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不同冷保存时间的热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疗效

    作者:鞠卫强;何晓顺;吴志鹏;巫林伟;邰强;王东平;朱晓峰;黄洁夫

    目的 探讨不同冷保存时间的热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4例肝移植受者采用热缺血时间≤10 min的无心跳供者肝脏进行肝移植的疗效.根据冷保存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8 h为Ⅰ组,58例;8~12 h为Ⅱ组,62例;>12 h为Ⅲ组,34例.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分析3组肝移植术后ALT峰值、并发症、移植肝存活和受者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 3组受者术后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随访时间8~32个月,Ⅰ组受者的ALT峰值、感染发生率、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移植肝存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2±357)U/L、12%(7/58)、12%(7/58)、86%(50/58)和88%(51/58),Ⅲ组受者分别为(1274±608)U/L、29%(10/34)、26%(9/34)、68%(23/34)和71%(2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X~2=4.28,6.77,4.51,4.28,P<0.05);而Ⅱ组受者仅ALT峰值达到(953±424)U/L,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结论 热缺血时间≤10 min的供肝能够耐受12 h的冷保存损伤,超过此时限,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移植肝存活率和受者生存率显著降低.

  • 磁共振检查在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作者:潘晶晶;于杰;梁萍;于晓玲;钟燕;王海屹;叶慧义

    目的 探讨MRI检查在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肝癌行微波消融治疗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5个肿瘤灶微波消融治疗前后的MRI表现.结合血清学检查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评估MRI检查结果.结果 消融后1个月内复查MRI,49例患者共63个肿瘤灶表现为T_1 WI高信号、T_2WI低信号的无强化区,周边伴有均匀的环状强化带,诊断为凝固坏死.患者同期的血清AFP水平由术前的333.83μg/L下降到37.68μg/L.其余2例患者共2个肿瘤灶表现为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与T_1WI高信号、T_2WI低信号的消融区形成鲜明对比,诊断为肿瘤局部残留,肝穿刺活组织榆查证实为肝癌.51例患者微波消融治疗1个月后定期随访,5例患者肿瘤灶消融区周边新出现强化的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结节影,表现与肿瘤局部残留相似,结合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和AFP诊断为肿瘤局部复发.23例患者肝内出现新肿瘤灶,1例患者出现腹壁转移,这24例患者同期血清AF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平均为120.16μg/L.结论 MRI检查能够准确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

  • 失重环境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崔彦;董家鸿;周金莲;张铭;李成林;刘子沛;易勇;张建中

    目的 探讨失重环境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失重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别设1~7 d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失重和同步对照各6只大鼠.采用尾悬吊法建立失重动物模型,应用TUNEL法原位检测失重大鼠肝组织中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PV-6001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53表达.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各组悬尾大鼠肝组织中均可见阳性染色细胞,细胞核呈黄棕色颗粒,少数细胞质淡染;失重1~5 d组凋亡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77.608,P<0.05),失重6 d和7 d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接近.p53阳性染色颗粒均位于细胞核内,呈颗粒状、弥漫性或混合型等多种表现,悬吊早期大鼠肝组织中p53表达阳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113.063,P<0.05),失重1 d组为明显,悬吊后期和对照组标本中见少量阳性染色细胞.结论 肝细胞凋亡和p53表达变化与失重应激反应和失重耐受有密切关系.

  • 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对抗反流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少民;周斌;张伟;万晓龙;张潍;万俊哲

    目的 探讨食管胃壁内吻合术重建贲门功能对预防食管下段癌、食管胃交界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66例食管下段癌、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研究组)施行胸腔食管胃壁内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同期行器械吻合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采用X~2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1)反流程度:研究组3例为Ⅰ度,63例为0度;对照组16例为0度,23例为Ⅰ度,19例为Ⅱ度,7例为Ⅲ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3,P<0.05).(2)钡餐透视:研究组12例有少量钡剂反流,对照组有41例钡剂反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P<0.05).(3)胃镜检查:研究组9例黏膜改变,对照组46例黏膜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P<0.05).(4)食管括约肌压力:研究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为(3.4±0.8)kPa,食管上括约肌压力为(7.4±1.7)kPa;对照组分别为(2.5±0.6)kPa、(4.2±0.8)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11.59,P<0.05).结论 食管胃壁内吻合术能够部分达到贲门功能重建的作用,可较好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癌128例的疗效评析

