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青少年期家庭抚养环境对成年期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

    作者:刘亚宁;甘凤夏;余灿清;高文静;吕筠;逄增昌;丛黎明;汪华;吴先萍;曹卫华;李立明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期家庭抚养环境和成年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选择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中791名≥25岁研究对象,通过短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从关系、系统维护和个人成长3个维度评价儿童青少年期家庭抚养环境,通过K6量表(中文版)评价成年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及以下的比例为4.6%(36人),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相比,仅发现两组人群在抚养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平均年龄、性别、卵型、抚养方式等混杂因素后,家庭关系和系统维护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促进作用,OR值及其95%CI分别为0.66(0.51 ~0.87)、0.70(0.50 ~ 0.98),未发现分开抚养对结果有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5).在各分量表中,亲密度、组织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为正相关,而矛盾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则为负相关.结论 儿童青少年期家庭关系和系统维护对成年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

  • 双相情感障碍儿童与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作者:杨超;张莉;傅岳文;卢卓丽;古丽巴哈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PD)儿童发病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6例BPD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者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BPD的影响.结果:BPD组FES量表中亲密度(F=4.098,P<0.05)、情感表达(F=3.245,P<0.05)及娱乐性(F=3.090,P<0.05)分值与EMBU量表中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分值(M1)(F=27.891,P<0.0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ES量表中矛盾性(F=6.871,P<0.01)、控制性(F=3.765,P<0.05)分值及EMBU量表中父亲惩罚、严厉(F2)(F=6.754,P<0.01)、母亲惩罚、严厉(M4)(F=4.762,P<0.05)、父亲拒绝、否认(F5)(F=5.432,P<0.01)、母亲拒绝、否认(M3) (F=6.760,P<0.01)、母亲过分干涉和保护(M2)(F=7.012,P<0.01)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密度、矛盾性、控制性、M1是儿童BPD影响因素,其中亲密度(β=-0.608,P<0.01)、M1(β=-0.771,P<0.01)是保护性因素,矛盾性(β=0.509,P<0.05)、控制性(β=0.617,P<0.01)是危险因素.结论: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矛盾性、控制性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是儿童BPD的影响因素.

  • 608名中小学生掩饰性状况及相关因素

    作者:郑秀瑾;官郑;张晓丹;李海珍;洪宝瑟

    目的 调查北京中小学生的掩饰性状况及相关因素,使今后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思想教育更科学化,更有效.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城区某学校二至九年级,每个年级随机选取两个班的学生作答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8份有效EPQ的掩饰性进行描述统计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全体学生掩饰性为51.32±9.63;其中男生全体高于女生全体,干部高于群众,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掩饰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人群(女生、男生、干部、群众、全体)掩饰性分布具有一致性,均呈负偏态分布.二年级的掩饰性高,五年级的掩饰性低,六、七、八年级的掩饰性增高,九年级又降至到了次低点.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年级与五年级、九年级,四年级与五年级、九年级,七年级与五年级间掩饰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至九年级同年级的两个班独立样本t检验,掩饰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掩饰性与亲密度呈正的线性相关关系,与矛盾性呈负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北京作为大城市,中小学生不同性别的掩饰性差异在缩小,心理成熟在推迟,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家庭环境的差异、家庭成员间互动模式的不同影响着中小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

  • 三好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杨新华;屈正良;朱翠英;谢倩

    目的:了解三好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对湖南某高校188名三好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三好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1%,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1.8±0.6/1.9±0.7,t=-2.65,P=0.008),焦虑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1.8±0.7/1.6±0.6,t=2.61,P=0.009);三好大学生的亲密度和娱乐性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8.0±1.4/7.6±1.7,5.2±2.3/4.5±2.2,均P<0.05);三好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30.5±3.7/29.1 ±4.1,t=3.50,P=0.004);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三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因素是:自尊、人际关系压力、其他生活事件、学习压力、道德宗教观(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0、0.20、0.21、0.17、0.11,均P<0.05).结论:三好大学生表现出其独特的心理问题,家庭因素和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

