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距肛缘距离≤8.0cm T1期直肠癌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龚腾;池畔

    目的 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距肛缘距离(DAV)≤8.0 cm T1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行非姑息性切除术后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2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2例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82例患者中,42例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设为局切组;40例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设为根治组.局切组患者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存在高危因素,补充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或术后行辅助放、化疗.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2)随访情况.(3)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行非姑息性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排便功能、性功能、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局切组42例患者中,28例行单纯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术后1个月内补充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6例术后行辅助放、化疗,5例术后行辅助放疗,1例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无法耐受未完成规定疗程).根治组40例患者均行标准低位经腹直肠前切除或联合腹会阴切除的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局切组患者DAV、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肺部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9±1.3) cm、(65±33) min、(11±7) mL、(1.2±0.4)d、0、(2.2±0.9)d,根治组患者分别为(6.7±1.9)cm、(256±35) min、(65±47) mL、(2.4±0.8)d、6例、(6.9±1.1)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2,12.448,3.553,4.025,x2=6.797,t=10.367,P<0.05);局切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炎症性肠梗阻、吻合口瘘、乳糜漏、直肠阴道瘘患者均为0、切缘阳性患者为1例,根治组分别为1、0、0、1、0、2、1、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063,1.063,2.153,1.063,P>0.05).所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随访情况:82例患者中,67例获得排便功能随访(局切组和根治组分别为37、30例),40例患者获得性功能随访(局切组和根治组分别为25、15例),76例获得生存随访;随访时间为1~1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局切组和根治组患者肛门失禁分别为0、4例,性功能障碍分别为0、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47,5.405,P<0.05).局切组和根治组患者5年肿瘤局部复发例数分别为1例、0,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1%、87.6%,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0%、87.6%,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833,2.313,0.849,P>0.05).(3)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行非姑息性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行非姑息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RR=1.254,95%可信区间:1.055~1.491,P<0.05).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DAV≤8.0 cm T1期直肠癌可获得与经腹根治性切除术相近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和远期预后,且前者在排便功能和性功能保护上优于后者.年龄是影响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行非姑息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沈雄飞;江礼娟;马冬华;王强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27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所示肿瘤部位决定手术方式及具体切除范围.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充分清扫淋巴结.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因素分析.(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检验.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22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67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6例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6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18例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手术118例,开腹手术109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8例).肿瘤部位:右半结肠67例,左半结肠16例,乙状结肠26例,直肠118例,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227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92±72) min,术中出血量为(94± 84) mL,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4±4)枚.227例患者中,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因切口感染行二期缝合,2例因肠粘连致梗阻行二次手术,1例因吻合口瘘行横结肠造口术,3例因造口回缩行造口重建.227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22±9)d.术后病理学检查:黏液腺癌35例,非黏液腺癌192例.中低分化癌47例,高分化癌180例.(2)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和肿瘤病理学T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相关因素(x2=10.066,P<0.05).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和肿瘤病理学T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独立因素(OR=1.283,6.075,95%可信区间:1.031 ~1.597,1.215 ~30.385,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227例患者中,190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随访期间,190例患者中,21例死亡,23例转移带瘤生存,146例无病生存.结论 肿瘤部位和肿瘤病理学T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独立因素.

  • 对“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的点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有前景的手术

    作者:叶颖江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是经肛门途径在内镜或腔镜下自下而上游离直肠系膜而进行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一项直肠癌新手术方式.于2010年由美国的Sylla教授率先应用于临床,并逐渐引起了结直肠癌外科医师的关注.中国医师在国际上发表了第1篇完全经肛门的TME报道.由下至上游离,可以更好地显露直肠远端系膜间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骶尾弯曲、肥胖和骨盆狭小等造成的远端直肠游离困难的问题,可能提高手术质量和降低副损伤.

