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257/R
  • 国内刊号: 段建勋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花园 505-9-201 信箱
  • 曾用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作者:孙忠国;李军;李吉柱;王立钢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其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5名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进行测查.结果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SCL-90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t=2.496,P<0.05),SCL-90的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和积极应对得分极显著高于中国常模(=5.241,8.445,9.159,8.417,6.447,3.838;P<0.01).相关分析显示,除SCL-90的强迫因子与社会支持各个维度不相关,偏执因子与支持利用度不相关,敌对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不相关外,其他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社会支持度较高,但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 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国文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显著好转及出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1个月对患者进行家访并实施交往、生活自理及服药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自制服药依从性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Z=-3.147,P=0.002),两组间PANSS总分有显著差异(t=-2.480,P<0.05),其中阳性及阴性量表分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t =-2.137,-2.911;P <0.05).SDSS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900,P<0.01),同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半年后与入组时有极显著差异(t=-5.311,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改善社会功能.

  • 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调查

    作者:李建峰;严保平;栗克清;张勇;付希光;魏志刚;李冲;孙秀丽

    目的 了解保定市老年人及其照料者对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的认识程度,以利于辅助相关部门对精神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保定市老年人和照料者共960人,采用卫生部《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调查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实际完成921人调查,其中老年人427人,照料者494人.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知晓率93.2%.城市较农村痴呆知晓率高(88.8% vs.81.0%,x2=6.74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人与照料者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总分与年龄成负相关(r =-0.69,P<0.05),与受教育年限及家庭收入均成正相关(r=0.148,0.070;均P<0.05).老年人总分与受教育年限及家庭收入均成正相关(r=0.172,0.156;均P<0.01).照料者总分与受教育年限成正相关(r=0.104,P<0.05).结论 农村较城市人群对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应加大对农村的宣传力度.

  • 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长虹

    目的 探讨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出院的121例酒依赖患者进行随访,按结果分为复饮组与未复饮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复饮率为80.17%.婚姻状况(t=2.33,P=0.029)、饮酒年龄(=-2.09,P=0.048)、起病年龄(t=-2.21,P=0.038)是复饮的危险因素.结论 ①从年龄很小时就开始喝酒的人如果发展为酒依赖患者就不容易戒酒;②发病年龄小也不容易戒酒;③婚姻状况不好(离婚或未婚)的患者更易复饮.

  • 帕利哌酮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52例临床分析

    作者:季庆;刘晓伟;邹凯

    目的 评估帕利哌酮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52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为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均服用帕利哌酮治疗3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末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治疗-前(t =2.04 ~2.40,P<0.05);治疗2、3周末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低于治疗前更为显著(t=5.91~18.05,P<0.01).治疗3周末总有效率为96.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帕利哌酮能快速有效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

  • 酒中毒后肇事者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作者:洪妮妮;周苗;孙毅;刘双臣;徐红平;宋建成;张召启;路月英;彭焱

    目的 研究酒中毒后肇事者犯罪学特征及饮酒习惯.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饮酒情况调查表对酒中毒后肇事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2007-2012年北京某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进行的酒中毒后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酒精组和对照组在作案动机、案件类型、作案前准备、作案场所和作案目的5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x2 =11.829,15.438,27.645,8.332,10.050;P <0.05);慢性酒中毒者在饮酒种类上都是白酒,饮酒年限多在11~20年.结论 酒中毒后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者多为男性,多在21 ~40岁之间,多为汉族,初中,是未婚,无业者;酒中毒后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者一般无作案动机及作案前准备.

  • 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与个性特征及阴性症状

    作者:刘燕花;邓沛荣;邓颖慧;谷士军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与个性特征及阴性症状是否存在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对202例青春期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相关分析发现,女性精神质标准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28358,P<0.05);男性在情感平淡总评分(r=0.17391)、言语障碍总评分(r=0.20946)、分量表总评分(r=0.17946)、阴性症状量表总分(r=0.17934)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女性则在意志缺乏总评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3127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亲子关系、精神质标准分进入回归方程,而性别因素并未进入回归方程,说明性别与阴性症状关联不大(P>0.05).结论 精神质越严重的女性病人,越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其阴性症状就越明显.性别与阴性症状关联不大.

  • 集体心理治疗对改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效果

    作者:李皖生;赵勇;方微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有效性.方法 对首次住院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n=60),在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2周后,同时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1小时的集体心理治疗,分别于研究后4、6、8、10周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另选择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n=60)进行对照,并对患者随访2年观察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集体心理治疗4周起,两组PANS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t=2.881 ~3.012,P<o.o1),而研究组在集体心理治疗后各时点的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2.667 ~2.890,P<0.01).随访期2年时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x2=13.34,P<0.01),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2.t4,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病情复发.

  • 2007-2011年上海市长宁区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状况分析

    作者:郑宏;牛昕;高运庆;仇晓艳;季卫东

    目的 了解2007-2011年上海市长宁区精神疾病患者状况,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5年间患者人口学特征、参与社会及监护状况并计算检出率、治疗率、显好率等指标.结果 患者男女相当,36 ~ 59岁约占56%(x2=169.12,P=o.000),中学、中专占61.6%(x2=205.66,P=0.000),未婚接近50%(x2 =7.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服务对象中前3类精神疾病依次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障碍、心境障碍(x2=62.10,P=o.000),前3位主要监护人依次为父母、配偶、子女(x2=23.07,P<0.05),能参与(临时)工作的不足10%,各项工作指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结论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长宁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主要对象,建议提高疾病监测能力,推进专业康复指导,加大队伍建设,完善体系功能.

