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世炜;王永;伍兵;雷文章;谢妍妍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1例腹股沟疝合并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围术期限制钠及利尿治疗,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给予静脉输注Alb.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Gilbert手术方式.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手术时间、疝环直径、疝缺损面积、术后血浆引流情况、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2)随访情况:腹股沟疝复发和远期并发症情况.采用电话、门诊或住院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疝复发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 (1)手术及术后情况:81例腹股沟疝合并腹腔积液患者均顺利完成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为(46-± 19) min,疝环直径为(3.1±0.7)cm,疝缺损面积为(25±13)cm2.81例患者中,65例术后放置血浆引流管,其中术后24h39例引流出淡血性液体≥100 mL,26例引流出淡血性液体<100 mL,65例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2±1.0)d;16例早期手术未放置血浆引流管.81例患者中,术后切口轻度血清肿9例,阴囊肿胀4例,均经充分引流后好转出院,术后住院时间为(6.7±1.7)d.(2)随访情况:81例患者中,76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均为24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腹股沟疝复发以及相关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腹腔积液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较好.

  • 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江琳;段文飞;石明亮;杨海舰;王晓磊;展鹏远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1 1例患者术前行腹部X线及超声检查,诊断肠梗阻或疑诊腹内疝行腹部CT检查,终需术中确诊.确诊肠系膜裂孔疝,明确疝内容物坏死后切除坏死组织并行组织修复(小肠切除及吻合),封闭系膜裂孔;若未发现肠坏死则将疝内容物还纳后封闭系膜裂孔.观察指标:(1)临床表现.(2)影像学检查结果.(3)治疗情况.(4)病理学检查.(5)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结果 (1)临床表现:11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病前有饱食、餐后运动、腹泻等诱因,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0~30.0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9.8h,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肛门排气减少等肠梗阻表现.11例患者均行体格检查:10例腹部膨隆,9例发现肠型;11例均有腹部压痛,9例存在反跳痛;11例腹部叩诊均为鼓音,无移动性浊音;1例肠鸣音活跃,3例减弱,7例肠鸣音可疑消失.(2)影像学检查:11例患者行腹部X线检查:肠襻2例,典型气液平面等肠梗阻表现4例.11例患者腹部超声检查:11例均因肠管积气无特异性发现,腹腔积液10例.11例患者中,1例因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未行CT检查,其余10例行腹部CT检查:9例提示肠扭转而行增强检查,其中8例小肠系膜血管扭转呈漩涡征表现被确诊小肠扭转并部分小肠缺血坏死.(3)治疗情况:11例患者中,1例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转剖腹探查,10例因完全性肠梗阻或症状渐进性加重行剖腹探查.11例患者术中探查均发现有肠系膜裂孔,其中小肠系膜裂孔8例,结肠系膜裂孔3例,裂孔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0~8.0 cm,平均直径为4.4 cm;疝内容物均为小肠.11例患者中,10例因疝入小肠部分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后封闭肠系膜裂孔,切除长度为110~250 cm,平均切除长度为176 em,剩余小肠长度为80~ 230 cm,平均剩余小肠长度为159 cm;1例疝入小肠未完全失活,经对症处理后还纳入腹腔,封闭肠系膜裂孔.11例患者经手术及术后治疗后均治愈出院,院内未发生并发症.(4)病理学检查:10例小肠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提示小肠缺血性坏死.(5)随访情况:11例患者术后随访12 ~ 24个月,均未发生营养不良、短肠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无腹部外伤手术史,有饱食、餐后运动、腹泻等诱因,CT检查发现腹膜后异常小肠影、小肠扭转、增强扫描示肠壁不显影等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及合并小肠坏死,手术是目前治疗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唯一有效方法.

