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临床特征与手术指征及恶性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蔡云龙;戎龙;马永蔌;田孝东;高红桥;杨尹默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亚型临床特征和手术指征,分析影响胰腺IPMN患者肿瘤恶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7例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77例胰腺IPMN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肿瘤分型:主胰管型46例,分支胰管型12例,混合型19例.手术指征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订的《胰腺囊性疾病诊治指南(2015版)》.根据肿瘤部位和累及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恶性胰腺IPMN患者术后经评估患者耐受性及基线特征,采用替吉奥和(或)吉西他滨化疗4~6个周期.观察指标:(1)主胰管型及混合型胰腺IPMN与分支胰管型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2)手术及术后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及胰腺IPMN患者肿瘤恶性危险因素分析.(4)评价仙台共识和福冈共识诊断恶性胰腺IPMN的准确性.(5)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恶性胰腺IPMN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所有患者术后生存及恶性胰腺IPMN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或平均数(范围)表示,两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主胰管型及混合型胰腺IPMN与分支胰管型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主胰管型及混合型胰腺IPMN患者有临床表现、黄疸、合并糖尿病、CA19-9升高分别为55、20、43、28例,分支胰管型胰腺IPMN患者分别为6、0、3、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21,3.516,5.525,3.834,P<0.05).(2)手术及术后情况:7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保留或不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5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23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及胃部分切除术2例(肿瘤累及胃大弯),胰腺节段性切除术2例,全胰腺切除术2例.77例患者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26例次,其中胰瘘13例次,胃排空障碍9例次,切口感染2例次,腹腔出血2例次,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围术期死亡患者.77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 d(6~68 d).(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及胰腺IPMN恶性危险因素分析:①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77例胰腺IPMN患者手术切缘均无肿瘤残留,其中良性47例(腺瘤29例、中至重度非典型性增生18例,均无淋巴结受累);恶性30例(均为浸润性癌,淋巴结转移阴性17例、阳性13例).②胰腺IPMN患者肿瘤恶性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黄疸、CEA升高、CA19-9升高、肿瘤直径、影像学检查肿瘤分型是影响胰腺IPMN患者肿瘤恶性的相关因素(x2=6.531,14.755,10.243,12.062,6.416,6.14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黄疸、CEA升高、CA19-9升高、肿瘤直径≥3.0 cm、影像学检查肿瘤分型为主胰管型是影响胰腺IPMN患者肿瘤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9.656,42.853,23.243,34.387,69.883,95%可信区间:1.392~ 66.968,2.088~ 879.674,2.991~ 180.628,3.313~ 356.878,1.247~3 915.467,P<0.05).(4)评价仙台共识和福冈共识诊断恶性胰腺IPMN的准确性:采用仙台共识标准诊断恶性胰腺IPMN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30/30)、14.9%(7/47)、42.9% (30/70)、100.0%(7/7),采用福冈共识标准上述指标分别为86.7%(26/30)、48.9% (23/47)、52.0%(26/50)、85.2%(23/27),两者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0,P>0.05);两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00,P<0.05).(5)随访和生存情况:77例患者中,70例获得术后随访,其中良性胰腺IPMN患者42例,恶性胰腺IPMN患者28例.7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0~ 9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5.0个月.恶性胰腺IPMN患者术后均行辅助治疗.47例良性胰腺IPMN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6.2%、96.2%,1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30例恶性胰腺IPMN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6%、81.8%、38.6%,11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复发或转移时间为20.5个月(6.0~61.6个月).30例恶性胰腺IPMN患者中,17例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60.0%,13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7%、57.1%、0.良性和恶性胰腺IPMN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30,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的恶性胰腺IPMN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77,P<0.05).结论 主胰管型及混合型胰腺IPMN更易合并糖尿病、黄疸、CA19-9升高,且恶性率较高,对合并恶性高危因素者建议行手术治疗.黄疸、CEA升高、CA19-9升高、肿瘤直径≥3.0 cm、影像学检查肿瘤分型为主胰管型是影响胰腺IPMN患者肿瘤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

