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射频消融术后序贯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姚思扬;周佳鹏;陈元元;莫志江;唐耘天;周燕秋;许春梅;刘天奇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A)后序贯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行RFA后预后的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单纯行RFA治疗;B组患者行RFA序贯非特异性免疫治疗(1~3次);C组患者行RFA序贯非特异性免疫治疗(≥4次).由同一手术团队医师施行RFA,非特异性免疫方案为胸腺法新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随访和生存情况.(3)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行RFA后预后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复发及总体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治疗后肿瘤复发曲线和总体生存曲线,并计算肿瘤复发率、肿瘤复发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72例,其中A组31例,B组22例,C组19例.(1)治疗情况:3组患者均完成RFA,术后5d超声造影检查示肿瘤均完全消融.B组和C组患者行RFA后免疫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随访和生存情况:72例患者均获得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A、B、C组患者治疗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9.4%、13.6%、10.5%,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4,P>0.05).A、B、C组患者中位肿瘤复发时间分别为24.0个月、30.0个月、33.0个月,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83,P>0.05).A、B、C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46.0个月、56.0个月、57.0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9,P<0.05).其中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66,4.243,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8,P>0.05).(3)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行RFA后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初发、肿瘤数目、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RFA后序贯免疫治疗是影响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行RFA后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HR)=2.636,2.530,0.145,0.582,95%可信区间(CI):1.218~5.703,1.110~5.767,0.041~0.517,0.321 ~0.86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1个、BCLC分期为B期、RFA后未序贯免疫治疗是影响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行RFA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76,2.683,0.567,95% CI:1.080~5.229,1.530~21.112,0.335~0.962,P<0.05).结论 RFA后序贯胸腺法新联合IL-2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可有效延长早期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肿瘤数目>1个、BCLC分期为B期、RFA后未序贯免疫治疗是影响早期肝细胞癌患者RFA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胰腺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江;吉顺荣;张波;龙江;徐近;倪泉兴;虞先濬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胰腺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效果的关系.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的关系.(2)化疗效果评价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 (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的关系:肿瘤TNM分期Ⅰ~ⅡA期、ⅡB期、Ⅲ期、Ⅳ期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18.37%(9/49)、43.64%(24/55)、53.85%(28/52)、80.36%(45/56),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中高分化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43.59%(17/39)、24.62%(16/65),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454,4.051,P<0.05).(2)化疗效果评价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212例胰腺癌患者中,108例行超声内镜穿刺或肝穿刺明确病理学诊断后,均接受了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4~6个周期化疗.108例化疗患者中,59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39例升高(治疗后28例下降),20例正常;49例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34例升高(治疗后8例下降),15例正常.两类疗效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2,P>0.05);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29,P<0.05).(3)随访情况:212例患者均获得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5~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随访期间,7例患者死亡,205例生存.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胰腺癌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化疗效果密切相关.

