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鉴别原发性胆囊癌和肝细胞癌中的价值

    作者:王海屹;王佳;叶慧义;王鑫坤;袁静;王殿军;董家鸿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侵犯肝脏的原发性胆囊癌和侵犯胆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胆囊癌和1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RI DWI技术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选择扩散敏感梯度场参数(b值)为800 s/mm2时进行扫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原发性胆囊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阈值.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ADC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30例患者共30个肿瘤,所有肿瘤在DWI图像上呈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原发性胆囊癌累及肝脏的边界欠清楚.11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肿瘤主要位于胆囊窝区,其中10例累及肝脏,平均ADC值为(0.89±0.14)mm2/s;1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15例肿瘤位于肝右叶,4例肿瘤位于肝左叶,平均ADC值为(1.04±0.18)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5,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577~0.935),当阈值为0.96 mm2/s时,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81.8%.结论 b值为800 s/mm2时,原发性胆囊癌的ADC值低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 683例胆管损伤的外科治疗

    作者:吴金术;彭创;毛先海;成伟;杨建辉;李云峰

    目的 总结胆管损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至200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683例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中,行肝叶切除+T管引流7例、肝修补+T管引流2例、窑洞式胆道外引流+肝叶切除4例、肝叶切除或修补+硅胶管支撑27例、肝门临时阻断+明胶海绵压迫止血233例、胆管修补+T管引流72例、肝胆管盆式Roux-en-Y吻合248例、胆管外引流22例、长臂T管引流61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2例、肝叶切除+T管引流5例.通过随访复查评定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根据术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生活和劳动状况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手术效果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612例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至19年,手术效果优者337例(55.1%),良者214例(35.0%),差者61例(10.0%).结论 只要手术方式选择恰当,胆管损伤采用手术治疗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323例简化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疗效

    作者:秦仁义;曹鑫彦;朱峰;王欣

    目的 探讨简化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323例壶腹部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均采用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胰腺断端游离3~4 cm;将6号或8号硅胶导尿管插入胰管内4~5 cm,胰腺断端外硅胶管为6~8 cm,用可吸收缝线将其缝合固定在胰腺断端上;胰腺断端交锁缝合止血.将空肠断端外翻2~3 cm,电灼损伤黏膜1 cm;回复外翻空肠,在空肠断端的系膜及其对侧和两者的中点与胰腺的下缘、上缘及其之间的胰腺被膜各对称性地缝合1针;并将空肠套在胰腺断端后打结固定.在确定空肠完整地套在胰腺游离段上后,用1-0可吸收线将空肠断端捆绑在胰腺游离段上.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结果 323例患者顺利完成了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1例胰肠吻合口出血患者于缝扎出血点后第3天发生胰瘘,置管引流出院1个月后自行痊愈.2例胆总管下端癌和2例胰腺钩突部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6和8、11 d发生胰瘘,经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胰瘘发生率为1.5%(5/323).结论 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的血流动力学与肝再生的关系

    作者:易滨;梁丽琼;王茵;程庆宝;邱应和;郭佳;姜小清;吴孟超

    目的 研究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PVE)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非栓塞肝叶增生速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手术治疗前进行钢圈PVE治疗,在该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量、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tudent t 检验,双变量正态分布数据相关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门静脉主干压力在PVE治疗后为(25.9±4.1)cm H2O(1 cm H2O=0.098 kPa),高于PVE治疗前的(22.4±4.1)cm H2O,升高幅度达到(3.5±2.5)cm H2O(t=-6.504,P<0.05);门静脉非栓塞支血流速度在PVE治疗后加快,第7天血流速度达到峰值(26±9)cm/s;非栓塞肝叶增生速度与栓塞肝叶血管床占全肝体积比呈正相关(r=0.593,P<0.05).结论 栓塞的门静脉血管床范围越大,PVE诱导的非栓塞肝叶增生速度越快.

