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新型路径淋巴结清扫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治疗ⅢC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爱国;陈智勇;黄东;冯耀

    目的 探讨新型路径淋巴结清扫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治疗ⅢC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142例ⅢC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新型路径淋巴结清扫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70例(联合组)、行单纯新型路径清扫淋巴结72例(单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门静脉血中CEA mRNA阳性率和术后肿瘤的远处转移率.采用门诊、住院、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分别为(184±26) min、(282±80) mL、(28±5)枚和(180±28) min、(355±85) mL、(27±5)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2,5.267,0.496,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进腹后门静脉血CEA mRNA阳性率分别为10.0% (7/70)和9.7%(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05);淋巴结清扫后CEA mRNA阳性率分别为2.9% (2/70)和16.7%(1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0,P<0.05);全胃切除术后CEA mRNA阳性率分别为4.3%(3/70)和4.2%(3/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年13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12.0 ~42.0个月).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 (5/70)和8.3%(6/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0,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术后3年肿瘤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3.3%(23/69)和51.4%(36/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0,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远处实质器官转移率分别为10.1%(7/69)和44.3%(3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90,P<0.05).结论 新型路径淋巴结清扫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能及时阻断ⅢC期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胃癌细胞随淋巴和血液回流,有效减少术中癌细胞的远处播散和降低肿瘤术后远期转移率.

  •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邹科见;周卫平;李仁峰;蔡国豪

    目的 系统分析影响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13年8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数据采用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采用x2检验和I2对异质性进行分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结果 共纳入文献8篇,包括3 289例直肠癌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6.050%(199/3 289).男性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高于女性(OR =2.17,95% CI:1.54 ~ 3.06,P<0.05);新辅助化疗亦可能增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OR=1.53,95% CI:1.00~2.32,P<0.05);围手术期输血可能增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OR=4.80,95% CI:2.98 ~7.73,P<0.05);低位直肠癌较高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高(OR=1.60,95%CI:1.14~2.23,P<0.05);切割闭合器钉匣数目≥3个增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OR =0.46,95%CI:0.27 ~0.78,P<0.05).而ASA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预防性肠造口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无关(OR=0.66,0.91,1.25,0.78,95%CI:0.36~1.20,0.55~1.51,0.75 ~2.09,0.50 ~1.23,P>0.05).结论 男性、新辅助化疗、围手术期输血、低位直肠癌、切割闭合器钉匣数目≥3个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与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王鑫;常绪生;印慨;卓光鑽;郑成竹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术(LAGB)与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近期减重及降糖疗效,并初步分析两种术式减重与降糖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 1年12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40例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AGB 14例(LAGB组),行LSG 26例(LSG组).采用门诊及远程随访的方式比较两种术式术后1年时间内的减重及降糖疗效.两组术前情况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双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减重及降糖疗效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LAG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9±16) min,术中出血量为(31±14) mL.LSG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0 ± 15) min,术中出血量为(148±48)mL.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胃排空障碍、出血、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1)减重疗效:LAGB组和LSG组患者术后体质量、BMI、腰围均呈下降趋势.LAGB组患者术后体质量、BMI、腰围由术前的(117 ±28)kg、(40±8)kg/m2、(118±15)cm下降为术后48周的(94±28)kg、(33±8)kg/m2、(92±15) cm;LSG组患者上述指标由术前的(119±25)kg、(42±6) kg/m2、(123±14) cm下降为术后48周的(74±16) kg、(26±4) kg/m2、(86±13)cm.两组患者多余体质量减少率(EWL)呈上升趋势.LAGB组患者EWL由术后1周7%±2%上升为术后48周的53%±24%,LSG组患者EWL由术后1周11%±4%上升为术后48周的90%±20%.两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60,74.490,57.650,90.020,P<0.05).(2)降糖疗效:LAGB组患者术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TG、TC、LDL、HDL由术前的8.1%±0.8%、(8.4±0.6) mmol/L、(21±8) μmol/L、7.9±2.9、(1.68±0.50) mmol/L、(6.0±1.1) mmol/L、(4.1±0.8) mmol/L、(1.09±0.15) mmol/L下降为术后48周的6.4%±0.8%、(6.3±0.3)mmol/L、(10±3)μmol/L、2.7±0.9、(1.04±0.09) mmol/L、(4.3±0.8) mmol/L、(2.3±0.4) mmol/L、(1.22±0.09) mmol/L;LSG组患者上述指标由术前的7.9%±1.0%、(9.0±1.0) mmol/L、(21±9) μmol/L、8.5±3.5、(2.09±0.70) mmol/L、(6.0±1.2) mmol/L、(3.9±1.1) mmol/L、(1.06 ±0.21) mmol/L下降为术后48周的5.1%±0.8%、(5.2±0.4) mmol/L、(4±1)μmol/L、0.9±0.2、(1.22±0.17) mmol/L、(4.2 ±0.8) mmol/L、(2.3±0.6) mmol/L、(1.30±0.13) mmol/Lo LAGB组和LSG组患者术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TG、TC、低密度脂蛋白均呈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呈上升趋势,两组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50,74.270,36.750,42.960,10.870,30.650,32.560,11.490,P<0.05).线性回归分析:LAGB组患者术后1、3个月血糖受BMI影响(b =0.543,0.753,P<0.05);而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血糖不受BMI影响(b=0.130,0.222,P>0.05).LSG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和术后1年血糖不受BMI变化的影响(b=0.185,0.035,0.212,0.126,P>0.05).结论 针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LSG减重及降糖疗效优于LAGB.LAGB术后早期降糖疗效与体质量改变相关,而LSG降糖疗效与体质量改变无相关性.

