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重视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管损伤和肝动脉损伤的研究

    作者:何振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胆管损伤很常见,其合并肝动脉损伤的问题尚未引起充分的认识与研究,加上缺乏经验的修复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后果[1],这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新课题.

  • 胰腺手术后胃瘫13例诊治分析

    作者:薛金晶;周文平;朱善德;展德廷;李顺明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2004年571例胰腺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治愈.结论胰腺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预防胰腺术后胃瘫,需要术前消除病人顾虑、加强营养、控制感染;术中操作要轻柔,手术创面尽量要小.治疗胃瘫,应该是以肠内营养(EN)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对那些病情重、体质差、精神紧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病人,术中空肠营养造瘘、术后适时置放鼻肠管是防治胃瘫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胃瘫 胰腺手术
  •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坏死的预防和外科治疗

    作者:文明波;陈右江;吴云阳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输入袢坏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人均经两次手术而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坏死的关键是防止和及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急性梗阻.简短剖腹探查术是处理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坏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胃癌累及胰腺的外科治疗与预后(附120例报告)

    作者:张雪峰;宗修锟;王雷;吴国强;金红旭;王希泽;曲化远

    目的探讨胃癌累及胰腺的外科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6月~2003年10月手术治疗累及胰腺的胃癌120例.结果本组120例中,根治切除组41例,姑息切除组23例,未切除组56例.根治组41例中经病理证实胰腺有癌细胞浸润者30例,占73.2%,淋巴结转移率为85.4%.其中No 10、11淋巴结转移率为73.1%.术后102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5%,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根治切除组为73%、37%、17%,姑息切除组为22%、9%、4%,未切除组为9%、2%、0%.根治切除组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组和未切除组(P<0.05),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切除组(P<0.01),但与姑息性切除组无显著性差异.姑息性切除组和未切除组1、3年生存无显著性差异,但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切除组(P<0.01).结论胃癌累及胰腺的根治切除可提高1,3年生存率,选择合适的适应征是关键.姑息切除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对改善预后意义不大.

  • 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预后临床分析

    作者:段世刚;陈平;李颖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我院近10年间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的116例SAP回顾调查,分析SAP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与SAP预后的关系.结果治愈85例(73.28%),死亡31例,病死率为26.72%;发生各种并发症232次,其中合并ARDS、胰性脑病、休克、腹腔出血和全身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分别为52%、40%、40.63%、66.67%和73.68.结论围手术期SAP并发症较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特别重要;在各种并发症中ARDS、胰性脑病、休克、腹腔出血和感染等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 46例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波;刘续宝;严律南;龚建平

    目的总结7年肝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年间收治的4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肝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腹痛、发热、陶土色大便、呕吐、纳差、呃逆;血清糖链抗原CAl9-9的阳性率较高;B超、CT、PTC、ERCP、MRCP和肝动脉造影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治疗:5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2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行根治性切除,4例行胆管内引流术,6例行外引流术,4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2例,胆道感染2例,脓毒症1例,切口感染1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结论肝门胆管癌诊断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进行,根治切除肝门胆管癌应做到切缘无癌残留,对不能切除的患者可以进行胆道引流术或外科旁路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包膜下胆汁瘤1例报告暨文献复习

    作者:陈晚平;唐卫民;宋炜;刘恩宇

    目的介绍一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罕见的并发症肝包膜下胆汁瘤(hepaticsubcapsular biloma),探讨其可能的发生原因、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PubMed、CNKI文献,结合我院一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结果文献已经报道的病例共有6例,他们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均通过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顺利痊愈.结论LC术后肝包膜下胆汁瘤的发生率极低,病因尚未清楚,术中预防和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 残胃癌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蔡志民;赵永亮;朱金明;余佩武;王自强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35例残胃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5.7%,首次手术BillrothⅡ式占82.9%(29/35).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隐痛不适,首次手术距临床诊断残胃癌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6.3年.本组残胃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1%和54.3%,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为78.9%、52.6%、36.8%,Ⅰ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2.7%.结论胃良性病行手术治疗时以Billroth Ⅰ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及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610例大肠癌诊治分析

