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厚朴排气合剂对开腹胃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作者:梁斌;张军;沈凯;叶颖江;林峰;李勇;张忠涛;王杉

    目的 评价中成药厚朴排气合剂对开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3家临床研究中心纳入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144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6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72例、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以2∶1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96例,对照组48例,入组后均接受治疗.其中5例患者因不符合本研究标准而剔除,共有13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92例,对照组47例.本研究经各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于术后16 h及20 h分别经胃管给予厚朴排气合剂50 ml(试验组)或厚朴排气合剂模拟剂50 ml(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外科治疗,待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开始饮水,并逐步进食肠内营养液或流质饮食.两组患者采用统一的静脉镇痛方案.研究期间禁止使用增强或抑制胃肠动力药物.术后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手术前、给药后每天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第6天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并记录药物不良事件.上述时间计算方法均为出现时间与手术结束时间的时间差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四分位数(Q1、Q2、Q3)手术后各指标出现时间及各时点出现率,并绘制Kaplan-Meier估计曲线,对两组患者的时间分布采用Log-rank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列出频数和百分数,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中位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21.4(20.0,23.7)h和47.5(44.0,56.5)h,中位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5.0(40.0,54.0)h和91.0(87.0,93.8)h,中位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65.5(54.7,74.0)h和98.0(94.0,113.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分别为21.67,53.15,11.81,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分别为72.5(66.2,110.5)h和116.3(114.8,117.3)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为13.70,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体温、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3,0.68,0.97,0.22,0.72,P>0.05);用药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机械性肠梗阻和吻合口漏等严重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厚朴排气合剂可促进开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 二氢青蒿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爱军;冯俊伟;王红钰;郑宝军;施华;吴肖

    目的 观察二氢青蒿素(DHA)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SGC7901细胞分为DHA组和对照组,DHA组分别加入浓度为6.25、12.50、25.00、50.00、100.00 μmol/LDHA的培养基,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含0.1% DMSO的培养基.不同浓度DHA处理SGC7901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不同浓度DHA处理SGC7901细胞24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分布;100 μmol/L DHA处理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和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查CDK4与Cyclin D1和P16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5、12.50、25.00、50.00、100.00 μmol/L DHA分别处理SGC7901细胞24、48和72 h,均明显抑制细胞增殖(F =78.66,235.37,93.75,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DHA组G0/G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上升(F=18.42,P<0.05);100.00 μmol/L DHA处理细胞24h,Cyclin D1和CDK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7±0.05、0.24±0.06,较对照组的0.67±0.15、0.64 ±0.18明显下降(t=7.746,5.164,P<0.05);DHA组Cyclin E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5 ±0.06,较对照组的0.42±0.06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1,P>0.05);DHA组和对照组Cyclin 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 ± 0.08和0.35 ±0.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6,P>0.05);与对照组P16蛋白相对表达量(0.29±0.07)比较,DHA组P16蛋白相对表达量(0.54±0.12)显著升高(t=4.408,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示DHA处理SGC7901细胞后,CDK4与Cyclin D1结合减少,与P16结合增加.结论 DHA将SGC790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其主要机制可能与下调Cyclin D1和CDK4表达、上调P16表达,抑制Cyclin D1与CDK4的结合,促进P16与CDK4的结合有关.

