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257/R
  • 国内刊号: 段建勋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花园 505-9-201 信箱
  • 曾用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近12年广泛性发育障碍就诊情况的资料分析

    作者:姜凌霄;刘文文;张林娜;杨曹骅;江文庆;李焱;张喜燕;郝丽丽;郝楠

    目的 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心理咨询门诊12年间广泛性发育障碍(PDD)患儿的就诊情况,以预见其发展趋势.方法 自2000年1月-2011年12月间的病历中,每年随机抽取250份、共3000份,其中再选出诊断PDD的病历,逐一记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年间PDD患儿占所有就诊儿童的7.2%,儿童孤独症占其中76.4%;Asperger综合征近年确诊人数明显上升.男女比例维持在7.3:1;上海与外地户籍比例维持在1.5:1;初诊年龄为4~6岁的患儿比例多,但近年有下降趋势.确诊患儿初诊时平均病程为54.5个月;平均就诊次数为2次、且近年仅1次就诊的比例增多.结论 PDD在近年所受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作为专业人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从而对疾病进行更有效的干预.

  • 认知—存在团体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作者:王成艳;程明明;盛铭钧

    目的 探讨认知—存在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30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5),干预组予以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健康问卷(GHQ-20)、生命意义源量表(SML)、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两组SES、GHQ—20、SML、MLQ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干预组GHQ-20、SML、MLQ总分高于对照组(t=3.05,3.08,2.58;P均<0.05);干预组GHQ-20中抑郁和自我肯定两项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t=2.45,3.17;P均<0.05);干预组SML中自我超越意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99,P<0.001);干预组MLQ中追寻意义感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77,P<0.001).结论 认知—存在团体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降低抑郁水平、提升自我肯定、意义感,促进病人康复有积极作用.

  • 癫痫患者和配偶生存质量状况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晨;郎森阳

    目的 调查分析癫痫患者与其配偶的生存质量状况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以同质性的145例隐源性癫痫为对照,使用信效度均公认良好的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对145例外伤后癫痫患者与其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①WHOQOL— BREF:外伤后癫痫配偶的总体生存质量(t=3.928,P<0.01)、心理(t=5.334,P<0.01)、社会关系(t=9.654,P<0.01)和环境领域(t=4.337,P<0.01)得分均显著性低于患者,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t=5.334,P<0.01)以及生理领域(t=4.876,P<0.01)得分均显著低于配偶.外伤后癫痫患者在总体健康状况(t=3.809,P<0.01)以及生理(t=2.376,P<0.05)、心理(t=2.959,P<0.01)、社会关系(t=5.309,P<0.01)、环境(t=3.745,P<0.01)4个领域得分上均显著性低于隐源性癫痫患者,外伤后癫痫配偶的总体生存质量(t=4.036,P<0.01)、总体健康状况(t=2.807,P<0.01)以及社会关系(t=2.203,P<0.05)和环境(t=3.536,P<0.01)领域得分均显著性低于隐源性癫痫配偶;②QOLIE— 31:外伤后癫痫患者在发作担忧(t=3.767,P<0.01)、生活满意度(t=5.051,P<0.01)、情绪(t=3.819,P<0.01)、精力/疲劳(t=3.517,P<0.01)、社会功能(t=4.136,P<0.01)和总体得分(t=2.925,P<0.01)均显著低于隐源性癫痫患者.结论 较之隐源性癫痫,外伤后癫痫患者及其配偶的生存质量更低,但表现不同.

  • 抑郁症的完美主义人格特征

    作者:邱致燕;张斌;谢静涛

    目的 对抑郁症患者完美主义各项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心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对105名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年龄组在行动疑虑和父母期望上存在显著差异(t=2.031,2.459;P<0.05).担心错误、行动疑虑、父母期望、社会决定完美主义与APS-R中代表完美主义消极方面的差异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60,0.55,0.47,0.74;P<0.01).个人标准、自我定向完美主义、他人定向完美主义与APS-R中代表完美主义积极方面的高标准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81,0.70,0.56;P<0.01).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对差异性即完美主义的消极方面显著正向预测作用(F=39.173,Beta=0.737,P<0.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完美主义各维度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其中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对抑郁症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有重要影响.

  • 开放式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主观负担及影响因素

    作者:徐彩霞;李美银;杜韵华;邓文

    目的 探讨在开放式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家庭关系质量对其主观负担状况影响研究.方法 应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照顾者反应评估工具、家庭关怀度指数和家庭功能评定对111名住院病人照料者进行测试研究.结果 ①与一般内科病照顾者比较,开放式病房住院的精神疾病者照料者存在更多的主观负担感;②年龄、婚姻状态与健康问题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5,P<0.05;r=0.35,P<0.01),与自尊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7,-0.40;P<0.01);已婚者及照顾时间与时间受打扰因子呈正相关(r=0.38,0.35;P<0.01);经济压力因子与职业、家庭月收入呈负相关(r=-0.25,P<0.05;r=-0.41,P<0.01);家庭关怀度指数与自尊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CRA的其他四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对家庭功能来说,沟通、情感介入因子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情感介入因子与健康问题、家庭缺乏支持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③对于健康问题因子,家庭关怀度指数纳入方程,对健康问题贡献度为17%(F=11.02,P=0.001);自尊因子,家庭关怀度指数、年龄、情感反应依次纳入回归方程,贡献度为40%(F=12.29,P=0.000,0.008,0.04);对于时间受打扰因子,婚姻状态、家庭关怀度指数进入方程,贡献度16%(F=10.12,P=0.004,0.03);对于经济压力因子,家庭收入进入方程,贡献度26%(F=9.68,P=0.04);对于家庭支持因子,婚姻状态、家庭关怀度指数进入方程,贡献度26%(F=6.37,P=0.01).结论 开放式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主观负担高于一般内科患者照料者;照料者的主观负担与家庭关系、情感介入、年龄、婚姻状况等因素相关.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抑郁障碍识别与处理的临床水平评估

    作者:孙薇;王军;王志强

    目的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抑郁障碍标准化培训后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4个社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由经过课题培训全科医师,以及2名主治医师以上的精神科医师持续的临床指导,并每月组织1次专题小组讨论会;对照组仅由经过培训的全科医师单独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统计学方法频数分析与卡方检验等.结果 经专业理论培训后干预组对精神障碍,抑郁障碍均有较高的识别率,而对照组对此的识别率较低(x2=8.463,1.25,17.20,21.24;P<0.01~0.001).结论 经培训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明显好于没有经培培训的.

