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肝、胆、胰外科的回顾与发展

    作者:黄志强

    上半个世纪以来,肝、胆、胰、脾外科的发展令人瞩目,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微创外科和外科微创化观念的发展,前景更是日新月异.

    关键词: 肝脏 胆管 胰腺 外科
  • 中肝叶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

    作者:杨甲梅;朱斌;孙经建;王义;姚晓平;吴伯文;陈汉;吴孟超

    目的探讨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1年12月施行肝切除术的166例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原因.结果全组均为常温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下切肝,单例总阻断时间长68 min,短7 min,平均24.5 min;输血量多为5 200 ml,54例未输血;肿瘤切除123例(74.1%),规则性肝叶切除43例(25.9%);术后并发症9例(5.4%),手术死亡2例(1.2%).结论术前良好的肝功能储备是保证中肝叶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顺利恢复的首要条件,术中仔细操作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大肝癌 手术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

    作者:杨宏宇;章希炜;陈国玉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87年1月-2001年12月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4例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4例,非血管阻塞性急性肠缺血1例,均经病理证实.10例有与腹部体征不相符的剧烈腹痛,6例存在慢性肠缺血表现.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确诊1例,CT确诊2例,11例为术中发现.1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溶栓、抗凝治疗,9例治愈,5例死亡.结论①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硬化、血栓等病史伴与腹部不相符的剧烈腹痛是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重要临床特征;②选择性动脉造影和CT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③血管的再管化、必要的肠切除和术前、后抗凝及溶栓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④出现慢性肠缺血表现时,预防性抗凝可能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同期联合手术治疗(附19例报告)

    作者:戴朝六;贾昌俊;张旭;田大治;徐锋;崔凯;许永庆;夏振龙

    目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同期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2年2月施行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同期联合手术治疗19例.结果除1例于术后4周因并发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死亡率5.26%)外,其余18例皆康复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8/19).随访中死亡11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3例,肝功衰竭5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8%、28.6%、0%.结论只要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术式,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同期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可望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 急性腹腔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分析

    作者:瞿洪平;闵东;汤耀卿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腹腔镜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6月-2000年9月收治的73例AⅡ患者,共分离出腹腔内病原菌117株,并对常用抗生素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65.0%、26.5%和8.5%.其中主要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7.1%)、葡萄球菌属(16.2%)、假单胞菌属(13.7%)、肠杆菌属(12.8%)、真菌(8.5%)、肠球菌(8.5%)、克雷伯菌属(6.8%)等,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产ESBL的占60.7%.在全部检测的革兰阴性菌菌株中,泰能、头孢他定、丁胺卡那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分别为87.5%、62.5%、56.3%和60.0%;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均保持很高的敏感性(97%).结论革兰阴性菌和念珠菌检出率有所上升,特别是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更显著.碳青霉烯类和万古霉素仍是有效的抗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药物.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再治疗

    作者:尉继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并进行讨论.结果Dixon术后复发17例,Miles术后复发8例,经腹直肠切除结肠拉出术后复发2例,经肛局部切除术后复发2例;再手术中行Dixon术3例,Miles术14例,Hartmann术5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1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2例,局部姑息治疗4例.结论保肛手术指征不能过度放宽;注重直肠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对局部复发病例应采取积极的再治疗.

    关键词: 直肠癌 复发 再治疗
  •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武华;张永忠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12 h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于术后12 h予以等氮和等热卡的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持续8 d.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在支持前后白蛋白较对照组(肠外营养)明显升高,且于术后第5天即可达到正氮平衡,无明显的肝肾功能影响.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12 h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刘玉明;莫一我;孙志为;董坤;唐建中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方法.方法根据5例患者术前、术后的代谢特点,术前给予肠内营养,必要时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术后早期(1-4 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白蛋白;肠道功能恢复后应实施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相结合的营养方案,7-10 d后恢复经口饮食.结果5例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术前营养状态与肝移植后疗效密切相关,术前应适当、合理有效地给予营养支持.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前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控制营养物质的供给量,以利于供肝功能的恢复;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宜尽快开始EN,同时结合PN,尽早过度到经口饮食.

    关键词: 肝移植 营养支持
  • 外科治疗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胆道疾病125例

    作者:杨六成;黄宝裕;薛桂芳;李晓林;何佐邦;莫顶立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合并华枝睾吸虫感染的胆道疾病特点.方法回顾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手术或内镜治疗的合并华枝睾吸虫感染的胆道疾病125例,良性病变107例(85.6%),恶性病变18例(14.4%),合并重症胆管炎(ACST)21例(16.8%),合并梗阻性黄疸63例(50.4%),急诊手术42例(33.6%).手术方式以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为主.结果良性病变中1例死于术后ACST,5例结石复发2次手术.恶性病变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生存期3个月至2年.结论不仅华支睾吸虫本身可引起胆道外科疾病,而且引起一系列合并症,外科治疗时应同时注意对吸虫病的处理.

