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多器官功能障碍与应激性溃疡

    作者:黄莛庭

    1932年Cushing发现颅脑损伤可并发急性胃溃疡出血及穿孔.1936年Selye首先采用应激性溃疡的命名,并提出应激三联证(肾上腺肿大,淋巴腺、胸腺、脾脏萎缩,胃肠道急性溃疡或糜烂).40年代后又出现不少其它名称,如出血性胃炎、急性胃粘膜损害、急性胃粘膜糜烂等.

  • 壶腹周围憩室和胆道结石的关系探讨

    作者:李汛;李玉民;周文策;芦国芳;曹农;李琼;张磊;孟文勃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憩室(PAD)与胆道结石的关系以及内镜诊断PA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4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合并有PAD的患者(PAD组)与同期经ERCP检查无PAD的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研究.胆道疾病根据病史、体征、给合实验室检查、B超、CT以及ERCP等确诊.结果PAD组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良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尤以胆总管结石增多为主(P<0.01).结论PAD与胆道结石有着密切关系,PAD可能是胆道结石发生或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 肝胆管结石的系列治疗

    作者:马利林;陆丽萍;徐青;沈洪薰;陈玉泉

    目的研究系列冶疗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①系列治疗前各项影像学检查、胆道镜检查,了解肝胆管结石的数量、分布,有无肝胆管狭窄存在及程度、肝萎缩范围.②术前系列治疗:驱蛔治疗、消炎利胆药物使用、经T管胆道冲洗、经T管瘘道胆道镜治疗.③手术与术中系列治疗:以手术为主体,同时采用术中胆道镜、术中胆道造影等措施发现并去除结石、病灶.④术后系列治疗:术后胆道镜,术后经胆道外引流管射流震荡冲洗,持续灌注冲洗,溶石液溶石治疗.结果术中胆道镜等系列治疗应用后使手术残石率由79%(314/398)降低为24%(96/398),经术后胆道镜等系列治疗后,终残石率降低为2%(19/786).结论①只有采取系列性治疗措施,才能根本改善肝胆管结石的疗效.②胆道镜外科技术在系列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③必要的术前检查使术者在术前对手术的难度即有充分的估计,必要的术前治疗可使手术的难度降低,应尽量避免急诊手术.

  • 乙状结肠扭转40例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邱云峰;陈维;许世吾;田发林;杨维良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2002年5月诊治的40例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31例、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3例、绞窄性小肠梗阻2例、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2例、腹痛待查2例.行非手术治疗8例,其中4例复发;手术治疗32例,其中单纯复位术11例,2例复发;复位加固定术8例,1例复发;复位加系膜折叠术6例;Hanmann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4例.治愈38例,死亡2例.结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腹部X线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可根据病情及扭转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 9例结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邓勇;李德元

    目的探讨结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比较腹部平片和B超的术前诊断率.随访患者以了解不同手术方法的得失.结果腹部平片术前诊断率为22%,辅以B超则上升为66%.4例Ⅰ期手术和3例Ⅱ期手术患者无死亡.无胆管炎发作.结论仅靠腹部平片易漏诊,辅以B超则能提高术前诊断率.争取Ⅰ期手术切除胆囊、闭合胆肠瘘,如有困难,则动员患者6-8周后Ⅱ期手术.

  • 肝内胆管结石468例的诊治

    作者:胡宗泽;张清泉;滕木俭;王兴国;李杰;田虎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468例肝内结石病人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并发症.结果由于坚持专业人员参与术前B超+术中B超检查,纤胆镜检查取石,术后胆镜取石的贯序治疗,使病人出院时残石率为8.1%,取得了优异的疗效.结论(1)专业人员参与术前B超检查是有益的;(2)术中B超检查、监督、引导取石是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3)切除含病灶的肝叶是治疗肝内结石的有效手段;(4)术后胆镜取石是进一步降低残石率的好方法.

  • 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利辉;崔忠;王文耀;赵清涛;王振全;杜冬

    目的探讨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48例肝内胆管结石术中B超(IOUS)检查情况.结果48例肝内胆管结石在术中B超引导下行纤维胆道镜取石和/或切开肝脏、胆管取石,其中43例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2例发现肝内其他部位结石,3例术前B超诊断为Ⅱ、Ⅲ级肝内胆管结石者IOUS结合纤维胆道镜确诊有部分为肝内胆管壁钙化.术后残余结石率4.17%(2/48).结论IOUS有助于提高肝内胆管结石诊断正确性和结石取净率,减少残余结石.

