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

    作者:王小云;徐美东;姚礼庆;周平红;钟芸诗;张轶群;陈巍峰;马丽黎

    目的 探讨直径>2 cm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病理特点,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L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表面形态将151例LST进行分型,统计各型LST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然后对LST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ESD治疗的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采用κ系数检验分析LST亚型一致性.结果 151例患者中,结直肠LST分布依次为:直肠58例、升结肠47例、盲肠15例、横结肠14例、乙状结肠13例、降结肠4例.病变直径为(3.4±1.2)cm.颗粒型结直肠LST 105例,其中结节混合型75例,颗粒均一型30例;非颗粒型结直肠LST 46例,其中扁平隆起型31例,假凹陷型15例.两型分型一致系数κ为0.87,四亚型分型一致系数κ为0.80.腺瘤伴有低级别瘤变9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黏膜下癌11例.腺瘤中管状绒毛状腺瘤58例、管状腺瘤33例、绒毛状腺瘤3例、锯齿状腺瘤2例.整块切除率为98.01%(148/151),完整切除率为94.70%(143/151),完整治愈切除率为90.73%(137/151).手术时间为(52±31)min,ESD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97%(6/151),穿孔发生率为3.31% (5/151).平均随访时间为28.6个月,复发率为0.66%(1/151).结论 直径>2 cm的结直肠LST病变存在较高的恶变潜能.ESD治疗LST病变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是结直肠LST病变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2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沈凯;申占龙;王成钢;张辉;姜可伟;叶颖江;王杉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标本中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2(EZH2)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0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用4%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后,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EZH2和STAT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患者预后关系.胃癌组织中EZH2、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用配对x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胃癌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EZH2和STAT3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3.1% (49/67)和67.2%(45/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2.8% (22/67)和37.3%(25/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39,11.964,P<0.05).EZH2蛋白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x2=11.573,5.902,P<0.05).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x2=5.475,9.998,5.475,P<0.05);EZH2和STAT3蛋白共同表达率(高表达和低表达合计49例)为73.1%(49/67),EZH2和STAT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97,P< 0.05).EZH2和STAT3蛋白共同高表达率随TNM分期的增高而增高,EZH2和STAT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共同表达与临床TNM分期有关(x2=6.997,P<0.05).EZH2蛋白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ZH2蛋白高表达的胃癌患者(x2=7.386,P<0.05).STAT3蛋白低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STAT3蛋白高表达的胃癌患者(x2=12.253,P<0.05).EZH2和STAT3蛋白共同低表达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ZH2和STAT3蛋白共同高表达的胃癌患者(x2=8.765,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EZH2表达、STAT3表达、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RR=2.136,3.452,3.179,8.341,11.773,6.87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STAT3表达水平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2.453,7.535,P<0.05).结论 胃癌中EZH2及STAT3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其联合表达模式可能是判断胃癌TNM分期及患者预后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 全反式维甲酸在肠道缺血再灌注中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陈图锋;黄婵燕;戴珍桦;王钟兴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肠道缺血再灌注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每组8只.采用血管钳钳夹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使血液复流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钳夹.ATRA组大鼠术前5d以15 μg/g ATRA每日灌胃1次,开腹前6h再予ATRA处理1次;DMSO组则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的DMSO液灌胃处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术前5 h 的血浆ATRA浓度.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对肠黏膜组织行Chiu氏评分;比色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回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m 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蛋白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ATRA组大鼠血浆ATRA浓度为(827±276) μg/L,高于假手术组、阻断组和DMSO组的(48±12) μg/L、(55±15) μg/L和(63±20)μg/L(t=11.242,11.138,11.P<3,P<0.05).假手术组大鼠回肠黏膜形态正常;阻断组和DMSO组大鼠回肠黏膜结构破坏严重;ATRA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回肠黏膜Chiu氏评分分别为(3.83-0.77)分、(3.92 ±0.87)分和(2.42 ±0.75)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0.37 ±0.28)分(t=9.803,10.040,5.793,P<0.05),而ATRA组评分明显低于阻断组和DMSO组(t=4.009,4.247,P<0.05).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血清DAO水平分别为(26.3 ±4.4) U/L、(25.1±4.3)U/L、(20.8±3.8)U/L,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14.2±1.9)U/L(t=6.493,5.835,3.534,P<0.05);但与阻断组及DMSO组比较,ATRA组血清DAO水平明显降低(t=2.959,2.301,P<0.05).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含量分别为(16.9±4.0) μmol/g、(16.0±3.5) μmol/g、(11.3±3.1) μmol/g,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5.4±1.0) μmol/g(t=7.397,6.821,3.821,P<0.05);ATRA组显著低于阻断组和DMSO组(t=3.575,3.000,P<0.05).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回肠组织的SOD活性分别为(108±22) U/mg、(98±19) U/mg和(181±38) U/mg,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的(243±37) U/mg(t =8.939,9.647,4.106,P<0.05);ATRA组明显高于阻断组及DMSO组(t=4.833,5.541,P<0.05).阻断组和DMSO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nSOD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 0.08、0.28 ±0.07,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的0.93 ±0.13(t=8.972,10.101,P<0.05);ATRA组为0.80 ±0.19,明显高于阻断组和DMSO组(t=6.948,8.077,P<O.05),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4,P>0.05).结论 ATRA预处理可以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剂MnSOD的表达,增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保脾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朱继业;倪彦彬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手段已经从早期外科手术一枝独秀,变成现在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百家争鸣.由于肝移植供肝短缺,断流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结合自身经验对传统断流手术进行改进,提出保脾断流术.该技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止血效果.

