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257/R
  • 国内刊号: 段建勋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花园 505-9-201 信箱
  • 曾用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作者:李和军;李广田

    目的 观察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两组于治疗开始,半年,1年,2年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的治疗、康复疗效、生存质量、用药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综合评定对比.结果 干预组的PANSS、SDSS、MRSS、TESS量表指标在治疗各阶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社会功能,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全面促进患者康复.

  • 慢性精神分裂症心理社会干预的研究

    作者:刘玲;李海玲;朱相华;闾金杰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在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评定.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PANSS评定阴性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均下降(分别为t=2.01,2.10,2.04;P均<0.05),事件相关电位靶刺激P3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分别为t=3.04,P<0.01;t=2.04,P<0.05).结论 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 网络成瘾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伟;陶瑞;包广亮;李守彦;李健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方法 根据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筛选出网络成瘾者50人,并抽取控制组被试50人,运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数据.结果 ①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16.67,P<0.01),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得分上也低于对照组(t=17.2,20.61;P<0.01);②在艾森克量表比较中网络成瘾者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5.86,-34.18;P<0.01),在内外向性方面网络成瘾者明显偏内向性(t=13.95,P<0.01).结论 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

  • 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作者:艾春青;姜萍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与病人、家属及其他病友交流以及对病人进行观察,对89例服药依从性差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很多,在89例被调查者中,对疾病无正确认识23例(占25.84%),害怕出现药物副反应17例(占19.10%),受幻觉妄想内容的影响15例(占16.85%),认为自己病好了没有必要再服药11例(占12.36%),对医护人员不信任7例(占7.86%),经济因素7例(占7.86%),家属对病人支持不良6例(占6.74%),企图积存药物自杀3例(占3.37%).结论 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有病人个人的因素、医护人员的因素和其他因素(经济因素、家属的态度)等.

  •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情绪和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作者:赵瑾;胡仟;张李娜;刘光雄;杨来启

    目的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幸福感进行调查并探讨心理干预对其情绪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对6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和100名非病人亲属(健康群体)的情绪和幸福感进行评估,比较两群体间的差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进行4周的心理干预,比较患者亲属的情绪和幸福感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并与非病人亲属相比较.结果 ①与非病人亲属相比,患者亲属的幸福感较低并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②心理干预4周后,患者亲属的焦虑、抑郁情绪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t=6.06,7.09;P<0.01),幸福感指数有所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t=4.24,P<0.01);③患者亲属经过4用心理干预后,幸福感仍低于健康群体(t=2.74,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幸福感较低,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幸福感.

  • 健康促进对早期埃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萍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对早期埃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埃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老年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促进活动,运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①两组患者入院时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4,P>0.05);②对照组出院时各指标与入院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56,P>0.05);③研究组出院时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等指标明显增加,各指标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87,P<0.05).结论 健康促进提高了早期埃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新婚夫妻婚前暴力社会心理因素探讨

    作者:邹韶红;张亚林;张勇;柳娜;曹玉萍

    目的 了解新婚登记夫妻婚前暴力的社会心理因素,为制定防止家庭暴力有关政策及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于2005年11月-2006年2月在长沙市5个市辖区中抽取2个市辖区,再在每个市辖区对新婚登记夫妻进行自编的新婚夫妻婚前暴力调查问卷评估,仅限于初婚的夫妻.根据新婚夫妻报告在婚前1年至少有1次暴力的发生作为暴力家庭组(Spouse violence,SV组),有122对(244人);婚前1年双方都无暴力的发生作为非暴力家庭组(非SV组),195对(390人).结果 婚前暴力的前3位诱发因素是夫妻的个性与应对方式问题、沟通与交流不足、经济问题或工作问题.SV组同居、饮酒史、赌博高于非SV组(P<0.01).SV组职业与非SV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干部或职员的比例(54.9%)明显高于非SV组(46.9%)(P<0.05).结论 新婚夫妻在婚前出现暴力的主要诱发因素是个性和/或应对方式问题、沟通与交流问题、经济问题或工作问题.婚前暴力与职业、同居、赌博、饮酒史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 社区随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英丽

    目的 探讨社区随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2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随访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针对患者个体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实施社区随访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7,P<0.01)、心理功能(r=0.35,P<0.01)、社会功能(r=0.27,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社区随访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 焦虑症患者父母的教养方式探析

    作者:刘小芸

    目的 比较焦虑症患者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 选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0名焦虑症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测试,对11个分量表(父亲6个,母亲5个)做相关分析.结果 ①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差异均无显著性(t=2.470,1.113;P>0.05);②两组EMBU评分比较,焦虑症患者的父亲严厉惩罚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③两组在“与父母共同生活到…岁”问题上的比较,焦虑症组(21.13士4.71)岁,对照组(17.68士4.03)岁,差异显著(P<0.05).结论 焦虑症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 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对照研究

    作者:杨静娟;任朝晖;古俊蕊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舒必利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DOLI)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PANSS分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3226;P>0.05).阿立哌唑组生活质量除生活条件维度外,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均高于舒必利组,且有显著性差异(t=2.963,3.041,2.984;P<0.01).结论 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副反应少.