  • 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手术时机

    作者:詹国清;董家鸿;王槐志;杨占宇

    目的探讨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时机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1974-2000年的损伤性胆管狭窄患者81例,损伤后三月内手术者51例,三月后手术者30例.手术方式为肝门部胆管整形胆管空肠Y型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带蒂组织瓣修复(脐静脉瓣、胆囊瓣)术.分析两组术后肝功能的改变、黄疸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结果(1)临床上损伤性胆管狭窄的病人三个月内手术和三月后手术两组黄疸完全消退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7 d和65.4 d,相差非常显著(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三个月后手术者,分别为15.9%和53.3%,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胆管再狭窄率相比较,分别为3.9%和16.7%,相差显著(P<0.05).结论对于损伤性肌管狭窄的病人,在全身情况许可的条件下,可能早期行胆道修复重建术比晚期好.

  • 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附8例报告

    作者:莫一我;傅德庄;孙志为;王彦坤;刘玉明;董坤;唐建中;金焰;朱秀芳;王晓云

    目的研究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在23月内为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例,肝癌1例,酒精性硬化1例,化疗后中毒性肝炎致肝硬化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例手术后32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存活7例(87.5%),随访期间7例病人均存活,现存活7例(87.5%),生存时间长1例已23个月.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并肾衰竭1例;腹腔内出血胆瘘致腹膜炎1例.结论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肝切除术中,有效的预防减少出血及其它手术并ⅱ发症,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长期生存的关键.

  • 海南地区胆石病的特点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海东;郑进方;邢贻雷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胆石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海南地区135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因素调查,对术中取得的胆石进行化学成份测定.结果胆管结石占51.9%,胆固醇类结石占65.9%.城镇居民、高脂饮食及肥胖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高,而农村居民、低脂饮食者的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胆管结石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65.7%)高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18.5%).结论海南地区胆石的分布部位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比例接近;类型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职业、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关.高脂饮食及肥胖是造成胆囊结行的主要因素,而低营养、低脂饮食与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反复胆道细菌感染在胆管结石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术前经动脉化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卞育海;陈治平;庄捷;凌伟;倪醒之;金云法

    目的探讨术前经动脉化疗对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术前行区域动脉化疗,并与同期20例患者行单纯手术作对照.观察化疗对术后恢复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活性的影响.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以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以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术前区域动脉化疗,不会增加术后许发症.手术后,化疗组的总T细胞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而NK活性有所下降,且恢复较慢.化疗后65%的患者肿瘤组织出现癌细胞变性、组织坏死、纤维增生等病理改变.化疗组的增殖指数PCNA和Ki-67分别为(70.1±12.3)%和(28.9±6.8)%,较对照组的(81.3±7.3)%和(41.8±9.8)%显著下降(P<0.01);而细胞凋亡指数则由对照组的(8.7±2.7)‰提高至化疗组的(12.7±6.2)‰(P<0.05).结论术前经动脉化疗能导致癌细胞变性坏死,并抑制肿瘤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在围手术期对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 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刘金钢;司永仁;马景峰;余云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口狭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8例经皮下盲袢、13例经T管窦道进入胆道镜,先气囊扩张狭窄,再取狭窄上方结石,瘢痕性狭窄置硬塑管支撑3-6个月;恶性狭窄胆道镜引导置金属支架. 12例行PTCD;恶性狭窄不伴结石,放射介入置金属支架;如有结石或瘢痕狭窄,先扩张窦道、后经PTCS取石或置金属支架、硬塑管.全组气囊扩张19例、置硬塑管5例、置金属支架9例.结果33例中24例良性狭窄,扩张19例、置硬塑管5例均解除梗阻,9例恶性狭窄8例置金属支架解除梗阻.15例伴有结石者取净结石.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借助胆道镜的非手术方法在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中创伤小、副损伤少、疗效确切.

  • 吻合器痔上直肠粘膜环切除术致术中、术后出血的应对策略

    作者:刘金林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直肠粘膜环切除(PPH)术式致术中、术后出血的应对策略.方法分析PPH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术中主要出血有切缘明显渗血7例、搏动性出血3例,均行缝扎后成功止血.术后出血有11例为大便时手纸带血,均仅加用止血药1-3 d,未行特殊处理,出血可自行停止,术后大出血1例在鞍麻下经肛镜缝扎止血成功.结论术中对切缘(吻合口)的搏动性出血、活动性渗血行可靠的缝扎止血,是降低PPH术中、术后出血率的关键因素.