  •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疑;高静;王晰程;李健;李艳艳;沈琳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DNA (ctDNA)检测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克隆抗体或帕尼单克隆抗体)单药治疗.运用ctDNA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ctDNA浓度以及靶向捕获测序及分析22个EGFR通路相关基因.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治疗前后血浆ctDNA浓度.(3)血浆ctDNA中EGFR通路相关基因变异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8月.结果 (1)治疗情况:9例患者中,6例行西妥昔单克隆抗体单药治疗,3例行帕尼单克隆抗体单药治疗.9例患者行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后,1例佳疗效为部分缓解,6例佳疗效为疾病稳定,2例治疗后疾病进展.(2)治疗前后血浆ctDNA浓度:9例患者治疗前ctDNA浓度为1.7~ 25.0 μg/L,个体差异较大.9例患者ctDNA浓度在治疗过程中均发生变化:1例部分缓解时ctDNA浓度升高;6例疾病稳定时5例ctDNA浓度降低,1例升高;9例疾病进展时4例ctDNA浓度降低,5例升高.(3)血浆ctDNA中EGFR通路相关基因变异情况:①9例患者中,2例治疗后疾病进展时RAS/RAF基因突变,1例NRAS Q61H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突变丰度分别为17.8%和5.2%;1例KRAS G13D基因突变(治疗前ctDNA检测出突变丰度为5.1%),疾病进展时突变丰度达到16.7%.②7例患者治疗前ctDNA中检测出TP53基因突变,治疗后5例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其中4例TP53基因突变丰度下降,1例TP53基因突变丰度升高;5例由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发展为疾病进展时,其中4例TP53基因突变丰度升高,1例TP53基因突变丰度下降;2例治疗后疾病直接进展时TP53基因突变丰度下降.③2例患者存在SMAD4基因突变.④EGFR、PIK3CA、AKT1、ERBB2、PTEN、STK11、MAP2K1、ALK、DDR2、CTNNB1、MET、FBX7、FGFR3、NOTCH1、ERBB4、FGFR1、FGFR2基因为内含子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未纳入分析.(4)随访和生存情况:9例患者均获得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9例患者至随访结束均死亡.结论 转移性结直肠癌行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时监测ctDNA,发现RAS/RAF基因存在变异现象.

  • 淋巴靶向化疗在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郑希;黄玥;袁勇;蔡杰;胡杨;赵雍凡;陈龙奇

    目的 探讨淋巴靶向化疗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 17例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食管中段或下段癌(未累及食管胃结合部)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半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CPL组,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纳米活性炭吸附紫杉醇行淋巴靶向化疗;CFL组,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纳米活性炭吸附氟尿嘧啶行淋巴靶向化疗;FV组,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前采用氟尿嘧啶行静脉化疗;对照组,直接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CPL组和CFL组:术前配制纳米活性炭-化疗药物混悬液,术中用1 mL注射器在胸段食管肿瘤下缘黏膜下注射相应混悬液.FV组:氟尿嘧啶用100 mL生理盐水配制后,在术前行静脉滴注,30 min输注完毕.食管癌组织切取后,取胃左动脉旁淋巴结送药物浓度检测.上述3组患者在食管胃吻合术开始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约3 mL,进行血清药物浓度检测.对照组:同期行经左胸食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无需采集血样、食管组织标本.观察指标:(1)化疗患者淋巴结和血清药物浓度比较.(2)随访和生存情况:4组患者的4年累积生存率比较.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C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组间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术后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117例,男90例,女27例;年龄37~84岁,平均年龄62岁.117例患者中,CPL组41例,CFL组41例,FV组9例,对照组26例.纳入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骨髓抑制、严重腹泻、吻合口瘘、重症肺炎等并发症.(1)化疗患者淋巴结和血清药物浓度比较:CPL组、CFL组、FV组淋巴结药物浓度分别为2.16 μg/g(1.14 μg/g,4.39 μg/g)、0.44 μg/g(0.11μg/g,1.18 μg/g)、0.11μg/g(0,0.28 μg/g),上述3组血清药物浓度分别为0(0,0)、0(0,0.31μg/mL)、0(0,0.30 μg/mL).CPL组和CFL组淋巴结药物浓度均高于同组血清药物浓度,同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79,-3.069,P<0.05).而FV组淋巴结药物浓度与血清药物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5,P>0.05).3组化疗患者淋巴结药物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3.458,P<0.05);血清药物浓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10.356,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CFL组淋巴结氟尿嘧啶浓度高于F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2.500,P<0.05),而CFL组与FV组血清氟尿嘧啶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500,P>0.05).CPL组淋巴结紫杉醇浓度高于CFL组淋巴结氟尿嘧啶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1.000,P<0.05);而CPL组血清紫杉醇浓度低于CFL组血清氟尿嘧啶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000,P<0.05).(2)随访和生存情况:117例患者中,21例失访.96例获得随访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0~5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0个月.CPL组、CFL组、FV组、对照组患者的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6.2%、27.8%、33.3%、17.1%.4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66,P>0.05).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中淋巴靶向化疗使化疗药物浓集于食管癌区域淋巴结,药物对载体的亲和力可能与疗效有关,但其单独、单次应用不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 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科灿;曾永毅;黎蕴通;罗顺峰;曾金华;刘景丰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应用IQQA-Liver系统对CT检查图像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基于虚拟手术规划结果结合术中具体实际情况行精准肿瘤切除术.观察指标:(1)虚拟手术规划情况.(2)手术及术后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术前虚拟手术规划指标与实际手术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1)虚拟手术规划情况:36例患者均完成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三维重建结果可清楚显示肿瘤大小、与周围血管及胆管空间毗邻关系.36例患者经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评估肿瘤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Ⅱ型2例、Ⅲa型13例、Ⅲb型14例、Ⅳ型7例,肿瘤体积为(76±26) mL,全肝体积为(1 319±306) mL,预切除肝脏体积为(588± 128) mL,剩余肝脏体积为(731 ±269) mL.(2)手术及术后情况:36例患者中,16例行左半肝切除术,12例行右半肝切除术,5例行扩大左半肝切除术,3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36例患者均联合行肝尾状叶切除术;1例联合行肝动脉切除重建术,2例联合行门静脉楔形切除修补术,1例联合行门静脉切除后端端吻合术.3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68±134)min,术中出血量为(474±288) mL.36例患者中,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3例发生腹腔感染,2例发生腹腔淋巴液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9±7)d.36例患者术后肿瘤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Ⅱ型2例、Ⅲa型11例、Ⅲb型13例、Ⅳ型10例.三维重建图像肿瘤分型的准确率为91.7%(33/36).36例患者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551± 141) mL,与预切除肝脏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8,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36例患者中,31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31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随访期间9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能准确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 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D2根治术淋巴结获取的影响

