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疗效

    作者:孙诚谊;朱海涛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主要术式Beger术与Berne术治疗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Beger术(Beger组),22例行Berne术(Berne组).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生命质量、疼痛程度.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4月.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连续校正x2检验.结果 Beger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7 ±21)min和(746±129) mL,Berne组分别为(323±17) min和(577 ±11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0,88.0,P<0.05).Beger组患者术后发生胰液漏4例,Berne组术后发生胰液漏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4,P>O.05).生命质量功能评估(身体状况、工作能力、认知力、情绪、社会、总体生命质量):Beger组患者分别为(82±14)分、(74 ±24)分、(90±18)分、(78±20)分、(83±18)分、(73±18)分;Berne组分别为(79±16)分、(71 ±20)分、(92 ±21)分、(76±18)分、(80±21)分、(70±1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77.5,183.5,187.5,178.0,189.5,192.0,P>0.05).生命质量症状评估(疲劳、恶心及呕吐、疼痛、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睡眠障碍、便秘、腹泻、财务焦虑):Beger组患者分别为(28±16)分、(24±10)分、(20±12)分、(23±14)分、(4±1)分、(32±12)分、(6±2)分、(18±14)分、(36±18)分;Berne组分别为(26±18)分、(26 ±20)分、(22±16)分、(26±16)分、(3±1)分、(30±10)分、(5±1)分、(16±12)分、(38 ±2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94.5,215.5,182.5,180.5,213.0,199.0,195.0,184.5,181.5,P>0.05).疼痛程度评估:Beger组患者中,19例无急性发作,5例发生频率1次/年,18例没有使用止痛药,6例偶尔使用;Berne组患者中,20例无发作,2例发生频率1次/年,18例没有使用止痛药,4例偶尔使用,两组患者在疼痛急性发作和使用止痛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5,0.041,P>0.05).4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3个月.患者生存良好,均无十二指肠穿孔、脂肪泻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Berne术治疗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疗效与Beger术相当,但Berne术操作简单,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 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肖林峰;苏昭杰;李文岗;沈东炎;万云燕;高鹏;段朋;黄军利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3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IQQA-Liver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了解结石的位置及与周围毗邻关系.在三维图像上制订预手术方案,测量肝脏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术中采用传统方法取石联合使用纤维胆道镜行胆管探查、冲洗,胆道镜下碎石、取石.术后比较实际手术方案与预手术方案的区别.复查CT计算结石残留率,计算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其结果清楚地显示结石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胆管的毗邻关系.其中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4例,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术15例,胆管狭窄成形+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6例.三维重建测得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15例患者肝脏体积为(1 390±148) mL,预切除肝脏体积为(275±156)mL.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对胆管、结石及重要血管的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30例患者实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4例,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术15例,胆肠吻合16例.规划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100.0%(30/30).患者均常规进行胆道镜探查,其中经胆道镜取石23例.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261±148) mL.预切除肝脏体积的平均误差率为5.4%.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0.902,P<0.05).患者手术时间为(121 ±65) min,术中出血量为(158±78)mL.3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汁漏,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1/30).术后2周至3个月复查CT或胆道造影,证实结石取尽27例,结石残留率为10.0%(3/30).结论 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指导价值.

