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食管癌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邱龙;李向楠;赵松;赵佳;朱登彦;杨洋;原锋锋;张开上;郑少忠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6例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全组患者行Sweet手术或Mckeown手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影响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单因素分析及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95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Sweet手术107例,Mckeown手术849例;开胸手术336例,胸腔镜手术620例.肿瘤部位:食管上段143例,食管中段627例,食管下段186例.95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74±67)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 167) 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8±11)枚.9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117例,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2.24%(117/956).117例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中,早期瘘2例,中期瘘1 10例,晚期瘘5例;两管法(胃管、营养管)治愈12例,三管法(胃管、营养管、胸管或纵隔管)治愈24例,颈部切口拆开换药治愈43例,瘘腔置管冲洗治愈15例,食管支架置入治愈17例.术后院内死亡16例,其中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6例,无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10例.95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6±11)d,其中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9±19)d,无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3±6)d.术后病理学检查:鳞癌873例,腺癌9例,其他类型癌74例.TNM分期:0期135例,Ⅰ期110例,Ⅱ期325例,Ⅲ期376例,Ⅳ期1例,未确定分期10例.(2)影响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手术方式、制作管状胃、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术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79,6.174,4.427,4.377,6.266,7.057,55.036,51.80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制作管状胃、术后肺部感染、术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922,2.907,2.323,95%可信区间:1.203 ~3.070,1.682~5.023,1.235 ~4.370,P<0.05).(3)随访情况:956例患者中,908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 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随访期间,1 11例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中,21例发生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狭窄;797例无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中,59例发生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狭窄,两者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03,P<0.05).结论制作管状胃、术后肺部感染、术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是食管癌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超声内镜检查评估T3期食管鳞癌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杨洁;罗广裕;梁润斌;徐国良;傅剑华;单宏波;龙浩;张兰军;林鹏;王欣;戎铁华;杨浩贤

    目的 探讨EUS检查评估T3期食管鳞癌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733例术前经EUS检查评估为T3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733例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以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为金标准,评价术前EUS检查评估临床分期的准确率、过高分期率和过低分期率.观察指标:(1)术前EUS检查评估临床T分期与术后病理学T分期的比较.(2)随访和术后生存情况.术后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疾病及生存情况.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定义为从手术时间至患者死亡或后1次有效随访时间.随访时间截全2016年12月30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术前EUS检查评估临床T分期与术后病理学T分期的比较:733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EUS检查均评估为T3期.733例食管鳞癌患者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pT1b期9例,pT2期87例,pT3期630例,pT4a期7例.术前EUS检查评估准确率为85.95%(630/733),过高分期率为13.10%(96/733),过低分期率为0.95%(7/733).术后病理学N分期:N0、N1、N2、N3期患者例数分别为329、247、110、47例;TNM分期:Ⅰ、Ⅱ、Ⅲ期患者例数分别为27、323、383例;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肿瘤患者数分别125、403、205例.(2)随访和术后生存情况:733例患者中,639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0~15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0个月.733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3.0个月(37.7~ 68.3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3%、58.1%、48.2%.不同术后病理学T分期患者的生存分析:9例pT1b期、87例pT2期、630例pT3期、7例pT4a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75.2%、63.0%、46.3%、0,4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89,P<0.05).结论 EUS检查对食管鳞癌T分期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仍有部分患者临床分期上移.

  •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亮;赵格非;李嘉根;高树庚;薛奇

    目的 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手术的安全间隔时间.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11例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8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间隔时间<8周,设为<8周组;43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间隔时间≥8周,设为≥8周组.患者术前行放疗,同期采用TP方案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择期行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观察指标:(1)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情况.(2)手术及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1)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情况:<8周组和≥8周组患者均按疗程完成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8周组和≥8周组患者肿瘤病理学完全缓解例数分别为34例和1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41,P>0.05).(2)手术及术后情况:<8周组和≥8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缘均为阴性.<8周组和≥8周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日、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颈部引流管拔除时间、声音嘶哑、上消化道出血、吻合口瘘、呼吸系统并发症、胸腔积液或积脓、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术后30 d内死亡、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54± 103) min和(343±92) min、(400±76) mL和(392±51)mL、(19±4)枚和(19±3)枚、(1 1±4)d和(12±6)d、(4.9±1.6)d和(4.5±1.0)d、5例和2例、1例和0、12例和7例、3例和5例、6例和3例、5例和4例、8例和3例、0和2例、(19±17)d和(18±11)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80,0.569,0.326,1.223,1.286,x2=0.029,0.035,1.114,0.000,0.000,0.246,t=0.315,P>0.05).(3)随访情况:111例患者中,90例获得术后随访,其中<8周组55例,≥8周组35例.随访时间为3~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随访期间,<8周组患者中,9例死亡,11例肿瘤复发;≥8周组患者中,6例死亡,11例肿瘤复发.结论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安全有效,以8周左有为术前间隔时间,不增加围术期风险.

