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直肠癌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

    作者:喻德洪;张卫

    1 大肠癌手术方法进展大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中的地位正迅速上升,在上海地区,近20年大肠癌发病率男性上升104%,女性上升99%,已占据恶性肿瘤的第3位,其诊治也成为当前肛肠外科的重点.

  • 可切除肝癌治疗中TACE的选择

    作者:杨甲梅;朱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了提高手术切除的疗效,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对于可手术切除肝癌术前、术后是否需行TACE,迄今国内外学者意见不尽一致.

  • 术前内镜下梗阻性黄疸行胆道内外引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虎城

    目的探讨术前内镜下胆管内支撑引流术(ENBD)和/或术前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RBD)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和术前准备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因将胆道梗阻病例33例分为良性组21例,恶性组12例.33例患者实施急诊和择期引流的同时行胆道造影以明确诊断.结果所有患者胆道均得到充分引流,急性胆管炎患者胆道感染得以迅速控制,免于急诊手术;恶生组除2例晚期胰头癌患者仅行ERBD姑息治疗外,其余经ERBD或ENBD引流后,TB均降至40μmol/L以下,为手术创造了条件.全部行根治性手术,其中除1例出现肝残面胆瘘外,余无并发症发生,全组无手术死亡率.结论术前ENBD和ERBD确有进一步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和微创性,其良好的胆道引流减压减黄效果,急诊床旁ENBD尤其对急性重症胆管炎及老年急性胆管炎的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高卫东;秦新裕

    目的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病因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6例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病人行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者行括约肌切开术(EST)和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和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OD)者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肝门胆管癌行胆管内支架(EMBE);对化脓性胆管炎、继发性胆总管多发结石、结石难以一次取净及术后胆瘘、胆管中段狭窄者行ENBD.结果371例(96.1%)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30例.胆管结石243例,235例经1-3次内镜取石后取净.乳头炎性狭窄39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9例,SOD 7例,行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16例,11例行ENBD成功.乳头肿瘤6例,肝门胆管狭窄5例,行内支架治疗后黄疸减退.胆囊切除术后胆瘘6例,行ENBD治疗成功,避免再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胆囊管结石残留4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5.7%.结论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确切病因并给予相应内镜治疗.

  • 胆囊结石病家系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费健;韩天权;蒋兆彦;姜志宏;张奕;蔡杏兴;张圣道

    目的从胆囊结石病多发家系角度来探讨胆石症发病的分子基础并研究部分胆石病易感基因在胆石病家系成员中的分布及与胆石病的关系.方法收集调查上海地区93个胆石病家系,通过胆囊B超检查证实每个家系至少有2名胆石病患者,对333名家系成员(其中患者239人)进行临床调查并检测血脂水平,应用PCR-RFLP(PCR-限制性多形性碎片长度)法来检测胆石病易感基因载脂蛋白B(Apo B)基因XbaI和载脂蛋白E(Apo E)基因Hha I的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家系成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APo B基因Xba I多态性X+/-基因型频率在胆石组为5.9%,非胆石组为1O.6%,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的Apo B基因型,其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Apo E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ε2、ε3和ε4的分布频率在胆石组分别为:6.9%、81.4%和11.7%,在非胆石组分别为:9.0%、81.4%和9.6%,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年龄段为≤40岁的家系成员中,APo E4/x(APo E3/4,Apo E4/4)基因型在胆石组的分布频率(20.6%)显著高于非胆石组(0%)(P=0.04).不同的Apo E基因型对血脂水平有着不同的影响,总体上看,E2/x(Apo E2/2,Apo E2/3)基因型者的血清TG和HDLC显著升高,LDLC显著降低(P<0.05);而F4/x基因型者的TC、LDLC、Apo B以及Apo E均显著升高,HDLC、APoA1显著降低(P<0.05).结论ε4等位基因可能是胆石病的易感基因,Apo B基因X+等位基因和胆石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确定.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CMS)强力挂线快速松解术

    作者:俞宝典;包海伦;姚瑜洁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CMS)引起的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简单安全中西医结合外科手术方法.方法随机将PCMS便秘患者56例分成治疗组43例,采用后方强力挂线快速松解术;对照组13例,采用经典的后方单侧切断术.结果两组分别对比观察术前、术后、2年后追访,三阶段的排粪造影等多项临床指标及排便情况,经X2检验,P<0.05及P<0.01,有显著性差异,无一例发生不全失禁或肛管畸形等后遗症.结论本术式避免了常规经典手术易于出血、水肿、感染、坏死,后使耻骨直肠肌严重疤痕化所致的便秘复发.