    关键词:
  • 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对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出血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张宏;凌云志;崔明明;刘鼎盛;陈春生

    目的 探讨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出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96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服用阿司匹林组(围术期不停用阿司匹林)和停用阿司匹林组(术前7d停用阿司匹林,术后3d开始恢复口服阿司匹林).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96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组50例,停用阿司匹林组46例.(1)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直肠癌前切除术,1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9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无围术期死亡、术后输血和再次手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组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b降低值、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前3d腹腔引流量、术后鲜血便、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术后总体并发症(含术后鲜血便和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肿瘤术后病理学TNM分期(Ⅰ、Ⅱ、Ⅲ期)、术后凝血指标(PLT、PT、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0、(112±18)min、(39± 18) mL、(4.3±2.8)g/L、(57±24)h、(22±9) mL/d、6例、0、10例、(8.6±2.5)d、(6 739±481)元、11例、35例、4例、(236±80)×109/L、(12.7±1.1)s、1.00±0.08、101%±15%、(28±4)s、(15.5±1.9)s、(3.2±1.0)g/L,停用阿司匹林组患者分别为1例、(118± 16) min、(38±22) mL、(3.5±3.0)g/L、(55±29)h、(20±8)mL/d、4例、1例、8例、(9.1±2.3)d、(6 606±510)元、5例、36例、5例、(211±49)×109/L、(12.5±0.7)s、1.00±0.06、103%±11%、(29±3)s、(15.3±1.7)s、(3.1±0.7)g/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37,0.204,1.416,0.380,1.365,x2=0.038,0.107,t=-1.082,1.322,Z=-1.370,t=1.850,0.978,0.872,-0.712,-1.291,0.311,0.585,P>0.05).两组共10例术后鲜血便患者未经特殊处理,均顺利痊愈.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停用阿司匹林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予单纯抗凝药物治疗后痊愈.其余并发症方面,服用阿司匹林组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2例、尿路感染2例,停用阿司匹林组患者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1例、尿潴留l例、尿路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随访情况:96例患者中,95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 2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其余92例患者生存.结论 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不增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出血风险.

  • 对“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的点评

    作者:池畔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这一手术方式的创建源于低位直肠癌伴有肥胖症、骨盆狭窄、肿瘤大的原因,考虑经腹不能保证直肠尾部系膜的完整性而产生.针对该文,笔者有以下观点.(1)手术指征:①该文中有距肛缘10.0 cm的肿瘤,经腹腔镜途径完成应无困难,不应行该手术方式,其远端切除5.0 cm系膜与肠管符合规范,应为直肠系膜次全切除,不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关键词:
  •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顾焱晖;韩广森;张世甲;赵玉洲;李剑;马鹏飞;曹养辉;霍明科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15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36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随访结果:获得随访例数、随访时间、UC-CRC发病例数、发病年龄、UC-CRC病理学类型.(2)影响UC-CRC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疾病分型、病变范围、吸烟史、结直肠癌家族史、贫血、低蛋白血症、体质量下降、肠外表现、结肠息肉、倒灌性回肠炎、不典型增生、焦虑或抑郁状态、治疗方法、定期内镜复查.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转归情况.UC确诊后3年内,每6个月行1次肠镜检查,3年后每年行1次肠镜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4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随访结果:536例患者中,45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6.0~12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6.4个月.536例患者中,随访期间16例并发UC-CRC,其中男9例,女7例;结直肠癌发病年龄为14~ 78岁,平均发病年龄44岁;病理学类型:右半结肠高分化腺癌5例,左半结肠高-中分化腺癌3例,左半结肠印戒细胞癌2例,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3例,直肠高分化乳头状腺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2)影响UC-CRC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程、病变范围、结肠息肉、不典型增生是影响UC-CRC发生的危险因素(x2=14.848,18.885,10.55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0年、病变范围累及全结肠、结肠息肉、不典型增生是影响UC-CR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93,17.847,7.326,19.742,95%可信区间:1.726~74.337,1.445~89.793,1.263~43.128,3.625~96.524,P<0.05).结论 病程>10年、病变范围累及全结肠、伴有不典型增生的结肠息肉是UC进展为UC-CRC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经肛门取出标本的改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直肠乙状结肠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唐瑜;姚宏亮;雷三林;刘奎杰