  • 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状态对家属病耻感的影响

    作者:孙建华;严保平;桑文华;孙秀丽;李建峰;付希光;王策;赵素银;栗克清

    目的 探讨被关镇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状态对家属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以2006年11月-2012年3月全省解镇救治出院的82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采用自我报告法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面对面询问了解患者的服药状况,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对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坚持服药患者64例(78.0%),未服药18例(22.0%),坚持服药及未再服药患者的家属均有病耻感,未再服药患者家属痛耻感感受高于坚持服药患者家属(t=2.011,P<0.05),是否坚持服药与ISMI疏远因子、刻板因子及总分成正相关(r=0.237,0.232,0.219;P<0.05).结论 解锁救治出院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病耻感,且未再服药患者家属为善,患者未服药增加了家属病耻感水平.

  • 产后抑郁症患者认知模式与人格特质

    作者:陈玲玲;许华山;陈瑶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PPD)认知模式、人格特质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389名产后3~7天的产妇进行测查.结果 ①在389名调查者中,产后抑郁症患者147例(37.8%);②产后抑郁症患者与产后非抑郁产妇的ATQ总分和DA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1,4.993;P<0.001);产后抑郁症患者与产后非抑郁产妇DAS的7个因子脆弱性、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6,4.082,2.826,3.736,3.321,2.649,2.924;P<0.01);③产后抑郁症患者和产后非抑郁产妇的精神质(P)、内外倾(E)、神经质(N)、和说谎(L)4个量表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90,2.052,11.154,4.038;P<0.01);④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精神质与ATQ总分,认知哲学呈正相关(r=0.276,0.223;P<0.01);说谎与ATQ总分呈负相关(r=-0.252,P<0.01);内外倾与脆弱性、自主性态度呈负相关(r=-0.144,-0.167;P<0.05),神经质与ATQ总分、吸引/排斥呈正相关(r=0.369,0.183;P<0.05);⑤精神质和神经质可以预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自动思维,建立的回归方程为:ATQ=3.959+0.705×TN+0.329×TP.结论 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歪曲认知;产妇的人格特质与抑郁的发生关系密切,对自动思维具有预测作用.

  • 西酞普兰对产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影响

    作者:孙佳文;甄庆伟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对产后抑郁早期干预疗效.方法 筛查产后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对症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西酞普兰进行抗抑郁治疗,疗程12周,于入组、治疗第2、4、6、8、12周进行HAMD评定.结果 对照组各周抑郁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研究组自第2周开始持续改善至治疗结束(t=7.28,17.18,21.57,33.14,36.12;P<0.01);两组于治疗各周HAMD比较有明显差异(t=6.38,25.41,40.09,85.94,72.79;P<0.01).结论 使用西酞普兰对筛查出的产后抑郁患者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 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奎硫平治疗体像障碍对照研究

    作者:陈运昭;刘亚丽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奎硫平治疗体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体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氟伏沙明合并小剂量奎硫平,对照组单用氟伏沙明,疗程均为8周.采用鲁龙光体像障碍量表(BD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8周末两组BDD、HAMD及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3.391,3.510;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0,3.502,3.406;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x2=0.37,P>0.05).结论 氟伏沙明合并小剂量奎硫平治疗体像障碍,疗效优于单用氟伏沙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作者:任莉;肖乐;张国富;李艳;谢侃侃;陈群;范晨晓;阎锴娟;李亚琼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对北京市东城区15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PSP分(r=0.065,P>0.05),SDSS评分(r=-0.109,P>0.05)与病耻感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病耻感无显著相关.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调节技能训练的效果

    作者:樊凌姿;刘亚丽;宋丽

    目的 探讨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对照组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在基线、治疗2、4、6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进行服药依从性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明显,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x2=7.21),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x2=9.63).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能够提高疗效.

  • 度洛西汀治疗伴疼痛症状的女性抑郁症的疗效

    作者:熊伟;王道金;张恩

    目的 研究度洛西汀对伴疼痛症状女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度洛西汀治疗57例伴疼痛症状的女性抑郁症患者,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版本、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HAMD、MOSPM总分在治疗1周末下降,与治疗前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5;t=2.62,P<0.01),治疗6周末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3.22,10.52;P<0.01).患者的抑郁及躯体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疗效为77.4%、抑郁症状的疗效为83.6%,不良反应轻.结论 度洛西汀能明显改善伴疼痛症状的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疼痛症状,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

  • 维、汉两族广泛性焦虑患者人格特征研究

    作者:杨超;吕淑云

    目的 探讨维、汉两族广泛性焦虑患者临床特征及人格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袁(MMPI)对维族56例、汉族83例广泛性焦虑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维族组HAMA中睡眠障碍因子分、认知障碍因子分明显高于汉族组(t=1.873,P<0.05;t=3.245,P<0.01).MMPI测试两组有8个量表T分同时高于70分,6个量表T分同时低于70分,且维族组校正分量表分值(K)低于汉族组(t=2.126,P<0.05),轻躁狂量表分值高于汉族组(t=2.366,P<0.05).结论 民族文化对广泛性焦虑发病规律、临床特征有影响,对人格特征影响很小,不同民族广泛性焦虑具有共同的人格特征.

  • 躯体性疼痛症状对初诊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影响

    作者:吴江颖;吴凡

    目的 调查躯体性疼痛症状对初诊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影响.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初诊抑郁症患者68例,入选对象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中文版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估,并按有无躯体性疼痛及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68例初诊抑郁症患者中伴有躯体性疼痛症状者39例(57.35%),没有躯体性疼痛症状者29例(对照组).躯体性疼痛症状组SF-36量表备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39例伴有躯体性疼痛症状抑郁症患者平均VAS评分为(3.95士1.04)分,VAS高分(≥3.95分,15例)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中精神影响(t=1.943,P<0.05)、社会活动(t=2.475,P<0.01)、心理健康(t=2.238,P<0.01)、身体疼痛(t=2.331,P<0.01)、一般健康(t=2.360,P<0.01)以及其它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VAS低分组(<3.95分,24例,P均<0.05~0.01).结论 合并有躯体性疼痛症状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后者且与VAS程度相关.

