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血管解剖分析

    作者:吴楚营;林联拯;叶凯;许建华;孙亚锋;林建安;康文贵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血管解剖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采用5孔法标准中间入路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术后观察手术录像,准确辨别术中右半结肠的血管构成类别,对其起源、组成及相对空间位置关系统计并分析,分析过程中以录像截屏加以注释.观察指标:(1)肠系膜上动脉和上静脉:出现率及相对空间位置.(2)回结肠动脉和静脉:出现率及相对空间位置.(3)右结肠动脉和静脉:右结肠动脉的出现率和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右结肠静脉的出现率和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4)胃结肠静脉干:出现率及属支组成情况.(5)中结肠动脉和静脉:中结肠动脉的出现率和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中结肠静脉的出现率和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计量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百分率表示.结果 (1)肠系膜上动脉和上静脉:60例患者均出现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出现率均为100.0% (60/60).60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占95.0% (57/60),位于右侧占5.0% (3/60).(2)回结肠动脉和静脉:60例患者中,回结肠动脉和静脉出现率分别为96.7% (58/60)和100.0% (60/60).相对空间位置关系:58例出现回结肠动脉患者中,8.6%(5/58)回结肠动脉位于回结肠静脉正前、31.0% (18/58)位于前上、10.3%(6/58)位于前下、6.9%(4/58)位于正后、32.9%(19/58)位于后上、10.3%(6/58)位于后下;50.0%(29/58)回结肠动脉从前方跨越肠系膜上静脉,50.0% (29/58)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后方.(3)右结肠动脉和静脉:①右结肠动脉:60例患者中,右结肠动脉出现率为55.0% (33/60),其中93.9%(31/33)存在1支右结肠动脉,6.1%(2/33)存在2支右结肠动脉.24.2%(8/33)右结肠动脉与中结肠动脉共干后汇入肠系膜上动脉,其中2/8存在2支右结肠动脉,6/8存在1支右结肠动脉.相对空间位置关系:33例出现右结肠动脉患者中,90.9% (30/33)右结肠动脉从肠系膜上静脉前方跨过;9.1%(3/33)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导致右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无前后相对空间位置关系.②右结肠静脉:60例患者中,右结肠静脉出现率为93.3%(56/60),其中87.5%(49/56)存在1支右结肠静脉(7例与右结肠动脉伴行);12.5%(7/56)存在2支右结肠静脉.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49例存在1支右结肠静脉患者中,73.5%(36/49)汇入胃结肠静脉干,26.5%(13/49)直接汇入肠系膜上静脉.7例存在2支右结肠静脉患者中,6/7分别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和胃结肠静脉干,1/7均汇入胃结肠静脉干.(4)胃结肠静脉干:60例患者中,胃结肠静脉干出现率为88.3%(53/60);11.7%(7/60)缺如胃结肠静脉干,其胃网膜右静脉直接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胃结肠静脉干属支组成情况:53例患者中,54.7%(29/53)由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构成3支型或4支型胃胰结肠干;35.9%(19/53)由胃网膜右静脉和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构成2支型或3支型胃结肠干;9.4%(5/53)由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构成2支型胃胰干.(5)中结肠动脉和静脉:①中结肠动脉:60例患者均有中结肠动脉,出现率为100.0% (60/60),其中1.7%(1/60)存在2支中结肠动脉;13.3%(8/60)与右结肠动脉共干;85.0%(51/60)存在1支中结肠动脉,其中15.7%(8/51)中结肠动脉出胰颈部走行≤1 cm分叉,66.7%(34/51)出胰颈部走行>1 cm且≤2 cm内分叉,17.6%(9/51)出胰颈部走行>2 cm后分叉.②中结肠静脉:60例患者中,中结肠静脉出现率为93.3% (56/60),其中存在1、2、3支中结肠静脉分别占80.3% (45/56)、16.1%(9/56)、3.6%(2/56).中结肠静脉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情况:45例存在1支中结肠静脉患者中,55.6%(25/45)汇入肠系膜上静脉,44.4%(20/45)汇入胃结肠静脉干.9例存在2支中结肠静脉患者中,7/9分别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和胃结肠静脉干,2/9均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例存在3支中结肠静脉患者中,1支汇入胃结肠静脉干,2支汇入肠系膜上静脉.结论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中患者血管解剖复杂,外科干及Helen干的解剖处理是手术难点及核心.