  • 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狭窄的影响

    作者:戴志慧;杜金林;王建平;金晰函

    目的 探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对减少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收治的12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其中61例采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造口组),67例未采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未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病情程度和治疗转归.患者术后采用门诊复诊、入院化疗就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5月.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8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03%(9/128),其中造口组发生为率6.56% (4/61),未造口组发生率为7.46% (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造口组患者中4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全身反应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行再次手术治疗;未造口组患者中5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全身症状重,其中4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率为4/5,1例经保守治愈,两组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3.28% (17/128).造口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67%(12/61),其中重度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20(5/61);未造口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7.46% (5/67),其中重度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3,P<0.05).结论 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不能降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可减轻吻合口漏的相关症状,能降低再次手术率.但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可增加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因此应慎重选用该术式.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白蛋白代谢率的影响

    作者:陈钰;任建安;秦晓东;周波;顾国胜;洪之武;阿基业;黎介寿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Alb代谢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28例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患者仅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对照组);10例患者行血液滤过治疗,血液滤过置换量为2 000 mL/h(低容量组);10例患者行血液滤过治疗,血液滤过置换量为4 000 mL/h(高容量组).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向患者同时静脉输注两种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1-13C]苯丙氨酸和d5-苯丙氨酸.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选择离子检测模式检测质荷比为192、194、197、218和219片段的峰面积.采用数学模型计算Alb合成率(FSR)和分解率(FBR).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或Dunnett's T3检验.结果 对照组、低容量组和高容量组患者治疗前Alb FSR分别为5.8%±0.9%、5.7%±1.1%、5.7%±1.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P>0.05);治疗后Alb FSR分别为5.9%±0.8%、7.3%±0.9%、7.8%±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5,P<0.05).治疗后低容量组和高容量组患者Alb FS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40,3.96,P<0.05);低容量组和高容量组患者Alb F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05).对照组、低容量组和高容量组患者治疗前Alb FBR分别为7.0%±1.2%、6.5%±0.9%、7.2%±1.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88,P>0.05);治疗后3组患者Alb FBR分别为6.9%±1.1%、6.2%±0.9%、7.4%±1.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2,P>0.05).结论 CVVH可调节SIRS患者蛋白代谢,能够提高Alb FSR,但不能降低Alb FBR.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伟珅;沈柏用;邓侠兴;詹茜;吴志翀;彭承宏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10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 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10例患者中1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胰瘘发生率为33.23%(103/310),胰瘘患者中合并其他并发症者4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术前TBil、胰管直径及术后Alb 4个因素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x2=4.543,6.087,6.265,5.3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34.2 μmol/L、胰管直径<3 mm及术后Alb< 28 g/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6,1.936,1.780;95%可信区间:1.107 ~2.948,1.170 ~3.206,1.002~3.165,P<0.05).结论 术前显性黄疸(TBil≥34.2 μmol/L),胰管直径过小(<3 mm)和术后营养情况不良(Alb <28 g/L)预示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高的胰瘘发生率.