  • P300评估抑郁症的病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钟智勇;陈霞;吕佑辉;廖晓玲;王祎

    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来研究抑郁症患者的病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对40~ 50岁年龄段的115例抑郁症患者,以病程>2年为标准分为两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结果 >2年抑郁症患者组P300潜伏期较<2年组延长(U=3.15,P<0.05),P300波幅较<2年组降低(U=4.79,P<0.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病程越长、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

  • 阅读疗法辅助治疗焦虑症疗效

    作者:石锦娟;王静;段隆芳;崔莉敏

    目的 探讨阅读疗法辅助治疗焦虑症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阅读疗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焦虑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汉容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干预后较干预前均下降,实验组HAMA总因子分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一性意义(t =4.725,P<0.01).干预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量表增加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一性意义(t=15.395,P<0.01).结论 阅读疗法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能显著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 武汉某校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抽样调查

    作者:肖强;李小红;王珍;王琼玉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精神卫生机构与高校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保健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由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设计“心理卫生知识与服务需求调查表”,对14个院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对717份有效答卷分析,97%的大学生重视精神健康的维护;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的知晓率较高(63%~76%),对网瘾则低至38.9%;94.5%的学生能认识到抑郁症有危害,2/3的学生能选择较好的处理方式;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48.2%的学生担心药物成瘾,仅4.9%的学生认同药物治疗.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699人中抑郁和焦虑比例分别为12.8%和15.5%.结论 精神卫生防治“三级”网络管理体制可有效预防大学生精神痰病发生.本校学生较为关注心理健康,对一般心理卫生知识有一定了解,能采取较为适当的方式、途径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但对网瘾及药物治疗认识不足,应引起足够重视.

  • 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影响

    作者:何晓艳;许可;杨梅

    目的 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定,观察周期为8周.结果 8周后研究组抑郁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t=2.83,P<0.01),且焦虑症状缓解(t=2.33,P<0.05)、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x2 =11.6,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P300的相关

    作者:邹晓君;彭光海;易峰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年龄在18~65岁之间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45例作为试验组,选择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cy水平及以P300评定认知功能,并将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Z、PZ点N1、P2、N2、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t =2.36 ~3.86,P<0.05或0.01),研究组CZ、PZ点N2、P3波幅明显降低(t=3.06~5.27,P<0.01);研究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t=2.76,P<0.01);CZ、PZ点P300潜伏期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6 ~0.49,P<0.05或o.o1),CZ、PZ点P300波幅与血清Hcy水平则呈负相关(r=-0.47 ~-0.51,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其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血清Hcy代谢异常有关.

  • 行为矫正预防流浪精神病人医院感染的作用

    作者:韩富英;胡进梅;李占花;明永武;张志英

    目的 探讨预防和控制流浪精神病人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238例流浪精神病人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9人.实验组病人借鉴学校住宿管理模式,通过行为矫正结合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对照组病人只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期为1年,对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实验组医院感染例次率18.49%,上呼吸道感染例次率9.24%,胃肠道感染例次率6.72%;对照组医院感染例次率36.13%,上呼吸道感染例次率18.49%,胃肠道感染例次率1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流浪精神病人行为矫正训练,改变了病人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了健康行为,使他们提高了主动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使医务人员进一步意识到预防远比治疗重要.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琦;周丹;李萍;谢红涛

    目的 对比阿立哌唑、喹硫平、奥氮平的3种给药方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17例入院伴有兴奋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合并喹硫平组(A组)、阿立哌唑合并奥氮平组(B组)和喹硫平合并奥氮平组(C组);治疗后,对3组患者进行PANSS评分测定,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研究显示,治疗1天后,组间两两相比,A组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t=2.645,P<0.05),B组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t=2.044,P<0.05);治疗1周后组间两两相比,A组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t=2.650,P<0.05),B组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t=2.156,P <0.05);在治疗3天及1周后3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x2=4.197,3.987;P<o.05).不良反应分析表明,3组患者在肌强直、震颤、扭转型运动以及难以静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028,15.613,4.037;P<0.05);其中A组肌强直、震颤以及难以静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x2=41.446,15.613,12.664;P<0.05),C组肌强直、震颤及扭转型运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喹硫平及喹硫平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症状疗效显著,可作为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治疗方案之一.

  • 喹硫平合并多萘哌齐治疗老年期痴呆认知功能临床研究

    作者:陈彩霞;徐清

    目的 比较喹硫平合并多萘哌齐与单用多萘哌齐治疗老年期痴呆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共64例老年期痴呆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用药与单药组,对两组病人进行双盲对照治疗,治疗时间达8周,在治疗前,治疗第4、8周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定认知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末,两组较治疗前比较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8周末MMSE评分:联合用药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t=5.79,P<0.01),单药组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8周末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37,P<0.05).结论 联合用药能更好地改善老年期痴呆的认知功能.

