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257/R
  • 国内刊号: 段建勋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花园 505-9-201 信箱
  • 曾用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免费服药对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作者:刘国友;宋君伟;张文佳;刘阳;李启堂

    目的:探讨免费服药对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方法通过现况调查并结合回顾性研究,对平谷区享受免费治疗政策的5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填写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 PSP)、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果免费治疗1年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免费治疗前明显提高(χ2=9.245,P<0.01);BPRS、ITAQ、CGI、PSP量表均较免费治疗前有明显差异,(t=9.737,-12.59,7.15,-9.41;P均<0.001)。结论免费服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缓解病情,提高社会功能,但需要政府部门的多方投入。

  • 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相关社会心理因素

    作者:杨雀屏;张国富;张恒;张娟;许凌峰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8例精神分裂症照料者遭遇的生活事件及其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其采取的应付方式,现有的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相同量表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总频数,负性生活事件频数,精神紧张总值及负性紧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3.978,5.064,6.694,9.282;P<0.01),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195,9.815,7.174;P<0.01)。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t=-2.394,P<0.05;t=3.616,P<0.01);消极应付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t=8.394,P<0.01)。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活事件频数,生活事件紧张总值,抑郁等因子维度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上研究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关注,必要时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彭光海;周振和;袁国桢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VIP),收集1995-2014年2月关于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随机对照研究( RCTs)。主要研究指标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的幻听评分及幻听评定量表( AHRS)。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以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7篇RCTs满足纳入标准,共包括786名受试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PANSS的幻听评分比较,均数差为-1.10,95%CI为[-1.6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P=0.0001);两组之间的AHRS比较,均数差为-3.89,95%CI为[-5.7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7, P<0.00001]。结论低频rTMS对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症状有效。

  •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研究

    作者:彭焱;李薇;杜君;王健;邹义壮;谭淑平;张进国;陈楠;范宏振;崔介峰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其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41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成套测验( MCCB )测评,并选取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人做对照。结果①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言语记忆、迷宫、情绪管理以及MCCB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t=-2.09,P=0.040;t=-3.54,P=0.001;t=-3.10,P=0.003;t=-3.39,P=0.001;t=-2.60,P=-0.011;t=-2.50,P=0.015),患者分数均比正常对照低;②患者男性与女性MCCB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患者年龄分组比较,其中41~49岁组的言语记忆、迷宫、视觉记忆分数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50岁组( t=2.31,P=0.031;t=2.66,P=0.012;t =1.99,P=0.047;t=2.29,P=0.028);并且该组言语记忆测验分数也显著高于≤40岁组( t=-2.35, P=0.029);④患者病程分组比较,其中病程≤15年组的符号编码、视觉记忆、情绪管理能力分数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病程≥25年组(t=-2.27,P=0.035;t =-2.44,P=0.024;t=-2.57,P=0.018;t=-2.04,P=0.050);病程≤15年组的符号编码、MCCB总分均明显低于病程15~24年组(t =-2.26,P=0.037;t=-2.26,P=0.03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认知功能损害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年龄及病程方面有差异。

  • 老年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特征分析及一线抗抑郁药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左潇

    目的:调查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一线抗抑郁药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0.1-2013.12我院住院治疗的60岁以上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0例和20~40岁的非老年普通抑郁患者80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对两组抑郁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同时观察TCAs、SSRIs两类主要一线抗抑郁药对老年难治性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非老年组与老年组HAMD中激越性抑郁因子、焦虑反应因子无显著差异,老年组躯体症状因子(t=29.85;P<0.01)、迟滞性抑郁因子(t=42.30;P<0.01)与非老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在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方面TCAs组治疗各周(1、2、4、8、12)与SSRIs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效果明显优于SSRIs组:(t=8.03,21.40,49.87,48.90,84.81;P<0.01)。结论老年性难治性抑郁症具有其特殊临床特征,一线抗抑郁药物TCAs对老年性难治性抑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SSRIs。

  • 青少年抑郁症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勤;郑立谦;周晓琴;穆菁菁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6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3名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3.907,-4.088,-3.037,P<0.01),而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415,P<0.01);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966,P<0.01),而求助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3.711,P<0.01)。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等与应对方式多个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关,两者间存在互相影响。