  • 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李勇;卢绮萍;刘升辉

    目的 系统评价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以“glutamine”、“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谷氨酰胺”、“重症急性胰腺炎”等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HighWir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3月.终纳入常规治疗对比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治疗SAP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再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查文献和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所纳入研究中SAP的诊断标准为“Atlanta修订标准”或“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SAP诊断与治疗指南”.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95% CI)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均数差(SMD)及95%CI进行分析.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累计样本量433例,其中行常规治疗患者218例(对照组),行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215例(实验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AP患者Alb水平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SMD=1.00,-0.93,-0.71,95%CI:0.50~1.50,-1.25~-0.61,-1.10~-0.32,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RR =0.56,0.34,95%CI:0.41 ~0.77,0.15~0.76,P<0.05),且不增加患者住院费用(SMD =0.03,95%CI:-0.88 ~0.95,P>0.05).结论 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治疗较常规治疗SAP的疗效具有一定优势.

  • 胃袖状切除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调控作用

    作者:孙栋;张光永;刘少壮;胡春晓;韩海峰;张翔;李明霞;胡三元

    目的 探讨胃袖状切除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 将24只11周龄的Goto-Kakizaki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不进行任何手术,仅保持相同进食)、假手术组(仅与手术组对应位置切开缝合)和手术组(胃袖状切除术),每组8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各时相点体质量、进食量、糖代谢、激素和脂代谢变化情况.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术后6周,空白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分别为(320±12)g、(25.1±0.8)g,假手术组分别为(318±12)g、(25.5 ±1.3)g,手术组分别为(299±9)g、(21.9±1.3)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10.02,P<0.05).术后16周,空白组大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胰岛素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饥饿素、游离脂肪酸、瘦素分别为(11.4±1.1) mmol/L、(3 220±460) mmol/L·min-1、(2 317±715)mmol/L·min-1、4.2±0.4、(1 513±75) ng/L、(2.16±0.20) μg/L、(6.2±0.8)μg/L,假手术组分别为(12.9±1.3) mmol/L、(3 554±272) mmol/L· min-1、(2 078±367)mmol/L· min-1、4.2±0.8、(1 510±72) ng/L、(1.95±0.31) μg/L、(6.3±0.7) μg/L,手术组分别为(5.5 ±0.3)mmol/L、(2 077±221)mmol/L·min-1、(946±330) mmol/L·min-1、2.2±0.5、(986±75) ng/L、(1.44±0.13) μg/L、(2.5±0.7)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4.19,7.33,9.93,18.81,99.79,79.02,238.30,P<0.05).术后16周葡萄糖灌胃后60 min,空白组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酪酪肽、胰岛素、脂连素分别为(11.3±2.3)pmol/L、(70±13) ng/L、(7.8±1.0)mIU/L、(4.9±1.2) μg/L;假手术组分别为(11.2±1.7) pmol/L、(72±14) ng/L、(9.9±1.9) mIU/L、(5.0±0.9)μg/L;手术组分别为(14.7±2.4) pmol/L、(128±20) ng/L、(21.7±2.1)mIU/L、(7.8±1.1) 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20.91,89.17,27.24,P<0.05).结论 胃袖状切除术能够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术后胰高血糖素样肽-1、酪酪肽和脂连素的升高,饥饿素、游离脂肪酸和瘦素的降低有关.

