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于胆管疾病超声诊断进展研究

    作者:李攀

    胆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这种疾病种类多样,且症状复杂,故早期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在临床胆管疾病诊断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对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同时对于胆管肿瘤疾病的浸润以及转移等病程进展也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所以超声诊断技术是胆管疾病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诊断较为显著的方法。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彩色超声和三维超声以及超声造影技术的问世,其将胆管疾病的诊断推向更高的水平。而本研究主要针对胆管疾病超声诊断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分析。

  • 胆管疾病超声诊断进展

    作者:陈敏华

    胆管疾病是我国常见疾病之一,并且近年来胆管肿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超声诊断进展方面,各国均较重视仪器性能的改进;但在胆管疾病方面,提高诊断率的关键是方法的改进和研究,尤其在早期诊断方面,尚有不少工作要做.

  • 1例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致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作者:陶红伟;张萍;林慧明

    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中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胆管疾病,尤其西南地区发病率很高,占收治胆道疾病的1/5~1/4,男女患者的发病率相近。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49岁,其病死率为4.5%~43.5%,国外为20.0%~87.5%,仍是胆道良性疾病的首要死亡原因。本病的特点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伴发胆管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积脓、胆道高压,大量细菌内毒素进入血液,导致多菌种、强毒力、厌氧与需氧菌混合性败血症、内毒素血症、氮质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中毒性肝炎、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其中感染性休克、胆源性肝脓肿、脓毒败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为导致病人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现将1例我科室发生的病例报告如下。

  • 成人先天性肝内胆管多发囊性扩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晓艳;李晓宁;吕宜光;王炳元

    成人先天性肝内胆管多发囊性扩张临床较少见,本院2010-06收治1例,现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4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消瘦7d入院,腹痛腹胀,厌食乏力,尿色加深,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大便颜色正常.既往有类似病史3次,均未经系统治疗而自行好转.门诊彩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疑诊梗阻性黄疸收入院,但是该患者血常规正常,肝功能:TBIL 156.9 μmol/L,DBIL 17.6μmol/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且转氨酶以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为151U/L,不符合梗阻性黄疸特点.故给予MRCP及上腹部增强CT检查,均提示肝内胆管呈串珠样扩张,肝外胆管无扩张,胆囊多发结石,符合先天性多发胆管囊肿改变.该患者终确诊为先天性肝内胆管多发囊性扩张,即Caroli病.

  • 非屏气MRCP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附60例ERCP与MRCP比较)

    作者:靳二虎;马大庆;梁宇婷;张艺;张忠嘉;李铁一

    目的:研究非屏气MRCP技术显示胆道病变的能力。方法:6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前瞻性MRcp和ERCP检查。分析MRCP图像胆胰管显示情况,有无充盈缺损及梗阻,作出定性诊断,并与ERCP比较。结果:MRCP和ERCP分别显示了100%和88%的胆管结石。对肿瘤及其它胆道梗阻病变,MRCP显示病变部位和形态的作用与ERCP基本一致。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MRCP为85%,ERCP为88%。结论:非屏气MRCP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可靠方法。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

    作者:赵萌;李金龙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ERCP联合诊治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超声与ERCP联合诊治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及ERCP对胆道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7.2%、93.6%;对胆道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9%、96.2%;超声与ERCP联合诊断对胆道梗阻的定性、定位符合率分别为97.4%、100%.行ERCP治疗失败3例,术后12h内梗阻症状改善7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ERCP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效率及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 MRCP、FIESTA序列和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德智;任克;孙文阁;戚喜勋;王永峰;李延亮;李造峰;陈玉帅;徐克

    目的:评价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超声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患者,以1.5 T HD MR行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冠状位扫描,并以LAVA序列行冠状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在注射Gd-DTPA后10、30和60 s行3期冠状位扫描,将FIESTA序列图像及LAVA序列动态增强图像、MRCP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MRCP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以及可能的病因,但对病变的侵犯范围显示能力有限;FIESTA序列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胆管与门静脉的关系,显示胆管结石有较大的价值,但对胆管的肿瘤、胰头部肿瘤显示能力不足;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诊断肿瘤的侵犯范围方面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结论:肝外胆道梗阻的MRI检查可先行FIESTA序列扫描及MRCP扫描,对疑诊断肿瘤的患者可行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阻塞性胆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梁启堂;钟向阳;郭云峰

