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257/R
  • 国内刊号: 段建勋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花园 505-9-201 信箱
  • 曾用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托吡酯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作者:周会爽;刘增龙;崔利军;苏丽惠;张云淑;郑冬瑞;毕皓;李娇

    目的 探讨托吡酯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72例稳定服用氯氮平(治疗剂量或维持剂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合并托吡酯治疗(研究组),另一组单用氯氮平治疗(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在基线、2月末、4月末和6月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9,0.857,1.196,0.378;P>O.05).结论 托吡酯不影响氯氮平的血药浓度,两者可联合应用.

  • 住院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调查研究

    作者:盛民生;张先锋;胡军

    目的 探讨住院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56例男性住院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56名健康男性进行对照.结果 患者组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095,P<0.01);家庭支持少、病程短、年龄小、首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BPRS、SAS、TESS及病程.结论 住院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下,受多个因素影响,应予重视.

  • 工娱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作者:刘月芬;郭金刚;李全兵;李文华

    目的 探讨工娱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工娱治疗第180天时评定简明精神病性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结果 简明精神病性评价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分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9,P<0.01);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总分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2,P<0.05);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总分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4,P>0.05).结论 工娱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侯春兰;侯凌峰;张东升;董继雪

    目的 探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1例老年期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36例和氟哌啶醇组35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和氟哌啶醇针剂治疗,疗程2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针剂疗效相当(P>0.05),但利培酮口服液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是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较理想的药物.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调查

    作者:蒋幸衍;徐清;方馨怡;夏鸣华;赵彦;陆雅娜

    目的 评价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负担情况.方法 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49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其家庭照料及经济负担情况.结果 在FBS的6个因子中,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4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高(高于64%),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2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低(低于38%).男性分裂症照料者家庭经济负担因子分显著高于女性分裂症照料者(P<0.05),男性分裂症照料者家庭娱乐活动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女性分裂症照料者(P<0.01).农村患者FBS的家庭经济负担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城镇患者(P<0.01),家庭娱乐活动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分显著低于城镇患者(P<0.05).患者家属SAS均分为(48.86±12.43)分,明显高于正常人(36.42±0.53)均分,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4.14,P<0.01);其中超过界限值50分者有253例(56.3%).449例患者SDS均分为(50.06±8.92)分,明显高于正常人(40.23±8.78)均分,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3.03,P<0.01);其中超过界限值53分者有282例(62.8%).结论 精神分裂症造成严重的家庭和经济负担,患者亲属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 住院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水平及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孙丽娟;张国富;郑红丽;封砚村;卢燕;李金红;郝慧君;张莉;张海霞;谢侃侃;李艳;李亚琼;罗小年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贬低一歧视感知量表对21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0.85%的被调查患者有病耻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高于情感病患者(X<'2>=8.843,P<0.01);病程5年及以内的患者病耻感高于5年以上的患者(X<'2>=5.448,P<0.05).结论 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水平高,患者的病耻感与精神疾病诊断及病程有关.

  • 喹硫平与西酞普兰治疗单相抑郁的对照研究

    作者:刘海军;高志俊;刘小霞

    目的 探讨喹硫平治疗单相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7例单相复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8例)和西酞普兰组(39例),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末喹硫平组HAMD、HAMA减分优于西酞普兰组(t=2.16,t=2.33;P均<0.05),8周末时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t=0.71,t=1.49;P均>0.05);治疗结束时喹硫平组与西酞普兰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4.2%,57.9%和35.9%,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41,0.1062;P均>0.05);喹硫平组头晕、口干、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多于西酞普兰组.结论 喹硫平治疗单相抑郁障碍的疗效与西酞普兰相当,但头晕、口干、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较多见.

  • 米氮平合并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对照

    作者:蔡效红;白虎明

    目的 探讨米氮平合并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对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用米氮平治疗,部分病例合并认知治疗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均有效,合并认知治疗组起效快(P<0.05),疗效好.结论 米氮平合并认知治疗对治疗脑卒中抑郁疗效较好.