  • 476例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分布特点研究

    作者:张迎峰;朱化刚;张志功;李永生;仇鹏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发病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患者按以下标准划分:性别、年龄[青年(<45岁)、中年(45~ 59岁)和老年(≥60岁)]、Stanford分型(A型和B型)、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将各变量纳入圆形统计法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月份和昼夜)分布情况.观察指标:(1)患者整体发病时间分布情况.(2)不同性别患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3)不同年龄患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4)不同Stanford分型患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5)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采用圆形统计法计算三角函数变换后的发病时间资料.采用Rayleigh检验(统计量为Z值)分析发病月份节律性和昼夜节律性.结果 (1)患者整体发病时间分布情况:AD患者发病具有明显月份节律性和昼夜节律性(Z=14.79,31.60,P<0.05).发病多月份为11月(59例),少月份为8月(24例),发病高峰日为1月12日;发病多时段为16:00-17:00(37例),发病少时段为3:00-4:00(8例),发病高峰时刻为14:55.(2)不同性别发病时间分布情况:男性患者具有发病月份节律性和昼夜节律性(Z=11.28,27.81,P<0.05);女性患者也具有发病月份节律性和昼夜节律性(Z=3.48,4.37,P<0.05).(3)不同年龄患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青年患者不具有发病月份节律性(Z=1.33,P>0.05),而具有发病昼夜节律性(Z=4.29,P<0.05);中年患者具有发病月份节律性和昼夜节律性(Z=7.48,17.41,P<0.05);老年患者也具有发病月份节律性和昼夜节律性(Z=6.62,11.04,P<0.05).(4)不同Stanford分型患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Stanford A型患者不具有发病月份节律性(Z=1.60,P>0.05),而具有发病昼夜节律性(Z=10.51,P<0.05);Stanford B型患者具有发病月份节律性和昼夜节律性(Z=13.94,21.70,P<0.05).(5)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发病时间分布:高血压患者具有发病月份节律性和昼夜节律性(Z=12.08,29.81,P<0.05).血压正常患者不具有发病月份节律性(Z=3.84,P>0.05),而具有发病昼夜节律性(Z=4.78,P<0.05).结论 AD好发于天气寒冷的月份及午后时段.

  • 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省;秦金保;李维敏;殷敏毅;叶开创;陆信武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行相应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中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行CT血管成像检查,评估开窗支架通畅性及有无内漏形成.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1)手术及术中情况:110例患者中,106例成功采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中DSA示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完全封闭,主动脉弓上分支支架均通畅,无开窗相关内漏发生,手术成功率为96.36%(106/110);2例因术中发生心包填塞死亡;2例因主动脉弓部结构复杂导致无名动脉开窗失败后行烟囱支架置入.106例患者中,70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单开窗术,30例行主动脉弓上3个分支开窗术,6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双开窗术.1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0±9) min,造影剂量为(185±5)mL.110例患者中,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3例发生脑梗死,经抗凝及营养脑神经等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脑梗死、心肌梗死或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110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7)d.(2)随访情况:107例出院患者中,99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开窗支架均通畅,4例发生内漏,密切随访观察.结论 采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

  • 310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武晓军;徐岩;李江斌;贺加星;阴继凯;鲁建国;董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310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消化道再出血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 (1)手术及术后情况:3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2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中转开腹,298例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2.5 min(120.0~300.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2.3 mL(150.0~1 200.0 mL),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 d(1.0~4.0 d),平均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4.2 d(2.0~8.0 d).310例患者中,1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于术后第5天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5例腹腔出血(3例行二次手术、2例予保守治疗)均成功止血,2例胸腔积液予穿刺抽液、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胰液漏、1例肺部感染予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299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10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4 d(5.0~9.0 d).(2)随访情况:309例患者中,260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 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发生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无效死亡;15例发生消化道再出血,均为黑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生存.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

