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亲子关系和友谊质量对青少年抑郁患者的影响

    作者:周秀月;汤义平;王锦芬

    目的 了解和评估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台州市某三级医院的196名青少年抑郁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亲子关系量表(Child-parent Relationship Scale)、友谊质量问卷(Friendship Quality Questionnaire)和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和分层多元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总分为26.62±5.97分,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亲子关系中的亲密性、依赖性维度和友谊质量中的亲密性、可信赖性和争吵与冲突维度共可以解释其抑郁水平的47.8%.结论 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抑郁水平较高,亲子关系和友谊质量是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医疗工作者应提高对青少年抑郁患者亲子关系和友谊质量的重视力度,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抑郁水平.

  • 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作者:任亮宝;吕进基

    目的:主要探讨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友谊质量问卷对某市一所小学3~6年级187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孤独感水平在性别(t=2.523,P<0.05)、年级(F=2.924,P<0.05)、是否独生子女(t=-2.554,P<0.05)和生源地上(t=-2.534,P<0.05)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积极友谊在性别上(t=-4.002,P<0.01)存在显著差异,而儿童积极友谊与消极友谊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儿童孤独感与友谊之间有显著负相关(r=-0.352,P<0.01),即儿童孤独感程度越高,友谊关系质量越低;儿童孤独感程度越低,友谊关系质量越高。结论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伴接纳是影响儿童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 小学生友谊质量与情绪控制的关系

    作者:王金霞;王吉春

    目的:调查小学生友谊质量现状,并探讨友谊质量与情绪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和情绪控制量表对315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小学生友谊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陪伴与友谊、帮助与支持、亲密袒露与交流、肯定价值、冲突与背叛;②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积极友谊质量方面有显著差异,但在消极友谊质量上差异不显著;积极友谊质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而消极友谊质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③情绪复述、情绪抑制与积极友谊质量显著负相关(r=-0.212,-0.307;P<0.05),冲动性控制(r=0.244,P<0.05)与其显著正相关;情绪复述、情绪抑制与消极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 r=0.393,0.351;P<0.05),攻击性控制(r=-0.276,P<0.05)则与其显著负相关;④情绪抑制、冲动性控制对积极友谊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情绪复述对消极友谊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小学生友谊质量以陪伴与娱乐为主,且友谊质量与情绪控制能力有关。

  • 医学生友谊质量对孤独感的影响: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

    作者:刘小珍;李奕慧;廖慧云;唐宏

    目的:探讨医大学生友谊质量、自我意识特征与孤独感的关系,了解大学生孤独感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使用友谊质量量表(FQI),孤独量表(UCLA),自我意识量表(SCS)对55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友谊质量总分及其因子分帮助与支持、亲密性和伙伴关系均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60,0.65,-0.48,-0.63;P<0.01),友谊质量中的因子友伴冲突和冲突强度则与孤独感显著正相关(r=0.49,0.50;P<0.01);②自我意识及其因子分公我意识、私我意识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64,-0.47,-0.40;P<0.01);③自我意识在友谊质量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34.35%.结论:医学生友谊质量对孤独感体验有重要影响,自我意识在两者之间中介作用.

  • 友谊质量与中职学生危险行为的关系

    作者:王晓彦;周明娜;童俊

    目的 考察友谊质量与中职学生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有效干预中职学生危险行为.方法 运用《友谊质量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青少年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对湖北省武汉市169名大专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通过t检验,中职学生危险行为在友谊质量和自我概念上差异均显著(t=2.201,2.21;P<0.01);中职学生危险行为和友谊质量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2.933,1.979;P<0.01),自我概念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结论 友谊质量越高,中职学生出现危险行为的几率越小.自我概念在友谊质量和中职学生危险行为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 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吴莉娟;王佳宁;齐晓栋

    目的:运用meta分析探讨友谊质量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及友谊质量的测量工具、所选被试人群和文化背景(东西方)对两者关系的作用。方法:通过系统检索CNKI 数据库、万方数据检索系统、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学术和读秀等中英文数据库,以正常被试为研究对象[不包括各种疾病患者(如孤独症等)],收集1984-2014年间有关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关系的相关研究。数据分析采用CMA2.0软件进行,计算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估计值(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有46篇文献满足meta分析的要求,总样本量为19422,其中以东方人群为被试的文献有24篇,被试量为11846;以西方人群为被试的文献22篇,被试量为7676。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存在负相关(r=-0.28,95%CI:-0.23~-0.32)。友谊质量的测量工具能够调节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Q=11.95,P<0.01);被试群体对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Q=19.54,P<0.001);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5,P>0.05)。结论: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存在关联,其中测量工具、被试群体对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关系有影响,但是文化背景不能影响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

  • 高中生未来取向的特征及其与友谊质量和自尊的关系

    作者:周丹;高一然;边玉芳

    目的:探究高中生未来取向发展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自尊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高二学生463人(男213人,女250人),采用未来取向问卷(FOQ,包括探索、投入2个维度)、友谊质量问卷(FQQ,包括信任与支持、陪伴与娱乐、肯定价值、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与背叛5个维度)、自尊量表(SES)分别测量未来取向、友谊质量和自尊水平.结果:高中生未来取向发展的类型可分为高未来取向型(33.9%)、高投入低探索型(27.9%)、低未来取向型(11.6%)、高探索低投入型(26.6%).FQQ得分正向预测探索(β=0.38)和投入得分(β=0.38),SES得分在FOQ与FQQ得分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1%、25.8%.结论:高中生未来取向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友谊质量可直接或间接通过自尊影响未来取向.

