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257/R
  • 国内刊号: 段建勋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花园 505-9-201 信箱
  • 曾用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胡荣;曾佳凤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病耻感现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及人际信任量表等,以便利抽样法对符合条件的78名家属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贬低-歧视感知得分为(2.91±0.57),与量表中点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00);②病耻感感知水平与患者住院次数、受教育程度、家属职业、人际信任水平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具有较强的病耻感,患者住院次数多、家属人际信任度低等增加了病耻感的感知水平.

  • 45~55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剂量与血药浓度分析

    作者:陈冬;崔利军;刘青

    目的 探讨45~55岁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服用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反相色谱法对66例次氯氮平(CLO)和去甲基氯氮平(N-CLO)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55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氯氮平血药浓度在服用剂量100mg、150mg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模数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0.55,1.546;P>0.05);在服用剂量200mg、250mg和300mg时有显著性差异(t=4.221,P<0.001;t=3.448,P<0.05;t=2.942,P<0.05);并且其氯氮平与去甲基氯氮平血药浓度之和的线性斜率也大于常模数据.结论 随着服药剂量的增加,45~55岁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氯氮平和去甲基氯氮平血药浓度增高幅度大于常模,在服用剂量200mg以上其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常模.

  • 舒必利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作者:杨立身;马洪亮;李渊兴;段加艳;周树南

    目的 比较舒必利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5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必利合并奥氮平为研究组(n=22)和奥氮平对照组(n=23),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12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总分、阳性及阴性症状,一般病理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2.86~4.99,P<0.0.1),而对照组于第4周才起效,且研究组的总分,阴性症状分及所用奥氮平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2.24~3.27,P<0.05或P<0.01,t=5.088,P<0.01).结论 舒必利合并奥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副反应少,可降低病人费用负担,增加长期服药依从性.

  • 酒精依赖者抑郁情绪与酒瘾的相关研究

    作者:薛保双;周朝当

    目的 探讨酒精依赖者抑郁情绪与酒瘾的关系.方法 对50例酒精依赖、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评定,比较有抑郁组和无抑郁组的MAST得分,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酒精依赖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6%,抑郁组MAST得分高于无抑郁组(t=3.37,P=0.002),SDS与MAST相关系数(r=0.621),抑郁情绪对酒瘾的影响度达38.58%.结论 酒瘾与抑郁情绪有密切关联,而抑郁情绪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 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袁茵;卢莲;鲁娓

    目的 研究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特点,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Scale)对32例焦虑症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的机遇心理控制源得分高(3.48±0.82)分,其次是内控、有势力他人分别为(3.13±0.72)分和(3.04±1.02)分;②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幻想、自责的应付方式得分高分别为(0.69±0.20)分和(0.63±0.25)分,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得分低[分别为(0.43±0.16)分、(0.45±0.18)分和(0.55±0.29)分];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呈显著相关(P<0.05);④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遇心理控制源对成熟应付方式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F=4.743,P<0.01),有势力他人心理控制源对不成熟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F=7.121,P<0.01),内控性和机遇心理控制源对混合型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F=16.741,P<0.001).结论 焦虑症患者面临应激事件时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这与其心理控制源有密切联系.

  • 精神分裂症患者噎食原因分析

    作者:刘名姓;李和军

    目的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见性护理干预,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噎食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记录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噎食的30例患者中男21人(70%),女9人(30%);年龄50岁以上多(57%);精神分裂症各型中以紧张型(50%)及青春型(30%)发生噎食多;住院时间≥3个月者常见(83%);噎食在午餐多(50%),其次是早餐(37%);容易引起噎食的食物是面食(47%),其次是米饭(27%);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者(73%)较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者(27%)发生率高.结论 高龄,长期住院,男性,服用高剂量典型抗精神病药,进食面食,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及青春型是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的高危因素.

  • 米氮平与路优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王长奇

    目的 评价米氮平与路优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n=30,研究组)和路优泰(n=30,对照组),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米氮平与路优泰对抑郁症疗效接近(x2=0.232,P>0.05);但显效时间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平均(4.2±1.7)天,对照组平均(11.3±4.2)天(P<0.01);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

  • 青年期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俊福;于艳萍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学特征.方法 以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为工具,对199名青年抑郁症和218名老年抑郁症进行测试.结果 在SDS的20个项目中青年组和老年组间有12个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6.27~-8.29,P<0.001 or 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在项目得分≥3的人数百分比上,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的项目有9个(x2=58.64~6.92,P<0.01).在因子分析中,取特征值大于1,青年组和老年组各获6个因子,各自解释累积总变异的61.16%和60.91%,各因子的构成则不相同.结论 青年期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各具特点.

  • 互动式讲座对社区焦虑、抑郁早期人群的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朱梅芳;杨凤池;张曼华;张婉奇;陈鹤元;赵崇偲;石扩;张瀚宇

    目的 应用互动式讲座对社区焦虑、抑郁早期人群进行干预,缓解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以试点社区中筛查出的144例焦虑、抑郁早期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69人,对照组75人;运用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4次的互动式讲座对干预组进行干预;2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①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3个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S:t=0.991,P>0.05;SDS:t=-0.801,P>0.05;IBS:t=0.000,P>0.05),干预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AS:t=-2.373,P<0.05; SDS:t=-4.823,P<0.001;IBS:t=-3.067,P<0.05);②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焦虑、抑郁2个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AS:t=4.871,P<0.001;SDS:t=3.915,P<0.001),非理性信念量表得分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t=1.313,P>0.05);③对照组焦虑、抑郁2个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AS:t=1.519,P>0.05;SDS:t=1.514,P>0.05),非理性信念量表得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S:t=-2.425,P<0.05).结论 互动式讲座可显著缓解和改善社区焦虑、抑郁早期人群的情绪状态;此干预模式值得在其它地区推广,可进一步探索完善此模式.