  •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

    作者:邵海英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问题行为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对227名粤西地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母亲的“情感温暧、理解”和“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是影响子女“被压迫感”(β=-0.057,0.058;P <0.01)、“欲求不满强烈”(β=-0.044,0.052;P <0.05)和“没有学习热情”(β=-0.080,0.058;P2 <0.01)的第一、第二因素;母亲的“情感温暧、理解”是影响子女“缺乏成就欲求”的主要因素(β=-0.067,P<0.001);母亲的“惩罚、严厉”和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是影响子女“反抗倾向”(β=0.147,-0.040;P<0.05)的第一、第二因素;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是影响子女“孤独感倾向”的主要因素(β =-0.094,P<0.0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的行为问题有关.父母缺少情感温暖、理解是影响子女问题行为的首要因素.母亲的负向教养方式对子女问题行为的形成有着更消极的影响.

  • 贫困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何瑾;樊富珉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自尊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青海和宁夏两省2所高校20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①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t=1.98,P<0.05)和消极应对(=2.47,P<0.01)存在显著性别差异;②自尊(r=0.346,P<0.005)、积极应对(r=0.361,P<0.005)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28,P<0.01);(④应对方式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自尊不仅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还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 研究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作者:黄桂仙;李辉;浦昆华

    目的 探讨研究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宿舍人际关系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34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亲融性存在性别和宿舍人数的交互作用(F=4.140,P<0.05);深度沟通存在性别和宿舍人数的交互作用(F =0.198,P<0.05);人际冲突存在年级和宿舍人数的交互作用(F=4.373,P<0.01);积极应对性别(F=8.941,P<0.01)、宿舍人数(F=3.088,P<0.01)存在显著差异;②幸福感指数存在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F=0.612,P<0.05);积极情感存在性别和宿舍人数的交互作用(F=4.297,P<0.05);③宿舍人际关系的亲融性和深度沟通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研究生体验到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叶艳晖

    目的 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一般拖延量表(GPS),对广东省5所高校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②时间管理倾向对拖延行为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497,P<0.001),而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25,P<0.01).结论 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90后大学生内疚状况的调查

    作者:王林;刘权;李伟强

    目的 探讨内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修订中文版的内疚问卷,并对3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4个维度:伤害别人、自私行为、关爱不足、辜负别人,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优度指数、相对拟合优度指数、非标准化拟合优度指数为0.89 ~0.94,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82,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在0.715 ~0.815,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都较高;②男生和女生内疚水平差异极其显著(t=5.594,P<0.01);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内疚水平差异显著(t=2.544,P<0.05);④文科生和理科生内疚水平差异显著(t=2.003,P<0.05).结论 修订后的问卷可以有效测量大学生内疚水平,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专业影响大学生的内疚水平.

  • 大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作者:唐海波;周敏

    目的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认知情绪调节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58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生活事件正相关(r=0.351,P<0.01),与心理弹性负相关(r=-0.440,P<0.01).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生活事件负相关(r =-0.094,P<0.05),与心理弹性正相关(r=0.301,P<0.01);②生活事件和认知情绪调节对心理弹性均有预测作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F=61.92,P<0.01)和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F=82.92,P<0.01)在生活事件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中均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弹性,也可以通过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间接影响心理弹性.

  • 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的关系及情绪类型的中介作用

    作者:王永春;任慧娟

    目的 探讨情绪类型在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道德判断测验(MJT中文版)和情绪类型问卷对36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理智型情绪类型、平衡型情绪类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0.419,0.389,0.315;P<0.01),与情绪型情绪类型(r=-0.138,P<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道德判断能力与理智型情绪类型、平衡型情绪类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0.421,0.385;P <0.01),与情绪型情绪类型(r=-0.273,P<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②人格特质不仅对道德判断能力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理智型情绪类型和平衡型情绪类型起间接预测作用.结论 情绪类型是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关系中的中介变量.

  • 大学生社交退缩、社交效能感对网络关系成瘾的影响

    作者:郝恩河;谷传华;张菲菲;袁凯歌;王亚丽

    目的 考察社交退缩和社交效能感对网络关系成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学生社交退缩量表、社交效能感问卷和网络关系成瘾问卷测量646名大学生.结果 ①大学生的社交退缩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关系成瘾(t=2.01,P<0.05),而社交效能感显著负向预测网络关系成瘾(=-2.19,P<0.05);②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在社交退缩与网络关系成瘾之间、社交退缩在社交效能感与网络关系成瘾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社交退缩和社交效能感会以两种不同方式影响网络成瘾.

  •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

    作者:雷鸣;杨张祥;朱珊珊

    目的 为考察自我和谐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方法 使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心理复原力量表随机对6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依据评分标准,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与心理复原力处于良好的水平;自我和谐的性别(F=6.37,P<0.05)和年级(F=4.31,P<0.01)主效应显著,心理复原力的性别×年级×生源地交互效应显著(F=3.32,P<0.05);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心理复原力呈显著的负相关(r =-0.13,P<0.01),自我灵活性与心理复原力呈显著的正相关(r=0.50,P<0.01);自我灵活性能正向地预测心理复原力(β=0.49,P<0.001),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负向地预测心理复原力(β=-0.11,P<0.01).结论 自我和谐是影响个体心理复原力的重要变量.