  • 弧形切割闭合器联合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玉洲;韩广森;刘晨宇;张俊立;顾焱晖;曹养辉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闭合器联合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06例SiewertⅡ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AEG根治术,施行三阶段顺时针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入路、总体手术时间、钉砧头放置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2)术后病理学检查及化疗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电话与门诊相结合的方式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无瘤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腹手术85例,经腹切开膈肌进胸手术50例,胸腹联合手术71例.206例患者总体手术时间为(113.7±15.4) min,钉砧头放置时间为(3.5±1.2)min,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10.4±2.9) min,术中出血量为(128±25) 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6)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0.9)d.206例患者中,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隐性吻合口瘘6例、显性吻合口瘘3例、胰液漏2例、肠梗阻2例、吻合口狭窄1例、胸腹腔感染1例,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围术期因并发症再次行手术治疗患者.20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3±1.9)d.(2)术后病理学检查及化疗情况:206例患者食管切缘距肿瘤距离为(5.2±0.4)cm,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171例患者术后接受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6~8个周期,或口服单药替吉奥1年.(3)随访和生存情况:20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7±0.3)年.206例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为58%,随访期间无吻合口肿瘤复发患者.结论 SiewertⅡ型AEG根治术中应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联合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可简化食管空肠吻合难度,保障食管下端的安全切缘.

  •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预后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率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理想;韩文秀;韦之见;徐阿曼

    目的 探讨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预后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率(LNR)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4例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444例患者均行根治性AEGD2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范围为下纵隔+食管裂孔周围+腹腔淋巴结.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5年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12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0月.观察指标:(1)随访和生存情况.(2)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3)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LNR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1)随访和生存情况:444例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 ~8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444例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2%、60.3%、45.7%.(2)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pN分期和LNR分期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32,5.898,36.045,38.847,46.46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LNR分期是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1.393,1.411,95%可信区间:1.137~1.708,1.106~1.801,P<0.05).(3)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LNR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LNR的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0.077,12.618,36.58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是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LNR的独立影响因素(OR=0.684,0.688,0.788,95%可信区间:0.485~ 0.965,0.505~ 0.936,0.687~ 0.903,P<0.05).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和LNR分期是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是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LNR的独立影响因素.

  •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浩;汪灏;唐汉;林淼;方勇;沈亚星;谭黎杰

    目的 比较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6例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56例患者中,59例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设为新辅助放化疗组,97例行新辅助化疗设为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放化疗组采用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放疗40 Gy(2 Gy/d);新辅助化疗组采用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两组患者新辅助治疗结束6周后再次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行胸腔镜右胸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手术.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第1~2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3年开始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肿瘤标志物水平(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胸腹部CT检查,颈部及腹部超声检查,必要时行胃镜或PET/CT检查;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1)治疗情况: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新辅助治疗+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新辅助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患者中分别有6例和15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201±25) min、(195±2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7±66) mL、(133±58) mL,术后再次入住ICU患者分别为5、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分别为24例(肺部并发症10例、吻合口漏8例、声音嘶哑3例、心血管并发症2例、乳糜胸1例)和30例(吻合口漏11例、肺部并发症10例、声音嘶哑4例、心血管并发症2例、术后出血1例、胃排空障碍1例、乳糜胸1例),围术期死亡例数分别为0、1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9~93 d)、11 d(9~78 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883,t=0.102,0.692,x2=0.048,1.541,Z=0.225,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新辅助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96.6%、9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9,P>0.05).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肿瘤消退分级G0、G1、G2、G3级分别为18、16、7、18例,新辅助化疗组分别为4、5、4、8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51,P<0.05).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肿瘤术后ypTNM分期0、Ⅰ、Ⅱ、ⅢA、ⅢB、ⅣA分别为16、9、23、4、6、1例,新辅助化疗组分别为4、9、37、6、34、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90,P<0.05).新辅助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发生降期例数分别为48、5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57,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156例患者中,153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 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1%、61.4%、34.9%,新辅助化疗组患者分别为81.4%、43.8%、23.1%,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6,P<0.05).结论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比较,前者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术后病理学反应率和降期率,以及患者总体生存率.