  • 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于岚;何小东;武峤;刘卫;洪涛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25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29例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研究组)和2145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对照组),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5配比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体质指数(BMI)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四格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可疑危险因素,再对这些可疑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SBP、FBG、TC、HDL-CH及BMI 5个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23,4.365,4.028,7.049,7.319,P<0.05).去除年龄、性别的影响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SBP、TC、HDL-CH及BMI是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危险因素(x2=18.047,6.905,12.884,7.557,P<0.05).结论 BMI、SBP和TC水平增高及HDL-CH浓度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 梗阻性胆管损伤一期修复时机的选择

    作者:黄强;刘臣海;王成;胡元国;邱陆军;汤志刚;王士堂;王世杰

    目的 观察胆管梗阻性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为胆管修复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家犬梗阻性胆管损伤模型,将60只家犬按照梗阻时间的长短分为胆管梗阻5 d组(BDL5组),胆管梗阻10 d组(BDL10组),胆管梗阻15 d组(BDL15组),胆管梗阻20 d组(BDL20组)和胆管梗阻30 d组(BDL30组),每组12只.由于对照组的取材不影响后期实验,即将BDL5组同时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胆管梗阻性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内的胆管形态学和局部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并在相应时间内施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进行胆管修复,观察家犬胆管修复后的近期疗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胆管梗阻性损伤后,近端胆管随着压力的增加而持续扩张,前期扩张迅速,BDL10组胆管扩张至(15.6±1.8)mm,后期扩张缓慢,BDL15组胆管扩张至(18.9±1.9)mm;损伤胆管局部组织出现急性炎症反应,BDL5组胆管炎症反应重,单位面积的WBC数量达到(54±6)个,BDL15组胆管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单位面积的WBC数量为(42±7)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8,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损伤胆管壁内的胶原含量不断增加.60只家犬中57只顺利完成胆管修复手术.术后10只家犬因发生胆汁漏死亡,其中BDL5组3只,BDL10组4只,其他组各1只;10 d内胆汁漏发生率为30%(7/23),10 d后胆汁漏发生率为9%(3/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9,P<0.05).结论 胆管梗阻性损伤10 d后,胆管扩张,局部组织及胆管炎性水肿明显减轻,手术操作难度较小,且术后家犬胆汁漏发生率低,故建议胆管梗阻性损伤10 d后再进行手术修复.

  • T2期胆囊癌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作者:王健东;沈军;周学平;王雪峰;施伟斌;李松岗;杨勇;全志伟

    目的 探讨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对T2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48例施行胆囊癌根治术的T2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标准组(23例),行标准区域淋巴结清扫(清扫胆囊管、胆总管周围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等部位的淋巴结);扩大组(25例),行扩大区域淋巴结清扫(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头周围、十二指肠周围、门静脉周围、肝总动脉旁、腹腔干等部位的淋巴结).总结不同范围淋巴结清扫对T2期胆囊癌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并发症发生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法.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标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4/23),扩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40%,中位生存时间为29.8个月;扩大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66%,中位生存时间为53.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7,P<0.05).结论 T2期胆囊癌患者在原发病灶能够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应该行扩大区域淋巴结清扫.

  • 谷胱甘肽转硫酶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作者:叶旭军;蒋益;王桦;夏冰;陈玲;袁胜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GSTs)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收治的270例湖北汉族UC患者(UC组)及同期6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范围将UC患者分为远端UC组(229例)和广泛UC组(41例);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将UC患者分为轻中度组(237例)和重度组(3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STM1和GSTT1的基因多态性、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STP1的基因多态性,并对GSTs基因型进行判定.将含有157 bp片段和480 bp片段者分别定义为GSTM1(+)和GSTT1(+),而无相应的扩增产物者分别定义为GSTM1(-)、GSTT1(-).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UC组和对照组中GSTM1(-)、GSTT1(-)和GSTP1纯合子突变型基因型(Val/Val)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0.7%(191/270)、64.8%(175/270)、48.9%(132/270)和41.7%(260/623)、47.2%(294/623)、34.3%(214/6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04,22.320,25.384,P<0.05).进一步根据UC临床症状进行分层分析,远端UC组和广泛UC组中GSTT1(-)、GSTP1(Val/Val)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1.6%(164/229)、57.6%(132/229)和31.7%(13/41)、29.3%(1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28,9.609,P<0.05).远端UC组与广泛UC组的GSTM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5.1%(149/229)和56.1%(23/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0,P>0.05).远端UC组和广泛UC组中GSTT1(-)和GSTP1(Val/Val)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1.6%(164/229)、31.7%(13/41)和57.6%(132/229)、29.3%(1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28,9.609,P<0.05).轻中度UC组和重度UC组中GSTM1(-)、GSTT1(-)、GSTP1(Val/Val)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3,1.884,3.403,P>0.05).结论 突变的GSTs基因型与湖北汉族人群的UC发生明显相关.GSTs突变基因型可能与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 神经生长因子对胆管癌细胞67-kDa层黏连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杨;刘子沛;王曙光