  •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的争议

    作者:李志伟;张培瑞;张绍庚

    肝硬化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症,后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治疗目的.但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内镜治疗、断流术还是分流术,都不能完全解决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虽然肝移植是佳治疗手段,由于供肝、医疗条件等所限,断流术仍是我国比较可靠的防止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段,而对于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以及术式选择等存在争议.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其伴随腹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吴志勇;陈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其伴随腹部疾病的外科治疗仍是当前的医学难题之一.为了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前必须对肝脏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症程度以及伴随腹部疾病,如胆道结石、胃肠道肿瘤、肝癌及腹壁癌等进行准确评估.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选择必须依据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各种门体静脉分流术、断流术和分流+断流的联合手术均有各自明确的适应证.在治疗伴随腹部疾病时,需兼顾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只有掌握了手术原则、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顺序、分期手术适应证以及术中关键技术等基本原理,才能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术式,并尽可能以小的手术创伤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经十二指肠镜激光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

    作者:刘玉辉;安鲁彪;史冠军;石伟强;王毅;王松伟;宋彪;叶盛

    胆石症是我国常见病,其发病率为0.9%~10.1%,我国1990年至1995年13个省5582例胆石症患者中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病占28%[1].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患者痛苦程度重且恢复慢.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微创外科已逐步成为治疗胆石症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需在全身麻醉下操作,肝内结石残留率高,常规放置T管,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而经十二指肠镜U100plus激光碎石可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收治的57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激光碎石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

  • 血清CA19-9对诊断和治疗胆胰系统疾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原;孙备;姜洪池

    在胆胰系统疾病中,血清CA19-9是常规的检测指标之一,其数值的高低,对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者们对于血清CA19-9的认识日趋成熟.胆胰系统良恶性疾病可以通过血清CA19-9的数值变化得到鉴别,在胆胰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中,血清CA19-9有较高的敏感度.血清CA19-9水平可作为肿瘤可切除性,以及患者预后的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的独立评估因素.本文阐述了血清CA19-9在胆胰系统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 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尾状叶巨大肿瘤

    作者:邱伟华;任家俊;温晨磊;彭承宏

    肝尾状叶肿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一直是外科手术难点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更新,外科医师开展了大量的肝尾状叶切除手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在追求肝尾状叶肿瘤根治性切除同时,不少学者也提出减小手术创伤和保证患者术后恢复为目的的精准肝切除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行了1例肝尾状叶巨大肿瘤切除手术.该手术遵循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和技术,既达到了小创伤根治性切除目的,又使患者术后恢复迅速,取得了良好效果.

  • 经十二指肠切开副乳头成形胆道镜胰管取石一例

    作者:段云飞;朱峰;陈晶;薛卫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腹上区反复疼痛半年于2011年3月1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功能检查无异常,腹部平坦,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凝血功能,血、尿淀粉酶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无异常.B超检查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胰头强回声光团,胰管扩张.CT检查示胰头高密度影.MRCP检查示胰管结石伴胰管扩张.患者既往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无酗酒史,长期素食.术前诊断: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 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胆囊床迷走胆管致术后胆汁漏

    作者:康俊升;何少武;季风存;王强;王胜利

    LC是治疗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收治的1 例因胰胆管合流异常以及胆囊床迷走胆管致LC术后胆汁漏、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此类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