  • 在校硕士生的社会支持度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作者:马素红

    目的 了解在校硕士生的社会支持度及与其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和情感与社会孤独量表对在校硕士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硕士生的社会支持较好;②男生的社会支持得分低于女生,但只在主观支持上达到显著差异(t=-3.036,P<0.01);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得分低于非独生的,且在社会支持总分(t=-4.954,P<0.001)、主观支持(t=-7.075,P<0.001)上差异显著;城市生源者的得分均低于乡村生源的,且在社会支持总分(t=-2.706,P<0.01)和主观支持(t=-3.528,P<0.001)上差异显著;没有恋爱关系的得分低于有恋爱关系者,且在社会支持总分(=5.583,P<0.001)、主观支持(t =3.090,P<0.01)和客观支持(=5.993,P<0.001)上差异显著;③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结论 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对社会孤独、情感孤独和总体孤独有较好的预测性.在校硕士生的社会支持较好,且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有无恋爱都会影响社会支持;提高社会支持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孤独体验.

  • “90后”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调查

    作者:何木叶;李昌庆;齐静怡

    目的 考察“90后”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取向.方法 采用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128名摩梭初中生施测,用SPSS 13.0进行信效度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①在摩梭初中生中,CSRI-50的男性分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78,女性分量表为0.81.男性化和女性化分量表的相关为0.28;②摩梭初中生4种性别角色差异显著(x2=16.07,P<0.05),未分化(41.1%)比例占多数.女生女性化(24.6%)比例高于男生(6.4%),差异显著(x2 =5.35,P<0.05),男生男性化(34.0%)比例高于女生(13.8%),差异显著(x2 =4.98,P<0.05).结论 CSRI-50可适用于摩梭初中生的性别角色研究.“90后”摩梭初中生总体性别角色现状令人堪忧.女生女性化高于男生,男生男性化高于女生.

  • 高中学生自我和谐与压力源

    作者:张雯雯

    目的 探讨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压力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对河南省两所不同类型的高中32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共12.73%的高中生处在自我不和谐高分组;②自我和谐总分与压力源各因子均显著性正相关,自我和谐的3个分量表分别至少与4个压力源因子相关;压力源能够有效预测自我和谐总分(R2=28%).结论 高中生自我和谐程度总体情况较好;压力源对高中生自我和谐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老年居家不出人群一般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6年后随访

    作者:王玉兰;张超;邢凤梅;景丽伟;陈昕;汪凤兰;李伟

    目的 了解275例居家不出人群的自然转归情况、一般状况和心理健康情况,探讨影响居家不出转归的因素.方法 2006年,本研究组对唐山市5个社区1475名老年人进行居家不出相关调查研究,2012年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健康自评、孤独自评、老年抑郁评价量表简本(GDS-15)等对275例居家不出者进行随访.结果 2006年确定为居家不出的275例老年人中189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间隔(72.3±0.6)个月,42人(22.2%)已出现卧床,62名(32.2%)老年人仍然为居家不出状态,另85人(45.6%)转为非居家不出状态;对居家不出与非居家不出两组人群一般状况进行比较,年龄(t=3.050,P<0.05)、配偶(t=5.878,P<0.05)、住房层次(x2=20.304,P<0.05)、经济收入(t=6.906,P<0.05)、与子女的关系(x2=6.250,P<0.05)、与子女见面次数(x2=10.402,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居家不出老年人卧床发生率高.居家不出状态有一定的可逆性,其中住房层次低、有配偶、经济收入高、与子女的关系好及见面次数频繁促进老年人由居家不出状态向非居家不出状态转化;心理健康状况同样影响老年人居家不出的转归.

  • 不同情境下大学生移情与内隐利他行为的关系

    作者:曹衍淼;王美萍;常淑敏

    目的 探讨不同情境(安全情境、危险情境)下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内隐利他行为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2×2混合设计,综合运用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IAT),以高低移情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对比不同情境刺激下大学生内隐利他行为的差异.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安全情境下,高移情者的内隐利他行为显著高于低移情者(F(1,49)=18.11,P<0.001);在危险情境下,高移情者与低移情者的内隐利他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个体的内隐利他行为受到个体本身移情素质和外部环境危险性的影响,相比高移情者,低移情者内隐利他联结网络的启动阈值可能较高且对环境更不敏感,只有在较强的环境刺激下才会表现出利他行为.

  • 中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特质焦虑

    作者:陈晓丽;宋玉萍;孙宏伟

    目的 研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特质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与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在中考前3个月对山东省德州市224名在校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中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0,P<0.05),而在城乡、班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中考生的状态焦虑得分、特质焦虑得分和焦虑总分在性别、城乡、班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中考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焦虑(r=-0.311,P<0.05)、特质焦虑(r=-0.396,P<0.01)、总分焦虑(r=-0.375,P <0.0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中考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且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即一般自我效能感越低,焦虑情绪越高.

  • 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调查

    作者:魏明;李新华;王伟琼;倪佳莉;赵冬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睡眠状况,为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医学院校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581名医学生进行抽样测试.结果 581名医学生总分均值为(22.97±5.33)分;52.84%的医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男生与女生之间、不同专业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睡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睡眠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04);睡眠不足和失眠后反应在女生与男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针对性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

  •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作者:张运红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危机的关系.方法 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大学生危机人格测查问卷对823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①大学生在心理弹性总水平上,大四与大二、大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25,P<0.05;t=-2.249,P<0.05);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5个方面及总水平存在普遍的内在相关性(0.122<r<0.870,P<0.01),危机人格的5个方面及总水平存在普遍的内在相关性(0.339 <r <0.844,P<0.01);③大学生心理弹性除精神影响因素外,其他4因素及总水平与危机人格5因素及总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0.104 <r <-0.518,P<0.01),高、低心理弹性者在危机人格存在显著差异(t=12.203,P<0.01).结论 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个体危机人格水平越低,在挫折压力中越不易发生心理危机.