  • 改良Overlap法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楠;郑波波;翟玉龙;杨莹;周帅;张战胜;吴涛;乔庆;何显力

    目的 探讨改良Overlap法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50例采用Overlap法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6例患者采用传统Overlap法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设为传统Overlap组;24例患者采用改良Overlap法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设为改良Overlap组.两组患者均行D2淋巴结清扫术.传统Overlap组消化道重建行全腹腔镜食管空肠顺蠕动侧侧吻合术.改良Overlap法行消化道重建时,吻合前暂不离断食管,利用胃底牵引充分显露食管下段.逆时针旋转食管,于食管左后侧壁预离断处开孔.距屈氏韧带25 em处离断空肠,于远端空肠距断端6cm对系膜缘处开孔.采用60 mm直线吻合器将食管和远端空肠行侧侧吻合术,横向关闭共同开口,同时离断食管.(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总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2)随访及生存情况: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50例患者均成功采用Overlap法完成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无中转开腹.传统Overlap组患者总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分别为(278.6±14.9)min、(46.5±4.4)min,改良Overlap组分别为(253.3±12.8) min、(20.4±2.3)min,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59,22.482,P<0.05).传统Overla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3±25) mL、(34±6)枚、(2.7±1.0)d、2例、(9.7±1.6)d,改良Overlap组分别为(71 ±22) mL、(35±5)枚、(2.6±1.3)d、2例、(9.8±1.5)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5,-0.616,0.293,-0.217,P>0.05).传统Overlap组2例并发症患者分别为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和胰液漏,改良Overlap组2例并发症患者分别为肺部感染和皮下气肿,均予对症处理后好转.(2)随访及生存情况:50例患者中,41例获得术后随访,其中传统Overlap组20例,改良Overlap组21例.随访时间为3~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瘤生存,无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结论 与传统Overlap法比较,改良Overlap法可简化吻合过程,缩短手术时间,吻合效果可靠,是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简单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 术前渐进性气腹在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志鹏;侯泽辉;李英儒;周太成;刘伟;陈双

    目的 探讨术前渐进性气腹(PPP)在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8例采用PPP行造口旁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行腹部CT检查,计算疝囊容积、腹腔容积、(疝囊容积/总腹内容积)×100.0%.患者造口旁疝修补术前行PPP.根据人工气腹建立效果评估选择行开放或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观察指标:(1)PPP情况:①完成情况;②PPP前后疝囊及腹腔容积变化;③PPP后粘连及造口旁疝内容物回纳情况.(2)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及造口旁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1)PPP情况:①完成情况:28例患者在超声检查引导下均顺利置管.24例患者完成PPP全过程,PPP完成率为85.7% (24/28),注入空气量为(3 995±531) mL;4例终止PPP.1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腹痛、腹胀、肩胛部疼痛,17例可耐受,仅1例于第6天终止;5例出现呼吸不畅,其中3例通过呼吸锻炼可改善和耐受,2例分别于第7、9天终止;3例出现轻度皮下气肿;1例动脉CO2分压偏高,于第7天终止;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多种不良反应.②PPP前后疝囊及腹腔容积变化:28例患者PPP前、后疝囊容积分别为(699±231) mL、(993±332)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29,P<0.05),PPP后增加(294± 167) mL,增加率为43%±15%;腹腔容积分别为(6 520±745) mL、(9 196±909)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42,P<0.05),PPP后增加(2 715±709) mL,增加率为42%±12%;(疝囊容积/总腹内容积)×100.0%分别为9.6%±2.7%(20例≤10.0%、10.0%<6例≤15.0%、2例>15.0%)、9.7%±2.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P>0.05).③PPP后粘连及造口旁疝内容物回纳情况:PPP后患者腹部CT检查结果示前腹壁膨隆,腹腔内容物因重力作用平伏于腹腔底部,两者间间隙为气体占据;腹腔粘连征象:该间隙内条带状纤维结缔组织粘连物连接腹腔底部与前腹壁,粘连物内含肠管.28例患者造口旁疝内容物均不同程度回纳腹腔,其中9例完全回纳,13例大部分回纳(造口旁疝内容物回纳量>50%),6例小部分回纳(造口旁疝内容物回纳量<50%).4例伴发不全性造口梗阻患者PPP后梗阻症状解除或缓解.(2)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一例损伤肠管,3例行开放造口旁疝修补术,其中2例采用8层Biodesign补片行筋膜前补片修补术(放置深静脉导管作局部引流,分别于术后2、3d拔除引流管),1例采用PCOPM补片行Sugarbaker手术(放置腹腔引流管,于术后2d拔除);其余25例患者行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采用PCOPM补片和Sepramesh补片行Sugarbaker手术(均未放置引流管).28例患者术后3d膀胱压为(13±6)cmH2O(1 cmH2O=0.098 kPa),无异常高压现象.术后共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血清肿3例,造口排便延迟或不全性肠梗阻3例,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心衰竭、肺衰竭、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患者.28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1.5)d.(3)随访情况:28例患者中,25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 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手术区慢性疼痛或不适感,予对症处理后缓解;1例行开放筋膜前补片修补术患者于术后6个月造口旁疝复发,再次行开放筋膜前补片修补术后未复发.无迟发性补片感染及其他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PPP应用于造口旁疝修补安全有效.