    目的 研究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QBC939细胞67-kDa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表达的影响,探讨胆管癌神经浸润的机制.方法 (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QBC939细胞表面NGF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表达情况.(2)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β-NGF)对QBC939细胞进行处理,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QBC393细胞67LR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分为对照组、β-NGF(1、10、100、200μg/L)组.(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选定佳β-NGF浓度,再加入不同浓度的TrkA阻断剂K252a,再次检测QBC939细胞67LR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分为对照组、100μg/Lβ-NGF组、K252a(100、200、300 nmol/L)阻断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1)QBC939细胞膜上TrkA表达明显.(2)对照组和β-NGF(1、10、100、200 μg/L)组QBC939细胞67LR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06、0.38±0.14、0.62±0.14、0.90±0.08、0.70±0.10和0.32±0.05、0.50±0.09、0.69±0.13、0.93±0.07、0.76±0.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14.6,P<0.05),其中100ng/ml β-NGF作用明显(t=19.0,21.0,P<0.05).(3)对照组、100 μg/L β-NGF组、K252a(100、200、300 nmol/L)阻断组QBC939细胞67L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10、0.88±0.14、0.80±0.08、0.67±0.12、0.43±0.07和0.41±0.10、0.84±0.10、0.76±0.04、0.61±0.09、0.50±0.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8.9,P<0.05),其中经300 nmol/L K252a处理后,QBC939细胞67L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0.85,P>0.05).结论 外源性NGF通过与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结合,可增强QBC939细胞67LR表达,这可能是促进胆管癌细胞延外周神经纤维间隙浸润的机制之一.

  • DNA甲基转移酶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彭建新;殷晓煜;侯洵;王建恩;梁力建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DNMTs)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50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慢性肝炎组织.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与慢性肝炎组织DNMTs mRNA表达的差异,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肝癌组织DNMTs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不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肝癌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癌旁组织的2.57、2.29和4.86倍(t=3.94,2.72,4.06,P<0.05).肝癌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分别是肝硬化组织和慢性肝炎组织的2.38、2.14、4.66倍和6.12、4.58、12.99倍.DNMT1、DNMT3a、DNMT3b 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肝硬化组织和慢性肝炎组织中的表达(U=587.5、730.0、562.5,65.5、64.5、71.0,P<0.05).DNMT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数目、有无血管侵犯、TNM分期有关(x2=5.24,4.08,4.08,14.13,P<0.05);DNMT3a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数目、TNM分期有关(x2=4.08,5.95,4.08,P<0.05).DNMT1和DNMT3a低表达者平均肿瘤复发时间分别为9.4个月和8.7个月,显著长于高表达者的5.0个月和3.2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9.91,P<0.05).结论 DNMTs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NMT1与DNMT3a高表达与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望成为肝癌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 胆囊癌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

    作者:柯能文;曾勇

    目的 探讨胆囊癌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1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囊癌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肿瘤不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法.结果 Ⅰ、Ⅱ、Ⅲ、Ⅳ期胆囊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8、18、7、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60%,57%、29%、14%,27%、7%、0,11%、4%、0.不同TNM分期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1例胆囊癌患者中,67例行手术治疗,T1b期患者中,行标准根治术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0.Ⅱ期患者中,行标准根治术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5个月和1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3%、33%和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中,行标准根治术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17%、6%,行扩大根治术的生存时间均超过12个月,而行其他治疗方式的生存时间均未超过12个月.Ⅳ期患者中,行扩大根治术和标准根治术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12%、0和14%、0、0,行其他治疗方式的生存时间均未超过12个月.行淋巴结清扫的2例T1期患者均未出现淋巴结转移;15例T2期患者中7例出现淋巴结转移;14例T3期患者中7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出现N2站转移;13例T4期患者中1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4例出现N2站转移.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影响淋巴结转移.T1b、Ⅱ、Ⅲ期胆囊癌患者需行胆囊癌根治术.Ⅳ期胆囊癌患者行扩大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虽然较高,但与其他治疗方式比较,患者可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

  • 胆囊癌的综合治疗

    作者:王健东;全志伟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胆道系统肿瘤的2/3,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5位.胆囊癌的疗效长期徘徊不前,5年总体生存率为5%.综合治疗依然是胆囊癌治疗的主要方式.随着对胆囊癌浸润、转移途径的了解,外科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支持的进步,放、化疗方案的改进,胆囊癌的综合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

  • 可疑胆囊癌的术前处理

    作者:陈伟;梁力建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常被并存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等症状所掩盖,发现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加上胆囊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5%;若患者能接受R0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21%~69%[1].因此,对可疑胆囊癌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及早诊断和行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治愈胆囊癌的惟一方法.