  • 经脾蒂上缘间隙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施申超;唐勇;张宇;赵龙;胡青钢;万赤丹

    目的 探讨经脾蒂上缘间隙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89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89例患者中,42例未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设为A组,147例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设为B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联合手术、手术时间(不包括联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包括脾脏储存血量)、中转开腹例数.(2)术后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术后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有无长期并发症等.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8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手术情况:189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中,136例联合行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例联合行LC,9例联合行腹腔镜肝肿瘤RFA,26例联合行腹腔镜肝组织取材病理学检查.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8±31) min,术中出血量为(80±38) mL,中转开腹2例;B组患者分别为(70±22)min,(50±28) mL,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79,-8.516,x2 =4.912,P<0.05).(2)术后情况:A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2± 10)h,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1±1.3)d,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胰瘘2例、腹腔出血2例、无症状门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术后住院时间为(9±3)d;B组患者分别为(23±11)h,(3.8±1.8)d,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胰瘘1例、腹腔出血2例、无症状门静脉血栓5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3例),(8±3)d.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2,0.745,0.58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9,P<0.05),其中胰瘘、腹腔出血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021,5.812,P<0.05),无症状门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91,0.396,0.865,P>0.05).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3)随访情况:189例患者中,156例获得术后随访(A组33例、B组123例),随访时间为1~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13例患者再发呕血、黑便,其中A组3例,B组10例;8例经保守治疗停止出血,3例再次手术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停止出血,2例因出血过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经脾蒂上缘间隙使用切割闭合器处理脾蒂的方法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中转开腹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术前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对可切除性肝细胞癌围术期安全性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斯腾飞;陈拥军;马迪;龚笑勇;沈柏用;彭承宏

    目的 系统评价术前TACE对可切除性肝细胞癌围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以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前化疗栓塞、经动脉化疗栓塞、liver cancer、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ver resection、hepatectomy、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preoperative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并结合手工检索期刊.检索时间为1994年12月1日至2016年5月30日.纳入术前TACE对可切除性肝细胞癌围术期安全性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患者术前仅行TACE辅助治疗后行手术切除,对照组患者行一期手术切除.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均数差(SMD)及95%CI表示.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 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研究共5篇,均为随机对照研究,累计样本量430例,其中试验组212例,对照组2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可切除性肝细胞癌患者半肝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 CI:0.81~1.20,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切除性肝细胞癌患者联合肝周脏器切除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42,95%CI:1.91~6.12,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肿瘤平均直径>5 cm可切除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D=0.31,RR=1.65,95%CI:0.06~0.57,1.01~2.69,P<0.05).结论 术前行TACE对可切除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范围并无显著影响,且提高联合肝周脏器切除率,增加肿瘤平均直径>5 cm可切除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其围术期安全性.