  • 脑电α波分析在焦虑求助者治疗和行为指导中作用

    作者:张晓明

    目的 探讨脑电α波分析在焦虑求助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焦虑救助者统一实施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入组后,再实施脑电检查,以脑电α波主频有无异常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以是否用脑电α波分析指导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①和研究组②,研究组①的脑电分析指导为抗焦虑药+抗精神药+情绪稳定剂+心理行为治疗;研究组②不考虑脑电因素,与对照组一样实施抗焦虑药+心理行为治疗;3周后用SAS与HAMA量表对其疗效和依从性评定.结果 研究组①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AS与HAMA的评定结果均差异显著(t=3.94,6.2;P<0.01;t=2.1,3.06;P <0.05,0.01);研究组2HAMA的评定结果差异不显著(t=1.19,P>0.05),SAS差异显著(t=2.1,P<0.05),治疗中3组的依从性差异显著(x2=16.24,P<0.01),结论 在焦虑求助者药物治疗选择和心理治疗中用脑电α波分析作指导,不仅缓解症状较快,且增加用药和心理行为治疗的依从性.

  • 92例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杨静娟;李曙亮;郑玉红

    目的 探讨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92例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评定,并对不同文化程度、病程患者T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①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TAS总均分及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t=3.04~10.56,均P<0.01);②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TAS总均分、因子Ⅰ、Ⅰ、Ⅳ分均存在显著差异性(t=1.98~8.06,P<0.05或P<0.01);③不同病程患者的TAS总均分、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t=1.97~7.53,P<0.05或P<0.01).结论 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述情障碍,文化程度低、病程长者述情障碍更严重.

  • 舍曲林治疗经前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丽;王嘉悦;高志俊

    目的 探讨舍曲林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57例经前紧张患者进行使用舍曲林治疗前后疗效评定.结果 ①57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使用舍曲林治疗后,SCL- 90评定躯体化、抑郁、焦虑及其它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918,9.877,8.228,8.685;P<0.01);②57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使用舍曲林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治疗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AMA9.6±4.9,减分率69.1±7.5 ;P<0.01).治疗2、4、8周末HAMA减分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舍曲林治疗经前紧张综合症疗效显著.

  • 酒依赖患者人格特征及情绪障碍

    作者:吴凡;吴江颖

    目的 探讨酒依赖患者的人格特征及情绪障碍.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的87例慢性酒中毒患者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Zung抑郁量表(SAS)、Zung焦虑量表(SDS)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酒依赖患者具有明显的人格特征,主要是N(t=6.74,P<0.01)、E(t=7.25,P<0.01)两项分值明显高于正常,这些患者抑郁量表(t=5.57,P<0.05)及焦虑量表(t=6.23,P<0.05)分值高于正常,有明显的情绪障碍.结论 酒依赖患者具有明显的人格偏离及情绪障碍.

  • 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恶劣心境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敬龙;自春丽;王今

    目的 比较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恶劣心境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66例恶劣心境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度洛西汀组和文拉法辛组各33例.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 SI)评定疗效,用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SER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 经6周治疗,度洛西汀组和文拉法辛组有效率分别为87.88%和84.8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对产后抑郁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作者:贺春荣;申彦丽;梁执群;任燕;张克让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 QSA)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对334名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的4个因子均分都在2.5~3.5之间;其与自杀意念强度、自杀危险程度呈一定负相关关系(P<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表明,自杀态度通过自杀意念强度影响自杀危险程度(近1周:x2=2870.04,P<0.05,NNFI=0.88,CFI=0.89;消沉抑郁时:x2=1599.41,P<0.05,NNFI=0.94,CFI=0.95);在“近1周”和“消沉”2个时间段,自杀态度对自杀危险程度的间接影响作用分别为0.308和0.410,P<0.05.结论 自杀态度通过自杀意念强度对自杀危险产生影响.

  • 强迫障碍患者与其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

    作者:于宏华;曹文胜;傅文青;焦志安

    目的 研究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的发病与其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 符合DSM-Ⅳ临床诊断标准的45例OCD患者为被试,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施测.另招募正常对照50例施测CTQ- SF.结果 OCD患者除情感虐待、性虐待外,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3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情感忽视(Wald卡方=13.473,P<0.001),躯体忽视(Wald卡方=4.602,P<0.05),躯体虐待(Wald卡方=9.977,P<0.05).其中情感忽视(b=0.429,exp(b)=1.536)、躯体忽视(b=0.242,exp(b)=1.273)两因素的回归系数(b)均>0、比值比(OR) =exp(b)均>1,而躯体虐待(b=-0.559,exp(b) =0.572)的回归系数(b)<0、比值比(OR) =exp(b)<1.结论 OCD患者的童年期的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是OC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躯体虐待则不是OCD发病的危险因素.

  • 西酞普兰和氯丙咪嗪治疗惊恐障碍对照研究

    作者:张荣珍;李娟;尹璐;于建瑾;吕建宝

    目的 研究氯丙咪嗪和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为期10周的观察,以临床观察及惊恐症状评定量表(PA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等评定临床效果,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入组73例(氯丙咪嗪35例,西酞普兰38例),因不良反应而退组5例(氯丙咪嗪4例,西酞普兰组1例),完成者68例(氯丙咪嗪31例,西酞普兰组37例)平均高剂量为:氯丙咪嗪159.7mg/d,西酞普兰20mg/d(t=1.341,P≤0.05).结果 氯丙咪嗪和西酞普兰显效率分别为62.2%和64.5%,两种药物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西酞普兰组10.8%,氯丙咪嗪组42.9%.结论 西酞普兰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惊恐障碍的药物.

