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257/R
  • 国内刊号: 段建勋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花园 505-9-201 信箱
  • 曾用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与5-HT、NE再摄取双重抑制剂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疗效

    作者:张霞;刘士丽;王翠芹

    目的:观察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与5-HT、NE再摄取双重抑制剂( SNRIs)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患者40例作为入组对象,随机分为SSRIs组和SNRIs组,疗程12周,自入组、治疗2、4、6、8、12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对两组患者症状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与入组的比较治疗2、4、6、8、12周两组患者的情绪障碍均得到持续改善:SSRIs组HAMD躯体症状( t=2.05,2.82,3.28,6.60,10.34;P<0.05或0.01),心境症状(t=2.03,2.14,3.38,5.05,8.96;P<0.05或0.01);SSRIs组HAMA躯体症状(t=2.12,2.47,3.31,6.21,8.86;P<0.05或0.01),心境症状(t =2.03,2.38,3.38,6.24,7.08;P<0.05或0.01),SNRIs组HAMD躯体症状(t=3.92,4.68,5.67,7.22,10.94;P<0.01),心境症状(t=3.55,5.42,7.41,9.14,12.31;P<0.01),SNRIs组HAMA躯体症状(t=4.42,5.57,7.00,10.43,13.06;P<0.01),心境症状(t=2.81,3.12,5.32,6.86,23.40;P<0.01);治疗各周SNRI组HAMD躯体症状(t=2.76,2.71,2.44,6.15,18.00;P<0.05或0.01),心境症状(t=2.06,2.15,3.14,5.35,7.22,10.75;P<0.05或0.01),HAMA躯体症状(t=3.04,3.63,4.70,4.28,9.26;P<0.01),心境症状(t=2.81,3.12,5.32,6.86,23.40;P<0.01)改善程度明显优于SSRI治疗组。结论 SSRIs与SNRIs药物均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情绪障碍,两者比较SNRIs药物整体疗效明显优于SSRIs药物。

  • 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和体重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郑伟;唐利荣;赵秀芹;翁永振;陈斌;马辛;向应强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及体重影响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纳入关于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和体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作者单独纳入与排除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将数据录入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合计样本量586例,其中阿立哌唑治疗组292例,齐拉西酮治疗组2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结束时阿立哌唑组体质量低于齐拉西酮组[MD=-0.31,95%CI(-0.5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阿立哌唑组HDL-c高于齐拉西酮组[MD=0.24,95%CI(0.0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两组的LDL-c,FBG,TCH,TG和BMI比较[MD=-0.31~0.19,95%CI(-0.47,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在改善血脂代谢、降低体重方面比齐拉西酮更占优势,但两者对于糖代谢的影响无差异。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开宏;闫妍;李鑫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20mg/d联合认知疗法,对照组仅单用艾司西酞普兰20mg/d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评定疗效,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从治疗第2周开始,两组间HAMD、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2.690;P<0.05或0.01);在治疗的第6周末,两组间HAMD及NIH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254,-3.192;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起效较快,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

  • 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伟男;丛晓山;孙红杰;芦新岩;冯实;赵玉君;李克松;段炼;左淑红;赵艳丽;李喜泼

    目的:探讨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北省荣军医院180例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结果①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在不同婚姻、病程、住院时间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0岁组的客观支持分显著高于41~50岁及51~60岁者(P=0.018,0.008);>60岁年龄组对支持的利用度分显著低于其它年龄组(P=0.025,0.008,0.007,0.018);③初中、高中/中专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主观支持分均显著高于小学(P=0.010,P<0.001;P=0.029,0.012);高中/中专文化对支持的利用度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P=0.025,0.047),初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分显著高于小学(P=0.003);④家族史阴性者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主观支持分显著高于阳性者(t=2.364,2.124;P=0.019,0.035);⑤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主观支持分与幸福感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⑥艾森克人格问卷的E维度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均呈正相关(r=0.399,0.183,0.335;P<0.001,P=0.014,P<0.001);L维度与主观支持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0,P=0.011)。结论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需给予综合措施。

  • 国产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广亚;张军;李荣华;刘罕隽;周明;杜向东

    目的:比较国产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A组31例)和利培酮组(L组32例),疗程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及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在治疗基线时及治疗第2、4、8、12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①治疗第12周末,A组、L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7.74%、46.67%,差异有显著性(Z=-2.05,P<0.05);②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及一般病理分均从治疗第2周末起较基线时下降(t=-2.2547,-2.0219;P<0.05或0.01);阴性症状分A组从治疗第2周末起,L组从第4周末起均较基线时下降(t=-1.9958,-2.0107;P<0.05或0.01);A组从第4周末起各时点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均低于L组(t=-0.3654,-1.9982;P<0.05或0.01);③治疗第2周末起,两组CGI-SI分较基线时下降(t=-0.3853,-0.5554;P<0.05或0.01);两组间各时点CGI-SI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 =0.4648,-4.6663;P>0.05);④A组、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61%、56.25%,差异无显著性(χ2=0.24,P>0.05);A组静坐不能、异常泌乳和(或)闭经明显低于L组(χ2=6.23,5.84;P<0.05)。结论国产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 《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病人长期住院原因调查

    作者:罗丽新;廖湘交;谢志妹;洪二郎;常凤坤;李立群;高帅;康思思;李宏斌;崔红梅;廖敬良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病人长期住院的原因。方法统计2013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两个时点在本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的精神病人总数和住院超过1年的病人数;并随机选择2014年1月1日在本院普通精神科病房住院超过1年的370名合作患者,采用自编长期住院原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13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在本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的精神病人总数分别为1170人和1157人;住院超过1年的人数分别为1033人和1042人。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出不出院无所谓”(34.1%)、“不会照顾自己”(28.1%)、“担心出院后再发病”(20.3%)、“病未治好不能出院”(19.5%)和认为“住院比出院后单独生活条件好”(18.4%)等。客观因素主要是“家人不同意”(64.6%)、“没有经济来源”(54.1%)、“没有房子住”(38.6%)、“没有监护人”(21.6%)、“医院(医生)不同意”(20.5%)和“街道领导不同意”(18.4%)等。知道国家出台了《精神卫生法》的只有34.6%;知道《精神卫生法》主要内容的仅占8.4%;认为《精神卫生法》对自己“没有好处”和“不知道”有没有好处的患者高达70.8%;小部分患者认为对自己“有一点好处”(27%);认为“有很大好处”的仅占2.2%。结论精神病人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受主客观多因素影响。