  • 腹腔镜和开腹D2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效果分析

    作者:王俊江;李晓武;冯兴宇;胡伟贤;郑佳彬;蔡观福;吴伍林;李勇;姚学清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D2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行D2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7例患者中,60例行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设为腹腔镜组;57例行开腹D2胃癌根治术,设为开腹组.结合患者意愿选择行腹腔镜或开腹D2胃癌根治术.根据肿瘤部位选择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严格按照日本第14版《胃癌处理规约》行胃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对符合条件的患者予XELOX方案辅助化疗.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层分析.(3)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关系分析.(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无瘤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关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6) mL、(4.3±2.1)d、(9.7±2.9)d,开腹组分别为(209±77) mL、(5.3±2.2)d、(11.2±3.9)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50,-2.604,-2.405,P<0.05).腹腔镜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消化道瘘、腹腔出血、心血管意外、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术后30 d内死亡)例数分别为(31±7)枚、6、1、0、4、0、0、1、0、0例,开腹组分别为(34±6)枚、12、0、1、2、2、1、4、1、1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7,x2=2.743,0.126,0.563,0.837,P>0.05).所有并发症患者予对症处理,仅开腹组1例腹腔出血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好转.(2)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层分析:腹腔镜组患者不同手术切除范围(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5±8)枚、(29±5)枚、(27±4)枚,开腹组分别为(34±5)枚、(34±6)枚、(29±6)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46,1.052,0.934,P>0.05).腹腔镜组患者不同术后肿瘤病理学TNM分期(Ⅰ、Ⅱ、Ⅲ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1±5)枚、(32±9)枚、(31±6)枚,开腹组分别为(34±7)枚、(32±4)枚、(35±6)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94,1.657,0.136,P>0.05).(3)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关系分析:117例患者分别以手术方式(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和开腹D2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为自变量,术后并发症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数目均不是影响其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OR=1.062,2.049,95%可信区间:0.998~1.140,0.695 ~6.042,P>0.05).(4)随访和生存情况:117例患者中,108例获得术后随访,其中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54例,随访时间为2~ 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随访期间,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例数分别为45、42例,无瘤生存例数分别为43、42例,肿瘤复发例数均为10例,无肿瘤转移患者.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例数、肿瘤复发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55,0.002,P>0.05).结论 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且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 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庆兴;曹爱红;马俊;陶凯;王振华;张万红;董剑宏

    目的 探讨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57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分为以结肠中血管为导向的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术、以胃十二指肠动脉为导向的幽门上区淋巴结清扫术、以肝总动脉为导向的胰腺右上缘淋巴结清扫术、以脾动脉为导向的胰腺左上缘淋巴结清扫术4个步骤.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1)手术及术中情况:15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手术时间为(178±.38) min,淋巴结清扫时间为(61±27)min,术中出血量为(87±40) 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2±0.4)d,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8±1.3)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5±2.6)d.157例患者中,1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5例肠梗阻、3例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老年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157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3)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157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为(34.6±11.0)枚,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4.8±2.1)枚,胰腺上缘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2.3±4.7)枚;肿瘤TNM分期:Ⅰa期26例,Ⅰb期33例,Ⅱa期18例,Ⅱb期24例,Ⅲa期37例,Ⅲb期19例.(3)随访情况:157例患者中,142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为67.6%.结论 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安全有效,可简化手术步骤.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作者:李沁;刘颖;陈坚;党一平;李毅清

    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或)DSA检查.患者明确诊断后行药物保守、腔内介入或剖腹探查及血运重建术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出院后1、6、12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腹痛症状复发情况,CTA检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变化或支架置入术后SMA变化及夹层重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 (1)临床特征:①临床表现:80例患者中,75例有症状,5例无症状为健康体检时发现.75例有症状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均无腹膜刺激征,腹痛以脐周及腹上区为主,14例伴恶心、呕吐,4例伴血便.②影像学检查结果:80例患者均经CTA检查明确诊断为SISMAD.CTA检查表现为SMA局部增粗、真假双腔形成、动脉真腔变细并可见内膜瓣影、假腔形成血栓,其中77例第一破口位于距肠系膜开口1~6 cm以内,3例位于主干中远段.80例患者均未发现主动脉夹层.(2)治疗情况:75例有症状患者中,53例药物保守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0.7%(53/75),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5 d(1~ 12 d);22例行支架置入术,均取右侧股动脉入路,置入自膨式裸支架或覆膜支架,其中21例成功,1例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5.5% (21/22),支架置入术失败患者予药物保守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无行剖腹探查及血运重建术患者.5例无症状患者嘱其院外有效控制血压,定期随访,未作其他干预.(3)随访情况:75例有症状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1~ 60个月).随访期间,53例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行CTA检查示SMA夹层进展明显,其中1例随访2个月时腹痛复发并加重伴血便,DSA检查示SMA夹层动脉瘤形成,1例随访1年时腹痛复发.2例均行支架置入术后好转.其余51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复发.22例行支架置入术患者中,1例随访期间腹痛症状反复,随访1年时症状加重,CTA检查示支架内血栓形成并近端狭窄,抗凝治疗后于近端狭窄处行支架置入术;1例随访2年CTA检查示SMA夹层完全愈合;其余20例支架均通畅.5例无症状患者定期随访,未出现病情进展.结论 SISMAD症状不一,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治疗方案包括药物保守、腔内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需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 认识病情凶险和表现莫测的主动脉夹层

    作者:朱化刚;李永生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系统灾难性疾病之一,患者症状各有不同,临床上存在漏诊和误诊现象.鉴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表现莫测,一旦误诊误治后果严重.因此,临床医师应仔细、全面评估就诊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和警惕性.患者疑诊或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后,及时联系血管外科等专科医师,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复习,阐述主动脉夹层在全身不同系统的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非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认识.