    作者:周勇;李占元;曾庆东;李朝华;吕斌;陆现硕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十年间治疗的大肠癌610例.结果610例大肠癌行手术治疗者568例,非手术治疗者42例,总手术切除率为87.69%,死亡率1.08%.手术切除组中行根治性切除者493例,姑息性切除者22例.根治性切除者5年的生存率为74.63%,长生存者至今已达10年.姑息性切除及未行手术治疗者3年生存率仅为10.6%,无5年生存者.结论大肠癌的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 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京立;杨敖霖;李界明;吴国忠;葛继强;陆春雷

    1998年5月~2004年5月,实施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取石、一期缝合90例.报告如下:

  • Dieulafoy病4例报告

    作者:廖斌;何山;李念;黄纪伟;徐尔侃

    Dieulafoy病在临床上不多见,但其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我院自1999-2003年收治4例,现报导如下,重点讨论诊断和治疗.

  • 肠系膜插管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22例

    作者:李家琪;周斌;刘立业;童永斌;汪波;王四海

    1998~2003年,我科应用肠系膜插管术治疗22例术后因广泛肠粘连引起的小肠梗阻,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回盲部癌并发阑尾周围脓肿8例分析

    作者:余天雾

    回盲部癌并发阑尾周围脓肿在临床中比较少见,回顾我院在1992~2003年间共收治回盲部癌并发阑尾周围脓肿并行手术治疗8例,现报告如下:

  • 消化道出血急诊介入诊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粤明;胡沁松;陈文忠;郭曼;向彪

    不明原因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小肠出血,临床常规检查多不能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我院自1997~2003年对28例不明原因急性消化道出血行急诊介入诊疗,现报告如下:

  • 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初步分析

    作者:周燕虹;刘晋祎;马恒太;王自强;周紫垣;杨录军;刘胜学;曹佳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微卫星分析法对3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6个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进行了分析.结果6个MMR基因LOH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hMSH3(30%)、hPMS2(25%)、hMLH1(30.0%)、hMSH2/hMSH6(23.07%),hPMS1基因未发现杂合性缺失.结论在中国人散发性结直肠癌中,MMR基因通过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分子遗传途径之一.

  • 肝癌、肝硬化组织中CD3、CD57、CD20细胞数量与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罡;罗殿中;余辉;李萍

    目的探讨CD3、CD57、CD20细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旁、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数量及意义.方法HCC 60例,单纯性肝硬化62例,正常肝组织23例,以免疫组化SP法进行CD3、CD57、CD20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探讨.结果(1)各组CD3+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癌旁组织、癌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P<0.05);各组CD57+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P <0.05);各组CD20+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P <0.01).(2)HCC中CD3+细胞、CD57+细胞、CD20+细胞与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关系.(3)HCC中CD57+细胞和CD20+细胞随着临床分期的发展有下降的趋势(P <0.05);HCC中CD3+细胞平均数与临床TNM分期无关.(4)HCC中15月内有转移组的CD57+、CD3+细胞数均少于无转移组(P<0.01).HCC患者15月内有无转移与HCC和癌旁组织中的B细胞分布均无关.结论临床上,随着HCC患者的病情恶化,CD3+、CD57+、CD20+细胞逐渐减少.CD3+、CD57+、CD20+细胞可成为反映机体抗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癌胚抗原DNA疫苗对大肠癌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激活效果

    作者:王中川;傅传刚;王庆敏;何天霖;郝立强;孙树汉

    目的检测以质粒pIRES为载体构建的带有全序列癌胚抗原(CEA)基因的核苷酸疫苗对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激活效果.方法将CEA基因片段连接于真核表达质粒pIRES中,用肌肉注射方法接种核酸疫苗;检测CEA在小鼠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小鼠脾细胞CEA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激活效果.结果小鼠经肌肉注射质粒后,免疫组化证实该核酸疫苗可在体内有效表达CEA;分子免疫检测显示注射后小鼠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值反应明显并且伴有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显著增高.结论实验所构建的核酸疫苗pIRES-CEA可在体外及小鼠体内高效表达并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免疫原性.