  • 未治疗的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Go/NoGo任务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特征

    作者:王伟;周晓琴;王军;季庆;程灶火

    目的:探讨未经治疗的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Go/NoGo任务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共随机选取年龄在18~60岁之间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4)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研究组受试者相匹配的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予以Go/NoGo检测,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 ERPs) P3波幅,将结果加以分析。结果两组之间Go/NoGo任务比较,研究组的正确率较低、错误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5.39,P<0.05或0.01),研究组的反应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1);两组之间Go/NoGo模式ERPs比较,研究组各位点的P3波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8~6.69,P<0.05或0.01)。结论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未治疗前存在执行功能障碍。

  •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患者的感觉门控能力

    作者:梁超;王朝阳;武鑫;闫治丰;张磊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临床前期患者感觉门控P50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 S1)、测试( S2)刺激范式,对32例AD临床前期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者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幅,并与28例健康被试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MCI组S1-P50,S2-P50潜伏期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2.62;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MCI组S1-P50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5);S2-P5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S2/S1波幅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结论 AD临床前期MCI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提示P50受损指标可能为MCI患者神经病理机制进程或MCI患者向AD转化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记。

  • 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与行为的关系

    作者:袁茵;欧阳旭伟;李仲强;唐鹏;邱剑;鲁娓;杨改芳;袁梦

    目的:探讨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长处与困难问卷( SDQ)对129名流浪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4.985,-4.720,-2.291,-3.798,-4.826,-3.623;P<0.05);男生敌对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573,P<0.01);二次以上流浪的儿童焦虑、偏执、强迫显著高于初次流浪的儿童(t=2.55,1.98,2.272;P<0.05);留守过的流浪儿童偏执、精神病性分数显著高于未留守过的流浪儿童(t=2.398,2.234;P<0.05)。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问题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亲社会行为相关性较弱(P<0.05)。结论负性经历对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负性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与问题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陈福侠;樊富珉

    目的:研究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心理弹性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002名大学新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①女生人格问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F=10.59,P<0.001),上海生源学生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非上海生源学生(F=5.17,P<0.05),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F=5.9,P<0.05);②心理弹性的韧劲和乐观两个维度在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不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且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的影响心理健康。

  •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作者:牛怡;薛云珍;李文涛;曹艳梅

    目的:本文通过对2653名大一新生进行儿童期虐待问卷调查,描述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的状况,并探究虐待经历与家庭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及一般信息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儿童期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的发生率分别为:64.8%、17.38%、22.58%、80.44%及70%。父母婚姻状况稳定是避免儿童期虐待的保护因素,父母虐待经历及父母赌博是儿童期虐待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期虐待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家庭因素对其有重要预测作用。

  • 医学新生潜在心理危机与心理痛苦水平关系

    作者:王琪;王丽敏;隋虹;徐娟;王小雪;赵振军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潜在心理危机现状及与心理痛苦水平的关系,为早期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方某医科大学311名入学新生进行自编调查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统一调查。结果存在潜在心理危机者(简称有者,反之无者,下同)为55人,检出率为17.7%,其中男生为17.6%、女生为17.7%。有者生活不快乐的为31.1%,明显高于无者的14.3%(χ2=7.77,P<0.01);SCL-90所有因子均分存在潜在心理危机者均比无者高(t>1.96,P<0.01),且除了恐怖、偏执因子≥2的检出率有无潜在心理危机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8个问题检出率有者均高于无者(χ2>3.84, P<0.01)。结论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新生近五分之一,且心理痛苦水平高,存在轻度以上心理问题的人数多,加强医科院校心理危机防控能力势在必行。

  • 儿童期受虐医学生分离特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朱相华;李娇;乔娟;赵后锋;杨永杰;耿德勤

    目的:研究儿童期受虐待医学生分离特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62名医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 PRCA)、解离特质量表( DTS)、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 SRFI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 NEO-FFI-R)、防御方式问卷( DSQ)、自尊量表( 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测试。结果儿童期受虐待医学生的分离特质总分和各维度分数高于未受虐待者(t=2.609~3.860,P<0.01);分离特质与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神经质、不安全感、不成熟防御、中间型防御、掩饰呈正相关(r=0.130.69,P<0.05),与外向性、开放性、友善性、谨慎性、自尊、一般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13~-0.56,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不成熟防御、不安全感、儿童期虐待、神经质分别与医学生的分离特质呈正相关( Beta值=0.093~0.463,P<0.05);外向性、谨慎性、开放性、一般自我效能分别与分离特质呈负相关(Beta值=-0.099~-0.381,P<0.05)。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医学生的分离特质具有不良影响,不成熟防御方式、不安全感、人格特质是影响其分离特质的重要因素。

  • 初中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业倦怠的比较

    作者:李敏和;王强强;祝铭山;康静梅

    目的:调查和比较初中“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业倦怠情况,为“学困生”转化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测量法、访谈法和问卷法选取298名被试,并对其学业倦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生和女生学业倦怠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生理耗竭程度比男生更大(t=-2.59,P=0.01);②“学困生”和学优生在学业倦怠总分(t=-2.85,P<0.01)、情绪耗竭(t=-4.26,P<0.001)和学习的低自我效能(t=-2.19,P<0.05)维度上存在差异;在生理耗竭和师生疏离维度上“学困生”和学优生差异不显著。结论学业倦怠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生理耗竭维度上,女生的生理耗竭程度相对男生更大;“学困生”学业倦怠总体水平高于学优生,这种差异在情绪耗竭和学习的低自我效能维度上尤为突出。