  • 焦虑敏感青少年α波主频特点及对心理行为影响的早期干预

    作者:张晓明

    目的 探讨影响青少年焦虑敏感的内在机制,为早期心理和行为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设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共42例为焦虑敏感青少年,对照组30例为焦虑组.分别对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脑功能检查评定对比分析.结果 焦虑敏感青少年的a波竞争高主频个数(11Hz以上)及主频率(11Hz、12Hz)显著高于对照组(t=5.2,6.17,5.3;P<0.01);熵值和主次频波动度及总谱系差异无显著性,但少氧状况和前后功率逆转数比较显著低于对照组(t=2.41,2.4;P<0.05).两组的SCL-90及HAMA总分和各因子分除躯体化(t=2.34,P<0.05)有差异外,其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焦虑敏感青少年脑电α主频的高频性可能是青少年焦虑敏感的生物学基础之一,对事件刺激表现为敏感和易唤醒泛化机制.泛化来自于灾难性认知扭曲.

  • 冠心病患者A型性格的相关因素研究及随访

    作者:周建芝;穆树敏;薄海美;王志军;黄宇玲;王晓春;李素新;赵丽娜;张志强

    目的 探讨A型性格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分析A型性格的危险因素,评价A型性格与随访1年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就诊的336名患者,应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进行性格类型的测查.记录患者婚姻状况、年龄、性别、职业类型、学历、吸烟等因素.分析A型性格CHD患者的相关因素,随访1年观察MACE的发生.结果 CHD患者中A型性格162人(57.7%),健康对照组A型性格14人(25.5%),两组之间差别显著(x2=19.12,P<0.01).A型性格与患者年龄(年龄<60)、男性、脑力劳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独身、吸烟等因素有关.随访1年,49例(27.8%)A型性格患者发生MACE,25例(15.0%)B型性格患者发生MACE,差别显著(x2=8.126,P<0.05).结论 A型性格是CHD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男性、脑力劳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独身、吸烟是A型性格CHD患者的危险因素,A型性格患者更容易发生MACE.

  • 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

    作者:杨均芳;齐慧贞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评定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现况调查,比较本组患者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的差别,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情、SSRS评分与SCL-90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SCL-90评分除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和总分以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10.282,6.256,5.188,4.260,2.914,9.749,2.163,8.232,5.707;P<0.05);SCL-90总分与患者户籍、婚姻状况、职业、付费类别有明显关联(t=2.849,2.417,16.351,24.163;P<0.05);与患者年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功能障碍评分和晨僵时间及血沉速度呈显著正相关(t=0.250,0.896,0.847,0.766,0.778,0.730;P=0.001或0.000);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SS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00,-0.663,-0.555;P=0.001或0.000).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年龄较长、无配偶、农村、农民、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较差、病情较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更差.

  • 青少年劳教人员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自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作者:李爽;陈晓

    目的 考察青少年劳教人员和同龄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其自尊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 对64名青少年劳教人员和94名同龄中学生施测自我同一性过程量表(EIPQ)、自尊量表(SES)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AADQ).结果 ①两组被试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从高到低依次均为:扩散型、获得型、延缓型、早闭型,劳教被试在4个同一性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x2=11.375,P<0.05),接近一半的劳教被试属于扩散型(42.20%);②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承诺维度(除人际探索外)和自尊、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劳教被试的人际探索、人际承诺和探索维度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探索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③2×4多元方差分析表明:被试类型和自我同一性类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主效应显著(被试类型:F自尊=19.54,P<0.001,偏η2=0.115和F社会适应能力=13.85,P<0.001,偏η2=0.085;同一性类型:F自尊=4.48,P<0.01,偏η2=0.082和F社会适应能力=4.59,P<0.01,偏η2=0.084),中学生的自尊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显著高于劳教人员(t=4.28,t=3.80;P<0.001);在两组群体中,获得型青少年的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显著高于扩散型和早闭型(P<0.05),延缓型显著高于扩散型(P<0.05).结论 青少年劳教人员的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两个群体的同一性状态对其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影响.

  • 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教师群体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于少萍;游永恒;徐华春

    目的 了解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教师的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作为调查工具对105例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教师进行测查并收集数据.结果 ①所有慢性PTSD教师均存在重度抑郁;②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及家庭功能除行为控制外的各个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735~-0.319;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支持总分及家庭功能的总的功能、沟通维度对抑郁的解释贡献率达74.2%.结论 慢性PTSD教师均有较为明显的抑郁情绪.教师的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家庭功能有关,社会支持是影响抑郁的重要因素.

  • 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关系

    作者:崔玉玲;王平;吉峰

    目的 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现状及关系.方法 使用工作满意度量表(MSQ)和组织承诺量表(OCQ)对150名山东省安康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测查.结果 ①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偏低,组织承诺中等偏上;②不同职业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内在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t=2.12,P<0.05),不同职称精神科医护人员总体满意度、内在满意度和外在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F=6.03,7.11,P<0.01;F=2.97,P<0.05),不同婚姻状况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③不同职业精神科医护人员规范承诺和总体承诺有显著性差异(t=-2.22,-2.09;P<0.05),不同职称精神科医护人员总体承诺有显著性差异(F=3.03,P<0.05),不同婚姻状况医护人员持续承诺有显著性差异(t=-2.24,P<0.05);④相关分析表明,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显著相关.结论 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受职业类型、职称高低、婚姻状况因素的影响;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密切相关.

  • 残疾人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作者:黄凌谊;罗莉华

    目的 探索残疾人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简易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深圳市宝安区两家福利性企业的残疾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与残疾人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45、-0.412、-0.246、0.364.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对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消极应对方式则对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5.58,P<0.001).结论 不断加大社会支持力度,着重于提高残疾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引导他们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面对挫折和困难,将有效改善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

  • 深圳市社区护士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

    作者:黄远泉;李先荣;龚满英

    目的 为缓解深圳市社区护士的工作压力,降低其职业倦怠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深圳市50家社康中心的298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深圳市社区护士工作压力总得分为85.17,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不同职称(F=8.63,P<0.01)、受教育程度(F=5.24,P<0.01)、受聘形式(t=4.96,P<0.01)的社区护士工作压力有显著差异;深圳市社区护士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社会支持评定总得分为37.16;除主观支持与工作环境及资源无明显相关外,社会支持其他各维度与工作压力都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深圳市社区护士工作压力大,社会支持水平低.