  • 文拉法辛缓释剂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

    作者:杨梅;王得燧

    目的 了解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服用文拉法辛缓释剂,对照组服用阿米替林,分别治疗6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第2周时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评分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22;P<0.05).治疗第4周时躯体化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18;P<0.05).两组不良反应在治疗第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5).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安全、有效.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李淑丽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问卷对19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患家属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t=2.831,P<0.05),严重程度与亲属关系、患者年龄结构、住院次数、亲属对患者回归社会的愿望等有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全病程治疗过程中要对家属提供心理帮助.

  •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高良会;颜景祥;张扬;杨老虎

    目的 观察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1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33例),治疗剂量分别为30~60mg/d和10~15mg/d,观察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6周末度洛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24/31)和76%(2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05);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2%(16/31)和55%(1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05).治疗第1周末,度洛西汀组起效率为35%(11/31),与艾司西酞普兰组36%(12/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05).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大于10%的度洛西汀组为便秘、失眠和食欲降低,艾司西酞普兰组为失眠和疲劳.结论 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同样安全有效.

  • 家庭治疗对青少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作者:包炤华;杨碧秀

    目的 探讨家庭治疗对青少年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 对干预组31例青少年焦虑症患者进行20周共10次系统家庭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照组31例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单用药物治疗20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74),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20周末对患者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①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及治疗20周SAS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治疗4周,t=3.411和t=2.434,P<0.01;治疗20周,t=11.277和t=4.373,P<0.01),干预组治疗20周末显著低于治疗4周末(t=6.542,P<0.01);②干预组治疗4周末GQOLI-74无显著差异(t=1.0265,P>0.05),治疗20周末GQOLI-74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8.666,P<0.01);③干预组治疗20周末EMBU中F1,F2,F4,M1,M3,M4较前显著改善(t=3.141,3.235,3.035,4.291,3.076,4.161;P<0.05).结论 家庭治疗对青少年焦虑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远期疗效较明显.

  • 西酞普兰对共病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任会鹏;王学义;宋美;刘小玉;王小敏;史少霞;王金成;王岚

    目的 探讨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后的治疗反应以及疗效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其中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8例,设为共病组;配对抽取未合并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17例,为非共病组.疗前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17,HAMD-17)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随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西酞普兰片(喜普妙)进行治疗,治疗剂量和疗程均相同,治疗后采用HAMD减分率评价两组疗效.并检测共病组疗后的HbAlc水平,按照HbAlc水平再将共病组分为HbAlc迭标组(HbAlc<6.5%,n=18)和HbAlc不迭标组(HbAlc≥6.5%,n=10)2个亚组,并对2个亚组的疗效和其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①治疗后共病组HAMD减分率明显低于非共病组(t=-5.049,P<0.01);②共病组中HbAlc达标组和HbAlc不迭标组相比,迭标组疗前HbAlc水平较低,迭标组HAMD减分率明显低于非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6,P<0.01).结论 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患者抗抑郁治疗的效果明显差于非共病组,血糖控制不良的共病患者疗前的血糖水平较高,同时该组患者抗抑郁的疗效不佳.

  • 利培酮联用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研究

    作者:李广田;元艳平;李达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用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7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利培酮合并舍曲林40例)与单用组(单用利培酮38例),疗程12周.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 治疗12周后合用组有效率高于单用组,PAS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低于同期单用组(t=3.62,P<0.01),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在使用利培酮的同时联用舍曲林,对改善阴性症状有明显作用.

  • 心理社会因素及干预在高血压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马晓飞;刘存英;杨凤玲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综合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高血压患者回顾性测评和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并随机分为综合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评定、比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袁(SDS)、ABP、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高血压患者SRRS均大于150生活变化单位(LCU)定量;②SAS、SDS总粗分均分别大于40分、41分;③SAS、SDS在综合心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和2.16,P<0.05);④综合心理干预前后SBP、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和3.92,P<0.001);⑤综合心理干预组住院天数、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X<'2>=6.4,P<0.05).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综合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 胆石症患者与对照组的心理社会因素比较研究