  •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

    作者:杜刚;徐莹;赵馨;刁绵君

    目的:探究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通过引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MPATS)以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四川地区多所高校随机抽取的391名拥有和使用手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严重程度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各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t=4.762,3.755,2.412,2.079,3.461,5.565,4.519;P<0.05);在社会支持各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②手机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的各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r=0.292,0.259,0.165,0.141,0.195,0.334,0.288;P<0.01),与社会支持各因素可能没有相关;③生活事件中的其他、人际关系、受惩罚、学习压力4个因子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t=5.134,2.428,-3.902,2.512;P<0.05)。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有关,与社会支持关系较弱。

  • 应对方式在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总体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李洁;姚迪;刘晓芹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老年人内外向与总体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对59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得分为(75.848±13.275);②内外向人格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57,0.306,0.164;P<0.01);内外向人格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3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174,-0.231,-0.148;P<0.01);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3,0.254,0.043;P<0.01);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自责、幻想、退避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38,-0.741,-0.700;P<0.01);③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的6个维度均在人格内外向与总体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影响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内外向人格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中,应对方式具有中介效应。

  • 8~13岁儿童的归因风格特点初探

    作者:贾文静;郑维廉;冯胜闯

    目的:了解小学生特有的归因风格特点,以便针对性地培育良好归因风格。方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 CASQ),对河南、江西两地共2109名3~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归因问卷的各个维度上,小学女生均比男生得分高,除负性事件普遍化、永久化和无望感外,其他维度得分差异均达统计学意义(P<0.05)。在归因各维度得分上,年级差异显著(P<0.05),小学高年级学生负性事件的普遍、永久和内在归因得分高(F=2.84,P<0.05;F=6.33,P<0.001;F=3.40,P<0.05),无望归因得分高(F=6.16,P<0.00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正性事件的普遍、永久归因上得分低(F=10.79,P<0.001;F=9.19, P<0.01),但内归因得分高(F=3.59,P<0.05)。结论小学女生整体上比男生乐观,其归因风格异于男生。小学高年级学生易于对负性事件做悲观归因,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将正性事件的原因推广,但具有内归因的倾向。提示教师和家长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关注孩子的归因风格训练,帮助其养成积极的归因倾向,为学生迈入青春期做好准备。

  • 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金一波;李文涛;陶灵芝

    目的:了解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各维度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某大学374名学生,分别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孤独量表、信任他人量表和人脸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微博使用者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2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未使用者(t=-3.907,-2.060;P<0.01),而在社交回避因子上,微博使用者得分显著高于未使用者(t=2.890,P<0.05);②自尊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而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交回避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与人际信任、幸福感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与非使用者相比,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差;微博使用者的自尊、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孤独感、人际信任及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

  • 乡镇高三学生责任心状况及与自尊的相关

    作者:杨绍清;李薇;庞楠;牛春娟;张郢;冷佳

    目的:探讨乡镇高三学生责任心的现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 SES)和中学生责任心问卷对某乡镇中学在校高三学生118名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乡镇高三学生的责任心存在显著差异(t=2.13,P<0.05);②乡镇高三学生的自尊与责任心存在显著正相关(r=0.57,P<0.01)。结论乡镇高三男学生的责任心强于女生;并且自尊高的学生,其责任心也高。

  • 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

    作者:罗小芳;王强;齐娜娜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初中生孤独感的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7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初中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和情绪控制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01);家庭氛围对初中生的孤独感和心理韧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01);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韧性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心理韧性个人力方面(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情绪控制对孤独感的预测力高(β=-9.43,P<0.01);心理韧性支持力方面(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也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人际协助对孤独感的预测力高(β=-10.57,P<0.01)。结论心理韧性可能是影响初中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 “城中村”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海宁;杜玉凤;李晓敏;李宝芬

    目的:探讨“城中村”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河北省承德市、石家庄市、唐山市选取388名城中村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城中村”儿童的行为问题在生活压力的不同水平上差异显著(F=9.669,P<0.01)。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城中村儿童问题行为与父亲关爱因子(r=-0.140,P<0.01),母亲关爱因子(r=-0.177,P<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表明生活压力对儿童行为问题(N和A行为问题)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60,P<0.001;β=-0.182,P<0.01);母亲关爱因子对A行为问题及N行为问题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71,-0.167;P<0.01)。结论“城中村”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是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对“城中村”儿童的行为问题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军事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各维度分析

    作者:鲁娟;林志永;阮昕敏

    目的:探讨军事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在各个维度上的分布特征。方法以某军医大学研究生为例,应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比较研究生总体、不同群体之间挑战性、好奇性、冒险性、想象力4个维度得分的差异。结果①研究生创新能力各维度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F=66.365,P=0.000),得分高的是挑战性(75.566±10.316)和好奇性(75.012±10.807),其次是冒险性(72.839±10.070),后是想象力(69.211±11.685);②不同群体研究生创新能力各个维度之间的比较,只有不同学历研究生在想象力方面有差异(F=4.381,P=0.037),博士研究生想象力(67.712±12.175)低于硕士研究生(69.643±11.500)。结论军事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各个维度都在中上水平,挑战性和好奇性较高;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不大;相对而言,想象力匮乏,尤其是博士研究生。

  • 高师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李飞;李建伟

    目的:掌握高师生心理弹性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437名高师生接受心理韧性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高师生整体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更倾向运用积极应对方式。自责(t=2.673,P=0.008)和求助(t=-2.540,P=0.011)、目标专注(t=2.996,P=0.003)等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P<0.01),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自责、解决问题、退避和求助等9因素可有效解释心理健康(34.1%)。结论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注重个体心理弹性的建构和提升,要加强个体应对方式运用的训练与指导。