    目的 探讨经肛门取出标本的改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直肠乙状结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10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47例行经肛门取出标本的改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直肠乙状结肠前切除术的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术中切除肠管直接经肛门拖出,不取腹部小切口.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 (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47例患者中,8例行结肠肛管超低位吻合术;3例行末端回肠预防性造瘘术;1例将拟切除标本外翻后行括约肌间切除术.47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22±73) min,术中出血量为(21±9)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7±0.8)d,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3±1.0)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6±5)d.术后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2例,予保守治疗后痊愈;尿潴留1例,于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47例患者肛门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为(10±4)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7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7)枚,均为R0切除.肿瘤病理学诊断:直肠乙状结肠腺癌38例(高分化1例、中分化32例、低分化5例),混合型癌4例,管状绒毛腺瘤2例,黏液腺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灶癌1例.47例患者肿瘤大直径为(3.5±1.5)cm.术后肿瘤病理学T分期:T1期4例,T2期9例,T3期18例,T4a期14例.术后肿瘤病理学N分期:N0期30例,N1期8例,N2期7例.术后肿瘤病理学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2例管状绒毛腺瘤无分期.(3)随访情况:47例患者中,42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 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38例患者无瘤生存,3例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死亡.结论 经肛门取出标本的改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直肠乙状结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

  •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志鹏;姚宏伟;陈宁;白洋;田茂霖;王德臣;袁炯;修典荣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6例行La-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一组医师序贯完成La-TaTME,先行腹腔镜手术,再行经肛门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中转开腹情况、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流质食物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手术切除标本长度、肿瘤直径、肿瘤远端肠管切除距离、直肠系膜完整程度、环周切缘、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淋巴结检出数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3)随访结果.TNMⅢ~Ⅳ期的直肠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术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 (1)手术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1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其中结肠-直肠吻合10例,结肠-肛管吻合3例,结肠单腔永久性造瘘3例.1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90 min(215 ~ 42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mL(30~100 mL).术中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该患者在直肠切除标本并经肛门拖出后,发现乙状结肠断端缺血,经腹腔进一步游离脾曲结肠,切除缺血的乙状结肠约5 cm,再行降结肠-直肠吻合术.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 d(1~3 d),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2d(1~9 d).术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均为2级),其中2例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经过胃肠减压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后缓解;1例为骶前感染,经过引流以及抗生素治疗后缓解.术后住院时间为7 d(5~21 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16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长度为18.0 cm(12.0~24.0 cm),肿瘤直径为3.5 cma(0.5~6.8 cm),肿瘤远端肠管切除距离为2.5 cm(1.0~5.0 cm);手术切除标本的直肠系膜质量评估:完整14例,近乎完整2例;环周切缘及远近断端无肿瘤残留.16例患者病理学T分期:0期(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1例,1期1例,2期4例,3期10例.病理学N分期:0期12例,1期2例,2期2例.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6枚(6~32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未见肿瘤细胞(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1例,高分化2例,中分化7例,低分化6例.(3)随访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4~ 1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无死亡患者.结论 La-TaTME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近期疗效较好.

