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研究

    作者:蔡高阳;庄潮平;陈维荣;刘俐敏;郭国湖;廖梓群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实施的连续30例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ISR手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0例行开腹ISR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安全性、术后排便功能及近期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且完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没有中转开腹病例,中位手术时间213 min,中位出血量8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4 d,术后并发症9例(9/30),其中8例是肛周粪渍性湿疹,1例结肠黏膜脱出.与开腹手术组患者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以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肿瘤安全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两组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全部患者无瘤生存.结论 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ISR保肛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短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的可供选择的保肛手术方法.

  • 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作者:姚宏伟;陈宁;张志鹏;张忠涛

    目的 探索应用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 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经过术前肠镜、直肠腔内超声及盆腔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进行评估,筛选出本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顺利施行pure-TaTME联合ISR手术:利用肛门牵开器充分显露肛管,直视下完成ISR手术.然后建立经肛手术路径,完全经肛完成pure-TaTME手术,并创建肠道的连续性.结果 手术时间35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切除标本长约18 cm,远断端切缘1.0 em,直肠系膜完整.术后病理报告为直肠高级别锯齿状腺瘤,局灶黏膜内癌变,远近断端及环周切缘阴性;检出淋巴结32枚,未见癌转移.病理分期为pT1N0M0.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术后3d肠道功能恢复,开始进流食,术后第5天进半流食,无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至今随访24个月,大便控制功能良好,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这为低位甚至超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选择,但远期效果还需要更多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来确定.

  •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方复;卢国春;毛华辉

    目的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超低位及低位直肠癌占较大比例,其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切除,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um excision,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仍需探讨.方法 收集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9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46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开腹组50例患者,行开腹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肛门功能满意度、KIRWAN分级、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发生率和排便困难发生率.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152.4 ±38.2) min、出血量(45.2 ±21.8)ml、住院时间(9.7±1.2)d、肛门排气时间(2.1±0.8)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均明显更小,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12.3±0.7)明显多于开腹组(11.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肛门功能满意度、KIRWAN分级、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发生率及排便困难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TME联合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且与开腹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现状和进展

    作者:黄晋

    低位直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在临床应用广泛,在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其劣势相对明显,如无法保留肛门、需行永久结肠造口等.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是近年来新型术式,在满足临床疗效收益的同时,实现了对低位直肠癌根治并保留肛门的目的.为探析ISR在低位直肠癌具体应用情况,本文针对ISR术式现状与进展展开综述阐明,为临床治疗术式选择提供参考.

  • “普通外科著名专家学术沙龙(21)”纪要

    作者:姚宏伟;韩加刚;林国乐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专业信息传播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美敦力创新外科承办,医梯外科医生临床研习平台提供学术支持的“普通外科著名专家学术沙龙(21)”于2017年7月15日在沈阳市举办,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是“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关注微创、保肛与功能保护”.

  • 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晓东;肖凌;邓磊;李立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一直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齿状线<1~3 cml[1])的经典术式[2],但南于手术需行结肠造口而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接受程度下降的问题,始终是该术式的重要缺陷[3].为此,Schiessel等[4]于1994年首次提出将括约肌问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用于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该术式不仅达到了保留肛门括约肌、避免永久造瘘的目的[5].还可获得足够的远端切缘、保证肠道的连续性[2].近年来,ISR已逐步成为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6],本文就ISR的应用现状作一回顾综述.

  • 不同术式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比较

    作者:胡江伟;张巍巍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与开腹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研究组(腹腔镜TME+ISR)54例和对照组(开腹TME+ISR) 64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手术根治效果,于术前(T1)、术后3个月(T2)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根治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失血量、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T2时,两组QLQ-C30、QLQ-CR38评分均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TME+ISR可在保证良好手术效果的同时改善手术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宏;陈春生;丛进春;乔雷;冯勇;刘恩卿

    目的 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门功能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 近7年间本院为1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ISR手术.经腹按照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后,经肛门于括约肌间沟处切开肛管皮肤,分离内括约肌直至将直肠及内括约肌全部切除,再行结肠肛管吻合.术后7d天开始肛门收缩功能锻炼,4周开始生物反馈训练.对Dukes B,C期患者,术后2周开始化疗,术后4周进行放疗.结果 全组无术后死亡,无吻合口瘘.2例术后发生结肠黏膜脱出,2例肛管狭窄,1例切口脂肪液化.随访3个月至7年,无盆腔或吻合口局部复发;2例分别于术后17个月和21个月死于肝转移,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按Williams的排便自制标准,术后3,6,12个月分别有62.5%,80.0%,84.6%的患者达到功能良好效果.结论 ISR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肿瘤根治效果与排便功能的恢复满意.

  • 低位直肠癌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吻合的疗效评估

    作者:庄潮平;蔡高阳;李廷汉;王永全;陈维荣

    目的 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肠动力学变化、肛门功能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问施行ISR手术的3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肿瘤距肛缘2.5~4.0(平均3.4)cm.与术前比较,术后肛管静息压、肛门大收缩压和直肠大耐受容积明显降低(P<0.01),有27例(90.0%)患者术后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消失,且随着时间推移无明显恢复.按Williams的排便自制标准,术后3、6、12个月分别有86.7%、93.3%和96.7%的患者达到功能良好效果.全组患者随访1年至3年8个月,无死亡病例;未出现盆腔或吻合口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吻合口瘘.10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2例结肠黏膜脱出,1例肛管狭窄.结论 ISR超低位吻合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以达到良好的根治性,并能较好地保留肛门功能.

  • 内括约肌部分切除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吻合保肛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麦建全;杨景先;庄潮平;黄辉宏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患者行部分内约肌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parti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pISR),并与同期30例行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tot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tISR)的直肠癌患者比较,观察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功能。结果:tISR组10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2例结肠黏膜脱出,1例吻合口狭窄。pISR组5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无结肠黏膜脱出和吻合口狭窄。两组均不需术后因肛门失禁而改道。术后pISR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高于tISR组,术后1、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ISR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更好地保留肛门功能,是一种安全的保肛手术方法。

  • 依据美国癌症联合会解剖学分期科学制订低位直肠癌手术方案

    作者:姚宏伟;刘荫华

    与中、高位直肠癌比较,低位直肠癌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更高.其中低位直肠独特的解剖和缺乏可明确界定的解剖层面是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术前准确对低位直肠癌进行临床分期是外科医师制订佳治疗方式的前提.合理利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准确判断低位直肠癌分期、规划可行的手术层面并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对提高Ro切除率尤为重要,并将成为改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和远期生存的保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