  • 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ET-1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莹;石承先;别平;李玉祥;黄平;任娟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SAP肾脏ET-1 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SAP肾脏损伤的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模型组、药物组均以5%牛磺胆酸钠经胰管内逆行注射(1 ml/kg)复制SAP模型.药物组则在制模后肌肉注射丹参(2 ml·kg-1·d-1),每6 h使用一次.对照组仅行假手术.各组动物在术后24 h测血淀粉酶、ET 1和腹水量.使用原位杂交和图象分析检测肾脏ET-1 mRNA的表达强度,并观察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1)血中淀粉酶和腹水量:模型组分别为(2 156.05±355.87)u/L和(9.87±2.34)ml,显著高于药物组的(1 439.21±332.99)u/L和(5.27±2.81)ml及对照组的(215.67±37.27)u/L和0 ml(P均<0.001).(2)血中ET-1:模型组为(185.47±20.80)pg/ml,高于药物组的(164.27±18.53)pg/ml和对照组的(72.90±17.27)pg/ml(P<0.05,P<0.001).(3)模型组、药物组的ET-1 mRNA在肾脏中表达均增高,模型组显著高于药物组(P<0.001).(4)模型组、药物组肾脏均有病理改变,但药物组较模型组减轻.结论(1)SAP肾脏的ET 1 mRNA高表达导致ET-1过度生成并与肾脏损伤有关.(2)丹参能抑制肾脏的ET-1 mRNA的过度表达,从而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 蛙皮素对大鼠小肠移植黏膜免疫的影响

    作者:梁绍勇;蔡志民;邵永

    目的探讨蛙皮素对大鼠小肠移植肠道免疫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术后3 d应用FK506.皮下微量注射蛙皮素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肠肠黏膜的淋巴细胞的T细胞的亚型B淋巴细胞的含量和组成的变化,观察蛙皮素对小肠移植术后移植肠肠免疫的影响.结果黏膜固有层BBS+FK506组CD3+、CD8+、CD45RA+细胞较生理盐水+FK506组明显增加(P<0.05).Peyer patches淋巴结BBS+FK506组CD3+、CD8+、CD45RA+细胞较生理盐水+FK506组明显增加(P<0.05).CD4+细胞两组改变不明显.结论BBS可以明显改善小肠移植和免疫抑制剂造成的移植肠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减少,而不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减少无明显改善,有助于小肠移植术后感染的防治.

  • TRAIL联合阿霉素诱导肝癌耐药株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旭;陈孝平;何松青;王其;朱虹;关键;丁磊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及TRAIL和阿霉素(ADM)联用对肝癌耐药株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浓度递增法用阿霉素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获得肝癌耐药株HepG2/ADM.并通过MTT方法鉴定耐药株的耐药性.构建可溶型TRAIL真核表达质粒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FP-TRAIL.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质粒入HepG2/ADM.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转染的HepG2/ADM有sTRAIL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后,用MTT方法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纯TRAIL处理和联合阿霉素处理HepG2/ADM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并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处理后细胞凋亡的形态.结果肝癌耐药株筛选成功,sTRAIL质粒构建、转染成功.用MTT测HepG2/ADM抑制率阿霉素处理组40.9%;TRAIL处理组29%;合用组58.4%;联合后抑制率有显著差异.凋亡检测为阿霉素处理组18.37%;TRAIL处理组14.8%;合用组52.71%.但TRAIL处理HepG2 8.9%和HepG2/ADM 8.54%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RAIL联合阿霉素能明显增加HepG2/ADM的凋亡从而逆转耐药.同时单纯TRAIL治疗对耐药株作用与亲代细胞作用相仿,说明TRAIL可能有另外的诱发凋亡的途径,受HepG2/ADM耐药性的影响小.

  • β-链接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组织表达的意义

    作者:段光杰;阎晓初;刘丽梅;陈鑫;杜波

    目的探讨β-链接素(β-catenin,β-ca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表达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β-cat和MMP-7在25例大肠正常黏膜及135例腺瘤及腺瘤癌变组织的表达.结果(1)腺瘤癌变组织β-cat胞质、胞核表达率分别为68.4%、40.4%,显著高于腺瘤(40.0%、16.0%)及正常粘膜(4.0%、0.0%,均为P<0.01).(2)高级别与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相比β-cat胞质、胞核表达率显著升高(均为P<0.05),而胞膜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正常黏膜、腺瘤、腺瘤癌变组织MMP-7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腺瘤癌变组织MMP-7阳性表达率(45.6%)显著高于正常黏膜(16.0%,P<0.05).(4)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组织中β-cat胞质、胞核表达与MMP-7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均为P<0.001).结论β--cat胞质/胞核表达及MMP-7阳性表达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发生有关;β-cat与MMP-7的协同表达可能在腺瘤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胃饲乙醇预处理诱导肝脏缺血耐受性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陈莉;冯晓彬