  • 人脱细胞真皮基质在腹腔开放术后巨大复杂性腹壁缺损重建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琦;孔文成;陈勇;王剑;姚丹华;李幼生;黎介寿

    目的 探讨采用人脱细胞真皮基质(HADM)腹直肌前鞘及腹膜双层桥式缝合法重建腹腔开放术后巨大复杂性腹壁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6例严重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开放术后,采用组织结构分离术充分游离腹壁筋膜.采用HADM腹直肌前鞘及腹膜双层桥式缝合法重建缺损腹壁.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2)随访情况:术后2年腹壁疝复发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腹壁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7±9) min,术中出血量为(225±57) 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8±3)d.术后2例患者出现明显血清肿,予保守治疗后治愈.l例患者因行腹壁缺损修补术同时行肠吻合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予持续冲洗引流,采用生物蛋白胶成功封堵.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腹部膨隆发生.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0±3)d,住院费用为(12±7)万元.(2)随访情况: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4~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2例患者术后2年腹膜层HADM松弛膨出,无腹直肌前鞘层HADM膨出.无腹壁疝复发患者,无慢性疼痛、感觉异常、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HADM腹直肌前鞘及腹膜双层桥式缝合法重建腹腔开放术后巨大复杂性腹壁缺损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

  • 术前多排螺旋CT检查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麦麦提艾力·麦麦提明;玉素甫;艾克拜尔;阿扎提江;李义亮;克力木

    目的 探讨术前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及三维重建,测定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百分比.根据术前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百分比选择手术方式和计算行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患者切除小肠长度.观察指标:(1)术前及术中情况: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百分比、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方式、行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患者切除小肠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48 h腹腔内压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患者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复发及其他远期并发症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复发及其他远期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 (1)术前及术中情况:61例患者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百分比为19%±4%,术前住院时间为(7±5)d.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onlay术48例,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13例,无中转手术方式.13例行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患者切除小肠长度为(48±8)cm.6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6±0.8)h,术中出血量为(82±50) mL.(2)术后恢复情况:61例患者术后48 h腹腔内压力为(9.6±2.9)mmHg(1 mmHg=0.133 kPa),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1±0.9)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5±1.1)d.12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腹腔高压Ⅰ级、腹腔高压Ⅱ级、切口积液、切口感染、切口窦道形成、补片感染、尿潴留,行onlay术患者上述术后并发症例数分别为4、2、4、2、1、1、1例,行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患者分别为2、1、1、0、0、0、0例.部分患者同时合并两种及以上并发症.无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和围术期死亡患者.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或痊愈.61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4)d.(3)随访情况:6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巨大腹壁切口疝复发,暂行随访,建议患者治疗复发危险因素后再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未发生远期并发症.结论 MSCT检查可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前精确提供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百分比等数据,对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以及在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中大限度保留正常器官,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 后入路组织分离技术Sublay补片修补治疗复杂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富强;申英末;赵凤林;杨硕;陈杰

