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堪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内直肌与外直肌同时后徙治疗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明美;赵堪兴;张伟;郭新;朱丽娜;马惠芝;岳以英;杜翠琴;陈霞;李宁东

    目的 评价内、外直肌同时后徙治疗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16例因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而采用内、外直肌同时后徙的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项目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类型和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效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到1年.结果 单眼受累15例,双眼受累1例.Ⅰ型患者共3例,其中内斜视1例,原在位无斜视2例;Ⅲ型患者共13例,其中内斜视6例(7只眼),外斜视1例,原在位无斜视6例.10例患者存在明显的代偿头位,所有患者患眼企图内转时存在急速上转和(或)下转现象及不同程度的眼球后退症状.所有患者均行内、外直肌同时后徙,根据斜视类型不同,内直肌后徙量为5~7 mm,外直肌后徙量为3~9 mm,其中2例联合外直肌Y形劈开.术后患者原在位眼位均为正位,代偿头位明显改善或消失,眼球后退现象及睑裂变化明显改善.患眼内转时急速的上转、下转现象改善或消失,联合外直肌Y形劈开加后徙术式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单眼内、外直肌同时后徙能有效的改善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的眼球后退症状及内转时急速的上转、下转现象,对于Ⅲ型原在位无明显斜视及代偿头位但伴有明显眼球后退的患者可采用此法改善外观.内、外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Y形劈开对解决患眼内转时急速的上转、下转现象作用明显.

  • 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

    作者:李略;杨治坤;董方田

    目的 评价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2011年6月至11月共129例(129只眼)门诊体检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分为3组:A组43例,年龄22 ~ 40岁;B组42例,年龄41~60岁;C组44例,年龄61 ~ 79岁.采用EDI-OCT检测受检者单眼黄斑中心凹及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与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不同部位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该软件仅提供P值);信度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为指标,其值越大表明测量结果越稳定、可重复性越好.结果 129例受检者的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为(305.9 ±78.2)μm;向鼻、颞侧逐渐变薄,至鼻侧3 mm处为(159.0 ±67.3) μm,至颞侧3 mm处为(256.8 ±73.6) μm;黄斑中心凹与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鼻侧比较t=11.589~34.544,与颞侧比较t =4.021~11.010;P< 0.05).组间各部位的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F=68.983,鼻侧F=34.122~59.223,颞侧F=56.932 ~ 72.239;P<0.05);进一步行LSD-t检验,A组与B、C组间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0);B与C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扫描图像间各部位脉络膜厚度ICC值为0.979~0.996,检测者内各部位脉络膜厚度ICC值为0.981 ~0.997,检测者间各部位脉络膜厚度ICC值为0.971~0.995.结论 EDI-OCT可定量检测正常人脉络膜厚度;正常人各年龄段间的脉络膜厚度有一定差异.EDI-OCT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较好.

  • 我国诺里病家系NDP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张天晓;赵秀丽;华芮;张劲松;张学

    目的 对我国诺里病一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的鉴定,确定其家系中是否存在NDP基因突变.方法 基因家系研究.发现一个3代均患有诺里病的家系,共13人,患者3人,现存患者仅先证者1人,为20月龄男孩.根据诺里病家族史、临床体征及眼科B超检查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NDP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区,PCR产物直接测序;通过PCR产物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基因型分析对家系所有13名成员进行突变鉴定.结果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均具有NDP基因突变c.220C> T(p.Arg74Cys),且先证者为该突变的半合子,其母为该突变的携带者;NDP基因突变鉴定表明家系中另外4个表型正常的个体(Ⅲ3、Ⅳ4、Ⅲ5和Ⅱ2)均为该突变的携带者.结论 我国诺里病一家系中发现存在NDP错义突变c.220C>T.

  • 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的初步观察

    作者:卢艳;唐娜;王蓉

    目的 研究APP/PSI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的变化.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11个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雌性小鼠10只作为模型组,同月龄同背景非转基因雌性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小鼠经双侧上丘注射30%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小鼠存活48 h后灌注处死,取小鼠大脑做冰冻切片,刚果红染色.取小鼠右眼视网膜并铺片,行视网膜HRP组织化学反应,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计数.取小鼠左眼球做石蜡切片,HE染色,行视网膜各层神经细胞计数.对照组和模型组各层细胞数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模型组小鼠大脑刚果红染色阳性,对照组小鼠大脑刚果红染色阴性.视网膜铺片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分别为(112.78±7.70)和(78.72±11.35)个/视野,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t=27.28,P<0.01).石蜡切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视网膜内核层与外核层细胞数无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分别为(8.17±1.17)和(5.17±0.75)个/视野,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量较正常小鼠明显减少(t=52.88,P <0.01).结论 11个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