  • 567例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分析

    作者:吴力群;曹景玉;王祖森;邱法波;郭卫东;张斌;张顺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的生存状况及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的影响,为疾病的预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67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分析3种病理类型的肝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567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者占92.9%(527/567),胆管细胞癌者占4.6% (26/567),混合型肝癌者占2.5%(14/567).肝细胞癌患者中位累积生存时间为48个月,明显长于胆管细胞癌患者的19个月和混合型肝癌患者的14个月,肝细胞癌患者累积生存情况明显优于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Log-rank值为4.354,8.847,P<0.05);肝细胞癌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6个月,明显长于胆管细胞癌患者的9个月和混合型肝癌患者的9个月,肝细胞癌患者无瘤生存情况明显优于胆管癌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Log-rank值为6.479,7.708,P<0.05).肝细胞癌患者的1年肿瘤复发率为28.8%(152/527),显著低于胆管细胞癌患者的57.7%(15/26)和混合型肝癌患者的9/14(F=17.046,P<0.05).胆管细胞癌患者未发现血管癌栓,但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19.2%(5/26),显著高于肝细胞癌患者的2.8% (15/5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82,P<0.05).AFP、TNM分期、肿瘤直径、病灶数目、肿瘤侵犯肝被膜、卫星灶、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的因素(x2 =8.648,118.786,59.548,7.639,13.200,43.842,15.540,P<0.05);血管癌栓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的因素(x2=70.446,6.230,P<0.05).肝癌患者TNM分期、肿瘤直径、卫星灶、血管癌栓是影响3种病理类型肝癌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420,1.050,1.513,1.899,P<0.05);TNM分期、肿瘤直径和血管癌栓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432,1.888,1.052,P<0.05);TNM分期和肿瘤直径是影响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473,1.503,P<0.05).结论 虽然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两种病理类型仅占原发性肝癌的少数,但与肝细胞癌患者比较,肝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高,患者生存率低.

  •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宋勰;徐万峰;葛英辉;李彩英;李红光;高海女;刘恩宇;陈雨信

    目的 总结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H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民医院、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HHH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HHHT患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表现为上腹痛、气短、贫血、肝区杂音等,但病情可迅速进展并出现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等并发症;彩超、CT检查示肝内毛细血管扩张、动静脉瘘、肝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多支肝动脉的HHHT患者,血管显影欠佳,而CT血管造影检查则显示清晰.15例患者根据病变程度和发病阶段被分为无症状型、简单型和复杂型,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6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5例接受肝动脉结扎或缩扎手术,随访效果满意.3例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其中1例复杂型患者介入栓塞失败,药物治疗30个月后死亡.6例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2例起始无症状,21个月、35个月后分别出现肝功能异常、腹腔积液等,其中1例死亡;4例仅行药物治疗的患者,随访示肝脏病变逐渐加重.结论 依据肝内毛细血管扩张、动静脉瘘、肝动脉瘤三大特征,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诊断意义;HHHT为进展性疾病,早期、积极的个体化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保留肝周韧带及胆道供血的肝动脉结扎或缩扎手术疗效满意.

  • 改良T分期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泉波;赖东明;杨斌;林青;郭宁;王捷;陈积圣;陈汝福

    目的 探讨改良T分期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至2010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9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按照改良T分期系统标准进行术前分期.比较不同T分期患者的手术疗效和预后.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超声联合MRCP检查的确诊率为93% (37/40),超声联合CT或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为66% (23/35),超声联合CT或螺旋CT和ERCP检查的确诊率为14/15,超声联合CT或螺旋CT和MRCP检查的确诊率为15/15.9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44例行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术28例、姑息性切除术16例),35例行单纯性内外引流术,16例行剖腹探查.其中T1、T2、T3期患者肿瘤切除率分别为71%(30/42)、50% (12/24)和7%(2/29),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82,P<0.05).T1、T2期患者的切缘阴性率分别为77% (23/30)和5/12,T3期的2例患者切缘均发现癌细胞残留,3期患者根治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04,P<0.05).44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联合肝切除率为68% (30/44);T1、T2期患者联合肝切除率分别为70% (21/30)、9/1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1,P>0.05);单纯肿瘤切除率为32% (14/44).两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 (16/30)和5/14,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0%(3/30)和1/14,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8,0.094,P>0.05).联合肝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长于单纯肿瘤切除患者的19个月(x2 =11.317,P<0.05).本组患者随访率为91%(86/95),中位随访时间为15.6个月(3~ 70个月).T1、T2、T3期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8%、58.0%和9.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3.5%、12.1%和0;T1、T2、T3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16、7个月;随着T分期增加,患者预后变差(x2 =37.07,P<0.05).结论 改良T分期系统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有较好的术前评估作用,联合肝切除有利于提高患者根治性切除率和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 从雷帕霉素与肝癌的关系浅谈转化医学的研究思路

    作者:梁廷波;白雪莉;陈伟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科研的目的仅仅放在研究本身,偏离了应有的轨迹和方向.一方面,许多从事基础医学研究者缺乏临床医学的背景,对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疾病不了解,其研究成果无法与临床结合;另一方面,大多数临床医师每天忙于医疗工作而无暇顾及科学研究,所采用的"经典"和"成熟"的药物和技术未必完全正确,也不能完全解决临床上的所有问题.

