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血红素加氧酶1诱导自噬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王云;沈健;许永华;张海;黄昌俊;田原;李相成

    目的 探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后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与自噬的相关性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对照组,IR组,HO-1诱导剂Hemin预处理后IR组(Hemin+ IR组)及HO-1抑制剂Znpp预处理后IR组(Znpp+ IR组).按不同灌注时间,IR组分为0、2、6、12、24、48、72 h组,Hemin+IR组和Znpp+ IR组分为0、2、6、12、24 h组.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以评估肝功能;HE染色评估肝脏形态学改变,电镜检查观察肝脏组织内自噬小体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HO-1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蛋白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两两之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IR组、Hemin+ IR组及Znpp+ IR组小鼠各时间点血清ALT、AST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6.17,85.53,P<0.05);IR组缺血再灌注后12、24 h的血清ALT、AST值均高于Hemin+ IR组相应时间点的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ALT=-14.46,-7.85;qAST=-12.98,-5.26,P<0.05);而低于Znpp +IR组相应时间点的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ALT=4.25,4.94;qAST=4.98,3.53,P <0.05).HE染色示肝脏IR损伤在Hemin+ IR组较IR组和Znpp+ IR组显著改善,应用Suzuki分级进行半定量分析,对照组、IR 12 h组、Hemin+ IR 12 h组、Znpp+IR 12 h组肝脏IR损伤评分分别为:0.5±0.3、2.6±0.5、1.1±0.3、3.0±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3.62,P<0.05).IR 12 h组分别与Hemin +IR 12 h组和Znpp +IR 12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67,14.02,P<0.05).电镜检查示:IR组小鼠肝脏自噬小体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在Hemin+ IR组增加更明显,而Znpp+ IR组较IR组有所减少,对照组、IR 12 h组、Hemin+ IR 12 h组、Znpp +IR 12 h组每10个视野的自噬小体平均数量分别为:(0.4±0.2)个、(1.8±0.6)个、(4.0±1.8)个、(0.7±0.5)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35,P<0.05);IR 12 h组分别与Hemin +IR 12 h组和Znpp+ IR 12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05,-3.03,P<0.05).HO-1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在IR组及Hemin+ IR组显著增加,且Hemin+ IR 6、12 h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0.17、0.51 ±0.12;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20、1.20±0.23,高于IR组相应时间点的蛋白相对表达量HO-1:0.45±0.08、0.17 ±0.03;LC3Ⅱ:0.58±0.04、0.95±0.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O-1=4.03,4.69;tLC3Ⅱ=4.29,6.69,P<0.05);而Znpp+ IR 6、12 h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 ±0.03、0.14±0.02;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5 ±0.04,0.49±0.14,低于IR组相应时间点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O-1=13.82,7.04;tLC3Ⅱ=7.21,4.03,P<0.05).结论 HO-1的表达与肝功能改善呈正相关,且其可能是通过诱导体内自噬来实现的.