  • 腹腔镜手术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剑;赵振国;倪小冬;毛琦;姚丹华;李幼生;黎介寿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66例放射性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临床表现均拟行腹腔镜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中转开腹情况、再次手术情况、手术切口长度、腹腔粘连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2)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3)随访情况.术后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状况及放射性肠损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 (1)手术情况:①66例患者中,59例小肠梗阻,其中11例行腹腔镜小肠切除或造口术,2例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1例因无法确定是否肿瘤复发而中转开腹探查,1例因肠管扩张影响视野而中转开腹手术;48例行腹腔镜回盲部切除术,其中11例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2例因损伤髂血管中转开腹,4例因乙状结肠、直肠或膀胱损伤中转开腹.4例结肠梗阻及直肠炎患者行腹腔镜结肠造口术,无中转开腹手术.1例小肠直肠内瘘患者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行内瘘肠段切除+直肠残端旷置术.1例肛门闭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盆底组织及直肠残端切除术.1例局限性腹膜炎行腹腔镜辅助回肠造口术.②66例患者中,4例行再次手术,其原发病为宫颈癌2例、直肠癌2例,再次手术原因为小肠直肠内瘘1例、直肠阴道瘘1例、吻合口瘘1例、造口还纳1例.4例再次手术患者中,1例小肠直肠内瘘患者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行内瘘肠段切除+直肠残端旷置术,1例直肠阴道瘘患者行腹腔镜结肠造口术,1例吻合口瘘患者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行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行回肠造口还纳腹腔镜手术.③66例患者共行70例次手术,其中腹腔镜手术46例次,中转开腹24例次.46例次腹腔镜手术切口长度为3.0~ 6.0 cm,平均长度为4.0 cm;24例次中转开腹手术切口长度为8.0~25.0 cm,平均长度为15.5 cm.46例次腹腔镜手术中腹腔粘连分级为:0级7例次、1级13例次、2级13例次、3级13例次;24例次中转开腹手术为:0级1例次、1级1例次、3级12例次、4级10例次.46例次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28±5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8±56) mL,术后住院时间为(30±15)d.24例次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73±44) min,术中出血量为(222± 105) mL,术后住院时间为(38±19)d.(2)手术并发症:46例次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生1例膀胱损伤,24例次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发生2例膀胱损伤、4例结直肠损伤和2例右侧髂血管损伤,术中均对症处理.46例次腹腔镜手术术后发生2例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或切口裂开、3例静脉导管感染、6例吻合口瘘、1例胆汁淤积性胆囊炎,24例次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发生1例胸腔积液、5例切口感染或切口裂开、1例静脉导管感染、4例吻合口瘘、2例胆汁淤积性胆囊炎、1例腹壁出血,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3)随访情况:6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分别因腹腔感染、短肠综合征营养不良、肺部感染死亡;3例放射性肠损伤复发.结论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合适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放射性肠损伤安全有效.

  • 微泡联合不同机械指数超声辐照对结肠癌细胞超微结构及迁移运动的影响

    作者:钟华;郭燕丽;李锐;郝迎学;范校周;王媛;朱连华

    目的 探讨微泡联合不同机械指数超声辐照对结肠癌细胞超微结构及迁移运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Lovo细胞,分为4组:细胞未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设为A组;细胞采用微泡+不同机械指数超声辐照处理(机械指数分别为0.20、0.80及1.45),分别设为B、C、D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Millicell-PCF培养小室法观察各组细胞迁移运动.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微泡联合不同机械指数超声辐照对结肠癌Lovo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A组结肠癌Lovo细胞核大、细胞质少、排列整齐,核周边呈锯齿状或有多个凹凸,核内常染色质扭曲,核周隙扩张,局部呈大泡状,线粒体相伴随散布于细胞质中,线粒体发育正常,线粒体嵴清晰.B组结肠癌Lovo细胞核大,形态尚规则,核仁明显边集,异色质多,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发育正常,线粒体嵴清晰.C组结肠癌Lovo细胞胞核间隙增宽,细胞核异形并出现核固缩,染色质浓缩.粗面内质网少量残存或扩张明显,离散成不同片段和大小泡.细胞质出现大量空泡样变,线粒体嵴数量减少.D组结肠癌Lovo细胞核增大,形态不规则,核仁明显边集,异色质更多,内质网扩张明显,线粒体较少,面积明显增大,呈肿胀形,部分完全空泡化,线粒体嵴稀少,排列紊乱或断裂,甚至消失.(2)微泡联合不同机械指数超声辐照对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Millicell-PCF小室法检测结果显示:A、B、C、D组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数目分别为(63±7)个、(61±4)个、(21±3)个、(19±5)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040,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1,P>0.05).A组分别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61,10.652,P<0.05).B组分别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61,10.453,P<0.0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3,P>0.05).结论 微泡联合高机械指数超声辐照能使肿瘤细胞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和死亡,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