    目的 探讨后入路组织分离技术Sublay补片修补治疗复杂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0例复杂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后入路组织分离技术Sublay方法进行补片修补.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切口疝缺损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2)随访情况:疝复发情况、肠瘘及补片相关并发症.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术后1、3、6个月门诊复查,1年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疝复发情况及补片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7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入路组织分离技术Sublay补片修补手术.30例患者术中测量切口疝缺损面积为(222± 124) cm2;手术时间为100 min(40 ~ 235 min);术中出血量为80 mL(50 ~200 mL).30例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5 d(2~ 15 d).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中,手术部位感染3例,均为浅部伤口感染,其中1例经负压封闭引流后伤口愈合,2例行清创引流术后延期愈合;术后血清肿2例,1个月后经穿刺抽吸及局部加压后恢复;伤口脂肪液化1例,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活动性出血1例,第2次手术探查证实为肌层小动脉出血,经缝扎止血.30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10~57 d).(2)随访情况:3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3)个月,无疝复发及肠瘘发生,无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入路组织分离技术Sublay补片修补治疗复杂腹壁切口疝安全可行,术后疗效较好.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昕;徐露;殷骏;胡优;王钢;毛忠琦;周晓俊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6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5例行腹腔镜TAPP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患者均行腹腔镜TAPP治疗.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4)影响腹腔镜TAP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手术情况:59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TAPP,均使用重型补片.595例患者总体手术时间为(55±25) min,其中502例单侧疝手术时间为(50±20) min,93例双侧疝手术时间为(81±29) min;总体术中出血量为(7±5)mL.595例患者中,嵌顿疝34例,嵌顿内容物为:大网膜21例、小肠11例、乙状结肠2例;嵌顿时间为2~21 h;其中4例嵌顿小肠坏死行腹腔镜辅助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乙状结肠坏死行坏死肠管切除±乙状结肠造口术,29例疝内容物复位后行修补术.34例嵌顿疝患者手术时间为(84±39) min,术中出血量为(12±6) mL.595例患者中,复发疝13例(斜疝10例、直疝3例),手术时间为(75±26) min,术中出血量为(10±5)mL.(2)术后情况:595例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19±12)h.595例患者中,590例术后6h进食流质食物;5例行肠切除术,术后24 h进食流质食物.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指数评分为(2.5±1.4)分,术后住院时间为(2.1±1.9)d.(3)随访情况:595例患者中,593例术后2周恢复非限制性活动,2例术后2周未恢复非限制性活动.542例获得中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术后并发症血清肿57例、术区疼痛25例、尿潴留13例、肠麻痹1例,同一例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术后未出现需要手术干预的血管损伤、肠管损伤、戳孔疝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疝复发,1例为右侧斜疝腹腔镜TAPP术后复发直疝,行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1例于外院就诊.(4)影响腹腔镜TAP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疝囊直径、嵌顿疝、复发疝、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是腹腔镜TAP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x2=6.657,55.296,44.305,5.253,117.461,100.72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疝囊直径≥4 cm,嵌顿疝、手术时间≥100 min、术中出血量≥10 mL是腹腔镜TAP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10,11.315,12.401,7.346,95%可信区间:2.009~6.486,3.579~35.772,5.408~28.437,3.739 ~ 14.434,P<0.05).结论 腹腔镜TAPP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而疝囊直径≥4 cm,嵌顿疝、手术时间≥100 min、术中出血量≥10 mL是腹腔镜TAP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红素氧合酶-1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治清;展希;黄汉飞;段键;张玉君;王昆华;曾仲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脏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的表达和肝内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0只,空病毒组大鼠转染空病毒,诱导组大鼠转染HO-1过表达腺病毒,抑制组大鼠转染HO-1 RNAi腺病毒.大鼠进行1∶1配对,选取体质量较小者作为供体,体质量较大者作为受体,参照“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模型行肝移植.供、受体大鼠均于手术前24 h经尾静脉注射腺病毒.(1)术前腺病毒转染效率检测:注射腺病毒后12、24 h,Western blot检测3组大鼠肝脏组织中HO-1的表达量.(2)肝移植术后受体大鼠肝功能检测:肝移植术后1、3、7、14 d检测3组受体大鼠肝功能指标(ALT、AST、ALP、GGT).(3)肝移植术后受体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损伤评分:术后1d和14 d取受体大鼠肝脏组织制备成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并采用Suzuki损伤评分标准评价.(4) Western blot检测受体大鼠肝脏组织中HIF-1α、VEGF、HO-1相对蛋白表达量.(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3组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14 d肝脏组织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计数小血管数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1)术前腺病毒转染效率检测:空病毒组、诱导组和抑制组大鼠术前注射腺病毒12 h时肝脏组织中HO-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16、1.18±0.21、0.87±0.26,24 h时分别为1.08±0.26、1.39±0.19、0.57±0.12,3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32,36.513,P<0.05).(2)肝移植术后受体大鼠肝功能情况:肝移植术后3d空病毒组、诱导组和抑制组大鼠ALT分别为(504±67) U/L、(438±47) U/L、(490±39) U/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7,P<0.05).肝移植术后7d空病毒组、诱导组和抑制组大鼠ALT分别为(443±49)U/L、(382±49)U/L、(493±44) U/L,AST分别为(430±34) U/L、(372±50)U/L、(455±62) U/L,ALP分别为(455±38) U/L、(394±25) U/L、(470± 72) U/L,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50,5.667,5.398,P<0.05).肝移植术后14 d空病毒组、诱导组和抑制组大鼠ALT分别为(394±46) U/L、(283±47) U/L、(446±43) U/L,AST分别为(361±68)U/L、(288±60) U/L、(422±51) U/L,ALP分别为(417±17) U/L、(332±46) U/L、(423±63) U/L,GGT分别为(4.5±1.1)U/L、(2.5±0.5)U/L、(4.3± 1.3) U/L,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906,9.924,8.013,9.279,P<0.05).(3)肝移植术后受体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和损伤评分:肝移植术后1d空病毒组、诱导组和抑制组大鼠肝脏组织均见细胞肿胀,胞质疏松,汇管区见数量不等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 d空病毒组大鼠见汇管区仍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排列基本正常,但稍显肿胀.诱导组大鼠见肝细胞肿胀较前减少、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抑制组大鼠见肝细胞出现小片状、局灶性坏死,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胆管结构破坏.空病毒组、诱导组、抑制组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1 d Suzuki损伤评分分别为(6.7±1.7)分、(6.1±1.2)分、(7.6±1.3)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57,P>0.05).术后14 d Suzuki损伤评分分别为(4.0±0.8)分、(2.9±0.8)分、(5.1±1.4)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6,P<0.05).(4)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病毒组、诱导组和抑制组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1d肝脏组织中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HIF-1α分别为0.21±0.10、0.23±0.09、0.17±0.06,VEGF(43 KD)分别为0.30±0.12、0.34±0.14、0.29±0.11,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02,0.410,P>0.05);VEGF(24 KD)分别为1.21±0.25、2.13±0.40、0.91±0.22,HO-1分别为0.55±0.12、0.72±0.12、0.26±0.07,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158,39.082,P<0.05).空病毒组、诱导组和抑制组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7d肝脏组织中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HIF-1α分别为0.49±0.22、0.83±0.26、0.24±0.09,VEGF(43 KD)分别为0.46±0.13、0.63±0.19、0.30±0.12,VEGF(24 KD)分别为0.98±0.37、1.60±0.33、0.64±0.18,HO-1分别为0.98±0.37、1.49±0.46、0.75±0.26,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853,10.021,20.756,8.156,P<0.05).(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空病毒组、诱导组、抑制组大鼠肝移植术后14 d小血管数量分别为(7.9±2.0)条、(10.6±1.9)条、(7.6±1.9)条,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21,P<0.05).结论 HO-1能够促进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脏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并增加肝内血管再生,明显减轻肝移植术后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 学习曲线内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腹膜破裂的防治