  • 边防官兵心理承受力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宋红涛;张理义;杜凡;汤泉;王煜蕙

    目的:研究边防官兵述情障碍与心理承受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某部队241名边防陆军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整群随机抽取某军区450名非边防陆军官兵作为对照组,运用军人述情障碍量表和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评定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述情障碍状况和心理承受力状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边防官兵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边防官兵(33.44%,7.91%;P<0.001);②边防官兵的述情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心理承受力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r=-0.499~-0.266,P<0.01);③心理承受力高分组的边防官兵述情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心理承受力低分组的边防官兵( t=4.962~6.514,P<0.01);④以边防官兵的述情障碍总分为因变量,心理承受力各因子为自变量,意志力和人际关系因子进入回归方程(t=-5.949,-2.309;P=0.000,0.022),分别能解释述情障碍总分变异的24.6%和2.2%。结论心理承受力是边防官兵述情障碍的保护性因素,其中意志力和人际关系的作用尤为明显。

  • 护理人员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

    作者:李晓晓;曲海英

    目的:探究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3所医院23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后运用SPSS l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结果①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平均标准分为(30.50±10.548);②年龄、婚姻、子女状况、职称、编制在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F=5.782,P<0.01;t=-4.578,P<0.001;F=5.025,P<0.01;F=5.741,P<0.01;t=3.648,P<0.001);③护理人员成就动机强度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336, P<0.01);结论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且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其各个维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成就动机强度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 精神专科医院中层管理者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作者:王伏兰;高群

    目的:探讨精神专科医院中层管理者的人格特征,并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专科医院中71名中层管理者进行测查,然后对测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精神专科医院男中层管理者群体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世故性、自律性得分显著高于中国成人常模得分(t=8.794,P<0.001;t=2.215,P<0.05;t=18.099,11.183,4.888,7.352;P<0.001;t=2.362,P<0.05;t=7.070,P<0.001);怀疑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得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得分( t=-11.020,-8.775;P<0.001;t=-2.169,P<0.05;t=-4.790,-12.121;P<0.001)。女中层管理者群体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得分(t=6.905,P<0.001;t=3.027,P<0.01;t=10.001,8.469,3.956,9.519,5.522;P<0.001);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得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得分(t=-9.010,-12.746,-3.668,-10.763;P<0.001)。 SCL-90各因子的得分都显著低于中国常模得分( P<0.001)。11个人格因素与SCL-90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精神专科医院中层管理者中,中层管理者普遍具有外向、热情、富有才识、稳定成熟、轻松兴奋、做事有恒、尽职尽责、冒险敢为、果断、机灵能干、自律严谨、随和自信等优秀的人格特征。中层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而言较高。在一些优秀的人格特征基础上,中层管理者们能够进行相对有效地心理调节。

  • 医生工作资源对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

    作者:崔妫;王芳;许燕

    目的:探究工作要求和医生职业倦怠的关系,以及工作资源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医生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一定借鉴。方法2012年底使用改编的医生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要求-资源量表,对全国10地区510名医生进行测查。结果医生整体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三维度(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均呈显著正相关( r=0.33,0.36;P<0.001;r=0.18,P<0.01),医生工作协调性要求、工作强度要求与去人性化呈显著正相关(r=0.21,0.20;P<0.001),医生工作强度要求、知识技能要求与医生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r=0.12,P<0.01;r=0.23,P<0.001)。医生工作自主性与情绪衰竭、与去人性化呈显著负相关(r=-0.20,P<0.001;r=-0.10,P<0.05),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三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21,-0.22;P<0.001;r=-0.13,P<0.01)。工作自主性对工作协调性要求与去人性化有正向调节作用(β=0.114;P<0.05),社会支持对工作协调性要求、工作强度要求与医生去人性化有负向调节作用(β=-0.104,-0.102;P<0.05),社会支持对工作强度要求、知识技能要求与低成就感有负向调节作用(β=-0.146,-0.149;P<0.01)。结论在我国医生群体的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本研究发现工作资源对工作要求与医生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为医生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和手段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1207名新兵应对方式影响因素

    作者:熊玫

    目的:了解新兵的应对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207名新兵进行测评。结果研究中所选被试在遭遇应激性事件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机率多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新兵样本得分显著低于全国样本得分(积极应对:t=-4.59,P<0.001;消极应对:t=-35.88,P<0.001);影响新兵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即个人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部分背景情况。结论针对新兵开展的心理教育应考虑其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作者:周紫婷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整体心理资本水平较高;心理资本的不同维度在性别(t=2.43,P<0.05)、学历(t=2.22,P<0.05)和出生地(t=2.37,P<0.05)上有显著差异;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心理资本有5个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预测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希望(29.3%)、谦虚诚信(8.5%)、乐观向上(3.6%)、回复力(1.5%)和融洽的人际关系(1.2%)。结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受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

  • 空巢老人应对方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翟景花;杨海霞;宋爱芹;郭立燕;刘霞;张妍;李印龙

    目的:了解空巢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促使空巢老年人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8例60岁以上空巢老人,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①空巢老人的积极应对平均得分为(22.44±5.68)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1.24± 3.57)分;②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来源、体育锻炼、婚姻状况和家庭收入对积极应对有影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F=7.049,P=0.008;χ2=21.881,P=0.000;F=8.353,P=0.000;χ2=19.028,P=0.000;F=3.641,P=0.027;χ2=27.995,P=0.000);③性别、经济来源、体育锻炼、睡眠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对消极应对有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F=9.202,P=0.003;F=3.327,P=0.023;χ2=10.224,P=0.017;χ2=27.527,P=0.000;χ2=9.288,P=0.026)。结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睡眠情况,提高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鼓励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使空巢老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采取更为积极的应对方式。