  • 中学生自我状态与心理健康关系

    作者:刘文静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我状态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中学生的自我状态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形容词检核表(ACL)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普通中学初一至高三365名学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心理非常健康与极不健康的中学生除了在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4种自我状态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10.74,9.69,8.24,-10.36;P<0.001);批评型父母和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与心理症状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46,0.50;P<0.01),而照顾型父母和成人自我状态则与心理症状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43,-0.42;P<0.01).结论 心理非常健康中学生的自我图轮廓接近于钟形图,但照顾型父母自我状态高;批评型父母和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得分越高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 特质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作者:徐创;隋红

    目的 研究特质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方差分析显示,消极特质应对方式水平显著影响学习倦怠(F=21.54,P<0.001)及其情绪(F=34.11,P<0.001)和行为(F=9.54,P<0.001)维度;积极特质应对方式水平显著影响学习倦怠(F=8.09,P<0.001)及其成就感(F=32.58,P<0.001)维度;②在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中,一般自我效能感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67.0%;③在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中,一般自我效能感不起中介作用.结论 不同水平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有显著影响,其中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是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完成的.

  • 应对方式和安全感对中医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作者:王仲星;王欣星;兴美丹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和安全感对中医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用应付方式问卷、安全感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544名中医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解决问题、自责、人际安全感和退避对中医专业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 =0.26,P<0.01).结论 应对方式和安全感是影响中医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变量.

  • 学习不良青少年英语学习焦虑的特点

    作者:徐淑燕;杨宪华

    目的 考察学习不良青少年英语学习焦虑的特点,为改善其焦虑情绪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外语学习焦虑问卷和基本资料调查表,对陕西200名学习不良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焦虑总分(t=3.10,P<0.01)及紧张不安(=3.82,P<0.001)和害怕说英语(t=2.31,P<0.05)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显著;焦虑总分及各因子分的城乡和独生差异不显著;焦虑总分(F=12.31,P<0.001)及担心(F=7.22,P<0.01)、紧张不安(F=7.04,P<0.01)、害怕说英语(F=12.90,P<0.001)和害怕课堂提问(F=5.28,P<0.01)因子分的学业阶段差异显著;担心因子分的学习年限差异显著(F=3.60,P<0.05).结论 学习不良青少年的英语学习焦虑存在性别、学业阶段的差异.

  • 实施希望护理模式干预心肌梗死后患者抑郁情绪

    作者:马雅维;毛丽

    目的 观察希望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 入选病例80例,实施希望护理模式,内容包括:应用“现身说法”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通过认知和行为干预激发患者自觉参与健康恢复过程的意愿;给予“个性化愉悦因子”输入激发患者生存的希望.并于该模式实施前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测评,评价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 希望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SDS测评结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017,P<0.01);GQOLI-74测评结果具有极显著性差异(t=10.205,P<0.001).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希望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其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中医情志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作者:毛丽;马雅维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100例,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进行入组前测评.该量表包括身体因素、情感因素、经济因素3个维度.采用l~5分评分制,得分越高显示病人负担感越重.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然后实施中医情志干预,主要包括:静神法、舒神法、情志相胜法、移神法、养神法、养性法.实施干预8周后采用上述量表重复测试,观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改善情况.结果 中医情志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1.210,9.430,7.301;均P<0.01).结论 实施中医情志干预,可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

  • 社会支持对缓解心肌梗死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

    作者:施海燕

    目的 观察社会支持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96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入组前测评.然后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3个方面.4周后,采用SAS和SDS重复测试.结果 社会支持使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测评得分明显降低,较社会支持前差异显著(t=8.973,9.010;均P<0.001).结论 给予心肌梗死后患者社会支持,对其焦虑、抑郁情绪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效应

    作者:杜娟

    目的 观察社会支持系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效应.方法 随机抽取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袁进行入组前测评.然后帮助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帮助患者获得良好而充足的心理资源;帮助患者减轻感情负担和心理压力;理解患者所承受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向患者提供额外帮助.3个月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重复测试.1~5级评分,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各维度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并比较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前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不明确维度和复杂性维度改善情况.结果 完善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后,不明确维度和复杂性维度得分均较以前降低,差异显著(t=6.896,5.379;P均<0.001).结论 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具有良好的干预效应.

  • 海军特勤疗养员心率变异性调查及其与压力反应的相关

    作者:王磊;苏倩;王珊珊;陈晶晶;熊波

    目的 调查海军特勤疗养员心率变异性的状况及其与压力反应的相关关系.方法 使用心率变异性检测和压力反应问卷(SRQ)对来我院疗养的403名海军特勤疗养员进行调查研究,并进一步讨论海军特勤疗养员的心率变异性状况及其与压力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除20 ~ 29岁年龄组的疗养员外,其余各年龄组疗养员的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值均显著低于各年龄组常模;20 ~ 29岁年龄组疗养员的LF和LF/HF值显著低于常模;30~39岁年龄组疗养员的HF和LF/HF值显著低于常模;40~49岁年龄组疗养员的LF/HF值显著低于常模;空勤疗养员的SDNN值显著低于海勤疗养员;海军特勤疗养员的LF与FPR呈显著正相关(r=0.102,P<0.05),HF与FPR呈显著负相关(r=-0.01,P<0.05),LF/HF值与SR、FER、FPR、FBR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管理者应当以心率变异性检测为代表的生理检测手段配合心理测评为特勤疗养员开展心理健康疗养.