  • 射频消融辅助保脾术的疗效

    作者:葛明刚;张伟

    目的 探讨RFA辅助保脾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射频凝固止血器直接在脾脏裂口周围凝固止血,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64例行RFA辅助保脾术的患者中,35例行RFA辅助脾裂口止血术,29例行RFA辅助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38 ±48)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400 ml.63例患者保脾成功,1例因术后24 h大出血,再次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系胃短血管断裂出血(为第1次手术未发现所致),行脾全切除术.本组患者术后体温均有一过性升高,但经常规处理或观察数日后均下降至正常水平.63例保脾成功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4/63),其中l例为胃破裂修补失败导致吻合口漏,再次修补后痊愈出院;1例为左侧胸腔积液,观察数日后自行吸收;1例为肺部感染,发热4d后经对症治疗体温控制;1例为脾窝少量积液,观察数日后自行吸收.全组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10 ~120ml,术后第2~3天为5~25 ml,于第3天全部拔除引流管.术后2周行CT检查示脾脏质地均匀,脾周无明显积液.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4)d(8 ~40 d);术后1个月复查B超无明显脾周积液及脾坏死灶,且免疫功能检查示脾脏功能正常.结论 RFA辅助保脾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 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DNAM-1和NKG2D的配体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作者:张章;董光龙;陈安;董瑞;杜锡林;金伯泉;鲁建国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DNAM-1和NKG2D的配体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42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组织标本以及距肿瘤边缘≥10 cm的正常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DNAM-1和NKG2D的配体CD155、CD112和MICA/B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种来自Duke's A、B、C和D期的结肠癌细胞系SW116、SW480、SW620和Colo205的CD155、CD112和MICA/B的表达情况.3种配体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正常肠黏膜组织可见CD155弱阳性表达,未见CD112及MICA/B的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3种配体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CD155、CD112和MICA/B的表达率分别为81.0%、52.4%和47.6%.3种配体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无关(P>0.05).CD155、CD112和MICA/B在结肠癌细胞系SW116、SW480、SW620和Colo205中的总体表达率分别为88.9%、67.4%和42.3%;CD155的总体表达率显著高于CD112和MICA/B的总体表达率(F =23.17,P <0.05).结论 CD155、CD112和MICA/B在结肠癌组织及4种结肠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其中CD155的表达水平较高.

  •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伴肠梗阻的疗效

    作者:卢小可;吴迪;李鸷;陈龙宇;葛华

    自1991年Jacobs等报道第1例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以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我国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其技术和器械日益成熟,已进入推广提高阶段[1].但对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患者,人们多选择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对部分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逐渐在临床开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7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伴肠梗阻的近期疗效.

  •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

    作者:贾映东;彭忠

    1997年Goh等首次将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该术式逐渐在临床开展,但多以远端胃切除为主[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

  • EGFR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洪涛;刘宏斌;赵青川;韩晓鹏;朱万坤;苏琳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2位.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100万,死亡病例约50万,结直肠癌已经成为全球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就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治疗巨大计划性腹疝

    作者:孙士锦;张连阳

    严重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需行腹腔扩容术.腹腔扩容术后部分患者不能行一期确定性关闭腹壁筋膜层,只能施行腹壁创面植皮术,从而形成计划性腹疝.随着时问延长,计划性腹疝的疝环进行性扩大,成为巨大腹壁切口疝.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对1例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成功进行了确定性腹壁重建.实践证明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腹壁 治疗 外科手术
  •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

    作者:王坚;杨林华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具有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道通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存在技术要求高、精细程度大、并发症处理困难、长期疗效有待循证医学的验证等问题,该手术未能普及.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实施了4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前均经ERCP检查确诊患有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肿瘤直径<1 cm,行十二指肠乳头活组织检查,3例为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为腺癌,术前行CT、MRI检查均未见肿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故选择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3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切缘均为阴性,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无转移.术后除1例发生少量胰液漏外,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4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严格掌握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操作规范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 经脐单孔腹腔镜多器官联合手术一例

    作者:李敏;吴硕东;田雨;李勇男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腹上区闷胀不适1年,加重15 d于2011年12月15日人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右季肋区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AFP 9.7 μg/L,TBil 11.9 μmol/L,DBil 7.3 μmol/L.腹上区增强CT检查示肝Ⅷ段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不均匀强化,大横截面积3.4 cm×4.8 cm;肝内多发囊性低密度占位,无强化,大横截面积3.0 cm ×3.0 cm;胆囊不大,壁厚,其内多发高密度结节影,较大者大横截面积0.4 cm ×0.2 cm.脐区和腹下区CT检查平扫示阑尾无增粗,内见点状高密度影,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图1).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肺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 残胃癌行胃切除术后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一例