  • 综合医院医生神经症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作者:马丽华;王波;尼春萍;黄悦勤;李双成;詹晓霞;郑洁;画妍;闫永平;化前珍

    目的 了解西安市各级综合医院医生对神经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神经症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安市3所不同级别综合医院371名医生进行神经症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70%以上的医生听说过广泛焦虑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45.6%~69.0%的医生能够列举出不同神经症临床表现.能对神经症做出诊断、治疗及能列举出治疗药物的比例分别为37.7%、32.1%和41.0%.三级医院医生神经症知识知晓率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P<0.01).神经症知识的来源以广播、电视或录像、报纸、杂志为主.结论 综合医院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对医生神经症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生早发现神经症患者的能力,以使患者能够早诊断和早治疗.

  • 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产后精神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敬龙;王丽华;自春丽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和洛沙平治疗产后精神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4例产后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6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6周有效率分别为90.5%和92.92%,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和体重增加洛沙平组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产后精神病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 精神分裂症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

    作者:周晓琴;程灶火;李萍

    目的 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503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名健康自愿者接受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痛史资料,测量相关生理和生化指标,按IDF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MS).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MS的患病率为28.4%,显著高于对照组(x2=24.275,P=0.000),女性患者患病率(39.8%)高于男性(22.3%)(x2=17.120,P=0.000),4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率(30.9%)高于39岁以下患者(22.1%)(x2=3.421,P=0.064);血脂异常(TG增高和HDL-C降低)、肥胖(BMI和腰围)和血糖增高是重要的危险因素(OR值>6.0),总胆固醇增高、血压增加、LDL-C增高、尿酸增高、女性、在婚和偏执型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OR值>2.0),年龄、教育、首发年龄和蛋白质等也有一定影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MS患病率,血脂异常、肥胖和血糖增高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护理管理可以在MS的预防、早期识别和疾病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三全护理”模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佳

    目的 观察“三全护理”模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138例,采用“三全护理”模式,开展全人护理、全心护理、全程护理.同时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于入院当天、出院前1周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8个维度分别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将总分作为统计指标,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 实施“三全护理”模式前后比较,除情感功能、生理职能具有显著性差异外(t=5.989,4.633;P<0.01),其他生理机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各维度得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9.915,11.204,6.781,7.927,10.926,8.691;P均<0.001).结论 “三全”护理模式可使患者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 石家庄市普通民众对老年期痴呆的知晓率调查

    作者:王岚;王学义;许顺江;于鲁璐;宋美;贾海玲;韩克艳;董玲;赵晓川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普通民众对老年期痴呆的知晓率,以便对老年期痴呆进行早期的识别与干预.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选取4509名普通民众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 石家庄普通民众对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识别、预后、治疗、病耻感、预防以及护理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4.44%,45.80%,70.67%,27.08%,62.16%,76.96%,13.62%,4.64%.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对老年期痴呆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不同.结论 石家庄市普通民众对老年期痴呆早期识别、预后、预防及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作者:冉红琼;郭成;吴镝

    目的 探讨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运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20名毕业生施测.结果 ①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不显著(t=1.51,P>0.05),但学历差异显著(t=4.13,P<0.01);②人格特征中仅有精神质在性别(t=3.26,P<0.01)和学历(t=5.65,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③职业决策高效能组和低效能组的精神质(t=4.71,P<0.01)、外倾性(t=4.77,P<0.01)、情绪性(t=2.66,P<0.01)和掩饰性(t=2.12,P<0.05)均具有显著差异;④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精神质和外倾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较大影响.

  • 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对愤怒表达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吴希庆;胡仟;陈翠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对愤怒表达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使用人际侵犯动机问卷(TRIM- 18)、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2(STAXI-2)及一般健康问卷(GHQ- 28)对随机抽取的24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生的人际侵犯动机及宽恕水平无显著差异;低宽恕组的状态怒、特质怒、内向怒和外向怒都高于高宽恕组的(P<0.05),而在愤怒控制方面却低于高宽恕组(t=-3.676,P<0.05);低宽恕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宽恕组的(t=4.065,P<0.05).结论 宽恕确实影响愤怒表达和心理健康,可以通过宽恕干预,改善愤怒表达,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徐洪吕;陆林;郭申;刘岑鸟;王萍;王丽丽

    目的 调查某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163名硕士研究生进行测试调查,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与我国成人常模比较,该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生只有附加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02),其它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1);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附加因子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25);20~25岁与26~30岁的研究生在躯体化(P=0.012)、强迫症状(P=0.003)、人际关系敏感(P=0.021)、恐怖(P=0.016)、偏执(P=0.003)、精神病性(P=0.023)6个因子得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硕士研究生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硕士研究生,26~30岁的研究生比20~25岁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好.

  •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的相关研究

    作者:崔向军;逯春洁;郭永芳;石贺敏

    目的 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分析情绪调节在抑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方法 选用情绪调节问卷和Beck抑郁问卷,对河北省高校2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整体来看处于中等水平(61.82±11.33),在两种常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重新评价策略使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4.14±6.86),表达抑制策略使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7.68±6.58);②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重新评价(t=2.980,P<0.01)、表达抑制(t=-2.160,P<0.05)上有显著差异;③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抑郁(t=3.570,P<0.05)上的差异显著;④情绪调节中的重新评价策略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175,P<0.01).结论 大学生情绪调节影响抑郁,情绪调节越好,抑郁水平越低.