    作者:曹国良;蔡庆;李幼安;张起帆;周杰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22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20例患者中,63例经肝癌根治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微血管侵犯,157例无微血管侵犯.观察指标:(1)影响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7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直径、术前AFP、术前PLT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相关因素(OR=4.542,1.576,3.655,95%可信区间:2.433 ~8.470,1.084~2.292,1.985~6.83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直径、术前AFP、术前PLT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因素(RR=3.386,1.563,2.247,95%可信区间:1.703~6.729,1.054~2.318,1.135~4.451,P<0.05).(2)随访和生存情况:220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63例有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3%、50.0%,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7.3%、38.0%;157例无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4%、77.2%,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4.5% 、69.4%.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480,19.605,14.677,18.461,P<0.05).结论 肿瘤大直径、术前AFP、术前PLT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因素,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年龄≥70岁患者中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蔡合;蔡云强;李永彬;王昕;王明俊;孟令威;吴万龙;彭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在年龄≥70岁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40例年龄≥70岁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40例患者中,20例行LPD的患者设为LPD组;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例同一时期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患者设为OPD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生存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1)术中情况:LPD组有1例患者中转,中转率为5.0% (1/20);LPD组和OPD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63± 10) min和(332± 2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0.5 mL(152.5~300.0 mL)和420.0 mL(350.1~493.8 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8,Z=-3.98,P<0.05).LPD组和OPD组患者术中输血分别为4例和6例,保留幽门分别为14例和1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3,1.67,P>0.05).40例患者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显示切缘阴性.(2)术后情况:LPD组和OPD组患者入住ICU人数分别为17例和6例,术后镇痛人数分别为7例和15例,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2±0.7)d和(3.6±0.8)d,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2±0.9)d和(5.7±0.9)d,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4.8±0.7)d和(7.1±2.7)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4,6.47,t=-6.18,-6.55,-3.65,P<0.05).LPD组和OPD组胰瘘均为2例,胃排空延迟(B级)分别为3例和4例,术后出血(B级)均为1例,胆瘘均为1例,肺部感染分别为3例和4例,肠梗阻均为1例,切口感染分别为0和2例,再次手术分别为2例和3例,重度并发症分别为3例和4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0,0.17,0.00,0.00,0.17,0.00,2.11,0.23,0.17,P>0.05).术后病理学诊断:LPD组和OPD组患者十二指肠腺癌分别为8例和10例,壶腹癌均为2例,低位胆管癌分别为5例和4例,胰腺导管癌分别为3例和2例,胰腺囊性肿瘤均为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05).LPD组和OP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13)d和(15±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术后肿瘤学结果:LPD组和OPD组患者肿瘤直径分别为(2.4±0.7)cm和(2.8±0.9)cm,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5.4±2.3)枚和(14.4±2.5)枚,阳性淋巴结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切缘阴性均为20例,T1N0M0期分别为2例和1例,T2N0M0期分别为7例和8例,T3N0M0期分别为8例和5例,T3N1M0期均为2例,T4N0M0期分别为1例和3例,T4N1M0期分别为0和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1.32,x2=0.23,0.00,Z=-0.69,P>0.05).(3)随访情况:两组患者术后30 d均有1例死亡.38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随访期间LPD组2例肿瘤复发,1例死亡(心肌梗死);OPD组3例肿瘤复发,1例死亡(肿瘤复发).结论 LPD手术在年龄≥70岁患者中不仅技术安全可行,且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对镇痛的需求并较快恢复首次饮食和活动.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作者:展翰翔;程玉刚;韩海峰;苏鹏;钟宁;朱民;张宗利;智绪亭;张光永;王磊;胡三元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69例胰腺SP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行血清肿瘤标志物、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部分患者行EUS检查.完善检查后制订手术方案.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临床特征:①流行病学特征:6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9;年龄9 ~ 65岁,<30岁40例,≥30岁29例.男性患者发病年龄为(34±15)岁,女性患者为(28±11)岁,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4,P>0.05).69例患者中,胰腺SPN位于胰头钩突25例,胰颈12例,胰体尾32例.②病史:69例患者均无急、慢性胰腺炎病史,无腹部外伤病史.③临床表现:69例患者中,26例无明显症状,健康体检时发现;31例有腹上区胀满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10例因发现腹上区包块就诊;1例因黄疸就诊;1例患者因恶心、排便困难就诊.④实验室检查:69例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均正常.⑤影像学检查:69例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CT平扫示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51例囊实性,13例单纯实性,5例单纯囊性;64例肿瘤有完整包膜,5例与胰腺实质邻近脏器界限模糊;14例实性部分或者包膜可见钙化灶.10例患者行腹部MRI检查,MRI平扫示T1加权成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肿瘤包膜TI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呈现连续或不连续环形低信号带.MRI增强扫描示肿瘤囊壁与实性成分动脉期为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为渐进性强化,但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强化程度,实性成分呈“浮云状”“乳头状”及“壁结节”样强化;囊性成分不强化;包膜明显强化.5例患者行EUS检查示肿瘤边界清楚,包块呈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包块均为囊实性,其中1例可见明显钙化灶.(2)治疗情况:69例患者中,27例行腹腔镜手术,其中肿瘤摘除术13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8例、胰体尾+脾切除术2例、胰中段切除术2例、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1例;42例行开腹手术,其中肿瘤摘除术12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0例、胰体尾+脾切除术6例、胰中段切除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其中保留幽门2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1例,1例胰腺SPN合并肝转移患者行开腹胰体尾切除+小网膜囊转移灶切除术,术后行肝转移灶RFA.