  • 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姜小清;邱应和

    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是指术前拟诊断为胆囊良性疾病,在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现的胆囊癌.我国的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UGC患者也越来越多.2002年8月至2008年8月我科共收治641例胆囊癌患者,其中UGC患者占9.8%.由于缺乏对UGC治疗的大宗病例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因此,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尤其在初次LC是否影响UGC患者预后等方面存在许多争议[1].

  • 胆囊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作者:彭淑牖;洪德飞

    20世纪80年代,日本率先提倡的胆囊癌扩大根治术以及LC的广泛开展是影响胆囊癌治疗的两大里程碑事件.胆囊癌扩大根治术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可达到65%,改变了既往胆囊癌5年生存率低于5%的悲观局面[1].

  • CREST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武峤;何小东;陶连元;蔡磊

    CREST综合征是系统性硬皮病的一种亚型,具有轻度和缓慢进展的特点,一般预后较好.CREST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极为罕见,易被误诊为肝炎后门静脉性肝硬化性上消化道出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9年我科收治的28例CREST综合征中3例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 急性胰腺炎空肠置管的新方法

    作者:陈一奇;张竝;昝建宝;石承先;詹卫华;吴晓英;俞勇;陈云

    肠内早期营养对于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成功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急性胰腺炎病情愈重,胃"瘫痪"程度愈重,肠内营养早期无法经口直接给予,否则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因呕吐而窒息.如何及早将肠内营养液送入空肠,困惑着临床医师.

  • 肝胆疾病与肝脏再生

    作者:张爱群;段伟东;董家鸿

    肝脏具有强大的储备功能和再生修复能力.临床上无论实施肝切除,还是肝移植,均以剩余肝脏或移植肝脏的体积和功能是否能满足机体需求为前提.许多肝胆系统原发和继发性损害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肝脏再生.了解肝脏再生过程及其在肝胆系统疾病状态下的改变,有助于准确掌握病情演变,采取针对性措施和综合评价治疗效果,为建立新的治疗策略奠定基础.

  • 黏胆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冠群;邰升

    黏胆症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继发性病理学表现,早由Hadjis于1987年报道.其特征为黏液在肝内及肝外胆管内的异常分泌和蓄积.其原发病主要为胆管内产黏液性的肿瘤(mucin-producing bile duct tumors,MPBTs).黏胆症还可见于胰腺和肝脏具有分泌黏蛋白功能的良、恶性肿瘤侵袭入胆道,进而表现为黏液在胆管内沉积,单独或与原发肿瘤共同作用引起胆道梗阻[1].黏液通常呈胶冻样,富含白蛋白及电解质.

  • 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

    作者:温浩;董家鸿;张金辉;赵晋明;邵英梅;段伟东;梁雨荣;季学闻

    目前,对于常规手术无法根治的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国内外学者实施的异体肝移植已超过65例,疗效肯定.我国肝包虫病患者多为农牧民,难以承受异体肝移植的高昂费用.因此,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不失为治疗该病的一种理想选择.2010年8月22日,我们为1例巨大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施行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取得较好疗效.

  • 保留肝Ⅰ和Ⅳ段的解剖性多肝段切除治疗复杂型肝胆管结石

    作者:罗丁;卿德科;韩江

    对散在分布于肝Ⅱ、Ⅲ、Ⅵ、Ⅶ段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施行解剖性肝切除,可达到根治目的,而且手术复杂程度不高.由于可以保留较多的功能性剩余肝脏体积,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几率较低.然而,对于广泛累及多个肝段的复杂型肝胆管结石,解剖性肝切除的指征则要受到患者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后可保留的功能性剩余肝脏体积等指标的严格限制,而且针对此类患者的解剖性肝切除技术也更为复杂.我科对1例复杂型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了保留肝Ⅰ、Ⅳ段的解剖性多肝段切除,现报道如下.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复杂胆管下段癌一例

    作者:周宁新;段伟宏;刘全达;陈军周;孙强;张效东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2009年3月25日出现小便深黄,皮肤、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无寒战、恶心、呕吐,大便色白.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实性占位性病变.该患者于2009年4月4日收治入我院,其精神、睡眠好,小便深黄.体格检查:体温36.8 ℃,脉搏69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126/8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右上腹触及类圆形肿大胆囊,边界不清楚,压痛不明显,活动度差,未扪及其余包块,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正常.