  •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陈梅福;梁路峰;李浩;李国光;陶家寿;吴金术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Ⅰ、Ⅲ型胰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慢性胰腺炎合并Ⅰ、Ⅲ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经典组2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勺式组28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经典组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合并Ⅰ型胰管结石18例,合并Ⅲ型胰管结石9例.勺式组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合并Ⅰ型胰管结石16例,合并Ⅲ型胰管结石12例.经典组患者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吻合,胰肠吻合采用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放置胰管支撑管.胆肠吻合采用空肠与胆总管端侧连续吻合.勺式组患者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作Kocher切口,游离十二指肠,采用“四边法”向胰头方向切开胰管.距离十二指肠边缘l cm处切除胰管前方的胰腺组织,暴露胰头部的各分支胰管,取尽结石,沟通主胰管.对合并Ⅲ型胰管结石的患者,必要时可剖开胰体尾部的胰管取石.消化道重建采用胰勺面空肠Roux-en-Y吻合术.采用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术中经典组2例患者改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勺式组1例患者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典组实际施行手术人数为26例,勺式组为29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在术后2周左右得以改善.经典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5±1.6)h,出血量为(460±88)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8.0±3.5)d,住院费用为(7.8±2.1)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勺式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1.0)h,出血量为(120±36) mL,术后住院时间为(9.5±2.9)d,住院费用为(3.9±1.2)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3.4%(1/29).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58,11.365,6.325,8.647,x2=3.976,P<0.05).53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6个月至5年),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经典组患者中24例获得随访,其中2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微腹痛,1例腹痛剧烈,诊断为胰肠吻合口处胰管开口狭窄,经再次手术切除部分胰体组织后缓解;19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12例病情好转或血糖恢复正常.勺式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2例术后轻微腹痛,疼痛时间较为短暂,未行处理;2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16例血糖恢复正常.结论 对慢性胰腺炎合并Ⅰ、Ⅲ型胰管结石的患者,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 Nemo样激酶表达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志强;李茂岚;吴向嵩;穆嘉盛;翁昊;丁倩;谈竹君;刘颖斌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Nemo样激酶(NLK)表达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6例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10例胆囊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取肿瘤组织和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取自手术标本切缘,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患者胆囊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NLK的表达.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5月.多样本比较采用x2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癌旁组织中NLK阳性表达率为25.0%(9/36),胆囊癌组织中NLK呈强阳性表达,NLK阳性表达率为61.1%(22/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20,P<0.05).36例胆囊癌患者的配对标本中,有25例患者的标本中NLK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上调率为69.4%(25/3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LK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x2=0.043,0.102,5.186,2.365,1.860,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x2=16.264,P<0.05).36例获得随访患者中,NLK阴性表达的胆囊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NLK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10.150,P<0.05).结论 NLK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LK的高表达可能与胆囊癌的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正堂;林海;王勇;苏力担卡扎·仇曼;何铁英;韩玮;温浩;陈启龙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头及壶腹部恶性肿瘤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良性肿瘤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吻合采用胰肠或胰胃吻合两种方式.患者术后出血时间>5d定义为晚期出血.消化道出血为消化道出血组,腹腔出血为腹腔出血组.按出血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出血.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包括介入和开腹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晚期出血.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246例患者中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4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或置换术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置换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肝方叶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左半肝切除术1例.246例患者中行改良胰肠端侧吻合127例,行胰胃套入吻合53例,行传统胰肠端端套入吻合39例,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27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5例,病死率为6.10% (15/246).术后29例患者发生晚期出血,出血发生率为11.79% (29/246).其中消化道出血14例,腹腔出血15例.29例出血患者中轻度出血9例(消化道出血5例、腹腔出血4例);重度出血20例(消化道出血9例、腹腔出血11例).17例患者术后发生先兆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5例、腹腔出血12例.29例患者均经常规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14,腹腔出血组为2/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失败患者均中转手术治疗.20例重度出血患者中行手术治疗19例,1例经保守治疗成功.9例轻度出血患者全部行保守治疗,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均获治愈.29例术后晚期出血患者中死亡10例,病死率为34.5%(10/29).消化道出血组患者病死率为2/14,腹腔出血组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常有先兆出血征象,出血程度多为重度.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腹腔出血需积极手术治疗.

