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情绪管理能力对4~6年级小学生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的影响

    作者:姚荣英;陈军;张勤;朋文佳;付连国

    目的 了解情绪管理能力对4~6年级小学生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蚌埠市四、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小学生一般情况、攻击行为量表(AQ)、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四个部分.采用偏相关和层次回归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攻击行为方面,男生攻击行为得分(72.74±18.09)高于女生(66.31±17.53) (P <0.01),五年级学生攻击行为得分(71.76±18.06)高于四年级(69.24±18.95)和六年级学生(68.40±17.19) (P <0.05).三者关系分析显示,控制性别、年级后,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能力呈负相关(r=-0.463,P<0.01),与交往焦虑呈正相关(r =0.229,P<0.01),情绪管理能力与交往焦虑呈负相关(r=-0.234,P<0.01);情绪管理能力在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中起到部分中介和调节作用(P<0.01),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6.08%,而调节作用仅占总效应的3.5%.结论 情绪管理能力在4~6年级小学生的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可以降低交往焦虑程度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 大学生社会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作者:李笑燃;姜永志;刘勇;阿拉坦巴根;李敏;刘桂芹

    目的 探讨大学社会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4-6月采用心理测量法对内蒙古3所高校1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低、高人际交往困扰组在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的戒断反应得分分别为(1.98±0.71)、(3.23±0.69)分,情绪调节得分分别为(2.60±0.87)、(3.33±0.79)分,社会功能得分分别为(2.33±0.84)、(3.03±0.71)分,耐受性得分分别为(2.18±0.85)、(2.89±0.85)分,使用时间得分分别为(2.10±0.75)、(3.26±0.88)分.5个维度和总分得分高人际交往困扰组明显高于低人际交往困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压力知觉与戒断反应、社会功能、耐受性和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量表总分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交往焦虑、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和人际交往困扰总分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在明显正相关(P均<0.05).压力知觉、交往焦虑和人际交往困扰对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P均<0.01).结论 大学生高社会交往困扰更易引起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通过降低大学生对社会交往困扰的压力知觉,可以减少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

  • 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秀芳;张淑娟;张顺;张素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方法 对被试进行社交焦虑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测量.结果 样本的平均焦虑水平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男生和女生无显著差异(t=41.2±8.51/38.9±8.59;P>0.05).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t=-0.566,P<0.01/t=-0.31,P<0.01),父亲的拒绝、否认与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t=0.190;P

  • 北京某医科大学台湾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杨凤池;高新义

    目的 调查某医科大学台湾学生应对方式、孤独、交往焦虑、自尊,研究该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台湾学生30名,对照组大陆学生49名,以简易应对方式问卷、UCLA孤独问卷、交往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进行应对方式、孤独、交往焦虑、自尊问卷调查,作比较分析.结果 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在应对方式、交往焦虑没有统计学意义,自尊、孤独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医科大学台湾学生具有孤独的不良心理状态,并且比大陆学生自尊水平低.应对方式、交往焦虑整体水平处于一般水平.发展自尊和克服孤独对提高台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情绪管理在大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杨国文;彭金玲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在大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唐山某高校347例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亲子依恋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情绪管理量表的得分来评定依恋程度、焦虑程度和情绪管理。结果通过大学生交往焦虑单因素分析,在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较好的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小于关系一般者和较差者(F=3.673,3.984;P<0.05);大学生在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交往焦虑均为负相关(r=-0.181,-0.148,-0.165;P<0.05);交往焦虑总分与情绪管理为负相关(P<0.05);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情绪管理为正相关( r=0.373,0.397,0.358;P<0.05);情绪管理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中起到中介效应。结论情绪管理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中起到中介效应,显著减少大学生社会交往焦虑的水平。

  • 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交往焦虑及治疗联盟对其影响

    作者:郭怡;崔晓燕;陈慧;闫侃;张裕;蹇淑娟;代喆颖

    目的:探讨错牙合畸形患者交往焦虑的状况及治疗联盟对错牙合畸形成年人交往焦虑的影响。方法141名错牙合畸形儿童患者96名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分别接受儿童交往焦虑量表( SASC)和交往焦虑量表( IAS)调查,并对成人组进行三期治疗联盟干预治疗,分析其干预前后交往焦虑变化。结果①在调查中,儿童在SASC上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t=28.43, P<0.05),且男童与女童相比存在显著差异(t=3.67,P<0.05);②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在交往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常模,且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t=26.87,P<0.05);③接受患患治疗联盟干预治疗患者,其交往焦虑得分低于未接受者且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接受患患和医患治疗联盟干预治疗的患者,其交往焦虑得分显著低于未接受干预治疗及仅接受患患治疗联盟干预治疗的患者(F=19.40,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能负面影响儿童、成人的人际交往;治疗联盟的干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成人交往焦虑,恢复其自信心。

  • 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和谐的影响

    作者:孙华风

    目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和谐进行调查,并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在其中的作用。方法60名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自我和谐量表( SCCA)调查,将测查结果与常模比较。同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团体心理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自我和谐的差异。结果①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SCCS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均高于常模,自我的灵活性低于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7,8.96,4.28;P<0.05);②经过6周治疗后,团体心理治疗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3.86;P<0.05)。团体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自我和谐性的3个维度,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0.54,0.34;P>0.05)。治疗后,团体心理治疗组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均低于常规组,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3.26,4.0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和谐性差,团体心理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交往焦虑,提高自我和谐性。

  • 高职新生交往焦虑的调查研究

    作者:金艳;唐日新;刘富良;汤舒俊

    目的探索高职新生的人际交往并分析产生交往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高职入学新生246人,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个人评价调查量表的自我评估.结果交往焦虑与EPQ中的N和PEI,达到了显著相关(P<0.01).结论高职新生存在着交往焦虑现象,其中45.3%有交往焦虑的倾向.