术后并发症情况:69例患者中2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胰瘘17例、腹腔出血2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胸腔积液合并肺不张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3)病理学检查情况:69例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肿瘤直径为(7±4)cm,直径<5 cm 21例,≥5 cm 48例.10例男性患者中4例肿瘤直径≥5 cm,59例女性患者中44例肿瘤直径≥5 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8,P<0.05).40例年龄<30岁患者中32例肿瘤直径≥5 cm,29例年龄≥30岁患者中16例肿瘤直径≥5 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5,P<0.05).光镜下肿瘤组织分为实性区、假乳头区和囊性区.实性区肿瘤细胞包绕血管呈巢状或片状排列;假乳头区由一层或多层肿瘤细胞包绕纤维血管呈轴心或假乳头状排列;囊性区可见大量黏液和成团血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α1-抗胰蛋白酶阳性率为100%.0(39/39);波形蛋白阳性率为96.6% (28/29);β-catenin阳性率为95.7%(45/47);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94.4%(51/54);CD10阳性率为92.5%(49/53);突触素阳性率为72.9% (35/48);嗜铬素A阳性率为5.6%(3/54).(4)随访情况:69例患者中63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为1~6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现胰腺SPN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35个月死于肺癌,其余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胰腺SPN多见于青年女性,可囊性或实性.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可基本明确诊断,仍不能明确可行EUS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获得病理学证据.病理学检查典型的细胞形态和假乳头状结构提示胰腺SPN,可联合α1-抗胰蛋白酶、波形蛋白等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明确诊断.胰腺SPN完整切除,切缘阴性是手术基本原则.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罗海峰;高雪;杜渐;宁振;马驰;谭广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发生胰瘘和腹腔积液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19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39± 136) min,术中出血量为(686±280) mL,术中输血45例,未输血151例;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4.1±2.1)d、(5.1±2.9)d、(3.1±2.0)d.76例患者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为614 U/L(31~30 215 U/L)、术后第3天血清降钙素原为(0.7±0.4)ng/mL.196例患者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为(14.6±7.1)d.196例患者中,5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肠梗阻15例、胃排空延迟12例、腹腔感染11例、切口感染9例、出血7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19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7.1±4.2)d.196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胰腺癌12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50例,壶腹癌7例,胆管下端癌15例,十二指肠癌3例;胰腺质地:胰腺质地硬101例,胰腺质地软95例;胰管直径:≥3 mm 101例,<3 mm 95例.(2)随访情况:1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随访期间37例患者发生B级或C级胰瘘,其中发生胰瘘相关腹腔积液16例,再入院10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3)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术后第3天血清降钙素原、胰腺质地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x2=6.569,5.902,13.51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600 U/L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135,95%可信区间:2.247~37.130,P<0.05).结论 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600 U/L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符宜龙;舒艾娅;罗艳;王金龙;曹家军;孙兵;简万均;唐中建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SAP并发ACS患者的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33例患者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设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34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CRRT设为观察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所需液体量及负平衡时间.(2)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生理指标的变化.(3)两组患者的结局与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所需液体量及负平衡时间:对照组患者复苏6、24、48和72 h所需液体量分别为(2 449±339)mL、(4 820±757) mL、(9 428±1 272) mL、(13 127±1 565)mL,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 360±314) mL、(4 582±530) mL、(8 564±970) mL、(11 470±1 253) mL,两组患者所需液体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35,P<0.05),其中复苏48 h和72 h所需液体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2,4.79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负平衡时间分别为(4.3±1.7)d和(6.4±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3,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生理指标的变化:时间因素:治疗Oh至治疗168 h对照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腹内压、血乳酸、氧合指数分别由(20.9±4.1)分变化为(13.9±2.6)分,(167±39) mg/L变化为(55± 17) mg/L,(1 652±1 544)μg/L变化为(993±500) μg/L,(23.4±3.4) cmH2O(1 cmH2O=0.098 kPa)变化为(21.4±2.9)cmH2O,(4.6±1.6) mmol/L变化为(1.4±0.5)mmol/L,(189±27)mmHg(1 mmHg=0.133 kPa)变化为(152±23)mmHg;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由(21.5±5.1)分变化为(11.0±2.8)分,(168±36) mg/L变化为(44±19) mg/L,(1 634±1 525) μg/L变化为(578±350) μg/L,(23.2±2.5)cmH2O变化为(17.4±2.6)cmH2O,(4.5±1.6) mmol/L变化为(0.8±0.3)mmol/L,(188±26) mmHg变化为(196±25)mmHg,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6.415,581.118,34.618,212.416,262.272,207.645,P<0.05).处理因素: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D-二聚体、血乳酸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499,2.350,3.516,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CRP、腹内压、氧合指数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09,15.276,14.959,P<0.05).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APACHEⅡ评分、CRP、腹内压、氧合指数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明显(F=4.890,4.912,23.874,28.615,P<0.05),D-二聚体、血乳酸无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F=2.803,1.920,P>0.05).(3)两组患者的结局与预后:对照组患者手术、局部并发症、感染发生例数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1、16、14例和(46±17)d,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6、6例和(36±14)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84,7.221,4.910,t=2.433,P<0.05).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和住院费用分别为24.2% (8/33)和(33±18)万元,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8% (3/34)和(27±14)万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901,t=1.283,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CRRT可有效控制SAP合并ACS患者腹内压,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对减少手术、感染、局部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有益.