  •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穿孔的处理

    作者:田伏洲;王雨;汤礼军;蔡忠红;张炳印

    目的研究医源性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穿孔(PBPD)的常见原因,并提出早期处理的正确方法.方法本文总结了9例医源性PBPD的发病过程、早期诊断及处理经验,并分析了本病死亡率极高的原因.结果6例为胆总管探查所致,3例为内镜乳头括约肌发开术(EST)引起;4例死亡,1例严重致残;8例经过手术治疗,1例经过微创治疗;EST所致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穿孔患者多有皮下气肿,而胆总管探查所致穿孔早期无特征性表现.结论医源性PBPD的常见的原因是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探子造成的穿孔及EST中造成的电灼穿孔,其死亡率极高,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早期处理."三造口一引流"(胆囊造瘘、胃造瘘、空肠造瘘、胰体引流)经临床验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早期处理方法.

  • 直肠癌传统Dixon手术和吻合器吻合术的比较

    作者:张忠民;吕连芳;王润华;徐开盛;陈华建

    目的比较直肠癌传统Dixon手术和吻合器吻合的手术时间、输血量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我科共施行直肠癌前切除术43例,分为按传统Dixon吻合和吻合器吻合两组.Dixon组28例,吻合器组15例.两组病人的年龄、Dukes分期无明显差别.结果Dixon组输血量为(445±431)ml,吻合器组为(454±435)ml(P>0.05).Dixon组手术时间为(254±65)min,吻合器组为(206±45)min(P<0.05).肺部感染Dixon组3例,吻合器组2例.切口感染Dixon组2例,吻合器组1例.Dixon组未发生吻合口瘘及术后出血,吻合器组发生吻合口瘘3例,术后吻合口小量出血1例.两组无手术死亡.结论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运用能节约手术时间.

  • 联合脏器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毕建威;杨丰;马立业;闻兆章;魏国;方国恩

    目的了解联合脏器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1994年9月-1997年3月施以联合脏器切除术的49例进展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照同时期未行根治手术和接受标准胃癌根治术的病人.结果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5%、30.61%、14.29%,明显高于同时期姑息手术和剖腹探查组(1年生存率比较P<0.01,3年、5年生存率比较P<0.05),并发症发生率12.24%,与标准胃癌根治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延长生存期,且相对安全.强调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

  • 生物可分解肠吻合环在急诊胃肠手术中的应用--附38例报告

    作者:王卫东;陈小伍;李家潜;林雍熙

    1985年Hardy和他的同事们发明了一种生物可分解吻合环(Valtrac生物可分解肠吻合环,美国SDG公司生产)用于肠的无缝线缝合.我们从2001年3月至2002年8月对38例急诊胃肠手术的病人用可吸收肠吻合环进行胆肠、肠肠的端端、端侧、侧侧吻合,均吻合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体会--附28例报告

    作者:张金辉;温浩;栾梅香;王喜艳;刘兵;王再义;范上达

    总结我院开展的5例及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的23例原位肝移植手术,现将我们对胆道并发症(bⅢary complica-tions)的初步认识和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血管瘤13例临床经验总结

    作者:丁钧;马宽生;陈敏;董家鸿

    肝脏血管瘤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肝脏良性占位病变[1,2],近年来,临床影象学检查技术不断发展,本病检出日见增多.尽管此病多无临床症状,但一经检查发现后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而直径大于5 cm或少数存在临床症状者,多认为应进行有效治疗.我科从1999年开始使用超声介导下经皮肝脏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血管瘤1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48例诊治体会

    作者:张小文;朱红;李晓;高建鹏;王炳煌

    胆囊结石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为6%-19.5%[1].近年来广泛开展腹腔镜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易忽略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应高度重视.我院1990-2001年收治的9 644例胆囊结石中发现胆总管继发性结石248例,报告如下.

  • 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23例分析

    作者:张振法;方春雨

    胃排空障碍是食管癌术后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自1975-2000年我科共施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1 890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23例,发生率1.2%.现报告如下:

  • 消化道癌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作者:石景森;王健生;徐怡庄;孙学军;翁诗甫;吴瑾光

    目的研究消化道癌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表现.方法应用FT-IR对121例消化道癌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检测,结合常规病理结果指认、总结不同组织的光谱特征.结果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具有不同的FT-IR光谱表现,1 550 cm-1处的酰胺Ⅱ带在癌组织中显得较弱,峰形低平,而在正常组织中则较强,峰形高尖.1080 cm-1处核酸的吸收谱带在癌组织中较强.正常组织中1 450 cm-1处的峰多强于1 400 cm-1处,而在癌组织中则相反.结论消化道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FT-IR谱图不同,主要表现为组织中蛋白质、核酸和磷脂等含量与结构的改变.