  • 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

    作者:计勇;胡刚;甄作均;陈焕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患者接受连续6个周期的FOLFOX7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化疗,停药1个月后行肝部分切除术(研究组);26例患者未经化疗直接行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和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重复测量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95±37) min和(190±41)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10±75)ml,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的(348±44)ml(t =6.3,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d血清AST及ALT值分别为(328±121)U/L和(330±120) U/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0 ±22) U/L和(168±26) U/L(t=13.4,12.8,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PT、AST、ALT、TBil和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1.4,1.3,0.4,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d血清AST及ALT值分别为(243±132) U/L和(253±147) U/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17) U/L和(99±16) U/L(t=12.5,12.0,P <0.05).研究组患者大体标本外观淤血、水肿者占71.8% (28/39),对照组患者无外观淤血、水肿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P<0.05).研究组患者肝窦状隙扩张伴肝细胞萎缩、坏死发生率达48.7%(19/39),对照组患者为15.4%(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P<0.05).结论 FOLFOX7方案长期化疗在停药1个月后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有影响,且改变了肝实质,有可能对手术产生不良影响.

  • 精准外科时代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董家鸿

    门静脉高压症危重的并发症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药物治疗和内镜套扎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再出血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期和肝功能代偿状况,依据循证医学和精准外科治疗的理念,个体化选择分流术、断流术、肝脏移植等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非肝硬化造成的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Meso-Rex转流术可作为治愈性手术方法;而对于区域性的门静脉高压症,也可能通过外科手术治愈.

  • 活体肝移植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冷建军;叶晟;王宏光;段伟东;梁雨荣;史宪杰;纪文斌;董家鸿

    肝静脉流出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在活体肝移植中发生率为2% ~4%.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2例接受右肝活体肝移植的患者术后出现肝静脉流出道狭窄,接受保守治疗或介入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术后疗效显示:保守治疗肝静脉流出道狭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介入肝静脉造影、球囊扩张以及金属支架置入能有效诊断和治疗肝静脉流出道狭窄.

  • 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国庆;钱建军;陈平;姚捷;陶永忠;金圣杰;王小东;柏斗胜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其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0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为改良腹腔镜组(37例),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开腹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改良腹腔镜组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210 min(185 ~245 min),明显长于开腹组的175 min(150 ~ 190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624,P<0.05).改良腹腔镜组患者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50 ml(100 ~200 ml)、术后第1天疼痛指数为2.5±0.9、术后进食欲望时间为(1.5±0.7)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1.0)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7±0.7)d、术后住院时间为(10.5±2.2)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的300 ml(188 ~400 ml)、5.1±1.1、(2.8±0.6)d、(3.2±1.0)d、(5.9±0.9)d、(15.7±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0,t=-12.546,-9.834,-3.635,-18.780,-8.350,P<0.05).改良腹腔镜组5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显著少于开腹组的25例(x2=5.913,P<0.05).结论 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吕毅;李慕行;刘学民;马锋;王万里;向俊西;王博;刘昌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术后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半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0.6~61.7个月,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18.80% (22/1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术前AST、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1周PLT、术后门静脉血栓是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x2=7.326,5.290,10.112,4.020,9.239,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术前食管胃底静脉3度曲张、术后门静脉血栓是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758,5.560,3.616,P<0.05).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食管胃底静脉3度曲张及术后门静脉血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断流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食管静脉曲张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力群;郭卫东;曹景玉;王祖森;胡维昱;韩冰;张斌;邱法波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5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61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出现EV为EV组,394例无EV表现的为无EV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预后.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或患者死亡.计量资料或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结果 患者均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其中行肝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脾切除术18例(包括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EV组患者手术切缘距肿瘤距离<0.5 cm、脾切除、术中出血量≥1000 ml和术中输血患者比例显著多于无E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3,18.209,5.527,14.298,P<0.05);而两组肝切除范围>1段、解剖性肝切除、术中进行入肝血流阻断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1,0.124,1.412,P>0.05).455例患者中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无门静脉癌栓存在.EV组和无EV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4%(6/61)和0.51%(2/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11,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9.0个月(3.0~ 136.3个月).455例患者中共有218例死亡,其中EV组死亡37例,无EV组死亡181例.EV组患者因肝癌、肝病和其他原因死亡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7.57%(25/37)、29.73% (11/37)和2.70%(1/37),而无EV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6.19%(156/181)、6.63%(12/181)和7.18%(13/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0,P <0.05).EV组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1、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2%、65.6%、36.7%和15.7%,均低于无EV组患者的91.6%、79.9%、55.4%和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17,P<0.05).EV组患者1、2、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2%、45.9%、22.9%和15.3%,均低于无EV组患者的80.0%、59.5%、39.1%和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0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EV、术前AFP≥20 μg/L、肝切除范围>1段、脾切除、术中输血、肿瘤直径>5 cm、非孤立型肝癌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x2=12.517,5.370,12.711,4.430,7.148,29.616,47.1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和非孤立型肝癌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639,2.041,P<0.05).结论 伴有EV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无EV的患者,但伴有EV不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永彬;王昕;王艺超;杨正国;王明俊;彭兵

