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媒体传播对大学生浪费态度的影响

    作者:孙鑫;朱迎春;周静;何春红

    目的:研究媒体传播的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关于浪费的内隐和外显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陈式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对20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媒体传播的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关于浪费的内隐态度影响存在显著差异(F=4.115,P<0.05);②对于浪费的内隐态度,与中性传播相比,积极宣扬式传播产生了显著影响(t=0.026,P<0.05);③媒体传播的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关于浪费的外显态度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F=0.147,P=0.864).结论:媒体传播虽未对大学生关于浪费的外显态度产生显著影响,但使其内隐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且积极的传播角度影响更大.

  •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的相关性

    作者:雷婷;李培培

    目的:探究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中部分维度和内隐联想测验( IAT),对153名陕西省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其对家的内隐态度进行研究。结果①在对家的内隐态度IAT测验上,大学生对家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正向的(χ2=129.117,P<0.001);②不同性别及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没有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与家庭环境各分量表中的亲密性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5),与矛盾性呈显著负相关(r=-0.263,P<0.01);④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与家庭关系维度呈正相关(r=0.218,P<0.05)。结论大学生对家的态度总体呈积极正向,且与家庭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 大学生对残疾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测量与比较

    作者:马子媛;张殿君;王俊刚

    目的 探讨大学生对残疾人的真实态度.方法 采用了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量表和IAT内隐联想测验将56名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了测量并做了比较.结果 大学生对残疾人持积极态度,但存在内隐效应(t=18.676,P<0.001).结论 大学生对残疾人持有积极的外显态度,但也存在隐性偏见.

  • 超重和正常体质量儿童对不同种类食物的内隐态度

    作者:赵艳丽;高笑;谭淑平;陈红

    目的:考察超重和体质量正常的儿童对不同种类食物的内隐态度.方法:从重庆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中筛选出超重(含肥胖)儿童33名(男26名,女7名),按相应班级、年龄、性别选出匹配的正常体质量儿童33名(男26名,女7名).所有儿童均完成外部情感西蒙任务.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儿童完成外部情感西蒙任务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进行2(组别:超重组、正常体质量组)×2(食物种类:健康食物、不健康食物)×2(外在反应效价:积极、消极)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超重男性儿童对所有食物的反应时均短于正常体质量男性儿童[( 686.7±32.6) ms vs.(760.8±32.6) ms,P<0.05];超重男性儿童可能对所有食物按消极反应效价键的反应时长于按积极键的反应时[(702.4±32.9) ms vs.(670.9±34.5) ms,P<0.01],正常体质量男性儿童对所有食物按积极键和消极键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反应时的组别主效应及外在反应效价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男性和女性儿童错误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别的主效应、外在反应效价的主效应、外在反应效价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及外在反应效价与组别、食物种类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重儿童和正常体质量儿童对食物的内隐态度的差异可能存在着性别上的不同.超重男性儿童可能对所有种类的食物(健康和不健康食物)均持积极态度,而正常体质量男性儿童对所有食物均持中立态度;女性儿童体质量与对食物的态度之间无关系.

  • 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及其对干预工作的启示

    作者:武萌;冯辉

    近年来,儿童欺负行为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考察.本文主要从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入手,讨论欺负行为的发生与态度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欺负问题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入手点,并对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新的视角.

  • 同性恋的宣传教育对大学生态度改变的影响

    作者:张月;熊建萍

    目的:本研究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关于同性恋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研究同性恋的宣传教育是否对被试的态度产生了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眼动分析技术分析被试的内隐态度,采用《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量表》调查被试的外显态度.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是中性的,但对消极词汇的总注视时间要显著多于积极词汇(P<0.05);通过干预,问卷总分均值有所降低,但达不到显著水平(P=0.06>0.05),眼动数据前后测差异不显著.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外显态度比较宽容,但内隐态度相对消极;宣传教育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外显态度,内隐态度改变并不明显.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调节方式及内隐态度

