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层医院11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病变的早期诊断体会

    作者:庄竟扬

    AMI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病变是一种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科急症,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肠坏死,死亡率高达60%~80%[1].早期准确诊断AMI是避免肠坏死、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条件.由于AMI的症状、体征很不典型,与胰腺炎、小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等腹内病变不易鉴别,目前尚缺乏敏感和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虽然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较好地明确诊断,并被视为金标准,但普通县市级医院以下基层医院往往缺乏相应设备,也存在费时、昂贵、侵袭性、风险大、不易普及等缺点,基层医院早期诊断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尤为困难.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的诊治

    作者:李幼生;毛琦;黎介寿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一种少见的死亡率极高的腹部急症.随着人类年龄结构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近年来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在急性肠系膜缺血等非创伤性的严重外科疾病的处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与治疗(附54例报告)

    作者:卫勃;陈凛;唐云;吕伟;张大伟;何志国;郝璐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5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根据术前肠系膜血管的CTA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采取全身抗凝、血管支架、插管溶栓等序贯治疗方案,出现急性腹膜炎作为手术探查的适应证.结果 本组6例患者放弃治疗,9例全身抗凝治疗后病情好转,6例血管腔内支架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3例通过肠系膜上动脉行插管溶栓治疗.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9例采用了损伤控制外科方法(包括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肠管远近端外置,补片暂时性关腹等),11例常规手术治疗.本组总死亡率18.5%(10/54),手术死亡率20%(4/2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5%(9/20),损伤控制外科组和常规治疗组死亡率分别为1/9和3/11(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和10/11(P<0.05).结论 CTA可作为大多数病例确诊的首选检查和诊断依据,序贯性治疗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有效减少其手术并发症.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广才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10例,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痊愈6例,5例于术后3~7d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45.5%.6例出院患者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死亡率极高,重视其临床变化及合理选用影像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及时治疗为降低病死率之关键.

  • 腹腔镜探查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何招才;赵国发;栗彦琪;崔广;张琨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MI)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例行腹腔镜探查的AMI临床资料,对其基础疾病、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例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3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1例,无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诊断病例.6例行腹腔镜探查病例中,镜下肠切除吻合4例,因肠管广泛坏死或需行肠造瘘术而中转开腹2例.经治疗,4例治愈出院,1例因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经住院治疗92 d后好转出院,1例术后发生肠瘘或因脓毒血症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死亡.结论:在疑似AMI病例中尽早运用腹腔镜探查,可提高AMI的整体诊治效果.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治探讨

    作者: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65~1999年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39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硬化、血栓等病史伴有与腹部体征不相符的剧烈腹痛,应首先考虑肠系膜血管缺血.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和给药是早期诊断、治疗有价值的方法,血D-Dimer是实验室检查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及早应用抗凝、溶栓和罂粟硷等药物是避免手术治疗和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附67例报告)

    作者:刘斯;陈旭岩;印建中;刘玉村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临床特点,总结此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1993~201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明确诊断的6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7例患者中,共死亡15例.初步诊断正确的患者死亡率低(25.5% vs 40.0%,P=0.051).手术治疗52例,死亡12例,术后并发症16例,包括短肠综合征2例.经手术证实肠坏死50例患者中,术前没有明确腹膜炎体征的有14例(28.0%).非手术治疗15例,死亡3例.88.9%患者D-二聚体升高.32.4%患者血淀粉酶升高.超声探及血管血流异常的敏感率41.7%,发现肠壁增厚、腹腔积液等间接征象的总敏感率81.3%.CT对AMI的直、间接征象的总敏感率90.9%.血管造影敏感率100.0%.存在"症状重、体征轻"特点的患者自出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间隔短[(1.4±0.6)d vs (4.2±4.1) d,P=0.041].肠壁全层坏死的患者腹腔积液为脓性或血性的比例高(92.6% vs 66.7%,P=0.031).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患者中突发剧烈腹痛、房颤、年龄大于60岁(含60岁)的比例高于静脉缺血患者,而静脉缺血患者中持续性腹痛、伴有肝硬化的比例更高.年龄大于60岁、有腹腔积液和大便有血的患者死亡率高.结论 初步诊断正确的患者死亡率低.没有腹膜炎体征不能除外肠坏死."症状重、体征轻"的特点多见于发病早期.对疑似患者及时行腹部超声及CT检查有助于及早诊断.对有腹腔积液的疑似患者,应积极行诊断性穿刺.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治

    作者:何延政;钟武;何春水;曾宏;杨辉;李华桥;曾伟

    目的: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常因医生的临床认识不足而延误诊断和失去治疗良机,绝大多数病人预后极差,死亡率达60~100%.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高急性肠系膜血管的缺血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已收治的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1例病人中,6例曾有器质性心脏病史,3例合并房颤,动脉硬化5例.7例有中腹持续性剧烈疼痛和胃肠排空现象,酶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所有病人均行剖腹探查.本组仅4例存活.结论: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突发腹痛、胃肠排空现象和心脏病理背景应想到有本病的可能,预后取决于诊断和阻塞的部位、性质及范围.

  • D-乳酸、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在急性肠缺血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李文毅;金毕;谷涌泉;汪忠镐

    目的观察家兔急性肠缺血时的D-乳酸等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结扎的方法复制家兔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病的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4、6小时从股静脉采血,测定D-乳酸,乳酸脱氢酶(LDH)和血红蛋白(Hb)的活性及其相应的变化规律.结果 D-乳酸的活性随肠缺血的时间延长,缺血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与术前相比P<0.05; Hb在术后2小时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但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结论 D-乳酸可作为急性肠缺血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 52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分析

    作者:冯小鹏;叶自力;张雅斯

    目的:预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经血管造影或病理确诊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52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和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占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病因分别为32例(62.5%),14例(27%),和6例(10.5%).腹痛是常见的症状有48例(92.1%)、腹膜炎46例(86.7%)和休克12例(21.5%).腹部CT血管造影42例(81%).大多数患者进行了手术,6例(12%)患者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死亡率为40.3%.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器官衰竭(42%).结论: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地高辛,症状持续到手术前的时间,存在休克,严重酸中毒和再手术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CT血管造影、外科早期干预和肠外营养支持可能改善患者生存.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误诊分析

    作者:吕国庆;刘秉义;张英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误诊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65~1999年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20例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均经病理证实.初诊时多因表现为急腹症、症状与体症不符和缺乏特异性检查而误诊.1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治愈,8例死亡;另1例因误诊时间过长,未能及时手术,终导致死亡.结论该病少见,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选择性动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是较敏感的检查,对诊断有积极作用.早期适当范围切除坏死肠段和术后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

    作者:杨宏宇;章希炜;陈国玉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87年1月-2001年12月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4例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4例,非血管阻塞性急性肠缺血1例,均经病理证实.10例有与腹部体征不相符的剧烈腹痛,6例存在慢性肠缺血表现.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确诊1例,CT确诊2例,11例为术中发现.1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溶栓、抗凝治疗,9例治愈,5例死亡.结论①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硬化、血栓等病史伴与腹部不相符的剧烈腹痛是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重要临床特征;②选择性动脉造影和CT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③血管的再管化、必要的肠切除和术前、后抗凝及溶栓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④出现慢性肠缺血表现时,预防性抗凝可能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