  • 出租车司机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林大熙;魏玲;孔维娜;林坤艳;郑素巧;黄志勇;范欣薇

    目的 对出租车司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及分析地域、年龄、工资的差异与心理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SPSS统计软件,对出租车司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出租车司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福建、辽宁、陕西出租车司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F=4.72,P=0.028)、强迫(F=7.86,P=0.005)、人际交往(F=4.54,P=0.008)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出租车司机的年龄与其强迫(r=-0.161,P=0.031)、人际交往(r=-0.26,P=0.009)、焦虑(r=-0.27,P=0.003)、抑郁(r=-0.16,P=0.029)和偏执(r=-0.17,P=0.023)等因子有显著负相关.结论 出租车司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有关.

  • 外企产线工人疲劳与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占武;李萍

    目的 探讨外企产线工人疲劳与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以便有效的调节情绪和睡眠,缓解疲劳,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外企生产线工人586名,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对其进行测查.结果 与常模比较,外企产线工人SAS和SDS总分均高于常模(t=3.37~5.75,P<0.01);疲劳严重程度、疲劳对环境特异性与焦虑、抑郁、睡眠紊乱及白天功能紊乱呈正相关(P<0.05或P<0.01);疲劳的心理后果与焦虑、抑郁及主观睡眠质量呈负相关(P<0.01),与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呈正相关(P<0.01);疲劳对休息、睡眠的反应与焦虑、抑郁、主观睡眠及睡眠持续性呈负相关(P<0.01);与睡眠紊乱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外企产线工人存有焦虑、抑郁情绪,其疲劳状况受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 南昌市三甲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水平调查

    作者:邓科穗;林武;谢秀英;潘素珠

    目的 调查南昌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状况,探讨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提高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效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南昌市448名三甲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职业倦怠量表(MBI)进行研究,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被试在躯体化(t=3.689,P<0.001)、焦虑(t=4.193,P<0.001)、抑郁(t=2.952,P<0.001)、敌对(t=2.896,P<0.01)和人际敏感(t=2.569,P<0.05)因子上,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绪衰竭处于中度水平,情感淡漠处于轻度水平,个人成就感处中度水平,情感淡漠(t=2.531,P<0.05)和情绪衰竭(t=2.403,P<0.05)对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结论 南昌市三甲医院的护士群体在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和人际敏感等因子上低于国内平均水平,总体上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该群体情绪衰竭处于中度水平、个人成就感较低,其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护士群体的情感淡漠和情绪衰竭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自我和谐的关系

    作者:周喜华

    目的 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生存质量、自我和谐状况,并探讨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生存质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186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测评.结果 ①63.5%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职业倦怠,但是程度并不严重(x=2.54),并受其教龄、职称(t=-1.83,F=2.83,P<0.01)的影响;②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质量对其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F=59.41,P<0.01);③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自我和谐各因子相关非常显著(r=-0.408,0.548,0.209,-0.211;P<0.01).结论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但并不严重,并与其生存质量、自我和谐高度相关.

  • 精神专科医院正式职工与临时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王聪哲;马文有;岳玲梅;冯倩;胡晓辉;蒋克

    目的 探讨某精神病院正式职工与临时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点的差异.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某精神病院184名职工进行施测.结果 ①正式职工在睡眠总分(4.26±3.06vs 2.68±2.03)、SCL—90总分(112.7±27.35 vs 105.50±13.02)、总均分(1.25±0.30vs 1.17±0.14)、躯体化(1.28土0.34 vs1.15±0.15)、抑郁(1.29±0.41 vs1.14±0.17)、饮食睡眠因子(1.29±0.37vs 1.18±0.21)上的得分高于临时工(P均<0.05);②正式职工与临时工个性特征比较显示,正式职工在A因素上的得分(11.60±3.34 vs 12.98±3.28)低于临时工(P<0.05).结论 正式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临时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在个性方面临时工较正式职工更外向、热情、乐群.

  • 深圳市外来女劳务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素平

    目的 了解深圳市外来女劳务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在深圳市开展有针对性的外来女劳务工心理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袁(SCL-90)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来自2个社区的1681名女性外来劳务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深圳市外来女性劳务工在SCL-90各因子的均分都显著高于国内女性常模(P<0.05),抑郁及焦虑是深圳市外来女性劳务工严重的心理问题,其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女性常模(t=17.88,37.12;P<0.05);不同年龄组的调查对象在SCL-90各因子的均分有差异;深圳市外来女性劳务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 在对外来女劳务工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时,应以预防或改善其抑郁或焦虑为重点,同时结合不同年龄段妇女的生理特点,对外来女性劳务工普及相应的心理保健知识及提供相应的主观或客观的社会支持.

  • 军队特勤人员社会适应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作者:朱立红;周锡芳

    目的 探讨军队特勤人员社会适应度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促进特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3-8月来我院疗养的特勤人员235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特勤人员社会适应度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和社会适应度调查,并分析影响军队特勤人员社会适应度的各种因素.结果 235名特勤人员中社会适应度优良者157人,占特勤人员总人员的66.8%,社会适应度不良者78人,占特勤总人数的33.2%;且生源地为城镇、年龄较大,军龄较长、学历较高、夫妻未两地分居的特勤人员适应度较高,军官好于士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1450,15.0887,13.0579,11.2108,4.5383,10.1516;P<0.01或<0.05).结论 军队特勤人员社会适应度整体较好,其社会适应度受生源地、年龄、军龄、学历、职别、是否夫妻两地分居等多种因素影响.