    作者:化振;杨军;施旺红;谭贤珍

    目的 探讨胆石症患者与对照组心理社会因素的差异性.方法 设立疾病组和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86名胆石症患者为疾病组,以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了16种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测量.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的性格特点是高乐群性、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低稳定性和幻想性(t=3.45,1.95,3.75,3.10,2.59,2.03,2.76;P<0.05,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心理健康状况偏低(P<0.05,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在过去一年中,疾病组面临更多的消极生活事件,客观支持低(P<0.05,P<0.01).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胆石症患者在人格、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 军医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

    作者:鲁娟;周琳;李健

    目的 调查某军医大学1640名在校学员的专业兴趣.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以性别、类别、年级、专业、年龄为自变量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 学员总体现在的专业符合当初愿望的占66.7%,不同性别、类别、年级、专业之间有差异(X<'2>=38.025,21.946,18.916,121.958;P均<0.001);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占55.9%,不同类别、年级、专业之间有差异(X<'2>=21.417,25.154,42.075;P均<0.01).结论 军医大学生专业兴趣总体较高,和志愿符合情况类似.

  • 医学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泳如;图雅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39名广州大学城某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间毕业生在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存在差异(t=2.61,2.24;P<0.05);②医学毕业生与非医学毕业生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中存在差异(t=1.71,1.74;P<0.05);③毕业生与非毕业生除焦虑、敌对、恐怖外,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 自尊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张敏;张林;阮鲁君

    目的 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3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②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自尊、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都有显著的影响(t=9.69,4.53,8.80,6.91;P<0.001);⑧一般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时间管理倾向,还通过自尊间接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结论 自尊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相关回归研究

    作者:孔鑫;徐勇;葛玲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应用自编背景信息调查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量表对其进行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结果 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情绪孤立(t=3.273,P=0.002)、社交孤立(t=5.904,P=0.000)、情绪孤独(t=4.721,P=0.000)、社交孤独(t=5.679,P=0.000)4个维度上差异显著.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4个维度与网络成瘾相关非常显著(r分别为0.133、0.206、0.223、0.254),大学生的情绪孤立(β'=0.099,P=0.000)、社交孤立(β'=0.154,P=0.000);情绪孤独(β'=0.134,P-0.000)、社交孤独(β'=0.167,P=0.000)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结论 孤独感是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对网络成瘾的治疗应当考虑这一因素.

  • 述情障碍对身份相关表情后遗效应影响

    作者:谢宇;孙明裕;朱敏敏;李孝明

    目的 探讨述情障碍对身份相关表情后遗效应影响.方法 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评定量表(TAS-20)在大学生中筛选出高述情障碍者和低述情障碍者各20人,要求被试完成身份相关的表情后遗效应测试.结果 ①述情障碍高分组与低分组在无适应性干扰实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P=0.15);②述情障碍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表情后遗效应差异显著(F=7.1,P<0.05);③身份差异在表情后遗效应差异非常显著(F=7.4,P<0.01).结论 述情障碍者在表情加工存在缺陷,并影响表情后遗效应.

  • 四届新生的大学生人格问卷测评比较

    作者:王冰蔚;王永铎;魏双锋;张高峰

    目的 了解四届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及变化情况与趋势.方法 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007~2010级新生共计15088人进行心理普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一类学生比例连续四届稳定在17%,二类学生波动较大在26%~42%之间;四届新生间总分差异极其显著(F= 34.239,P=0.000);四届新生排名前10位的心理问题比较一致,但问题比例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X<'2>>14.19,P<0.01),2008级学生问题比例高.结论 一、二类学生比例偏高;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其次是2010级、2007级、2009级.

  • 军医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调查

    作者:鲁娟;周琳;李健

    目的 调查军医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某军医大学所有在校学员对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学员总体课余时间主要还是用于自习(47.0%)、体育活动(40.5%)、上网(36.5%)、社团活动(36.0%),闲聊(29.8%)、逛街(26.2%),不同类别、年级、性别、专业学员情况有所不同.结论 军医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总体比较充实和丰富,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

  • 自尊、归因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韩利萍;丁凌云

    目的 探讨自尊、归因与内隐攻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归因、攻击性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65名大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结果 ①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在自尊、归因和攻击性3个方面,男生和女生愤怒因子差异显著(t=-2.562,P<0.05),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与外显攻击性上的言语攻击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350,P<0.01);内外归因维度与身体攻击、愤怒、攻击总分呈显著性相关(r=0.364,0.394,0.421,P均<0.01),与敌对呈显著相关(r=0.346,P<0.05);持续短暂维度与内隐攻击性有显著相关(r=0.269,P<0.05);普遍特殊维度与身体攻击维度呈显著相关(r=0.287,P<0.05),与愤怒、敌对和攻击总分呈显著相关(r=0.288,0.499,0.380;P均<0.01).结论 个体的攻击行为与自尊和归因密切相关,它们是攻击行为发生的2个重要因素.