  •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作者:陈婧思;刘爱书;马利军

    目的 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我参照研究的R/K范式对32名被试(其中16名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名正常人)施测.结果 在R反应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参照效应、朋友参照效应、父母参照效应与正常人差异均显著(P<0.001).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表现出了自我参照效应(P=0.001),未表现出父母参照效应和朋友参照效应.对照组则验证了中国人的朋友参照效应和父母参照效应.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概念不包括父母和朋友,从而对辅助精神病患者恢复人际交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住院神经症病人噩梦的内容分析

    作者:杨赛花;李晓驷;周晓琴;王晓玲;季益富;郑东旭;谢雯

    目的 探讨住院神经症病人噩梦的内容特点.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院心理科符合CCMD-3神经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神经症病人的噩梦,并以Hall and Van de Castle的内容分析方法对噩梦进行编码,将噩梦编码录入Dreams SAT进行自动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40例住院神经症病人噩梦82个;住院神经症病人的噩梦中含较多家庭成员(男:h=-0.47,P=0.024;女:h=-0.80,P=0.000)、死亡与虚幻者(男:h=0.61,P=0.001;女:h=0.54,P=0.000),自我否定(男:h=0.74,P=0.000;女:h=0.56,P=0.000)、负性情绪(男:h=0.52,P=0.010;女:h=0.92,P=0.000)与不幸(男:h=0.65,P=0.003;女:h=0.61,P=0.000);其中女性神经症病人梦到较多的动物角色(h=0.54,P=0.000),含较多的攻击(h=0.63,P=0.000);相反,朋友(男:h=-0.47,P=0.024;女:h =-0.80,P=0.000)及成功(男:h=-0.80,P=0.000;女:h=-0.30,P=0.028)、友好(男:h=-0.45,P=0.038;女:h=-0.62,P=0.000)和性(男:h=-0.70,P=0.001;女:h=-0.38,P=0.005较少,噩梦场景多为室外不熟悉场景(男:h=-0.56,P=0.020;女:h=-0.74,P=0.000).结论 住院神经症病人噩梦中多出现死亡与虚幻者及动物,含较多攻击、自我否定、不幸与负性情绪体验,噩梦场景多为室外不熟悉场景.

  • 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作者:崔向军;魏志霞;李丽娜;孟祥博;陈晓美;王强庆

    目的 了解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唐山市所属县区农村老年人240例采用流调抑郁自评量表(CES-D)、健康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在有无躯体疾病、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家庭关系和睦与否、是否受家人尊重、有无讲心里话的家人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总体状况处在中等水平(241.94±35.52);抑郁症状的出现较高.结论 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家庭关系和睦与否、是否受家人尊重、有无讲心里话家人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减少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

  • 广州市妇幼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产后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情况

    作者:胡号应;梅芳;林晓鸣;李洁;周端华

    目的 了解广州市妇幼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对产妇产后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处理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8家妇幼医疗机构产科的245位医护人员(医师95位,护士150位)和精神专科机构(广州市精神病医院)的59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医师22位,护士37位),分别完成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病例分析中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识别和处理问卷.采用x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统计妇幼机构医护人员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问卷答案正确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妇幼机构医护人员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问卷得分;采用单元及多元线性回归(后退法)探寻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医生正确识别产后抑郁无显著性差异(94.74%vs.100%,P=0.582),妇幼机构护士低于精神卫生专业护士(86.67% vs 100%,x2=4.216,P=0.040);正确识别精神分裂症妇幼机构医护人员低于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医师为16.84%vs72.73%,x2=28.077,P<0.001;护士为6.67% vs 43.24%,x2=33.170,P<0.001);对两个病做出转入精神专科住院的正确处理方面;妇幼机构医护人员差于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且差异有显著性(抑郁症病例:医师为24.21%vs86.36%,x2=29.988,P<0.001,护士为10% vs 62.16%,x2=49.874,P<0.001;精神分裂症病例:医师为32.63%vs90.91%,x2=22.727,P<0.001,护士为17.33%vs 67.67%,x2=37.759,P<0.001).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对抑郁症病例和精神分裂症病例的问卷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妇幼机构医护人员;精神专科机构、医师、培训是抑郁症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β=0.338、0.218、0.152,t=6,168、4.282、2.756,P均≤0.01),精神专科机构、综合医院、医师、培训是分裂症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β=0.460、0.119、0.241、0.133,t=8.109、2.263、4.974、2.520,P均≤0.05).结论 妇幼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产妇产后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处理能力不足,未达到国家精神卫生规划要求.

  •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与抑郁状态、社会支持的关系

    作者:孙金枝;侯宁宁;王艳郁;刘彦;李晓静

    目的 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与抑郁状态、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与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DQOL)对临床确诊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①男性忧虑程度1得分较女性高(t=2.019,P<0.05);年龄<50岁者忧虑程度Ⅰ得分较≥50岁者高(t=2.286,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发生率为69.5%,生活质量显著下降;③客观支持低者满意度、忧虑程度Ⅱ得分高(t=2.918,2.540,P均<0.05);④生活质量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与SDS评分呈正相关;⑤SDS评分及客观支持可以较好地预测满意度;SDS评分还可较好地预测影响程度、忧虑程度Ⅰ和Ⅱ.结论 抑郁状态与客观支持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SDS评分可以较好地预测生活质量.

  • “优质护理服务链”对呼吸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影响

    作者:杜晓宁

    目的 观察了解“优质护理服务链”的开展与实施,对呼吸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影响的作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我院呼吸科病区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抽取知情并同意参与该项活动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制定实施“心中有人”优质护理服务链,并围绕服务链中心内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的情况进行测评,SAS、SDS后的统计指标均为总分.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SAS、SDS得分结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9.625,11.094;P<0.01);患者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4个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6.187,17.676,16.668,18.547,9.669;P<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链的开展与实施,可使焦虑抑郁不良情绪障碍明显的缓解,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大大提高.