  • 腹部外科中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作者:陆清声;陈燕青

    腹部外科中的血管疾病虽发病率较低,然而一旦发生,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并且该类疾病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体征,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故临床医师亟须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腹部外科
  • 胆囊肝样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作者:王鹤霖;戴朝六

    胆囊肝样腺癌作为一类临床少见的肝外腺癌,具有肝样分化的特征,临床上需与肝细胞癌及胆囊癌相鉴别.目前,国内外主要以零散病例报道为主,尚缺乏系统全面的文献综述总结,本文就胆囊肝样腺癌的组织学起源、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 肝固有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雷雷;卢晓倩;曹殿波;张文雷;王大广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无明显诱因突发腹上区持续性胀痛10 h,并放射至后腰背部,伴发热,不能平卧,全身乏力,盗汗及四肢厥冷于2012年8月13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相关病史:(1)5个月前因发热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行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

  • 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王深明;宁俊杰

    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较少见,其外科治疗策略目前仍存在争议,治疗难点主要在于手术方案的选择——是同期还是分期处理腹主动脉瘤与消化道恶性肿瘤,两种方案各有优点,但也有其不同的潜在风险.笔者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回顾,探讨该类患者治疗策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逐渐成熟,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首选,可在保证血供正常的前提下,同期切除消化道恶性肿瘤.对解剖条件合适患者,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联合腹腔镜消化道恶性肿瘤切除术的全微创治疗可能是佳选择.

  • 食管癌根治术胸部淋巴结清扫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

    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病例约46万,死亡病例40万[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之首,2013年食管癌新发病例约27万,死亡病例约20万,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2].外科手术仍是食管癌综合治疗中重要且治愈率高的手段.近年来,尽管手术及其他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国内外食管癌5年总体生存率仍<20%[3-4].食管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淋巴结清扫是食管癌根治术中的重要环节,可靠的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术后精准病理分期、确保肿瘤根治性,改善患者生存.

  • 预防性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树桐;蒲淼水;霍枫;刘萧

    目的 探讨预防性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例肝外型门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2013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腹上区隐痛.2014年5月收治入院后行腹部B超、腹部CT、腹腔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后诊断为肝外型门静脉瘤,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行预防性切除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探查腹腔后,在术中超声检查的引导下,解剖并切除门静脉瘤,于文氏孔处放置双腔引流管1根,关腹.术后进行常规围术期管理.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出院时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随访情况.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行腹部B超及CT检查了解门静脉情况及有无门静脉瘤复发.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结果 患者成功行完整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为85 min,术中出血量约为150 mL,术后3d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生活完全自理,术后3d拔除腹腔引流管,未发生出血、门静脉血栓、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结果未见异常.术后复查B超见门静脉血流良好,腹腔CT血管造影检查示门静脉显影清楚,管腔无狭窄,血流通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术后9d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囊壁样组织,内衬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壁由平滑肌构成,符合静脉结构.随访6个月,患者体质良好,无不适主诉,生活自理.随访期间未发现门静脉狭窄及血管瘤复发,未见其他并发症.患者术后无用药及其他特殊治疗.结论 预防性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安全可行,疗效较好.