  • 医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李娜

    目的 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分布情况,找出其成瘾特点.方法 采用个案分析法、问卷法,运用自编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网龄3年以上的占57.3%,网络成瘾在城乡、网龄和学习成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上网目的这个影响因素下,网络成瘾呈现显著性差异(F=2.423,P<0.05).结论 大学生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并不了解,以“看电影”和“聊天”为主要目的的上网,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

  • 少数民族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研究定性及定量分析

    作者:王伟

    目的 通过定性定量综述近5年少数民族大学生SCL-90的测量结果,分析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及比较获得少数民族大学生SCL-90结果的定性描述,通过Meta分析获得SCL- 90测量数据的定量结果.结果 ①定性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轻度异常在15%~35%之间,中重度异常在7%~16%之间,少数民族同汉族大学生一样,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为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般分析性别、族别等因素,一般认为在SCL- 90的大部分因子上,女生差于男生,少数民族要差于汉族;和常模比较,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同龄人(常模);②定量结果:少数民族与汉族间比较Meta分析结果除强迫因子效果量为0.51大于0.2外,其余因子效果量均在0.03~0.07之间(P>0.05),即尚不能认为两个组别间有显著性差异;和常模比较Meta分析,结果所有因子效果量在0.28~0.70之间(P<0.05),即组别间有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国内同龄人;少数民族男女比较Meta分析各因子效果量均小于0.2(P>0.05),即不能认为女生心理显著差于男生.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比例的心理异常学生,他们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为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差于国内同龄人.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格特质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周雪雪;孙爱雪;程淑英

    目的 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及自身人格特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某高校161名大一到大三学生为被试,对其归因方式、人格特质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精神质分数越高其归因总分越低(r=-0.215,P<0.01),外倾性分数越高其归因总分越高(r=0.180,P<0.05),神经质分数越高其内控归因的分数越高(r=0.284,P<0.01);②父母的惩罚严厉等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归因总分越高(r=0.176,0.165,P<0.05;r=0.271,0.241,P<0.01;r=0.280,P<0.001);③父母感情温暖理解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的分数越低(r=-0.160,P<0.05;r=-0.263,-0.264,-0.240,P<0.01),其外倾性分数越高(r=0.199,P<0.05;r=0.230,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精神质和神经质分数越高(r=0.197,0.178,P<0.05;r=0.257,0.208.0.268,0.267,0.299,P<0.01).结论 大学生倾性人格特质及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易形成外控型归因方式,而高精神质的人格特质易形成内控型归因方式.

  • 海南省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分析

    作者:杜钢清;陈秀珍;关菲菲;邓青

    目的 了解海南省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海南省的3所高校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 海南省高校贫困生SCL- 90总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7.295,P<0.01).除强迫和其它两个因子外,贫困生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3.986,6.595,6.698,2.987,5.124,5.826,10.556,2.641;P<0.05).男贫困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症状得分均小于女贫困生(t=2.032,1.979,2.006;P<0.05).结论 海南省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其中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偏低.

  • 大学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艳;张雪芹

    目的 探讨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问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健提供依据,以便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方法 采用多维度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与社交焦虑量表(IAS)对我院101名2008级医学专升本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个性因子分值均低于常模(t =-11.913,-5.847,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②101例被试中,存在社交焦虑59人,占58.4%;③家庭所在地及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F=5.095,3.468;P<0.01,P<0.05);④心理控制源3个变量中,内控性与大学生社交焦虑呈负相关(r=-0.220,P<0.05).结论 大学医学生普遍存在社交焦虑,社交焦虑受家庭所在地及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社交焦虑与心理控制源内控因子呈负相关.

  • 大学生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的初探

    作者:郭文汇;陶高松

    目的 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安徽省12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共89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使用SPSS 16.0和AMOS7.0进行统计分析,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下,利用C#语言、SQL Server等技术构建B/S形式的预警系统.结果 ①UPI得分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x-)±s=9.76±6.88,29.12±3.81,11.32±3.48,14.94±8.72,P<0.01);②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UPI)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③试运行结果显示本系统预警效果良好.结论 本预警系统实现了从源头上对心理问题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预警,提高心理问题预警的灵敏度,可以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推广使用.

  • 大学生竞选行为中的决定性印象形成研究

    作者:王丹;赵小军

    目的 探讨大学生竞选行为中印象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路径分析及方差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结合访谈法及观察法进行研究.实验设计为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性别为组间变量,人格因素为组内变量;实验因变数为被试得分.结果 ①能力因素、时间阶段及人格因素中社交性(F=0.000,P<0.05)对大学生竞选行为中的印象形成存在显着性影响;②性别因素(F=0.004,P>0.05)对大学生竞选行为中的印象形成没有显着性影响.结论 大学生竞选行为中存在印象效应,对其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其在有效时间阶段表现出的核心能力因素;性别因素及人格因素在有限时间的竞选行为中影响不明显.