  •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及同伴关系

    作者:徐芬;汤玉龙;蒋文明;马凤玲

    目的:考察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及其与同伴关系的关系,以理解信任在同伴关系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岁、10岁、12岁小学生共436名,采用儿童一般信任倾向问卷(CGTB)、同伴接纳测试及友谊质量问卷(FQQ)进行测查.并按受试在CGTB上的得分,将其分成高中低三组信任倾向水平.结果:3个年龄组学生的CGTB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8岁组得分低,12岁组得分高[(3.1±0.6)vs.(3.5±0.4)vs.(3.8±0.5),均P<0.001].3个年龄组中,CGTB得分均与同伴接纳水平呈正相关(r =0.19 ~0.30,均P<0.05);在10岁和12岁组,CGTB得分与FQQ得分呈正相关(r=0.25~0.37,均P<0.01).方差分析表明,3个年龄组中,高信任倾向学生的同伴接纳得分高于中、低信任倾向学生[如,10岁组:(3.6±0.8)vs.(3.1±0.8),(2.7±0.8);均P<0.05];在10岁、12岁年龄组中,高信任倾向学生的积极友谊质量得分高于中、低信任倾向学生[10岁组:(4.0±0.7)vs.(3.6±0.7),(3.2±0.9);12岁组:(4.3±0.5)vs.(3.8±0.7),(3.6±0.7);均P<0.05].结论: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年龄越大,一般信任倾向越高.在各年龄组内,一般信任倾向高的学生其同伴接纳水平也高,但只在中高年龄段才表现出一般信任倾向与积极友谊质量正相关的特点.

  • 209名小学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同伴接纳的关系

    作者:刘红;王洪礼

    目的: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小学儿童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同伴接纳的关系.方法:在本项横断面研究,用方便取样在河南省南阳市一所普通小学随机抽取的二、四、六年级的209名学生,年龄7~12岁.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友谊质量问卷和同伴提名法进行施测,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1)小学儿童的孤独感得分存在着年级差异,二年级得分高(34.6±10.7),其次是四年级(27.6±7.6),六年级得分低(24.7±9.1);男生的孤独感得分高于女生[(30.8±10.0)vs.(25.8±8.7),P<0.001].(2)不同友谊质量、社交地位儿童的孤独感存在差异,双高组(21.6±8.9)、高低组(19.8±8.0)的孤独感得分均低于双低组(39.8±11.O)(均P<0.05).(3)同伴接纳和积极友谊质量各自都能够负向预测孤独感(路径系数分别为-0.51,-0.18;P<0.001),积极友谊质量在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04.结论:小学儿童的友谊质量、同伴接纳能够预测孤独感;可通过改善儿童与好朋友的友谊质量,来对群体地位不利儿童的消极情绪体验进行积极干预.

  • 武汉市流动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友谊质量的关系调查

    作者:易艳红;陈艳琳;王礼桂

    目的:比较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孤独感状况的差异,探索流动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友谊质量的关系.方法:在武汉市随机抽取3所小学3~6年级小学生,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同伴提名和友谊质量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流动儿童孤独感得分(32.29±10.25)高于非流动儿童(29.96±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动儿童孤独感检出率也高于非流动儿童(12.55%vs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伴接纳和积极友谊质量都能负向预测孤独感(路径系数分别为-0.388,-0.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友谊质量在孤独感与同伴接纳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结论: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得分、发生率均高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能够预测孤独感.

  • 小学生关系攻击行为与友谊质量的相关研究

    作者:谭雪晴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1-2].关系攻击是故意操纵和破坏他人的同伴关系从而伤害他人的行为[3],其伤害性不亚于外部攻击,但更隐蔽、更微妙[4].关系攻击引发一系列心理社会适应问题[5],关系攻击儿童友谊的积极特征并不少,但消极特征可能更多[6].国外对关系攻击的研究较丰富,国内相关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关系攻击行为与友谊质量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 中学生同伴关系与其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咏媛

    用问卷法对武汉市173名中学生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高的总体幸福感;男生仅在生命活力这一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在幸福感的其它各维度上与女生没有显著差异;年级对中学生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综合幸福感均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中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 父母冲突对初中生外显问题行为的影响:亲子关系和友谊质量的作用

    作者:田微微;杨晨晨;孙丽萍;边玉芳

    目的:探究父母冲突对初中生外显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2所中学的2032名初中生追踪1年.结果:①控制同一时间点的父母冲突后,父母冲突对间隔一年后的外显问题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②亲子关系在父母冲突对外显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友谊质量在父母冲突对外显问题行为的直接效应中起调节作用,当友谊质量较低时,父母冲突对外显问题行为有影响;当友谊质量较高时,父母冲突对外显问题行为没有影响.结论:父母冲突既直接影响外显问题行为,也通过降低亲子关系质量间接影响外显问题行为;友谊质量在父母冲突和外显问题行为之间起到保护作用.