    作者:吴立胜;张俊松;余建伟

    目的 探讨学习曲线内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术中腹膜破裂的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和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22例在主刀医师学习曲线内行腹腔镜TEP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镜TEP,术中补片放置好以后,采用医用胶水固定.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补片使用情况、术中腹膜破裂情况.(2)术后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获得随访的患者例数、随访时间、随访期间疝复发、腹股沟区疼痛、肠粘连及肠梗阻引起的腹痛、切口感染情况.患者术后10 d内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术后10 d后均采用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腹股沟疝复发、腹股沟区疼痛、肠粘连及肠梗阻引起的腹痛、切口感染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露±s表示.结果 (1)术中情况:120例患者中,112例施行腹腔镜TEP,5例中转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3例因疝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分离时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120例患者总体手术时间为(71± 13) min,其中106例单侧疝手术时间为(63±7) min,14例双侧疝手术时间为(79± 11) min.120例患者术中均使用补片,补片规格为10.0cm×15.0 cm和16.0 cm× 10.8 cm.120例患者中,48例术中发生腹膜破裂,建立腹膜前间隙时破裂10例,分离腹膜前外侧间隙破裂11例,器械操作不当及疝囊处理时破裂27例.48例腹膜破裂患者中,40例使用气腹针于脐旁刺入腹腔放气继续完成手术,然后行腹膜缝合修补,其中5例复发腹股沟斜疝(前次行组织修补术)主动行疝囊切开后修补腹膜完成手术;8例术中中转其他手术或开放手术.(2)术后情况:120例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8±4)h,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为(15±6)h.120例患者中,1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阴囊气肿6例,24 h后自动消失;腹股沟区及阴囊血清肿8例,均行穿刺治疗后消失.120例患者术后2d均出院.(3)随访情况:120例患者中,术后1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疝复发,无腹股沟区慢性疼痛,无肠粘连和肠梗阻引起的腹痛、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 主刀医师学习曲线内行腹腔镜TEP,术中腹膜破裂发生比例较高,术中避免解剖层次的错误、正确认识关键解剖标志、合理处理疝囊,腹膜破裂发生后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补救,可保障腹腔镜TEP早期顺利开展.