  • 武汉市洪山区连续3年征兵心理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肖强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征兵心理检测情况,比较新旧版本的检测效率.方法 应用历年中国征兵心理检测系统(CRPSS)对总计3070名应征青年进行心理检测,按年代、版本、结果分组,比较中国士兵智力测验(CSIT)及中国士兵人格问卷(CSPQ)新旧版的计算机检测结果、纸笔复测及访谈结果的各项指标.结果 新版与旧版比CSIT合格率提高至97.5%(x2=61.3,P<0.001),CRPSS“假不合格”比例由>20%下降至13.7%(x2=65,P<0.001),需纸笔测验者由旧版的10%下降为新版的2.5%,需访谈者由旧版的20%下降为新版的12.7%,检测效率提高:CSIT0.62(x2=32.7,P<0.001)、CSPQ0.15(x2=5.2,P>0.05);历年心理检测合格率均高于95%.结论 ①CRPSS对于挑选心理健康的应征青年入伍具有积极作用,新版CSIT检测效率提高明显,CSPQ无明显提高;②武汉市洪山区心理检测合格率较全国多地为高,属优质兵源地.

  • 心理脱离在工作连通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马红宇;周殷;谢菊兰;张晓翔

    目的 探讨企业管理人员工作连通行为、心理脱离和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连通行为量表、心理脱离量表和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对288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工作连通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的时间(r =0.26,P<0.01)和精力(r=0.22,P<0.01)维度显著正相关,心理脱离与时间(r=-0.39,P<0.01)和精力(r=-0.29,P<0.01)维度显著负相关;②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心理脱离在工作连通行为与时间冲突(β=0.22,P<0.01)和精力冲突(β=0.16,P<0.05)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工作连通行为可以通过心理脱离预测工作—家庭冲突.

  •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军人适应不良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唐海波;赵龙;罗黄金

    目的 研究社会支持对军人适应军旅生活和面对军事应激出现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简化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47名陆军野战部队官兵进行量表施测,并对回收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结果 ①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方式、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负相关(r =-0.17 ~-0.60;P <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 =0.56,0.67;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负相关(r=-0.36,-0.39;P <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r =0.49,0.67;P <0.01);②层次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应激反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F=28.96 ~ 257.00;P <0.01);消极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适应不良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F=37.64~189.41;P <0.01).结论 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军人适应不良,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适应不良;社会支持只能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军人应激反应.

  • 车载音乐对驾驶员情绪状态和事故倾向性的影响

    作者:马锦飞;高远;邱欢;董悦;琚芳艳

    目的 考察车载音乐对驾驶员情绪和事故倾向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540名驾驶员进行车载音乐收听情况问卷施测.结果 77.2%的驾驶员频繁收听车载音乐(x2=17.286,df=4,P<0.001);38.5%的驾驶员认为车载音乐能够提高警觉(x2 =99.304,df=3,P<0.001);37.6%的驾驶员使用音乐缓解单调感(x2=514.809,df=4,P<0.001),47.6%的驾驶员声称,音乐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x2=81.943,df=2,P<0.001);60.2%的驾驶员承认会一边开车一边搜索音乐(x2=22.407,df=1,P<0.001),有频繁搜索音乐习惯的驾驶员,其事故倾向性更强(x2=12.240,df=2,P<0.01),过分追求愉悦体验的驾驶员事故倾向性更强(x2=10.081,df=2,P<0.01).结论 听音乐虽然能起到一定情绪唤醒作用,有利于维持驾驶警觉,但是唤醒要适度,不能过分追求愉悦,不能频繁搜索音乐,否则会增加事故风险.

  • 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作者:贾婷;陈玖;杨来启;吴兴曲;马文涛

    目的 探讨心理资本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问卷(PCQ-24)、工作倦怠量表(MBI-GS)对12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对两量表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和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JP<0.01).希望和乐观对情绪衰竭有负向预测作用(β =-0.338,-0.452;P <0.001);乐观和希望对去个性化有负向预测作用(β=-0.546,-0.347;P <0.001);韧性、自我效能和乐观对个人成就感降低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88,-0.263;P <0.001;β=-0.278,P<0.05).结论 提升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资本可减少其工作倦怠的发生.

  • 某部驻岛军人心理应激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李津强;刘大鹏;李萍妹;吴张鹏;陈丁慧

    目的 了解驻岛军人应激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取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驻岛89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部驻岛军人应激程度高于常模(F =42.97,P<0.05),SCL-90中躯体(F=5.24,P<0.05)及敌对因子(F=4.42,P<0.05)高于军队常模,消极应对分高于常模(F=3.91,P<0.05).应激程度与积极应对分成负相关(r =-0.27,P<0.05),与消极应对分(r=0.48,P<0.01)及SCL-90各因子分成正相关(r =0.57,0.56,0.56,0.51,0.55,0.43,0.55,0.53,0.52;P <0.01);驻岛时间与应激程度成负相关(r=-0.26,P<0.05).结论 驻岛军人应激程度高,心理问题多,驻岛时间及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海勤人员婚姻质量及影响因素

    作者:孙敬翔;牟杰;斯银平;张明月;熊波;卢天娇;董丽洁;齐翠

    目的 探讨和研究我军海勤人员的婚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 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375名海勤人员进行评定.结果 16PF量表中,除乐群性、恃强性、幻想性、实验性、独立性外,其他各因素均与除性格相容性、角色平等性、信仰一致性外的各因子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0.121 ~0.290);除角色平等性、信仰一致性这两个因子外,婚姻质量量表中各因子均与SCL-90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r=0.123~0.338);消极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各因素均有显著相关(P<0.01);除过分理想化、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业余生活这4个因子外,婚姻质量量表中各因素与社会支持量表中各因素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多元回归方程中,6个因子终进入回归方程:消极应对、负性家庭问题、专业成就因素、躯体化、实验性、负性工作学习问题.结论 海勤人员的婚姻质量与其个性特质、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紧密联系.