  • 改良FOLFIRINOX新辅助化疗治疗可能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松;赵天锁;高春涛;郝继辉

    目的 探讨改良FOLFIRINOX新辅助化疗治疗可能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8例可能切除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改良FOLFIRINOX方案(伊立替康135 mg/m2,奥沙利铂64 mg/m2,亚叶酸钙400 mg/m2,5-氟尿嘧啶2 400 mg/m2,每2周重复)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结束3周后评估手术可行性并制订手术方案.观察指标:(1)新辅助化疗效果.(2)新辅助化疗不良事件.(3)手术及术后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及微信群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日期截至2017年1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新辅助化疗效果:28例患者新辅助化疗中位周期为6个周期(3~ 12个周期).28例患者治疗反应:部分缓解14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4例.(2)新辅助化疗不良事件:28例患者中,22例发生不良事件,其中1~2级15例,3~4级7例.新辅助化疗期间无因不良反应死亡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维持原剂量化疗.(3)手术及术后情况:28例患者中,18例施行胰腺癌根治术,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部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术7例;手术包括切除并重建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6例,腹腔干切除1例;R0切除10例,R1切除8例.18例患者中,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胰瘘2例、胆瘘1例、胃排空功能障碍3例,吻合口出血1例、淋巴漏1例.所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行二次手术或术后30 d内死亡患者.术后病理学TNM分期:Ⅰ~Ⅱ期2例,Ⅲ期14例,Ⅳ期2例;术后全部患者接受化疗.10例未施行手术患者继续原方案化疗.(4)随访情况: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5~21个月).随访期间15例患者死亡,其中5例为手术患者,10例为未施行手术患者.18例施行手术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14个月和19个月,10例未施行手术患者分别为7个月和11个月,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335,9.950,P<0.05).结论 改良FOLFIRINOX新辅助化疗治疗可能切除胰腺癌安全可行,患者能耐受较轻的不良反应;新辅助化疗后评估可行手术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 Braun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波;许文彦;刘文生;项金峰;徐近;虞先濬