    作者:陈婷婷;丁凡;刘毅;赵孟;丁迎;苏邹;吴微

    精神分裂症是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损害,包括:注意(警觉)、言语记忆、言语学习、视空间记忆、推理与问题解决、精神运动速度等多个方面.同时,精神病患者也存在情绪体验、表达的异常,其根本上为情绪调节异常,而情绪调节异常也导致患者情绪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缺陷,需要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调节方式及内隐态度,通过操控各种内外因素,减轻患者的情绪调节异常症状,使患者更为良好的情绪体验.为此,本次研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调节方式及内隐态度研究展开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情绪调节方式及内隐态度的基本概念,探究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调节异常,总结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调节方式及内隐态度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调节干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协助患者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 情绪劳动在护士内隐态度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李文霞;闫瑜琦;董莎莎;卞笑莹;刘建辉;陈一宁;李昌俊

    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白衣天使的期望值偏高,医院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以及护理工作自主性空间有限等因素均使得以“维护他人健康为己任”的护士产生了职业倦怠感。表现为情绪疲劳,对患者缺乏同情心,对工作不胜任,缺乏个人工作成就感等[1]。有调查表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高居第2位[2]。护士对患者的态度对职业倦怠有直接的影响。而态度有内隐与外显之分。内隐态度指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3]。与外显态度相比,内隐态度对个体的认知与行为有更强的预测力[4]。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情感规则来调整外在行为表达甚至内在情绪感受,这被研究者们称之为情绪劳动。Grandey[5]围绕情绪劳动的策略构筑了情绪调节模型,认为个体采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应对各种来自内外部的要求。骆宏等[6]研究发现,情绪劳动的表层策略对护士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表现有显著预测作用。即更多地使用表层策略意味着护士在工作中常常进行情绪伪装,表现出过度职业化的护理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倦怠体验。而深层策略则体现了护士将个体内在感受与外在情绪表现要求统一协调,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更好地管理情绪,缓解工作中的倦怠体验,进而增加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护士的职业倦怠受到内隐态度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与深层的情绪劳动策略能有效地降低职业倦怠。然而,已有的研究仅探讨了护士情绪劳动策略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关系,没有进一步探讨情绪劳动策略的作用,以及缺乏对内隐态度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依据情绪调节模型,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考察情绪劳动策略在内隐态度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假设,护士对患者的内隐态度越积极,则越倾向于采用深层的情绪劳动策略,职业倦怠感也越低。对护士内隐态度与情绪劳动的研究,可以从内因的角度为减少职业倦怠提供有益的建议,现报道如下。

  • 老年人内隐情绪调节机制

    作者:陈乙嘉;岳鹏飞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内隐情绪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ER-IAT)测定被试者内隐态度;采用负性影像或序列递减任务唤醒被试者负性情绪;采用中国情绪图片系统(CAPS)测量被试者情绪水平.实验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又分情绪控制组和情绪表达组.结果 青年组实验组内数据、与标准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实验组内数据、与标准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各对应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隐态度对老年人情绪调节的影响不显著;较于青年大学生,老年人更能控制并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

  • 大学生对残疾人内隐态度的研究

    作者:马子媛;王俊刚;薛继婷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残疾人的真实态度.方法:采IAT内隐联想测验对56名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并就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内隐效应显著.是否接触过残疾人在内隐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1,52)=6.863,p=<0.05).大学生与残疾人关系类型在内隐态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存在隐性偏见.

  • 吸毒者内隐自尊水平和稳定性与对毒品内隐态度的关系

    作者:杨昕;梅峰;欧红霞;李桦;林小亚

    目的:探讨吸毒者内隐自尊水平及稳定性与对毒品内隐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160例(终完成142例)吸毒者的内隐自尊水平进行测量,并测量负反馈情境下其内隐自尊水平的稳定性;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吸毒者对毒品的内隐态度.结果:吸毒者内隐自尊水平与对毒品内隐态度呈正相关(r=0.226,P<0.01),内隐自尊稳定性与对毒品内隐态度呈负相关(r=-0.213,P<0.05).内隐自尊水平能够预测对毒品的内隐态度,并且在内隐自尊稳定性和对毒品内隐态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结论:吸毒者对毒品内隐态度与其内隐自尊水平和内隐自尊稳定性有关,内隐自尊稳定性通过内隐自尊水平的中介作用影响吸毒者对毒品的内隐态度,而内隐自尊水平会直接影响吸毒者对毒品内隐态度,是影响吸毒者复吸行为的重要因素.