  • 我国疝和腹壁外科二十年快速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陈杰;申英末;陈富强

    疝是一种极为古老而常见的疾病.进入21世纪后,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新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不断应用,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疝外科领域已经快速发展了2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概念分类混乱、诊断与治疗不规范、随访手段落后、前沿研究和创新成果欠缺等问题.因此,认清现阶段发展的不足,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探讨,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理清发展方向,为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 腹腔镜与机器人腹部疝修补术的认识

    作者:陈双;周太成

    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可使疝外科医师从内向外对腹股沟区进行解剖与观察.而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延伸了术者视线,使手术解剖清楚、准确,出血更少,疗效更加确切.机器人灵活的关节增强了腹壁缝合的角度.在此背景下,如何缝合腹部缺损、选择修补材料和固定方式及机器人技术在疝领域的应用现状等已成为疝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

  • 缩短腹腔镜疝修补术学习曲线的经验体会

    作者:刘林勋

    腹腔镜疝修补术有较长的学习曲线,但经过对手术操作方法及操作步骤的改进,可缩短腹腔镜疝修补术学习曲线.笔者通过观摩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视频并经临床实践总结经验及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操作便利性,从而缩短手术学习曲线.

  • 顺逆结合肝门显露法取出肝内外胆管金属支架

    作者:陈炜;何敏;钱黎俊;王坚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反复寒战、高热3个月余于2015年12月14日入院.患者l5年前因全身皮肤黄染于外院就诊,外院B超、增强CT和MRI检查诊断为Ⅲ型肝门部胆管癌待查.手术探查发现肿瘤侵犯肝动脉和门静脉,无法切除,故只切除胆囊,取肿瘤组织行活组织检查,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为炎症性改变.患者术后仍反复出现畏寒、高热和黄疸等胆管炎症状,于术后2个月外院行ERCP肝门部胆管金属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胆管炎症状消失.

  • 建立我国疝与腹壁外科质量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

    作者:唐健雄;黄磊;李绍杰

    我国的疝与腹壁外科领域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手术数量和手术质量.近一期的《柳叶刀》杂志对中国在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给予99分的高分.该分值甚至远超许多发达国家,名列全世界第4位.杂志的评论如下:“考虑到腹股沟疝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而中国的患者众多,手术量巨大,医师的手术能力普遍较强,这是中国在这一项上表现不俗的原因.”但是综合实力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质量控制标准就是其中一个主要项目.因此,要在疝外科领域进一步发展,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是关键的一步.

  • 精准肝切除术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胆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精准肝切除术是在人文医学和循证医学长足进步背景下,依托先进的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技术形成的一种现代肝脏外科理念和技术体系,旨在追求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肝脏结构完整和功能性体积大化,并大限度控制手术出血和全身创伤侵袭,终实现患者大获益.精准肝切除术理念涵盖了以手术为核心内容的外科治疗全过程,包括病情评估、外科决策、手术规划、手术操作、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等多个层面.