    作者:郑树国;李建伟;陈健;范毓东;揭中芳;马宽生;王曙光;别平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2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116例,转移性肝癌1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107例,单纯腹腔镜下RFA治疗15例,腹腔镜下门静脉右支结扎降期治疗6例.结果 107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7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中转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术.规则性肝切除88例,包括左外叶切除21例、左半肝切除15例、超左半肝切除2例、中肝切除1例、右半肝切除11例、右后叶切除9例、单肝段切除29例;两个以上部位联合切除4例;非规则性肝切除15例.肝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228±9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93±213)ml,无手术死亡,1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4)d.126例患者随访1~42个月,1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者于术后3~16个月死亡,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18±7)周,平均无瘤生存时间(105±7)周.行腹腔镜下BFA治疗的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及11个月死亡;行腹腔镜下门静脉结扎的2例患者于术后行二期根治性切除.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韩忠华;池畔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3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腹腔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12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从而判定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直肠痛根治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7.2%(87/234),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5%(48/234),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2.4%(29/234),化学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9.2%(45/234).单因素分析及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化疗疗程次数、化疗药物种类均是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关联强度依次为:既往腹部手术史>多次化疗疗程>手术并发症>顺铂,而腹腔镜手术是保护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1~2次腹腔化疗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化学性腹膜炎是造成腹腔化疗远期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保持化疗期间肠道通畅可作为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

  • 门静脉分支结扎后门静脉压力变化与肝再生的关系

    作者:李可洲;姚豫桐;张晓;荣成;闫洪涛;骆助林;骆乐;田伏洲

    目的 探讨90%门静脉分支结扎后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行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其中5只进行假手术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时相点门静脉压力和非结扎侧肝脏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非结扎侧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进行定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95%(38/40)的大鼠存活.结扎侧肝叶进行性萎缩,非结扎侧肝叶占全肝质量的比例随时问推移而增加,12 h内增加较缓慢,仅为10.75%;而1~5 d则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达到27.57%;7~28 d达到平台期,缓慢增加到32.37%.术前门静脉压力为(9.1±1.8)cm H_2O(1 cm H_2O=0.098 kPa);结扎后立即升高,12 h达到高峰(15.8±2.7)cm H_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7,P<0.05);1~28 d由(13.6±2.3)cm H_2O逐渐下降为(9.3±2.0)cm H_2O.术前大鼠PCNA阳性细胞计数为7%±3%,术后12 h至3 d由14%±5%上升至21%±6%,第5天达到高峰为26%±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5),随后逐渐恢复正常.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前大鼠肝脏和术后各时相点大鼠未结扎侧肝脏仅见极少量凋亡细胞.大鼠门静脉压力与非结扎侧肝叶肝细胞PCNA的表达在术后1、3、5 d呈正相关(r=0.913,0.896,0.908,P<0.05),在术后14 d时相点呈负相关(r=-0.926,P<0.05).结论 大鼠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质量;肝再生以肝细胞增殖加速为主,而非肝细胞凋亡减少;门静脉压力变化在肝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肝细胞癌中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意义

    作者:李新丰;庄伟;王高雄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中内皮抑素和VEGF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的46例HCC切除标本中内皮抑素和VEGF的表达,分析它们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随机资料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SD-t检验或Tamhane's-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内皮抑素主要见于HC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0.11±0.02、0.14-4±0.01、0.09±0.01,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8±1.2)×10~4、(3.8±2.2)×10~4、(0.9±0.4)×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7.927,P<0.05).VEGF主要见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MOD分别为0.13±0.02、0.12±0.02、0.11±0.02,IOD分别为(5.4±3.1)×10~4、(3.9±2.5)×10~4、(3.0±3.0)×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强,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1,8.723,P<0.05).内皮抑素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669,P<0.05).VEGF不影响术后复发时间(t=0.892,P>0.05).结论 内皮抑素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与HCC预后有关,可作为HCC的预后判断指标.VEGF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但无法作为HCC独立预后指标.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尹慕军;王杉;叶颖江;杨晓东;谢启伟;申占龙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70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49例)和开腹组(68例),并对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随访结果进行比较.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并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46±64)min,显著长于开腹组的(218±50)min(t=-2.677,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135)ml、3 d、12 d、45%(22/49)和20%(10/49),显著优于开腹组的(296±178)ml、4 d、14 d、74%(50/68)和44%(30/68)(t=2.920,U=770.5、1181.0,X~2=9.864、7.115,P<0.05).腹腔镜组肠管切除长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7)cm和(13±6)枚,开腹组为(20±8)cm和(16±6)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0,t=2.007,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4%和94.7%,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2%和8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1,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手术安全可行.