  • 农业高等院校本科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作者:侯振虎;岳晓东;许晓芳;王羽青

    目的 了解农业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为改进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郑雪等人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初步对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抽样单位的200名本科生被试进行了调查,并对所得数据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本科生在负性情感量表上,不同民族(t=2.498,P<0.05)、信任感(t=2.880,P<0.01)上呈现出显著性或较显著性差异;在生活满意度量表上,是否为独生子女(t=3.219,P<0.01)、不同地区(F=4.299,P<0.01)、经济状况(t=3.107,P<0.01)、恋爱状况(t=2.460,P<0.01)呈现出较显著性差异;在正性情感量表上,是否为独生子女(t=2.689,P<0.01)、经济状况(t=2.789,P<0.01)、信任感(t=2.801,P<0.01)上呈现出较显著性差异;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信任感(t=3.328,P<0.001)上呈现出极显著性差异.其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状况良好,且在总体主观幸福感(F=2.443,P<0.05)、生活满意度(F=11.2 81,P<0.001)、正性情感(F=9.698,P<0.01)、负性情感(F=4.090,P<0.01)4个分量表上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 农业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大学生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与体验存在很大差异.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

    作者:郝敬旖;张莉

    目的 考察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执行功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方法 通过网络成瘾测验筛选,对30名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及汉诺塔测验.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上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汉诺塔测验的第一步时间和平均计划时间上有显著差异(t=2.45,P<0.05;t=3.1,P<0.01),在总时间、总步数上没有显著差异(t=1.68,-0.24;P>0.05).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执行功能的计划性因素有关.

  • 大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作者:谢静涛

    目的 探讨消极完美主义各因子及其总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消极完美主义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4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犹豫迟疑与积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呈负相关关系(r=-0.195,-0.355;P<0.01).过度谨慎仔细、过度计划和控制、极高目标和标准、消极完美主义总分均与积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P<0.01).害怕失败、过度谨慎仔细、消极完美主义总分均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P<0.01);②消极完美主义各因子对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有明显的预测作用:犹豫迟疑、害怕失败、极高目标和标准、过度谨慎仔细对自我效能预测的总贡献率为30.9 %(t=-10.323,5.141,4.662,3.046;P<0.01);过度谨慎仔细、犹豫迟疑、极高目标和标准对积极应对方式预测的总贡献率为11.6%(t=4.257,4.315,2.601;P<0.01);害怕失败、犹豫迟疑对消极应对方式的总贡献率为19.0%(t=6.279,3.877;P<0.01).结论 消极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 医学生恋爱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

    作者:张介平;刘婷;陈霞;郭航雨;叶怀祥

    目的 了解医学生不同恋爱状态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 应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恋爱状况调查表对泸州医学院2006~2008级的临床、中西医、非医专业的455名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结果 ①医学生总体的幸福感指数水平与幸福感指数量表的常模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9.90,P<0.05);②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维度上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性差异(t=-0.39,P>0.05;F=2.28,1.16;P>0.05);③总体上正在恋爱与未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t=-0.460,P>0.05);但大二学生恋爱与未恋爱的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t=-2.09,P<0.05);④不同性别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t=-0.74,P>0.05);⑤不同年级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F=-2.25,P>0.05);⑥不同专业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F=2.64,P>0.05).结论 医学生幸福感总体水平偏低.大二正在恋爱与未恋爱的医学生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其余维度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正在恋爱的医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性差异.

