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257/R
  • 国内刊号: 段建勋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花园 505-9-201 信箱
  • 曾用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以心起灭天地以心普度众生--略论佛教对中国人心理的模塑

    作者:张纪梅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作为宗教,它的哲学世界观是荒廖的、唯心主义的,本质上是与科学对立的.佛教能够征服为数众多的信徒,靠的不仅仅是宗教信仰,它的强大的说服力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基础.佛教在进行说教时,抓住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从人的主观感受的差异性去否定客观世界的实在性,即从认识论出发去否定本体论,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但是,如果抛开佛教错误的本体论的前提,就会发现它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分析相当精致,不但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在调节人的心理功能,维护心身健康的实践当中也有着特殊的心理学价值.这也是两千多年来佛教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应激的多视角解析

    作者:伍麟;车文博;郭增花

    应激与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它也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中为广泛的主题之一.从19世纪下半叶到整个20世纪,人们分别从生理、社会和心理等方面解释、发展和研究应激概念及其理论.生理学的角度强迫生理反应,社会学的角度强调外在的要求和应激源,而心理学的角度则强调个体如何评价外在要求.

  • 教育领域中的自我效能研究进展

    作者:吴丹伟

    本文的目的是对近年来教育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进行综述.笔者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自我效能理论背景,教师的自我效能信念和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进行了阐述.简要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深入研究之处.

  • 网上心理咨询的优势与不足

    作者:李雪平

    将网上心理咨询与传统心理咨询相比较,分析了它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说明网上心理咨询是一种新形式,但它的灵活性和人情味有待提高.

  • 高三学生负面评价恐惧与高考焦虑的相关性

    作者:马丽霞;邱亚峰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0名高三学生为被试,施测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简本(FNE)和考试焦虑量表(TAS).结果评价恐惧量表(简本)与考试焦虑量表有显著的正相关(r=0.46,P<0.01).结论高三学生的高考焦虑与负面评价恐惧有较密切的关系.

  • 大学生社会应激能力调查与分析

    作者:隋雪;郭俊汝;关尔群;马莹华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会应激能力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千余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应激事件率67.9%;②社会应激事件严重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女生反应强于男生;③大学生对"非典"这类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与外界隔绝、注意卫生、科学饮食、加强锻炼、调整情绪、休息和使用药物7个方面.结论大学生对战胜应激事件信心十足.

  • 高考前学生的焦虑状态

    作者:张丽梅;姚坚;吴晓琴

    目的探讨高考前学生的焦虑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0名应届高考前学生与70名应届师范中专学生进行测评对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考前学生的SAS总分及各项目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P<0.05~0.01).结论高考前学生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应该加以积极的调试和心理危机干预.

  • 高考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孙仲礼;闻祥旺;贺芝华

    目的高考前夕,调查高三学生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淮北矿区某中学105名高三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将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男女生之间也进行了比较.结果多数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学生中有心理问题者占68.6%,女生阳性率高于男生.结论高考前夕,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

  •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作者:蒋奖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抽取206名青少年为本研究的对象,其中男生104名,女生102名,每位被试完成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其父母完成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结果青少年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行为问题,男女生的行为问题有所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女生的行为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男生的行为问题有一定关联.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有关.父母亲要重视改善教养方式,减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 师专学生群体心理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作者:陈济川;黄健;凌平

    本课题以宁德师专2000、2001和2002级学生中的1267人为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文献综述、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宁德师专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比普通群体明显,主要表现在学习环境、人际关系、交友、考试焦虑症、家庭因素等方面皆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有少部分学生的心理痛苦已达到中等以上的程度.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帮助他们具有正确的角色认知;帮助他们挖掘潜能,学会学习;帮助他们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要帮助他们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浙江省567名高考生身体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张寿松;谢廷平

    目的探讨不同层次高考生的身体状况及其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对象为2002年567名浙江高考尖子生、中等生、落榜生(未上线考生).方法用自编问卷对3个层次高考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层次考生在身体状况的某些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3个层次考生的身体状况良好,A层次学生的身体状况显著优于B、C层次,B层次和C层次没有显著差异;3个层次学生均呈现高近视率(平均为82.7%),男女生的近视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24分,层次、性别、学科间均不存在明显差异.