  • 动态经会阴超声与动态MRI排粪造影检查对直肠前突诊断的差异

    作者:徐辰一;丁曙晴;薛雅红;丁义江

    目的 探讨动态经会阴超声(DTP-US)与动态MRI排粪造影(DMRD)检查诊断直肠前突的一致性,比较这两种诊断方法测量直肠前突深度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8名女性直肠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DTP-US与DMRD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并观察两种方法对盆底其他异常情况的检出率.DTP-US与DMRD检查诊断直肠前突的一致性采用Cohen's κ系数检验,DTP-US与DMRD检查测量的直肠前突深度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者所测量的直肠前突深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 DTP-US检查诊断的14例直肠前突的患者中,合并膀胱脱垂7例、盆底失弛缓5例、子宫脱垂2例、直肠黏膜内套叠2例、肠疝1例;DMRD检查诊断的18例直肠前突的患者中,合并膀胱脱垂12例、盆底失弛缓8例、子宫脱垂8例、直肠黏膜内套叠6例、肠疝1例.DTP-US与DMRD检查诊断直肠前突具有充分的一致性(κ =0.737,P<O.05).DTP-US与DMRD检查测量直肠前突的深度分别为(15±6) mm(7~24 mm)和(27 ±7)mm(20~41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24,P<0.05).DTP-US与DMRD检查测量直肠前突深度高度相关(|r| =0.874,P<0.05).随着DTP-US检查所测量的直肠前突深度的增大,DMRD检查所测量的直肠前突深度亦随之相应增大(|r|=1.000,P<0.05).结论 DTP-US与DMRD检查诊断直肠前突的一致性高,两者所测量的直肠前突深度之间存在差异和高度相关性.DTP-US因诊断迅速,患者耐受性好而优于DMRD检查.

  • 医院感染相关细菌耐药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卢绮萍

    细菌耐药发展迅猛,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是全球抗感染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外科领域,高危患者尤应密切关注.消化道屏障功能不全,条件致病菌异常增多;免疫功能低下或障碍,以致条件致病菌毒性和患者易感性相对增强;重症患者(尤其ICU患者)接受多种医疗护理措施,使得耐药菌易感机会增多;医务人员由于知识不足和对病情严重度的顾虑,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均可导致耐药菌感染性增强,需引起高度关注.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认真学习,严格按照各项规定科学用药,杜绝抗生素的滥用,保护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消化道屏障和免疫功能;注重运用精细手术、通畅引流等专科技术,及时检测、发现感染致病菌给予靶向治疗;加强各项医疗护理技术的无菌操作等综合措施的监控,大限度地防治、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促进患者康复.

  • 外科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的监测与调理策略

    作者:姚咏明;栾樱译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通常是由微生物感染、严重烧(创)伤及外科大手术对机体应激打击等引发,并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MODS,从而导致在ICU中的高发病率及病死率.长期以来,由于临床医师对于外科打击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的确切机制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临床上缺乏切实有效的免疫功能监测手段和调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发病本质的逐步了解,临床医师已认识到脓毒症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除感染与炎症过程外,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参与了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对烧(创)伤、外科大手术后脓毒症机体免疫状况的合理监测,寻求新的有效防治途径,对于严重脓毒症的早期识别、诊断和干预,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 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的疗效