  • 社会支持、就业非理性认知与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刘曼曼;来燕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就业非理性认知与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就业非理性认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294名大学毕业生进行测量.结果 社会支持与就业非理性认知(r=-0.166,P<0.01)、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r=0.130,P<0.05)、就业非理性认知与心理健康(r=0.369,P<0.001)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就业非理性认知(F=46.016,P<0.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F= 26.742,P<0.001)可以较好地预测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结论 社会支持、就业非理性认知对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就业非理性认知是社会支持和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

  • 大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作者:周倩;姚志强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人际信任问卷与孤独感问卷,对8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人格各维度与孤独感相关显著(r=0.527,P-0.003;r=0.225,P=0.008;r=-0.464,P=0.006),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相关显著(r=0.308,P=0.005);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人格及人际信任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具有预测作用;精神质、神经质人格对孤独感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同时通过人际信任间接影响孤独感.结论 人际信任在神经质人格与孤独感、精神质人格与孤独感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及其特点的研究

    作者:李金霞;和娟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及其特点.方法 用<学习过程问卷>对西北师大2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11.0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深层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7.005和7.101,P=0.013和0.000),大学生浅层型动机和深层型动机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t=-2.984和2.869,P=0.003和0.002);②大学生浅层型策略和成就型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8.112和21.081,P=0.035和0.028),大学生浅层型策略和成就型策略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t=-5.749和4.962,P=0.000和0.001);③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差异,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存在相关.

  • 自尊、惧怕否定评价对公众演讲焦虑的影响

    作者:王井云

    目的 探讨自尊、惧怕否定评价对公众演讲焦虑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RC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简本(FNE),对2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自尊、惧怕否定评价可共同预测公众演讲焦虑(β<,1>=-0.393,β<,2>=0.242);②惧怕否定评价在自尊与公众演讲焦虑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0.169.结论 自尊、惧怕否定评价是影响公众演讲焦虑的因素,惧怕否定评价在自尊与公众演讲焦虑之间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 犯罪青少年与在校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比研究

    作者:耿丽丽;金志成

    目的 了解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进一步探讨网络成瘾的危害.方法 本调查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调查了3830名在校青少年及1466名少管所青少年的网络使用状况与网瘾状况.结果 ①在校青少年的网瘾发生率为11.9%,犯罪青少年的网瘾发生率为50.6%,犯罪青少年的网瘾发生率显著性大于在校青少年(X<'2>=907.5,P<0.01);②在校青少年上网排在前3位的活动依次为聊天、玩游戏、听音乐和看电影,犯罪青少年上网排在前3位的活动依次为聊天、听音乐和看电影、查资料;③在校青少年玩游戏的首要原因是释放压力,犯罪青少年玩游戏的首要压力是消磨时光.结论 犯罪青少年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在校生.

  • 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与网络使用自控力的研究

    作者:孙国庆;于妍;罗正里;李英;赵行宇

    目的 调查中学生手机网络使用情况、手机网络使用自控力特点及其与手机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本信息问卷、修订的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的中学生手机网络使用自控问卷对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现象比较普遍,并且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存在手机网络成瘾现象,但比例不大;②手机网络成癌总分不具有性别、年级的差异性,初中生在性别上具有手机网络成瘾差异(t=1.556,P<0.01);③性别与网络使用自控力反强迫性维度上成显著差异(t=2.182,P<0.01),年级在一定程度上与网络使用自控力存在显著差异(F= 16.719,P<0.01).结论 手机网络成瘾与手机网络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关系.

  • 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国富;张云彪;吕振雷;朱建中;陆志新;张梓威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进一步探寻网络成瘾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11.5完成.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得分(t=5.562,P<0.01),外向性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t=2.556,P<0.05);研究组母亲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699,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t=2.599,P<0.05),结论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②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母亲的人格存在缺陷,对网络成瘾患者的个性影响较大.