  • 中晚期肝癌的手术治疗

    作者:曾勇;黄纪伟

    肝癌是目前世界第5大常见恶性肿瘤[1].全球每年新发肝癌患者数超过60万,因病死亡人数超过50万[2-3].肝癌主要高发于亚非大陆,但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肝癌是我国第2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新增病例占全球的55%,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5].因此,提高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意义不言而喻.

  • 儿童肝移植

    作者:夏强

    1963年,Thomas Starzl对一例3岁的胆道闭锁患儿施行了人类临床肝移植的第1次尝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儿童肝移植在手术技巧、麻醉管理、供肝获取与保存、免疫抑制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不断得到改善,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预后,受者术后生命质量不断提高.劈离式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的出现扩大了供肝来源,免疫抑制方案的个体化应用对移植物及受者的生存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马成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一种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一般情况下,FDGE经保守治疗后能够痊愈,再次手术治疗反而会延长患者恢复时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7例FDG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 肝切除术前区域性肝功能评估的方法

    作者:汤地;梁力建

    传统的肝切除术前肝功能评估,包括常规生化检查、肝功能综合评分、肝脏有机阴离子染料清除率等,反映肝脏整体器官的功能[1].但是临床上常可见肝脏实质损伤程度不均一的情况,此时采用术前肝脏体积计算并不能精确评估手术对肝脏功能的影响[2].因此,区域性肝功能评估对于肝脏实质损伤不均的患者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区域性肝功能评估要求对于肝内任意部位的肝实质进行无创、易行的肝功能参数的取样,取样数据汇总之后就能获得区域性的肝功能状态.以核素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为基础的评估方法能满足区域性肝功能评估要求.本文就目前两种常用的区域性肝功能评估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治疗中央型巨大肝癌

    作者:刘斌;李江;蔡晓蓓;梁云

    肝中叶是肝左内叶和右前叶(即肝Ⅳ+Ⅴ+Ⅷ段)的总称,是进出肝脏管道的枢纽区,发生于此区域的肝癌称为中央型肝癌[1-3].若肿瘤巨大可同时累及第一、二、三肝门及肝后下腔静脉,手术切除难度极大,易引起致命性出血等并发症.2011年4月我科采用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治疗1例中央型巨大肝癌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保留肝Ⅴ、Ⅵ段的肝右叶巨大肝癌切除术

    作者:向邦德;黎乐群;马良

    位于肝Ⅶ、Ⅷ段的巨大肿瘤,如果左半肝体积足够大,选择右半肝切除术相对比较容易实施.但当左半肝体积不足时,为了避免术后肝功能衰竭,必须保留肝Ⅴ、Ⅵ段组织,手术难度明显增大.2012年7月26日,我科对1例肝Ⅶ、Ⅷ段巨大肝癌患者成功实施了保留肝Ⅴ、Ⅵ段的肝癌切除术,效果良好.

  •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一例

    作者:封冰;沈健;成峰;浦立勇;张长河;李相成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自觉肝区硬块2个月,腹部CT检查示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图1),于2011年1月26日收入我院.患者食欲减退,伴恶心、呕吐,体质量下降约5 kg,肝区无明显肿胀、疼痛.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6次/min,血压156/72mmHg(1 mmHg=0.133 kPa).无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右上腹明显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脏于剑突下约3 cm可触及,有压痛,脾脏、胆囊未触及.