  • 以结肠巨大息肉为临床表现的脂肪肉瘤一例

    作者:王子函;李建设;张忠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大便带血1个月于2008年8月5日收治人院.2006年该患者因左上腹包块行腹膜后包块切除+腹腔内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腹膜后黏液型和硬化性脂肪肉瘤;腹腔内肉瘤,伴平滑肌细胞分化.术后3个月行CT检查提示脂肪肉瘤复发,患者拒绝治疗.患者定期复查发现包块逐渐增大,近1个月来出现大便带鲜血,为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入住我科.体格检查:腹部未触及包块,直肠指诊无异常发现.钡剂灌肠检查:结肠近脾区管壁僵硬,腔内多发不规则团块状充盈缺损,表面黏膜破坏,管腔明显狭窄.

  • 儿童过渡型肝细胞肿瘤体外切除一例

    作者:郭鹏;卢倩;杨占宇;别平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因右上腹巨大包块1个月余于2010年7月18日入院.2010年6月27日,患儿家长偶然触及其右上腹一直径约15 c包块,无触痛,不伴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无头昏、头痛,无反酸、嗳气,无心慌、心累,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泻、便血、陶土便等.2010年7月12日,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肝左叶巨大包块,AFP 742.7μg/L,ALT 54 U/L,AST 57 U/L,ALP 270 U/L,TBil 20.2 μmol/L,DBil 8.6μmol/L,IBil 11.6 μmol/L.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未做其他处理.随后包块进行性增大,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患儿精神、睡眠、饮食良好,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下降.

  • 不同治疗时机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

    作者:文明波;吴定国

    目的 探讨在不同治疗时机进行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11月解放军第一八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每位患者开始CRRT治疗的时机分为3组:A组(发病72 h以内)15例,B组(发病72~120 h)18例,C组(发病120 h以后)11例.观察患者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SNK-q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进行CRRT治疗48 h后,A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下降快,由(20±7)分下降至(12±5)分(t=2.06,P<0.05);其次是B组患者,由(20±6)分下降至(18±6)分(t=2.15,P<0.05);C组患者的下降慢,由(24±7)分下降至(20±6)分(t=0.52,P>0.05).A、B、C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分别为(5.2±2.1)、(8.9±4.8)、(13.4±6.7)d,A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q=3.52,5.36,P<0.05),且B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C组(q=4.81,P<0.05).A、B、C组患者28 d病死率分别为1/15、2/18、4/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5).结论 SAP患者发病72 h以内是进行CRRT治疗的佳时机,发病72~120 h进行CRRT治疗是可以接受的时机,超过120 h以后才开始进行CRRT则为时较晚.

  • 生长抑素治疗消化道瘘的临床疗效

    作者:柴韶阳;闫晋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消化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4月山西省垣曲县中条山集团总医院收治的41例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0例)给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腹腔引流,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研究组(21例)在上述基础上联用生长抑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当天腹腔引流量减少,第2天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3~6.120,P<0.05).研究组患者治愈17例,治愈时间为(17±4)d;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治愈时间为(30±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4,t=9.216,P<0.05).结论 生长抑素能有效减少消化道瘘患者漏液量,提高瘘口治愈率,缩短消化道瘘治愈时间.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检查表现

    作者:谢敏;许金发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良性慢性胆囊炎性病变,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一般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癌等疾病相似,常易被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检查的表现,旨在提高该病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

  • 胆囊癌专题系列文章述评

    作者:刘允怡;刘晓欣

    我们会同<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了4位国内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撰写了本期"胆囊癌专题"的一系列文章.这些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胆囊癌这一难以治愈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期望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积极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评估
  • 第13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胡亚;廖泉;赵玉沛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主办的"第13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9月24-26日在武汉成功举行.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胰腺外科学组组长赵玉沛教授致辞并宣布大会开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王国斌教授及胰腺外科主任王春友教授代表协办单位发言.此次会议得到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湖北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武汉市外科同仁的大力支持,大会特邀100多位普通外科学界专家莅临指导,800余位代表与会,共收到中、英文论文300余篇.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