  • 中年人自我概念及其相关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谢静;邰圆圆;张培育;高健

    目的 探讨中年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与中文版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MHP)对243名城镇中年人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研究.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①除TSCS的自我批评之外,自我概念各维度及总分与MHP的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和应激程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P<0.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均为<0.001);②自我批评与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和应激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均为<0.001).多元回归结果显示,①生理自我对心理性、社会性和躯体性应激具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β=-0.13~-0.53,t=-2.507~-9.870,P<0.05~P<0.001);②家庭自我对心理性应激(β=-0.21,t=-3.650,P<0.001)具有负向影响;③自我批评对心理性、社会性和躯体性应激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β=0.19~0.34,t=3.406~3.614,P<0.01~P<0.001),对生活质量具有负向影响(β=-0.14,t=-2.577,P<0.05);④社会自我(β=0.31,t=4.943,P<0.001)和心理自我(β=0.28,t =4.484,P<0.001)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结论 中年人的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 老年尘肺患者生活信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作者:吴丽娜;张鹤;王鹤龄;包广亮;王学升;张承楷

    目的 对老年尘肺患者生活信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的老年尘肺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美国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和焦虑量表对160名老年尘肺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尘肺患者生活信心状况各因子得分接近于中间值,焦虑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t=21.61,P<0.01),焦虑程度与PGC量表总分以及各个因子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549,-0.548,-0.388,-0.394;P<0.01);工龄与PGC量表总分以及各个因子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38,0.230,0.144,0.212;P<0.05);年龄与对自己年龄的态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65,P<0.05);疾病的分类与PGC量表总分、对自己年龄的态度和孤独与不满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r=-0.169,-0.191,-0.176;P<0.05).结论 焦虑、工龄和疾病的分类是影响老年尘肺患者生活信心状况的密切相关因素.

  •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

    作者:孙欣;唐相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80名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人,对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半年后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 1.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生理健康比较,实验组在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3个维度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6,5.860,3.111,P<0.05,P<0.001,P<0.05);②心理健康比较,实验组在负向情绪、正向情绪、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4个维度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5,1.563,3.935,2.689,P均<0.05或0.001);③社会健康比较,实验组在角色活动、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2个维度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69,2.822,P均<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患者积极治疗疾病的信心.

  • 某医学院女生进食障碍与自我接纳的现况调查

    作者:聂淼;姚应水;陈燕;祁秦;黄志伟;康耀文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中进食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自我接纳的关系,为进一步对进食障碍进行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某医学院3个年级1062名在读女生进行现场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进食障碍问卷和自我接纳问卷等.结果 调查中有23人(2.2%)为“体重关注者”,其中1人停经3个月以上;进食障碍问卷完美主义因子得分在年级(F=4.84,P=0.008)和专业(F=5.72,P=0.003)上有较大差异;进食障碍情况和自我接纳状况相关(r=-0.55,P<0.01).结论 进食障碍会引起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问题.

  • 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作者:彭欣;汤晓林;马绍斌;范存欣;王声湧

    目的 探讨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院177名本科生,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并查阅其必修课的学习成绩.结果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好与生源(0.370)、有午睡(0.431)、爱吃早餐(0.379)和制定时间计划(0.274,P均<0.001)有显著相关,而学生平时(r=-0.171,P<0.05)和周末晚上睡觉(r=-0.364,P<0.001)越晚、周末晨起(r=-0.362,P<0.001)越迟、嗜好吸烟(r=-0.194,P<0.05)及饮酒(r=-0.230,P<0.01),则学业成绩越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被引入的自变量即生源、周末晚上睡觉的时间、午睡、吃早餐和制定时间计划可解释学业成绩总变异的42.2%(R2=0.422,F=19.448,P<0.001).结论 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生源、平时和周末晚上睡觉的时间、周末晨起的时间、午睡、吃早餐、制定时间计划、吸烟及饮酒等有关联.

  • 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作者:包文婷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56名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25~0.595;P均<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595~-0.290;P均<0.01);②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6~0.492;P均<0.01);③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路径系数为0.456,P<0.001),还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路径系数为0.509;P<0.001).结论 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课堂睡觉情况的比较

    作者:鲁娟;卢良庆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课堂睡觉的情况,分析其危害性,提出相应措施.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某大学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课堂睡觉的情况和原因.结果 男生(20.3%)经常上课睡觉的比例高于女生(8.8%)(x2=42.734,P<0.001);年级越高的大学生,经常上课睡觉的比例越高(一年级16.0%,二年级17.0%,三年级22.2%)(x2=29.204,P<0.05).其原因主要是疲劳,其次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教师讲课水平差、学习压力大、听不懂等(x2=1594.052,P<0.001),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原因不同(x2=30.995和81.226,P均<0.001).结论 大学生课堂睡觉的情况因男女、年级而异;男生、高年级学生是其高发人群.

  • 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会自我概念中的认知偏差

    作者:朱鸿健;赵小军;孙玉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社会自我概念存在的认知偏差.方法 随机选取某师范学院2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范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 ①在自我评价实验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不同联合任务中反应时无显著差异(F=0.219,P>0.05);②在行动度测试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不同联合任务中反应时无显著差异(F=0.529,P>0.05).结论 网络成瘾大学生对社会自我概念的自我评价中存在认知偏差,对自我行动度的评价也存在认知偏差.

  • 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人格因素对职业决策的影响

    作者:金瑞秸;班永飞

    目的 探讨人格因素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安顺市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x-)=14.54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外倾性特质呈显著正相关(r=0.441,P<0.01),与神经质特质呈显著负相关(r=-0.351,P<0.01);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和外倾性特质可显著预测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Beta=0.434,P<0.001).结论 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感不高,神经质和外倾性特质对职业决策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 军校新生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

    作者:任梦;杨海;杨志兵;朱霞

    目的 探讨军校新生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分别于入学1周内、军训结束后、临近第一学期末进行3次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①对3次调查SCL- 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除抑郁、偏执2个因子外,SCL- 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对3次调查自我效能感进行方差分析,第二次调查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第三次调查;③3次调查新生SCL- 90总分及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负相关[r] =-0.296(P<0.01,n=441),r2=-0.340(P<0.01,n=410),r3=-0.353(P<0.01,n=437)].结论 新生的SCL- 90总分及各因子分基本呈现第二次调查低,第一、三次调查较高的趋势.军校新生在刚入校和第一学期结束前自我效能较高,军训刚结束时自我效能低,总体呈现“U”型变化趋势.在新生入伍后,学员对干部要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的动态变化趋势.