  • 经肛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罗双灵;蔡永华;张兴伟;侯煜杰;胡焕新;康亮

    目的 比较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TM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个案控制匹配方法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00例患者中,50例行TaTME设为TaTME组,50例同期行LapTME经个案控制方法匹配作为对照,设为LapTME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预防性造口例数.(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术后病理学标本长度、淋巴结获取数目、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环周切缘阳性例数等.(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网络调查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及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1)手术情况:TaTME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例数、预防性造口例数分别为(259± 111) min、100 mL(20~2 000 mL)、2例、28例,LapTME组患者分别为(220-±80) min、50 mL(20~1 000 mL)、1例、3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0,Z=-0.30,x2=0.34,0.01,P>0.05).(2)术后恢复情况:TaTME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6±0.5)d和(2.6±0.6)d,LapTME组患者分别为(2.4±0.5)d和(3.5±0.6)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0,11.30,P<0.05).TaTME组和LapTME组患者术后30 d内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肠梗阻、腹腔脓肿、伤口感染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和5例、1例和1例、1例和2例、0和2例、1例和1例、0和2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0,0.00,0.30,2.00,0.00,2.00,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尿潴留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P<0.05).TaTME组和LapTME组分别有2例吻合口瘘患者术后行二次手术,其余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 d(5~36 d)和8 d(6~29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P>0.05).(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TaTME组和LapTME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标本长度、淋巴结获取数目、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环周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11±3)cm和(12-±3) cm、(13±5)枚和(13±5)枚、(1.3±0.7)cm和(1.3±0.7)cm、0和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0.20,0.10,x2=1.00,P>0.05).(4)随访情况:10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9~ 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随访期间,TaTME组2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3例出现局部复发;LapTME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出现局部复发,两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0,0.20,P>0.05).结论 TaTME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与LapTME比较,具有相当的病理学切除质量,未增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恢复中具有明显优势.

  • 精准医学在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所剑;李伟

    精准医学是一个以个体化治疗为基础,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生物数据与临床大数据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医学模式.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也进入精准医学模式.本文就精准医学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进展进行整合,旨在为临床医师和基础科研工作人员提供思路和启发,以期为结直肠癌的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进一步支持.

  • 新辅助放化疗时代的保直肠手术现状与前景

    作者:池畔;孙艳武

    新辅助放化疗后施行根治性切除术目前已成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然而,传统的根治手术创伤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多,部分患者需要行暂时性或永久性造口,出现性功能或排尿功能障碍,导致生命质量下降.“保直肠”手术是新辅助放化疗时代直肠肿瘤治疗理念的进一步升华,通过小的创伤,使患者大获益,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新辅助放化疗后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由于现有研究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远期疗效有待更多的大宗、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试验数据进一步验证.施行“保直肠”手术的关键在于评估患者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有无癌细胞残留,准确筛选新辅助放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作者:毛威麟;吕洋;许雪峰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直肠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发病部位之一.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s)病程进展相对缓慢,但亦可发生转移,远处转移器官主要为肝脏.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rNENs原发病灶和肝转移病灶的首选方式,当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时可以考虑介入治疗;rNENs的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多参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用药方案,可使患者获得部分缓解或病情稳定,并延长生存时间.但目前单独针对rNENs的临床研究较少,其治疗方案尚未形成共识,因此,亟需积累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笔者对近年来rNENs及其肝转移治疗中出现的进展进行探讨与总结.

  • 巨块型结肠癌穿孔并周围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辰生;郭晓波;商亮;单可树;靖昌庆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间断性右髂区疼痛2个月余于2016年7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考虑阑尾脓肿,行抗感染治疗1个月,仍有高热.体格检查:体温39℃,右髂区膨隆,表面皮肤红肿,后腰背部皮肤肿胀,皮肤波动感,腹软,右髂区可触及一约8.0 cm×5.0 cm质地坚硬包块,有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遂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右髂区肠管占位性病变,伴周围淋巴结增大,腹膜后包块,考虑脓肿,胆囊内结节,右肾渗出改变.