  • 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作者:李力生

    本研究通过心理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为有心理症状的同学提供帮助,结果发现,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的方法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信心有显著效果.

  • 发现"新大陆"认识"新世界"--有关成人ADHD的新发现、新认识

    作者:费敏华;林海中;朱春萍;潘华霏;丁海燕

    目的探索研究ADHD的发病机理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心理学的内省法观察记录成人ADHD者心灵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疗法对心灵运行状态的影响.结果引发ADHD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意识活动困难(这是一种意识活动无法连续运行,意识活动频繁停顿的现象).结论意识活动困难是否得到根本改善是衡量一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应该重新认识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把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的改善与否作为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的观点是错误的.

  • 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心境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作者:白慧丽;付兴娟;黄玉华

    目的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方法于2002年7月调查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患者的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结果住院患者的用药以氯氮平、氯丙嗪、碳酸锂和丙米嗪为常用,分别为:38.2%、25.2%、8.3%和3.8%.结论精神分裂症临床上常用氯氮平和氯丙嗪,心境障碍临床上常用碳酸锂和丙咪嗪.

  • 门诊精神病患者应用BZD类药物的调查

    作者:胡文杰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复诊精神病人BZD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疗效评定.方法采用"一日统计学"对门诊复诊精神病人使用BZD类药品用量、药品使用频度等项目进行统计,对使用BZD类药品的复诊452例精神病患者,按照联合使用BZD类药品或未使用BZD类药品的使用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比较BZD类药品的疗效.结果门诊复诊使用APD类和BZD类药品联合用药的精神病患者,使用BZD类药品的用量明显降低;两组疗效比较,联合使用药品治疗的疗效与单独使用APD类药品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且使用BZD类药品维持治疗的时间过长.结论精神病患者并非必须使用BZD类药品.

  • 抑郁症患者首次是否选择精神科医院就诊的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陈健蕾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首次是否选择精神科医院应诊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的选择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我院118例住院及门诊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有64.4%的抑郁症患者首次选择非精神科医院就诊;②有61.8%的患者认为自己患的不是精神疾病,而是躯体疾病;③首次选择精神科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往往具有抑郁情绪、自责自罪、消极观念、自杀企图、幻觉妄想、非真实感等症状,而首次选择非精神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往往躯体不适症状突出、家人对患者病情较关注;④首次选择非精神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其病程明显长于首次选择精神科医院就诊的患者.结论影响抑郁症患者是否选择精神科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为症状特点和家人的态度.

  • 福州市马尾区农村6.5~12岁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能力调查

    作者:陈达光;王雪峰

    目的①了解6.5~12岁轻度精神发育迟滞(以下简称MR)儿童的能力特点,以供弱智学校教育、训练时的参考;②了解轻度MR儿童的智商(IQ)和适应能力商数(ADQ)之间的关系,以供临床医师诊断MR儿童时的参考;③在马尾区农村小学中找出轻度MR儿童,以帮助建立该地区的弱智儿童辅读班.方法在福州市马尾区农村18所小学6.5~12岁学生3823人中,由各校班级老师认为学习成绩较差的441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龚耀先、蔡太生修订的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农村版测查智商(IQ),姚树桥、龚耀先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农村版测查适应能力商数(ADQ).结果18所小学6.5~12岁3823名学生中,学习成绩较差的441名测查发现MR儿童76例,其中IQ在50~69间,且ADQ≤69确诊为轻度MR儿童60例(患病率为1.57%).结论①IQ在65~69之间的儿童,必须检查ADQ才能诊断为MR.②算术对鉴别健康与MR儿童有较好的作用,但对轻度MR儿童之间的能力高低区别较困难;分类与填图在轻度MR儿童中与IQ的关系则较密切.③根据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上述评定结果,针对轻度MR儿童的能力特点,应如何教育、训练和矫治本文进行了讨论.