  • 实习期间护生焦虑情绪对免疫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雷洁;沈思媚;李稚玲;古桂雄

    目的 研究护理学生临床实习期间焦虑状况及焦虑与机体免疫内分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92名正在实习的护生自愿参与研究,统一完成状态-特质焦虑量表问卷(STAI)、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同时检测部分免疫内分泌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淋巴细胞及亚群的百分比(CD3、CD4、CD8、CD4/CD8、CD19、CD16+CD56)、红细胞表面CD35分子百分率等.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参与研究护生实习期间SAI和TAI分数与在校期间相比均显著增加(t=3.889,2.742;P均<0.01).焦虑状态与学生主观睡眠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456,P<0.001);与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r=-0.327,P<0.001)和CD4+T辅助淋巴细胞百分率(r=-0.350,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清皮质醇浓度无相关性.CD3和CD4细胞百分率在不同焦虑程度组间有显著差异(F=3.531,4.663;P<0.05).结论 临床实习期间护生焦虑水平增高.焦虑情绪可影响学生主观睡眠质量和机体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赵维燕;姜海燕;吉峰

    目的 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相关显著,在总分及各维度上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 <0.01),在总分及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②高低时间管理倾向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均差异显著(t=-4.54,P<0.001;t=2.90,P<0.01);③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都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但只有时间监控感对消极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β=-0.227,P<0.001).结论 时间管理倾向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父母教养方式、童年期负性生活经历与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

    作者:汪芹;申自力;贾梦楠;蔡太生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童年期负性生活经历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童年期负性生活经历问卷(CTQ-SF)对5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测试资料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 ①除过分干涉外,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r=0.25,-0.12,-0.13,-0.15;r=0.29,-0.13,-0.17);②大学生自尊与童年期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呈显著负相关(r=-0.14,-0.21,-0.13);③除父亲的过分干涉外,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童年期负性生活经历呈显著相关(r=-0.43,0.36,0.26,0.10;r=-0.43,0.36,0.18,0.3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童年期负性生活经历均会影响大学生自尊.

  • 校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作者:欧胜虎

    目的 探讨校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校风问卷对3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校风的学习风气、教学风气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②学生对学校校风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占总人数的17%;③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949,2.619,3.043,2.419;P<0.05),在敌对、恐怖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t=3.265,3.446;P<0.01),在躯体化、抑郁因子上呈现极其显著差异(t=3.719,3.441;P<0.001);④不同学历层次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专科学生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2.866,-2.954;P<0.05),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285,-3.870,-3.853,-4.524,-3.565;P<0.001).结论 校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

  • 高师生害羞与孤独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作者:赵晶晶;孔风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在高师生害羞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害羞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对525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孤独感与害羞有显著正相关(r=0.414,P<0.01),与社会支持有显著负相关(r=-0.558,P<0.01);害羞与社会支持有显著负相关(r=-0.29,P<0.01);②路径分析表明,害羞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孤独感,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预测孤独感.结构模型拟合指数GFI=0.99,CFI=1.00,NFI=0.99,拟合良好.结论 社会支持是害羞与孤独感关系的中介变量.

  •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攻击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玉焕;赵倩

    目的 了解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350名郑州市的大学生为被试,运用攻击性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分别在是否单亲家庭(t=3.079,P<0.001)、是否担任班干部(t=-2.04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攻击性认知分别在性别(t=1.870,P<0.05)、是否单亲家庭(t=2.653,P<0.01)、是否担任班干部(t=-2.24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②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大学生的攻击性在性别、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关系密切.

  •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运红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朱拉德自我表露问卷(JSD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9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大学生态度和观点的表露与恐怖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45,P<0.05),表露总水平与敌对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34,P<0.05),高、低表露者在强迫症状(t=2.302)、人际关系敏感(t=2.444,P <0.05)、抑郁因子(t=2.336,P<0.05)、焦虑因子(t=2.636,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态度和观点的表露有助于减轻恐怖心理;高表露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焦虑因子上比低表露者表现更健康;自我表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心理健康.

  • 自尊在高师生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裴璐;赵晶晶

    目的 考察高师生自尊、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8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自尊、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两两显著相关(r=0.12~0.38,P<0.05);②回归分析表明,自尊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不完全中介.Sobel检验表明,自尊的中介效应显著(Z=-3.85,P<0.01).结论 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尊在高师生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特质焦虑、应激和应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刘溪;梁宝勇;高健;王红云;庞晓丽

    目的 探讨特质焦虑、应激、应对及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以《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中国青少年应对风格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51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SCL- 90总均分与应激总量(r=0.306,P<0.01)和特质焦虑(r=0.613,P<0.01)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负相关(r=-0.273,P<0.01),与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正相关(r=0.213,P<0.01);②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特质焦虑在生活事件应激与躯体化之间起调节作用,在日常生活琐事应激与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及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分别起调节作用;③SEM检验结果表明,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x2/df<5,GFI=0.929,RMSEA=0.068;NNFI=0.954,CFI=0.962)与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x2/df<5,GFI=0.918,RMSEA=0.067;NNFI=0.943,CFI=0.951)分别在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之问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特质焦虑通过调节效应影响了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而特质焦虑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则是通过应对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

  • 大学生依恋现状及其与自尊、人际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远;桂莎莎

    目的 研究大学生的依恋现状及其与自尊、人际关系的关系.方法 使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自尊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依恋类型由多到少依次为恐惧型、迷恋型、安全型、冷漠型.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依恋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维度上有显著差异(t=-2.151,P<0.05);②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自尊水平(F=5.841,P<0.01)和人际关系(F=11.337,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③回归分析表明,依恋焦虑、自尊能够联合解释人际关系的34.1%;④自尊在依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充当中介变量.结论 大学生总体依恋质量不高,依恋焦虑、自尊对人际关系有预测作用,在依恋焦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70.4%是由自尊造成的.