  • 内科门诊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作者:韩桐师;万憬;徐珀;吕静

    目的:分析内科门诊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的特点及其与医学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构建门诊患者心理服务平台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S)、医学应对问卷( MCMQ)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 PSSS)对135名门诊内科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对不同性别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女性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患者(t=7.88,P<0.01);②按HADS的8分为划界分数,对比不同性别焦虑、抑郁患者的个数,结果发现女性焦虑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χ2=5.55,P<0.05),抑郁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③对所患疾病数量不同进行分组对比,发现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下疾病的患者焦虑得分显著高于患有两种以上疾病的患者(t=10.37,P<0.01),而抑郁得分显著低于患有两种以上疾病的患者(t=3.78,P<0.05);④焦虑、抑郁与医学应对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发现,焦虑和抑郁与“面对”的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具有显著负相关,与“逃避”、“屈服”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门诊内科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值得关注,医生协助患者理解疾病症状,并让患者感受到医生对其疾病的关注,可以缓减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

  • 帕利哌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儿阴性症状的效果

    作者:董亚辉;刘忠;王立娟;王淑珍;王秀丽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儿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分裂症儿童28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开始时对患儿的各种阴性症状进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后使用帕利哌酮进行治疗,疗程6个月,并在治疗各阶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入组时流浪精神分裂症儿童在SANS 5项因子(思维贫乏;情感平淡或迟钝;意志缺乏/情感淡漠;兴趣缺乏/社交缺乏,注意损害)均处于高分值水平(12.3±1.1,10.4±1.6,14.7±1.0,9.4±1.2,11.8±1.5);经帕利哌酮治疗后患儿各项阴性症状逐渐缓解,治疗结束时5项因子分值与治疗初比较有显著改善( t=29.25,15.66,22.61,17.54,24.57;P<0.01)。结论帕利哌酮能显著改善流浪精神分裂症儿童各种严重的阴性症状。

  • 家庭关怀度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辛奎波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家庭关怀度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80例患者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评定,并以家庭关怀度的高与低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情况。结果①62%的酒依赖患者家庭关怀度较低;高家庭关怀度组GQOLI-74因子评分均高于低家庭关怀度组,其中以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差异显著(t=2.57,2.39;P<0.05),心理和社会功能差异非常显著(t=3.02,2.8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高家庭关怀度组TCSQ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低家庭关怀度组(t=2.71,P<0.01),消极应对评分高于家庭关怀度高组(t=-2.99,P<0.01),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依赖患者存在较低的家庭关怀度;低家庭关怀度者生活质量也较低,且面对应激时倾向于消极应对。

  •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元艳平

    目的:研究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既往出院后未进行电话回访的患者为对照组,从出院后开始进行系统电话回访的患者为研究组,出院电话回访1年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精神健康信念形成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治疗的依从性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 WHO-DAS)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比较,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χ2=225.17,精神健康信念形成率χ2=190.60,健康行为形成率χ2=137.49,治疗的依从性χ2=81.26,WHO-DAS的χ2=276.34;P均<0.001。两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话回访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帮助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减少复发率,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 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研究及与抑郁症的比较

    作者:陈光旭;桑利杰;金一波;陈敏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与精神症状的关系,以及与抑郁症患者的区别。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色词Stroop操作范式和连线测验评定3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名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①本次病期与阳性症状(r=0.462,P<0.01)、一般病理学量表(r=0.433,P<0.01)、PANSS总分(r=0.461,P<0.01)、总体stroop时间(r=0.385,P<0.05)和trial的平均时间(r=0.422,P<0.05)显著正相关;②总体stroop时间与PANSS总分显著正相关(r=0.379,P<0.05),trial的平均时间与阴性症状(r=0.353,P<0.05)、一般病理学量表(r=0.386,P<0.05)、PANSS总分(r=0.437,P<0.05)显著正相关;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连线测验A的得分(t=-0.2.296,P<0.05)、总体stroop时间(t=-4.809,P<0.01)和trial的平均反应时(t=-4.441,P<0.01)显著低于抑郁症。结论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本次病期对抑制功能和阳性症状有影响;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制功能与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学有关,与阳性症状无关。快速视觉搜索能力和转换功能与症状无关;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速视觉搜索能力和抑制功能好于抑郁症患者。

  • 黛力新对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痛觉诱发电位P250影响的对照研究

    作者:冯新梅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痛觉诱发电位P250的影响。方法接受米氮平治疗(30~45mg/d)的、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加用黛力新(黛力新组,n=25)和不加用黛力新(对照组,n=25)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测定电刺激痛觉诱发电位P250的潜伏期、波幅,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两组治疗后P250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9,2.250;P=0.000,0.034);P250潜伏期则均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②黛力新组治疗后P250波幅的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P=0.024)。结论黛力新可下调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痛觉诱发电位P250的波幅,提示黛力新对其痛觉敏感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改良森田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评价

    作者:张晓明;马新英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6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末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GL)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及10周末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于第10周末BPRS、SANS、CGI-GL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t=9.09,9.95,9.17;P<0.01),对照组(t=5.65,4.15,4.07;P<0.01),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4.77,5.66,4.98;P<0.01)。两组在治疗10周后GQOLI-74各因子(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心理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实验组( t=5.45,10.36,10.54,21.69;P<0.01),对照组(t=3.66,5.07,6.65,8.62;P<0.01),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97,5.20,4.40,11.27;P<0.01)。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能进一步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康复。