  • 胃癌腹膜腔转移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孙娜娜;刘畅;冯秋霞;刘希胜

    目的 总结胃癌腹膜腔转移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大密度投影(MIP).观察指标:(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3)淋巴结及其他腹腔脏器转移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4)治疗及随访情况.根据患者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患者意愿综合选择治疗方案.采用门诊、电话及信函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患者生存时间为治疗后至死亡或随访截止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 (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78例胃癌患者原发肿瘤部位:胃窦40例、广泛皮革胃11例、胃底贲门9例、胃小弯9例、胃窦体5例、胃大弯4例.78例胃癌均为T4期,其中T4a期43例,T4b期35例.(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78例胃癌患者中,57例化疗前CT检查发现腹膜转移,15例行剖腹探查或开腹手术发现腹膜转移,6例为胃癌切除术后随访复查CT发现腹膜腔转移.CT检查诊断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72例,终确诊78例,CT检查漏诊9例、过度诊断3例.CT检查诊断胃癌伴腹膜腔转移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88.5%、99.6%、95.8%、98.9%.78例患者胃癌腹膜腔转移的部位及表现:①腹腔积液:71例伴有腹腔积液,其中少量腹腔积液21例,中等至大量腹腔积液50例.②大网膜增厚:59例表现为大网膜呈片絮状及结节状增厚,增厚呈包块状、网膜饼样改变.③腹膜增厚:54例出现腹膜增厚,以结节样及粗线条样增厚多见;腹膜增厚的常见部位包括肝周、腹腔、盆底;其中11例可见明显左侧肾前筋膜增厚.④肠系膜增厚:46例肠系膜增厚水肿,脂肪密度增高伴有多发结节影.⑤小网膜、肝胃韧带:18例表现为小网膜囊脂肪密度增高,肝胃韧带间隙可见条索影及结节影.⑥横结肠系膜:15例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可见横结肠系膜局部脂肪密度增高伴条索样结节样改变,其中5例伴横结肠局部肠壁增厚.⑦卵巢:8例卵巢转移,其中6例为双侧,2例为单侧;转移瘤直径为3~12 cm.⑧肠管:6例局部肠壁增厚,其中3例小肠、3例横结肠,增厚组织多位于系膜侧,肠壁强化明显.⑨肝包膜结节:2例表现为肝包膜下多发小结节样异常强化灶.(3)淋巴结及其他腹腔脏器转移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78例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肿大,其中N2期41例、N3期37例;肝脏转移13例;肾上腺转移5例,其中双侧3例,单侧2例;4例胃下部癌侵犯胰头及胰体部;2例胃上部癌侵犯肝脏及脾脏;1例皮革胃侵犯胰腺头颈部,并致胆道梗阻.(4)治疗及随访情况:78例患者中,62例行全身化疗,6例行全身化疗及腹腔内热灌注化疗,5例行全身化疗及局部放射治疗,5例因消化道梗阻或出血行姑息性手术治疗.78例患者中,69例获得随访,失访9例,随访时间为15个月(3~21个月).69例获得随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3~ 19个月).结论 胃癌腹膜腔转移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呈现特定的转移部位及表现.结合CT检查轴位图像、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适当调节窗宽、窗位,有利于观察胃癌原发灶及腹膜腔转移情况.

  • 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结直肠癌研究进展解析

    作者:朱德祥;许剑民

    第20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于2017年9月26-30日在厦门举行,其中结直肠癌领域研究进展颇多,主要包括:(1)国产新药呋喹替尼和日本口服组合抗肿瘤药物TAS-102分别用于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FRESCO和TERRA研究均达到主要终点,明显改善总体生存.(2)mFOLFOXIRI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选择性放疗,以及高强度新辅助放化疗均可改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短期结局,且临床病理特征因素可用于预测病理学完全缓解.(3) septin9甲基化(mSEPT9)阳性筛查无症状老年人群结直肠癌特异度较低,但mSEPT9阴性预测非结直肠癌概率较高,且肠道微生物组学与代谢组学组合标志物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标志物.(4)肝转移灶免疫学分级适合预测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的免疫特征差异可解释分子靶向药物疗效差异.这些进展将有助于极大促进结直肠癌临床工作发展.

  • 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胰腺癌研究进展解析

    作者:许文彦;徐近;虞先濬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病情进展快,预后极差.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亦明显升高.随着对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对疾病本身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基础到临床的转化应用提供了线索.第20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于2017年9月26-30日在厦门举行.笔者团队就本次会议中胰腺癌外科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整理和解析,以期为胰腺癌诊断与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新思路.

  • 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解析

    作者:王明达;吴寒;杨田

    2017年9月26-30日在厦门举行的第20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呈现出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的一系列进展:(1)我国原发性肝癌真实世界的初步分析结果发布.(2)新兴诊断技术和预测模型可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肝纤维化程度及术后肝衰竭发生风险.(3)光动力诊断技术能够确保肝切除术切缘阴性前提下实现病灶组织学清除,并大程度保留正常肝实质.(4)仑伐替尼有望成为继索拉非尼后治疗进展期HCC的一线分子靶向药物.(5)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纳武单克隆抗体和Pembrolizumab为首的免疫治疗仍是HCC领域的热点.(6)东西方国家原发性肝癌手术安全性及疗效相近,部分东方国家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也应积极行手术干预.(7)常规淋巴结清扫、对分期较晚的肿瘤积极行手术干预、保证切缘阴性率及复发后综合治疗有望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远期疗效.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