  • 某民族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作者:张彩萍;徐义海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开展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进行心理测验,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乐群性、I敏感性、M幻想性的得分均是高中时的文科生高于理科生(t=3.016,3.667,2.081,P<0.05或P<0.01).单亲大学生的H敢为性得分高于非单亲大学生(t=2.727,P<0.05).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均是大学生干部得分高于非干部(t=2.612,2.730,2.323,3.781,P<0.05或P<0.01).恋爱的大学生在A乐群性、F兴奋性、M幻想性、Q4紧张性的得分高于未恋爱的大学生(t=2.528,2.263,2.630,2.393,P<0.05或P<0.01),而在C稳定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的得分未恋爱的大学生高于恋爱的大学生(t=-2.348,-2.771,-2.371,P<0.05或P<0.01).健康方面大学生主观认为好的在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Q2独立性得分均较高(F=7.917,4.449,11.198,10.752,6.837,P<0.05或P<0.01),而O忧虑性和Q4紧张性主观认为差的大学生得分较高(F=10.876,7.847,P<0.01).结论 文科生更外向、热情、乐群,敏感,感情用事,幻想;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更善于冒险,敢作敢为,做事少有顾忌;干部学生情绪更稳定,好胜心强,轻松兴奋,敢作敢为,恋爱的大学生更热情,易兴奋,易幻想任性,易紧张;主观认为健康好的大学生情绪更稳定,好强自信,轻松兴奋,敢于冒险,自立自强.

  • 医学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作者:梁九清;武成莉;薛朝霞

    目的 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山西医科大学551名大学生进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发现父母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感和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亲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和不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P<0.01);②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49,t=3.694,P<0.001);母亲过度保护、父母拒绝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56,t=3.550,P<0.001;β=0.162,t=3.823,P<0.001;β=0.115,t=2.533,P<0.05);自我效能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317,t=7.841,P<0.001),而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期作用(β=-0.227,t=-5.792,P<0.001);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对混合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39,t=3.247,P<0.01;β=0.112,t=2.608,P<0.01);③进一步的路径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可以直接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为中介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母亲情感温暖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成熟型应对方式.结论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关系密切,提倡情感温暖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对学生成熟的应对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 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作者:赵璇;周珲;董光恒;彭润雨

    目的 探讨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孤独感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及关系.方法 用UCLA孤独感量表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网游成瘾与一般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t检验发现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高于一般大学生(t=2.13,P<0.05);关注计划(t=-3.54)、积极重评(t=-1.99)和视角转换(t=-2.95)等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得分较低(P均<0.05),而灾难化(t=3.02)和责备他人(t=4.98)等非适应性策略得分较高(P均<0.01);相关分析发现,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与灾难化策略呈正相关(r=0.326,P<0.05).结论 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较高;多采用非适应性策略;孤独感与灾难化策略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 大学生乐观倾向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胡龙飞;张钢;张改叶

    目的 探讨大学生乐观倾向特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定向自陈量表修订版( LOT-R)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46名年龄在18~22岁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乐观特点分别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父母惩罚和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P<0.01);高乐观的大学生与低乐观的大学生分别在父母教养的情感温暖、惩罚、拒绝否认等维度上差异显著(t=-2.89,-2.27,2.53,-2.56,-3.75;P<0.05~0.001).结论 大学生的乐观倾向特点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合适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的形成.

  • 医科大学生课堂睡觉现象分析

    作者:鲁娟;李松;戴阳

    目的 调查医科大学生课堂睡觉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某医科大学所有在校学员的课堂睡觉情况和原因.结果 90%以上的大学生有过课堂睡觉的经历,不同专业之间有差异(x2=109.000,P<0.001).原因主要是疲劳,其次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教师讲课水平差、学习压力大、听不懂等(x2=1594.052,P<0.001).结论 医科大学生课堂睡觉情况不容乐观.

  • 催眠暗示训练对初中生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作者:姜艳斐;杨亚萍;王志丹

    目的 通过研究催眠暗示训练对初中生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找到实用、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取兰州市六十六中8年级学生共72人.在斯坦福催眠标准引导程序后,将提前设计好的积极暗示语给实验组被试重复2遍,每周1次,共4次.同时,将自我催眠方法教给实验组被试,由被试在自我催眠之后重复积极暗示,每周2次.实验周期为1个月.结果 ①催眠暗示训练后实验组的自我概念水平高于训练前(t=7.894,P<0.001),控制组的没有显著变化(t=1.031,P>0.05);②实验组自我概念量表存在差异大的3个词汇是主动参与的、热心的、主动的(t=6.565、6.159、6.111,P<0.05),没有差异的2个词汇是积极的、乐观的(t=1.248、2.015,P>0.05);③催眠暗示训练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高于训练前(t=-8.016,P<0.001),控制组没有显著变化(t=1.628,P>0.05).结论 催眠暗示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水平和自我效能感.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闵文蛟;李云歌;袁茵;文荣康;施玮;欧阳旭伟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求职阶段医学专科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 对23名具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医学专科毕业生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贝克焦虑量表(BAI),及贝克抑郁量表(BDI)对其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结果 团体治疗后,23名大学生的症状自评量表(SCL- 90)(t=3.313,P=0.002),贝克焦虑量表(BAI)(t=5.471,P<0.001),及贝克抑郁量表(BDI) (t=6.038,P=0.001)总分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同时SCL-90各项因子评分较治疗前亦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毕业生求职阶段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技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嘉虹