  • 枸杞提取液对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

    作者:沈志军;王津津;李根林

    目的 研究枸杞提取液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至24h和72 h时,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峰值,观察培养液内加入枸杞提取液后对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组中首次加药、再次加药及未加药对照组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峰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加入枸杞提取液且培养两周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外节段盘膜排列规整,内节段线粒体丰富,核染色质均匀.细胞培养至24 h及72 h时,MTT法检测,显示加入构杞提取液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增殖活跃,且呈剂量相关性,以加入枸杞提取液20 g/L的保护作用明显,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23.23±12.13)%和(252.35±13.24)%.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显示实验组中首次加药、再次加药及未加药对照组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峰值分别为36.35 ±9.44、47.99±11.10及3.83±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110,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首次加入枸杞提取液后膜电位峰值较加药前增加了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再次加入枸杞提取液后膜电位峰值较加药前增加了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明枸杞提取液能够显著升高视网膜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并使其兴奋性呈波动性变化.结论 枸杞提取液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防治视网膜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 先天性眼球震颤眼外肌栅栏状终末结构的研究

    作者:尚艳峰;张静;宫华青;陈霞

    目的 研究人眼外肌栅栏状神经终末(PE)结构的形态、分布和功能,观察其在先天性眼球震颤(CN)中发生的改变,探讨C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眼肌手术时留取眼外肌远端的肌-腱连接区部分,标本分为CN组和对照组(共同性斜视患者),两组再按相近年龄大小(差别<3岁)、相同取材部位配对分组并进行下述各项检测.(1)超微结构观察:标本经4%戊二醛前固定后,自附着点处向后连续每1 mm切取1或2块横断的1 mm ×2 mm×3 mm组织,常规电子显微镜标本处理,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眼外肌及PE的超微结构.(2)眼外肌肌-腱连接区整体经4%多聚甲醛固定、胆碱乙酰转移酶抗体标记后,行25 μm厚的纵、横断面冰冻切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E的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情况、形态及分布.(3)两组选取相同部位的肌-腱连接区组织,提取组织蛋白,进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免疫印迹检测.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对CN组与对照组内直肌横断面PE的数量、肌-腱连接区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透射电子显微镜下CN组PE的结构水肿,电子密度增高呈明显的嗜锇酸样改变;肌细胞内线粒体肿胀,肌浆网扩张.人眼外肌PE的胆碱乙酰转移酶呈阳性表达.眼外肌纵断面切片可见供应PE的神经纤维起自肌肉,延伸入腱后返回,发出栅栏状分支,分布于肌纤维末端.横断面切片可见内直肌在附着点后约3~4 mm处PE的分布为集中,对照组和CN组栅栏状终末分布数量分别为26.800±3.421、39.200±3.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3,P<0.05).CN组的ChAT表达条带的灰度值(1.503±0.203)高于对照组(1.000±0.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P<0.05).结论 人眼外肌PE为胆碱能神经,分布于眼外肌远端的肌-腱连接处,可能与眼外肌的收缩有关.CN患者的眼外肌PE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可能导致异常的眼球运动.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医院眼科资源的现况调查

    作者:麦尔当·艾力木;买买提·牙森;刘黎明;甫拉提·阿布都热衣木;沙英;孙勇;丁琳;古丽巴哈尔·卡德尔;杨波;曹明芹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眼科资源发展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其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2010年1至12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注册的公立及非公立的眼科医疗机构(含五官科)进行问卷普查.调查内容包括:(1)眼科医疗机构的单位名称、结构类型、科室构成;(2)眼科医疗工作情况;(3)眼科卫生技术人员数及分布;(4)眼科设备情况;(5)目前开展眼科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眼科资源的结构比、资源的利用度;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眼科医疗机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回收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7份,有效率97.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眼科医疗机构107个,眼科床位1709张,眼科卫技人员1672名,其中眼科医师525名(专职眼科医师379名、五官科兼职医师146名),医护比为1.0∶1.3.眼科医疗机构资源在天山北坡经济区较多,而东疆经济区较少;眼科资源较集中于县级以上综合医院;2010年被调查医院开展眼科手术43580例,眼科手术主要以白内障手术为主(20303例),占46.59%.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眼科医疗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眼科资源,加强县级以上医院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针对性输入和重点培养县级医院眼科医务人员,提高防盲治盲的工作效率,使眼科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大化.