  • 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鲁娟;谢长勇;王悦

    目的 研究能够科学反映个体素质状况和差异的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小型专家会议,建立指标体系初步方案.采用德尔菲(Delphi)法组织2轮专家函询,汇总专家意见,确定指标命名、权重和内涵.结果 应用Delphi法,经过2轮专家函询,各指标权重的变异系数分布于0.00~0.10,权重分布集中程度较高,离散程度较低,专家对指标认同率均达95%以上.结论 建立了一套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基本能力素质6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为院校评价人才、单位选用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作用.

  • 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作者:纪凌开;刘华山

    目的 探讨大学生外向人格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强迫性倾向的影响.方法 根据方便取样的原则,在武汉市3所大学抽取在校大学生276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r=-0.231,P<0.0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r=-0.147,P<0.05)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r=-0.135,P<0.05)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r=0.19,P<0.01)、父亲拒绝否认(r=0.14,P<0.05)、父亲过度保护(r=0.192,P<0.01)、母亲惩罚严厉(r=0.162,P<0.01)、母亲拒绝否认(r=0.184,P<0.01)、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91,P<0.01)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外向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强迫倾向影响时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人格与各种教养方式交互项回归系数对应的P都大于0.05).结论 外向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强迫倾向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但这2个因素是相对独立地起作用.

  •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与家庭影响研究

    作者:张宇;谢倩;王宇中;王静;陈赛

    目的 探讨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对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50调查量表(CSRI-50)”,对257名女大学生进行了测评和统计分析.结果 ①4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女大学生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x2=29.24,P<0.005);②双亲家庭的女大学生在双性化和女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比例上显著高于单亲家庭(x2=31.05,P<0.001;x2=7.67,P<0.01);而单亲家庭的未分化类型的比例显著高于双亲家庭(x2=6.85,P<0.01);③父亲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女大学生的男性化和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特质类型差异显著(F=2.48,2.49;P<0.05);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在未分化,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特质类型差异显著(F=5.07,9.49;P<0.001);④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在性别角色特质类型上回归结果显著(P<0.05).结论 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特质具有4种类型,传统的性别角色特质仍然存在,但这种性别角色特质已经不占主导地位;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母亲的温暖理解、拒绝否认、偏爱被试,父亲的过度保护、严厉惩罚等是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形成和发展中的家庭影响因素.

  • 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高燕;郭明贤;杨群;曹宝花;王东光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状态问卷(DSI)、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抽样调查陕西省共计2770名医学生.结果 ①SCL- 90中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结果均显示一年级医学生高于三年级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SAS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t=-1.75,P>0.05);③DSI得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t=-4.89,P<0.001);④ITS得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t=-2.08,P<0.05)⑤SAD得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t=-3.32,P<0.001).结论 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四川地震灾区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作者:梁斌;亢旭东

    目的 了解5·12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大学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59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专业上差异显著(t=4.324,P<0.01;F=3.200,P<0.05);来自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应对方式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显著,其中男生比女生较多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t=2.461,P<0.05);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分别解释解决问题的0.3%方差变异,退避0.4%的方差变异和幻想0.3%的方差变异.结论 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极为有限.

  • 医学生心理压力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杨炳丽;葛雪琴;张丽娜

    目的 探讨医学生不同程度心理压力与不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使用心身压力测试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42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24.4%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较高,39.2%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适中,36.4%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较低;②高、中、低3个不同程度心理压力组学生应付方式各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性差异(F=15.797,26.284,5.086,16.327,7.630,3.073;P<0.05);③心理压力较高的学生倾向于采取非成熟的应付方式,心理压力适中、较低的学生倾向于采取成熟的应付方式;④自责、幻想及解决问题对心理压力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R2=0.169,0.197,0.223fP<0.001).结论 倾向使用非成熟应付方式的医学生心理压力较高.

  • 合作学习对大学生成就动机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晓冬

    目的 探讨合作学习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方法 采用教育现场实验并结合访谈、量表测试等.结果 ①开展合作学习实验后,在成就动机的总体得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差异显著(t=-2.00,P<0.001);②在追求成功倾向的得分上,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t=-5.38,P<0.001);③在避免失败动机倾向的得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极其显著(t=6.92,P<0.001).结论 ①在大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提高;②在大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倾向;③在大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降低避免失败的倾向.

  • 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的研究

    作者:陈晓云;卢艳绯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某高校4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对父母信任(t=-2.138,P<0.05)和对支持利用度(t=-3.22,P<0.01)上差异显著;②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243,P<0.05)和主观支持(t=-3.235,P<0.01)上差异显著;③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80,P<0.01)、主观支持(t=-2.22,P<0.01)和对支持利用度(t=-2.75,P<0.01)上差异显著;④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差异显著(t=3.30,P<0.01);⑤不同社会支持水平在对父母信任(F=11.893,P<0.01)、对无关者信任(F=3.321,P<0.05)和人际信任总分(F=9.964,P<0.01)上差异显著;⑥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成显著负相关(t=-0.229,P<0.01).结论 大学是个体人际信任形成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应该把握这一时机,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干预,提高人际信任.