  • 疗养飞行人员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相关分析

    作者:王洪芳;田建全;胡乃鉴

    目的 探讨疗养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相关,为有针对性展开心理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依据飞行人员年度健康大体检标准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疗养飞行人员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低于全国常模(t=2.095~ 9.89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各量表分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相关(P<0.05或P<0.01).结论 性格外向、情绪稳定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应着重培养飞行员健全的人格特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军事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分析

    作者:胡乃鉴;田建全;王洪芳

    目的 探讨军事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16名军事飞行员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并分析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结果 T检验结果表明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强迫因子分与军人常模无明显差异,其余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t=-16.31,-8.76,-8.02,-11.77,-7.64,-14.18,-6.81;P <0.001).相关分析显示军事飞行员的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68,-0.411,-0.432,-0.417,-0.466,-0.429,-0.463,-0.409,-0.398),消极应对方式和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499,0.586,0.515,0.497,0.518,0.526,0.502,0.489,0.542).结论 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军人群体,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

  • 独生子女“结伴”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作者:吴远;徐霄霆

    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两人”为中心的小团体.文章展现了独生子女“结伴”的现象,从心理学视角阐释了“结伴”行为的归属感的需要、依恋的需要、孤独感的体现、占有欲的表现等4个成因,探讨了“结伴”行为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引导独生子女进行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

  • 死亡提醒效应研究概况

    作者:陈友庆;李新星

    死亡提醒效应是指在死亡提醒后个体会更加强烈地捍卫自己所认同的世界观或寻求实现某些与自尊紧密相关的价值标准的现象.死亡提醒效应为我们揭示了死亡提醒之后的心理现象及机制,但目前有关死亡提醒效应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死亡提醒效应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欺骗研究进展

    作者:樊越波;黄丹;易莉;伍小云

    欺骗是个体为实现自己的目的,意图培养他人的错误信念,以使他人产生错误或进入误区的行为.以社交沟通障碍为核心症状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是否能够产生欺骗,发生的概率是否比正常儿童低一直是存在争议的;但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欺骗的策略较单一以及难以认知到欺骗过程中的意图以及信念的研究结果则较为一致.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欺骗研究结果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 监狱罪犯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化的探索

    作者:马立骥;曹金林;邵晓顺;俞钦;周红志;侯威;陈建国

    在我国,以服刑人员为主要对象的监狱心理咨询工作已基本普及,但规范化问题便凸显出来.科学准确定位,加强设施建设,提升队伍素养,坚持技术标准,建立评价体系,调动大家积极性,推动实践不断进步,是监狱心理咨询发展的必由之路.

  • 孤独感的心理测量及其问题

    作者:骆思钊;蔡笑岳

    目的 对中外孤独感测量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存在问题进行概述与分析,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与量表分析,通过不同结构、不同人群的孤独感测量等角度对孤独感量表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结构分,孤独感量表可分为结构性(一维、二维、多维)和非结构性量表两类;根据被试人群分,可分为成人、儿童和老年人量表三类.当今孤独感测量中存在着缺乏针对青少年的测量工具和问卷编制方法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的问题,值得今后研究者进行后续研究.结论 目前仍存在缺乏针对青少年的孤独感量表和缺乏使用项目反应理论进行编制的孤独感量表.

  • 宽恕:对待伤害的积极心理品质

    作者:蔡金彤;郑林科

    宽恕见于哲学、宗教、伦理、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宽恕在心理学上是受害者原谅施害者罪过和撤销怨恨报复的心理过程.宽恕涉及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的3种方式:受害者宽恕施害者、宽恕自己的过错、施害者寻求受害者宽恕.宽恕受多种因素影响:宜人性人格特质的人容易实施宽恕;深度共情会促使对施害者的仇恨报复动机转化为寻求和谐的积极动机;积极归因可以改变受害者把受害的原因外归于情景所致和内归于施害者无意所为时即产生宽恕;价值观中的利他主义注重宽恕他人,而个人主义则看中宽恕自己.宽恕作为一种心理资本,能够给人际关系产生和谐效应、给个体带来心身健康效应和给组织冲突产生和解效应.宽恕是对伤害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资本,可以提供积极心理学手段来开发和提升,以便为社会和组织带来更大的心理资产效益.

  • 近10年来我国女同性恋研究述评

    作者:宗金莎;李雪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同性恋问题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近10年来我国女同性恋的研究涉及到女同性恋的内涵、现状、成因以及社会对女同性恋的态度及社会支持等方面,但还存在单一学科研究多、多学科综合研究少,局部调查比较多、全国性的研究少,实证研究较多、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今后关于女同性恋问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扩展研究的视角,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构建起和谐的女同性恋社会支持体系.