  • 多虑平、罗拉联合治疗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文素荣;周会爽;郝俊英

    目的探讨多虑平、罗拉联合治疗对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时间为8周,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周内开始见效.总有效率为94.4%,其中痊愈55.6%,显著好转27.8%,好转11.1%.以对焦虑症状的疗效为显著,其次为抑郁改善.结论提示二者联用效果显著.

  • 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Alzheimer's病抑郁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高收云;任清涛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在Alzheimer's病抑郁症状治疗中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帕罗西汀组51例,氯丙咪嗪组48例,均诊断为A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8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HAMD减分率,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与氯丙咪嗪组总体疗效相当,但帕罗西汀组起效较快,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帕罗西汀在AD抑郁症状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 多虑平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马照红;张喆;周长梅;郑素娟;白常林;任显峰

    目的比较多虑平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与阿普唑仑的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多虑平组(36例)和阿普唑仑组(36例)治疗4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及临床疗效和治疗药物副作用量表评定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多虑平与阿普唑仑的疗效相近.多虑平对精神性焦虑症状的起效时间较阿普唑仑稍慢,对焦虑症状的治疗具有选择性,适用于门诊治疗.多虑平主要不良反应是轻微的口干、头昏.结论多虑平治疗焦虑症有效,副作用较轻.

  • 认识领悟疗法治疗强迫性注意障碍

    作者:李曙亮;陈四军

    目的探讨认识领悟疗法对强迫性注意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钟友彬教授认识领悟疗法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对患者实施认识领悟治疗,不用任何药物.结果患者的强迫性注意障碍得以治愈.结论使用认识领悟疗法治疗强迫性注意障碍有效.

  • 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

    作者:赵冰洁;陈幼贞

    目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总体情况以及咨询问题在不同样本大学生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将387例大学生心理咨询记录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占的比率大,其次为人际关系、学习、恋爱等问题.咨询问题的类别存在性别、年级、文理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的差异.结论大学生咨询问题的类别与其性别、年级、文理科、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的融洽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

  • 南沙守礁人员性行为的表达及性心理、性知识的调查研究

    作者:曾伟杰;吴新文;钟先阳;夏菱;蒙喜永;张东清;罗汉宏;陈少伟

    目的研究守礁人员在特殊环境下的性行为表达方式及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方法对南沙守礁354人分别在上礁前、守礁3个月进行2次问卷调查,并测定守礁前、后的血睾酮(Testo)水平.结果独自性行为在守礁期间很普遍,说明守礁人员容易接受独自性行为的事实,也更能从中体会到乐趣和放松.另外条件越艰苦,这种独自性行为的发生率越高.守礁后的Testo水平明显高于守礁前(P<0.001);对未婚青年发生性行为持理解和宽容态度,而自己的择偶更注重个人良好素质与内在条件,对家庭财产、社会地位、生长环境外在因素却不太重视.医学书刊杂志、性教育展览、同性朋友是3个重要的性知识来源.受南沙人员欢迎的3种性教育形式为听讲座、开通咨询电话、办展览.结论充分重视南沙人员性的道德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各种正规的途径对守礁人员进行性教育,传播必要的性知识,注重同伴性教育,促进守礁人员的生殖健康,大限度减少负性影响.

  • 住院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编制与检验

    作者:石智勇;王怀章

    目的编制住院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方法参考国外有关测量工具,选择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问题组成量表,以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作为对照,同时对住院癌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新编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初次和2次调查结果及新编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调查结果之间均显示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新编住院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参考使用.

  • 米氮平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刘裴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给予米氮平和万拉法新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进行评定以及副反应评定.结果米氮平与万拉法新总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米氮平的副反应以体重增加和食欲增加为主.结论米氮平的抗抑郁作用与万拉法新相似,起效快,副反应小,安全性大,依从性好.可作为一线抗抑郁药使用.