  • 亲子关系、友谊质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间接效应模型及性别差异

    作者:柴唤友;孙晓军;牛更枫;崔曦曦;连帅磊

    目的:检验间接效应模型在青少年亲子关系、友谊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之间的适用性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亲子关系问卷、友谊质量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8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亲子关系与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且二者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②间接效应模型成立,即亲子关系既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也通过影响友谊质量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③间接效应模型对男女两性都适用,但更适用于女生.结论:间接效应模型适于解释亲子关系、友谊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但该模型的适用性可能因性别而有差异.

  • 儿童人格特质对孤独感的影响: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

    作者:张永欣;孙晓军;丁倩;陈武;牛更枫;周宗奎

    目的:探讨小学儿童的孤独感与人格、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儿童孤独感问卷对560名4~6年级小学生施测.结果:①人格、友谊质量与儿童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与友谊质量呈显著负相关;②儿童的友谊质量分别在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神经质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友谊质量在人格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 高中生友谊质量对学校孤独感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

    作者:张晓洲;陈福美;吴怡然;苑春永;王耘

    目的:了解高中生友谊质量与学校孤独感的关系以及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和自我概念问卷对福州市41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的学校孤独感存在显著的维度差异,同伴地位评价维度得分高;高中生学校孤独感在社交需要未满足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的友谊质量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学校孤独感;高中生自我概念在友谊质量与学校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父母支持、友谊质量对攻击-破坏行为和害羞-敏感行为的影响

    作者:田录梅;张文新

    目的:考察父母支持与友谊质量对攻击-破坏行为和害羞-敏感行为的交互影响.方法:采用自我报告和同伴提名对560名5、7、10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支持与友谊质量均未直接预测攻击-破坏行为和害羞-敏感行为,但5年级父母支持、友谊质量与性别在攻击-破坏行为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当父母支持较低时,高友谊质量会增强它对5年级女生攻击-破坏行为的不利影响.结论:当亲子关系较差时,高质量友谊反而会成为童年晚期女生攻击-破坏行为的危险因素.

  • 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的关系

    作者:凌辉;张建人;钟妮;易艳;周立健;洪婉妍;文晶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FQQ)、同伴关系提名和儿童孤独感量表(CLS)对268名留守儿童和2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组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组;②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的冲突与背叛因子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友谊质量因子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同伴积极提名显著负相关,与社会偏爱分数和社会影响力分数显著负相关;③高孤独感组在友谊质量的帮助与指导、肯定与关心、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解决策略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低孤独感组;冲突与背叛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④不同社交地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比较发现,受欢迎组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P=0.034)和被忽视组(P=0.005);⑤友谊质量和社交地位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回归分析显示,友谊质量的“亲密袒露与交流”因子负向预测孤独感,同伴接受性正向预测孤独感.结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孤独感明显偏高;留守儿童的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与其孤独感密切相关.高孤独感的留守儿童与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系少并处于不利的社交地位.

  • 不同性别儿童的关系攻击、友谊质量和孤独感的关系

    作者:魏华;范翠英;周宗奎;田媛;亓艳丽

    目的:考察不同性别儿童的关系攻击、友谊质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使用班级戏剧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和儿童孤独感问卷对430名儿童进行了测量.结果:①对于男生,关系攻击越高,友谊质量中的冲突与背叛越高,关系攻击与孤独感相关不显著;对于女生,关系攻击越高,友谊质量中积极友谊质量得分越高,关系攻击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对于女生来说,关系攻击通过友谊质量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孤独感产生影响.结论:儿童的关系攻击、友谊质量和孤独感的关系受到性别的影响,而且友谊质量在女生的关系攻击和孤独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 农村留守儿童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抑郁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晓丽;胡心怡;申继亮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友谊质量状况及其与孤独感、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量表(FQI)、儿童孤独量表(CLS)和儿童抑郁量表(CDI)对河南省250名中小学留守儿童和21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了测试.结果:①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友伴冲突和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儿童.②友谊质量显著预测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抑郁,显著预测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③友谊质量对留守时间在1年以下儿童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大于2-4年;对留守时间在1年以下儿童的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④友谊质量对初中留守儿童孤独感和抑郁的预测作用均显著大于小学留守儿童.结论:友谊质量在一定条件下能缓冲留守压力对儿童的影响,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保护因素.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