    作者:庞勇;张炳印;汤礼军;田伏洲;白文涛;刘丹青;黄尚卿;高茜

    EST是ERCP检查中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操作,EST术后乳头切缘出血发生率为2%~9%[1-2].内镜下止血是其首选治疗方案.如内镜下治疗不能控制出血,则需行动脉栓塞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镜下控制EST术后出血的方法是金属夹夹闭出血灶和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3-4].但这两种治疗方法均难以控制EST术后活动性出血,因此,临床上需要更简便有效的内镜下止血措施.近年来,笔者应用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full covered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FCSEMS)控制EST术后出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应用FCSEMS治疗4例EST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ST术后出血治疗的新方法.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池畔;陈致奋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的推广,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比例大大提高.保肛术后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也是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的外科医师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该并发症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 腹腔镜保留左半结肠血管的直肠癌第3站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王大广;张洋;何亮;国瑀辰;于金海;陈岩;孙璇;所剑

    直肠癌手术中清扫位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第3站淋巴结,可以降低直肠癌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如何既能保证规范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又能充分保障左侧剩余肠段的血供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探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对133例直肠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保留左半结肠血管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术.133例患者均顺利施行该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77%(9/133).118例患者随访2~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2例患者出现肝转移,6例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但腹腔内未见明确肿瘤复发及转移征象,其余患者无异常表现.腹腔镜保留左半结肠血管的直肠癌第3站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

  • 胰头囊性肿瘤表现的腹腔淋巴结结核一例

    作者:王子函;韩威;刘军;李建设;张忠涛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0 d,于2012年4月17日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尿色黄染及大便颜色变浅.于外院保守治疗后黄疸逐渐消退.自发病以来无腹痛、发热、盗汗、咳嗽等不适,无消瘦.既往无结核病史或接触史.体格检查:体温36.5℃;右侧颈部可触及一直径约2 cm包块,质地坚韧,活动度小,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抓痕;腹软,无揉面感,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右季肋区可触及胆囊下缘,无触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 膈肌占位性病变术前误诊为肝肿瘤三例

    作者:祁军安;江奎;卢振华;李宗芳

    1 临床资料病例1,女,49岁.因B超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0 d于2011年7月11日入住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AFP3.8 μg/L.B超检查:肝右后叶内实性结节;CT检查:肝右叶包膜下乏血供结节,诊断为肝转移癌(图1);无肝炎病史;2009年9月因结肠腺癌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定期复查肿瘤无复发.入院诊断:继发性肝癌.2011年7月16日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膈肌,压迫肝脏使肝脏表面形成凹陷,肿瘤完全嵌于肝实质内,但与肝脏界限清楚,遂行膈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膈肌转移腺癌,考虑为结肠来源(图2).2011年7月26日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无异常.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引发严重腹腔感染的治疗

    作者:冉启华;李莉洁;廖小强;陈颖虎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临床中凶险的急腹症之一,又称为急性重症胆管炎.若该病合并糖尿病,其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并进一步引发胆汁漏、肠瘘等,导致生命危险.而腹腔感染的处置得当与否对患者预后非常关键.2013年5-7月解放军第四二五医院收治1例AOSC合并糖尿病患者,因家属早期拒绝手术、手术前后血糖控制不严格致反复腹腔感染、脓肿形成,引发胆汁漏、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患者经3次手术、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及应用生长抑素、加强抗感染等治疗后痊愈出院.

  • 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宏斌;李洪涛;苏琳;韩晓鹏;许威;魏登文

    目的 探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善检查后,行早期复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开腹清创,一期手术行腹腔开放疗法,腹腔感染控制后于14 d内行二期关闭腹腔术.术中吸取腹腔内脓液行细菌培养.术后予以抗休克、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一期和二期手术,二期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和MODS死亡6例,治愈出院30例,其中行2次手术8例.两期手术时间为(157±26) min,术中出血量为(230±64)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4 ±7)h,术后住院时间为(16±5)d.所有患者成功行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菌株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革兰阳性菌17株,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等抗生素.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6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患者发生腹壁切口疝,均经肠粘连松解术或切口疝修补术治疗后痊愈.其余22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能够耐受手术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采用腹腔开放疗法早期开腹清创疗效确切.