  • 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

    作者:廖峻

    目的:探索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云南昆明学院420名90后大学生为对象,采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90后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总量表(t=-3.36)、保健因素(t=-4.14)、自我发展因素(t=-3.32)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专业90后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总量表(F=4.51,P<0.05)、声望地位因素(F=6.94,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兼职大学生与非兼职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因素( t=2.97,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保健因素、自我发展因素、声望地位因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0.31,0.14,0.24,0.33;P<0.01)。结论90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对职业价值观问卷各维度的重视程度就越高。

  • 控烟课程对公共卫生学生控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评价

    作者:尹慧;贾秋芳;李晶焱;韩依辰;张秋菊;陶雨春;王琪;王丽敏

    目的:分析控烟课程对公共卫生学生控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探讨提高控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50名某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开展控烟课程,采用自编《控烟自我效能感量表》比较课程前后学生的控烟自我效能感得分,评价控烟课程的效果。使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3.0以及AMOS 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来看,经过控烟课程干预后,公共卫生学生控烟自我效能感提高明显,从(2.635±0.611)上升至(2.815±0.612)( t=-3.367,P<0.01),但一般自我效能感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差别(t=-1.212,P>0.05)。其中男生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控烟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t=-0.600和-1.194,P>0.05),女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t=--2.157,P<0.05)和控烟自我效能感得到显著提升(t=-3.465,P<0.01),但控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程度优于一般自我效能(t=2.286,P<0.05)。结论《控烟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控烟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显著提升公共卫生学生控烟自我效能感。控烟课程对公共卫生学生控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呈现性别差异,应进一步完善控烟课程,增强其对男生的作用。

  • 期望、体验和即时评价对消费者学习的影响

    作者:陈彩燕;王成功;魏知超;徐钟庚

    目的:探讨消费者的期望、体验和即时评价对消费者学习的影响。方法采用2×2×3混合实验设计和两种食品材料,对14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考察。结果①预测组对两种食品的评分有显著差异(口感t =6.000,P<0.001;新鲜度t=3.107,P<0.01;质量t=3.111,P<0.001);②有预期组对知名食品的质量评分显著低于预测组(质量t=-2.22,P<0.05),无预期组对知名食品的口感和质量评分显著低于预测组(口感t=2.27,P<0.05;质量t=2.28,P<0.05);③有预期的即时评价组对两种食品评分无显著差异,无预期的即时评价组对不知名食品的口感和新鲜度评分显著高于知名食品(口感的Paired t=-2.15,P<0.05;新鲜度的Paired t=-2.00,P<0.05);④有预期的即时评价组对两种食品的口感和新鲜度评分差异显著不同于延迟3天和延迟6天回忆组(口感t=2.180,P<0.05;新鲜度t=2.611,P<0.05;口感t=2.531,P<0.05;新鲜度t=1.989,P<0.05);⑤有预期的即时评价组间隔6天后对知名食品的评分显著不同于预测组(口感t=-2.692,P<0.01;新鲜度t=-2.075,P<0.05;质量t=-2.073,P<0.05),无预期的即时评价组间隔6天后对知名食品的评分显著不同于预测组(口感t=-3.81,P<0.001;新鲜度t=-3.24,P<0.05;质量t=-3.39,P<0.05)。结论当消费者先前持有对产品的期望,它会与体验共同影响对产品的回忆;当仅存在消费体验而不存在期望时,回忆趋于同体验相一致;存在即时评价效应,并可持续一段时间。

  •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作者:廖秀红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对293名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完美主义高分组在人际信任总分上显著低于完美主义低分组( t=-3.053,P<0.01)。大学生完美主义总分与人际信任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r=-0.183,P<0.01);完美主义担心出错(r=-0.257,P<0.001)、父母要求(r=-0.215,P<0.001)与人际信任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中的担心出错和条理性2个维度对人际信任总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有关,对人际信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情绪调控策略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关系的性别差异

    作者:安献丽;陈四光

    目的:研究情绪调控在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症状中的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利用认知情绪调控问卷调查了265名大学生的积极评估与沉思默想两种策略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情绪调控策略与PTSD症状之间的性别差异,并利用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了生活应激经历与情绪调控策略对PTSD症状的影响。结果女生比男生会更多地采用积极评估策略来应对应激(t=-1.91,P=0.058),并且积极评估策略与女生的PTSD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避:r=-0.26,P<0.01;记忆闯入:r=-0.19,P<0.01;高唤醒:r=-0.19,P<0.01)。但积极评估与PTSD症状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积极评估策略的使用与男生的PTSD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记忆闯入:r=0.28,P<0.05;高唤醒:r=0.26,P<0.05)。沉思默想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男女差异,无论对于男女,沉思默想与PTSD症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r=0.37~0.46,P<0.01)。研究还发现,情绪调控比生活应激经历本身更能决定PTSD症状的严重性。结论应激后陷入沉思默想不但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还可能会破坏男性利用积极评估策略应对应激的能力。

  • 个人资源在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靳海风;曾祥岚

    目的:研究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水平间的中介变量,考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等个人资源在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09名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且考察个人资源的中介作用。结果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存在正相关(r=0.323,0.238,0.174;P<0.01)。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正相关(r=0.289,0.217,0.430;P<0.01)。考察单一变量在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时,应对方式、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分别为13.61%(P<0.01)和9.33%(P<0.01);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不显著(P>0.05);当同时考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在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时,中介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分别是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 不同情绪状态对驾驶决策风格的影响