  • 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杨立夏

    目的:观察晚发性抑郁症(LOD)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5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 LOD组)、35例老年健康者(对照组)血清NSE 水平,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定LOD患者认知功能,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结果①LOD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4,P<0.001);②LOD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7,P<0.01);③LOD患者血清NSE水平与MMSE评分负相关(r=-0.388,P<0.05),MMSE评分与HAMD评分负相关(r=-0.413,P<0.05)。结论晚发性抑郁患者血清NSE增高,并与其认知功能的改变存在相关性。

  •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及Go/NoGo任务下的事件相关电位

    作者:甄莉丽;邹凯;彭光海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及Go/NoGo任务下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共随机选取年龄在18~65岁之间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研究组相匹配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予以威斯康星卡片测验( WCST )及Go/NoGo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s)检测,并将结果加以分析。结果两组之间比较,研究组各电极位点的P3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8.01,P<0.01或<0.05);研究组WCST测验的正确应答数及概念化水平百分数项目的分值低于对照组,而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持续性错误数及持续性错误的百分数项目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4.77,P<0.05或<0.01);两组之间的其余WCST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1.55,P>0.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

  • 褪黑素水平对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淑玲;倪明慧;徐乐平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褪黑素( MT)水平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6例抑郁症患者,检测血清M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①以MT中位数(51.3ng/L)为切点,将所有抑郁症患者分为MT高值组(>51.3ng/L,n=43)与MT低值组(<51.3ng/L,n=43),前者血清CRH、ACTH、COR均显著低于后者(t=3.330,3.315,2.314;P<0.01,0.01,0.05);②血清MT水平与CRH、ACTH水平负相关(r=-0.414,-0.329;P<0.01,0.05)。结论褪黑素对抑郁症患者的HPA轴功能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陈冬;王健;刘青;赵旺宁;郑冬瑞;杜波;崔利军

    目的:通过测定阿立哌唑血药浓度,研究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丙氨酸转氨酶( ALT)、肌酐( CR)、空腹血糖( GLU)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3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完成研究28例),3组分别服用阿立哌唑固定剂量10mg/d、20mg/d、30mg/d,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每位患者的阿立哌唑血药浓度,并分别在服药前和在达到固定剂量4周后测定每位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空腹血糖(GLU)。结果在阿立哌唑血药浓度114.56ng/ml~470.16ng/ml范围内,患者的ALT、CR、GLU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患者的ALT、CR、GLU水平无影响或影响极小。

  • 度洛西汀、西肽普兰对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P物质的影响

    作者:何其华

    目的:观察比较度洛西汀、西肽普兰对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度洛西汀(60 mg/d,n=25),西肽普兰(20~40 mg/d,n=25)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8周末分别测定血浆P物质水平。结果①度洛西汀组治疗4、8周末的血浆P物质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t=2.095,3.504;P=0.046,0.003);西肽普兰组治疗8周末,血浆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t=2.170, P=0.040);②治疗前、治疗4周末,度洛西汀组、西肽普兰组血浆P物质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8周末,度洛西汀组血浆P物质水平显著低于西肽普兰组(t=2.030,P=0.047)。结论度洛西汀、西肽普兰均可使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浆SP水平下降,但度洛西汀起效更快、作用更强。

  • 酒精依赖患者执行功能

    作者:吴庆;庞良俊;朱道民;汪咏梅;黄豹;王莹;储召学;龚粒;余家快

    目的:了解酒精依赖患者执行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32名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选取30名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Stroop色词测验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酒依赖患者A部分反应时、正确阅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8,-0.692;P>0.05),酒依赖患者Stroop色词测验C部分反应时长于对照组(t=4.686,P<0.001)、正确阅读数低于对照组(t=-3.478,P<0.01);B部分反应时长于对照组(t=3.026,P<0.01),正确阅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3,P>0.05)。酒依赖患者干扰量高于对照组(t=3.647,P<0.01)。结论酒依赖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将有助于促进康复。

  •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冲突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的关系

    作者:杨菲;吴鑫德

    目的:探讨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评价量表( YSR)、亲子冲突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PBI)对949名初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3,-0.25,0.23;P<0.01)。抑郁焦虑与亲子冲突呈显著正相关(r=0.24,P<0.01)。亲子冲突与教养方式各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7,0.26,-0.36;P<0.01);②4种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得分有显著差异(F=13.47,P<0.01),其中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抑郁焦虑水平高;③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也可以通过亲子冲突间接影响抑郁焦虑。