  • 煤炭企业管理者退休初期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马新英;杨绍清;马文有;李贺斌

    目的 了解退休初期煤炭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开滦集团386名退休煤炭企业管理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结果 ①386名退休初期煤炭企业管理者中,30.9%的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并且女性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x2=4.568,P<0.05);②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总分与退休初期煤炭企业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并且能够联合解释退休初期煤炭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4.7%的变异量,社会支持直接预测心理健康,消极应对在支持的利用度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30.9%的退休初期煤炭企业管理者存在心理问题,男性心理问题低于女性;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消极应对在支持的利用度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 一般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方圣杰;吴晓燕;张林

    目的 调查一般社会民众的心理安全感状况,为民众心理安全感的维护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状态性愤怒量表、状态性焦虑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78名社会民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会民众心理安全感处于中等水平(x=3.069),心理确定感为中等偏上水平(x=3.404),心理不安全感为中等偏下水平(x=2.267);从性别、家庭来源、年龄、经济水平来看,民众的心理确定感未见显著差异,不同文化水平的民众在心理确定感(F=6.049,P=0.003)上差异显著;民众在性别、年龄、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维度上,不安全感得分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来源的维度上达到边缘显著水平(t=1.861,P=0.064).结论 应从如何降低和减少不安全感上开展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干预与维护.

  • 大学生言语能力及职业成就的刻板解释偏差

    作者:欧阳敏;唐海波;姚聘

    目的 考察大学生对言语能力及其职业成就是否存在内隐性别刻板印象.方法 运用两个SEB实验设计对85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①1-SEB1与0存在极显著差异(t=3.531,P<0.001),2-SEB1与0存在显著差异(t=-1.979,P<0.05),2-SEB2与0存在显著差异(t=-3.211,P<0.01);②在职业成就上,主语性别和成败表现对被试归因倾向的交互作用显著(F=34.828,P<0.01).结论 大学生具有“女性言语能力很强,但男性言语能力不一定很弱”及“男性在言语能力要求高的职业上成就大于女性”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即使在承认女性言语能力很强的基础上,仍存在女性职业成就不如男性的内隐性别刻板观念.

  • 完美主义与进食障碍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斌;谢静涛

    进食障碍主要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有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完美主义与进食障碍的关系,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完美主义是进食障碍发生、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在对进食障碍进行治疗时,应该对完美主义人格特征加以重视,并加强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研究.

  • 高校辅导员在自杀预防中的工作策略

    作者:程云菲;赵久波;张小远

    大学生自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不仅是心理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也是各高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作为和大学生接触密切的高校辅导员,在自杀预防中有着自身的优势,但一直以来缺乏系统有效的工作策略.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家庭医生在青少年自杀预防中的工作策略,继而对高校辅导员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工作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思考.

  • 学习情感淡漠与拖延症的心理辨析

    作者:陈文婷

    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加上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因此常常出现内心矛盾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不平衡.本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学生,他们曾经是天之骄子,考入重点名校.但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学生活期间一个偶然的诱因,便突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从此一蹶不振,委实让人惋惜.社会上不少人将这类学生归为拖延症患者,但是本文认为他们的症状比拖延症来得更为严重.为此,本文访谈了多位学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热情不高、对周边事物情感淡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 家庭功能与心身健康

    作者:贾岩;李建明

    本文主要概述了家庭功能的概念、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家庭功能对心身健康的作用.

  • 强迫症的认知理论

    作者:田丽;胡纪泽

    强迫症的主要特征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患者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共存.认知理论对强迫症的解释和治疗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的支持.强迫信念对闯入性思想的评价是强迫症状得以发展和恶化的重要因素.几个有影响力的强迫症的认知模型分别介绍了不同的强迫信念是如何导致强迫症状的.可以采用认知治疗技术克服强迫思维.

  • 团体咨询对改善肢体残疾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

    作者:王丽萍;李香萍;刘志敏

    目的 探讨团体咨询对肢体残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改善的效果,并对有效性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选取11名人际困扰的肢体残疾大学生开展为期8周的人际关系团体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测后测研究.结果 发现成员咨询前后在人际困扰总分上差异显著(t=3.508,P<0.05),在交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2.353,P<0.01),同时SCL-90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明显改善(t=2.884,P<0.05).结论 团体咨询能有效改善肢体残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团体中的希望灌注、普遍化、修正体验、情感宣泄、社交技巧的学习等有效性因素都能使成员在团体中获益.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飞行人员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田静;洪威;高丽红;徐乐乐;刘萍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飞行人员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118例飞行人员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干预组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时间为一个疗养周期(30天),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应用匹兹保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并将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对照.结果 ①心理干预前(入院时)两组飞行人员PSQI总分和各成分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91,1.56,0.38,-0.95,0.83,-0.55,1.03,1.88;P>0.05);②心理干预后(出院前)干预组飞行人员的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83,-7.05,-9.37,-2.04;P<0.01或0.05)及干预前(t=-6.55,-5.92,-6.69,-4.31;P<0.01);③对照组前后测的各量表得分无显著变化(t=-6.55,-5.92,-6.69,-4.31;P>0.05).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飞行人员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研究

    作者:李霞;谭洪华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32例)及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32例)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4、6、8周末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t=10.15,12.98,14.29;P<0.01);入组前及8周末PANSS总分、各因子评分和TES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13,0.36;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能促进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康复,提高治疗依从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 不同领导者团体心理干预改善新兵应对方式的比较

    作者:宁连才;张艳雁;王晓丽;雷奕祺;蔡太生

    目的 比较咨询师团体干预组、班长团体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新兵应对方式的改善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79名新兵,采用应对方式问卷测评后,分为3组,实验组分别在心理咨询师(88人)和班长(83人)的带领下按方案实施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87人)不实施任何干预,干预结束后3组进行复测,评估对新兵应对方式的改善情况及差别.结果 ①咨询师团体组干预前后解决问题(t=3.991,P<0.01)、自责(t=-2.370,P<0.05)、求助(t=3.705,P<0.01),幻想(t=-3.698,P<0.01)4个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班长团体组干预前后解决问题(t=4.145,P<0.01)、求助(t=2.789,P<0.01)2个因子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各个因子无显著性差异;②3组之间比较在解决问题上,咨询师团体组和班长团体组较对照组分数高(F=5.233,P<0.01);在自责方面咨询师团体组较班长团体组和对照组分数低(F=3.325,P<0.05);在幻想方面班长团体组较咨询师团体组分数高,而较对照分数要分数低(F=5.996,P<0.01).结论 专业和非专业团体干预均可以改善新兵积极的应对方式,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结构式团体干预更能促进新兵消极应对方式的改善.