  • 肝癌肝切除术中肝脏提拉技术的应用

    作者:姜洪池;许守平;刘连新

    1888年Langenbuch实施了第1例肝肿瘤切除术,为肝脏切除手术开了先河.肝切除术因肝脏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殊,具有手术技巧及器械要求高、出血多、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特点.理想的肝切除术应该达到有效控制病变损伤和手术本身损伤的双重目标.肝脏提拉技术(liver hanging maneuver,LHM)能够更加有效的辅助肝切除术.

  • 肝癌基因治疗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钱程;沈俊杰;单娟娟

    近年来,随着肝癌基因治疗研究的逐步推进,基于对治疗基因、载体以及给药方法的优化选择,经历了单独基因治疗,基因一病毒联合治疗两个阶段.但上述策略尚不能充分满足肝癌基因治疗的需求.细胞-基因-病毒联合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基因治疗策略,联合发挥细胞、基因、病毒的三重治疗效果,是肝癌基因治疗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就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做一阐述.

    关键词: 肝肿瘤 基因治疗
  • 肝癌肝移植和肝切除的卫生经济学及生命质量评估

    作者:梁廷波;王晓光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病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1]).传统的手术切除存在术后复发率高、不能同时解决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以及需要反复多次的肝动脉介入治疗等缺点.近20年来,随着肝移植手术的不断改进,肝癌肝移植的例数不断增多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肝癌肝移植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拓宽.

  • 肝癌复发和转移的新理念

    作者:樊嘉;史颖弘

    肝癌复发和转移是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在临床治疗方面,根治性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术后70%以上的肝癌患者可发生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90%以上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与肿瘤转移和复发有关~([1]).由此可见,肝癌复发和转移是影响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还未完全揭示肝癌复发和转移的机制,但相关临床和基础的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2]).

    关键词: 肝肿瘤 复发 转移
  •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的治疗

    作者:李敏如;黄正宇;蔡常洁;陆敏强;易慧敏;安玉玲;陈规划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除了作为重型肝炎患者行肝移植前的过渡,还起着术后多器官支持的作用~([1-2]).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我中心对11例肝病患者在肝移植围术期进行ALSS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三管引流预防结直肠一期吻合术后吻合口瘘

    作者:刘细平;周伦祥;王劲;谭祥云

    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是临床急症之一,过去由于担心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发牛吻合口瘘,常采用分期手术.近2年来,我科采用三管引流技术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外伤性肝破裂合并严重胆管损伤的手术处理

    作者:吴金术;王方明;刘初平;彭创;厉鸥;李铮

    严重的外伤性肝破裂常合并胆管损伤,表现为休克,胆汁外溢造成腹膜刺激症状以及继发感染,病死率高~([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8月我科手术处理7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严重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

    作者:周俊;凌昌全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发生率为62.2%~90.2%.门静脉癌栓是导致肿瘤细胞在肝内播散转移和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对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治疗更趋于积极,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体外肝切除联合剩余肝脏自体移植治疗特殊位置肝癌

    作者:杨占宇;卢倩;刘祥德;杨智清;唐腾骞;别平

    体外肝切除是基于肝移植术及器官体外冷保存技术之上发起来的.1988年,德国汉诺威医学院Pichlmayr等~([1])首次对体外肝切除进行了报道.体外肝切除、剩余肝脏自体移植技术突破了传统肝切除肝脏耐受热缺血时限、肿瘤特殊位置造成的技术瓶颈,使外科医生得以从容进行精准的肝肿瘤切除以及精细的血管外科操作.2009年6月14日我们为1例侵犯肝中静脉并累及部分肝右静脉壁的肝癌患者施行了非转流条件下的体外肝切除联合剩余肝脏自体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非典型胆管腺瘤一例

    作者:李丽

    患者男,58岁.因反复呕吐、腹泻8 h于2008年8月21日入院.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精神萎靡,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脐周按压不适,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肿大,肠鸣音6次/min.WBC 12.03×10~9/L,Alb 31.8 g/L,抗-HBc阳性.肿瘤标志物无异常.大便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及脓细胞.