  • 抗震救灾官兵睡眠质量及其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高存友;甘景梨;赵兰民;陈涛;张伟红;丁庆华

    目的 调查了解抗震救灾官兵的睡眠质量,并探讨及时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 以参加抗震救灾368名官兵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查睡眠质量.将PSQI总分≥7分的官兵随机分为心理组和药物组,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干预过程中的第1,2,3,4周末再次进行睡眠质量评估.结果 抗震救灾官兵不良睡眠发生率为27.7%.干预的4周末两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药物组:t=21.32,9.43,12.32,6.43;P均<0.01;心理组:t=14.31,2.31,7.27,8.92; P<0.01或0.05).两组PSQI总分在干预的第1,2周时的差异有显著性(t=3.253,P<0.01;t=2.661,P<0.05),在3,4周未时差异无显著性(t=1.712,1.331;P>0.05).结论 抗震救灾官兵睡眠质量受到一定损害,药物和心理干预均可有效的缓解睡眠障碍,但心理干预起效较慢.

  • 新市民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作者:郑洪利;尹海兰;鞠晓辉;王兆红

    目的 探讨新市民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选取360名新市民,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新市民主观幸福感低于普通市民,存在显著性差异(t=8.75,P<0.001);新市民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r=0.465,P<0.01);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257,0.401,0.336;P<0.01).结论 新市民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不如普通市民.

  • 我军军官人格与幸福感关系的追踪研究

    作者:徐扬

    目的 探讨军官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410名军校学员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综合幸福感问卷的调查,其中234名在4年后接受了第2次的追踪测查.结果 ①相邻2次测查的军官,其人格特质(外向性t=-2.26、P<0.05;神经质t=9.10、精神质t=6.48,P<0.001)、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t=3.15、P<0.01,其余P<0.001)之间都达到了显著性差异;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2次测试结果中,外向性对幸福感的影响力和预测力稳定(预测力24.3%),神经质比较稳定(预测力27.5%),而精神质不稳定(预测力23%),即外向性>精神质.结论 人格特征是影响军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 重庆地区护士工作倦怠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许海燕;孙萍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和幸福进取者问卷,测试重庆地区518名护士.结果 ①积极心理健康与护士工作倦怠具有显著负相关(r=0.38~-0.62,P<0.01);②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幸福感、克服困难和目标管理是预测情绪衰竭的主要因素(β=-0.209,-0.176,-0.167),目标管理、学习成长和人际关系是预测玩世不恭的主要因素(β=-0.250,-0.215,-0.214),目标管理和人际关系是预测成就感低落的主要因素(β=-0.193,-0.167).结论 护士积极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工作倦怠显著相关,积极心理健康可有效预测工作倦怠.

  •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结构探索性研究

    作者:苏朝霞;郑英军;杨文圣

    目的 探索性研究中国背景下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源的结构,并进一步对压力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使用工作压力问卷对上海市的406位知识型员工进行测查.结果 工作压力源的第二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后4个因子(工作自主性、角色压力、工作负荷、工作决策)的题目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达0.54、0.55、0.70和0.75.相对男性、女性被试的角色压力(比如角色模糊)比较高(B=0.16,P-0.03);就工作时间而言,工作时间越长的被试感觉到的工作自主性方面的压力(B=0.17,P=0.06)和角色压力的压力越大(B=0.30,P=0.00).结论 ①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来源主要有工作自主性、角色压力、工作负荷和工作决策等4个方面;②男女性的工作压力源存在显著差异,女性角色.压力上显著高于男性;⑧服务年限对工作压力影响显著,工作年限越长,员工的工作自主性方面的压力和角色压力的压力越大.

  •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调查报告

    作者:李雅妮;吴均林;孙娜云;张雯露

    目的 为了解不同地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特点,对武汉和深圳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调查.方法 在武汉和深圳各抽取1个行政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地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督导机构和工作模式各不相同;深圳某区本科以上学历者高于武汉某区,武汉某区较高职称者略高于深圳某区;两地人员在专业背景、从医年限也存在差异.但是两地都存在单纯从事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很少、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间和年限短、工作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结论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还需要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整合社会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技术指导;扩大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加强专业培训.