    关键词: 问卷调查 新疆
  • 有晶状体眼可折叠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初步观察

    作者:杨瑞波;赵少贞;魏瑞华;黄悦;张琛;李筱荣

    目的 评估可折叠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可折叠房角支撑型IOL(CACHET房角支撑型IOL,美国ALCON公司)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5人(29只眼),术后随访1年.术前平均球镜度(- 12.08 ±2.44)D(范围:-8.75~ -16.50D).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SCVA)、角膜内皮密度、IOL前房稳定性及手术并发症,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年,BSCVA≥0.6者为100%,BSCVA≥1.0者89.7% (26/29);BSCVA较术前下降者为0眼;较术前无变化的占62.1% (18/29);较术前提高1行的占31.0% (9/29);较术前提高2行的占3.4% (1/29);较术前提高大于2行的占3.4% (1/29);手术安全指数为1.13( 1.08/0.96).术后1年,100%术眼UCVA≥0.5,UCVA≥1.0者58.6% (17/29),UCVA≥0.8者86.2% (25/29),UCVA≥0.6者93.1% (27/29);手术有效指数为1.03(0.99/0.96).术后1年,平均球镜度为(-0.23±0.25) D;术后实际屈光度与术前目标屈光度差异±0.50 D以内者占100%;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为-0.23% ±4.80%.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早期眼压升高,占17.2%,仅见于术后当日.眩光及光晕主要出现于术后1个月内,分别占6.9% (2/29)、13.8% (4/29),不影响夜间驾车.结论 经过1年的临床观察,显示可折叠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强,IOL前房稳定性良好,手术并发症少.由于术后随访时间有限,更长期的临床随访观察很有必要.

  • 晶状体上皮细胞启动子LEP503调控的自杀基因系统细胞特异性表达研究

    作者:蒋永祥;卢奕;刘天津;杨晋;吴新华

    目的 探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特异性启动子LEP503调控的Cre/LoxP增强型自杀基因(HSV-tk/GCV)系统在眼内主要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及杀伤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LEC特异性启动子LEP503调控的HSV-tk/GCV系统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分别在HLEC、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C)、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293T细胞中转人此系统,3d后观察4组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情况,并收集HLEC和RPEC,通过RT-PCR检测HSV-tk的表达差异.20 mg/L丙氧鸟苷(GCV)作用后,CCK-8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SV-tk/GCV系统对HLEC和RPEC的杀伤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cheffe两两比较法对各组RPEC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HSV-tk/GCV系统在RPEC、NIH3T3、293T细胞中EGFP表达效率分别为62.3%,68.3%,75.8%;在HLEC中EGFP表达效率为17.5%.RT-PCR检测显示HLEC内有较高的HSV-tk表达,相对灰度值为4.01,而RPEC中HSV-tk表达微弱,相对灰度值为0.29.20 mg/L GCV作用7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LEC组的细胞凋亡率为76.51%,而RPEC组仅为2.44%.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显示:20 mg/L GCV作用72 h后LEP503调控的HSV-tk/GCV转染的RPEC活性0.9198 ±0.06与正常RPE组0.9672±0.02和阴性对照RPE组0.8927±0.0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均数差值(MD)分别为MD1=-0.047,P=0.671;MD2 =0.027,P=0.912].结论 HLEC特异性启动子LEP503调控的Cre/LoxP增强型自杀基因系统在HLEC中能特异性表达HSV-tk,GCV作用后可特异性抑制HLEC增殖,但对RPEC无明显杀伤作用.