    作者:艾秋宝;林云;戴鹏;张国然;罗翠松;罗剑波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腹上区和脐区疼痛10 d,于2011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30余年前因消化道溃疡于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此次上腹呈持续性闷痛,伴阵发性加重,解黑便,伴纳差,无恶心、呕吐,体质量减轻约5 kg.外院胃镜检查:胃体巨大溃疡,中央覆污苔,周围组织充血,吻合口黏膜水肿.初步诊断:残胃癌.病理检查:残胃低分化腺癌.我院体格检查:腹部平坦,中上腹见一长约15 cm手术切口瘢痕,愈合良好,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无明显紧张,腹上区和脐区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和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5次/min,未闻及气过水声及血管杂音;肛门指诊未触及包块,指套退出无血染.腹上区CT检查:原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改变,残胃充盈不佳,壁稍增厚(图1).AFP 2.08 μg/L,CEA 7.26μg/L,糖类抗原CA72-4 3.12 μg/L.术前诊断为残胃癌.

  • 直肠憩室穿孔致腹膜外积气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阳;张连阳;王韬;孙士锦;谭浩;李英才

    直肠憩室是临床一种罕见疾病.因其易形成脓肿发生穿孔或破裂,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常与阑尾炎、直肠肿瘤、肠梗阻等其他腹部疾病相混淆,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1例直肠憩室穿孔致腹膜外积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技巧.

  • 肝外胆管管状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吴晔;王震侠;宝力道;胡文秀;胡利强;程然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管状腺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肝外胆管管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病灶均位于胆总管中下段,行胆总管切除+ Roux-en-Y胆肠吻合术,均恢复良好.病理检查结果为胆总管管状腺瘤,其中2例患者有中度非典型性增生.结论 单发局限性的肝外胆管管状腺瘤行部分胆总管合并瘤体切除联合胆管改道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作者:吕朋华;张喜成;王立富;王书祥;孙陵;陈兆雷;黄文诺;耿素萍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是临床上的少见病,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效果.3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行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3例患者支架腔内重建术均获成功,共植入7个裸支架;植入支架后患者的腹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3d后腹痛均消失.复查CT血管重建肠系膜上动脉内支架位置良好,支架腔内血流通畅,夹层及假腔消失.

  • 对“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的述评

    作者:刘允怡;刘晓欣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一个非常新的外科手术.该手术主要针对因未来剩余肝脏体积较小而不能接受大范围肝切除术的T分期较晚的肝癌患者而设计的.ALPPS第1步手术后,患者剩余肝脏对手术的反应非常强烈,使得肝脏体积急剧增生.因而可在第1步手术后1周左右施行第2步手术以切除所有肝内肿瘤(R0切除).本文追溯ALPPS的发展历史,描述该手术的传统步骤和手术的偏离等情况,分析该手术的短期疗效.尽管ALPPS后零死亡已有报道,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ALPPS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ALPPS后尚没有明确的长远治疗肿瘤效果的报道.该手术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能否安全施行尚有疑问.

  •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作者:周俭;王征;孙健;肖永胜;樊嘉;汤钊猷

    肝癌的完整切除是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切除术后足够的剩余肝脏体积是避免肝衰竭的必要条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近年来,一种全新手术方式——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已见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例传统手术不能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行ALPPS的临床资料.第1步手术先结扎门静脉右支,再在镰状韧带的右侧,原位劈离肝左外叶和左内叶.距离第1次手术7d后,剩余肝脏体积由术前291 ml增加至579ml,第8天即行第2步扩大右半肝切除术.ALPPS这一创新技术为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提供了治愈的希望.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家胜;李中福;杨强;杨林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万方、知网、维普、康健等数据库,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2月.收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按预设标准进行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将纳入文献的患者分为机器人组和传统腹腔镜组,提取数据后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95% CI表示.结果 共纳入1个RCT及10个NRCT,共计结直肠癌患者974例,其中机器人组426例,传统腹腔镜组5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中转开腹率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WMD =25.61,OR =0.32,WMD =-0.21,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远切缘距肿瘤距离、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23.14,-0.31,0.14,OR=1.06,WMD =-0.43,P >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肿瘤切除情况无差异,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结直肠癌切除术具有中转开腹率较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短等优势.