    关键词:
  • 肝硬化合并凝血因子Ⅶ缺乏一例

    作者:张成德;冯燕;张同军;巩本刚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因黑便10 d于2012年3月20日入院.患者无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否认抗凝药物及毒物摄入史,无手术、出血及输血史,无异常出血家族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5次/min,血压115/80 mm Hg(1 mm Hg=0.133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睑结膜中度苍白,可见肝掌及蜘蛛痣.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

    关键词:
  • 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胰瘘发生的影响

    作者:林海;邹德平;陈修涛;苏力担卡扎·仇曼;何铁英;韩玮;温浩;陈启龙

    目的 探讨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切除脾脏将患者分为保脾组(29例)和切脾组(36例);根据术中胰腺断端闭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工组(32例)、闭合器组(11例)和联合组(22例),比较不同组别间胰瘘发生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组间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进行x2分割检验.结果 保脾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1% (12/29),与切脾组的44% (1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手工组、联合组和闭合器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38% (12/32)、32%(7/22)和9/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6,P<0.05);手工组和联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均低于闭合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5,7.340,P<0.05);但联合组与手工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5,P>0.05).28例胰瘘患者均经通畅引流或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保留或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式对胰瘘发生无显著影响,术中胰腺断端单纯采用手工缝合或行闭合器联合手工缝合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单纯采用闭合器缝合.

  •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脏结节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孙玉岭;王志伟;马秀现;张瑞芳;高雪梅

    近年来,布-加综合征合并肝脏结节的临床检出率日益增高,但这种肝脏结节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的定性诊断方法,易造成误诊;另一方面,目前临床对布-加综合征合并肝脏结节认识不足,也导致了很多不恰当的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51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影像学特点.

  • 第十八届国际外科、消化科和肿瘤科医师协会国际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胡建昆;周总光

    在庆祝中国和希腊建交40周年之际,由两国联合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外科、消化科和肿瘤科医师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urgeons,Gastroenterologists & Oncologists,IASGO)国际论坛"于2012年10月25-27日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此次会议由IASGO、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共同主办.IASGO主席、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Makuuchi教授,IASGO秘书长Lygidakis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总光教授作为此次会议的共同主席.

    关键词:
  • 第十四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胡亚;廖泉;赵玉沛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12年8月17日至19日在天津市召开了"第十四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胰腺外科学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沛教授致辞并宣布大会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余名普通外科医师共聚一堂,全方位地展现了我国胰腺外科领域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对胰腺癌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慢性胰腺炎与器官保留手术、胰腺良性肿瘤以及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全国胰腺外科领域的协作,确定了今后全国性科研协作攻关的方向.

    关键词:
  • 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飞翔;黄盛鑫;马良;向邦德;朱训夏;黄山;赵荫农;黎乐群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和1∶2配对研究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10例)和开腹组(20例).计量资料采用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中,7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3例行规则性肝左外叶切除术,无中转手助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中,14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6例行规则性肝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47 ± 235) ml,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的(408±191) ml(t=2.199,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平均禁食时间、术后平均腹腔引流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9±0.6)d、(3.2±1.2)d、(8.9±2.3)d,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的(3.0±1.6)d、(4.9±1.6)d和(11.5±2.3)d(t=2.149,2.917,2.921,P<0.05).腹腔镜组患者肝功能恢复快于开腹组,其中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3、5天ALT分别为(228±100) U/L、(143±51)U/L、(85±24) U/L,AST分别为(196±67) U/L、(90±35) U/L、(46±10) U/L;而开腹组患者术后第1、3、5天ALT分别为(557±401)U/L、(414±397) U/L、(217±199) U/L,AST分别为(506±317) U/L、(178±122) U/L、(71 ±33)U/L,两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5、3.001、2.073,4.196、2.223、2.272,P<0.05).3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腹腔镜组患者中,1例术后4个月出现AFP升高,CT检查示肝内多发肿瘤,经介入治疗后,病情稳定;开腹组患者中,1例术后7个月CT检查示手术切缘以及邻近肝段存在肿瘤复发,经RFA治疗,无再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射频凝固器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夏锋;马宽生;李晓武;王曙光;别平