    目的 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式.方法 运用班级团体辅导方法,对56名深圳某技师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维护》任选课学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90分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教育,结束课程后集体完成自编《技校生心理健康维护课程效果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 ①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对心理健康的概念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自信程度”、“对自身情绪的觉察程度”、“对自身情绪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异性交往的状况”、“对恋爱的认识”、“与父母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开学初得分(P<0.01);②学生希望学习的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79%)、“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68%)、“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64%)、“认识自我,塑造自我”(63%)和“心理问题的预防”(52%);③学生收获大的教学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52%)、“心理问题的预防”(4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41%);④学生认为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有“沟通与人际交往”(36%)、“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3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36%)、“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32%)等内容;⑤学生认为可以少讲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概述”(38%).结论 ①开设以团体辅导和知识讲座为主要方式心理健康课效果明显;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课程.

  •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防卫态度对临床量表的影响

    作者:薛保双;周朝当;何跃飞

    目的 比较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不同防卫态度被试临床量表间的差异.方法 将62例经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有效的结果,按F-K得分划分为“有意充坏”、“F-K指数常态”和“有意充好”组,比较3组临床量表在加校正分前后的差异和变化趋势.结果 加校正分前,F、Hs、Pt、Sc、Si在3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在2.48~10.3之间,P<0.02),L、D、Pa在“有意充坏”组与“有意充好”组、F-K常态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在2.13~6.88之间,P<0.04),Pd在“有意充坏”组和“有意充好”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3.23,P=0.04),Ma在“有意充坏”组与F-K常态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3.76,P=0.001).加校正分后,Hs、Pt、Sc在“有意充好”与F-K常态组之间的统计差异消失,Pd在“有意充坏”组与“有意充好”组之间的统计差异消失.结论 不同防卫态度对MMPI测验临床量表结果有影响,加校正分后,可以消除“有意充好”对临床量表的影响,但不能消除“有意充坏”对临床量表的影响.

  • 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问卷的编制

    作者:王红菊;刘彦楼;郑宗军

    目的 编制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问卷.方法 随机抽取993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初始问卷的预测和正式施测,编制了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问卷.结果 ①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问卷舍有2个因子,分别是社会价值、道德价值;②问卷模型拟合指数RMSEA=0.041,NNFI=0.97,CFI=0.98,GFI=0.97,拟合良好.结论 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问卷是一个信效度较好的测评工具.

  • 大学生自杀可能性量表研究

    作者:刘国华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可能性.方法 按年级整群抽取某高校6817名大学生,使用自杀可能性量表(SP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自杀行为量表进行测试.结果 SPS各分量表中绝望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负性自评量表、敌意量表和总分的相关均极显著(r=0.786,0.724,0.715,0.732;P<0.001);SPS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55~0.78之间;SPS量表总分与自杀行为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之间的相关均极显著(r=0.410,0.715,0.625;P<0.001).结论 自杀可能性量表(SPS)中文版可以在我国大学生中使用.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 信度 效度
  • 青年期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俊福;于艳萍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学特征.方法 以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为工具,对199名青年抑郁症和218名老年抑郁症进行测试.结果 在SDS的20个项目中青年组和老年组间有12个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6.27~-8.29,P<0.001or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在项目得分≥3的人数百分比上,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的项目有9个(x2=58.64~6.92,P<0.01).在因子分析中,取特征值大于1,青年组和老年组各获6个因子,各自解释累积总变异的61.16%和60.91%,各因子的构成则不相同.结论 青年期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各具特点.

  • 亚洲复原力量表在中学生中的信度效度检验及应用

    作者:朱慧慧;卢国华;刘海涛

    目的 探讨亚洲复原力量表在中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了解中学生复原力状况.方法 检验亚洲复原力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比较不同性别、是否独生、住校与否以及家庭所在地中学生在复原力方面的差异.结果 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22,分半系数为0.889;②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是:x2/df=4.45,RMSEA=0.074,GFI=0.889,CFI=0.901,NNFI(TLI)=0.886;③走读生复原力总体水平高于住校生(t分别为2.500,2.114,3.702,3.035;P<0.01);独生子女在复原力总分和情绪管制、灵活应对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t分别为2.223,4.380,2.851;P<0.05);家住城市学生在复原力总分和灵活应对水平高于家住农村的学生(t分别为3.794,2.747;P<0.05).结论 亚洲复原力量表在中学生中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学生复原力的分析和研究.

  • 孤独症者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情绪识别能力比较

    作者:张玉凤;汪凯;朱春燕;杨利芹;马慧娟;曹慧;王忱诚

    目的 研究分析孤独症儿童家长在情绪识别上与正常儿童家长的差异性,进一步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情绪面孔识别是否存在遗传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电脑呈现六大基本情绪面孔测验和一套神经心理学测验,对32例孤独症儿童家长和32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心理理论能力的比较.结果 孤独症组儿童父母得分与正常儿童家长得分在识别总正确分和“恐”以及“厌”表情得分存在差异(82.69±7.74,96.06±8.50;6.56±3.41,12.50±2.74;11.63±3.17,16.63±1.83;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悲”表情的得分较之正常儿童家长存在差异(15±4.10,18.25±3.26;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情绪识别得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的情绪识别能力较之正常儿童家长有缺陷,为孤独症儿童在情绪识别上的损害可能存在遗传性因素,提供认知行为学方面的证据.

  • 壮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作者:李杰平

    目的 探讨壮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异同及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广西桂平3所农村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汉族151名,壮族226名.结果 壮族女生的FF2、FF5得分明显高于汉族(t=-2.28,-2.12,P<0.05),壮族男生的MF5得分高于汉族(t=-2.00,P<0.05).结论 壮族父母教养方式与汉族类似,壮族父母重男轻女现象较严重.