  • 一种简单易行的阑尾圈套器

    作者:郭伟;王佾;仝蜀生;李铁军;陈波;黄越海;杜俊义;罗玉政

    目的 探讨阑尾圈套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通过阑尾圈套器丝线悬吊的方法行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采用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结果 50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其中1例穿孔性阑尾炎腹膜外位,暴露不清,采用三孔法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不包含麻醉前后及准备器械时间)为(35±4)min(25~75 min),术中出血量为5~8 mL,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0.0± 1.6)h(6.0 ~20.0 h).术后无肠瘘、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近期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微创美观.术后病理检查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7例、穿孔性阑尾炎1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全组患者获得随访(门诊随访17例、电话随访33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6~18个月),未发生戳孔疝、粘连性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阑尾圈套器制作简单、经济实用,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 腹腔开放疗法在严重腹腔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任建安

    严重腹腔感染传统的治疗措施包括感染源控制措施、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近年发展为液体复苏与脏器功能支持和腹腔开放疗法.综合这些措施可将腹腔感染的总体病死率降低至20%以下.腹部创伤与感染时,腹腔内压升高、腹腔灌注压降低、腹部脏器灌流不足,外科医师主动将腹腔敞开,此即为腹腔开放疗法.腹腔开放可有效降低腹内压,改善腹腔灌注压,有助于感染源的清创与引流,及时发现处理出血和肠瘘等并发症.腹腔开放疗法的主要并发症是肠空气瘘.防治肠空气瘘的主要措施包括各种临时关腹措施以及早期封闭裸露创面.

  • 基底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余迅;王均庆;于向荣;孙屏

    胆囊腺肌增生症(GAM)是发生于胆囊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是胆囊壁黏膜增生突入增厚的胆囊壁肌层,形成憩室样病变(即罗-阿氏窦),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和基底型3种类型.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检查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了16例基底型GAM患者.局限性增厚的胆囊底部壁内“罗-阿氏窦”和“小帽征”是基底型GAM的CT检查的典型表现.CT增强扫描检查对基底型GA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肝移植是被全世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肝移植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亟待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来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受者抗病毒治疗、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5部分内容.米兰标准是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参考基准,而杭州标准是对米兰标准局限于肿瘤形态学的巨大突破.肝癌肝移植术前肿瘤降期治疗可使不满足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的患者能够被纳入移植标准,获得肝移植机会.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移植受者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率,提高受者长期生存率.目前主张个体化的低剂量免疫抑制方案以达到大限度保护移植肝脏功能,同时减轻其毒副作用,减少移植后肝癌复发.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可采用手术、TACE、局部消融以及放射免疫、靶向治疗、系统性化疗等手段,为受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肿瘤 指南
  • 全腹腔镜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肝癌

    作者:郑树国;李建伟;肖乐;曹利;郭鹏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被誉为肝胆外科领域革命性突破,通过第1步手术刺激剩余肝脏再生,第2步手术行根治性切除,为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提供了在1次住院期间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2014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1例合并肝硬化的右肝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评估行右半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26.9%.采用全腹腔镜ALPPS方案:第1步手术行腹腔镜下右侧Glisson蒂悬吊,门静脉右支结扎,肝后间隙放置绕肝带,正中裂原位肝实质完全离断.第1步手术后13 d再次计算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40.6%.于第1步手术后14 d行第2步手术:腹腔镜下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右侧Glisson蒂及肝右静脉,处理右半肝周围韧带,完整切除右半肝及肿瘤,于耻骨上横切口取出标本.切缘距离肿瘤1.5 cm.患者第1步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第2步手术后并发右侧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于第2步手术后第9天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肝功能正常,无肝脏占位性病变和胸腔积液.全腹腔镜ALPPS治疗肝硬化肝癌安全可行,手术效果良好.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