  • 初中学生家庭环境与交往焦虑、惧怕否定的关系研究

    作者:姚丰菊;严芳;张志华;李恒芬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焦虑及惧怕否定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对507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知识性得分高,则FNE、IAS评分低;而成功性、控制性、矛盾性的高评分影响独生子女IAS、FNE评分增高,道德宗教观的高评分使女性初中学生FNE、IAS评分增加;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低评分则增加非重点中学学生IAS、FNE得分.结论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导致交往焦虑、惧怕否定侧重点有所不同.

  • 医学院男女大学生学业成绩相关因素统计分析

    作者:高志华;刘晓红;杨美荣;赵阳;田雨;王海鹞

    目的 探讨医学院男女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及其相关因素的差异,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期末平均成绩、成就动机量表(AMS)、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IAS)随机抽取测量某医学院192名男女大学生,研究学业成绩与成就动机、学业求助行为及社交焦虑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执行性求助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女生的成就动机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结论 男女大学的学业成绩差异显著且预测因素不尽相同.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立皓;童辉杰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共有329名江西某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169人,女生160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占3.6%,其中男女比例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分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自我和谐量表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分量表与自我刻板性分量表有显著相关.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上述量表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社会支持、交往焦虑和自我和谐程度密切相关.

  • 单次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作者:段永

    目的 探讨单次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 对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某分院2010级40名新生进行单次的团体心理辅导.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交往焦虑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团体辅导前后大学新生的人际事件座激量、交往焦虑、人际困扰的得分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学新生交往焦虑的前测得分明显高于常模(t=2.218,P<0.05),团体辅导后大学新生人际事件应激量(t=-5.128,P<0.01)、交往焦虑(t=-3.463,P<0.01)和人际困扰(t=-2.836,P<0.01)得分较团体辅导之前有了明显的下降.结论 单次团体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

  • 医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其与情绪状态的相关分析

    作者:林伟;黄子杰;林大熙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及行为特点,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89份(占95.5%).其中男生95名、女生94名,平均年龄为20±1岁.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结果:医学生中诊断为网络成瘾倾向者的有14名,占所有受试者的7.4%;网络使用过度者的53名,占所有受试者的28.0%.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交往焦虑量表总分显著相关.结论:医学生网络使用程度与抑郁、交往焦虑等人格特质有一定相关性.

  • 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对改善新入职护士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

    作者:夏英华;张昊;马艳茹;王虹;甘建辉

    目的 评价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对改善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180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180名新护士为实验组,采用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包括6次课程,每次课程进行热身引导、开放互动、分享体验和成长评价共4个方面内容.结束后,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交往焦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价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新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交往焦虑得分、领悟社会支持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团体心理培训能有效降低新护士社交焦虑水平,提高新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水平.

  • 北京某医科大学台湾省籍学生孤独、交往焦虑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高新义;西英俊;杨凤池

    目的 调查北京市某高等院校台湾省籍学生孤独、交往焦虑和心理卫生状况,研究该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台湾省籍学生30名,内地学生(对照组)49名,以UCLA孤独问卷、交往焦虑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进行孤独、交往焦虑和心理卫生状况问卷调查,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台湾省籍学生与内地学生的交往焦虑、心理卫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孤独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台湾省籍学生的交往焦虑、心理卫生整体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孤独水平偏高.走出孤独对提高台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 医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交往焦虑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文娟;朱琳;许华山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新生交往焦虑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46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FFl、MFI)呈正相关,与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偏爱被试(MF2、MF3、MF5)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FF1)与子女的交往焦虑呈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子女的交往焦虑呈正相关.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医学新生的交往焦虑有一定的影响,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缓解子女的交往焦虑.

  • 实习医生交往焦虑的调查与干预

    作者:马春平;李梅;王克霞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6级、2007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69名实习医生为实验组,2004级和2005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69名实习医生为对照组.在实习前、实习中对实验组实习医生的交往焦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并于干预前、干预后时间段采用Leary的“交往焦虑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干预可以降低实习医生的交往焦虑,对照组实习医生的交往焦虑则无变化.

  • 团体心理辅导对交往焦虑新兵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的影响

    作者:王伟;徐维民;司亚东;贺宁;李春波

    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改善高交往焦虑新兵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交往焦虑得分大于49分的64名武警新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人.两组与其他战士一样参与正常的军事训练和心理训练,并共同参加一次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的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实验前后分别测查交往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分,以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 经6周团体咨询后,实验组除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无显著差异外,交往焦虑得分、积极的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自尊等明显改善(P < 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新兵交往焦虑水平,还能提高新兵的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

  • 不同性别初中生家庭环境与交往焦虑、惧怕否定的关系

    作者:师凤彩;姚丰菊;王清泉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不同性别初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焦虑及惧怕否定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对485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 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独立性、知识性得分高,则FNE和 IAS评分低;而成功性、控制性的高评分影响男性同学IAS和FNE评分增高,道德宗教观、亲密度的高评分使女性学生FNE和 IAS评分增加.结论 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导致交往焦虑,惧怕否定侧重点有所不同.

  • 医科大学新生社交焦虑调查分析

    作者:李涛;顾昭明

    社交焦虑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焦虑、恐惧、不安、过分警觉、对自己或他人感到沮丧、愤怒、妄自菲薄、悲伤、压抑、无望、情绪低落等都是交往焦虑的表现.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