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

    作者:郭芳;郭素芹;朱俊敬

    目的:研究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回顾性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在6~11岁时的行为特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用t检验比较CBCL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各数据间的差别。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CBCL量表社会能力总分、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会退缩因子分、攻击性因子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20,-2.325,-2.561,-2.837,-2.759;P<0.05),社会能力总分与治疗前 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231, P<0.05)。结论: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关系,社会能力较低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严重。

  • 儿童行为量表和青少年自评量表对中学生行为问题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黄仙红;李鲁;周旭东

    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ldist,CBCL)、青少年自我评价量表(youth's self-report,YSR)和教师评介量表(teacher's report form,TRF)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权威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测评工具[1-3].

  • 南京城区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杜颖莹;储康康;徐斌;张久平;王晨阳;方慧;邹冰;焦公凯;刘青香;张敏;谷力;柯晓燕

    目的:调查南京城区6~16岁在校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FSS)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南京市6个区7017名在校儿童进行评估.结果:①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总检出率为7.6%;②6~11岁与12~16岁年龄组、男生与女生组的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29,48.883;均P<0.001);③家庭结构(x2=36.460,P=0.000)、教养方式(x2=13.628,P=0.009)、与家人关系(x2=14.984,P=0.001)、与周围人关系(x2 =37.679,P=0.000)显著影响着儿童FSS的发生率;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矛盾型的教养方式(OR=0.911,95%CI:0841~0.987)、不和睦的家庭关系(Or=0.780,95%CI:0.614~0.992)、不和睦的老师/同学关系(ORF=0.684,95%CI:0.549~0.852)是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①南京城区儿童青少年的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检出率为7.6%,小年龄组的儿童比大年龄组的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症状,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症状;②教养方式、与家人和周围人关系是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主要预测指标.

  •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作者:蒋奖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抽取206名青少年为本研究的对象,其中男生104名,女生102名,每位被试完成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其父母完成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结果青少年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行为问题,男女生的行为问题有所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女生的行为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男生的行为问题有一定关联.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有关.父母亲要重视改善教养方式,减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行为问题对比分析

    作者:张奎;郑毅;郭栋;丁金伯

    目的:对比分析寄宿与非寄宿学校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差异.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自制调查工具,以现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寄宿学校初中生655人和非寄宿学校初中生50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CBCL结果显示,寄宿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15.2%,非寄宿学生检出率10.1%;两组间性别比较,仅女孩在体诉、焦虑强迫(t=3.726,2.963;P<0.01)及抑郁退缩因子(t=2.479;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寄宿环境中的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寄宿环境中的初中生,两组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出现存在性别,年级差异.

  • 单亲家庭儿童童年期创伤经历及行为问题调查

    作者:宋瑞华;周晓东;李丁;张松;郑新红;王瑛;田艳慧;汤泉;张尚荣;宋端铱

    目的:调查某市儿童童年期创伤经历和行为问题,并探讨单亲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和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248例单亲家庭儿童及346例完整家庭儿童进行评定和对照。结果①单亲家庭的儿童在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总得分上均高于非单亲家庭(t=4.119,11.869,3.175,10.790,15.170,14.746;P<0.05);②单亲家庭男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女生除违纪维度外,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单亲家庭。结论单亲家庭更易造成童年期的创伤体验,容易引发行为问题,应尽早进行干预。

  • 精神分裂症子女个性行为特征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惠丽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子女的个性和行为特征.方法分别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研究组53例精神分裂症子女,对照组50例正常儿童评定.结果两组儿童EPQ各项因子分无显著差异,在CBCL分析中,研究组退缩、社交问题和内向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男童焦虑抑郁,女童躯体主诉分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子女个性无异常.存在有内向,退缩,社交困难等行为问题,应对其早期干预.

  • 单亲家庭子女个性特征和行为问题对照研究

    作者:李晓芳;杨淑红;王敏娜

    目的探索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性特征和行为问题.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MMPI简化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50例单亲家庭儿童及50例完整家庭儿童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儿童具有抑郁、焦虑、脱离现实等性格特点,在CBCL分析中,研究组退缩、社交问题、焦虑抑郁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男童更为显著.结论单亲家庭子女存在有个性及行为缺陷,应早期进行干预.

  • 单亲儿童行为调查

    作者:谢曙光

    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调查三所小学26名单亲儿童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一般家庭的儿童6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组儿童在躯体不适、敌意、不成熟、强迫行为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问题与病后脑室扩大的关系

    作者:李玉玲;盖关臣;郭素芹

    目的: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问题与病后脑室扩大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回顾性调查患者在4~5岁年龄段的行为特征。用行为问题总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行为问题高分组和低分组,用CT测量患者的脑室参数。结果: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组CBCL社会能力总分(t=-2.690,P<0.05)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交退缩因子分、多动因子分及攻击性因子分(Z=-3.144,-3.370,-3.248,-2.862,-2.349;P<0.0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问题总分高分组患者哈氏值及三脑室宽度(t=2.726,5.221;P<0.05)均大于低分组患者,脑室指数及前角指数(t=-2.760,-2.166;P<0.05)均小于低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强迫因子分与脑室指数(rs=-0.219,P=0.036)呈负相关,抑郁因子分与三脑室宽度呈正相关(rs =0.297,P=0.004),社交退缩因子分与脑室指数(rs =-0.276,P=0.008)及前角指数(rs =-0.229,P=0.028)均呈负相关,多动因子分与前角指数(rs=-0.311,P=0.003)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室扩大与病前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病前行为问题越多,病后脑室扩大和脑结构异常越明显。