  • 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作者:韩超;靳龙洋;翟天宇;尹佳欢;黑振宇;王健东

    目的 探讨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69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9例ICC患者中,24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设为有淋巴结转移组;45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设为无淋巴结转移组.术前检测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AFP、CE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CA19-9、CA125、CA242、CA153、CA724、CA211、神经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癌细胞抗原(SCC).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观察指标:(1)血清肿瘤标志物总阳性率.(2)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3)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预测ICC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分析及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25,Q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1)血清肿瘤标志物总阳性率:69例ICC患者AFP、CEA、PSA、CA19-9、CA125、CA242、CA153、CA724 、CA211、NSE、SCC 11项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27.5%(19/69)、29.0%(20/69)、4.3% (3/69)、69.6%(48/69)、36.2%(25/69)、50.7%(35/69)、26.1% (18/69) 、21.7% (15/69)、62.3%(43/69)、31.9%(22/69) 、21.7%(15/69).其中,AFP、CEA、CA19-9、CA125、CA242、CA153、CA724、CA211、NSE、SCC阳性率均>20%,列入两组患者比较指标.(2)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ICC患者血清CA19-9、CA125、CA242、CA211分别为284.9 U/mL(42.5 U/mL,730.3 U/mL)、63.6 U/mL(23.4 U/mL,172.1 U/mL) 、71.7 U/mL(25.6 U/mL,138.9 U/mL)、6.7 μg/L(3.9 μg/L,17.5μg/L);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58.0 U/mL(25.9 U/mL,405.9 U/mL)、18.2 U/mL(11.7 U/mL,33.8 U/mL)、11.0 U/mL(3.7 U/mL,41.7 U/mL)、3.7 μg/L(2.7μg/L,6.9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16,3.213,3.143,2.482,P<0.05).(3)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预测ICC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分析及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血清CA19-9、CA125、CA242、CA211对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8(95%可信区间:0.515~0.781,P<0.05),0.736(95%可信区间:0.608 ~0.864,P<0.05),0.731(95%可信区间:0.603~ 0.859,P<0.05),0.714(95%可信区间:0.581~0.847,P<0.05).血清CA19-9、CA 125、CA242、CA211的阳性临界值分别为150.6 U/mL、35.7 U/mL、43.4 U/mL、6.0μg/L,灵敏度分别为62.5%、66.7%、70.8%、62.5%,特异度分别为71.1% 、82.2% 、77.8% 、75.6%.血清CA19-9、CA 125、CA242、CA211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68.1%(47/69)、76.8%(53/69)、75.4%(52/69)、71.0% (49/69).结论 血清CA19-9、CA125、CA242、CA211预测IC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临床价值.

  • 去盆腔神经支配对大鼠远端结肠黏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V1表达的影响

    作者:戴飞翔;田跃;史惠文;柯志刚;肖磊;童卫东

    目的 探讨去盆腔神经支配(PND)对大鼠远端结肠黏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V1(TRPV1)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08只成年雄性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及PND组3组:(1)对照组36只,大鼠不做特殊处理,常规饲养;(2)假手术组36只,大鼠开腹后旷置15 min,不施行手术,关闭腹腔;(3)PND组36只,大鼠开腹后剥离出盆腔神经,显微剪剪断,缝合切口,关闭腹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术后第1、3、7天远端结肠黏膜中TRPV1蛋白表达,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大鼠术后第1、3、7天远端结肠黏膜中TRPV1 mRNA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同时相点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RPV1表达情况:对照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平均光密度值术后第1、3、7天分别为0.180±0.016、0.179±0.015、0.183±0.026,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8,P>0.05).假手术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平均光密度值术后第1、3、7天分别为0.132±0.017、0.160±0.023、0.173±0.020,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99,P<0.05).PND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平均光密度值术后第1、3、7天分别为0.057±0.009、0.122±0.016、0.180±0.016,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315,P<0.05).对照组、假手术组及PND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平均光密度值术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960,15.218,P<0.05).术后第1天对照组分别与假手术组、PN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5,15.979,P<0.05);假手术组与P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0,P<0.05).术后第3天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0,P>0.05);对照组与P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3,P<0.05);假手术组与P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P<0.05).3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平均光密度值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8,P>0.05).(2) Western blot检测TRPV1表达情况:对照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蛋白相对表达量术后第1、3、7天分别为1.02±0.13、1.00±0.15、1.00±0.10,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4,P>0.05).假手术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蛋白相对表达量术后第1、3、7天分别为0.51±0.13、0.93±0.14、1.01±0.16,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30,P<0.05).PND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蛋白相对表达量术后第1、3、7天分别为0.30±0.10、0.70±0.10、1.07±0.16,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441,P<0.05).对照组、假手术组及PND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蛋白相对表达量术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014,8.841,P<0.05).术后第1天对照组分别与假手术组、PN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77,11.145,P<0.05);假手术组与P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7,P<0.05).术后第3天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8,P>0.05);对照组与P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7,P<0.05);假手术组与P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8,P<0.05).3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蛋白相对表达量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8,P>0.05).(3)RT-qPCR检测TRPV1表达情况:对照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mRNA水平术后第1、3、7天分别为1.00±0.15、1.10±0.21、1.09±0.18,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89,P>0.05).假手术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 mRNA水平术后第1、3、7天分别为0.58 ±0.12、0.99±0.19、1.13±0.23,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64,P<0.05).PND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mRNA水平术后第1、3、7天分别为0.31 ±0.10、0.67±0.12、1.09±0.19,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42,P<0.05).对照组、假手术组及PND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 mRNA水平术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653,9.700,P<0.05).术后第1天对照组分别与假手术组、PN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33,9.264,P<0.05);假手术组与P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7,P<0.05).术后第3天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5,P>0.05);对照组与P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1,P<0.05);假手术组与P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5,P<0.05).3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 mRNA水平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9,P>0.05).结论 PND后,大鼠远端结肠黏膜TRPV1表达显著下调,但随时间推移逐步回升,这与盆腔神经损伤后结肠传输功能先减慢后逐步恢复的趋势一致.