  • 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刘俊松;车向明;李铎伟;龙厚隆;贺仕才;陈锐;常帅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胃上部癌手术治疗的英文及中文文献.根据所行手术不同将患者分为近端胃切除术组和全胃切除术组.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 纳入13篇文献,共2622例胃上部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术组1464例,近端胃切除术组1158例.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1.74,1.45,P<0.05);按TNM分期对5年生存率进行分层分析,两组TNM Ⅰ、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94,1.31,2.03,P>0.05);但TNMⅢ期患者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2.29,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略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44,P>0.05);其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 =0.29,P <0.05);两组患者的远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0,P>0.05).结论 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应按照肿瘤的分期个体化地评估手术的价值,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 带蒂大网膜覆盖肠道吻合口周围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程勇

    目的 探讨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高危性肠道吻合口周围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3例具有肠道吻合口瘘高危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分为两组.改良组(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患者69例;对照组(带蒂大网膜未覆盖吻合口周围)患者64例.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肠道重建均使用同一家公司吻合器吻合,肠道肿瘤患者均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病情程度和治疗转归.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改良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3% (3/69),其中小肠吻合口瘘、小肠结肠吻合口瘘、结肠吻合口瘘各1例.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5% (8/64),其中十二指肠吻合口瘘1例、小肠吻合口瘘2例、小肠结肠吻合口瘘2例、结肠吻合口瘘3例.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3,P<0.05).改良组3例吻合口瘘患者高体温<38.2℃,平均WBC计数为8.4×109/L;体格检查无明显腹膜炎播散表现;吻合口区域腹腔引流管有少量浑浊样引流物,无明显肠内液引流物;腹部和盆腔CT检查示局部炎性包裹,吻合口周围少量的液气混杂密度影.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患者高体温>38.5℃、平均WBC计数为14.4×109/L;体格检查具有明显的按压痛、反跳痛表现;腹腔引流管有肠内容物流出.改良组3例吻合口瘘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患者中,7例患者二次手术行清创引流,同时1例行空肠造瘘,3例行回肠造瘘;经过二次手术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腹部疼痛症状消失;二次术后2个月后拔除空肠造瘘管,4个月后行回肠造瘘还纳术.1例患者因全身炎症反应、MODS死亡.结论 带蒂大网膜覆盖肠道吻合口周围,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能减轻吻合口瘘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哲;郑毅;王振军;崔金杰

    目的 评估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普仁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采用LIFT手术法(LIFT组,37例)和切开挂线法(切开挂线组,40例)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严重程度、复发率及对肛门功能影响等进行对照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LIFT组和切开挂线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1.4±2.0) min及(20.6±1.9)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05).术后LIFT组仅17例感轻度疼痛,无中度以上疼痛;切开挂线组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4例、重度疼痛19例;LIFT组疼痛持续时间为(3.0±1.3)d,切开挂线组为(14.1 ±1.5)d;LIFT组在术后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切开挂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89,t=34.534,P<0.05).LIFT组和切开挂线组创口愈合时间分别为(26.0±1.9)d和(40.7 ±2.8)d,肛门瘢痕面积分别为(1.24±0.20) cm2和(2.64±0.25) cm2,术后中位肛门功能评分分别为1分和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74,26.868,Z=-7.513,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LIFT组和切开挂线组患者痊愈率分别为51.4% (19/37)和42.5%(17/40),复发率分别为5.4% (2/37)和2.5% (1/40),两组痊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605,0.433,P>0.05).结论 高位单纯性肛瘘行LIFT治愈率高,术后疼痛轻且持续时间短,创口愈合快,肛门功能保护好,复发率低.