    目的 探讨射频凝固器与传统钳夹法行肝癌肝切除术对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3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65例采用射频凝固器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设立为射频凝固器组;同时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Child-Pugh分级在肝癌数据库中配对选取65例临床病理特征类似的采用传统钳夹法进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设立为传统钳夹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加范围表示,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当例数< 10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射频凝固器组患者的术中断肝时间和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28 min(12~55 min)和10 min(0~ 15 min),明显短于传统钳夹组的45min(25 ~92m in)和15 min(10~3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9.05,P<0.05);射频凝固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50ml(50 ~350ml)和0ml,显著少于传统钳夹组的450 ml (250~ 2500 ml)和550 ml(0~20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P<0.05);射频凝固器组65例患者未输血,显著多于传统钳夹组的48例(x2=19.58,P<0.05).射频凝固器组患者术后第3、7天AST和TBil,术后第3天PT、Clavien外科并发症分级、住院时间分别为302 U/L(89 ~823 U/L)、54 U/L(16 ~325 U/L)、37 μmol/L(18~112 μmol/L)、24 μmol/L(9~66 μmol/L)、15 s(11 ~20 s)、22%(14/65)、12 d(8 ~36 d),与传统钳夹组的253 U/L(63~876 U/L)、62 U/L(22 ~ 376 U/L)、41 μmol/L(19 ~ 105 μmol/L)、25tμmol/L(11 ~59 μmol/L)、14 s(11 ~21 s)、26% (17/65)、13 d(9 ~35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59,1.93,3.96,1.58,2.35,x2=0.381,F=1.58,P>0.05);射频凝固器并发症发生率为17%(11/65),显著低于传统钳夹组的52%(3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8,P<0.05).其中射频凝固组只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显著少于传统钳夹组的22例.但射频凝固器组有8例患者发生断面包裹性积液,其中5例需穿刺引流.传统钳夹组有2例患者发生肝功能不全;射频凝固器组有2例患者发生血红蛋白尿.结论 与传统钳夹法比较,射频凝固器行肝切除术具有出血少、安全、快捷的优点.

  • 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持久美蓝染色法在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蔡守旺;杨世忠;孟翔飞;吕文平;刘志伟;顾万清;董家鸿

    目的 评价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持久美蓝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CT或MRI增强扫描检查,并将所得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立体评估肝脏肿瘤的门静脉供血及其与毗邻脉管的空间解剖关系.随后采用持久美蓝染色技术行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结果 三维重建所确定的肿瘤所在门静脉区域及其与相应肝蒂解剖关系的准确性为12/12,美蓝染色后的目标肝段与三维重建肝段的形状相符.本组行扩大半肝切除术2例,肝叶切除术3例,肝段(亚段)切除术5例,联合肝段切除术2例.12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为5.6 cm(2.5~16.0 cm),平均手术时间为(150 ± 2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6±2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2例患者出现肿瘤肝内复发,其中1例死于肿瘤进展.结论 采用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精确评估肝脏肿瘤与毗邻脉管的解剖关系,联合持久肝脏染色的方法可显著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精准性.

  • 肝切除和肝移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夏玉健;江艺;蔡秋程;潘凡;张小进;吕立志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9年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治疗121例符合米兰标准且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为Child A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肝切除术组;32例行肝移植的患者作为肝移植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肿瘤大直径、肿瘤数目、微血管侵犯、微小卫星灶、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Log-rank分析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别,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肝切除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3%、44%,肝移植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0%、62%,两组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2,P>0.05);肝切除术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44%、26%,肝移植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65%、52%,两组总体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微小卫星灶与生存显著相关(Wald=9.625,7.34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5.008,P<0.05).结论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比较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肝移植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率高于肝切除术;微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在巨大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伟顶;胡智明;赵大建;张成武;张宇华;刘杰;叶再元