  • 心理学专业大学生五态人格的调查研究

    作者:梁瑞琼;王苑芮

    目的 了解心理学专业学生五态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五态人格测验表对188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男生和女生在阴阳平和上得分高(男生=56.01,女生=52.93);在阴阳平和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t=2.036,P=0.043);在少阴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t=2.463,P=0.015);②各年级的学生在阴阳平和上的得分高(大一=57.56,大二=52.55,大三=52.65,大四=56.35);③大一学生在太阴上的得分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F=5.008,P<0.01或P<0.05).结论 阴阳平和是该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主流人格.

  • 医学生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妮娜;顾怀婷;李峥

    目的 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方法 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考试焦虑诊断问卷(TAS)和自我妨碍问卷(SHS)对医学院394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在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自我妨碍水平高于男生(t=-2.42,P=0.016);积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效应(r=-0.12),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妨碍产生正向效应(r=0.19);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女性、自我报告学习成绩、考试焦虑对自我妨碍有36.6%的预测.结论 医学生考前应对方式、考试焦虑对学业自我妨碍有一定的影响,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及干预.

  • 应对方式和自信对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作者:王仲星;王欣星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和自信对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个人评价问卷和Campell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389名中医专业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 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t=0.50,P>0.05),年级(F=0.81,P>0.05)和城乡(t=0.32,P>0.05)差异;积极应对、爱情关系、消极应对和学业表现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四者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2%,5%,4%和2%.结论 应对方式和自信是影响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 大学生对残疾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测量与比较

    作者:马子媛;张殿君;王俊刚

    目的 探讨大学生对残疾人的真实态度.方法 采用了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量表和IAT内隐联想测验将56名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了测量并做了比较.结果 大学生对残疾人持积极态度,但存在内隐效应(t=18.676,P<0.001).结论 大学生对残疾人持有积极的外显态度,但也存在隐性偏见.

  • 自杀意念实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梁瑛楠;杨丽珠

    自杀意念是指个体在思想上产生的想要死亡的愿望或计划,但没有付诸行动,它是评估自杀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回顾了以往的研究,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 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记忆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丽珍;张燕;陆江波;吴秋凤;李达;张国富;查智群;毛智群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记忆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集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2.563~4.256,P<0.05).其中以联合集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记忆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研究

    作者:邓彩艳;段永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 通过问卷和会谈筛选了1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从非心理学公选课班级抽取16名学生组成与实验组同质的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综合方法,进行了为期7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结果 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量表和SCL- 90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得分上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t=0.000,0.332,-0.535,0.279 ;P>0.05);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得分较咨询前呈现极度显著差异(t=4.810,P<0.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团体心理咨询前后,实验组在SCL- 90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差异(t=3.996,3.060,3.842,3.525;P<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结论 在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是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 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研究

    作者:李薇薇;蔡翥

    目的 探讨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5~7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前测调查,筛选被试进行团体箱庭干预并进行后测.结果 ①所调查对象中,留守儿童为118人(75.641%),非留守儿童为38人(24.359%).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超出临界分的分别为71人(45.513%)和40人(25.641%),重舍人数为40人(25.641%),均为留守儿童,作为干预被试;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两量表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t=3.091,P<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1,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2.643,P<0.01)和抑郁水平(t=2.550,P<0.05)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③干预被试两量表前后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社交焦虑问题(t=4.111,P<0.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8,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4.250,P<0.001)和抑郁问题(t=3.490,P<0.01)在干预后明显减少.结论 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及抑郁水平比非留守儿童高,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 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职业规划的影响研究

    作者:艾波;喻瑶;张荣华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职业规划的影响.方法 大学新生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名,实验组接受为期3次的团体辅导活动.3周前后对两组学生采用生涯决策量表和团体单元回馈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通过t检验,实验组经过团体辅导后在自我信心、生涯目标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参加团体辅导前(t=4.74,6.216;P<0.001);在自我了解、生涯决策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参加团体辅导前(t=4.133,3.261;P<0.01);②通过t检验,经团体心理辅导后的实验组在自我了解程度、自我信心、生涯目标方面极其显著高于对照组(t=-4.152,-5.396,-5.014;P<0.001).结论 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在职业规划的自我了解程度、自信心、生涯目标、生涯决策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并且效果明显;学生主观反馈良好,针对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受学生欢迎.

  • 匹配理论下的个体干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作者:陈凌娟

    目的 检验匹配理论下的个体干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为职业指导提供借鉴方案.方法 招募某大学自愿学生12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6次匹配理论指导下的职业生涯个体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用大学生生涯规划问卷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1个多月的辅导,实验组生涯定向自主决定型的比例、就业信心和对规划的了解程度等显著高于对照组(t=3.723,P<0.01),对照组前后无显著差异(t=1.289,P>0.05).结论 匹配理论指导下的生涯干预有一定的效果.