  • 海勤人员疲劳状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熊波;张明月;吴岩印;刘俊松

    目的 探讨海勤人员疲劳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用疲劳评定量表(FA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8名海勤人员进行量表测评,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海勤人员在疲劳的严重程度上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而明显低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人组(t=38.16,P<0.01);军官的疲劳程度较士兵和士官相比明显偏重(F=5.48,P<0.01),且更具有情境特异性(F=10.89,P<0.01),并更易导致心理后果(F=8.47,P<0.01);已婚海勤人员的疲劳程度较未婚组明显偏重(t=2.56,P<0.05);潜水员不易出现由于疲劳导致的严重心理后果(F=-38.16,P<0.01);海勤人员疲劳的严重程度、情境特异性及可能导致的心理后果均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性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SCL-90的9个因子中躯体化、敌对和强迫症状是导致疲劳的较重要因素.结论 海勤人员疲劳状况及特点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 看守所男性服刑犯的心理状况及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作者:李晓波;任晓荣;尹常健;李宏刚

    目的 探讨看守所男性服刑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疑难案例侦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17名看守所男性服刑犯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被试与常模组在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t=15.60~22.79,12.64~22.73;P<0.01).结论 罪犯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罪犯在精神状态及人格结构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情绪上存在易冲动、不稳定的特点;人格上存在着高精神质、高内外向、高精神质的特点.

  • 抑郁及抑郁症的哲学解读

    作者:康燕;唐平

    抑郁这一术语经常被不加区分地用以描述抑郁性体验和病理性抑郁症状至抑郁症的整个连续谱.由于定义及标准的混乱,导致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困难.本文暂把这一连续谱按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一般性抑郁,即大多数人生活中情绪正常波动带来的抑郁体验;神经症性抑郁及抑郁症.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种类抑郁的哲学本质和意义并阐释抑郁症的临床本质.

  • 老年人迷信心理探因

    作者:李小龙

    通过多年来对50名60~97岁老年人的深度访谈,发现老年人更易产生迷信心理,但抱持迷信心理的老人数及迷信观念深刻程度与年龄并不呈正相关,即并非年龄越大抱持迷信心理的人数越多、迷信观念越强烈;老年人产生迷信心理的影响因素来自年老所带来的结果,即:衰老及社会隔离、迷信文化影响、久病厌世的心理需要、心理障碍与幻想、寻求寄托、期望长寿、关注死亡.研究提示年老并不必然迷信,为家庭及社会干预老年人迷信心理指出了方向.

  • 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张振红;李伟强

    移情一直都是社会心理学家和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所密切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 团体辅导提升高师专科生心理弹性的研究

    作者:熊庆秋

    目的 探索提升高师专科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辅导方式及效果.方法 以江西九江职业大学师范专科19名学生为实验组,对他们进行8次团体辅导干预,本班20名同质同学为对照组,在辅导前后施测心理弹性量表.结果 辅导后,实验组在弹性量袁的总均分(t=5.14,P<0.001)、自控性(t=2.77,P<0.05)、挑战性(t=3.59,P<0.01)、灵活性(t=4.45,P<0.001)及乐观倾向(t=3.75,P<0.01)等四成份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弹性量表得分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团体辅导对高师专科生心理弹性的提升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 单次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作者:段永

    目的 探讨单次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 对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某分院2010级40名新生进行单次的团体心理辅导.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交往焦虑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团体辅导前后大学新生的人际事件座激量、交往焦虑、人际困扰的得分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学新生交往焦虑的前测得分明显高于常模(t=2.218,P<0.05),团体辅导后大学新生人际事件应激量(t=-5.128,P<0.01)、交往焦虑(t=-3.463,P<0.01)和人际困扰(t=-2.836,P<0.01)得分较团体辅导之前有了明显的下降.结论 单次团体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

  • 接受心理咨询的求助者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研究

    作者:洪锐锋

    目的 了解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求助者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扬州地区1300名被试抽样调查,选取90名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求助者,将结果与普通人进行对照.结果 接受心理咨询的被试比未接受心理咨询的被试在认知上更加准确(t=2.488,P=0.014)、态度更加积极(t=4.41,P=0.00)、对心理咨询的担心更少(t=2.785,P=0.006).结论 接受心理咨询可以提高对心理咨询的积极态度.