  •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NK细胞和TNF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徐辉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来探讨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IIA)分别检测42例大肠癌患者血清NK细胞数和TNF水平,并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1)大肠癌肿组外周血NK细胞数较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NF水平显著升高(P<0.01),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意义;(2)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两周,外周血NK细胞升高,TNF水平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非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者与术前相比无差异;(3)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外周血NK细胞数较非转移者显著降低(P<0.01),而TNF水平显著升高(P<0.01);(4)外周血NK细胞数与TNF水平在大肠癌患者中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和TNF水平可评估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判断术后疗效及预后有较大价值.

  • 经门静脉全胃肠外营养对兔肝再生的影响

    作者:张雪峰;蒋会勇;马东初;王承利;金红旭;吴国强;宗修锟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营养对兔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兔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对照组,n=5);Ⅱ组(中心静脉营养组,n=10);Ⅲ组(门静脉营养组,n=10).分别切除兔肝左叶.行门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后,连续胃肠外营养,6 d后取新鲜肝组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计算肝细胞增殖指数.结果Ⅱ、Ⅲ组G0+G1期细胞均明显减少(P<0.01),且Ⅲ组减少更明显(P<0.01).S期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G2+M期细胞Ⅲ组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肝细胞增殖指数Ⅲ组明显高于Ⅱ组(56.3%对49.3%P<0.01).结论经门静脉营养促进肝再生的作用优于经中心静脉营养.

  •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中IGF-Ⅰ的变化与免疫功能

    作者:尹兰宁;寇治民;张红;宋爱琳;毛杰

    目的探讨和研究IGF-Ⅰ对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收集2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血清的ALT、γ-GT、Endotoxin、IGF-Ⅰ、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验.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与对照组相比,IGF-Ⅰ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SIL-2R则显著升高(P<0.01);在胆道梗阻解除后,IGF-Ⅰ显著上升,SIL-2R则显著下降(P<0.01).在良性梗阻性黄疸时,血清中的IGF-Ⅰ浓度的变化与SIL-2R的浓度变化呈负相关(r=0.723,P=0.028).结论IGF-Ⅰ对梗阻性黄疸的免疫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 内毒素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宝华;陈惠孙;金榕宾;周继红

    目的探讨内毒素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内毒素、L-左旋精氨酸和硝基左旋精氨酸进行处理,并检测上清液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内毒素使ET-1和NO含量增加;NO则使ET-1的含量降低.结论内毒素能导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使ET-1和NO的合成和释放增加;NO则抑制ET-1的合成和释放.

  • 大鼠辅助性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

    作者:李海林;徐克森;陈雨信;张蕾;靳斌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大鼠辅助性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方法整块切取全部小肠和60%的肝脏.同时切取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动脉段以确保移植器官的血供.供体小肠的静脉血通过供体完整的门静脉回流.将供体左肾静脉水平肝下下腔静脉斜形切断吻合于受体两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供体腹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小肠,通过小肠端-端吻合重建肠道.结果整个手术时间平均为130 min.3个月的生存率为8%(16/20).移植后90d,对3只大鼠行剖腹探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到移植物的形态及功能均正常.观察移植后12个月的5只大鼠,肝功能正常,移植肝及小肠均呈正常的组织学结构.结论大白鼠辅助性肝-小肠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 不同胆道灌洗方法对供肝胆道冷保存损伤的影响

    作者:刘昌;李辉;史原;季学闻;吕毅

    目的探讨不同胆道灌洗方法对供肝胆道冷保存的影响.方法将经历相同热缺血时间的SD大鼠肝脏用4℃UW液(solution of university of siscolnsin)门静脉灌注后,分为胆道非灌洗组、4℃生理盐水灌洗组、4℃UW液灌洗组、4℃生理盐水+UW液灌洗组,分别置于4℃UW液中保存,光镜观察胆道粘膜.结果非灌洗组胆道损伤明显,生理盐水组存在一定程度的胆道损伤,4℃生理盐水+UW液组胆道保护效果理想,4℃UW液逆行灌洗组次之.结论①肝脏冷保存前必须进行胆道灌洗,避免残留胆汁对胆道损伤;②冷保存前胆道灌洗可以明显减轻胆道损伤;③不同胆道灌洗方法中采用4℃生理盐水灌洗+UW液灌注保存效果理想.

  • 溃疡病外科治疗的趋向

    作者:谭毓铨;王贵民

    消化性溃疡(PU)是常见病,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发病高峰时曾称人口的1/10曾患本病.据当时统计约1/10的PU病人因内科治疗不愈或并发有大出血、穿孔及梗阻等原因而需手术治疗.130021 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外科

  • 超声刀及水射刀在肝脏外科的应用

    作者:张志伟;陈孝平

    肝切除术中如何有效地减少出血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有许多方法及手术器械是专为减少手术出血而设计的.

  • 胰腺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彭晓晖;周总光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BAS)作为循环的激素系统,通过对心血管、肾脏、神经系统等的影响,在维持血压及水电解质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效应肽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通过相应的受体AT1、AT2发挥关键作用[1].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