min,鼻胆管引流组患者分别为(1.9±1.6)枚,(1.0±0.6)cm,49例、32例,75例、6例,20 mL(15~30 mL),(113±23) min,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1,0.329,x2=0.329,3.428,Z=1.147,t=0.521,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312例患者中胆总管间断缝合182例,连续缝合130例,两种缝合方式手术时间分别为(133±49) min和(103±34) 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5,P<0.05);两种缝合方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0 mL(15~ 31 mL)、21例和20 mL(10~45 mL)、18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85,x2=0.369,P>0.05).312例患者中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胆总管274例,不可吸收缝线38例,两种手术缝线材料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0 mL(15~40 mL)、(116±44) min、33例和18 mL(10~26 mL)、(115±35) min、6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71,t=0.023,x2=0.154,P>0.05).(2)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一期缝合组和鼻胆管引流组患者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1.5)d、(4.0±2.4)d、(4.0±2.8)d、(5.5±3.0)d和(4.0±1.9)d、(6.9±3.5)d、(10.0±3.9)d、(11.1±3.7)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07,-8.258,-15.103,-13.575,P<0.0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一期缝合组和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总住院费用分别为(5.1±0.6)万元和(6.5±0.5)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16,P<0.05).(3)术后并发症比较:一期缝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33/231),其中胆瘘16例、胆道感染11例、切口感染3例、胆道出血1例、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术后死亡1例;鼻胆管引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17%(5/81),其中胆瘘2例、胆道感染2例、胆道出血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51,P>0.05).(4)随访情况:312例患者中252例获得术后随访,其中一期缝合组175例,鼻胆管引流组77例,失访60例,随访时间为2~ 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症状,复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或MRCP检查均未见胆管结石复发及术后胆管狭窄.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免留置鼻胆管引流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安全和有效.

  • 体型对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疗效影响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677例报告)