  • 依据美国癌症联合会解剖学分期科学制订低位直肠癌手术方案

    作者:姚宏伟;刘荫华

    与中、高位直肠癌比较,低位直肠癌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更高.其中低位直肠独特的解剖和缺乏可明确界定的解剖层面是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术前准确对低位直肠癌进行临床分期是外科医师制订佳治疗方式的前提.合理利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准确判断低位直肠癌分期、规划可行的手术层面并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对提高Ro切除率尤为重要,并将成为改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和远期生存的保证.

  • 结直肠癌个体化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瓶颈及突破策略

    作者:许剑民;常文举;韦烨

    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动态监测、复发转移监测等环节均缺少有效的预警分子病理学标志物和动态监测技术,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瓶颈.传统诊断与治疗手段依赖于单一层面的患者信息,精准度不高.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医疗模式,开展多项联合诊断,将克服传统单一层面缺点,大幅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进展期和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和靶向治疗的主要挑战是肿瘤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治疗诱导性耐药.故需开展连续动态活组织检查,才能精准指导制订治疗决策.与传统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比较,液体活组织检查,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检测等技术,具有无创化、可实时动态监测和评估疗效的优点.目前,以上新策略和新技术急需加速进行相关临床试验,通过技术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检测精度,以迅速推广至临床应用.

  •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3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85% ~ 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 不翻转体位腹腔镜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二良;贺万斌;杨旭洋;魏明天;王自强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Lloyd-Davies截石位,不翻转体位行腹腔镜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7例行不翻转体位腹腔镜ELAPE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会阴部切除术时,不翻转患者体位为俯卧折刀位,而采用改良Lloyd-Davies截石位.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生存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 (1)手术情况:27例患者均完成不翻转体位腹腔镜ELAPE,手术时间为(198±51) min,术中出血量为(85±66) mL.27例患者中,5例发生术中并发症,其中肠穿孔 1例,术中成功修补;骶前出血1例,术中采用纱布压迫,成功止血;左、右侧盆丛神经损伤1例,未予特殊处理;左侧盆丛神经+左侧髂内静脉损伤1例,神经损伤未予特殊处理,血管损伤术中成功修补;右侧血管神经束损伤1例,神经损伤未予特殊处理,血管损伤采用超声刀成功止血.术中无肿瘤部位穿孔L发生.27例患者术中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枚(9~ 22枚),其中≥12枚15例,<12枚12例.(2)术后恢复情况:27例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78±21)h,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为(83±21)h.27例患者中,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 Ⅰ级1例(会阴部渗液>100 mL),Ⅱ级7例(肺部感染3例、乳糜漏2例、会阴部切口感染1例、血尿1例),均予保守治疗好转.全组术后30 d内无患者死亡.27例患者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7 d(6~8 d).(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27例患者中,环周切缘阳性1例,阴性26例;环周切缘中位距离为0.7 cm(0.1~1.1 cm);肿瘤病理学T分期:T2期14例、T3期12例、T4期1例,N分期:N0期18例、N1期6例、N2期3例.(4)随访和生存情况:27例患者中,25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期间,5例患者出院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持续肛周疼痛2例,未予特殊处理,无明显缓解;性功能障碍3例,未予特殊处理,随访观察.25例患者中,发生肿瘤相关死亡2例,非肿瘤相关死亡1例,其余22例患者均生存;无肿瘤局部复发患者;肿瘤远处转移8例,其中肺转移4例,肝转移3例,脑转移1例.结论 采用改良Lloyd-Davies截石位,不翻转体位行腹腔镜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可一期关闭盆底腹膜.