    作者:赵志强;李双喜;李子禹;张连海;陕飞;贾永宁;薛侃;李浙民;苗儒林;季加孚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D2根治术淋巴结获取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收治的319例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00例未行新辅助治疗、直接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设为直接手术组,88例行新辅助化疗患者设为新辅助化疗组,31例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设为新辅助放化疗组.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比较.肿瘤分期参照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指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精确x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x2分割法.结果 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比较:直接手术组患者术后病理学T分期中T0期、T1a期、Tlb期、T2期、T3期、T4a期、T4b期例数分别为0、2、10、24、99、58、7例,新辅助化疗组分别为5、1、2、11、41、26、2例,新辅助放化疗组分别为5、1、2、8、10、4、1例.直接手术组患者术后病理学N分期中N0期、N1期、N2期、N3a期、N3b期例数分别为56、41、34、47、22例,新辅助化疗组分别为29、17、27、10、5例,新辅助放化疗组分别为18、10、2、1、0例.直接手术组、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有脉管癌栓分别为124、43、6例,无脉管癌栓分别为76、45、25例;淋巴结检出总数分别为31枚(15 ~ 87枚)、30枚(15~62枚)、21枚(15~36枚);淋巴结转移数目分别为3枚(0~39枚)、2枚(0~ 37枚)、0(0~7枚);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2%(0~91.3%)、7.7%(0~78.7%)、0(0~30.4%).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T分期、术后病理学N分期、脉管癌栓情况、淋巴结检出总数、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799,32.489,21.076,Z=27.120,22.088,16.947,P<0.05).其中直接手术组与新辅助化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1.436,12.343,4.295,P>0.05).直接手术组与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500,20.124,19.570,P<0.05).新辅助化疗组与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比较,术后病理学N分期、脉管癌栓情况、淋巴结检出总数、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4.027,8.313,P<0.05);而术后病理学T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42,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可减少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术后淋巴结检出总数和淋巴结转移数目.