    作者:洪清琦;杨力;李正荣;燕速;张文斌;樊林;王伟;张健;朱甲明;季刚;赵永亮;尤俊

    目的 探讨体型对完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国内1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677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8例,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4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9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81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1例,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广东省中医院39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6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7例,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0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77例患者中,305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9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8例,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6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75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例,广东省中医院10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3例,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7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设为完全腹腔镜组;37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0例,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0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3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6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7例,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2例,广东省中医院29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7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4例,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3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设为腹腔镜辅助组.全组患者均采用常规5孔法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行D2淋巴结清扫术.全组患者消化道重建均采用Roux-en-Y吻合术,完全腹腔镜组患者消化道重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辅助组患者取腹上区正中辅助切口完成.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分层分析:完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体型肥胖[BMI>25.0 kg/m2、经剑突高点腹腔大前后径(X-APD)>平均值22.7 cm、经剑突高点腹腔大前后径/经剑突高点腹腔大左右径(X-APD/X-TD)>平均值0.8]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手术及术后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总体生存、肿瘤复发、肿瘤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手术及术后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305例完全腹腔镜组患者食管空肠吻合术方式:圆形吻合器直接置人法107例,圆形吻合器反穿刺法6例,经口圆形吻合器钉砧头置入法5例,食管空肠功能性端端吻合术76例,食管空肠顺蠕动侧侧吻合术106例,π吻合术5例.372例腹腔镜辅助组患者均采用圆形吻合器直接置人法行食管空肠吻合术,其中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361例,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术11例.完全腹腔镜组患者总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辅助切口长度、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235±72) min、(33± 15) min、(5.6±1.4)cm、(2.0±1.2)d,腹腔镜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23±63)min、(29±10) min、(8.0±2.6)cm、(2.3±1.6)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3,3.289,-15.236,-2.780,P<0.05).完全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分别为38、6、11、11例,腹腔镜辅助组分别为35、7、10、13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621,0.007,0.470,0.006,P>0.05).完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2)分层分析:完全腹腔镜组体型肥胖(BMI>25.0 kg/m2、X-APD>22.7 cm、X-APD/X-TD>0.8)胃癌患者辅助切口长度分别为(5.9±1.3) cm、(5.7±1.4)cm、(5.6±1.4) cm,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2.0±1.2)d、(2.2±1.1)d、(2.1±1.1)d,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4±0.9)d、(3.3±0.9)d、(3.3±0.8)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分别为(4.7±1.1)d、(4.1±2.0)d、(4.0±1.6)d,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分别为(6.6±1.5)d、(6.4±2.3)d、(6.3±1.9)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7.8±2.3)d、(7.8±2.7)d、(7.6±2.9)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4)d、(10±5)d、(10±5)d;腹腔镜辅助组体型肥胖(BMI>25.0 kg/m2、X-APD>22.7 cm、X-APD/X-TD>0.8)胃癌患者辅助切口长度分别为(8.7±3.1)cm、(8.9±3.0)cm、(8.8±2.8)cm,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2.4±1.3)d、(2.5±1.5)d、(2.5±1.6)d,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7±1.0)d、(3.8±1.1)d、(3.7±1.3)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分别为(5.3±1.7)d、(4.8±1.7)d、(5.0±1.9)d,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分别为(7.4±2.3)d、(7.8±2.0)d、(7.0±2.2)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8.7±2.4)d、(8.4±1.9)d、(8.1±1.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8)d、(11±5)d、(11±5)d.两组BMI>25.0 kg/m2胃癌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50,-2.246,-2.222,-2.500,-2.771,-2.404,-2.251,P<0.05);两组X-APD>22.7 cm胃癌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89,-2.064,-3.732,-3.220,-5.297,-2.074,-2.208,P<0.05);两组X-APD/X-TD>0.8胃癌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51,-2.736,-3.354,-4.961,-3.280,-2.137,-2.127,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677例患者中,645例获得术后随访,其中完全腹腔镜组283例,腹腔镜辅助组362例.随访时间为1~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完全腹腔镜组术后总体生存、肿瘤复发、肿瘤转移患者例数分别为255例、18例、21例,腹腔镜辅助组分别为327例、25例、20例(两组同时复发和转移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和1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09,0.076,0.959,P>0.05).结论 体型肥胖患者行完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均安全可行,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相当,但行完全腹腔镜手术可能更利于患者术后近期恢复.

  •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引领未来:刘允怡教授科研思想践与行

    作者:周伟平;沈锋;程树群;杨田;黄罡;傅思源;章琎;王葵;吴东;吴孟超

    笔者总结和分析刘允怡教授近20年来于国内外发表的论文、专著、会议报告、对国内各大医院科研培训的资料,提炼刘允怡教授9点科研思路和思想.刘允怡教授的科研思想对提高我国肝胆胰外科临床和科研水平,推动我国肝胆胰外科走向世界起到了巨大引领作用.总结和学习刘允怡教授科研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肝胆外科的巨匠同道践行的榜样:对幕内雅敏教授学术贡献的剖析与领悟

    作者:姜洪池;王建奇

    笔者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幕内雅敏教授在肝胆外科领域的主要贡献:(1)首次开展肝胆外科术中超声技术,并开创性施行超声引导下经肝脏穿刺胆道造影和胆道引流术、解剖性肝切除术等.(2)创新性首次开展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和半肝血流阻断技术.(3)开展世界首例成人活体肝移植,并发明著名的标准肝体积计算公式(浦田公式).(4)更值得称颂的是,他多年来将这些先进理念与技术推广至全世界,培养了一大批当代肝胆外科医师,惠及众多患者.幕内雅敏教授是当之无愧的巨匠,是肝胆外科医师永远学习的榜样.

  • 创新为魂匠心筑梦

    作者:董家鸿

    16年栉风沐雨,16年征途漫漫,《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成长壮大,凝结着专家、读者、作者们的闪光智慧,浸透着医师、编辑们的涔涔汗水.16年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以严谨务实的办刊风格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积极贯彻“着重提高,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宣传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推动了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充分彰显了本刊的办刊宗旨.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