  •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的初步修订

    作者:李荣风;徐夫真;纪林芹;张文新

    目的 探索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在中国小学儿童家庭中的因子结构.方法 经双向互译把英文版FAD译成中文并适当修改,对1443名儿童的父母施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5因子(情感交流、积极沟通、自我主义、问题解决、家庭规则),5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49.09%;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5因子模型拟合良好(x2/df=2.99,RMSEA=0.05,NNFI=0.95,CFI=0.95);中文版FAD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5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0.81、0.82、0.69和0.60.效标关联效度分析表明,中文版FAD与一般功能量表呈显著正相关(r=0.84).结论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 378名五年制师范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石丽君;杨丰榕;官翠风

    目的 探析五年制专科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抽取某师范院校381名五年制师范专业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并与全国常模及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 ①五年制专科师范生与全国常模比较,在强迫(t=5.14,P<0.01),人际敏感(t=3.95,P<0.05),焦虑(t=5.21,P<0.01),敌对(t=4.61,P<0.01),恐怖(t=7.56,P<0.01),偏执(t=3.86,P<0.05),精神病性(t=4.44,P<0.01)等7项因子上差异显著;②五年制专科师范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在躯体化(t=-3.75,P<0.01),强迫(t=-3.57,P<0.01),人际敏感(t=-4.67,P<0.01),焦虑(t=-2.34,P<0.05),敌对(t=-3.12,P<0.01),恐怖(t=2.98,P<0.01),偏执(f=一6.14,P<0.01),精神病性(t=-5.53,P<0.01)等8项因子上的差异有显著性,而在抑郁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五年制专科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年龄组的全国普通人群,高于全国大学生人群.

  • 大学生希望感、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的关系

    作者:李涛;田晓红

    目的 探讨大学生希望感、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使用成人一般希望感量表(ADHS)、自传记忆测验(AMT)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2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女大学生的自传记忆具体性明显高于男生(t=2.57,P<0.05);②大学生希望感和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存在负相关(P<0.01);③希望感的路径思维维度(t=-6.071,P<0.01)、动机思维维度(t=-7.358,P<0.01)和自传记忆具体性(t=一2.310,P<0.05)对抑郁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希望感和自传记忆具体性是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

  • 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内隐、外显网络态度的影响

    作者:耿晓伟;张诗敏

    目的 考察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内隐、外显网络态度的影响.方法 以6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网络态度问卷和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分别测量了大学生的外显网络态度和网络社会支持,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了被试的内隐网络态度.结果 大学生的内隐网络态度积极,不相容任务反应时显著大于相容任务反应时(t=2.05,P<0.05),外显网络态度虽然也是积极的,但积极的程度很低,二者存在分离;回归分析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外显网络态度(β=0.39,P<0.05),而对内隐网络态度的预测则不显著(β=0.01,P>0.05).结论 大学生的内隐网络态度积极,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可以显著影响外显网络态度,对内隐网络态度的影响不显著.

  • 联合分析法在测量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中的应用

    作者:陈光华;王奉娟;曹迪

    目的 了解影响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因素及其对不同残疾类型残疾人的偏爱顺序,检验联合分析法作为测量残疾人态度间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联合分析法发展出的31张卡片调查沈阳两所大学的92名大学生(男47名,女45名),假设被试作为志愿者服务于社区的情境,按照个人对残疾人喜爱程度对卡片进行排序.结果 ①观测偏好和估计偏好之间的相关系数Kendall's tau=0.847,P<0.0001,这表明本研究在模型和数据之间有很好的匹配度;②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排序在前3名的相对重要值分别是:残疾类型(40.505)、残疾程度(18.416)、年龄(16.439),相对于非残疾相关因素(年龄和教育程度),与残疾相关的因素(残疾类型、残疾程度)更显著地影响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偏爱程度(t=3.131,P<0.001);③大学生在不同的因素水平上有不同的偏爱顺序,在残疾类型上的成分效用值排序分别是:癌症(1.657)、视力残疾(0.767)、截瘫(0.591)、学习障碍(-0.248)、精神分裂(-2.767).结论 影响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偏好的主要因素是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年龄;在残疾类型上,大学生的偏爱等级是沿着身体残疾向精神残疾连续体的方向;联合分析法是一个高效易行的测量对残疾人态度的方法.

  • 内在因素主观评价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作者:邓香兰;王木生

    目的 探讨内在因素主观评价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高职生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及自编自主评价问卷,对高职院校56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①不同性格的主观评价影响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F=6.86,11.27,5.24;P<0.01);②对预期生活压力的估计影响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F=27.03,13.06,8.41,14.17,10.76,16.36,12.07,9.59,16.36,15.73;P<0.01);③对未来信心的主观评价影响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F=23.12,20.81,8.96,38.39,34.53,28.80,43.55,15.10,31.15,22.71;P<0.01);(④对自我形象的主观评价影响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F=8.01,10.22,6.26,10.52,5.88,4.86,16.85,4.81,3.01;P<0.05).结论 高职生内在因素的主观评价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认为自己性格外向的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强于认为自己性格是内向的高职生;预期生活压力较大的高职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生命活力等方面都显著好于预期生活压力非常大和压力小的高职生;对未来很有信心的高职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因子上都显著好于对未来没什么信心的高职生和完全失望的高职生;对自我形象满意的高职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对自我形象不满意的高职生.

  • 不同类别军医大学生综合素质重复测量分析

    作者:鲁娟;周琳

    目的 比较军医大学两种类别学员素质发展的不同特点,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已经建立的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对某军医大学新生连续进行3次(每隔半年1次)素质测查.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类别和时间有交互效应的,再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 综合素质总分及各分项素质一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基本能力素质方面,均存在类别与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F=24.480,6.083,16.055,17.692,11.278,60.761,27.084;P<0.05),因此进行协方差分析,无军籍学员的综合素质及各分项素质提高程度均大于战士学员(F=130.085,58.312,181.582,61.559,1321.676,64.521,158.342;P<0.05).结论 无军籍学员在校期间素质提高较明显,军医大学今后开展素质教育时要更加关注战士学员的身心素质发展.