  • 青春期发育提前女童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乔晓红;俞建;谢晓恬

    目的:探讨青春期发育提前女童,即真性性早熟及单纯乳房早发育对女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真性性早熟女童46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46例及同龄正常女童50例进行评定.结果:1.真性性早熟组、单纯早发育组、对照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45.7%、34.8%、16.0%,两组早发育女童均高于对照组(x2=9.99、4.51,P分别为0.002和0.034),两组早发育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P=0.288).2.两组发育提前的女童行为问题总分平均秩次(91.2、82.3)显著高于对照组(43.4),抑郁、体诉、社交退缩等因子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如抑郁因子分89.2,79.1/48.2).3.Tanner分期与抑郁、社交退缩、体诉、违纪、内向因子、外向因子方面呈正相关(r=0.37~0.47,P<0.05).4.家庭环境因素中矛盾性、娱乐性影响行为问题评分(β=0.3、0.4).结论:1.两类发育提前女童行为问题均多于正常女童.2.单纯早发育女童与真性性早熟女童相比,行为问题仍较严重.3.乳房增大可能是引起发育提前女童行为异常的危险因素.

  • 南京城区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相关因素的调查

    作者:王瑶;储康康;徐斌;张久平;王晨阳;方慧;邹冰;焦公凯;刘青香;张敏;谷力;柯晓燕

    目的:研究南京城区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江苏省南京市抽取4678名小学生,使用一般情况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对学龄儿童的一般情况及攻击性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攻击性行为的检出率为3.6% (167/4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主型养育方式[(其他型OR=1.94,95% CI=1.10 ~3.42),混合型(OR=1.96,95% CI=1.35-2.85)]和进行过遗传学筛查(OR =0.71,95%CI =0.52~0.99)是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保护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攻击性行为因子分与其他问题行为的因子分存在正相关(r=0.52~0.80,均P<0.01).结论:南京地区学龄儿童中约有3.6%存在攻击性行为,非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未进行新生儿遗传学筛查的学龄儿童更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社会能力及行为特征与病后颅脑结构

    作者:郭素芹;朱俊敬;邵荣荣;盖关臣;郭芳;李玉玲;张红梅;郭敬华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后颅脑结构与病前社会能力和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儿童患者224例及222名正常对照.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回顾性调查6~10岁时的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213例患儿病后的颅脑结构.根据CBCL社会能力总分及行为问题总分的中位数将213例患儿分为社会能力低分组(n=106)及高分组(n=107)、行为问题低分组(n=106例)及高分组(n =107).结果:经多重检验校正后,儿童精神分裂症组的CBCL社交退缩、攻击性、行为问题总分[(28.7±23.3) vs.(17.0±9.1),P<0.05]均高于对照组,社会能力总分[(12.4±3.9) vs.(13.9±2.9),P

  • 儿童行为量表在学习不良儿童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喜梅;王建忠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量表在学习不良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常熟市区四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以上学期期中及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结合班主任的评价分成学习不良儿童组和优秀儿童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入组儿童进行行为测评。结果学习不良儿童组有52.94%(171/323)检出行为问题,优秀儿童组有7.81%(21/269)检出行为问题。学习不良儿童组的多动、交往不良、强迫行为等发生率高于优秀儿童组(P<0.05)。结论学习不良儿童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学习不良与行为问题相互影响。

  •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因素分析

    作者:姚天成;郭平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因素.方法 用中国儿童气质量表(CPTS)和Achenbach(CBCL)儿童行为量表对80例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研究组)与8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测查,对所取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在适应性、心境、反应强度、持久性和反应阈因子上与正常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交往不良、躯体主诉和社会退缩因子上较正常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与儿童本身的气质有关,且这类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心理沟通有助于降低牙科恐惧.

  •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因素分析

    作者:姚天成;郭平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因素.方法 用中国儿童气质量表(CPTS)和Achenbach(CBCL)儿童行为量表对80例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研究组)与8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测查,对所取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在适应性、心境、反应强度、持久性和反应阈因子上与正常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交往不良、躯体主诉和社会退缩因子上较正常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与儿童本身的气质有关,且这类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心理沟通有助于降低牙科恐惧.

  • 量表在小儿渗出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作者:易华容;万小英;朱艳梅

    目的 探讨量表在小儿渗出性中耳炎临床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儿童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量表,选择临床已明确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的患者65 例,采用鼓膜置管术的儿童术前及术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5 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症状评分及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习情况及行为问题评分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改变情况与家长主观反映符合率100%.结论 对于手术治疗渗出性中耳炎是有益的,可在临床推广.儿童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量表可以用于术后评估.

  • 吕梁市6-11岁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分析

    作者:孙亚娟;朱芳;曲成毅

    目的 了解吕梁市6-11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吕梁市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吕梁市4所小学6-11岁儿童进行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调查. 结果 该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9%,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9%,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8%,男生和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有性别、家庭共有孩子数、寄养、父母教育态度一致性、学习问题. 结论家庭因素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 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选用

    作者:冯亚清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儿科100例患儿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均分为2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 ,对比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 :两组护理后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 0 .05) ,但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畅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儿科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行为 ,促进早日康复 ,同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值得借鉴.

  • 2~3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吴清;俞红;龚研宁

    目的:了解佛山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特点,研究社区儿童心理卫生综合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所研究的社区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儿童心理卫生综合心理措施.干预1年后用CBCL量表对适龄儿童进行调查,其中干预组儿童235人,对照组适龄儿童389名.结果:对照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4%,干预组为22.6%;干预组儿童6个行为因子的粗分低于对照组,其中抑郁、睡眠、攻击和破坏4因子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内向、外向型问题的内部构成亦不同.结论:对2~3岁儿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以取得明确的近期效果.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