  • 5·12地震后急性应激反应筛查表因素分析

    作者:郑建民;龚俊;庄子森;叶馨;杨醒;孙国平

    目的 分析创伤后应激反应筛查表(PTSS20)的因素构成及影响因素,了解创伤后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群特征.方法 203名5·12地震灾民完成PTSS20有效测验,以PTSS20总分低、中、高分3组做条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PTSS20因子分析得到8个因子构成:焦虑/警觉性增高、情绪不稳、迟钝/麻木、创伤再体验/回避、抑郁、无效应对、躯体不适、自伤或自杀行为,对总分累积贡献率为71.247%;除4个条目外,其余条目鉴别指数在0.23~0.575,有11个条目分在低、中、高度应激反应组比较依次增高;Cronbach's(系数为0.8646~0.8762;调整后的分半信度为0.8268.PTSS20总分与视听觉刺激直线相关;性别、调查时间、对村官的满意度、亲人死亡、家庭关系、年龄进入回归模型,复相关系数R=0.353.结论 PTSS20筛查量表能较全面反应急性应激反应的多种症状,可作为筛查工具.

  •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意向问卷初步编制

    作者:杜金;向娟;朱鸿;徐云

    目的 编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意向问卷.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假设构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意向问卷结构,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获得作弊行为的突显信念编制问卷;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8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各拟合指数(RMSEA=0.059,NFI=0.95,CFI=0.97)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结论 编制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意向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作弊行为的态度、主体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对改变作弊行为具有指向性.

  • 中国居民生活安全感量表的编制

    作者:夏春;涂薇

    目的 编制中国文化背景下居民生活安全感量袁.方法 在文献分析、开放式调查和深度访谈基础上,编制居民生活安全感量表,对1790名16岁以上成年中国居民进行测量,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居民生活安全感可以从5个维度进行测量,量表整体Cronbacha系数为0.741,与效标相关显著(P<0.01).结论 居民生活安全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居民安全感的工具.

  • 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及其信息加工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航

    目的 探讨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内隐职业偏爱及其加工机制,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和在职人员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法 内隐联想测验和纸笔版反应与不反应联想任务.结果 ①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0.649,P=0.424),任务主效应显著(F=1141.930,P=0.000),性别和任务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109,P=0.743);②专业技术组被试(t=-41.708,P=0.000)和服务组被试(t=-19.499,P=0.000)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都大于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且差异显著;③认知资源主效应不显著(F=2.546,P=0.116),组块主效应显著(F= 84.975,P=0.000),认知资源和组块的交互作用显著(F=9.714,P=0.000).结论 存在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和职业刻板偏爱;职业刻板印象的信息加工是自动化的,遵循图式过滤器模型.

  • 恐惧应激对大鼠心血管系统及一般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佳佳;严进;郑冬梅;唐云翔;潘霄

    目的 观察恐惧应激对大鼠血压、心率及一般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条件恐惧应激模型,将6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恐惧应激模型组、对照组.通过对大鼠恐惧行为的观察、自发活动试验的测定,动态观察两组大鼠在不同恐惧应激时期行为学方面的变化;通过无创尾动脉测压法,观察不同恐惧应激时程大鼠血压及心率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大鼠在不同恐惧应激时程血清中肌钙蛋白I浓度的变化.结果 恐惧组大鼠冻结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t=5.700,P<0.01);恐惧应激组体重在第2周以后增加显著低于对照组(t=2.675,t=2.316;P<0.05;t=3.930,P<0.01);自发活动中恐惧应激组活动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2.267,P<0.05;t=2.990,t=3.325;P<0.01;t=2.423,P<0.05);恐惧应激组自发活动中休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t=2.621,P<0.05;t=3.356,P<0.01;t=2.668,P<0.05;t=2.384,P<0.05);随着应激时程的增加条件恐惧应激组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第2周t=2.887,P<0.05;第3周t=4.263,P<0.01;第4周t=4.414,P<0.01);恐惧模型组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第2周t=2.382,P<0.05;第3周t=1.996,P<0.05;第4周t=1.881,P<0.05);条件恐惧应激模型组大鼠血清cTn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周t=2.147,P<0.05;第2周t=3.479,P<0.01;第3周t=3.402,P<0.01;第4周t=3.863,P<0.01).结论 条件恐惧应激对大鼠血压、心率、体重、一般活动、血清cTnl都有明显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