  • 小学生问题行为问卷教师版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

    作者:廖艳华

    目的 编制小学生问题行为问卷教师版并检测问卷的信效度,为心理辅导对策研究提供测查工具.方法 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技术,通过小学教师对768名小学生进行问题行为的评定,对自行编制的小学生问题行为问卷教师版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 经因素分析、碎石分析检验,小学生问题行为由3个因素构成,即违纪问题行为、学业问题行为和情绪问题行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973,问卷与成绩和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之间存在强负相关(r=-0.655,-0.710,P均<0.01).结论 小学生问题行为问卷教师版的信、效度均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 中国人尊严感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李志;朱鹏;关香丽

    目的 编制1份能够反映新时期中国人结构特点的尊严感问卷.方法 在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及专家判定基础上形成初始问卷,分两个阶段分别对452名和764名被试施测.结果 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尊严感的维度进行剖析,问卷由40个项目组成,包括国际交往受到尊重、人际交往和谐平等、社会环境公平正义、自身权利得到维护等9个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59.55%;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分别为0.783、0.845;全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2,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在0.646~0.872之间.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170~0.642之间,P<0.01;各因子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470~0.733之间,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了模型有着较高的结构效度(x2=1883.859,df=764,x2/df=2.469,RMSEA=0.060,RMR=0.073);结论 中国人尊严感问卷具有良好的的信效度,可用作测量尊严感的有效工具.

  • 神经心理测定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躯体化障碍认知功能的评价作用研究

    作者:张玉娟;张朝辉;穆俊林

    目的 探讨神经心理测定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躯体化障碍认知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神经心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躯体化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N2、P3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1);②躯体化障碍组在领悟、数字广度、词汇、编码、填图、图片排列因子方面都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的差,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躯体化障碍组在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N2潜伏期与领悟、编码、填图、WCST持续错误数均呈负相关(P<0.05),P3潜伏期与领悟、编码、填图、WCST持续错误数有相关性(P<0.05),P3波幅与领悟、编码、持续错误数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能较好地反映躯体化障碍的认知功能,可以作为躯体化障碍的1项客观电生理参考指标用于临床.

  • 山西省大学生就业焦虑问卷的结构探索

    作者:梁晓燕;梁栋青;石传猛;荆娇娇

    目的 编制大学生就业焦虑问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对山西省6所高校的2300名大一至大四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项目分析筛选题目,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大学生就业焦虑由社会背景、家庭影响、自身素质、学校环境组成,可解释总方差的54.4%.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指标支持4因素模型(x2=3583.43,df=496,x2/df=7.22,GFI=0.85,RMSEA=0.07,SRMR =0.06,GFI=0.85,NNFI=0.93,CFI=0.93),总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1,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40~0.65之间.结论 本编制的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与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 初中生攀比心理问卷的初步编制

    作者:雷玲

    目的 在对当前攀比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初中生攀比心理问卷.方法 依据社会比较理论,结合相关文献,选取哈尔滨市和长春市部分初中学校分3次抽取.样本一(n=89)用于开放式问卷施测;样本二(n=371)用于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三(n=484)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①正式问卷由17个项目组成,由消费诱导、认同心理、接受攀比、时尚攀比4个维度构成,共同解释率为54.728%;②结构方程模型各拟合指数良好(x2/df=3.43,RMR=0.06,GFI=0.91,P<0.05).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消费诱导0.81,认同心理0.81,接受攀比0.84,时尚攀比0.82,总量表0.86,(P<0.01).结论 初中生攀比心理问卷在初中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初中生攀比心理的研究.

  • 自主支持感量表在初中生中的初步修订

    作者:韩建涛;邹长华;信中贵;葛明贵

    目的 修订由Williams和Deci编制的学生对教师的自主支持感量表-学习气氛问卷(The Learning Climate Questionnaire,LCQ).方法 用修订的自主支持感量表对安徽省2所中学464名初中生进行测试,并对修订量表的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 修订量表中的各项目有较好的区分度;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修订的自主支持感量表是单维的,这与原量表结构一致,单因素潜变量可解释总方差的43.73%;CFA对此结构模型进行了验证,其中x2/df=2.74,GFI=0.88,AGFI=0.83,NFI=0.92,RMSEA=0.074,CFI=0.95,各项拟合指数均符合测量学要求;另外,修订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这0.89,分半信度为0.81,重测信度为0.73.结论 修订版的自主支持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初中生积极心理的进一步研究.

  • 领导干部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

    作者:王亚琨;郑芳;李睿;韦嘉;张进辅

    目的 编制针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情绪智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在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专家咨询等基础上构建量表,以Cronbach's'α 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以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检验量表的效度.结果 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包括情绪调节力、情绪影响力、情绪辩识力、情绪自察力4个维度,共解释方差60.421%.全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0,4个分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69、0.777、0.749、0.72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4因素模型.结论 领导干部情绪智力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领导干部情绪智力研究的测量工具.

  • 4~6岁幼儿行为问题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永慧;徐光兴

    目的 探讨4~6岁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更有效的对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和影响.方法 对92名4~6岁幼儿及其家长运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多个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各因子对幼儿行为的影响.结果 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因子存在显著相关:①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与儿童的非社会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θ=-0.394,P<0.01);②父母的责任因子与儿童的非社会行为也呈显著的负相关(θ=-0.227,P<0.05);③儿童的神经症行为与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θ=-0.312,P<0.01);④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对幼儿行为方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K=8.121,P<0.05).结论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4~6岁儿童的行为问题有一定的预测力.