  • 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杨枫;张抒;刘展;黄江涛;于澜;曹阳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3例大肝癌病人行开腹手术、腹腔镜下、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定位射频消融治疗.术前诊断检查指标包括B超、增强CT、AFP、经皮肝穿刺活检.13例中有19个肝占位病变,单发病灶9例,2-3个病灶的4例,肿瘤直径6.0-15.0 cm,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3例.结果RFA治疗大肝癌近期疗效满意,症状明显改善,食欲明显增加,生活质量良好,肝功、AFP明显好转;术后1月彩超、增强CT复查全部肿瘤体内血供消失,瘤体缩小;3月后CT显示瘤体大片坏死、液化.13例中无手术死亡,存活时间3-12个月,其中1例术后3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结论RFA给不宜手术的大肝癌患者又增加了一种安全、打击小、痛苦小、生活质量好的治疗方法和延长生命的机会.

  • 硬膜外麻醉下低压气腹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李家辉;杜吉义

    为探索硬膜外麻醉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有效预防隔肌刺激症状的方法,采用术中低压气腹的方法起得较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 肝钳半肝血流阻断法行肝段切除术147例报告

    作者:宋步需;王文耀;赵金良;任和平;黄振瑞;范有金

    应用简捷的方法控制出血、低限度的减少肝功能损害是肝切除成功的关键.我院自1986年-2000年应用肝钳半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147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加蕈型管造瘘治疗体会

    作者:周四海;余正;杨强;陈太忠

    我院从1990年以来,在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手术中,采取Ⅰ期结肠切除吻合,同时用乳胶蕈型管行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以预防吻合口瘘,获得满意效果.

  • 肝脏损伤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作者:王华峰;张国林

    肝脏损伤较为常见,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1年10月共收治肝脏损伤212例,通过对212例肝脏损伤的临床观察,对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式的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标准,进行临床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 肿瘤坏死因子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屏障的影响及生长抑素的作用

    作者:张平平;杜金郎;王金龙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道损伤中的作用及生长抑素对其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制成犬ANP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及生长抑素治疗组.分别于术后6、12、24、48h测定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并观察胰腺和回肠粘膜病理学及电镜超微结构及肠道细菌移位情况.结果ANP组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且以发病后12、24 h为明显(P<0.01-0.05),血中细菌和肠系膜淋巴结(MLN)细菌移位率均为100%;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血管扩张充血,固有膜中度水肿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观察肠粘膜微绒毛长短不一、排列不整齐,脱落严重.生长抑素(SS)治疗组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也以发病后12、24h为明显(P<0.01-0.05),血中细菌和MLN细菌移位率为60%,光镜及电镜下肠粘膜也有明显病损,但程度较ANP组明显减轻.结论TNFα是导致ANP时肠道屏障损伤的重要因素,生长抑素能减轻ANP时肠道屏障的损伤.

  • 开腹手术切口与腹腔镜手术切口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

    作者:胡明彦;陈斌;代少华

    目的观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单纯切口损伤大小导致肠粘连的差别,同时探讨腹腔镜穿刺孔缝合腹膜对预防肠粘连的意义.方法取20只成年家兔,分别在左下腹做5 cm开腹切口、右下腹做二个0.5 cm腹腔镜手术穿刺孔,左下腹切口常规丝线分层缝合,右下腹穿刺孔一个缝合腹膜,另一个不缝合腹膜.结果左下腹切口的肠粘连率为66.67%,右下腹腹腔镜穿刺孔粘连率为4.17%,其中不缝合腹膜的为8.3%,缝合腹膜的为0.结论单纯开腹切口损伤导致的肠粘连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穿刺孔;腹腔镜穿刺孔缝合腹膜对预防肠粘连无意义.

    关键词: 切口 腹腔镜 肠粘连
  • 不同缺氧条件下大鼠肝细胞能量代谢变化

    作者:马正伟;汪仕良;王凤君;王裴

    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肝细胞缺氧模型,模拟创伤后的缺血、缺氧环境,以正常生长的大鼠肝细胞为对照,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分析氧的不同浓度及缺氧时间下肝细胞内ATP、ADP、AMP以及能荷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肝细胞内ATP含量下降,4h达到低水平,以后逐渐回升,其中O2浓度为15%组16 h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ADP和AMP的变化与 ATP相反,与正常对照相比,缺氧后水平增高,4 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6 h仍未能完全恢复正常水平.能荷及ATP/ADP比值的变化与AMP相似.结论缺氧后肝细胞能量代谢明显受到影响,呈现出双相变化的趋势,ATP和能荷水平先降低,后增高.