  • 产褥期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于俊秀;杨道贵;高廷孝;李元;郭震

    患者女,29岁.剖宫产后7 d出现食欲下降、呕吐、腹胀、轻度腹痛,停止排便,有排气.5 d后腹痛加重,呈持续性绞痛,停止排气、排便.体格检查:体温37.3℃,脉搏88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痛苦貌,精神烦躁,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脐部及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1次/min).

  • 木村氏病一例

    作者:刘雄友;高德山;张玲;张国顺;高新华;孔志红

    患者男,18岁.因皮肤、巩膜黄染4个月于2008年7月25日入院.2008年3月患者曾在我院消化科放置胆总管支架,黄疸消退后出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脾肿大.

  • 梅毒树胶样肿合并肝癌及血管瘤的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

    作者:阚彤;杨甲梅;耿利;陆炯炯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2009年7月16日,患者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发现肝脏外形欠规则,肝包膜不平整,肝内回声增粗,于肝左叶见大小约4.5 cm×3.4 cm的高回声区,肝右叶见大小约2.1 cm×1.7 cm、1.5 cm×1.2 cm的高回声区,提示肝硬化,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欧明辉;戈小虎;阿不都外力;包文;刘杰

    目的 总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VT)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顺性分析1999年至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MVT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MVT 3例,肠系膜卜静脉合并门静脉血栓2例,肠系膜上静脉合并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6例.结果 9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2例肠系膜上静脉合并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患者,1例经抗凝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自动出院;1例诊断明确后未行抗凝治疗,1周后发展为急腹症并行剖腹探查,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肠系膜卜静脉取栓术,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单纯MVT 患者以抗凝治疗多可痊愈,而对于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抗凝治疗同时,严密观察体征变化,做好随时手术准备.

  • 谷氨酰胺对入肝血流阻断后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国平;朱闻溪;杨广顺;周文平;程广明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入肝血流阻断后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只.术前实验组大鼠连续5 d腹腔注射谷氨酰胺,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牛理盐水.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35 min后开放;假手术组仅行麻醉、开腹.于阻断前及再灌注后2、4、24 h检测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检测肠道细胞凋亡指数;RT-PCR法检测肠组织中Bcl-2 mRNA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结果 再灌注后2、4、24 h,实验组内毒素水平及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F=144.96,248.62,268.50;336.95,131.81,215.15,P<0.05);而实验组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7761.95,2239.43,1740.36,P<0.05).结论 谷氨酰胺能够促进Bcl-2 mRNA表达,从而减轻肠道细胞凋亡,抑制肠源性内毒素易位.

  • 倡导精准肝脏外科重现普罗米修斯神话

    作者:董家鸿;黄志强

    从古至今,深藏于腹腔内的肝脏都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古代巴比伦人将肝脏视为灵魂栖所,盛行肝卜.古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被神鹰啄食后神速复原的典故,是人类对肝脏神秘功能的早期推断.中医学认为,"肝藏血,血舍魂","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神在天为风,在脏为肝",意即肝是五脏精气化生的中枢,主导着生命活动的升发与循环~([1-2]).

  • 原发性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

    作者:丛振杰;殷薇薇;董成功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成年人常见的原发性软组织肉瘤.常发生于肢体近端的深部、腹膜后和躯干,而原发于肝脏者极为罕见,国内文献报道不足60例,且多以个案报道为主~([1-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8年5月烟台市肿瘤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螺旋CT表现特征.

  • 肝癌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作者:黄志强

    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大的器官.肝脏表面浑然一体,所以在腹部外科发展的黄金时期,肝脏仍然被列为手术的"禁区".肝脏外科亦只限于对肝外伤的处理,其中1908年Pringle提出的控制肝十二指肠韧带以控制肝脏出血的手法为重要.

  • 2009《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在渝编委年会纪要

    作者:

    关键词: 消化外科 杂志 年会
  • 对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菌病感染者不能使用氟康唑治疗

    作者:张晓宁

    编辑同志:阅读贵刊2006年第1期易述红等~([1])撰写的"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菌病的防治"一文受益匪浅.然而作者指出:"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完成的576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侵袭性曲菌病的预防和治疗经验.