  • 老年人胃癌49例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陈真;杨步荣;李刚;程宪珍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及适当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8年我院收治7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53例,其中施行手术49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老年人胃癌起病隐匿,症状多无特异性.术前多数合并有其它疾病;手术证实多数为中晚期胃癌,癌肿多见于幽门窦(77.5%)、大于5 cm并累及胃浆膜层(81.6%).病理检查多为分化型腺癌(73.4%).49例中30例行胃癌切除术,切除率为61.2%;其中根治性切除8例(17%),姑息性切除22例(45%).其它手术19例(胃-空肠吻合术13例,手术探查取活检6例).围手术期死亡率2.7%.手术后并发症27例(55%).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2.5%,姑息性切除术后五年生存率为零.结论老年人胃癌有其特殊性,其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而定,对早期或中期胃癌争取行D2以内的胃癌根治术.术前充分准备,提高病人手术耐受能力,手术时间以不超过2 h为好,术毕常规残留或空肠造瘘,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加强管理,并辅以腹腔灌注化疗,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明显帮助.

  • 急性胰腺炎预后判断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作者:范毓东;李开宗;管文贤;潘峰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术前、中、后多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我院经手术治疗的8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史、体征及治疗措施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急性胰腺炎预后的方程式.结果在调查的32个因素中有10项(胰腺炎病理类型和术后体温、嗜中性白细胞比率、营养方式和胆道病变性质、胆囊病变类型、胰腺皂化、麻醉方式、术前发热及患者年龄等)与急性胰腺炎恢复关系大.结论该回归方程对预测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吴一武;梁建深;崔敏;梁晖;谢春华;李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预防经验.方法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例无严重并发症的经验.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5±35)min,术后196例病人翌日可在扶助下下床活动和开始进食,术后住院3~5 d.1例发生局限性胆瘘和1例局限性腹腔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因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也痊愈,均无胆管损伤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针对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是关键.

  • 影响胆管癌患者生存预后因素的研究

    作者:何平;石景森;陈武科;王作仁;韩玥

    目的探讨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980-1995年86例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选择15个可能对胆管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非重要性特征性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年生存率为72.6%,3年生存率为32.4%,5年生存率为18.7%.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神经浸润、周围血管浸润、切缘癌残留和浸润深度对预后有影响(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胰腺浸润、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胰腺浸润、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是胆管癌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胃肠道癌术后腹腔内化疗的价值

    作者:方之千;倪雷;吴坚

    目的探讨腹腔内化疗的价值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胃肠道癌术后腹腔内化疗.结果3例出现肝转移,一年生存率89%.结论腹腔内化疗能降低胃肠道癌术后的复发.

  • CD3AK细胞过继治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活性的影响

    作者:秦建国;韩本立;张翔;韩民;李梅;李铸;张智勇

    目的探讨CD3AK细胞过继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58例PLC患者分为:CD3AK细胞治疗组(n=37),对照组(n=21),另取11例献血员为正常对照.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输注CD3AK细胞,每天1次,每次输注2×109个细胞,输注前30 min静脉注射IL-2 100u,连续5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只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保肝治疗.观察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IL-2R、细胞增殖功能、NK及LAK活性.结果治疗组CD4/CD8比值、NK活性、LAK活性、IL-2R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活力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过继输注CD3AK细胞治疗能够补充肝癌患者有效抗肿瘤活性细胞数量的不足,并能够使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和功能低下的状况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叶必鹏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对1990年2月至2000年9月收治的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回顺.结果19例患者经稀钡造影及胃镜检查均得到明确诊断,并经对症处理3-7周后均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属非机械性梗阻,胃镜不仅对残胃无力有诊断作用,且有明显治疗作用,一经诊断明确者应行保守治疗,切忌再次手术,手术疗效不佳.