  • “80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杨光金;程永佳;陈朝阳

    目的:探究80后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并以291名1979年及以前出生的个体为对照群体。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451名80后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80后和对照群体的幸福感总分没有显著差异(t=1.21,P=0.23),但比对照群体更多使用消极应对方式(t =-2.08,P=0.04);②80后幸福感性别差异不显著(t=0.02,P>0.05),但女性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③消极应对和幸福感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④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总分对80后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联合解释幸福感28.2%的变异(t=4.14,P<0.001)。结论“80后”群体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存在密切关系。

  • 大学新生自我概念与父母教养方式

    作者:李锐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概念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唐山市某高校362名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女大学新生的自我概念在自我行动(t=2.260,P<0.05)及自我批评(t=3.73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双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新生自我概念在道德自我(F=6.572,6.376;P<0.01)、心理自我(F=7.211,P<0.001;F=5.403,P<0.01)、家庭自我(F=4.942,4.902;P<0.01)、自我认同(F=6.756,6.963;P<0.001)、自我行动(F=3.242,P<0.05)和自我概念总分(F=5.060,4.823;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文化程度越高差异越显著;③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组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过分干涉(t=2.730,P<0.01)、父亲过度保护(t=2.256,P<0.05)、母亲温暖理解(t=-2.758,P<0.01)、母亲过度干涉或过度保护(t=2.771,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①大学新生在自我行动上,男生较女生积极;在自我批评上女生较男生积极;②双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新生的自我概念越积极;③父母给予子女情感温暖与理解,子女较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则使子女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心理亚健康现况

    作者:罗文伟;张瑞芳;陈军乐;杜勋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方法本研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少数民族地区某高职院校4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44.61%,不同民族(χ2=5.59,P<0.05)、不同性别(χ2=12.76,P<0.01)的高职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有统计学意义;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症状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结论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存在较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很有必要。

  •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与人格的关系

    作者:陈露露;蒋钦;梁莹;董玉芳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与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36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存在性别(t=-2.94,P<0.01)、生源地(F=4.46,P<0.05)、是否是独生子女差异(t=-2.64,P<0.01);人格分量表P、N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显著正相关(r=0.281,0.161;P<0.01);L量表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显著负相关((r=-0.151,P<0.01);P、L因子对课堂学业延迟满足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78,-0.158;P<0.001),P、N、L因子则对课下学业延迟满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44,0.137,-0.133;P<0.01)。结论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与人格相关。人格量表P、L分量表是学业延迟满足的预测变量。

  • 小学生友谊质量与情绪控制的关系

    作者:王金霞;王吉春

    目的:调查小学生友谊质量现状,并探讨友谊质量与情绪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和情绪控制量表对315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小学生友谊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陪伴与友谊、帮助与支持、亲密袒露与交流、肯定价值、冲突与背叛;②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积极友谊质量方面有显著差异,但在消极友谊质量上差异不显著;积极友谊质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而消极友谊质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③情绪复述、情绪抑制与积极友谊质量显著负相关(r=-0.212,-0.307;P<0.05),冲动性控制(r=0.244,P<0.05)与其显著正相关;情绪复述、情绪抑制与消极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 r=0.393,0.351;P<0.05),攻击性控制(r=-0.276,P<0.05)则与其显著负相关;④情绪抑制、冲动性控制对积极友谊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情绪复述对消极友谊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小学生友谊质量以陪伴与娱乐为主,且友谊质量与情绪控制能力有关。

  • 家庭动力在家庭应激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曾伟楠;赵旭东;万崇华;全鹏;李鹤展

    目的:验证家庭动力在家庭应激事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方法以5970名大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施测系统家庭动力量表、SCL-90以及自编的家庭应激事件题目,采用带乘积项的层次回归和方差分析检验调节效应。结果非应激组和应激组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有显著差异, SCL-90总分与家庭动力总分显著负相关(r=-0.286,P<0.05),层次回归中的乘积项系数显著(β=-0.145,t=-2.535,P<0.05),方差分析中的交互效应显著(F=6.785, df=1,P<0.01)。结论家庭应激事件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庭动力对家庭应激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家庭动力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作者:张喜转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对3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均分为79.61分;幸福感总分与室友关系( t=16.247, P>0.05)、性格、睡眠质量(F=7.208,13.755;P>0.001),与是否独生子女、月消费、体育锻炼等相关不显著。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位于中等略高的水平,并且受室友关系、性格和睡眠质量影响。