  •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作者:赵丽洁

    目的 观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 被试50例,首先采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进行入组测评.该问卷共含88个条目、4个情绪维度、10种情绪因子.采用5点评分方法,其中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2个维度所包含的分测验条目,得分越高则学业情绪越高(好);而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2个维度,所包含的分测验条目,得分越高则学业情绪越低(差),后的统计指标为各维度总分.然后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具体内容包括:辅导方案和辅导项目的设计、确定辅导主体、制定辅导的步骤并具体实施、辅导技术的应用.并于期末再次采用上述问卷重复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 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护生学业情绪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各维度得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依次为t =11.001,7.815,8.747,7.001;P均<0.01),其中积极高唤醒维度得分与辅导前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t=11.001,P<0.001).结论 对五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情绪.

  • 荆州地区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作者:贺定翠;张新风;涂哲明;刘波

    目的 探讨荆州地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压力源问卷(NJSQ)、自尊量表(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工作倦怠量表(N-MBI)对224名在职精神科护士和200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①精神科护士所受工作压力整体水平与综合医院护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职业倦怠状况较综合医院护士高(t=3.43,P<0.05);②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③职业倦怠量表中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均存正相关,而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④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工作的总压力源对情绪衰竭、工作冷漠感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岗位对情绪衰竭有预测作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对工作冷漠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护理工作压力源及个人因素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预测作用,改善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

  • 实施预见性身心干预对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疾病影响程度

    作者:兰雪云

    目的 观察预见性身心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疾病影响程度的干预效应.方法 入选病例10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进行入组前测试.然后实施预见性心身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无缝隙执行各项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以控制并发症;早期介入综合锻炼方案防止疾病恶化;向患者传授疾病应对技巧;系统性沟通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心理行为干预与咨询纠正不良疾病感知;完善社会支持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等.实施上述干预措施10个月后,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重复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预见性身心干预前后,疾病影响程度中躯体功能影响、心理社会影响及其他3个维度得分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8.802,8.011,9.349;P<0.01).结论 预见性身心综合干预,对减轻COPD患者的疾病影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 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作者:熊梅;李彦章

    目的 探讨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贝克抑郁问卷(BDI)从300名女大学生中筛选68名抑郁者,匹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在其余女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9名作为控制组.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瑜伽训练,对照组、控制组不作任何干预.比较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静息状态下脑波频率,并比较3组被试实验前后抑郁、焦虑的得分差异.结果 ①实验组实验后其抑郁、焦虑分均显著低于实验前(BDI:t=11.87,P<0.001,BAI:t =5.68,P<0.001),静息下的脑电波频率显著下降(t=2.44,P<0.05);②实验后实验组抑郁、焦虑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控制组(抑郁:F=57.06,P<0.001,焦虑:F =40.34,P<0.001);③对照组及控制组实验前后其抑郁、焦虑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改善作用.

  • 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

    作者:丁玲;赵楠;丁小斌;邓平

    目的 对情绪调节因难量表(DERS)在中国青少年中的适用性进行检验.方法 以710名中国青少年为施测对象,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DERS量表共包含6个因子.总量表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在0.88 ~0.96,0.52 ~0.77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为x2/df=1.05,AGFI=0.87,GFI =0.90,NFI=0.94,CFI =0.99,TLI =0.99,NNFI =0.9,RMSEA=0.015,RMR =0.06.结论 DER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测量结果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适用于中国青少年群体.

  • 教师心理虐待大学生回顾量表的编制

    作者:屈家宁;陆桂芝

    目的 编制教师心理虐待大学生回顾量表(TPAH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参考已有的研究和文献、通过开放式调查等方法,编制了40个项目的初始问卷.采用方便取样,随机对哈尔滨5所高校794名大学生进行TPAHS测验,通过项目分析筛选题目,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另选取同质被试150名大学生进行TPAHS测验,间隔2周后进行重测.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取了言语暴力、躯体虐待、剥夺和忽视4个因素,共21个项目,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5.58%.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各拟合指标分别为x2/df=1.79,CFI=o.91,TLI =0.90,SRMr=0.05,RMSEA=o.05(P=0.84),该模型拟合良好.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4个因素的α系数分别为0.67 ~0.87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6,4个因素的重测信度为0.52~0.85.结论 教师心理虐待大学生回顾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中小学教师公共服务动机量表的编制

    作者:李明军;刘亚

    目的 编制中小学教师公共服务动机量表.方法 依据公共服务动机四维度模型,在文献分析、开放式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小学教师公共服务动机量表,并对其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中小学教师公共服务动机由20道题项构成,包括公共参与、价值观承诺、同情心、无私奉献4个因子;②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4个因子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x2=264.599;x2/df=1.623;SRMR=0.087;RMSEA=0.054; CFI=0.937;TLI =0.926);③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894(P <0.01),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70~0.808(P<0.01),重测信度系数为0.701(P<0.01).结论 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作为测评中小学教师公共服务动机的工具,并为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失眠者背后性压抑1例报告

    作者:任丽平;赵宝然

    对一个失眠背后性压抑者进行了个体心理咨询.求助者的主导症状即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失眠,而引发主导症状的关键因素则是性压抑.运用以心理分析法为主的治疗,帮助其获得领悟.咨询后求助者表示在咨询中收获很大.

中国健康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