  • 大肠癌中DCC基因与蛋白激酶C的表达与预后

    作者:徐美东;姚礼庆;顾大镛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DCC(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基因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TM法,对91例大肠癌组织中的DCC蛋白及PKC表达状态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期的关系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91例大肠癌中DCC阴性率为43.9%,PKC阴性率为51.6%,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041,P=0.005).其中DCC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术后有无脏器的转移、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PKC的表达仅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统计学相关性(P=0.019).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分期与DCC表达水平可做为大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DCC基因的表达缺失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独立指标.

  •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秋珍;脱朝伟;张宁;张丹;明彩荣

    目的为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显微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将人胃癌新鲜组织移植裸鼠胃(黏膜层)壁内,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侵袭和转移,及形态学特征(光镜,免疫组化电镜).结果从47例胃癌标本中筛选出一株人胃腺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已传至27代,一株人胃鳞腺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已传至25代和一株人胃鳞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已传至21代.共移植裸鼠426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为96.5%.自发转移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胃癌在裸鼠胃壁内自主侵袭性生长,侵袭破坏胃壁各层组织结构,并直接侵袭到邻器官和组织.经血行转移到肝、肺、脾、肾等.淋巴道转移到胃的黏膜和黏膜下淋巴丛.局部及远处淋巴结.多伴发幽门梗阻癌性腹水,卵巢和腹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具有分泌癌胚抗原CEA的功能.移植瘤对p53、C-erbB-2、rasp21癌基因呈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的生长方式侵袭的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移植瘤细胞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与人胃癌细胞相似.结论三株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完整的模拟了人胃癌患者的临床过程,且转移模式与临床患者相似.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及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 胰腺癌GST-π耐药基因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诚谊;王百林;彭瑞云;翟淑萍;高亚兵;谷庆阳;王德文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GST-π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50例异常和正常胰腺石蜡切片组织标本(包括原发性胰腺癌97例,胰腺炎32例和正常胰腺组织21例)进行GST-π耐药基因蛋白表达检测.结果GST-π耐药基因在胰腺癌、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7%、15.6%和14.3%;胰腺癌组织中GST-π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P<0.05).胰腺癌高分化组织中GST-π耐药基因表达也明显高于低分化组织(P<0.05).GST-π耐药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大小、侵袭性及临床分期等指标无关(P>0.05),GST-π耐药基因表达阳性病人平均术后生存时间长于GST-π阴性病人.结论GST-π可能参与胰腺癌的早期癌变过程,并在维护肿瘤的特性中起到一定的作用,GST-π耐药基因有可能成为胰腺癌的早期肿瘤酶标记物;GST-π耐药基因与胰腺癌的"天然性多药耐药"和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关,它是指导肿瘤化疗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全胃切除术后两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法对胃肠动力影响的比较

    作者:秦新裕;雷勇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两种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肠动力学与体重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方法50只雄性Sprague-Dawley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组)、剖腹组(L组,仅剖腹),空肠切断吻合组(JT组,距Traiz韧带10 cm处切断空肠,然后再吻合).空肠间置组(JI组,全胃切除术后间置5 cm空肠).Roux-en-Y组(RY组,全胃切除术后行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术).结果术后6月RY组体重低于术前[(247.7±13.4)gvs(295.0±12.0)g,P<0.01],而JI组体重较术前增加[(385.0±21.2)g vs(299.5±8.3)g,P<0.01].RY组小肠转运速度为(24.8±10.3)cm/30 min,而对照组为(54.67±6.7)cm/30min(P<0.01),RY组小肠转运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JI组、L组以及JI组小肠转运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全胃切除术后采用空肠间置重建消化道的大鼠,在手术后6月时其胃肠动力和体重的变化均优于Roux-en-Y组.