  • 活体荧光显微镜技术在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肝脏微循环结构变化中的应用

    作者:胡良硕;王浩华;王建华;吕毅

    目的 探讨活体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大鼠的肝脏微循环结构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雄性SD大鼠70只,将其中4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胆总管结扎(BDL)模型2周组、BDL模型4周组及BDL模型6周组,每组10只,应用活体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肝脏微循环结构变化.将余下的30只SD大鼠于BDL模型建立4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动态观察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内皮素-1(ET-1,ET-1组)、NO供体亚硝基半胱氨酸(GSNO,GSNO组)后BDL模型大鼠肝脏微循环的急性改变.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BDL模型大鼠共死亡9只,存活率为85.0% (51/60).假手术组大鼠全部存活.随着BDL造模时间延长,肝脏肝窦直径逐渐变小,BDL模型2周组、BDL模型4周组及BDL模型6周组肝窦直径分别为(13.6±1.0)μm、(8.8 ±0.7) μm和(8.0 ±0.5)μm,与假手术组的(17.4±1.0) 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18.24,15.57,P<0.05).随着BDL造模时间延长,肝窦开放数量逐渐减少,BDL模型2周组、BDL模型4周组及BDL模型6周组肝窦开放数量分别为(6.8±0.8)个/200 μm、(4.3±1.8)个/200 μm、(4.0±1.2)个/200 μm,与假手术组的(8.8±0.5)/200 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2.77,2.12,P<0.05).注射生理盐水15 min后,生理盐水组肝窦直径为(7.2±1.2)μm,与注射前的(6.9±0.5) 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05);肝窦开放数量为(6.8±1.4)个/200μm,与注射前的(6.6±0.4)个/200 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05).注射ET-1 15 min后,ET-1组肝窦直径为(5.4±0.5)μm,与注射前的(7.9±0.6)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P<0.05);肝窦开放数量为(5.4±1.8)个/200μm,与注射前的(5.8±1.2)个/200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05).注射GSNO 15 min后,GSNO组肝窦直径为(11.4±1.3)μm,与注射前的(7.5±1.7) 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95,P<0.05);肝窦开放数量为(6.4±1.6)个/200 μm,与注射前的(5.6±0.8)个/200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05).结论 活体荧光显微镜技术可以通过观察肝脏微循环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肝纤维化的程度,并且能够通过动态捕捉肝窦直径和肝窦开放数量在药物作用影响下发生的改变.

  • 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和EcoR Ⅰ位点稀有等位基因与胆石症的关系

    作者:冀军;刘扬;于跃利;石景森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EcoR Ⅰ位点稀有等位基因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汉族和蒙古族胆石症人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4 ~ 10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0例胆石症患者(结石组)及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15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和分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和蒙古族结石组和对照组血样的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EcoR Ⅰ多态性,包括Xba Ⅰ位点的X+X+、X+X-、X-X-基因型及等位基因X-、X+(稀有等位基因);EcoR Ⅰ位点的E+E+、E+E-、E-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E+、E-(稀有等位基因).检测各组的血脂水平,包括TG、TC、HDL和LDL.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 汉族人群与蒙古族人群均无X+X+基因型,且蒙古族人群中亦未发现稀有等位基因X+和E-的存在.在汉族人群中,结石组LDL为(2.8±0.9)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 ±0.8)mmol/L(t =2.800,P<0.05);蒙古族人群中,结石组HDL、LDL分别为(1.7±0.3) mmol/L、(3.5 ±0.8)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3)mmol/L、(2.8±0.9)mmol/L(t =7.596,2.549,P<0.05).蒙古族人群中,结石组TG、TC、HDL、LDL分别为(3.1±1.6) mmol/L、(5.6±1.0) mmol/L、(1.7±0.3)mmol/L、(3.5±0.8) mmol/L,均显著高于汉族结石组的(1.2±0.6)mmol/L、(4.4±1.2) mmol/L、(1.3±0.3) mmol/L、(2.8±0.9) mmol/L(t=5.501,3.667,4.448,3.430,P<0.05).蒙古族对照组TG、TC、LDL分别为(2.6±1.7) mmol/L、(5.1±1.1) mmol/L、(2.8±0.9) mmol/L,均显著高于汉族对照组的(1.3±0.7) mmol/L、(3.9±0.9) mmol/L、(1.9±0.8) mmol/L(t =4.298,4.772,3.888,P<0.05),而HDL则在汉族对照组中较高(t=1.997,P<0.05).汉族结石组X+X-、X-X-基因型LDL水平分别为(2.7 ±0.1) mmol/L和(2.6±1.0)mmol/L,E+E+、E+E-/E-E-分别为(2.6±1.0) mmol/L和(2.5±0.4) mmol/L,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5,0.124,P>0.05).结论 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蒙古族人群可能比汉族人群容易患胆石症,但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和EcoR Ⅰ位点稀有等位基因X+和E-与血脂水平增高未见关联,可能与胆石症发生无关.