    作者:琚芳艳;常若松;郭双

    目的:探索驾驶员不同情绪状态对驾驶决策风格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17名驾驶员完成一般决策风格量表和情绪状态量表。结果①理智型,直觉-冲动型和依赖型3个决策风格的性别差异显著( F=100.37,58.01,48.70;P<0.001);②年龄,受教育水平,驾龄与3个决策风格相关显著( r=0.252,0.290,-0.225,0.379,-0.353,-0.158,-0.282,-0.269,-0.252;P<0.05)。每周平均驾驶里程与直觉-冲动型和依赖型决策风格相关显著(r=-0.195,-0.246;P<0.05);③愤怒对直觉-冲动型决策风格具有负向预测作用(r=-0.161,P<0.05),紧张对依赖型决策风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r=0.242,P<0.01),精力对理智型和直觉-冲动型决策风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r=0.162,0.195;P<0.05),抑郁对依赖型决策风格具有负向预测作用(r=-0.171,P<0.05)。结论驾驶员不良情绪状态的稳定性越差,持续性时间越长,决策风格越趋向于直觉-冲动型和依赖型。

  • 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认同状况调查

    作者:姚雪;吕昕;吕善辉;李薇;李丽娜

    目的: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评价唐山高等教育直接满足本地社会现实需要的充分程度,探寻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绩效水平的途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与综合分析所得数据。结果①高校学科专业品质服务绩效认同度达到82.1%,具备社会化服务需要的学科专业;②高校服务社会的科研实力满意度仅为42.4%,需要提高社会服务的科研实力;③高校人才培养满意度为54.7%,要进一步重视并加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④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观念满意度达到54%,具备社会化服务观念;⑤高校已经建立社会化服务绩效评价机制的认同度低于40%,普遍缺乏社会化服务绩效评价机制。结论以更加科学的学科专业、更强的科研实力、更加全面、良好的人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效益,构建社会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管理和适时监控社会服务绩效。

  • 微笑表情对大学生态度的影响

    作者:张珊珊;尹俐心

    目的:运用表情操控技术,考察表情操作对大学生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8名被试进行实验,采用2(情境故事效价:积极、消极)×2(面部表情:控制、微笑)两因素被试间设计,分析在表情操作后大学生对不同效价情境故事的态度。结果情境故事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81.50,P<0.01)。事后比较(LSD)显示,积极情绪故事比消极情境故事所持态度更积极;情境故事类型与表情操作组交互效应显著(F=37.50,P<0.01),在积极情境故事条件下,微笑组高于控制组;在消极情境故事条件下,控制组高于微笑组。结论微笑表情影响大学生积极态度的形成。

  • 人际关系与角色类型对归因过程及情感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茹;石志远;程乐森

    目的:考察人际关系及角色类型对大学生好感度、归因过程、责任推断以及情感变化等的影响。方法根据李晓巍2006年自编的学校处罚情景改编问卷,通过角色扮演,采用likert 7点量表测量120名被试的反应。结果在外部归因维度上的方差分析,人们对朋友倾向于外部归因,对竞争对手倾向于内部归因,陌生人居中(F=7.959,P<0.05)。在内部归因维度上的方差分析,人际关系类型的主效应(F=9.744,P<0.001)及其与角色类型的交互作用均显著(F=3.401,P<0.05)。在情感变化上的方差分析,朋友关系时好感度差值大,陌生人居中,竞争对手小。其中朋友与竞争对手之间差异显著( F=4.410, P<0.05)。结论不同人际关系与角色类型在归因部位以及情感变化上作用明显。

  • 人格和情绪对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

    作者:王笑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情绪状态对不同人格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结合问卷法和实验法,研究不同人格的18~25岁在校大学生,在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状态下风险决策的差异。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对大学生人格进行测量、分组。根据其中开放性维度得分的高低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再随机各分成两组。各组实验参与者经过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的诱导后执行风险决策,并对自己决策过程中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冒险得分和风险倾向性得分显著相关(r=0.861)。人格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3.306,P=0.074,ηp2=0.056),情绪的主效应显著(F=5.587,P=0.022,ηp2=0.091),人格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F=6.479,P=0.014,ηp2=0.104)。结论不同开放性人格大学生在风险决策中的冒险性差异存在边缘显著,在风险倾向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于风险决策的冒险性和风险倾向性影响显著,积极情绪状态下倾向于风险偏好,消极情绪状态下倾向于风险规避;情绪和人格对于风险决策的冒险得分和风险偏好得分有交互作用。

  • 人际关系网络类型对个人沉默行为的影响

    作者:吴迪;苗丹民;倪生冬;杨志伟;武圣君

    目的:揭示不同人际关系网络对个人沉默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收集某军校90名学员人际关系数据,运用感染模型、描述性统计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一般咨询”和“外向请教”人际关系网络正向影响个人的沉默行为(β=0.35,0.26;P<0.05),而“个人隐私”人际关系网络对个人的沉默行为有着负向的影响(β=﹣0.30, P<0.05)。结论组织成员之间的沉默行为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并且不同人际关系网络对个人沉默行为的影响不同;沉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同时也是组织层面的问题。

  • 贫困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调节与中介作用

    作者:杨红梅;褚远辉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同时考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与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358名滇西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症状存在显著负相关(r=-0.448,P<0.01),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t=0.141,P>0.05),但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β=-0.055, P<0.01)显著;并且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值(β=-0.353,P<0.001)大于由社会支持中介的间接效应值(β=-0.055, P<0.01)。结论以增强成就动机水平为主,提升社会支持程度为辅,可能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

  •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神经毒性假说研究进展

    作者:高惠璞;孙志刚;宋丽华;李素水;张红梅;薛曼;王斌;李培英;赵瑞申

    本文综述了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神经毒性假说。

  • 自信心团体治疗对焦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作者:孙丽丽;葛玲;于明江;郭跃铭;张志强

    目的:探讨自信心团体治疗对改善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与惧怕否定评价的效果。方法将7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自信心团体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惧怕否定评价量表( FNE)评定,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患者焦虑症状和惧怕否定评价的改善状况。结果①在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症状、对否定评价的恐惧显著低于对照组( t=-2.89,6.06;P<0.01);②在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的焦虑症状、对否定评价的恐惧显著低于对照组( t=-10.92 ,6.32;P<0.01);③实验组干预后的焦虑症状、对否定评价的恐惧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焦虑症状、对否定评价的恐惧显著低于干预前,存在显著差异(F=43.704,49.102;P<0.001);④对照组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3个测查点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自信心团体治疗对改善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及克服对否定评价的恐惧有显著效果。