  • 高中生应激性沉思反应影响抑郁症状的追踪研究

    作者:杨娟;姚树桥

    目的 探讨应激性沉思反应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第一次测评时,用抑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和应激反应问卷-沉思分量表等自评量表对527名高中生的抑郁症状、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激性沉思反应进行测评,随后每3个月测评1次抑郁症状和应激性生活事件,追踪调查1年,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据.结果 相关分析表明,首次测评的抑郁症状、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激性沉思反应之间均两两正相关(r=0.21~0.54,P<0.001).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表明,应激性生活事件(β=0.13,P<0.001)和应激性沉思反应(β=1.74,P<0.001)对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显著,应激性沉思反应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也显著(β=0.03,P<0.05).结论 应激性沉思反应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 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

    作者:姜圣秋;谭千保;黎芳

    目的 探讨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马斯洛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493名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初二和初三年级留守儿童的人际信任感明显高于初一(F=3.15,P<0.05),男生的自信感水平高于女生(t=2.71,P<0.01),但指向问题的应对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t=-2.94,P<0.01);②除情绪安全感外,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及其他因子与指向问题的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6,0.26,0.29;P<0.01),安全感及各因子与指向情绪的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5,-0.15,-0.14,-0.30;P<0.01);③人际安全感能正向预测指向问题的应对(t=5.67,P<0.01),情绪安全感能负向预测指向情绪的应对(t=-5.53,P<0.01).结论 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密切.

  • 中学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

    作者:梁晓燕;薛小婷;高虎;梁栋青

    目的 探讨中学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情况与欺负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欺负行为问卷(中学版)和学校道德氛围感知问卷对山西省2所中学的2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4种身份的中学生只在道德氛围感知的关爱维度表现出了显著差异(F=3.259,P=<0.05)其中未涉及者感知到的关爱程度显著高于受欺负者和双重涉及者.结论 学校道德氛围中,关爱对学生欺负行为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感知到的关爱程度越高,中学生卷入欺负行为中的可能性就越小.

  • 高三学生焦虑发展趋势与不同成绩学生的焦虑发展水平研究

    作者:张素艳;蒋重清;谢静;邰圆圆

    目的 了解高三学生的焦虑发展趋势,及不同成绩考生的焦虑水平的差异,为高考考生心理调适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500名高三学生下半学期模拟考成绩和高考成绩,以及3个时间段内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获得的焦虑问卷结果,研究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高三下半学期3个时期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焦虑差异(F=23.026,P<0.01),特质焦虑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F=21.009,P<0.01);不同学习成绩考生的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差异(F=0.366,P>0.05);文理科生的测试主效应显著(F=3.219,P<0.01).结论 考前焦虑因人,因专业,焦虑等级而有差异.

  • 高职生自我表露特点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作者:王慧;杨继平

    目的 研究高职生自我表露的特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自我表露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山西省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264名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高职生自我表露有显著差异(t=-2.412,P<0.05);②在年级、专业、独生子女上,高职生自我表露水平均无显著差异(t=-1.252,1.857,1.475;P>0.05);③自我表露的城乡差异显著(F=5.619,P<0.05);④高职生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呈弱相关,高职生对家人 的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145,P<0.05),高职生对恋人和朋友的自我表露和主观幸福感无显著负相关(r=-0.072,-0.086;P>0.05).结论 高职生的自我表露呈现出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高职生的自我表露可以预测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 驻疆维稳警察心理应激状况调查

    作者:张义;邹韶红;佟钙玉;莫煊;马瑞;靳玲

    目的 了解某暴力事件后驻疆维稳警察的心理应激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及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320名维稳警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PSET总分与SCL- 90中的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全部被测人员中有17人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占总人数的5.31%;心理应激评分与SCL- 90中的躯体化等各因子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与抑郁因子相关程度高(r=0.629,P<0.05).结论 驻疆维稳警察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

  • 私彩彩民的心理动机

    作者:陈秀芹;张积家

    目的 了解私彩彩民的心理动机.方法 通过访谈80名私彩彩民的方式,编制出《私彩彩民调查问卷》.对367名私彩彩民进行施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通过因素分析,私彩彩民的心理动机由6个因素构成:a赌博与暴富;b空虚与消遣;c贫困与艰辛;d智慧与好奇;e投射与迷信;f自我安慰(方差贡献率27.35%,13.86%,6.38%,3.26%,4.67%,3.92%);②不同性别彩民在6个因素上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58,-0.61,-0.39,1.19,-1.06,-0.59;P>0.05);③有无工作彩民在“贫困与艰辛”、“智慧与好奇”因素上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2.94,2.93,P<0.01);④不同年龄彩民在“赌博与暴富”、“贫困与艰辛”因素上评分差异非常显著(F=5.10,5.54,P<0.01),在“投射与迷信”因素上评分差异显著(F=3.67,P<0.05),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表明,51岁以上的彩民评分更高.结论 赌博与暴富因素是私彩彩民心理动机的主要内容;彩民的心理动机受工作情况、年龄因素影响,不受性别因素影响.