  • KRAS基因突变预测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肝切除术后预后的价值

    作者:彭健宏;林俊忠;赵玉洁;邓宇翔;隋峭崎;潘志忠

    目的 探讨KRAS基因突变预测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肝切除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79例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和激光飞行质谱仪检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情况.观察指标:(1)KRAS基因突变情况.(2) K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无复发生存情况和总体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30日.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KRAS基因突变情况:79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野生型54例,KRAS基因突变型25例.25例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21例第2号外显子12号密码子突变,突变类型为GGT>GAT (G12D) 13例、GGT>GTT(G12V)4例、GGT>TGT (G12C)2例、GGT>GCT(G12A)1例、GGT>CGT(G12R)1例;3例第2号外显子13号密码子突变,突变类型均为GGC>GAC (G13D);1例第3号外显子61号密码子突变,突变类型为CAA>CAT (Q61H).(2) K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患者原发肿瘤部位分别为右半结肠11例、左半结直肠14例,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原发肿瘤部位为右半结肠7例、左半结直肠4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7,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7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7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0个月.25例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和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11.3个月和43.5个月,54例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分别为9.9个月和44.3个月,两者肿瘤无复发和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1.255,1.108,95%可信区间:0.741~2.126,0.521~2.355,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预后风险评分(CRS)低危患者中,17例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1.3个月,26例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为23.5个月,两者肿瘤无复发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082,95%可信区间:1.006~4.307,P<0.05);17例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4.6个月,26例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为49.0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65,95%可信区间:0.413~3.282,P>0.05).MSKCC CRS高危患者中,7例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和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28.7个月,24例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分别为4.5个月和36.7个月,两者肿瘤无复发和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0.402,1.197,95%可信区间:0.284~1.656,0.371~3.866,P>0.05).结论 KRAS基因突变多发生在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突变MSKCC CRS低危患者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显著缩短.

  • 外泌体在消化系统肿瘤精准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钦伦秀;孙豪庭;王超群

    精准医学与精准肿瘤学概念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但在临床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仍受到诸多限制.近年来,外泌体是液体活组织检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具有脂质双分子层,可包裹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参与细胞间沟通.各类体液中均可分离、富集外泌体,具有微创、稳定性好、有生物活性等优点,很好地契合精准诊断与治疗实践.笔者分析外泌体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在早期诊断、复发和转移监测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与挑战,供同道参考.

  • 从数字虚拟人技术到数字化微创外科: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与治疗中的转化应用

    作者:方驰华;李乔林;蔡伟

    数字医学经历了从数字虚拟人技术到数字医学技术的转化,近10年来在临床医学各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其因手术难度大,术前传统影像学(CT、MRI等)检查评估难以精准判断肿瘤横向及纵向侵犯情况.三维可视化技术在CT、MRI等检查获得器官和病变信息基础上,可获得更多、更清晰、更准确的数据;能直观、立体、准确地显示肿瘤侵犯周围重要血管的范围及血管变异情况,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手术规划、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摸着石头过河”,实现了“看着石头过河”.数字医学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是转化医学的成功范例.

  • 结直肠癌转化医学领域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许剑民;常文举;鉴谧

    转化医学在结直肠癌领域的特点是紧密与精准医学相结合,尤其是生命组学的研究推动结直肠癌预防、诊断与治疗进入精准医学阶段.精确的分子分型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是近年来结直肠癌转化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其临床价值得到验证.生物医学大数据平台作为有效整合临床数据和生命组学数据的重要工具,有望助推转化医学在精准分子分型方面不断突破.新型诊断与治疗手段,如液体活组织检查技术具有无创、灵活机动等特点,可动态监测、尽早发现体细胞突变状态.其中循环肿瘤DNA具有良好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早期复发监测中突显价值.新的治疗策略,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在结直肠癌领域正深入研究.基于生物医学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分子分型、液体活组织检查动态监测技术、新型免疫治疗等是结直肠癌转化医学未来的研究热点和突破方向.