    目的 探讨Braun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8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389例患者中,235例行空肠空肠Braun吻合,设为Braun吻合组;154例未行空肠空肠Braun吻合,设为非Braun吻合组.患者均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重建方法.Braun吻合组患者空肠输入段与输出段之间加行5~10 cm Braun吻合.非Braun吻合组患者在胃空肠吻合后,不再行空肠空肠Braun吻合.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每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大小便常规,每3个月复查腹上区增强CT,检测其消化道功能恢复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术中情况:38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raun吻合组患者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及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别为205例和30例;菲Braun吻合组分别为137例和1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9,P>0.05).Braun 吻合组和非Braun吻合组患者胰腺残端吻合重建方式:主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分别为138、85例,乳头样主胰管嵌入式吻合分别为89、60例,胰胃吻合分别为8、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35,P>0.05).Braun吻合组和非Braun吻合组患者总体手术时间、胰腺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8.9±61.9)min和(401.3±59.2)min、(20.6±3.5)min和(20.7±2.1)min、(401±59) mL和(407± 159) 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0,-0.562,-0.319,P>0.05).(2)术后恢复隋况:Braun 吻合组和非Braun吻合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103±28)h和(102±31)h,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分别为(77±25)h和(79±30)h,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12±5)d和(13±6)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30,-0.712,-1.783,P>0.05).Braun吻合组和非Braun吻合组患者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为25、27例,消化道出血为3、4例,输入襻梗阻为0、2例,胰瘘为30、2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818,0.918,3.068,0.695,P>0.05).17例患者同时合并胃排空障碍和胰瘘,Braun吻合组和非Braun组分别为8例和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3,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Braun吻合组和非Braun吻合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7)d和(22±11)d,治疗费用分别为(73 205±4 538)元和(83 219±5 738)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67,-19.139,P<0.05).(3)随访情况:389例患者均获得术后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Braun吻合组和非Braun组患者均无死亡.Braun组和非Braun组分别有6例和9例患者发生反流性胆管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无消化道梗阻再次入院患者,无高血糖、顽固性腹泻等症状发生.结论 Braun吻合能够缩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 全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忠杰;孙备;李乐;陈华;孔瑞;姜洪池