  • 武警心理健康与人格、防御机制、自我感受的关系

    作者:钟建军;郭志宏;于河;张甲

    目的 了解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与人格、防御机制、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6PF心理健康因子、DSQ及自编社会支持和自我感受的自陈式问卷法进行测量.结果 16%官兵有心理健康问题,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值与军人差异检验中小(t=-3.20,P=0.008)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变量相关的小r值为0.18,对应的P为0.004;依次进入SCL- 90总分回归方程的分别是不成熟型、紧张、兴奋、中间型、忧虑、同级支持、下属支持、理想现实差距,R均方为0.466;进入自我感受各因子的回归方程的人格因子、防御机制、社会支持因子有所不同.结论 人格因子、防御机制因子、社会支持以自我感受因子与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有关.兴奋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人格因子,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以及同级和下级支持、个体理想和现实差距感对武警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更大;稳定性与成熟和不成熟、上级支持通过影响理想和现实差距感继而影响心理健康.

  • 中职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作者:周翠霞

    目的 构建中职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确立编码词典;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初步构建中职教师胜任特征模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模型的维度和结构.结果 ①优秀组与普通组在访谈时间(t=0.695,P>0.10);访谈文稿长度上(t=1.641,P>0.10)无显著差异;胜任特征发生的总频次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优秀组高于普通组(t=7.324,P<0.001);②优秀组和普通组在15个胜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KMO=0.762,碎石图在第4个因子处转折,累计贡献率达68.29%.结论 中职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由人际沟通能力、奉献精神、专业素养和成就动机4因子构成.

  • 821名守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策略

    作者:张晓明;姚金慧

    目的 了解海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海岛官兵心理干预的水平.方法 参加“为海岛官兵送健康”活动,分别到13个岛屿随机抽取守岛官兵821人为研究组,以岛外1922名官兵作为对照组,统一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其团体测评和个别访谈,而后对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SCL-90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t=28.51,P<0.01);筛查各因子阳性的严重程度175/797人(21.96%)与对照组346/1924人(18%)比较(t=4.74~10.20,P<0.01);研究组的心理适应能力与SCL- 90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320~-0.444,P<0.01);官兵的军龄、年龄与SCL-90的焦虑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103~0.302,P<0.01).访谈出的主要问题是婚恋问题;对身体和家人的担忧、恐惧等.结论 守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岛外官兵,且与心理适应能力、年龄、军龄密切相关.

  • 飞行员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作者:邵峰;娄振山;刘传勇

    目的 探讨飞行员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对100名飞行员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的测评.统计处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AMOS路径分析.结果 ①飞行员心理健康(SCL- 90)与特质焦虑(r=0.425,P<0.01)、消极应对(r=0.366,P<0.01)、社会支持(r=-0.288,P<0.01)、积极应对(r=-0.275,P<0.01)存在显著相关;②AMOS路径分析显示6条路径影响心理健康,其中特质焦虑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明显,影响因素排序:特质焦虑>特质应对>社会支持.结论 提高高特质焦虑飞行员的社会支持利用度,改善其应对方式,有利于飞行员心理健康.

  • 基层战士情绪与应付方式的关系

    作者:杨苗苗;关荐;陈鹏

    目的 研究部队基层战士情绪与应付方式的基本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培养战士有效应对压力事件、改善情绪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PANAS)、应付方式问卷测量216名战士的情绪及应付方式.结果 ①战士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约为1.5.1,未达到临界点;②战士的总体应付方式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一求助型与退避一幻想型;③战士的积极情绪与解决问题、求助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481,0.360;P<0.01),与合理化、自责、幻想及退避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373,-0.336,-0.412,-0.469;P<0.01);消极情绪与解决问题、求助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442,-0.223;P<0.01),与合理化、自责、幻想及退避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331,0.490,0.425,0.437;P<0.01).结论 可通过培养战士成熟的应付方式、减少不成熟的应付方式来调整战士的情绪状态,维护其心理健康.

  • 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调查

    作者:刘军;范喜瑛

    目的 探讨并揭示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现状.方法 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市内156名青年失业人员测验.结果 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低于常模,自我经验的不和谐(t=10.25,P<0.01),自我灵活性(t=8,16,P<0.01),自我刻板性(t=6.61,P<0.01)总体上呈偏态分布;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之间的自我和谐相比,自我经验的不和谐(t=0.67,P>0.05),自我灵活性(t=1.19,P>0.05),自我刻板性(t=0.59,P>0.05);失业深刻地影响着自我和谐程度.结论 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低于常模,尤其是已婚青年失业人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 日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知光;丁明;谢才文;蒲晓霜

    目的 了解日资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日资企业随机抽取450名员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基本信息调查表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单因素卡方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日资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结果 心理问题阳性率为38.1%.经单因素卡方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月收入员工心理问题阳性率不同(x2=10.903,P=0.001)、(x2=9.561,P=0.043)、(x2=7.607,P=0.020)、(x2=5.528,P=0.019),(x2=8.372,P=0.01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员工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OR=2.257,P<0.05),而文化程度越低,心理问题的阳性率越高(OR-0.713,P<0.05).结论 日资企业员工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需要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女性、学历低是日资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健康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