  • 胰体尾切除术手工缝合与器械闭合断端预防胰瘘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曹宏;田晓丰;孙月芳;王春田;房学东

    目的 比较胰体尾切除术采用手工缝合与器械闭合胰腺断端预防胰瘘的效果.方法 检索2011年12月以前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和电子数据库,经过筛选,纳入前瞻性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提取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所纳入研究中胰瘘的诊断标准均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组织胰瘘诊断标准.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结果 共纳入10篇比较胰体尾切除术手工缝合与器械闭合断端胰瘘发生率的文献,其中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l篇,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3篇,回顾性研究6篇.10篇文献中手工组患者1 441例,器械组患者6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与器械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 CI:0.86~1.40,P >0.05).其中6篇文献比较了手工缝合与器械闭合严重胰瘘(B、C级胰瘘)发生率,手工组患者1 182例,器械组患者3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与器械组患者术后严重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3,95% CI:0.94 ~ 1.88,P>0.05).结论 胰体尾切除术采用手工缝合与器械闭合胰腺断端预防胰瘘的效果相当,器械闭合只是为胰体尾切除术中胰腺断端的处理方式提供了另一选择.

  • 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运用

    作者:秦仁义;朱峰;王敏;田锐;石程剑;彭丰;徐盟;陈冬

    目的 探讨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在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的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的58例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术前薄层CT检查均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或受压,均行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在处理胰头部静脉血管之前优先离断胰头部的所有动脉供血,即三大动脉血管的分支,主要步骤包括:在十二指肠水平部或横结肠系膜根部暴露和悬吊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肝总动脉从而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同时沿肝总动脉根部解剖腹腔动脉干上方;离断胰腺和脾动脉的胰头分支;沿暴露的肠系膜上动脉前方、右侧和后方解剖,完全离断胰头钩突部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干间的神经结缔组织,与腹腔动脉干的上方贯通,此时可清楚地显示腹主动脉前方;后通过预置的静脉血管阻断带安全剥离、切除或重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局部肿瘤可切除患者37例,可能切除患者21例.58例患者均顺利施行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5 ~8.1 h,术中出血量为200 ~900 mL,术中及术后胰腺钩突部无出血.行肠系膜上静脉侧壁部分切除修补术21例,肠系膜上静脉受累段切除端端吻合术10例,血管受压迫成功将肿瘤从血管上剥离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7例.术后患者出血、胰液漏和胆汁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2% (3/58)、6.9%(4/58)和1.7%(1/58).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结论 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方式能保障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或受压的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

  • 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田孝东;高红桥;陈国卫;庄岩;杨尹默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扩张>7 mm、伴或不伴胰管结石者38例,胆总管扩张者44例,伴有胰头部炎性肿块者32例,脾大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手术指征及选择手术方式.根据VAS疼痛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复发.通过门诊复查、信件或电话访谈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结果 胆肠吻合术27例,Partington-Rochelle术24例,Partington-Rochelle术+胆肠吻合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胰体尾切除术4例,Beger术3例,脾切除术3例,Frey术+胰头内胆管开窗术3例,Frey术2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63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率达95.2% (60/63).围手术期1例患者因腹腔感染并发MODS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包括腹腔感染3例、胰瘘2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所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治愈.79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8.6个月(4~ 156个月).30例腹痛复发或出现新发腹痛症状,总复发率为38.0%(30/79).32例胰头部炎性肿块患者中,17例因胆管扩张合并梗阻性黄疸仅行胆肠吻合术,术后腹痛复发率达9/17;另15例分别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eger术或Frey术,术后腹痛复发率为1/15.41例胰腺萎缩或弥漫炎性改变患者中,10例仅行胆肠吻合术者腹痛复发率达7/10;30例Partington-Rochelle术患者腹痛复发率为33.3% (10/30).结论 对胰管扩张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充分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对于胰头部炎性肿块慢性胰腺炎患者,应选择手术切除或联合术式.