  • 卡托普利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作者:胡铭荣;徐德征;王雄;陆伟伟;江素君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以及卡托普利的干预效应.方法63只SD大鼠分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组、卡托普利干预组三组,进行不同处理.急性胰腺炎组用十二指肠闭襻法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干预组在制模后立即腹腔注射卡托普利(5 mg/kg),在病程不同时点测定血浆淀粉酶(AMY)、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急性胰腺炎组随着病变的进展,胰腺炎病理由水肿向出血坏死发展,病程10 h内,PRA、AngⅡ水平升高,胰腺炎病理呈水肿性改变;10 h后,AngⅡ继续升高,PRA却升高不显著,但仍保持高水平,病程24h胰腺炎病理呈出血坏死性改变,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10 h(P<0.05).(2)卡托普利干预组随着胰腺炎病变进展,血浆PRA、AngⅡ水平低于急性胰腺炎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急性胰腺炎组(P<0.05).结论早期运用卡托普利可降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病变有保护作用.

  • 杂合型人工肝装置的构建与评价

    作者:朱薇;袁爱力;赖卓胜;陈宏;王亚东;杨敏;张国华

    目的构建透析型杂合人工肝装置并评价该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中空纤维管和透析器连接氧合器供养,血泵提供循环动力,恒温装置维持循环温度,透析管道为循环通路,透析器的侧路入端用输液器连接透析液,输液架支撑腹透液,聚集培养的肝细胞接种到中空纤维管外腔,构建出透析型杂合人工肝装置,并用于正常的犬进行体外实验.结果正常犬实验结束后生命体征稳定,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系统血液相容性好,运行对于实验犬安全、稳定.

  • E-上皮钙粘附素和p16基因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周翠玲

    目的探讨E-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D)和p16基因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胆管癌组织中ED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综合分析了ED和p16蛋白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在胆管癌组织中,ED和p1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5%和44.2%.ED和p16表达与胆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ED表达与p16表达呈正相关(r=0.47,P<0.005).结论ED和p16表达提示胆管癌生物学行为不良.

  • 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

    作者:耿智敏;徐军;刘青光;向国安;刘效恭;韩庆;王康敏

    目的探讨良性胆管狭窄的形成机制.方法用28只犬建立犬胆总管损伤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 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观察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数和组织分布.结果光镜及电镜显示:在整个胆管修复过程中炎性渗出期较长,胆道粘膜上皮愈合较慢,瘢痕组织细胞持续增生活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杂乱.肌成纤维细胞(MFB)功能活跃,持续存在于整个愈合过程中.免疫组化:巨噬细胞、TGF-β1、α-SMA在胆管愈合过程中表达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MФ阳性主要表达于胆道粘膜下固有层;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MФ及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和细胞膜;α-SMA表达于MFB胞浆、平滑肌组织.MФ、TGF-β1及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①胆管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②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持续存在,是导致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原因.③MФ、TGF-β1及α-SMA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胆管狭窄 良性 瘢痕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杰;梁萍

    由于治疗方法和预后的显著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超声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新的诊断技术的不断应用,极大的丰富了肝脏肿瘤的诊断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开创了超声诊断肝脏肿瘤的新纪元,本文就这一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IGF-Ⅱ与肝细胞癌的预测及早期诊治

    作者:安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Ⅱ)是主要由肝脏合成与分泌的单链多肽生长因子.成人IGF-Ⅱ的表达主要受到肝组织特异的启动子P1的驱动,表达水平很低.

    关键词: IGF-Ⅱ 肝细胞癌 诊断
  • 胃底贲门区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关系

    作者:杨镇;王雄彪;李涛;裘法祖

    研究食管下段和胃底贲门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对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机制,以及提高外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并可阐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 肝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

    作者:贾昌俊;戴朝六;张旭;徐锋;崔凯

    1临床资料病人女,55岁.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绞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无发热、寒战、黄疸,以"胆道蛔虫症"行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其后腹痛反复发作,偶伴发热,均经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

  • 小肠移植的沿革与新进展

    作者:夏穗生

    小肠移植在各种脏器移植中起步甚早,但难度极大.早在1959年Lillehei首先试行了狗小肠移植实验,提示自身移植狗可长期生存,而同种异体移植,数天即遭排斥而丧失[1].

  • 肝内胆管结石分型之我见

    作者:孟翔凌

    及至目前,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分型十分不规范、不统一,各单位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资料临床可比性差,现实情况下对其作科学的分型尤显重要,不仅有利于规范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而且可提示相对科学的治疗方法,并对手术难度作出估计.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分型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