  • 视觉发育关键期大鼠视皮层Ⅱ或Ⅲ层锥体神经元EPSC-IPSC变化特征

    作者:刘玉燕;史学锋;牟海燕;赵堪兴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双脉冲刺激诱导的视皮层Ⅱ或Ⅲ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EPSC) -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随发育改变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在大鼠视觉发育关键期突触可塑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取健康Wistar大鼠30只,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生后10 ~ 12 d)、B组(生后14 ~ 16 d)、C组(生后21~23 d)、D组(生后28 ~ 30 d)、E组(生后35~ 37 d),每组6只.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将全细胞记录膜电位分别钳制在- 50 mV、0 mV从而电学分离出EPSC和IPSC,以双脉冲系数为观测指标,分析不同天龄组双脉冲刺激(刺激间隔40 ms)诱导的EPSC、IPSC发育特征.多组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Bonferroni t检验.结果 A~E组大鼠视皮层Ⅱ或Ⅲ层锥体神经元EPSC双脉冲系数分别为0.43 ±0.08、0.07 ±0.08、0.10 ±0.10、0.20±0.07、0.22 ±0.12,其中睁眼初期即B组双脉冲系数值减小,较睁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4).相应组大鼠视皮层Ⅱ或Ⅲ层锥体神经元IPSC双脉冲系数分别为0.6036±0.3021、0.2830±0.0504、0.0287±0.0907、-0.0449±0.1443、- 0.3089±0.0553,视觉发育关键期内,随年龄增长IPSC的双脉冲系数逐渐降低(F=5.0799,P=0.0037),且从D组始由正开始转为负数,由双脉冲增强转为双脉冲压抑.结论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对视觉刺激反应迅速,但在视觉发育关键期(生后19~ 32 d)变化不明显;抑制性突触后电流从睁眼开始至视觉发育关键期结束短时程压抑逐渐增强,其在视皮层Ⅱ或Ⅲ层锥体神经元成熟及视觉发育关键期结束过程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 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纤维黏连蛋白变化观察

    作者:左绪宏;刘桂香

    目的 研究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纤维黏连蛋白表达变化,探讨眼外肌中纤维黏连蛋白表达与共同性外斜视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常规手术切除的内直肌段35例为外斜视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46岁(平均20.9岁),外斜视度-45△~-90△(平均斜视度-67.5△),有家族史者8例,并将其分成间歇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2个亚组,分别为16例和19例.正常组选20例角膜移植供体内直肌作为对照,男12例,女8例,年龄15~28岁(平均18.8岁).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内直肌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平均吸光度(A)值.分析纤维黏连蛋白表达含量在正常组、间歇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两亚组间及不同性别间、阴阳性家族史间的差异,分析其与斜视度、患者年龄之相关性.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间歇性外斜视亚组的FN平均A值为0.5821±0.0792,恒定性外斜视亚组为0.4729±0.0872,正常组为0.5914±0.0547,其中恒定性外斜组FN表达低于正常组和间歇性外斜组(q =7.0314,6.1177,P<0.01),正常组与间歇性外斜视组F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0.5271,P>0.05).FN在患者不同性别、有无家族史之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17,1.6327,P>0.05),与患者年龄以及斜视度数无关.结论 纤维黏连蛋白含量的下降与可能与共同性外斜视发病和发展有关,纤维黏连蛋白可能是内直肌收缩功能的保护因素.

  • 头位照相法与量角器法测量代偿头位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士强;赵堪兴;郭新;马惠芝;岳以英;陈霞;朱丽娜;张伟

    目的 探讨相对参照点头位照相法和骨科量角器法在临床测量代偿头位角度的应用,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1年3至4月及8至9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有代偿头位患者30例,分别采用头位照相法和骨科量角器法先后测量患者头位在3个轴向(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扭转的角度.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结果 头位照相法测量代偿头位扭转角为15.62°±7.48°;骨科量角器法测量代偿头位扭转角为15.50°±6.99°,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积矩相关系数r=0.955(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6,P=0.777).结论 相对参照点头位照相法和骨科量角器法操作简便,是适合临床应用的测量代偿头位的方法.两种方法测量代偿头位扭转角度结果一致性好.

  • 视网膜蔓状血管瘤并发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一例

    作者:侯泽江;江兆源

    患者女性,16岁,因右眼视力明显下降20d,于2011年3月 28 日到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3年前配镜时即发现右眼矫正视力较左眼差,余无异常,家族史无特殊.体检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5(戴-3.75 DS =0.12),左眼0.15(戴- 3.50 DS=0.8),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右眼 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4 mm 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前节正常.眼底镜检查:右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巨大扩张扭曲的肠样血管覆盖视乳头及其周围,并在视乳头颞侧及颞下方多处吻合,无法分清动静脉,视乳头上方及颞侧视网膜见大片火焰状出血(图1);左眼底未见明显异常.

  • 以球后视神经炎为首诊的枕叶视皮质微小梗死一例

    作者:汤涌;王兰惠

    患者男性,57岁.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余,于2011年4月6日来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不伴眼球转动痛、头痛、恶心及呕吐,无感觉、运动及意识障碍.既往糖尿病病史2年,否认吸烟史,右眼20余年前曾受钝挫伤致黄斑裂孔.外院颅脑CT检查结果回报未见异常,视野检查示左眼中心暗点,与生理盲点相连(图1).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示视盘视网膜血管充盈时间大致正常,双眼视网膜可见点状高荧光(微血管瘤),右眼黄斑区中心凹可见圆形透见荧光,考虑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右眼黄斑裂孔.患者于我院门诊诊断为“左眼球后视神经炎?”,口服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病情无缓解,于2011年4月继续静脉输液治疗.