    阻塞性胆疾病是胆胰管系统的常见疾病,确定梗阻部位和病因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前提.国内外一致认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阻塞性胆疾病的金标准,但该检查属侵袭性检查法,且有一定的失败率和并发症,故外科临床仍需要一种无创、成功率高、准确的新方法来进行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指导外科临床治疗.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作为一种非介入性胆胰管成像技术,具有不需对比剂、无创及图像清晰等优点[1],对胰胆管疾病、特别是胆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超声造影检测兔胆管缺血及其程度

    作者:郑博文;张红君;郑荣琴;曹君妍;吴涛;吴莉莉;曲恩泽;廖梅;吕艳

    目的 以微血管密度(MVD)作为“金标准”,探讨超声造影(CEUS)检测胆管缺血及其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对20只健康新西兰兔行胆管取材,进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后定量分析MVD,建立正常及缺血胆管壁MVD定量标准.另取健康新西兔30只,其中10只兔建立胆管缺血模型;10只兔进行假手术处理;另外10只兔不进行外科处理.30只兔均进行CEUS检查,分别记录胆总管、左中叶胆管及右中叶胆管共90条胆管壁CEUS增强模式.CEUS后处死动物取相应胆管节段进行MVD定量分析,并根据所建立的MVD定量标准,记录正常、轻度缺血及重度缺血胆管壁CEUS增强模式.结果 正常胆管壁MVD值>5.84,轻度缺血胆管壁MVD值为4.54~5.84,重度缺血胆管壁MVD值<4.54.根据此MVD定量标准,52条正常胆管壁CEUS主要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缺血胆管壁CEUS增强水平降低;14条轻度缺血胆管壁增强模式为动脉期等增强,门脉期呈等或低增强;24条重度缺血胆管壁增强模式为动脉期低或无增强,或动脉期等增强而门脉期呈无增强.结论 CEUS及其增强模式反映胆管血供及其缺血程度;CEUS可用于临床无创性检测胆管血供相关疾病.

  • 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法疑难肝外胆管疾病超声检查的新技术

    作者:唐充;汪存福

    经腹壁超声由于受肠腔气体的干扰,一些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得不到超声显示[1-3].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法充盈横结肠,使之成为肝外胆管的透声窗[4,5],此技术可成功地显示肠腔后方的胆管梗阻病变,现报道如下.

  • 肝内胆管扩张症20例

    作者:洪照友;高毅;徐妍;杨继震

    1材料和方法从1989-07/1999-08共收治肝内胆管扩张症20例,男14例,女6例,男女比例2.3:1,年龄12岁~45岁,平均年龄33岁.具有右上腹腹痛20例,发热18例,黄疸1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合并门脉高压2例,合并癌变1例,病变局限左叶3例;局限右叶2例;病变位于两叶15例.

  • 使用超细内镜直接经口胆道检查与治疗新进展

    作者:石定;吴冬

    一些内镜学者报道了使用超细内镜直接经口胆道检查和治疗胆道疾病.使用超细内镜直接经口胆道检查与治疗的优势在于使用常规的内镜、单人操作、高质量的胆道图像和较大的内镜钳道.但是直接经口胆道内镜的插入是困难的.而且该技术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和局限性.进一步开发专门用于直接胆道检查和治疗的内镜及配件是必要的.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病中应用的探讨

    作者:贺修文;唐大年;刘亚林;韦军民;楚德发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病是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是否可提高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方法 将278例老年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根据其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损伤控制性手术组和确定性手术组.根据梗阻性疾病的良恶性分层分析,比较其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和确定性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结果 损伤控制性手术组11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2%,术后病死率为0;确定性手术组16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38%,术后病死率为6.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良性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术后病死率为0;确定性手术治疗组分别为16.3%和4.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恶性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5%,术后病死率为0;应用确定性手术治疗组分别为35.29%和10.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手术可降低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病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提高老年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 胆管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失衡及与胆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吕帅;李永渝

    胆管细胞是衬附于肝内胆管树的上皮细胞,也是许多胆管疾病的靶细胞.虽然各种胆管疾病的病因各不相同,但胆管细胞增生和凋亡之间的平衡失调是大部分胆管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胆管细胞增生和凋亡的特点和机制以及与胆管疾病的关系是本文综述的主要内容.