  •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发展述评

    作者:谭汉超

    内隐社会认知兴起于20世纪末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逐渐成熟,成为现今社会认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研究主要从社会认知无意识成分的角度,对自尊、态度、刻板印象等传统社会认知成分开展进一步的探索.针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理论体系及其研究内容进行综述,并探讨了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使用的“内隐测验”与传统社会认知研究中使用的“外显测验”之间的区别,再从原理和应用两个方面对内隐社会认知的主要研究方法-内隐联想测验进行了介绍,后对进一步开展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进行展望.

  • 内隐联想与启动模式对内隐暴力态度的测量效应

    作者:关慕桢;刘旭峰;苗丹民;李月;洪霞;吕静;贡京京;杨兴洁;杨海

    目的 通过语词内隐联想测验(IAT)与启动模式(AAP)对内隐暴力态度进行测量,探讨测量内隐暴力态度的有效方法.方法 90名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在200个描述行为和性格的词语进行7级评定,按照行为的暴力程度和性格的积极程度选出极性强和弱的各20个词语作为测验材料;20名大学生采用IAT方法完成40个语词的反应时测量,20名大学生则采用AAP方法进行.结果 采用IAT,相容词的反应时为766.36ms,不相容词的反应时为1252.13ms,IAT效应为486.23ms,差异有显著性(t=6.103,P<0.01),男性和女性内隐暴力态度的暴力程度未见显著的区别;采用AAP,一致性任务的反应时为611.13ms,非一致性任务反应时为624.25ms,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语词为研究材料时,采用IAT方法可更有效地检测内隐暴力态度.

  • 儿童对于被欺负现象的内隐态度分析

    作者:武萌;申鲁军;李翔宇

    目的 通过对儿童欺负、被欺负状况调查,研究儿童欺负/被欺负事件的发生特点,探讨不同欺负类型的儿童(欺负者、被欺负者、欺负/被欺负者、非卷入者)对于被欺负现象的内隐态度.方法 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3所普通小学抽取1 100例小学生,用儿童欺负问卷(小学版)对其施测,并抽取78例欺负事件卷入者(其中包括30例欺负者、18例被欺负者及30例欺负/被欺负者)及29例非卷入者,施以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 (1)1 029例有效被试中,欺负者74例,被欺负者121例,欺负/被欺负者101例,合计296例,约28.8%(296/1 029例)的儿童卷入到欺负事件中.(2)从总体上看,被试在IAT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1 324.083±458.373) ms和不相容任务反应时(1 463.963±501.254) 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63,P <0.01).(3)不同类型儿童中,欺负/被欺负者在IAT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1 237.838 ±449.731) ms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1 428.754±539.634) 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1,P<0.05);非卷入者在IAT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1 512.389±557.354) ms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1 777.404±441.373) 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29,P<0.01).(4)欺负者在IAT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1 304.007±400.530) ms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1 287.236±405.017)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05);被欺负者在IAT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1 178.900±280.539) ms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1 292.635±467.531)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1,P>0.05).结论 儿童总体上对被欺负现象持否定态度,即认为被别人欺负是不好的;非卷入者和欺负/被欺负者对被欺负现象更多地持否定态度.