  • 高中生学习动机与学业延迟满足的相关性

    作者:刘世超;巫程成;王成功;王丽

    目的:探讨学习动机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动机诊断测验和高中生学业延迟满足问卷对山西省2所高中129名高中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①学习动机在学习兴趣困惑方面存在学业成绩差异显著( F=3.46,P<0.05);②学业延迟满足在学业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 F=2.73,P<0.05);③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习动机中的学习动机太弱(r=-0.37,P<0.01)以及学习兴趣困惑(r=-0.19,P<0.05)相关显著。结论山西省高中生学习动机与学业延迟满足相关显著,学习动机可以预测学业延迟满足。

  •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

    作者:马忆萌;孟勇

    目的:了解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方法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筛选96名被试,采用Einstein和McDaniel的双任务实验范式,以图形组合为实验材料,探讨不同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前瞻记忆能力的差异。结果高自我效能感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正确率显著高于低自我效能感正确率(t=2.445,P<0.05),高自我效能感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反应时显著低于低自我效能感前瞻记忆反应时(t=-3.763,P<0.001);高自我效能感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正确率显著高于低自我效能感正确率(t=2.901,P<0.01),高自我效能感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反应时显著低于低自我效能感(t=-2.612,P<0.01);同一实验条件下,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正确率及反应时均显著优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正确率及反应时(t=9.061,P<0.001;t=-2.188,P<0.05)。结论大学生前瞻记忆成绩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情绪管理在大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杨国文;彭金玲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在大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唐山某高校347例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亲子依恋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情绪管理量表的得分来评定依恋程度、焦虑程度和情绪管理。结果通过大学生交往焦虑单因素分析,在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较好的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小于关系一般者和较差者(F=3.673,3.984;P<0.05);大学生在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交往焦虑均为负相关(r=-0.181,-0.148,-0.165;P<0.05);交往焦虑总分与情绪管理为负相关(P<0.05);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情绪管理为正相关( r=0.373,0.397,0.358;P<0.05);情绪管理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中起到中介效应。结论情绪管理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中起到中介效应,显著减少大学生社会交往焦虑的水平。

  • 高三毕业生人格测验分析

    作者:苏艳红

    目的:调查了解高三毕业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状态。方法对315名高三毕业生接受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MM-PI)测查,将测验分数与常模比较,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①男生与女生在Hs、D、Hy、Pd、Pa、Pt、Sc这7个因子上的平均分都高于60分。与常模相比,男生F、Hs、Pa、Sc、Ma低于常模水平( t=-24.565,-4.068,-12.274,-10.918,-9.539;P均<0.01),K、D、Hy高于常模水平(t=7.231、9.606、9.187,P均<0.01);女生F、Mf、Pa、Sc、Ma低于常模水平(t=-20.170、-8.777、-12.156、-9.362、-10.661;P均<0.01),K、D、Hy、Pd、Si高于常模水平(t=9.935、8.466、11.820、3.394、3.947;P均<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高三毕业生Pd(精神病态)和Pt(精神衰弱)这两个因子的异常检出率高,分别占66.7%和72.1%。结论高三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 流动儿童的心理虐待与忽视

    作者:李小光;周守珍

    目的:调查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发生率,考察影响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对146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总阳性率为97.9%,心理虐待阳性率为98.6%,忽视阳性率为93.8%;流动儿童在心理虐待分量表、忽视分量表上,以及责骂、恐吓、情感忽视、身体忽视等维度上,男童得分显著高于女童(t=2.214,2.855,3.61,2.99,2.723,3.26;P<0.05);来自不同地域的流动儿童在心理虐待分量表(F=15.876,P<0.01)、忽视分量表(F=21.230,P<0.01)以及各维度(P<0.01)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与不同看护者生活的流动儿童在身体忽视因子(F=3.35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流动儿童是心理虐待与忽视的高危群体;男性流动儿童受心理虐待与忽视的水平高于女童;流动属性变量对流动儿童受心理虐待与忽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崔燕;元小冬;申健;张健;孟令民;邓宏亮;吴丽清;雷军;王淑娟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抗抑郁药物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干预效果,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90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伴认知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HAMA、MMSE和Barthel指数(MBI)评分分别为(8.76±4.98)、(7.02±2.82)、(22.27±3.00)和(56.64±11.99),与对照组(11.42±5.66)、(8.98±4.02)、(19.42±3.23)和(49.13±10.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辅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同时由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 临床应用导乐分娩对初产妇心理的影响

    作者:刘丽;段颖欣;王蕊

    目的:研究导乐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定期在我院做产前检查的初产妇3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导乐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导乐组采取导乐分娩,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的心理状态,并在产后4~6周对两组产妇均施测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导乐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反应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0.4,P<0.01;χ2=4.09,P<0.05)。结论导乐分娩能有效降低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能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周建芝;黄宇玲;白华;周云会;于海燕;王志军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河北联大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0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评定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等评分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心功能Ⅰ级(即心功能正常)、Ⅱ、Ⅲ、Ⅳ级(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比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1129, P<0.001)。健康教育前后老年CHF患者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t=33.836,20.160,21.915,19.889,-19.48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改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 脑梗死患者的框架效应及其人格类型特征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作者:贡京京;张焱;黄勇华;冯军;王世杰;陈玲;张微微