  • 青春期发育提前女童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乔晓红;俞建;谢晓恬

    目的:探讨青春期发育提前女童,即真性性早熟及单纯乳房早发育对女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真性性早熟女童46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46例及同龄正常女童50例进行评定.结果:1.真性性早熟组、单纯早发育组、对照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45.7%、34.8%、16.0%,两组早发育女童均高于对照组(x2=9.99、4.51,P分别为0.002和0.034),两组早发育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P=0.288).2.两组发育提前的女童行为问题总分平均秩次(91.2、82.3)显著高于对照组(43.4),抑郁、体诉、社交退缩等因子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如抑郁因子分89.2,79.1/48.2).3.Tanner分期与抑郁、社交退缩、体诉、违纪、内向因子、外向因子方面呈正相关(r=0.37~0.47,P<0.05).4.家庭环境因素中矛盾性、娱乐性影响行为问题评分(β=0.3、0.4).结论:1.两类发育提前女童行为问题均多于正常女童.2.单纯早发育女童与真性性早熟女童相比,行为问题仍较严重.3.乳房增大可能是引起发育提前女童行为异常的危险因素.

  • 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广文;苏林雁;周先勇;王长虹;曹枫林;苏巧荣

    目的 探讨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4-04-06收集长沙某学校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患儿34例和正常对照组3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DSM-Ⅳ中ODD诊断标准.以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家庭情况调查.结果 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ODD的患病率越低,父母职业与子女ODD的患病率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12.673~12.679,P<0.01).ODD儿童家庭的矛盾性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2.725,P<0.01).父母文化、职业与家庭环境分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 儿童ODD的发生与家庭结构以及父母文化、职业有关,对ODD的干预应注意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父母素质.

  • 心境障碍患者家庭环境调查

    作者:彭志珍;陈贻华;余金鸣;杜启峰

    目的:通过对心境障碍和健康家庭的家庭环境的对照研究,旨在了解心境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特点,为其治疗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精神病患者36例和健康家庭人员36例为研究对象,并使用家庭环境量表对两组实验者的家庭环境进行评定,对比两组实验者的FES-CV量评分情况.结果在独立性、情感表达、亲密度、娱乐性以及成功性等方面,心境障碍患者的分值均要低于健康家庭组;而其控制性、矛盾性两方面的分值则要高于健康家庭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呈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组织性、道德宗教观以及文化性三个方面,比较于健康家庭组并无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一定数量的心境障碍患者家庭功能的过程中,使用家庭环境量表可以更深入了解心境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特点,能够尽早识别和预防心境障碍疾病,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有力保障.

  • 品行障碍门诊病案分析及其家庭因素调查

    作者:王锋锐;庄晓鹏;黄群明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品行障碍患者的影响,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就诊的76例品行障碍者(年龄8~18岁)作为研究组,与不符合品行障碍的健康志愿者76例(对照组)做比较;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FES- 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家庭环境中,研究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及控制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矛盾性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教养方式上,研究组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父亲过分干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品行障碍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正常者有明显不同,他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地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

  • 新近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薛伟;张海音

    目的 探讨新近出院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首次住院后出院一年半的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报告有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者26例为研究组,其余作为对照组,比较社会人口学、住院病史、Beck抑郁量表(BDI)、家庭环境量表(FES)亲密度和矛盾性分因子、大体评定量表(G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调查.结果 总体样本年龄为(34.15±11.99)岁,其中约1/4者出现过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等自杀行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主要精神症状、住院日程、目前药物治疗情况、GAS和SDSS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因病停职和出院疗效"显著进步"的比例高、家庭环境亲密度低、矛盾性高、抑郁程度高,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抑郁和亲密度呈负相关、和矛盾性及SDSS的第10项呈正相关;抑郁程度高,自杀行为发生的风险增加4.417倍.结论 对于病情恢复良好、处于病程早期阶段的年轻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的自杀预防,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社会功能状态.

  • 影响实习护士考评成绩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俞杰;沈红五;盛俞;杨丽丽;顾东梅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实习护士考评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CSS-LE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应对方式问卷,对92名我院实习护士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考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护士的考评成绩有保护性因素有:人际关系和心理支持、奖励和成功,家庭环境的独立性和组织性以及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有损害的因素有:焦虑、抑郁、人际矛盾和心理支持的丧失、处罚和失败及采用自责、退避、幻想的应付方式.结论: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较少的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和采用积极有效的应付方式将有利于提高实习护士的考评成绩.