  • 胆囊三角掏空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国荣;魏小勇;周存才;王德进;涂强;游骁翔

    目的 探讨胆囊三角掏空法在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7例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者采用先掏空胆囊三角内的组织,再切断胆囊管,切除胆囊的方法施行LC.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胆囊三角解剖情况及手术时间.(2)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胆管损伤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和胆管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5月.结果 (1)手术情况:537例行LC患者中,165例不需要解剖便可以观察到“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3者之间的解剖关系(以下简称为三管关系),372例未能观察到三管关系.372例患者中,16例因胆囊三角难以解剖采用胆囊敞开的方法完成LC,7例因局部粘连严重,组织结构难以辨认,中转开腹完成胆囊切除术,1例因肝硬化Calot三角静脉曲张致术中出血中转开腹完成胆囊切除手术,其余348例成功完成胆囊三角掏空法LC.348例患者行LC手术时间为15~ 19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8 min.(2)术后情况:2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绞痛,MRI检查示胆总管下端结石,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3例患者出现剑突下戳孔感染,1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出血,与患者合并肝硬化有关,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上述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出现乳糜漏,经引流及低脂饮食1周后好转;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胆汁漏,经腹腔引流管行引流处理好转.所有患者未发生胆管损伤.(3)随访情况:348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随访期间,348例患者均生存,无胆管炎表现.结论 胆囊三角掏空法可有效预防LC中胆管损伤.

  • 肌瘤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特征

    作者:李晓明;陈伟;胡晓飞;蔡萍;王健;吴峰;唐滕骞

    目的 探讨肌瘤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HAML)的CT和MRI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2例MH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CT、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行手术切除或穿刺肝脏肿瘤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观察指标:(1)CT、MRI检查表现.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2)两名放射科医师诊断的一致性情况.(3)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κ≥0.75为一致性好,κ≤0.40为一致性差,0.40<κ<0.75为一致性一般.结果 (1)CT和MRI检查表现:22例患者中,16例仅行CT检查,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22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肿瘤部位:肝右叶14例,肝左叶7例,肝尾状叶1例.①CT平扫及增强扫描:22例患者肿瘤均呈低密度;20例患者肿瘤边界清楚,2例边界模糊;22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明显强化,其中10例强化特点为快进慢出,12例为快进快出;12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可见肿瘤内引流静脉显示;12例患者肿瘤内见增粗血管走行;16例患者肿瘤周边见环状强化,内有部分血管形成,参与肿瘤血供.②MRI检查:6例患者肿瘤均表现为T1加权成像低信号、T2加权成像高信号;6例患者中,5例肿瘤边界清楚,1例边界模糊;6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明显强化,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3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可见肿瘤内引流静脉显示;1例患者肿瘤内见增粗血管走行;5例患者肿瘤周边见持续环状强化,内有部分血管形成;6例患者MRI检查含弥散扫描序列,高b值(b=800 s/mm2)肿瘤弥散受限,平均表观弥散系数为1.549× 10-3 mm2/s(1.209× 10-3~1.796× 10-3 mm2/s),肝胆期均为低信号.(2)两名放射科医师诊断的一致性情况:两名放射科医师诊断肿瘤部位、密度、T1和T2加权成像信号、出血、强化方式、增粗血管的一致性好(K=1.00,1.00,1.00,1.00,0.82,0.82,P<0.05);诊断肿瘤脂肪、钙化、囊变成分,边界,引流静脉,周边强化的一致性一般(κ=0.46,0.45,0.64,0.54,P<0.05).(3)病理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17例行手术切除、5例行穿刺肝脏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均以平滑肌细胞成分为主,12例见厚壁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22例患者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均为阳性.结论 肿瘤周边持续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瘤内引流静脉显示、肿瘤内穿插增粗血管对MHAML的CT和MRI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发展和并发症防治

    作者:刘子文;李宗泽;杜永星

    腹外疝是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逐年升高,已对人们的生命质量构成威胁.腹腔镜疝修补术是建立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的微创手术方式,历经数十年发展,目前已成为治疗腹外疝的主流治疗方法,其中成人腹股沟疝经典手术方式包括腹腔内修补术、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和全腹膜外修补术.然而,伴随其广泛开展相关并发症的报道亦逐渐增加,其并发症主要包括血管损伤和出血、术后疼痛和神经损伤、血清肿、肠梗阻、感染以及复发等,广大疝外科医师仍需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其中,掌握不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理解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机理,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熟悉局部解剖结构,规范手术操作等均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相信通过建立正确、规范的操作培训体系将能够进一步缩短外科医师的学习曲线,推进我国疝外科的进步和发展.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