  • 改良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志林;李秀珊;孙磊;韩丽艳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与康复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森田治疗组和一般康复治疗组(以下简称改良组和康复组),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6周分别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IPROS)和自知力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改良组在阴性症状、康复效果、自知力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康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46,16.324,5.245;P<0.001)。结论改良组和康复组对改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恢复自知力均有效,但改良组的疗效更明显。

  • 结合团体辅导的《护理心理学》教学对提高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作用

    作者:赖青;李赢;黄秋平

    目的:探讨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理心理学》教学对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选取一个教学班共46名护生进行传统讲授式教学与团体心理辅导课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授课。采用前后测的实验设计,以社交回避和苦恼问卷(SAD)、大学生情绪控制问卷(ECQ)为评估工具。结果教学后,被试的社交回避(t=2.273)、社交苦恼(t=3.188)、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t=3.398)显著降低(P<0.05),攻击性控制(t=-2.668)和冲动性控制(t=-3.427)水平显著提高(P<0.05);情绪复述、情绪抑制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理心理学》教学对提高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有积极作用。

  • 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训练对潜艇艇员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杨;赵晓晶;董效信

    目的:探讨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训练对潜艇艇员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 PSQI)对潜艇艇员进行评估,将PSQI>7分的12名艇员作为训练组,12名PSQI<7分的艇员作为对照组,对训练组的艇员进行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训练。结果训练前训练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73,5.93,2.80,2.80,5.00;P<0.01);训练后训练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上的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t=9.57,7.29,7.42,4.63,6.51;P<0.01),在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上的得分低于训练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训练后脉搏、呼吸、PNN50的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t=3.96,3.63,5.52;P<0.01),H放松指数为(76.48±44.33),B放松指数为(89.31±24.58),综合放松度为(89.56±30.24)。结论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训练对治疗缓解失眠、引导睡眠有明显作用。

  • 生物反馈疗法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斌;陈瑜;邱致燕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抑郁情绪诊断标准的在校大学生32例,对其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时间为每周2次,每次30分钟,持续6周。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受试者治疗前后两次施测,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后大学生SDS得分(47.33±7.61)、SCL-90抑郁因子分(1.87±0.43)显著低于治疗前SDS得分(58.08±9.34)、SCL-90抑郁因子得分(2.66±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9.12;P<0.01)。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对于大学生抑郁有显著疗效。

  • 综合心理治疗对骨折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元艳平;沈振明;安颖奇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骨折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市骨科医院住院的骨折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及焦虑自评( SAS)和抑郁自评(SDS)[1]的评分比较分析。结果①心理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总分和各成分得分差异无显著性(t =0.108~0.343,P>0.05),两组间SAS,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378,0.592;P>0.05);②综合性心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46~6.00,P<0.01);日常功能障碍(t=2.201,P<0.05)治疗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6,10.580;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骨折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缓解其负性情绪。

  • 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和谐的影响

    作者:孙华风

    目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和谐进行调查,并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在其中的作用。方法60名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自我和谐量表( SCCA)调查,将测查结果与常模比较。同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团体心理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自我和谐的差异。结果①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SCCS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均高于常模,自我的灵活性低于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7,8.96,4.28;P<0.05);②经过6周治疗后,团体心理治疗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3.86;P<0.05)。团体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自我和谐性的3个维度,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0.54,0.34;P>0.05)。治疗后,团体心理治疗组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均低于常规组,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3.26,4.0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和谐性差,团体心理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交往焦虑,提高自我和谐性。

  • 麻醉体位固定带联合心理干预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周素敏;高洪泉;邓婧;赵永华

    目的:探讨自制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联合心理干预能否为剖宫产椎管内麻醉患者及新生儿带来益处。方法11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麻醉时应用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并联合心理干预,观察组只使用椎管麻醉,观察效果指标。结果与观察组相比,使用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联合心理干预对减少产妇穿刺时疼痛,一针穿刺成功增加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550,5.682;P<0.05),监测产妇指标和新生儿评分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联合心理干预应用在剖宫产麻醉时可以减少产妇痛苦,增加穿刺成功率。

  • 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作者:柳顺杰;安颖奇;王磊;沈振明;王振旺

    目的:分析以焦虑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用于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市骨科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名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心理干预措施基础上给予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要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8,6.88;P<0.01);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总满意率为95.77%,对照组骨折愈合总满意率为83.82%,两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5)。结论骨折患者多存在焦虑与抑郁等心理问题,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用于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于骨折愈合的满意度。

  • 紧急事件应急晤谈对爆炸事故目击人员危机干预效果评估

    作者:吴玲;王立钢;殷松

    目的:探讨紧急事件应急晤谈( CISD)对特大爆炸事故目击人员早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在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露爆炸事故发生后第13天,对距离爆燃点10~50m的36名现场目击人员应用紧急事件应急晤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于爆燃事故后第13天、第3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分别进行两次心理评估。结果经过干预,爆炸事故目击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性改善,SCL-90总分(t=8.49,P<0.001)、躯体化(t=6.77,P<0.001)、强迫(t=13.28,P<0.001)、人际关系敏感(t=3.13,P<0.01)、抑郁(t=9.08,P<0.001)、焦虑(t=8.37,P<0.001)、敌对(t=3.08,P<0.01)、恐怖(t=4.16,P<0.001)、偏执(t=7.02,P<0.001)得分均有所下降。结论 CISD对灾难目击人员的早期危机干预是有效的。