    目的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并初步评价其预处理的可行性.方法40%乙醇胃饲Wistar大鼠.分组:①大鼠36只,随机分6组:A组8 g/kg、B组7 g/kg、C组6 g/kg、D组5 g/kg、E组4 g/kg、正常组0 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乙醇急性中毒剂量.②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乙醇组(E)、单纯缺血组(ISCH)、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C);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 h留取标本.结果急性胃饲乙醇≤5 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 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结论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 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骆助林;张玉君;韩本立;王槐志;王曙光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用自制静脉插管行门颈静脉转流、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行临时性内分流,在体持续低温灌洗保存肝脏,观察术后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其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本组行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64次,手术成功率97%(62/64),手术中腔静脉插管用时2~4 mid、门静脉插管用时1~2 min,肝脏再灌注后约3~4 min后完全呈现正常颜色;麻醉苏醒后大鼠约2 h后可站立,24 h后能自由饮食及活动.术后7 d肝脏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基本正常.结论本模型稳定、可靠,在某些研究研究领域可以替代传统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 供肝热缺血后对冷保存的耐受时限初步探讨

    作者:卿德科;韩本立;董家鸿;郑树国

    目的探讨供肝热缺血后耐受冷保存的安全时限.方法利用本组所建立的小型猪肝移植模型,设定供肝热缺血时间为20 min,根据在UW液中的冷保存时间不同分为3组,分别冷保存12、16、20 h,于肝移植术中及术后检测肝功能、肝脏病理、肝组织ATP含量、移植肝脏再灌注后微循环血流量及动物术后1周存活率.结果UW液冷保存12 h组肝移植后小型猪1周内全部存活,而冷保存16、20 h组存活率分别为20%、0%;随着冷保存时间的从12 h延长到20 h,ALT、AST逐渐上升,肝脏ATP含量、肝脏微循环血流量逐渐下降,形态学结果显示肝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及超微结构损害的程度逐渐加重.冷保存12 h组与后两组上述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生化及肝脏微循环指标的改变与病理结果及动物生存率相符合.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热缺血时间为20 min的供肝耐受冷保存的安全时限约为12 h.

  • 负载NDV-ATV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胃癌效应研究

    作者:吴淼;余佩武;曾冬竹;雷晓;赵永亮;朱自满;王自强

    目的研究负载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细胞瘤苗(NDV-ATV)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的抗胃癌效应.方法新城鸡瘟病毒感染MNK45细胞并灭活,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扩增DCs并负载NDV修饰后的胃癌抗原,制备胃癌抗原特异性CTL;用CytoTox 96TM检测其对MNK45体外杀伤效应.并以冻融胃癌细胞抗原为对照.结果负载新城鸡瘟病毒胃癌抗原DCs诱导的特异性CTL对MNK45的杀伤率达90.15%,显著高于冻融抗原的杀伤率(P<0.05).且其对同种不同分化类型的胃癌细胞株MGC803、SGC7901也有较高的杀伤效应,而对LOVO及HepG2肿瘤细胞无显著杀伤作用(P<0.01).结论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胃癌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可诱导产生高效和特异的抗胃癌效应.提示NDV ATV联合DCs可作为胃癌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营养因素对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

    作者:夏锋;陈大伟

    1概述中国是肝病大国,肝癌的发病率居世界首位[1].目前肝脏切除手术已在许多医院被广泛施行.肝切除后面临残余肝脏功能的代偿问题.残余肝脏功能若能代偿,则会诱发肝再生而逐渐康复.反之,则会走向急性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关键词: 肝再生 营养 肝切除
  •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免费查阅、全文上网

    作者:

    关键词: 科学杂志
  • 2005中国消化外科论坛暨中日胆道外科新进展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