    目的 探讨全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6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 1例行全胰腺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计划性全胰腺切除术或非计划性全胰腺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空肠胆管端侧吻合和胃空肠侧侧吻合.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口服胰酶片用量、消瘦、腹泻等症状以及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1月.计量资料采用(x)±s、平均数(范围)或M(范围)表示.结果 (1)治疗情况:1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胰腺切除术,其中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胰腺多发占位性病变行计划性全胰腺切除术,7例行非计划性全胰腺切除术.2例患者因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行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患者因无胆管扩张,术中放置胆管支架外引流,术后1个月拔除.11例患者全胰腺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50 min(270~6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64 mL(200~1 500 mL);其中5例术中输血,输血量为400~1 600 mL.11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10例为Ro切除,1例为R1切除;均为胰腺导管腺癌,ⅡA期4例,ⅡB期7例.11例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7.2±2.3)枚/例;7例患者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为2.1枚/例.11例患者中,术后3例采用GP方案行6个疗程的化疗.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感染2例、胆汁漏1例、胃排空障碍1例,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11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4 d(15~56 d).(2)随访情况:1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24个月.11例患者随访期间,平均空腹血糖为7.6 mmol/L(5.0~ 10.0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5%(5.4%~10.4%);平均胰岛素用量为22.7 U/d(18.0~28.0 U/d);平均口服胰酶片剂量为640 mg/d(450 ~ 900 mg/d).11例患者随访期间,4例患者食欲增加,5例无明显变化,2例食欲减退;体质量增加3例,无明显变化4例,下降4例;2例发生腹泻,2例于门诊复查时发现脂肪肝,1例出现低血糖症状.11例患者中,2例无瘤生存;9例带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5~23个月),其中腹腔转移或复发3例,肝脏转移2例,肺转移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结论 全胰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治疗胰腺癌的手术方式,且在规范控制血糖和补充胰酶的条件下,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命质量.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干预应重视的问题

    作者:孙备;冀亮

    目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呈现出微创化、阶段化、多学科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特点.由于多种原因,SAP的外科干预普遍相对不足.正确掌握SAP外科干预的时机、指征与方式至关重要,是进一步提高SAP整体治愈率的核心与关键.外科治疗SAP遵循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理念,其适应证除SAP后期并发感染外,还应包括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或多器官衰竭(MOF)的早期SAP.在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SAP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可相对较早建立;OF及囊实混合性病灶是外科清创必要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型开放性清创术的应用价值仍不容忽视.胆源性SAP患者可在同次住院期间接受胆囊切除术,其方式首选LC.在干预手段多元化、微创化的大背景下,外科医师应积极树立自身在多学科团队治疗中的主导地位,勇于担当、敢于出手,避免SAP外科干预的相对不足.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与治疗的热点与难点

    作者:楼文晖;韩序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具有显著异质性和复杂性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迅速增加,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热点.但国内对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转归的认识都相对局限.本文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指征的把握,治疗顺序及策略,遗传学异常及生物标志物,肿瘤异质性及分级局限性这几个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阐述,以期总结经验、交流心得,为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 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春富;孙倍成;左国平;贾中芝;秦锡虎

    胰腺是由背胰和腹胰融合而成,背胰和腹胰在组织细胞学上存在差异.腹胰含有较多的胰多肽细胞,可分泌胰多肽,根据胰多肽的分布可以对背胰和腹胰进行区分和鉴别.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差异,可能与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的组织细胞学不同,导致肿瘤的局部侵袭、淋巴结转移以及神经丛侵袭能力存在差异有关.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背胰 腹胰
  • 复杂性胰腺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吴斌;费建国;宋政炜;王晓光;余伟;钟征翔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因左季肋区隐痛4d于2016年8月29日入院.患者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脾脏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胰尾区低密度灶”,经抗感染治疗后腹痛未见好转,收入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阑尾切除术病史,否认其他病史,有吸烟、饮酒史40余年.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血压98/63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频率20次/min,脉搏86次/min.患者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无异常包块,左季肋区压痛、反跳痛,墨菲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杨尹默;李佶松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合并有周围大血管浸润,根据血管受侵犯程度可分类为可能切除和不可切除.可能切除胰腺癌多需联合血管切除,新辅助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目的是控制肿瘤进展、延迟远处转移的发生.近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术前化疗、化放疗可使部分局部进展期胰腺癌降期为可切除.笔者结合近年文献,深入探讨手术、新辅助治疗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地位和作用.