    目的 评价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5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的Clavien分级系统分析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36例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29例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术后16例患者发生20例次并发症,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2% (13/34),高于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10.3%(3/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P<0.05).按照改良Clavien分级系统,本组患者Ⅰ、Ⅱ、Ⅲa、Ⅲb、Ⅳa、Ⅳb、V级并发症分别为4、2、8、1、1、0、0例.全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4±2.9)d,发生Ⅱ、Ⅲ、Ⅳ级并发症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0.1±3.3)d,长于Ⅰ级和无并发症患者的(7.7±2.5)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和是否使用手助器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x2=21.60,5.1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 Ⅲ级和未使用手助器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0,4.60,P<0.05).ASAⅢ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Ⅱ级患者的17.00倍,未使用手助器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使用手助器患者的5.00倍.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但主要集中在ASAⅢ级以下患者,ASA分级和手助器的使用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 离断胰腺后段曲张静脉对自由门静脉压的影响

    作者:吴武军;杜立学;张煜;仵晓荣;郑伟;张智勇;胡海田;范志勇

    目的 探讨离断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胰腺后段曲张静脉(胰腺后段腹膜后静脉和腹膜后交通支)对自由门静脉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接受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在游离胰体尾离断胰腺后段曲张静脉前后测量自由门静脉压.36例有腹膜后静脉及腹膜后交通支曲张(曲张组),24例无腹膜后静脉及腹膜后交通支曲张(无曲张组).不同时段自由门静脉压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35例患者腹膜后静脉及腹膜后交通支曲张发生率为68.1%(92/135),其中Ⅰ、Ⅱ、Ⅲ型分别占73.9% (68/92)、6.5% (6/92)和19.6% (18/92).曲张组患者离断胰腺后段曲张静脉后平均自由门静脉压为(36.5±2.1)cm H2O(1 cm H2O =0.098 kPa),显著高于离断前的(34.1±2.0)cm H2O(t =4.97,P<0.05),也显著高于无曲张组患者的(33.3±2.6)cm H2O(t =5.25,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胰腺后段静脉曲张发生率较高,离断后可小幅升高自由门静脉压.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分流道失功和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蔡炜;诸葛宇征;仇毓东;张峰;李振磊;张明;贺奇彬;张建武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发生分流道失功和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1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TIPS治疗,其中使用裸支架39例、血管覆膜支架32例和联合支架45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肝功能CTP分级及评分、既往EGVB治疗史、支架类型、门静脉穿刺部位等资料.随访从TIPS手术当日开始,术后第5天行分流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术后1、3、6个月及以后每隔6个月均行分流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采用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TIPS术后发生分流道失功和肝性脑病的相关变量,再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TIPS术后5d至36个月18例患者发生分流道失功.发生分流道失功的患者中,采用裸支架者10例,采用血管覆膜支架和联合支架者各4例.65例患者随访时间>1年,其中59例在术后1年内分流道保持通畅,术后1年通畅率为90.8% (59/65).12例患者经再次介入溶栓成功,5例未成功,1例因经济原因未处理,再介入通畅率为95.65% (110/115).29例患者于TIPS术后1~18个月发生肝性脑病,其中5例发生2次以上肝性脑病,3例进展为肝衰竭,1例死亡.21例患者肝性脑病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8例患者肝性脑病发生在术后4 ~18个月.26例患者肝性脑病为West-Haven Ⅰ~Ⅱ级,3例患者为West-HavenⅢ级.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功能CTP分级、CTP评分、TBil是TIPS术后发生分流道失功的危险因素(RR =0.314,0.600,0.940,P<0.05).年龄、肝功能CTP分级、CTP评分是TIPS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RR=2.798,2.683,1.32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TP分级、CTP评分和TBil不是TIPS术后发生分流道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RR=0.762,0.650,0.952,P>0.05).年龄及肝功能CTP分级是TIPS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R=2.641,2.510,P<0.05).脾切除手术史是TIPS术后短期内发生分流道失功的危险因素(RR=0.168,P<0.05).结论 肝功能CTP分级、CTP评分、TBil是TIPS术后发生分流道失功的危险因素,年龄及肝功能CTP分级是TIPS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脾切除后患者TIPS术后抗凝治疗应得到充分重视.术前积极改善肝功能,强化术后3个月内肝性脑病的预防,脾切除患者术后充分抗凝,对减少TIPS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