  • 食管癌术后胃肠减压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彦;郭杰;游宾;侯生才;胡滨;李辉

    目的 验证食管癌术后胃肠减压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探讨该模型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92例行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92例患者中,术后无并发症患者160例,有并发症患者32例(术后吻合口瘘7例、肺部感染9例、胃肠功能紊乱16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记录每日胃肠减压量.根据术后胃肠减压量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前5d平均每日引流量(mL)=262.287± 132.873×管状胃-72.160×吸烟史-27.904×肿瘤病理学类型-36.368×年龄,计算术后胃肠减压量预测值,并与实际胃肠减压量进行比较.观察指标:(1)食管癌术后无并发症患者胃肠减压量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2)食管癌术后有并发症患者胃肠减压量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两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1)食管癌术后无并发症患者胃肠减压量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160例食管癌术后无并发症患者胃肠减压量预测值为187 mL(58 ~ 392 mL),实际值为207 mL(20~570 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6,P>0.05).(2)食管癌术后有并发症患者胃肠减压量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7例吻合口瘘患者中,颈部吻合口瘘1例,胸部吻合口瘘6例.7例吻合口瘘患者的胃肠减压量预测值为(215±58) mL,实际值为(338± 106)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P<0.05).9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胃肠减压量预测值为(176±61) mL,实际值为(239± 111) 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5,P>0.05).16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胃肠减压量预测值为(236±60) mL,实际值为(357± 107)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6,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胃肠减压数学模型正确可行.该模型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胃肠功能紊乱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作者:陈龙奇;胡伟鹏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定义、分期及治疗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手术是AEG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根据AEG不同分型,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然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常差强人意.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和围术期化疗可改善AEG患者生存情况.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TNM食管癌分期系统提供了简化的AEG 2 cm原则,并新增了其cTNM、ypTNM分期,提高了该版分期系统的临床实用性.

  • 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谭黎杰;汪灏;唐汉

    近年来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具体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新辅助放化疗等.对于各方案的疗效及优劣仍存在诸多争议.笔者探讨目前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确定性手术修复时机

    作者:田锋;刘卫;洪涛;徐协群;曲强;李秉璐;何小东

    医源性胆管损伤恰当的手术修复时机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损伤局部的炎症反应状态与远期胆管狭窄明确相关.笔者从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胆管损伤组织病理学改变过程,结合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探讨如何提高术中修复率.对合适的病例,术前主动控制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管理十分重要,为行早期修复创造条件.同时,修复时机的选择应兼顾个体化原则,对合并血管损伤或污染严重患者仍应行延迟修复.

  • 食管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常宇;张霓;付向宁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进食后胸骨后疼痛半个月入院.患者无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既往无肺结核病史.外院胃镜检查结果不:食管距门齿25 cm处可见一隆起性病变,大小约为1 cm×2 cm.体格检查:体温37.2℃,营养状况一般.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壁无红、肿、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和肾功能、C反应蛋白、血沉正常.CEA1.35 μg/L,CA19-9 26.14 U/mL,CA72-4 0.93 U/mL.T细胞斑点试验无反应性.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胸部增强CT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图1).腹上区双期增强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多发稍低密度灶,考虑囊肿;左肾囊肿.胃镜+染色检查结果示:食管距门齿25 cm处见2处溃疡性病变,表面有厚白苔附着,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内镜窄带成像放大镜下见周边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襻呈Ⅲ、Ⅳ型,碘染色后着色稍浅,活组织检查质地较软,其余黏膜光滑,血管网清晰、扩张好;诊断为食管中段多发溃疡性病变:结核、白塞氏病及其他待排.EUS检查结果示:内镜下见食管距门齿25~ 29 cm处可见溃疡灶,周边黏膜呈堤状隆起(图2);超声下见食管距门齿25 ~ 29 cm处管壁层次消失,前3层呈不规则低回声增厚,厚约为5.8 mm,累及固有肌层,外膜层尚完整,食管各段壁外及腹腔干周围未见明显肿大低同声淋巴结(图3);诊断为可疑食管癌(T2N0期).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食管慢性肉芽肿性炎,抗酸染色阳性,符合食管结核.