  • 民办高校贫困生的自我概念及应对方式

    作者:李丹

    目的 考察民办高校贫困生的自我概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取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及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对30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贫困生在自我概念因子上,只有生理自我达到显著统计意义(t=-2.308,P<0.05);②贫困生在自责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P<0.05);③贫困生的自我满意、自我行动与应对方式各因子间的相关显著(r=0.399,-0.501,0.318,-0.242,-0.324,-0.241,0.441,-0.496,0.311,-0.306,-0.491,-0.343;P<0.01),自我批评与求助(r=-0.157,P<0.05)、幻想因子(t=0.187,P<0.05)相关显著;④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对解决问题和求助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t=5.52,6.24,4.26,4.15;P<0.01),对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有较大的负向预测作用(t=-7.34,-7.25,-3.16,-4.07,-4.40,-7.15,-3.15,-4.63;P<0.01).自我认同对解决问题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t=5.25,P<0.01),对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有较大的负向预测作用(t=-6.15,-4.2,-3.70,-3.59;P<0.01).自我批评对求助有较大的负向预测作用(t=-2.02,P<0.05),对幻想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t=2.42,P<0.05).结论 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有助于他们遇到问题时,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

  • 大学生社会排斥类型初探

    作者:吴惠君;孙靓樱;张姝玥

    目的 考察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排斥现象,结合理论探索其表现形式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 选取47名就读于不同省份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将所得内容就社会排斥主要表现形式的预先假设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结果 社会排斥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47名受访者中,有46名报告了相关的排斥经历).社会排斥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为四种形式:拒绝、忽视、孤立和否定.社会排斥引发的人际压力存在性别差异(t=2.94,P<0.01).结论 社会排斥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拒绝、忽视、孤立和否定四种形式,女生由社会排斥导致的人际压力高于男生.

  • 贫困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心理健康

    作者:张玉妹;孔令豪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以127名贫困大学生,149名非贫困生为对象,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结果 ①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自我、求成动机高于非贫困生(t=2.107,1.99;P<0.05),但自我认同低于非贫困生(t=2.084,P<0.05),并且人际困扰比非贫困生多(t=2.04,P<0.05);②贫困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376,P<0.01);③贫困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成就倾向、求成动机正相关(r=0.404,0.418;P<0.01),与避败动机负相关(r=-0.223,P<0.01),与成就强度无关(r=0.097,P>0.05);④贫困生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一0.292,P<0.01),而成就倾向与心理健康正相关(r=0.430,P<0.01),避败动机与心理健康负相关(r=一0.470,P<0.01).结论 通过帮助贫困生培养良好的自我概念,特别是良好的自我认同,引导贫困生适当降低避败动机来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 3所高校大一新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现状

    作者:穆菁菁;孔蕾;李龙春;孟祥明;赵菁;马玉婷;董毅

    目的 探讨大一新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水平间的关系以及一本、二本和大专院校学生间述情障碍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别.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量表(TAS-20)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64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三高校学生间SCL一90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853~23.509,P均<0.001),一本和二本院校学生SCL一90分低于大专院校学生(P<0.05~0.001),一本与二本院校学生间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学生间TAS-20因子3分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F=5.069,P<0.01),一本院校学生得分高.与女性学生相比,男性学生SCL-90抑郁因子分较低(t=2.411,P<0.05),而TAS-20因子3分则较高(t=2.4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总样本SCL-90总分与TAS总分(r=0.312,P<0.01)及其辨认情感困难(r=0.320,P<0.01)、描述情感困难(r=0.238,P<0.01)和外向性思维(r=0.130,P<0.01)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 大专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于一本和二本新生,表明对大专新生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一新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相关,提示心理健康教育中情绪表达干预的重要性.

  •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

    作者:王红菊;李洁;曹永敏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7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的灵活性维度上差异显著(t=一3.581,P<0.01);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自我的刻板性维度及自我和谐总分上差异显著(t=3.340,P<0.01;t=2.819,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差异显著(t=一2.887,P<0.05),在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差异显著(t=2.117,P<0.05).不同自我和谐水平的大学生采用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11.163,40.048;P<0.01).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与应对方式均显著相关(r=一0.302~0.457,P<0.01).结论 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影响其应对方式,自我和谐水平越高,应对方式越积极.

  • 解释风格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马元广;李寿欣

    目的 探讨解释风格对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方法 抽取387名大学生参加归因风格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技术分析解释风格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①解释风格综合分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P<0.01);消极事件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r=-0.18,P<0.01);②解释风格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3%.结论 解释风格是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变量,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 大学生正念对冗思和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

    作者:邱平;罗黄金;李小玲;姚聘;唐海波

    目的 探索正念在冗思影响负性情绪中的作用.方法 用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FFMQ)、冗思反应量表(R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2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正念、冗思和焦虑、抑郁这两种负性情绪均不存在性别差异(t=-0.75,-0.90,0.48,0.01;P>0.05);正念与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r=一0.37,-0.34;P<0.01);冗思与负性情绪显著正相关(r=0.33,0.39;P<0.01);正念对冗思和负性情绪的调节效应显著(△F=6.25,4.32;P<0.05).结论 正念可以调节冗思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不良影响,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菏泽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周红梅

    目的 了解菏泽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菏泽市6所中小学的197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0%,其中学习焦虑的阳性检出率排在首位(58.3%);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t=一3.649,P<0.01);③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一5.952,P<0.01),男生低于女生;④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来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t=一3.128,P<0.01),且城镇学生得分低于农村学生;⑤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F=43.439,P<0.01),且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中学生.结论 菏泽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且独生子女、男生、城镇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 儿童期受虐与酒依赖患者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赵宗峰;邹韶红;董红斌;木尼热

    目的 研究儿童期虐待与其成人后酒依赖患者应对方式关系,为酒依赖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酒依赖患者调查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戒酒科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愿意接受暴力调查研究的135例酒依赖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期受虐组积极应对分显著低于无受虐组(t=-3.03,P<0.05).儿童期受虐组消极应对分显著高于无受虐组(t=2.51,P<0.05).结论 儿童期受虐对酒依赖患者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影响,更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 海口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

    作者:康延海;盛莉;彭晓兰;蒋湘玲;高慧文;郭敏;林明方

    目的 了解海口市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人格因素,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心理问题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市4所中学高中学生626名,应用自编的个人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个年级在SCL一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等8个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PQ在掩饰性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CL一90及EPQ结果在性别项、是否重点学校项、是否独生子女项、父母收入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网时间在SCL-90测试结果中可能为人际敏感项和精神病项的危险因素(OR=2.346,2.636);与父关系为抑郁项的危险因素(OR=1.700).结论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因素存在差别,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相关.