    目的: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美国被试的风险决策差异;研究脑梗死患者的人格类型特征对其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改编经典“亚洲疾病”实验,分别以正/负框架进行描述。270名脑梗死患者及180名健康对照组分别被随机分为两组完成风险决策,脑梗死患者同时完成MBTI量表。结果在正面框架下,三组的风险倾向有统计学差异(χ2=45.47,P<0.01);在负面框架下,三组均表现为明显的风险寻求(χ2=0.442.47,P>0.05)。脑梗死患者在内向、感觉、情感、感知4个人格维度框架效应显著;在外向、直觉、思维、判断4个维度上被试的判断受框架影响较小。结论风险决策存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被试倾向于风险寻求;被试的决策行为还会受到个体性格特征的巨大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

  • 森田疗法对骨折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荣霞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骨折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骨折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骨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进行为期8周的森田疗法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GQOLI-74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7.65,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研究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85,P<0.01;t=2.958,P<0.01;t=3.16,P<0.05;t=3.229,P<0.05;t=3.254,P<0.05)。结论森田疗法治疗骨折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人格特征及认知风格与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关系

    作者:王艳

    目的:调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人格特征及认知风格与牙科焦虑的关系。方法选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对150名口腔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3名有效样本中,74.3%的患者有牙科焦虑的产生。场依存组牙科焦虑得分(13.041±1.829)显著高于场依存组(9.41±3.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59,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格问卷中的神经质与牙科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402),内外倾与牙科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02),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知风格得分与牙科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85,P<0.01)。回归分析的显示,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及认知风格对牙科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的发生比率较高,人格特征及认知风格是影响牙科焦虑的重要心理因素。

  • 军医大学任职教育学员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鲁娟;谢长勇

    目的:了解任职教育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某军医大学任职教育学员,并进行不同群体间的比较。结果男学员的E分、N分、L分、女学员的E分、N分和全国常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396、-3.260、-2.580、3.152、-4.355,P<0.05);不同军种、专业学员的N、P、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688、3.262、3.896、6.624、5.494、5.277,P<0.05)。结论任职教育学员具有情绪稳定、性格外向、掩饰性较低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专业和军种是其影响因素。

  • 幼儿教师的依恋类型、工作投入与职业幸福感

    作者:王凤锦;李同归

    目的:探讨幼儿教师的依恋类型、工作投入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 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 ECR)及工作投入问卷和职业幸福感问卷,从天津市抽取214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4种依恋类型的幼儿教师在工作投入水平上存在差异,除活力(F(3,190)=1.856,P=0.139)外,安全型的被试在奉献(F(3,190)=3.261,P=0.023)和专注(F(3,190)=3.761,P=0.012)指标中均显著高于非安全型的被试;②在职业幸福感的从业动机指标上(F(3,190)=2.781,P=0.042),安全型被试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安全型被试,但其他4个指标上,不同依恋类型的被试没有显著差异;③幼儿教师的依恋维度与工作投入及职业幸福感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④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知幼儿教师的个人因素(包括其年龄、工作年限、教育程度、依恋维度及工作投入水平)、幼儿园组织结构等因素会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获得。结论幼儿教师的依恋类型、工作投入对职业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 工作满意度在民办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李欧

    目的:探讨工作满意度在民办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及离职意向量表对115名民办幼儿教师进行测量。结果①职业认同各因子与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 r=0.612,0.388,0.294,0.194;P<0.01);角色价值观、职业倾向与离职意向显著负相关(r=-0.369,-0.210;P<0.01);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显著负相关(r=-0.650,P<0.01);②工作满意度在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与离职意向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β=-0.678,-0.669;P<0.001)。结论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之间紧密相关,通过工作满意度,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对离职意向间接发挥作用。

  • 军医大学任职教育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

    作者:鲁娟;王悦

    目的:调查军医大学任职教育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教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调查军医大学任职教育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不同群体间的比较。结果该校任职教育学员10项SCL-90因子得分有统计学差异(F=6.028,P=0.000),得分高的是SCL90-2、SCL90-10和SCL90-4(1.442、1.368、1.348)。不同群体之间比较,只有不同军种的SCL90-1和SCL90-7(F=3.139,2.875,P=0.016,0.024);不同单位性质的SCL90-2~SCL90-10(F=3.638,5.208,3.49,5.077,4.861,5.093,5.017,5.471,2.772;P=0.014,0.002,0.017,0.002,0.003,0.002,0.002,0.001,0.043);不同专业性质的SCL90-4、SCL90-7和SCL90-9(F=3.146,8.388,5.095;P=0.026,0.000,0.002)之间有差异。结论任职教育学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强迫、抑郁等心理问题相对较突出,军种、单位性质和专业是任职教育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