  • 食管外科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李辉

    我国是全世界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的国家.过去几十年中,在几代胸外科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管外科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新时期,食管外科医师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笔者概述了目前我国食管外科面临的困难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机遇 挑战
  • 食管空肠π吻合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力;徐泽宽;徐皓;张殿彩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π吻合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5-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游离食管和胃,清扫淋巴结,行食管空肠π吻合,再行肠肠吻合完成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中转开腹情况、手术时间、食管空肠π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2)术后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吻合口狭窄情况、患者生存、肿瘤转移和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1)手术情况: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π吻合手术,无中转开腹和围术期死亡患者.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82±49) min,食管空肠π吻合时间为(37±9) min,术中出血量为(37±8) 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9±9)枚/例.(2)术后情况:6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44±38)h,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72±21)h,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为(6.5±1.1)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11±7)d.6例患者无术后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于CT检查引导下行腹腔穿刺引流,并行肠内营养管置入加强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等对症处理,痊愈出院.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7)d.(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患者pTNM分期:ⅠA期3例、ⅡA期1例、ⅡB期1例、ⅢA期1例.(4)随访和生存情况: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随访期间,复方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示6例患者吻合口均通畅,无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死亡患者.结论 食管空肠π吻合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安全可行.

  • 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对食管癌患者辐射剂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李强;王玉涛;俞明明;王海林;程淑芳;吴鹤;田智峰;纪建松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对食管癌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收治的5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随机区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行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和对照组(行常规双期增强CT扫描检查).肿瘤TNM分期标准参照2009年美困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由两名观察者独立阅片.参照2009年AJCC第7版食管癌治疗标准,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观察指标:(1)肿瘤T、N、M分期一致性.(2)肿瘤T、N、M分期准确率(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3)CT扫描辐射剂量.(4)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κ检验一致性.κ≥0.75为一致性较好,0.40≤κ<0.75为一致性一般,κ<0.40为一致性较差.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1)肿瘤T、N、M分期一致性: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T检查.两名观察者对50例患者行肿瘤T、N、M分期一致性均为一般(κ=0.452,0.618,0.729,P<0.05).其中肿瘤N、M分期一致性优于T分期.(2)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行CT检查肿瘤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2%和76%,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8%和84%,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2%和88%.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0,0.37,0.50,P>0.05).(3)CT扫描辐射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CTDIvol分别为(10.35±2.01) mGy和(3.55±0.60) mGy,DLP分别为(400.63±34.13) mGy·cm和(140.66± 10.89)mGy·cm,有效辐射剂量E分别为(5.61±0.47)mSv和(1.98±0.17) mSv.两组患者CTDIvol和有效辐射剂量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3,36.30,P<0.05).(4)治疗及随访情况:50例患者中,43例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32例行根治性手术(11例术后行辅助化疗),6例行姑息性手术,3例单纯行放疗,2例单纯行化疗.43例患者中,36例获得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患者1年生存率为61.1%.结论 食管癌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不降低肿瘤TNM分期准确率,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 食管癌手术中食管胃吻合技术的选择及疗效评价

    作者:袁勇;陈龙奇

    食管癌切除术均需行消化道重建,食管胃吻合术是关键技术,其很大程度上决定患者短期预后.成功的食管胃吻合术至少应做到术后早期无吻合口出血与吻合口瘘发生,并在后期无吻合口狭窄.常用吻合方式有圆形吻合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及手工吻合.手工吻合是传统、经典的吻合方式.使用圆形吻合器吻合简便、省时、可靠,已成为食管胃吻合术主流方式.直线型切割缝合器食管胃侧侧吻合可扩大吻合口内径,减少吻合口狭窄.各种吻合方式均有其优、缺点,且不能完全避免吻合口并发症,外科医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及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吻合方式,使患者获得佳治疗效果.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