  • 精准医疗时代胰腺癌影像学和病理学规范与转化发展

    作者:陆建平;边云;蒋慧;郑建明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肿瘤的元凶,影像学与病理学在其诊断与治疗中作用突出,也是深入认识胰腺癌本质的重要手段.如何在精准医疗时代更大程度发挥影像学与病理学的价值,本文结合笔者中心目前开展的工作对胰腺癌影像学与病理学现状、挑战和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

  • 胃癌的转化医学研究

    作者:王振宁;朱志;孙景旭

    胃癌是全世界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手术方式的变革和放化疗方案的优化对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改善有限.随着基因测序技术、诊断与治疗靶点、分子分型等研究的发展和医学思维模式的转变,胃癌综合诊断与治疗研究逐渐面向精准和大数据发展.目前学术界亟需将胃癌多维组学数据与临床资料充分整合,形成有利于临床转化的研究模式,推动胃癌精准医疗进步.

  • 胰腺癌分子病理学进展

    作者:许耀麟;楼文晖

    胰腺癌是目前恶性程度高的实体肿瘤,预后较差且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等技术的发展,胰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笔者将对胰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直肠癌寡转移的多学科综合诊断与治疗

    作者:沈虹;李丹;唐秀珺;王六红;孙立峰;沈俐;袁瑛;丁克峰;张苏展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发现左颈部包块1个月余,于2011年10月10日收治入院.入院体格检查:营养风险评分为1分,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为0分.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甲状腺未触及明显包块,左侧锁骨上窝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块(大小约为3 cm×4 cm),质地较硬,位置固定,无压痛.右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 初始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转化手术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Sohei Satoi;Tomohisa Yamamoto;Kentaro Inoue;Yoichi Matsui;楼文晖;方圆

    胰腺导管腺癌预后一直不佳,患者5年生存率<5%,化疗领域的进展将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中位生存时间延长.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的治疗仍充满挑战,需多学科团队共同制订治疗方案.令人欣慰的是,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局部晚期和远处转移的胰腺导管腺癌对化疗良好的反应性及转化手术率的增高.近期几项研究结果显示:对初始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行转化治疗后,外科手术可获得更高的切除率(20%~61%)、更高的R0切除率(27%~89%)和淋巴结阴性率(29% ~ 86%),且多数研究中的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在可控制范围内.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行转化手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可达24 ~ 56个月,显著优于无法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此外,关于佳化疗方案的选择、残留肿瘤体积的测量、外科手术指征、佳手术时间及切除范围仍是研究热点.对初始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转化手术治疗是目前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亦需多学科团队医师共同努力;临床尚需更多设计优良的临床研究确认转化治疗在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 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

    胆囊切除术自1882年德国医师Langenbuch首次实施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胆道外科常见的手术.胆囊良性疾病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虽然胆囊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长期存在以腹痛、腹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容易被外科医师忽略,一定程度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二级脾蒂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志平;刘颖斌;殷永芳;张谋成;胡礼;杨斌;严志龙

    目的 探讨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二级脾蒂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例行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检查评估后,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采用二级脾蒂分离技术施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4周外周血血小板(PLT)变化、脾静脉栓塞、病变残留及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1月.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 (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13例患者均成功采用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二级脾蒂分离技术施行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其中6例行腹腔镜脾下极部分切除术,7例行腹腔镜脾上极部分切除术.1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2~93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1 min;术中出血量为30~26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2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2~47 h,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4 h;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0~6.0 d,平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4.2d.13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脾囊肿7例、脾血管瘤2例、脉管瘤2例、脾错构瘤1例、脾淋巴管瘤1例.13例患者中,1例术后5d脾窝积液、发热,B超检查引导下行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好转.13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16.0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9.6d.(2)随访情况:13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1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随访期间,13例患者外周血PLT正常;脾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静脉栓塞,CT血管造影检查示血管灌注良好;7例脾囊肿无复发,6例脾肿瘤无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采用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二级脾蒂分离技术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有效,能够精准解剖脾门,保护残留脾脏血供及功能,减少手术副损伤.