  •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在群体认同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艾传国;佐斌

    目的: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大学生的内隐群体认同.方法:采用inquisit 2.0编制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并测量大学生对自己身边群体的内隐认同,并使用群体认同量表测量了大学生的外显态度,分析了内隐与外显测量的关系.结果:采用SC-IAT测量内隐群体认同的内隐效应显著,在单一对象的内隐态度测量上具备可行性.结论:①在内隐和外显测量上,大学生对自己身边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同.②大学生内隐群体认同与外显群体认同相关不显著,是两个相对独立结构.

  • 吸毒者对毒品内隐态度与外显、内隐自尊的关系

    作者:杨昕;欧红霞;韦克诚;李桦;王正德;林小亚

    目的:了解吸毒者对毒品内隐态度、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特点,探讨对毒品内隐态度与外显、内隐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对吸毒组206人和正常对照组120人对毒品内隐态度、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进行测量.结果:吸毒组与对照组对毒品均有消极的内隐态度,但吸毒组内隐态度的消极强度低于对照组;吸毒组外显自尊水平低于对照组,而内隐自尊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吸毒组对毒品内隐态度与内隐自尊水平呈正相关(r=0.188),而与外显自尊水平相关不显著.结论:吸毒者对毒品内隐态度消极强度较正常个体低,吸毒者外显自尊水平也较正常个体低;吸毒者对毒品内隐态度与内隐自尊水平有关,而与外显自尊水平无关.

  • 名字与性别的人际吸引机制:性别角色评价的中介作用

    作者:包寒吴霜;陈俊霖;林俊利;刘力

    目的:探究名字性别倾向(男性化,中性化,女性化)及其与个体性别的符合度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以及性别角色评价的中介作用.方法:实验均为2×2×3混合设计.实验一采用外在情感性Simon任务考察名字-性别组合在内隐层面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实验二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人际吸引力量表考察影响机制.结果:名字能激活性别刻板印象,总体而言,具有中性名的个体人际吸引力高,名字符合性别预期的个体人际吸引力较高,当名字与性别不匹配时,取女性名的男性人际吸引力低.性别角色评价的双性化程度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名字性别倾向通过知觉者的性别角色评价影响个体的人际吸引力,拥有中性名的个体被认为兼具较高男性和女性特质,因此人际吸引力较高.

  • 美德情境下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

    作者:任娜;佐斌;汪国驹;侯飞翔

    目的:对比年轻人在美德和非美德情境下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内隐态度.方法: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是一种新近发展出来的内隐态度研究范式.这种方法以投射为基本原理.实验在经典AMP的基础上增加了情境因素并作了适合使用中文的被试的修改.结果:情境主效应不显著,年龄主效应显著,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老年启动与中性启动差异不显著.结论: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比对年轻人的更消极.同时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与对中性词的差异不显著,表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其实是中性的.

  • 大学生对父母的内隐态度差异及性别分离效应

    作者:杨烨;滕飞

    目的:本研究采用内隐联结测验(IAT)的研究范式探索中国大学生对父母的内隐态度差异.方法:实验采用标准的IAT测验范式,由被试自己生成概念词和属性词,77个被试(女43,男34)完成实验.结果:发现无论使用他人参照还是自我参照,中国大学生对母亲和父亲的内隐态度差异显著,其中对母亲的内隐态度要亲近;并且男女之间存在分离效应,男生对母亲和父亲的内隐态度差异不显著,而女生对母亲和父亲的内隐态度差异显著.结论:中国大学生对父母的内隐态度差异显著.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女性海洛因滥用者行为认知特性分析

    作者:朱麒臻;杜莹映;郭丽

    [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女性海洛因滥用者的行为控制内隐认知特性,为其物质滥用行为的心理干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研究组的277名女性海洛因滥用者和对照组的117名正常女性,使用成人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ANSIE)、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内隐联系测验(SC-IAT)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主观规范中知觉到吸毒行为的社会压力水平不同(P<0.05);研究组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吸毒行为的认知内隐态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女性海洛因滥用者行为控制认知具有外控型特性,其潜意识中对吸毒行为持中性偏肯定态度,而与正常女性相比多处于对吸毒行为较为宽容的人际环境中.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