  • 改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明;赵刚;吴河水;王春友

    目的 探讨改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9例慢性胰腺炎行改良DPPHR患者的临床资料.109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胰头部肿块型66例,胰头部钙化型29例,胰头部萎缩伴主胰管内结石型14例;56例患者血糖正常,34例患者糖耐量受损,1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定慢性胰腺炎并排除恶变后完整切除胰头,术中保留胰头部至少一支动脉弓保证十二指肠血供,保留下段胆管周围薄层组织保证胆管血供,离断空肠于结肠后与远端胰腺行胰肠吻合及肠肠Roux-en-Y吻合.术后采用门诊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腹痛频率、服用止痛药情况以及内分泌功能.腹部疼痛强度评分采用EORTC QLQ-C30疼痛量表评估,生命质量评分采用GLQI评分量表评估,内分泌功能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月.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09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为(3.5±0.7)h,术中出血量为(360±125) mL,输血量为(260±220) mL.术后5例患者发生胰液漏,5例发生胆十漏,2例发生十二指肠瘘,l例发生腹腔出血,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4例患者发生腹腔脓肿,其中l例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经B超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3.8 d(10.0~32.0 d).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8.0个月(3.0 ~24.0个月),随访9个月以上者102例.术后9个月,患者腹痛比例由术前的78.90% (86/109)下降至18.63%(19/102),患者服用止痛药比例由术前的76.47% (78/102)下降至12.75%(13/10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7,74.31,P <0.05).患者疼痛强度评分由术前的(58 ±36)分下降至(15 ±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9,P<0.05).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由术前的(69±8)分增加至(87±1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5,P <0.05).术前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无新发糖尿病患者.2例患者分别因远端胰管结石复发腹痛和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行再手术治疗.结论 改良DPPHR治疗慢性胰腺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处理对策

    作者:张太平;李建;赵玉沛

    近年来,随着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形成机制及其与胰腺癌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大型胰腺治疗中心手术安全性也不断提高,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处理有朝着积极手术干预方向发展的趋势.术前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不断进步,对于术前EUS活组织病理检查阴性,诊断困难的患者,术中Tru-cut组织芯活组织病理检查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其对决定胰头部肿块进行合适的手术方式有重要作用.外科医师应通过不断改进处理策略,尽可能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患者的受益大化.

  • 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优势与局限性

    作者:李兆申

    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胰腺组织进行性纤维化,临床治疗目标包括缓解腹痛症状及延缓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体外震波碎石术和超声内镜等)创伤小,对慢性胰腺炎并发胰管结石、狭窄、胰腺假性囊肿及继发胆道梗阻安全有效,已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式之一.无论单纯内镜或是外科治疗慢性胰腺炎均有其局限性,因此,需要内科、外科、内镜、麻醉以及营养等多学科合作,制订佳方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国栋;董海燕;庞秋萍;翟海兰;张秀娟;郭荣;董延春;贾欣永

    EST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1].但对于直径较大的结石,单纯EST治疗风险高、操作时间长.Ersoz等[2]首次报道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治疗巨大胆总管结石取得较好疗效.随后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3-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4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取石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 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明龙;张久权;王健

    肝切除术是肝脏外科疾病,尤其是肝细胞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我国,绝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有肝硬化等肝实质的广泛性损害,肝脏储备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甚至肝衰竭成为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原因.因此,术前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十分重要.近年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临床上仍然缺少一种公认的、能全面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通过综述目前临床常用的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总结分析了其中几种重要方法的价值和不足,并对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的发展进行展望.