  •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胡海燕;张丽华;李凤杰

    目的:分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为教师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36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①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t=5.15,P<0.001),各因子中人际敏感和偏执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其余各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显著;②总均分阳性检出率为:18%的教师有轻度症状,2.2%有中度、重度症状,因子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恐怖;③小学、中学以及高中教师SCL-90总均分及因子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④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性别差异不显著,因子中躯体化性别差异显著(t=-2.93,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人深思,教育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元分析

    作者:刘贤敏;曹艳杰;周炎根

    目的:考察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是否随年代变化,为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干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我国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年代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因子、非人性化因子和低成就感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r=0.11,0.151,0.136;P<0.01),年代可以解释3个因子1.2%、2.2%和2.1%的变异;不同性别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因子上有统计学意义,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3,-0.02)、(0.06,0.11)和(-0.03,0.02);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8,-0.02)、(-0.03,-0.01)和(-0.04,-0.01);(-0.07,-0.04)、(-0.04,-0.02)和(-0.06,-0.02)。结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逐年增加;男性教师的去个性化情况较女性教师严重,女性教师的情绪衰竭较男性教师严重;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显著轻于中小学教师。

  •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作者:吕邹沁;凌辉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18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①教师群体中,男性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女性(F=1.925,P<0.05),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和职业倦怠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5.053,P<0.01;F=2.801,P<0.05),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小学与高中教师(F=3.253,P<0.05);②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27,0.42,0.38,0.49,0.35,0.43,0.28,0.29;P<0.01),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06,-0.11,-0.53,-0.12,-0.13,-0.10,-0.09,-0.07;P<0.01),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也呈负相关(r=-0.25,-0.31,-0.22;P<0.01);③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 负面新闻报道对助人行为倾向的影响作用

    作者:方圣杰;闵昌运;张林

    目的:探讨负面新闻报道对个体助人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4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采用2(事件起因:人为/非人为)×2(事件结果:身体损伤/财产损失)被试间设计。结果负面新闻事件的起因及后果共同影响个体的助人行为倾向(F=6.671,P<0.05);负面新闻报道能够显著唤起个体的紧张情绪(F=10.988,P<0.001)以及怜悯情绪(F=18.905,P<0.001);怜悯情绪、人际信任感与助人行为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0,0.313;P<0.01),心理不安全感与助人行为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r=-0.321,P<0.01);人际信任感在怜悯情绪与助人行为倾向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负面新闻报道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要保障个体的心理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感,个体才会产生助人行为倾向。

  • 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期待的相关性

    作者:王成功;陈彩燕;刘世超;魏知超

    目的:探究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期待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 EMBU)和自编性别角色特质期待问卷,对19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①男女大学生对自我性别角色特质期待除无私、真诚、宽容、勤俭外,其余特质差异显著( P<0.05或P<0.001);异性性别角色期待中除善良、细心、体贴、无私、真诚、现实、宽容、健谈外,其余特质差异显著(P<0.001);②男女大学生在父亲温暖理解(t=-2.077,P<0.05)、母亲温暖理解(t=-2.567,P<0.05)、父亲过度保护(t=2.216,P<0.05)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城镇被试和农村被试在父亲偏爱被试(t=-2.280,P<0.05)和母亲偏爱被试(t=-2.077,P<0.05)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③自我性别角色特质期待中,母亲拒绝否认与细心、体贴、善良、上进、真诚等特质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偏爱被试与细心、温柔特质呈显著负相关;④异性性别角色特质期待中,父母拒绝否认与善良、上进、真诚、稳重、温柔、宽容、体贴、理性等特质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温暖理解与勇敢、稳重等特质期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期待有影响。

  •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素质的相关性

    作者:王健慧;王建中;吴瑞林

    目的:考察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的基本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韧性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308,P<0.05);希望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3.543,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大二、大四学生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学生的希望水平;②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心理动力素质因子存在年级差异(F=5.217,P<0.01),大四学生的心理动力素质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的心理动力素质;学习心理素质因子存在年级差异(F=2.970,P<0.05),大二、大四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③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预测效应(48.7%)。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之间有密切关系,为构建以心理资本为核心概念的心理素质培养新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 现实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分析