  • 结肠下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系统血管切除异体血管置换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武峤;韩东冬;郎韧;樊华;李先亮;李立新;潘飞;马军;董红锰;俞亮;贺强

    目的 探讨结肠下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系统血管切除异体血管置换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合并血管侵犯的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3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或两者汇合部受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结肠下区先行探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判断肿瘤可切除后,完整切除SMA、腹腔干右侧包括受累血管在内的肿瘤及周围软组织,应用异体血管完成门静脉-脾静脉系统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 (1)手术情况: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结肠下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脾静脉或汇合部切除异体血管置换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89±31) min,术中出血量为(407±96) mL,无术中及术后死亡.(2)术后情况:13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胰瘘(A级2例、B级1例),1例出现胃瘫,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出血、腹腔感染、腹泻、门静脉系统重建后吻合口狭窄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2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13例患者中,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4例;3例血管切缘阴性,2例血管内膜被侵犯,8例血管外膜可见肿瘤细胞浸润.IB期1例,ⅡA期2例,ⅡB期6例,Ⅲ期4例;术后切缘病理学检查淋巴结阴性率为11/13.(3)随访情况:13例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患者均健康生存,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结肠下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与脾静脉切除异体血管置换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合并门静脉、脾静脉或两者汇合部受累的胰腺癌安全可行,可早期判断肿瘤可切除性,手术疗效较好.

  • 完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郝迎学;刘春阳;冯晨;江宇星;陈军;余佩武

    目的 探讨完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30例行完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参照《胃癌胃切除手术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共识(2016版)》.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 (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完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无中转腹腔镜或开腹患者.30例患者中,21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其中1例行Billroth Ⅰ式吻合术、20例行BillrothⅡ式吻合术),9例行全胃切除术(均行Roux-en-Y吻合术);1例行D1根治术,24例行D2根治术,5例行D2+根治术.30例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4± 12)枚,腹壁切口长度为(4.1±0.5)cm,手术时间为(269±52) 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49±9)min;其中21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1±21)枚,(4.0±0.9)cm,(253±61) min,35 min(1例Billroth Ⅰ式吻合术)和(38±10) min(20例BillrothⅡ式吻合术),9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6± 12)枚,(4.0±0.5)cm,(325±30) min,(64± 12) min.3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8±43)mL,术后疼痛评分为(2.5±0.5)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3±8)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9±13)h,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为(66±32)h,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64±21)h.30例患者中,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左下肺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30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5)d.(2)随访情况:3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0~1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1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仍带瘤生存,其余27例患者无瘤生存.结论 完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

  • 以围肝门切除为本的肝门部胆管癌治愈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董家鸿;项灿宏;石军;曾建平;汤睿;王学栋;李昂;张洪义