  • 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与家庭环境相关研究

    作者:陈燕;魏霞;俞梦捷;王华容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苏州、南通3所小学选取四~六年级小学生及家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创造性人格得分:10~11岁四年级学生比五、六年级学生占明显优势(P<0.05);(2)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与小学生创造总分或其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得分相关显著(P<0.05);(3)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可显著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P<0.05).结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 某师范院校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陈宏伟;胡传来;张蕤;魏建新

    目的 探讨大学生孤独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安徽某师范学院在读大学生的一般情况、家庭和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调查,同时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心理学测试.结果 该学校大学生的孤独感评分较高,大学生孤独感评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文理科组、母亲文化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孤独感得分与家庭环境各维度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1).大学生孤独感与相关因素多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示,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中亲密度、控制性维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和组织性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校和家庭都应关注大学生孤独感现象,并实施心理疏导.

  • 青少年孤独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

    作者:刘丹;吴国兰;张志坤

    研究结果表明,孤独与人格、伙伴关系和自尊有关[1-2],也与抑郁、焦虑和人际不良有密切的联系[3].Medora等[4]认为,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文化和家庭是影响个体孤独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尽管孤独产生的根源尚不完全明了,但孤独的儿童青少年往往不满足自己的人际关系且缺乏社交技能从而体现出自责、孤僻内向以及更多的负性情感和负性认知倾向.本研究应用UCLA孤独量表和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FES-CV)通过对青少年孤独与家庭环境相关因素的评定,探讨青少年孤独和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 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的因子结构分析

    作者:刘丹;张志坤;傅茂笋;吴国兰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在青少年样本的二阶因子结构组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878名13~19岁青少年用家庭环境量表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对826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建立了因子结构模型.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家庭环境量表的8个分量表包括关系、个人发展和家庭稳定性3个维度,累计解释总方差的63.2%.关系维度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矛盾性,个人发展维度包括娱乐性和文化性,家庭稳定性维度包括成功性、组织性和控制性(其中组织性分别属于稳定性和关系维度).验证因子分析适合度GFI=0.985,调整适合度AGFI=0.967.结论 独立性和道德宗教观2个分量表因其内部一致性很差,不适用我国青少年人口的测评;3个维度的标准路径分析结果理想,说明该量表模型8个分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状况调查

    作者:江爱国

    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精神分症患者心理与行为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67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7名正常健康青少年的家庭功能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父母-惩罚、过度干涉、偏爱、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父亲-关心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关心理解因子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家庭环境量表父母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低、父母健康状态差、父母关系不和、父母不良行为习惯、亲子关系差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家庭功能障碍,父母养育方式不当和不良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 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

    作者:姚晓波;杨昆;羊礼军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及其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对60例抑郁症患者和6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进行测评,并与中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家庭环境量表评分研究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矛盾性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知识性和道德宗教因子分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评分研究组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存在缺陷,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环境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峰一;张程赪;温蕾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50名健康中学生(对照组)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及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强迫症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和家庭环境量表的6个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矛盾性分量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及家庭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知、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躯体情感6维度分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5个分量表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矛盾性分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结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家庭环境较差,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

  •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焦虑状况与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伟连;张程赪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焦虑状况与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将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总分≥50分者设为焦虑组,<50分者设为对照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焦虑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家庭环境量表矛盾性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和家庭环境量表的9个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焦虑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多数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矛盾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结论高焦虑水平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功能均较差,其焦虑水平与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功能呈显著负相关。

  • 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环境对男性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作者:林勇;王俊杰;王旭荣;林振强;曹莉萍;张韩军;范碧霞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环境对男性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法 对某少年教养管理所110名学员采用自拟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学员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分显著高于母亲,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因子分显著低于母亲(P<0.01).学员组家庭环境量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矛盾性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暴力组与非暴力组学员家庭环境量表各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少年教养管理所学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均存在一定缺陷,是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主要危险因素.

  • 大学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作者:武慧多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受到人们的关注[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遗传、社会支持、个性、应对方式、宗教等因素影响[1].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基本也是重要的社会环境,一些研究发现,家庭中父母婚姻状况、子女数、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单位等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有很大的影响[2]:家庭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也很大,那些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要低于非贫困大学生[3].然而,家庭状况都是通过由其形成的家庭心理环境来影响家庭中子女的心理,因而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家庭环境量表来研究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这种角度的研究还较少.文章应用家庭环境景表探讨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