  • 华法林致非创伤性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许永明;马炎旭;江晓勇;王德顺;陈霞;杨志辉;陈光

    目的 探讨华法林致非创伤性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11例)和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1例)收治的12例华法林致非创伤性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平扫和增强CT扫描检查.予患者停用华法林,肌肉注射维生素K1,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静脉滴注凝血酶原复合物.观察指标:(1)CT检查原发征象:①肠壁增厚情况;②肠壁密度增高情况.(2)CT检查继发征象:肠腔狭窄、肠壁积气、肠周改变及其他伴发征象.(3)治疗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偏态分布数据采用膨(范围)表示.结果 12例患者均行全腹部CT平扫检查,7例行全腹部增强CT扫描检查.(1)CT检查原发征象:①肠壁增厚情况.12例患者均表现为单发小肠壁均匀对称性、连续性、弥漫性增厚,其中7例回肠受累,5例空肠受累,3例自十二指肠升部开始累及第2、3组小肠;受累小肠平均长度为30.7 cm(11.0~58.0 cm).无多发或结肠受累患者.12例患者中,10例受累肠壁中度增厚(厚度为1.0~2.0 cm);2例重度增厚(厚度>2.0 cm),厚处肠壁厚度达2.5 cm.②肠壁密度增高情况.12例患者均表现为肠壁密度不同程度增高,平均CT值为49.7 HU(36.0~63.4 HU).12例患者中,4例肠壁密度全层均匀性增高;4例为黏膜下层密度高于浆膜层;4例患者兼有上述两种表现.7例行增强CT扫描检查患者肠壁黏膜层和浆膜层强化,黏膜下层无明显强化,分层清晰,肠管与扫描层面垂直时呈靶征;其中5例患者肠壁黏膜层强化显著,呈弹簧样改变,门静脉期清晰.(2)CT检查继发征象:①肠腔狭窄:1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肠腔狭窄.5例患者并发小肠梗阻,可见气液平.②肠壁积气:12例患者中,2例可见肠壁斑片状、斑点状气体影.③肠周改变及其他伴发征象:12例患者受累小肠周围及相应肠系膜区脂肪密度明显增高,肠间隙模糊,其中8例肠周及肠系膜区可见大量条片状高密度影.12例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腹腔积血.(3) 12例患者中,9例经正确治疗后,8例好转,1例腹痛持续加重,行急诊剖腹探查发现回肠出血坏死,予手术治疗;3例未予正确治疗,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结论 对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伴凝血功能异常,CT检查显示肠壁增厚及密度增高、腹腔积血,伴肠腔狭窄、肠梗阻、肠周和肠系膜区积血,高度提示华法林致非创伤性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可能.

  • 液体活组织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谭黎杰;陈晓桑

    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液体活组织检查成为肿瘤精准治疗研究热点,其在肿瘤诊断、治疗及评估等方面的价值被逐渐发掘.与传统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液体活组织检查创伤小、可反复多次实时监控肿瘤特点,且对肿瘤异质性也独具优势.笔者探讨目前研究较多的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及其在食管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供同道参考.

  • 何为肿瘤外科学家

    作者:Charles Balch;胡伦阳;王正;余炯杰;杨田

    “肿瘤外科学家”一词具有许多不同的涵义.在本社论中,笔者尝试综合外科医师和其他肿瘤学方面专家观点,进一步定义该名词.1 充满特殊性的领域在所有外科专业中,肿瘤外科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和经验体系而存在.笔者将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意愿治疗肿瘤患者的外科医师定义为肿瘤外科学家.肿瘤外科学家的知识体系涵盖肿瘤学各方面,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疾病监测等.尽管外科手术治疗是肿瘤外科专业的核心治疗手段,但真正将肿瘤外科区别于其他外科专业的却是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不同类型肿瘤时所应用到的肿瘤学专业知识和经验.

    关键词: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