    目的 探讨以围肝门切除为本的肝门部胆管癌治愈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4例不同Bismuth分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经术前检查和评估后制订对应的手术策略,患者行单独围肝门切除术或围肝门切除联合中央区域肝段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3)术后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腹痛、发热等一般状况,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 (1)术中情况: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12 min(300~ 620 min);采用持续门静脉阻断的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平均阻断时间为70 min(57~ 8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37 mL(200~1 000 mL);2例术中分别输注2U血浆、4U血浆+4 U RBC.(2)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4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别为1.5cm×1.2cm×1.1 cm、1.3 cm× 1.1 cm× 1.0 cm、2.0 cm× 1.7 cm×1.5Cm、2.0 cm×2.0 cm×1.5 cm;肿瘤分化程度:1例为中分化胆管腺癌,3例为低分化胆管腺癌.4例患者肝门区的神经侵犯均为阳性,3例淋巴结转移阳性.4例患者均为Ro切除.4例患者TNM分期:1例T2aN1M0期,3例T2bN1M0期.(3)术后情况:4例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胆汁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第67天出院;3例术后恢复顺利,并于术后21、14、14 d出院.术后未进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4)随访情况: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一般状况均良好,1例发生一过性发热,经保守治疗后缓解.4例患者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内,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无肿瘤复发征象,肝内胆管无扩张.结论 在精确评估肝段胆管支受累的基础上采用围肝门切除或联合中央区域肝段切除可以有效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检查判断胰腺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重阳;郭喆;孙晋;李洋洋;李天女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检查判断胰腺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5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计算原发病灶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化疗、手术治疗或综合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前影像学检查结果.(2)治疗和随访情况.(3)影响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1)治疗前影像学检查结果:104例患者18F-FDG PET/CT检查均显示胰腺稍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晰,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增强CT检查则表现为轻度强化,强化后为低密度,部分病灶包绕邻近血管,可与周围肿大淋巴结融合.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肾上腺转移及骨转移均表现为18F-FDG高代谢;75个肺转移病灶中,23个病灶表现为18F-FDG高代谢,52个病灶18F-FDG代谢不高.104例患者胰腺癌原发灶SUVmax、MTV、TLG分别为7.41(2.00~31.65)、14.86 cm3(2.17~79.65 cm3)、66.34(5.31~598.22).(2)治疗及随访情况:104例患者中,12例行单纯手术治疗,13例行手术+化疗治疗,53例行单纯化疗,26例行放化疗.10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0个月(7.0~88.0个月).104例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1个月(1.0~42.7个月),6个月及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2%、26%.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51例胰头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5个月(1.4~39.6个月),6个月及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9%、27%.53例胰体尾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1.0~42.7个月),6个月及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30%.(3)胰腺癌总体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CA19-9、肿瘤大径、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远端转移、临床分期、手术、化疗、综合治疗、SUVmax、MTV及TLG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HR=1.603,1.657,2.017,1.873,2.668,1.822,2.157,2.054,2.154,3.208,1.596,2.096,3.411,95%可信区间:1.029 ~2.499,1.045~2.626,1.305 ~3.115,1.181 ~2.971,1.735~4.101,1.453 ~2.285,1.257 ~ 3.703,1.245 ~3.387,1.399 ~3.317,2.047 ~ 5.028,1.052 ~2.421,1.372~3.201,2.181~5.33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端转移、化疗、综合治疗及TLG≥66.34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06,2.966,2.946,2.053,95%可信区间:1.201~3.022,1.775~4.956,1.753~4.951,1.104~3.820,P<0.05).(4)胰头癌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径、大血管侵犯、肝转移、远端转移、临床分期、手术、化疗、综合治疗、SUVmax、MTV及TLG是影响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HR=2.282,2.320,4.125,5.753,6.155,2.841,4.144,3.131,2.229,2.064,5.380,95%可信区间:1.231 ~4.230,1.098~4.903,1.993 ~8.539,2.682 ~ 12.341,1.850 ~ 20.483,1.362~5.926,2.106~8.154,1.545 ~6.345,1.202~4.132,1.121 ~3.803,2.630 ~ 11.00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及TLG≥66.66是影响胰头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7.953,2.824,95%可信区间:3.110~20.338,1.005~7.932,P<0.05).(5)胰体尾癌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生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远端转移、手术、综合治疗、MTV及TLG是影响胰体尾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HR=2.083,2.501,3.464,2.295,2.231,3.572,95%可信区间:1.157 ~ 3.784,1.363~4.590,1.441 ~8.329,1.158~4.546,1.166~4.268,1.901~6.7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端转移、MTV≥15.70 cm3及TLG≥62.75是影响胰体尾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0,2.096,4.047,95%可信区间:1.080~2.675,1.065 ~4.126,2.072~7.906,P<0.05).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指标TLG≥66.34、≥66.66、≥62.75分别是影响胰腺癌、胰头癌及胰体尾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MTV≥15.70 cm3是影响胰体尾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胰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挑战和思考

    作者:白雪莉;李清海;魏树梅;张超;陈怡文;梁廷波

    随着腹部影像学检查的普及,胰腺囊性肿瘤检出率逐渐升高.因胰腺囊性肿瘤种类繁多,性质不一,病程漫长,临床诊断与治疗中不可避免存在误诊误治.笔者团队临床实践经验显示:以外科为中心,联合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有助于加深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识,提高正确诊断和合理处理能力.然而,由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中仍存在诸多困惑和难点.笔者结合胰腺囊性肿瘤影像学、外科学、病理学等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多学科联合实践经验,探讨其难点,以期寻求优化诊断与治疗策略.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