    目的 探讨行巨大肝癌肝切除术时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巨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脏血流阻断技术不同,分为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组(第一肝门组,24例)和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组(选择阻断组,25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肝肾功能、并发症、生存率和肝癌复发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施行肝切除术,第一肝门组患者的肝血流阻断时间为(32±19) min,选择阻断组为(34±22)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5,P>0.05).第一肝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736±543) ml,明显多于选择阻断组(273 ±298)ml(t =6.87,P<0.05).第一肝门组患者肝静脉损伤的发生率为21%(5/24),选择阻断组为24%(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P>0.05).第一肝门组有3例患者出现肝静脉破裂大出血,1例患者发生空气栓塞抢救无效死亡;选择阻断组未发生上述情况.第一肝门组患者中4例发现肿瘤侵犯血管,选择阻断组患者中3例发现肿瘤侵犯血管,两组患者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术前肝功能无明显差别,选择阻断组术后第1、3天ALT值较第一肝门组明显降低(t=7.12,6.35,P<0.05);两组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肝门组术后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4例,选择阻断组无一例发生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第一肝门组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8%、21%,明显低于选择阻断组的72%、30%(x2=5.32,6.07,P<0.05).第一肝门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21%,选择阻断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P>0.05).结论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能有效预防肝静脉破裂出血和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并有助于减少巨大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肿瘤复发,提高术后早期无瘤生存率.

  • 特利加压素控制肝癌肝切除术后腹腔积液形成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李民;熊俊

    目的 探讨特利加压素控制肝癌肝切除术后腹腔积液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符合标准的54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予以特利加压素和白蛋白治疗,对照组予以呋塞米和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切除术后腹腔积液量、尿量和肾功能、电解质平衡、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研究组患者肝癌肝切除术后腹腔积液平均每天大引流量为(351±174)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233)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4,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3d的尿量均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16,2.722,P<0.05).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其余患者的肾功能均无异常.研究组有11% (3/28)的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对照组为35%(9/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6,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ICU滞留时间为(22±12)h,较对照组的(23±10)h短.研究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68±24)h,较对照组的(76±28)h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31,1.130,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引流管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2±42)h和(15±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0±50)h和(18±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2,2.443,P<0.05).研究组1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心率失常,两组均无心肌梗死、肠坏死以及外周组织缺血等并发症出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28)和4%(1/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利加压素能有效控制肝癌肝切除术后腹腔积液的形成,对电解质平衡影响较小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成人首次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分析

    作者:谭永法;周杰;谭凯;张起帆;张胜;罗振超;陈立言

    目的 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成人首次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90 d内)预后进行判断,筛选出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施行的221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研究条件的218例患者分为训练样本(2004年8月至2010年6月,188例)和验证样本(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30例).根据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术后生存时间≤90 d,34例)和生存组(术后生存时间>90 d,184例).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建立早期预后的判断函数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xC表的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死亡组与生存组受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4±11)岁和(51±11)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681,P>0.05);术前平均Hb分别为106.7 g/L和119.2 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9,P<0.05).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Alb、TBil、IBil、Na+、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PLT、营养危险指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术前肝性脑病、术前肝肾综合征、术前消化道出血、术前感染、术前糖尿病、Child-Turcotte-Pugh肝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麻醉危险度分级、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输血量、腹腔积液量以及术中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7,-2.595,-3.290,-3.486,-2.562,-2.577,-3.670,-3.882,-3.625,-3.557.-3.837,-1.974,-3.693,-3.815,x2=19.632,9.756,28.143,Z=-4.175,-3.905,-4.865,-3.564,-5.822,P<0.05).影响成人首次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术前肝性脑病、术前肝肾综合征、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术中尿量.其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46、0.188、0.257、0.181、-0.340.用判别函数对训练样本进行回顾性考核判断正确率为89.9% (169/188),验证样本前瞻性考核判别正确率为90.0%(27/30).结论 根据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以及术前是否合并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可在很大程度上预测成人首次肝移植早期预后.