  • 某市中小学毕业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璐璐;肖华清;郑洪波;肖垚南;陈妙扬;陈丁玲;邓河晃;赵振环

    目的 分析某市中小学毕业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为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市630名中小学的毕业班任课教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①全部教师的SCL-90强迫症状和抑郁两项因子分均值>2分;②34.44%的教师SCL-90总分均值≥2分,3.97%≥3分;>20%的教师在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存在轻度的症状;>30%的教师在焦虑、偏执、其他方面存在轻度的症状;>40%的教师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方面存在轻度的症状;>50%的教师存在轻度的强迫症状,9.52%的教师存在至少中度的强迫症状;③女教师的SCL一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某市中小学毕业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体现在强迫、抑郁和人际关系方面.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

  • 唐山市高三学生高考前焦虑、抑郁状况

    作者:李志猛;杨阳;高静

    目的 了解唐山市高三学生高考前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在唐山市某重点中学和某普通中学高三年级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学生,于高考前1周发放调查问卷,把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发现,重点中学高三学生考前焦虑状况明显高于普通中学(t=3.32,0.21;P<0.05),两校间考前抑郁状况无差异;女生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高于男生(t=4.14,3.81;P<0.05).结论 重点中学高三学生考前焦虑状况明显高于普通中学,女生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高于男生.

  • 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

    作者:刘旺发;蔡翥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7~9年级部分班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被试并分为同质的两个小组,干预组进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并进行后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并进行后测.结果 ①对照组前后测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目标专注(t=一1.92,P>0.05)、情绪控制(t=一1.15,P>0.05)、积极认知(t=一1.40,P>0.05)、家庭支持(t=一1.46,P>0.05)、人际协助(t=一0.49,P>0.05)、心理韧性(t=一1.75,P>0.05)和主观幸福感(t=一1.65,P>0.05);②干预组前后测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目标专注(t=-2.77,P<0.05)、情绪控制(t=-2.42,P<0.05)积极认知(t=-2.08,P<0.05),家庭支持(t=一2.01,P<0.05)、人际协助(t=-2.35,P<0.05)、心理韧性(t=-2.15,P<0.05)和主观幸福感(f=-2.48,P<0.05).结论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效果.

  • 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现况及相关性

    作者:石军红;常向东

    目的 了解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杀意念和抑郁的现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整群抽取290名在沪藏族初中生,使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一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沪藏族初中生中,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1.6%,抑郁发生率为60.7%;②单亲家庭初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完整家庭(x2=4.130,P<0.05);初二年级、单亲家庭初中生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7.1%,84.0o% (x2=8.804,6.236,P<0.05);③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呈正相关(r=0.749,P<0.001);④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抑郁、家庭状况及成长环境.结论 在沪藏族初中生抑郁发生率较高,有抑郁情绪的初中生易产生自杀意念.

  • 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焦虑的预测作用

    作者:贾惠侨;陈海燕;姚树桥;柴巧莲;郭骁;杨伯艳

    目的 探讨中学生焦虑的总体状况,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中学生焦虑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来自全国10个城市的8031名中学生进行了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CERQ-C)和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MASC-C)评定.结果 ①中学生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按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理性分析,积极重新关注,接受,积极重新评价,重新关注计划,沉思,责难自己,责难他人,灾难化;②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非适应性策略;男生的焦虑分数显著低于女生(t=-17.94,P<0.001),初中生的焦虑分数显著低于高中生(t=-20.27,P<0.001);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责难自己、灾难化、责难他人、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接受对焦虑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453.27,P<0.001).结论 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具有预测焦虑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预防中学生的焦虑情绪提供了新的途径.

  • 中学生学业拖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作者:宋玉萍;李宛谕;陈晓丽;于启来;刘莹

    目的 调查中学生学业拖延和成就动机的现状,探讨中学生学业拖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221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①学业拖延总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学生干部方面差异显著(P<0.01);学习计划缺乏维度、学习状态不佳维度、学习行为迟滞维度和学习执行不足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学习状态不佳纬度、学习行为迟滞维度和学习执行不足维度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P<0.05);②追求成功动机和合成动机在性别和是否学生干部方面差异显著(P<0.05),合成动机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P<0.05);③中学生学业拖延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分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r=-0.303~-0.425),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137~0.273),与合成动机呈显著负相关(r=-0.342~-0.443).结论 中学生的学业拖延倾向和成就动机在性别、是否独生、是否学生干部和自评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学业拖延和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

  • 减法心算事件相关电位早成分的研究

    作者:朱孔美;朱红梅;王东;李秀艳;孙延超

    目的 观察珠心算训练儿童减法心算早成分的特点,探讨珠心算训练对儿童早期认知加工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6名经过珠心算训练儿童(训练组)和16未经训练儿童(未训练组),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集减法心算过程的脑电信号,观察P1,N1,N170和P2出现的主要脑区,并对P1,N1,N170和P2波幅和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 在减法心算的早期阶段,训练组儿童枕部P1、额中央区N1波幅与未训练组有显著性差异(波幅增大),颞枕区N170以及额中央区P2波幅显著减小.结论 通过珠心算训练,儿童对心算过程的感知、识别以及认知加工比未训练的儿童要早,珠心算训练提高了儿童的早期认知加工能力.

  • 高中生自我差异的特点

    作者:曾细花

    目的 考察高中生现实自我与自身理想自我、父母标准和朋友标准之间的差异特点.方法 采用修订的自我线性量袁对广东省619名高一到高三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的现实自我与自身理想自我的差异(现实/自身差异)、现实自我与父母标准的差异(现实/父母差异)以及现实自我与朋友标准的差异(现实/朋友差异)大小依次降低(F=43.95,P<0.01).城市学生的现实/自身差异(F=4.94),现实/父母差异(F=3.78)大于农村学生,P<0.05;女生的现实/自身差异(F=23.57),现实/父母差异(F=22.89)和现实/朋友差异(F=8.11)都高于男生,P<0.01;这3个自我差异的年级差异不显著.结论 总体上父母在高中生自我调节中的重要性不如朋友,但父母在农村学生自我调节的重要性高于城市学生,女生比男生感知到更多的现实自我与自身标准、父母期望和朋友期望的差异.

中国健康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