  • 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686例分析

    作者:刘鄂长;路中江;林秀云;胡俊根;苏连珠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的价值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86例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胆道镜可明显降低胆道残石率(肝内及肝内外胆管结石x2=76.21,P<0.005;肝外胆管结石x2=20.24,P<0.005);术后胆道镜取石是安全有效的;胆道镜还可以进行探查、诊断和治疗胆道其它病变;对于腹壁窦道及泌尿外科腔内疾病也能起探查及治疗的作用.结论 纤维胆道镜特别适用于体内各种自然或疾病所致的复杂小管道的探查、诊断及治疗.

  • 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2例分析

    作者:薛荣泉;夏医君;张忠涛;王烯冬;武慧军;希龙夫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价成人胰胆管合流异常并探讨其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照观察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与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之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53例,比较其保守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别.结果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的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与其余121例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比较.保守治疗后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组和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NPBM)组的TB、ALT、AST、ALP、GGT都明显降低,其中ALT、AST、GGT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组的ALT、AST和GGT都高于NP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胆管合流异常是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胆胰管道系统成像技术对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 胆管活检组织K-ras基因突变与胆管癌的相关性

    作者:张文杰;王雪峰;顾钧;陶怡菁;陈磊;吕文杰;毕建威

    目的 检测胆管组织K-ras基因突变,探讨K-ras基因与胆管癌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胆管狭窄患者34例,其中17例为胆管癌,17例为良性狭窄.34例均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获取胆管组织标本.石蜡包埋组织提取DNA后,用HRM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对比DNA含量发现HRM检测结果与DNA分型完全相同,证明了HRM法检测的有效性.检测显示胆管癌中K-ras突变率高达64.7%(11/17),而良性病例中仅为17.6% (3/17).结论 K-ras基因突变与胆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今后ERCP微创下活检取材诊断胆管癌的又一新的方法.

  • 胆道梗阻后肝线粒体钙代谢变化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靖;迟彦邦;方学军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后肝线粒体钙代谢变化的规律及其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双重结扎犬胆总管复制胆道梗阻模型,用差速离心法分离肝线粒体,动态观测胆道梗阻不同时相肝线粒体钙含量、钙摄取率及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胆道梗阻后肝线粒体钙含量明显升高,钙摄取率及呼吸功能均显著下降.线粒体钙含量与呼吸功能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胆道梗阻后肝线粒体内存在明显的钙代谢紊乱,且线粒体呼吸功能受到明显损伤,线粒体钙超载是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胆管疾病 线粒体
  • Mirizzi综合征非周径性胆管缺损的修复及手术策略

    作者:罗昆仑;方征;余锋;刘洪;田志强

    目的 评价手术修复Mirizzi综合征非周径性胆管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修复Mirizzi综合征非周径性胆管缺损32例临床资料,总结采用不同的自身材料修复胆管缺损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手术死亡.其中带蒂胆囊瓣修复胆管缺损25例,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胆管缺损5例,带蒂大网膜瓣修复胆管缺损2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脐静脉瓣修复胆管缺损术后胆漏1例,经引流管引流胆汁,术后7d无胆汁引出,拔除引流管;胆管残余结石1例,术后9个月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出结石.所有病例均在术后9~12个月经T管胆道造影,无结石或胆管狭窄等异常后拔除T管.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年.全部病例均无胆管狭窄或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症状发生.结论 采用自身材料如带蒂胆囊瓣、脐静脉瓣及大网膜瓣手术修复Mirizzi综合征胆管缺损的疗效确切,是外科治疗的佳选择.

  • 生物可降解胆道内支架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浩哲;李文涛

    生物可降解支架凭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物理学性能和独特的可降解性,在良性胆管狭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它弥补了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生物相容性较差以及二次手术再取出等不足,克服了再狭窄、易穿孔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提供了治疗胆道疾病的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生物可降解支架简介、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240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