  •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综合治疗

    作者:胡健聪;何晓生;曾杨;练磊;吴小剑;兰平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3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或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活动程度及病变范围,本研究采用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方式包括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以及肠造口术.针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道病变选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TNF单克隆抗体等药物进行内科治疗.治疗后采用门诊治疗和电话方式随访至2012年8月.术前及术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DA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 33例患者中,22例行外科联合内科治疗,7例行单纯外科治疗,4例行单纯内科治疗.首次治疗后18例患者肛瘘瘘口愈合(其中3例行单纯内科治疗),愈合时间为(3.2±2.6)个月(1 ~12个月),其中8例瘘管减少、症状改善;4例瘘口持续未闭;6例出现肛瘘复发或再发,复发或再发时间为首次治疗后(35±56)个月(5~ 148个月).33例患者术前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166±100)分(7~ 361分)和(9.2±2.6)分(5~16)分,经治疗后(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83±53)分(0 ~212分)和(2.7±3.1)分(0~11分),患者治疗前后CDAI和PD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8.92,P<0.05).12例首次治疗肛瘘未愈合患者再次治疗后,3例愈合,9例未愈合.6例患者出现复发或再发,其中5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4例愈合、1例症状改善),1例仅接受内科治疗瘘口未愈合.直至随访结束,30例患者中20例肛瘘愈合,10例肛瘘未愈合.结论 目前尚无统一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治疗标准,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疗效较好,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 不同时期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情况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作者:吴晖;姚宝国;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张信华;王亮;詹文华

    目的 探讨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数目、浸润器官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80例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入院时间分为阶段1(1994年8月至2000年12月)、阶段2(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阶段3(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3组,比较各组患者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情况及外科治疗与预后.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计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阶段1、2、3组患者胃癌浸润邻近器官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4.67%(130/375)、27.08% (117/432)和26.65%(206/7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69,P<0.05).其中,胃癌浸润1个器官、≥3个器官的发生率3组依次下降(x2=6.301,6.253,P<0.05);胃癌浸润2个器官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54,P >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861,5.376,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的发生率3组依次升高(x2=9.404,P<0.05);胃癌浸润胰腺和脾脏以外其他器官的发生率3组依次降低(x2=27.247,P<0.05).阶段1、2、3组患者的总体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0.87%(307/375)、85.19%(368/432)和87.71% (678/7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24,P<0.05).其中,胃癌浸润1个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依次升高(x2=9.520,P<0.05);胃癌浸润2个及≥3个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88,1.491,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胰腺+脾脏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843,0.303,1.706,P>0.05);胃癌浸润胰腺和脾脏以外其他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依次升高(x2=20.487,P<0.05).阶段1、2、3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均依次升高(x2=17.879,P<0.05).其中,胃癌未浸润邻近器官者及浸润1个器官者的累积生存率3组均依次升高(x2=6.147,6.413,P<0.05);胃癌浸润2个和≥3个器官者的累积生存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4.029,1.274,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胰腺+脾脏者的累积生存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608,0.105,2.971,P >0.05);胃癌浸润胰腺和脾脏以外其他器官者的累积生存率3组依次升高(x2=6.749,P<0.05).结论 近16年来胃癌浸润邻近器官的总体发生率逐渐下降,但浸润数目及浸润器官变化不均衡;胃癌浸润邻近器官的总体根治性切除率逐渐升高,患者预后显著改善,但对于不同浸润数目及浸润器官者,其预后改善不均衡.

  • 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在胃肠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李良庆;傅木海;潘敦

    目的 评价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CAC)在胃肠吻合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CAC或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行胃肠吻合的4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吻合器的不同分为CAC组(227例)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186例).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吻合时间、术中吻合口出血情况、术后与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切口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CAC的排出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CAC组胃肠吻合时间为(8.3 ±2.5)min,短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的(18.7±3.6)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P<0.05).CAC组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1.32,3.11,P>0.05).CAC组患者均无术中吻合口出血,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中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为3.23% (6/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P<0.05).CAC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0.88% (2/227),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的1.08% (2/1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05).CAC组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炎发生率分别为0(0/227)、11.01% (25/227)和2.15% (4/186)、21.50% (40/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8.49,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CAC组患者的吻合夹均于术后12 ~26 d排出体外.结论 应用CAC完成胃肠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