  • 自我监控对失败后自尊变化的调节作用

    作者:肖崇好;郑辉

    目的 为验证失败后自尊是否明显降低,并进一步探讨自我监控对失败后自尊变化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自尊量表前测,并用自我监控量表筛选出78名3类典型的自我监控者,让被试产生失败体验后,接下来再施测自尊量表.结果 失败后,被试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前测(t=7.62,P<0.001)自尊量表上得分变化受自我监控类型的影响(F=3.15,P<0.05).结论 失败后自尊会显著降低;自尊得分的降低程度受自我监控的影响.

  • 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作者:李韵;王文强;刘秀勤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厦门市农村3所初中,每所学校每个年段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824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儿童归因风格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初一学生PmG、PsB、TG与初二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7.38,5.53,7.76;P<0.01),PvG、Hope Score存在差异(F=3.43,2.51;P<0.05);初一学生PsB与初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5.53,P<0.01),PsG存在差异(F=2.95,P<0.05);初二学生PmG与初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7.38,P<0.01),农村初一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敌对上与初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6.58,5.95,6.31,8.43; P<0.01),在焦虑和恐怖上存在差异(F=3.41,3.18;P<0.05);农村初二学生在强迫、抑郁及敌对上与初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6.58,6.31,8.43;P<0.01),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恐怖上存在差异(F=5.95,3.41,3.18;P<0.05),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敌对主要受PmG的影响,恐怖主要受TOTALB的影响;结论 农村初二学生的积极归因方式差,农村初三学生的次之,农村初一学生的较好;农村初三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受积极归因方式中永久性的归因模式影响.

  • 高中生的时间管理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作者:张锋

    目的 探讨高中生的时间管理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方便选取高一至高三年级的420名学生,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高中生的时间管理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66,P<0.001);②时间管理高分组的自我价值感得分显著高于时间管理低分组(t=9.546,P<0.001);③时间效能感(β=1.641,P<0.001)和时间监控观(β=0.402,P<0.01)对自我价值感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 高中生的时间管理是影响其自我价值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 护士职业承诺与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瑞;孟凡杰;逯春洁;刘秀花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承诺与职业压力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职业承诺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唐山市2个医院的1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职业承诺与职业压力的在继续承诺(F=9.274,P<0.001)、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的问题(F=5.975,P<0.01)2个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同婚姻状态的护士在继续承诺(t=-4.307,P<0.001)、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的问题(t=-2.619,P<0.05)、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t=-2.666,P<0.01)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医院护士在职业承诺方面,规范承诺(t=-2.047,P<0.05)维度存在差异,在职业压力方面,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的问题(t=-2.120,P<0.05)维度存在差异;④护士的职业承诺与职业压力源成负相关(P<0.01).结论 护士的职业承诺程度高,护士的职业压力水平低.应从护士职业承诺与职业压力的关系考虑制定策略提高护士的职业承诺程度,降低护士的职业压力.

  • 士兵组织公平感对工作满意度影响:组织认同感的中介作用

    作者:刘苗苗;王一娟;罗正学

    目的 探讨士兵组织公平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组织公平量表、组织认同问卷、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某炮兵旅士兵进行测查.结果 ①组织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显著相关(P<0.01);组织认同感和组织公平感显著相关(P<0.01);②回归分析显示士兵的组织公平感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7,P<0.01);士兵的组织公平感对组织认同感有正向预测作用(β=0.63,P<0.01);加入中介变量(组织认同)后,组织公平感对工作满意度预测作用减弱(β1=0.574,β2=0.282).结论 组织认同在组织公平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边远艰苦地区导弹、雷达部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胡乃鉴;田建全;王洪芳;戴晴晴

    目的 探讨边远艰苦地区导弹、雷达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 90)对某军区空军25个边远艰苦地区导弹、雷达部队官兵共686人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结果 SCL- 90各因子中,躯体化(t=2.608,P<0.01)、焦虑(t=2.877,P<0.01)、敌对(t=3.157,P<0.01)、偏执(t=2.002,P<0.05)、精神病(t=4.421,P<0.001)和阳性数(t=6.298,P<0.001)水平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人际关系(t=-2.169,P<0.05)、抑郁(t=2.608,P<0.01)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余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边远艰苦地区导弹、雷达部队官兵易存在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问题,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

  • 医护人员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董倩;张岗英;曾晓冬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西安市180名在职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7份.结果 ①医护人员的幸福指数(5.87±1.09)分,医生与护士在正性情感(t=2.13,P<0.05)、生命活力(t=2.46,P<0.05)和利他行为(t=3.52,P<0.05)的得分差异显著;②年龄、性别、职业、编制、学历、职称、月薪、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均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的是学历(F=3.00,P<0.05)、月薪(F=2.88,P<0.05).结论 医护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 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作者:孙敬翔;熊波;郑冬图

    目的 探讨导致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对568名潜艇官兵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数据采用SPSS15.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潜艇官兵社交回避(SA)和社交苦恼(SD)分值均显著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SA:t=-3.28,P<0.01;SD:t=-2.24,P<0.05);不同衔级(SA:F=13.02,P<0.01;SD:F=5.58,P<0.01)、文化程度(SA:F=3.94,P<0.05;SD:F=3.77,P<0.05)、婚姻状况(SA:t=-5.22,P<0.01;SD:t=-2.63,P<0.01)潜艇官兵的社交焦虑状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与个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敏感、敢为性、消极应对方式和兴奋性对社交回避行为的影响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274、-0.246、0.230、-0.227);敢为性、强迫症状、积极应对方式和敌对对社交苦恼情感的影响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332、-0.305、-0.300、-0.258).结论 个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

中国健康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