  • 腹腔脏器外淋巴管瘤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王小平;张建;王玉涛;丁前江;汪建华

    目的 总结腹腔脏器外淋巴管瘤的CT、MRI及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5例腹腔脏器外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MRI、18F-FDG PET/CT检查.观察指标:(1)影像学检查情况.(2)CT和MRI检查影像学特征.(3) 18F-FDG PET/CT检查影像学特征.(4)治疗及随访情况.全组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遵循患者及家属意愿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查.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淋巴管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7月.结果 (1)影像学检查情况:16例患者中,行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12例;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5例,MRI平扫2例;18F-FDG PET/CT扫描检查1例.其中1例同时行CT、MRI和PET/CT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2)CT和MRI检查影像学特征:16例患者中,①淋巴管瘤的分型:单房型淋巴管瘤6例,多房型淋巴管瘤9例,淋巴管瘤病1例.②淋巴管瘤的部位:9例淋巴管瘤位于一个区域内(单房型淋巴管瘤6例、多房型淋巴管瘤3例),7例淋巴管瘤累及2个及以上区域(多房型淋巴管瘤6例、淋巴管瘤病1例).③淋巴管瘤的直径:16例患者病变直径为4~ 25cm,平均直径为12 cm,其中9例淋巴管瘤直径>10 cm.④淋巴管瘤的形状:3例淋巴管瘤形态规则,呈类圆形改变;13例淋巴管瘤形态不规则,具有“塑形”性改变.⑤淋巴管瘤的内部结构:内容物:12例行CT平扫检查,病变呈液性低密度,密度均匀一致,CT值为-10~19 HU;7例行MRI检查T1加权成像(T1WI)呈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I)呈高亮信号,信号基本均匀一致.16例患者腹腔脏器外淋巴管瘤内均未见出血.1例淋巴管瘤病患者肝脏病变内因出血呈“液-液平面”表现.囊壁及间隔:15例患者淋巴管瘤的囊壁厚度<2 rmm;1例多房型淋巴管瘤囊壁及间隔较厚,部分厚度>3 mm,呈等密度,T1WI、T2WI等信号.16例患者淋巴管瘤均未见壁结节、钙化.⑥淋巴管瘤的边界:15例患者淋巴管瘤边缘光整,与毗邻组织边界清晰;1例患者多房型淋巴管瘤与毗邻的十二指肠、胰头部及升结肠边界不清晰.⑦淋巴管瘤的毗邻器官关系:10例患者淋巴管瘤被反挤压而局部内凹,呈弧形压迹、“脐凹”样表现;4例患者淋巴管瘤包绕血管;2例患者淋巴管瘤内部见脂肪密度或信号.16例患者淋巴管瘤均未见包绕肠管,周围均未见肿大淋巴结.⑧淋巴管瘤的强化模式:14例行增强扫描患者中,13例淋巴管瘤囊壁及间隔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淋巴管瘤内容物均无强化.(3) 18F-FDG PET/CT检查影像学表现:1例多房型淋巴管瘤呈18F-FDG不均匀摄取增加,代谢活性略高于肝脏,大标准摄取值=3.71.(4)治疗及随访情况:14例患者行单纯淋巴管瘤切除术(6例单房型、8例多房型);1例多房型淋巴管瘤患者行淋巴管瘤+十二指肠降部+胰头部+升结肠切除术;1例淋巴管瘤病患者因腹腔脏器外病变较小,仅行脾脏切除术.16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确诊为淋巴管瘤.16例淋巴管瘤患者中,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随访期间,12例患者未复发,疗效满意;1例淋巴管瘤病患者,因复发多次行右肩部腋下、颈胸部淋巴管瘤切除术及硬化治疗.结论 腹腔脏器外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常表现为多房、“塑形”、液性密度或信号、囊壁及间隔菲薄、边界清晰的较大病变,多房型淋巴管瘤可以摄取18F-FDG.