  • 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测查分析

    作者:袁茵;郑苏蓉;张炜

    目的研究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测查,并与31名神经症患者和34名正常人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差于正常组,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而明显好于神经症组,表明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神经症患者之间.结论心理健康状况对慢性湿疹有一定的影响.

  • 大学生非典恐慌心理调查研究

    作者:张文海;时特林;车文贤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非典恐慌心理状况.方法采用自制的"大学生非典恐慌心理问卷",在5月下旬对980名工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结果经项目分析,删除部分项目,修订后量表同质信度较好,结构效度符合原量表的构想.结论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稳定,而且问卷总分与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身体健康状况无关;女生表现更多对亲人思念,身体健康者更少回避行为;极少数个体恐慌心理得分较高.这充分说明党和各级部门措施得当,但仍有必要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实践研究

    作者:马莹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以海南大学某学院某系的77名2002级本科新生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其他系的2002级本科新生77名为对照组,采用SCL-90自评量表,1学年内,对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测试两次,并对实验组进行相关系列教育、个别心理辅导,后对学生心理状况、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1学年后对比,在心理素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地指导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完善大学生人格的良好途径.

  •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临床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陈素霞

    目的通过分析BSID临床测试结果,了解儿保门诊中儿童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偏离正常范围程度、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应用湖南医科大学编制的中国城市修订版"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临床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1例不同性别MDI与PDI差异无显著性,MDI79以下男女发生率分别为20.86%、13.16%;PDI79以下男女发生率分别为20.32%、15.16%;301例不同年龄MDI与PDI差异有显著性;247例正常儿未通过项目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精细运动、粗大运动发展不良;54例发育迟滞及临界状态病因以围产因素为第1位,社会心理因素居第2位.结论通过BSID测试可以早期发现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儿童.应抓紧时机开展早期教育及早期干预,使大脑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 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测查

    作者:李力

    目的调查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方法本研究采用王征宇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姜乾金制订的特质应对问卷(TCSQ)、服刑人员档案和自编项目问卷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对378名女性服刑人员做测查.结果女性服刑人员中阳性症状者出现率较高,共372人,达整个群体的98.41%.被试在9个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4.6%和61.9%,且在偏执、敌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因子上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检出率较高.结论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和症状反应程度都明显高于普通群体,而且其心理障碍的检出率高于国内大学生、宗教徒、驻藏官兵、慢性病患者、劳教人员等其他高危群体中的发生率.

  • 53例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性犯罪行为的对照分析

    作者:肖黄宜;张华坤;邱育平

    目的探讨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性犯罪行为的差异.方法对53例分裂症患者与53名正常人的性犯罪行为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分裂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作案前相关因素、作案年龄、作案动机、作案对象、作案方式及作案后表现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分裂症患者性犯罪作案特点及相关因素是评定其辨认和控制能力的重要依据.

  • 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焦虑状况和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莉;付春江;李文虎

    目的探讨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焦虑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江西某高校316名本科生及研究生施测了焦虑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结果①"非典"期间高校学生的焦虑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常模;②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不同专业学生的焦虑水平差异较为显著.③高校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其应付方式密切相关.其中与解决问题应付因子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显著正相关;高焦虑组被试和低焦虑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解决问题、自责和合理化因子对焦虑的预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存在明显的焦虑,并且其焦虑状况与应付方式密切相关,加强高校学生应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缓解其焦虑症状.

  • "非典"时期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作者:赵章留;魏淑珍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非典"时期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非典时期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衡水师专一~三年级共201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面对非典这一突发事件,出现了心理恐惧,而且年级越低恐惧心理越严重,年级越高恐惧心理相对较轻,一三年级差异显著.但性别差异不明显.从各维度上看,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惧心理和非典前相比差异显著.结论面对"非典",大学生存在恐惧心理.

中国健康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