  •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朱志东;杜国盛;宋继勇;郑德华;崔洪涛;关键;石炳毅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0年4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412例肝移植术后4例发生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出现腹腔大出血,2例合并胆管出血和胆汁漏.所有患者有腹腔积液,3例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通过剖腹探查和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平均破裂出血时间为24.6 d(14~35 d).4例患者中,剖腹探查术中明确诊断1例,血管造影明确诊断3例.1例剖腹探查患者,采用肝动脉结扎术止血成功,拟行再次肝移植,在等待期中因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动脉瘤介入栓塞+肝动脉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止血成功,痊愈出院;1例患者介入栓塞止血成功,但患者失血性休克时间太长,终因MODS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介入栓塞+肝动脉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

  • 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肝内胆汁淤积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胜;周杰;谭永法;谭凯;陈立言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严重肝内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225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严重肝内胆汁淤积将患者分为阳性组(60例)和阴性组(165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术前阳性组患者肝硬化比例、肝性脑病积分、腹腔积液积分、国际标准化比值、PT、TBil、AST较阴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Z=2.22,2.60,2.46,2.84,4.81,3.42,P<0.05);而血清中Alb、Na+、K+、Hb、PLT比阴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4.97,Z=2.49,t=3.51,Z=3.66,P<0.05).术中阳性组患者供、受者血型相容的比例、供肝轻度脂肪化比例、冷缺血时间、相对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注RBC量、输注PLT量、输注冷沉淀量较阴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9,13.11,Z=2.45,2.61,3.75,3.20,2.89,3.95,P<0.05).术后阳性组患者急性排斥、肝动脉血栓、肺部感染、血行感染、真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比阴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7,4.91,8.21,6.29,3.92,9.26,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TBil> 51.3 μmol/L、供肝轻度脂肪化、术中输注冷沉淀量、术后急性排斥、肝动脉血栓、术后肺部感染、血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发生严重肝内胆汁淤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2,7.99,2.88,3.03,53.20,3.34,4.11,3.22,P<0.05);而在术前较高的PLT、较长的PT患者术后发生严重肝内胆汁淤积的几率较小(OR=0.33,0.25,P <0.05).术后6个月阳性组和阴性组病死率分别为41.7% (25/60)和19.4% (32/1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4,P<0.05).结论 纠正受者术前不良的临床因素;术后积极控制感染和抗排斥反应可降低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严重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并有可能改善早期预后.

  • 快速康复外科在活体肝移植供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郁峰;夏强;徐宁;易永祥;刘晓琳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活体肝移植供者择期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214例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处理方法分为传统组和快速组.传统组:73例,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快速组:141例,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采用FTS方案.观察比较两组供者术后康复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快速组供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78±37) min、(1.6±1.0)d、(2.9±1.6)d、(3.1±1.5)d、(5.9±1.9)d、(1.8±0.6)万元,传统组供者相应指标分别为(167±33) min、(3.6±1.4)d、(4.6±2.3)d、(4.5±1.4)d、(7.6±1.5)d、(2.2±0.4)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15,77.138,6.504,6.913,6.970,73.038,P<0.05);而快速组和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0±47)ml和(138±46)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1,P>0.05).快速组和传统组供者满意率分别为98.6%(139/141)和89.2%(7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4,P<0.05).结论 FTS在活体肝移植供者中应用安全、经济,能够减少手术应激反应,促进供者早日康复,降低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转移患者的治疗及其预后分析

    作者:唐腾骞;卢倩;刘祥德;杨星;廖睿;杨占宇

    目的 总结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方法,探讨其疗效,分析影响复发、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9年1至2011年9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行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99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发生肝癌复发、转移,其中7例因不符合本研究标准予以剔除,终纳入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一治疗组(18例)和综合治疗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分析影响肝癌复发、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患者预后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单一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肝癌复发、转移后生存时间分别为(5.5±1.1)个月和(8.5±1.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为7.489,P<0.05).92例患者中,TNM分期Ⅱ期和ⅢA期患者肝癌复发、转移后生存时间为(7.9±1.5)个月,ⅢB期和ⅣA期患者为(7.0±1.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为2.567,P<0.05).分化程度:高、中分化患者肝癌复发、转移后生存时间为(8.1±1.5)个月,低分化患者为(7.2±1.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为2.74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符合米兰标准、是否合并大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肝癌复发、转移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t =2.610,3.132,4.378,2.258,P<0.05).结论 综合治疗可明显延长肝癌复发、转移后患者的生存时间.肝移植术后患者肝癌复发、转移发生时间越早,恶性程度越高,生存时间越短.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符合米兰标准、是否合并大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