  • 热休克蛋白70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朱兴;戴朝六;淮明生;田大治;张旭;徐锋;贾昌俊;崔凯;刘波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成肝硬化模型.分两组:IP组(缺血预处理组),用Pringle's法阻断肝门15 min后,恢复血供,关腹;C组(对照组),只予以开、关腹.48 h后,再次阻断肝门30min,恢复血供.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P后6、24、48h肝组织中HSP70的表达水平;测再灌注1 h血清生化酶(ALT、AST、LDH)水平;计算术后一周生存率,并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IP组在缺血预处理后24-48h HSP70表达显著增强,呈高水平;而C组中在各时点HSP70均无表达增强.再灌注1 h,IP组的ALT、AST、LDH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或P<0.05,n=7).术后一周生存率IP组(93.10%,n=29)明显高于C组(73.33%,n=30)(P<0.05).缺血再灌注后1 h,IP组的肝细胞损伤明显轻于C组.结论HSP70能够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术后生存率.

  • 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诊治进展

    作者:刘祥德;董家鸿

    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congenital cystic dilation ofthe common bile duct)俗称胆总管囊肿,1723年由Vater首次对其进行了描述,迄今文献报道近2000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婴幼儿,男女比例1:4-5,10岁以下发病者约占2/3,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低,约为1/1.3万-1.5万;但在东方国家则较高,在日本高达1/1000.本文就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作一简述.

  • 肝内胆管残余和再发结石防治措施的探索和演变

    作者:周孝思

    1.胆总管肠吻合术20世纪50年代,在黄志强、冉瑞图等前辈指引下,我们开始认识肝内胆管结石.初,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处理,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再降入胆总管并阻塞其出口,引起反复发作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因此,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采用胆总管肠吻合术(包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与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 浅谈原位肝移植的几种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陈规划;朱晓峰

    原位肝移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出现了多种成功的手术方法.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先进的设备,且供受体配合选择机会多,故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应用已轻车熟路,效果良好.

  • "古钱征"--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的象征

    作者:黄志强

    肝门部周围肿瘤(perihepatic hilar tumor)包括原发于肝管分叉部的癌以及肝管分叉部周围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恶性肿瘤,常需要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以肝门部胆管癌为例,影响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重要的独立因素(independent risk factor)是肿瘤的门静脉侵犯.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7例报告

    作者:吴广川;胡先典

    1992年5月至2001年10月我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900例,其中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7例,残留结石率0.36%(7/1900).本文分析胆总管残留结石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治疗和预防进行探讨.

  • 经腹胃上部恶性肿瘤切除术78例报告

    作者:张伟;李平;王康

    胃上部恶性肿瘤常需行全胃或近端胃切除,经腹切除较之经胸或胸腹联合切除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但经腹手术由于术野显露的限制,有可能影响肿瘤的根治,也给消化道重建带来一定的困难,有可能增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作者:石景森

    自1935年Whipple首次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获得成功,至今已有65年历史;国内1954年余文光报告第一例手术成功,我校1957年开展此项手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根治原则虽相同,但在方法上已有改进且日臻完善,成为当今治疗壶腹周围癌的唯一有效术式.

  • 结肠癌致肠梗阻43例分析

    作者:金德;孙玉成;金恩鸿

    我院从1994-2001年共收治结肠癌致肠梗阻4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 2例消化道重复癌误诊误治分析

    作者:虞慕唐

    多发性原发癌与重复癌的临床报告在国内近十年来已见增多.本院10年内确诊32例,二者常有混淆.多发癌为同一器官于不同部位发生2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而重复癌是指2个以上器官发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2,],6个月以内者称同时性,超过6个月称异时性.

  • 胆总管十二指肠引流术150例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王光明

    我院自1989-1999年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50例,逆行性感染的发生率并不高,亦未见盲袢综合征,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研究违规与编辑

    作者:钱寿初

    "研究违规"在医学论文发表中已成了棘手问题,但定义仍不明确,处理更是乏力.过去20多年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必须具备这方面知识,才能确保科学的真实性;为此,要对研究人员进行科研真实性、科研道德的教育,包括科研方法、科研数据收集、分析、作者署名、论文发表等等.其中,编辑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另外,要有专门机构来处理"研究违规".

    关键词: 研究违规 编辑 定义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