  • 团体辅导对失恋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

    作者:白汉平;郑荣

    目的:探究团体辅导对失恋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症状自评量表( SCL-90)中精神病性量表测量结果为无,SAS得分大于40,SDS得分大于40的正经历着失恋,分手1个月以上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被试进行为期8次的团体辅导,探讨团体辅导活动对大学生失恋引起的焦虑、抑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失恋大学生焦虑、抑郁及其应对方式特点。结果①在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焦虑,抑郁水平和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没有差异;②团体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t=-4.122,P<0.01)、抑郁(t=-3.355,P<0.01)得分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方面,相比对照组被试,实验组被试开始更多的运用“问题解决”(t=2.468,P<0.05)、“求助”(t=4.174,P<0.01)这两种积极的应对方式;③3个月后的追踪测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t=-3.514,P<0.01)、抑郁(t=-6.118,P<0.01)得分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方面,实验组被试运用了更多的“问题解决”( t=3.581,P<0.01)、“求助”( t=4.521,P<0.01)这两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对照组被试运用了更多的“自责”(t=-4.045,P<0.01)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地帮助失恋大学生摆脱失恋困境;团体辅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成员的应对方式。

  • 亚健康评定量表评价华南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信效度

    作者:王莹莹;林生趣;张远妮;姜虹;许军

    目的:考量亚健康评定量表( SHMS V1.0)应用于大学生亚健康状况测量的信效度。方法选取华南地区1200名大学生,采用亚健康评定量表对其进行现场调查,研究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结果SHMS V1.0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4,分半信度为0.778。各条目得分与其所属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均较大( r=0.643~0.879),而与其他维度得分的相关系数较低(r=0.071~0.416)。各维度分与其子量表分的相关系数均较大(r=0.595~0.913),而与其他子量表分相关系数较低(r=0.244~0.633)。因子分析得到的9个因子与理论结构基本一致。该量表与SF-36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39(P<0.01)。结论应用SHMS V1.0评价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是可靠的、有效的。

  • 中文版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在震后受灾人群中的适用性

    作者:申寻兵;余琳;刘红宁

    目的:研究中文版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 PDS-C)在震后受灾人群中的适用性。方法选取震后受灾人群(有效n=125)进行PDS-C问卷测试,再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区分效度分析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各题与除该题外的问卷总分相关系数范围为0.267~0.689。问卷Cronbach's alpha为0.891,子量表Cronbach's alpha范围为0.722~0.811。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为:χ2/df=1.261,RMSEA=0.046,FMIn=1.139,F0=0.236,ECVI=1.8。问卷总分对生活领域不同受损程度可以进行区分( F=12.875,P<0.01)。结论中文版PDS问卷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

  • 挑战性与阻断性工作压力源量表的编制

    作者:吴国强;黄杰;李越;秦娟娟

    目的:编制挑战性与阻断性工作压力源量表,用以评估积极和消极工作压力的来源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在文献综述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收集积极和消极工作压力来源条目,随机选取474名企业员工和中小学校长进行施测,经过试测与项目修订、探索性因素分析、平行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量表由21个项目组成,其中,挑战性工作压力源由工作负荷、时间压力、工作职责和责任、工作复杂性组成,共9个项目组成;阻断性压力源由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人际关系紧张、官僚程序、职业生涯受阻、工作不安全感、组织政治组成,共12个项目组成。挑战性和阻断性工作压力源量表合成信度分别0.84、0.67,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平行分析结果均验证存在2个独立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二因素模型(χ2/df=5.996,GFI=0.90,NFI=0.91,CFI=0.931,RMSEA=0.091)优于单因素模型(χ2/df=3.962,GFI=0.866,NFI=0.904,CFI=0.891,RMSEA=0.10),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挑战性和阻断性压力量表具有良好的合成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两类不同性质工作压力的工具。

  • 大学生厌学影响因素测评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李阿特;闫祥林

    目的:对大学生厌学影响因素测评量表进行修订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对1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探索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厌学影响因素包含社会价值、学习动机、教师魅力、生活安排、课程设置和个人规划6个维度,量表的α系数为0.89。结论大学生厌学影响因素测评量表修订版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能够作为有效评估大学生厌学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

  • 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问卷的编制

    作者:方蕾;任攀宇;张银玲;曹宝花

    目的:编制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结构问卷,评价其信效度。方法采用质性访谈及专家函询法,编制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结构问卷。施测于315名慢性病患者,用Cronbach'sα系数评估问卷的信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法评价问卷的效度。结果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终确定问卷包括经济风险、身体诊疗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3个公因子、12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59.32%,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3,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16~0.781。结论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调查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结构的测评工具。

  • 情绪性量表在公务员中的信效度评价

    作者:郝树伟;洪炜

    目的:评价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在我国公务员中的信效度。方法用情绪性量表在我国公务员群体中进行施测,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经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情绪性量表表达性因子的7个项目被删除,量表保留了愉悦性和乐观性2个因子20个项目。20个项目的题总相关系数均大于0.4,因子载荷大于0.4,共同性大于0.16。2个因子可累积解释量表总变异量的57.821%。20项量表的建构效度、收敛效度、区别效度和效标效度也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02,愉悦性和镇定性2个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18、0.919;愉悦性和镇定性2个因子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919、0.848。结论情绪性量表(20项)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和评估我国公务员情绪性的工具。

  • 威胁性或应激性事件对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韧性的影响

    作者:赵阳;李辰宇;朱泽军;刘金超;吕少博;于晓宇;刘珍;苑杰

    目的:对32名已确诊的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应激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应激事件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唐山市两所自闭症康复机构32名自闭症儿童家长(每个机构16名,平均年龄34.5岁,其中父亲占25%,母亲占75%)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与心理韧性有显著相关(P<0.05)。①自闭症儿童家长在理性分析、重新关注计划、接受和自我责备的均值小于中值,其他各维度均值都大于中值;②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灾难化和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责难他人和心理韧性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维度和心理韧性没有显著相关;③心理韧性和应激事件各维度都具有相关关系,其中重新关注计划和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重新评价和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灾难化和心理韧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韧性受威胁性或应激性事件后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