  • 腹腔镜直肠前间隙的解剖分离技巧

    作者:冯波;张森;严夏霖;周乐其;何子锐;薛佩;郑民华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发展推动外科医师对直肠前间隙解剖认识的不断深入.直肠前间隙解剖分离不当,术者进入错误的解剖平面,容易导致直肠固有筋膜破裂及神经血管束损伤,降低手术根治性以及引起患者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影响患者预后.对于直肠前间隙手术路径,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经验,可在腹膜返折上方0.5 cm处切开腹膜.笔者认为:待发现Denonvillers筋膜(DVF)明显增厚时即可横断之,进入DVF后方与直肠固有筋膜间进行游离,形成典型的“三线特征”:腹膜返折切开线、DVF切开的近端线及DVF切开的远端线,可作为对直肠前间隙的进入标志线与维持标志面.这不仅保护了直肠固有筋膜的完整性,亦大程度保留了DVF.本文从DVF的胚胎起源及解剖学特征、神经血管束结构、直肠前间隙分离、手术路径及DVF与腹腔镜TME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结直肠癌研究进展解析

    作者:陈功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结直肠癌领域共交流289篇摘要,进展颇多,主要包括:(1)早期疾病中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长短疗程的比较、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策略的应用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应用.(2)晚期疾病中维生素D3和旧方法选择性内放疗在转移性肠癌治疗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预后极差的特殊群体BRAF突变型患者接受BRAF抑制剂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开创精准治疗的新局面;中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呋喹替尼和EGFR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CMAB009在二线及以后的治疗中展现较好疗效.(3)精准医学及转化研究方面,分子分型共识的临床应用价值初现,液体活组织检查也在术后肿瘤复发监测中展现前景.这些新的治疗和研究进展,将会影响临床实践,推动专业发展,造福患者.

  •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胰腺癌研究进展解析

    作者:陈琦;魏涛;陈怡文;王健鑫;白雪莉;梁廷波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其疗效和预后堪忧.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盛会,前沿的研究成果精彩纷呈.笔者摘选2017年ASCO年会中胰腺癌基因诊断、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新辅助治疗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作一整理和解析,以期为胰腺癌诊断与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新思路.

  •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消化系统肿瘤影像学研究进展解析

    作者:潘瑶;余日胜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2017年6月2-6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这场学术盛会展示了肿瘤学领域前沿的研究.Abstract 3601研究运用影像组学方法预测FOLFIRI化疗方案和贝伐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笔者就该研究对影像组学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及进展作一解析.

  •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胆道肿瘤研究进展解析

    作者:耿智敏;张东;巩鹏;宋天强;何宇;翟文龙;邱应和;李敬东;李升平;楼健颖;仇毓东;汤朝晖

    第53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2017年6月2-6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笔者汇总了本次会议中胆道肿瘤领域的新研究进展:胆道肿瘤的辅助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望改变现有的治疗模式;精准医学模式和靶向治疗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临床医师应当重视胆道肿瘤的辅助综合治疗,积极开展国内高水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胆道肿瘤的总体诊断与治疗水平,并进行详细解析.

  •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肝癌诊断与治疗研究热点和新进展解析

    作者:杨璐宇;钦伦秀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中,肝细胞癌(HCC)诊断与治疗进展有诸多惊喜:(1)索拉非尼在进展期HCC治疗中的中心地位仍未改变,其被进一步证实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联合其他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多种分子和临床指标有助于筛选其获益人群.(2)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异军突起.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乐伐替尼有望成为下一个一线治疗药物.二线治疗药物瑞戈非尼获得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索拉非尼与瑞戈非尼组合有望成为进展期HCC靶向治疗新模式.但c-MET靶向抑制剂Tivatinib(ARQ 197)冲击二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METIV-HCC)失败.(3)免疫疗法仍是热点.免疫检查点单克隆抗体和过继免疫疗法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4) HCC原发灶切除+药物控制转移灶有望成为转移性HCC的治疗模式.行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地位进一步提升.(5)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与序贯应用仍是必然而无奈的选择.立体适型放疗的疗效值得期待.TACE与其他疗法联合与序贯仍是不能行手术切除的HCC的主流治疗方式.(6)新的预后预测指标和模型层出不穷,但其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