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四城市初中生受欺负者自杀风险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陈礼鹏;陈阳阳;方乐

    目的 探讨初中生受欺负者的特征及自杀风险影响因素,为其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4个城市各随机抽取25所初中,对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采用《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受欺负者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年发生率分别为25.1%和13.0%,高于未受欺负者(P<0.05).因身体、长相等因素而受欺负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是其他受欺负类型的1.29倍.高频度(10~30d/月)受欺负、焦虑和抑郁均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关怀则是其保护因素.社会交往对自杀计划的发生与否有保护作用.结论对受欺负者的自杀干预应根据其受欺负类型、强度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危险和保护因素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

  • 中学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

    作者:梁晓燕;薛小婷;高虎;梁栋青

    目的 探讨中学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情况与欺负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欺负行为问卷(中学版)和学校道德氛围感知问卷对山西省2所中学的2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4种身份的中学生只在道德氛围感知的关爱维度表现出了显著差异(F=3.259,P=<0.05)其中未涉及者感知到的关爱程度显著高于受欺负者和双重涉及者.结论 学校道德氛围中,关爱对学生欺负行为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感知到的关爱程度越高,中学生卷入欺负行为中的可能性就越小.

  • 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及其对干预工作的启示

    作者:武萌;冯辉

    近年来,儿童欺负行为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考察.本文主要从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入手,讨论欺负行为的发生与态度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欺负问题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入手点,并对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新的视角.

  • 大学生网络欺凌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作者:褚小红;陈汉英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欺凌现状及其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网络欺凌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1名在校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及人格特质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平均分为1.3382;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欺凌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在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总分及各维度与宜人性、严谨性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网络权益欺凌与开放性存在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较少实施网络欺凌行为;男生比女生实施网络欺凌行为更多;上网时间越多,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的频率越高;宜人性、严谨性人格特质的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更低.

  • 卷入欺负行为初中生的自杀意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

    作者:史高岩

    目的 探讨初中生卷入欺负行为者的自杀意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山东省两所中学的初中生,采用初中生欺负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30份.结果 不同类型欺负卷入者自杀意念检出率和自杀意念得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欺负卷入者EPQ各因子中神经质、精神质总体评分自杀意念组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内外向、掩饰性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有无自杀意念与EPQ各因子中内外向和掩饰性均成负相关(P<0.05),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 个性特点是初中生不同类型欺负卷入者自杀意念的内在易感因素,个性内倾和高神经质等与卷入欺负的初中生自杀意念密切相关.

  • 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与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关系

    作者:刘小群;杨新华;周丽华;王立军;苏林雁

    目的:研究亲子依恋与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关系.方法:以小学高年级为研究对象,对520名学生进行了欺负问卷和依恋问卷的集体测量.结果:亲子依恋安全性(尤其是母-子依恋安全性)与欺负、受欺负行为有显著负相关,母子依恋对欺负、受欺负行为有显著预测性,双重安全依恋型儿童欺负、受欺负频率低.结论:母子依恋与儿童欺负、受欺负行为有密切关系,但父子依恋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 中小学生对欺负行为的理解

    作者:高秋凤;李晓东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对欺负行为的理解及对三类欺负行为的严重性认知.方法:借鉴Smith等人情境评定法,设计了22个木棍图冲突情境,让260名4、6、8年级学生判断这些情境中的行为是否属于欺负行为,并对其严重性进行评价.结果:对于学术界定义的欺负行为的四个特征,中小学生普遍较认可的是伤害性特征,其次是力量的非均衡性及未受激惹性特征,对重复发生性特征的认同率低;身体侵犯比言语及关系侵犯更容易被鉴别为欺负行为;认为身体欺负严重,其次为言语欺负及间接欺负;对欺负的严重性认知受欺负类型与年级的交互影响.结论:中小学生对欺负概念的理解与学术界对欺负的界定存在较大差异.

  • 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

    作者:刘小群;卢大力;周丽华;苏林雁

    目的:探讨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946名7、8年级中学生进行了欺负、受欺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问卷测量.结果:参与欺负学生(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其中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高,并显著高于受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上,性别的主效应显著,但性别与欺负/受欺负身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不同欺负/受欺负身份学生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有一定差异,但总的来说,都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应特别重视并合理干预参与欺负学生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

  • 深圳市宝安区初中生受欺负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者:张矗;常树丽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初级中生受欺负的现状,探讨学生受欺负的原因,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深圳市宝安区11个街道选择30所初中,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级,共90个班级的4 0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4 020名学生中,302名学生过去1年内受到欺负,受欺率为7.51%,其中103人过去一年内受欺负次数≥2次,占34.11%.初中男生受欺负率(8.35%)显著高于初中女生(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P<0.05);初一到初三学生受欺负率分别为9.01%、7.11%和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2=7.76,P<0.05);本地户籍学生受欺负率(6.30%)低于外地户籍学生(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 <0.05).302名受欺负的学生中,168名学生表示“经常受欺负”,占55.63%,134名学生表示“偶尔受欺负”,占44.37%.学生受欺负原因主要包括“长相”、“体型”、“学习成绩”、“性格”等.结论 深圳宝安区初中生中存在受欺负现象,考虑到欺负现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合作,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完善干预,降低学校欺负现象.

  • 中专生欺负状况研究

    作者:孟冬月;武立民;薛军霞;宋书群;孟志强

    用自编中专生欺负行为问卷,采用匿名报告方式调查了473名学生有关欺负行为方面的情况.结果有8.5%中专生卷入了欺负或受欺负.其中,受欺负者多于欺负者.但不同性别中专生卷入欺负和受欺负状况无显著性差异.中专生欺负行为方式以心理伤害为多,具有"隐蔽性".中专生欺负行为方式有明显性别差异,中专女生的欺负行为更具有"隐蔽性"."默默忍受"是相当一部分受欺负中专生受欺负后的行为反应.同时,中专生受欺负后的行为反应有明显性别差异.

  • 青少年欺负行为研究进展

    作者:吴思镝;罗学荣

    青少年欺负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小学之中,负面影响非常之大.本文对欺负定义进行梳理,区分欺负行为的不同类型,并综述欺负行为对于欺负者和被欺负者的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