  •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在肝胆外科的应用

    作者:项楠;方驰华;范应方;蔡伟;伍天崇;杨文哲;杨剑;曾宁

    3D腹腔镜的出现为外科手术带来了更为精准的操作.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对16例患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术前手术规划,并联合3D腹腔镜实施微创手术.其中胆囊切除术7例,肝脏肿瘤行肝切除术5例,术中联合胆道硬镜靶向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病3例,右肝巨大肝囊肿大部分切除术1例.16例患者术后无出血、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 保留钩突部胰腺次全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一例

    作者:王效谦;朱峰;陈冬;赵睿;徐盟;秦仁义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腹部胀痛不适20 d,发现左季肋区包块10 d于2012年3月26日收治入院.2012年3月5日患者于外院行子宫切除术.术后20 d患者自觉腹上区胀满,无发热、腹痛、腰背痛等症状.当地医院B超检查:左季肋区实质性包块;CT检查:胰腺区占位性病变,胰腺癌可能性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控制血压稳定;无糖尿病史及家族史.

  • 肝移植治疗肝性脊髓病的临床讨论

    作者:张日欣;梁锐;高振明;柳勤龙;王立明

    肝性脊髓病是继发于终末期肝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系统改变,是以脊髓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多于自然形成的广泛的门体静脉侧支循环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出现,临床比较罕见.该病预后不良,病情呈慢性进展.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原发肝病进行干预.外科医师为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行结肠游离手术或回肠直肠吻合术,短期内可降低血氨和改善神经症状,但长期效果不理想.2012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医院收治l例肝性脊髓病患者.该例患者行肝移植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命质量均获得明显改善,双下肢肌力得到有效恢复.肝移植是从病因上治疗肝性脊髓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肝移植
  • 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陈;李曦;雷跃华;付召君;冯会和;魏健;杨玉辉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结肠、直肠上段良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确定手术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结果 25例患者中行结直肠部分切除术14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6例.22例患者成功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2例改为“四孔法”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中位切口长度为3.8cm(3.5~4.5cm),手术时间为(192±32) min,术中出血量为(61±21)mL,肿瘤中位长径为2.7 cm(1.0~5.0 cm),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7枚(3~22枚),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 d(1 ~5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 d(6 ~20 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包括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11例行根治手术的患者肿瘤环周切缘均为阴性.2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例结肠癌患者术后10个月发现肝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美观.

  • 慢性胰腺炎的个体化外科干预

    作者:王春友;赵刚

    慢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多变,导致外科干预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困难.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应依据个体化原则去除病灶,尽量保存正常胰腺实质,延缓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损害的进程,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降低胰腺癌发生的风险.慢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可考虑保守和内镜治疗,胰管梗阻、狭窄合并结石、胰腺实质广泛钙化等慢性胰腺炎患者则需手术治疗.Frey术适合以胰管扩张和胰管结石为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Beger术适合以胰头部炎性肿块或胰头部钙化为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

  • 胰腺异位副脾的CT与MRI检查特征

    作者:汪建华;涂灿;王玉涛;马小龙;张建;孙高峰;蒋惠;左长京

    胰腺异位副脾(IPAS)临床少见,其影像学表现易与胰腺实质性肿瘤相混淆,总结其CT和MRI检查特征,将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手术.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分别收治的5例和3例IPAS患者.8例患者均行CT检查.7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其中5例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其结果显示:8例患者病灶均位于胰尾,4例呈卵圆形,3例呈类圆形、1例呈类三角形,长径为(2.3±1.0)cm,短径为(1.4 ±0.6)cm.CT平扫:8例患者病灶密度与原位脾相近.CT增强扫描检查:动脉期:3例患者病灶呈均匀强化,5例患者病灶呈斑马纹样强化;门静脉期:8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趋向均匀;延迟期:8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均下降.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8例患者病灶强化方式与原位脾基本一致,7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高于胰腺实质.MRI检查:7例患者病灶在T1WI、T2WI的信号强度与原位脾一致;在动态增强扫描各期6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均高于胰腺实质.DWI检查:b=600 s/mm2时,病灶呈显著高信号,ADC600值为(0.868±0.046) mm2/s,与相应原位脾的ADC600值(0.870±0.045) 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2,P>0.05).2例患者合并肝硬化,其中1例伴原发性肝癌.2例患者发现脾脏周围存在其他副脾.因此,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胰尾的类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其密度、信号强度与脾脏相近时应考虑IPAS.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对IPA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