    作者:宋迎秋;万稚慧;莫洁安;潘红

    目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528名学生,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上网目的频率高为查阅信息和休闲娱乐各占45.5%、25.5%;大一学生在搜集资料获取信息方面显著低于其他年级( P<0.05);男生的网络依恋评价总分、强迫症状、人际及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均显著高于女生( P<0.01);家庭氛围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对网络成瘾问题有一定影响,其中导致的人际及健康问题F值为10.377、3.959( P<0.05或0.01),耐受症状F值为5.838、8.131(P<0.01)。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目的、网络依恋问题有其特点,应分析原因制定引导策略。

  •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的相关性

    作者:雷婷;李培培

    目的:探究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中部分维度和内隐联想测验( IAT),对153名陕西省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其对家的内隐态度进行研究。结果①在对家的内隐态度IAT测验上,大学生对家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正向的(χ2=129.117,P<0.001);②不同性别及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没有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与家庭环境各分量表中的亲密性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5),与矛盾性呈显著负相关(r=-0.263,P<0.01);④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与家庭关系维度呈正相关(r=0.218,P<0.05)。结论大学生对家的态度总体呈积极正向,且与家庭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 中国森田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艳青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探讨近年来中国森田疗法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旨在为今后森田疗法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 过敏现象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孙志刚;李素水;宋丽华;王灵君;王霞

    本文综述了过敏现象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关系。包括:①过敏症状与ASD的关系;②ASD存在过敏现象可能的病理学机制;③未来的治疗方向。

  • 事件相关电位在脑力疲劳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焱;贡京京;宋华淼

    本文介绍了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脑力疲劳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从一般认知负荷和特定环境下的脑力疲劳研究进展两个部分进行了综述,回顾了事件相关电位的电生理指标在认知加工活动中的作用,并分析了脑力疲劳对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士杰;张焱;吴红梅;陈玲;贡京京

    本文主要探讨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治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药物治疗,包括中西医药物;②康复心理治疗;③其他方面的治疗。并对卒中后抑郁做出了研究展望。

  • 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金成;赵晓川;王学义

    本文通过查阅归纳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概念、执行功能、研究工具、影响因素、病因学及治疗等方面探讨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的研究进展。

  • 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作用

    作者:赖青;李赢;方敏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18名护生人际沟通及情绪控制能力进行干预,采用前后测的实验设计,以社交回避和苦恼问卷(SAD)、大学生情绪控制问卷(ECQ)为评估工具。结果团体辅导后,被试的社交回避(t=2.265)、社交苦恼(t=3.227)、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t=3.201)显著降低(P<0.05),攻击性控制水平显著提高(t=-2.731,P<0.05),情绪复述(t=-1.404)、情绪抑制(t=0.824)和冲动性控制(t=-0.181)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有着积极作用。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孕妇早孕期的应用

    作者:梅小栋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孕妇早孕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受精率、总胚胎数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357;5.208;6.009;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值、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6.293;-4.678;-4.489;-3.334;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及护理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孕妇早孕期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受精率及妊娠率,且可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时间管理训练对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作者:贾婷婷;孙钰;梁执群;郭巍伟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训练对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山西省某高职院校大二年级87名在校学生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对干预组进行为期5周的时间管理训练。结果干预后两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 t=7.884,5.517;P<0.001);干预组干预后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显著提高( t=5.767,4.171;P<0.001)。结论时间管理训练可以增强高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

    作者:王月琴;李海燕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以校园广播、网络、海报等形式招募团体成员,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筛选出24名学生,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结果前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t=-2.99,P<0.01),人际信任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组内比较,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6.97,P<0.001;t=-3.28,P<0.01),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

  • 老年人孤独感及其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平;吉峰;崔玉玲;赵维燕;段熙明;王丹丹

    目的:调查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并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干预作用,为降低老年人孤独感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法采用孤独感自评量表( UCLA)对24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从敬老院选取30名适宜参加团体辅导的老年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5次结构式团体辅导。用孤独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团体辅导前后的效果。结果敬老院老人、单身、65岁以上、小学及以下文化、无信仰的老人体验到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居住在农村和城市、有配偶、60~65岁、初中及高中文化、有信仰的老人(F=107.357,t=4.628,t=-3.137,F=23.293,t=15.994,P<0.01)。团体辅导前后老年人的孤独感(t=7.462,P<0.01)和社会支持(t=-8.795,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居住地、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有无信仰是影响老年人孤独感的因素;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改善敬老院老人的孤独感,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

  • 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作者:刘红侠;刘世军;王小年;彭飞;乔正学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6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为期6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测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CL总分( t=-2.494, P<0.05)、躯体化(t=-2.705,P<0.01)、人际敏感(t=-2.119,P<0.05)、抑郁(t=-3.469,P<0.01)、焦虑(t=-2.552,P<0.05)、附加因子(t=-2.749,P<0.01)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