  • 对张晓宁读者来信的答复

    作者:易述红

    编辑同志:曲霉菌已经成为包括器官移植患者在内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致命性感染的一项重要病因,特别是侵袭性曲菌病在移植术后一旦发生,更是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 可切除的肝癌是行肝移植还是肝切除

    作者:周俭;樊嘉;贺轶锋

    在我国,肝癌是死亡率居第2位的恶性肿瘤~([1]).对于合并有严重肝硬化(肝功能为Child B级或C级)的早期肝癌患者,肝移植被认为是佳的治疗方法.应用Milan标准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标准,肝癌肝移植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2-3]).

  • 持久美蓝染色法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蔡守旺;谢于;杨世忠;吕文平;董家鸿

    目的 探讨持久美蓝染色法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8月解放军总医院对21例肝癌患者采用美蓝染色后行精准肝切除的临床资料.首先在肝门部解剖出拟切除肝段的肝蒂,然而在Glisson鞘内门静脉远端注射美蓝后结扎该段肝蒂,使拟切除肝段染色,按染色的界限行肝段切除.结果 Glisson鞘内注射美蓝染色的成功率为100%,美蓝在拟切除肝段的肝实质内停留(80±23)min.21例患者均行精准肝切除,其中右半肝2例,左半肝1例;右后叶2例,右前叶3例,左外侧叶1例;肝Ⅷ段2例,肝Ⅶ段3例,肝Ⅵ段1例,肝Ⅳ段2例;联合肝段切除4例.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6±6)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2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2±3)d.结论 注射美蓝后结扎肝蒂的染色方法成功率高,染色时间持久,对肝实质离断过程中的切面选择具有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解剖性肝切除的精准性.

  • 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仇毓东;朱新华;徐庆祥;吴亚夫;周建新;丁义涛

    目的 初步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不同肝切除方式分为精准组(54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35±608)ml和(929±104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2,P>0.05);术中输血量分别为(222±381)ml和(542±785)ml,两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0,P<0.05);术后AST分别为(158±121)U/L和(292±347)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8,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1/54)和18%(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54)和24%(1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4%(8/33)和42%(20/48);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5%(28/33)和77%(37/48),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在准确的术前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打击较小,术后恢复更快,具有较好的疗效.

  •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世忠;张文智;蔡守旺;纪文斌;姜凯;段伟东;王敬;董家鸿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对45例肝癌患者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进行肝脏三维重建,对肝脏血管结构及其与肿瘤的解剖关系进行二维和三维分析;分别计算肝段体积、肿瘤体积、全肝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和剩余肝脏体积,切除标本术后称重并与预切除肝脏体积比较;实施虚拟肝切除,优化手术方案.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X~2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采用二维方法计算的结果与采用三维方法计算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5,P>0.05).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能够清晰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等血管结构的三级分支,对肿瘤与毗邻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精确测算血管所支配的功能体积,当预测的切除肝脏体积越大,切除标本质量越大(r=0.999,P<0.05),误差率为5.1%.全组患者均进行了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9/45),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能够优化手术方案,是开展精准肝切除的有益辅助工具.

  • 精准肝切除的应用及其价值

    作者:李齐根;夏强;张建军;徐宁;张明;王鑫;罗毅;邢天宇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的适用范围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12例肝占位性病变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88例(精准组),Pringle法阻断快速切除24例(Pringle组).精准组切除范围分肝叶、段和局部切除;Pringle组的切除范围均为肝单段和局部切除.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衰竭发生、因大出血或胆汁漏而行二次手术.两组同行肝单段和局部切除患者术中输血率、肝切除时失血量、术后TBil、PT分别为7%(2/29)、220 ml、20μmoL/L、13 s和4%(1/24)、210 ml、19μmoL/L、13 s,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8,0.263,0.246,P>0.05);肝切除时间、术后WBC、ALT、低热发生率分别为60 min、7.5×10~9/L、66 U/L、10%(3/29)和15 min、14.0×10~9/L、335 U/L、42%(10/2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2,4.961,4.959,P<0.05).精准组中肝叶切除和肝段或局部切除患者术中输血率、术后WBC、ALT、PT、低热发生率分别为9%(4/45)、8.3×10~9/L、153 U/L、17 s、13%(6/45)和12%(5/43)、8.2×10~9/L、133 U/L、14 s、14%(6/4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2,1.225,1.236,P>0.05);肝切除时失血量、肝切除时间、术后TBil分别为350 ml、250 min、32μmoL/L和240 ml、150 min、21μmoL/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5,4.967,4.829,P<0.05).结论 精准肝切除可减少创伤,但需根据切除范和部位选择性应用.肝叶切除适合行精准肝切除.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