  • 外伤后眶-颅植物性异物一例

    作者:苏毅华;余新平;廖瑞端;马翠萍

    患者男性,16岁.因头部外伤后右眼视力丧失、眼球突出1个月,于2006年2月1日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患者骑摩托车时头部撞到树干,当时右眼视力丧失,当地医院眼眶CT扫描提示右眼眶内血肿,诊断为“右眼眶尖综合征;右眼眶血肿”,予以加压包扎患眼、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无改善;2周后眼球突出加重,并出现幻嗅、幻听.眼眶CT和头颅MRI检查提示眶内囊肿、颞叶水肿.

  • 以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为首诊表现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例

    作者:沈洁;李毓敏

    患者女性,41岁.因左眼颞侧视物模糊伴闪光感数个月,于2007年8月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否认既往全身及眼部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0.8,佳矫正视力1.0.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晰,色泽红润,视网膜动脉细,反光增强,后极部视网膜反光增强,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显示:早期视乳头表面毛细血管扩张,随造影进展荧光素渗漏,晚期弥漫性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和视乳头高荧光.

  •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倾斜取出置换一例

    作者:尹小磊;宋旭东;张玲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常见的术式,随着IOL的大量临床应用,因其带来的术后并发症而导致IOL取出或置换的报道也日渐增多[1]. 美国与欧洲白内障和屈光学会2007年度研究报告指出,IOL取出置换常见的几种原因包括:IOL倾斜与偏心、IOL度数不当以及IOL混浊等[1],其他的一些回顾性研究也发现IOL的倾斜与偏心是IOL取出置换的主要原因[2-3]. 我们于2010年下半年收治1例 Tetraflex 可调节IOL(美国Lenstec公司KH3500型)植入术后因IOL倾斜与偏心导致严重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现报告如下.

  • 晶状体囊袋收缩综合征致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后脱位一例

    作者:高磊;林旭明

    患者男性,57岁.因左眼无明确诱因视物不见1d,于2009年4月7日至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双眼有轻度近视眼病史,左右眼先后于1997和1998年在北京某医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裸眼视力均为1.0;其中左眼于2000年因视网膜脱离曾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 Skew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作者:傅涛;卢炜

    Skew综合征是一种核上性、共同性或非共同性眼位的垂直偏斜,常常伴有眼球旋转斜视、头位倾斜,经典的Skew综合征是眼倾斜反应的一部分.病因多为后颅窝病变,常是脑干、小脑和周围前庭系统疾病的初表现.临床分共同性、非共同性、阵发性(间歇性)、周期性(缓慢交替性)、侧方交替性和暂时性的新生儿Skew综合征.需要与上斜肌麻痹、下斜肌麻痹以及原发性斜肌功能亢进等眼科常见斜视类型相鉴别.大部分的Skew综合征是暂时的并可以自发缓解,持续存在的Skew综合征引起的垂直复视可采用三棱镜、肉毒素和垂直肌肉后退等方法治疗.

  • 无血清培养基在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周蓓清;何彦津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是肿瘤干细胞研究的关键.目前已利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从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中成功分离、富集出肿瘤干细胞,使这些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特性逐渐被认识.本文从无血清培养基的构成及其在眼部和部分全身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眼部肿瘤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多发性视网膜裂孔

    作者:吕刚

    患者男性,61岁.因右眼视力下降3个月,于2012年2月18日来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1,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1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为17 mm Hg;右眼角膜透明,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透明;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颜色可,颞侧赤道部视网膜可见相邻的圆形和纵向条形4个裂孔,裂孔周围视网膜脱离、增厚、机化(精粹图片1);左眼正常.临床诊断:右眼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 内斜视远视矫正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牛兰俊

    内斜视患者的远视性屈光不正应该如何矫正,在理论上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有些专著对全部矫正存在不同的解释,“全部矫正”的概念模糊,还担心全矫之后会引起调节失用,引起外斜视.特别是临床实践中也有的医师担心远视力下降,在开具远视眼镜处方的时候,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甚至很大程度的欠矫.文章指出全矫的确切含义,以及全部矫正的效果,对上述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避免光学矫正之后调节性内斜视和非调节性内斜视的界限仍然不能完全划清,使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患者的视轴尽早恢复正常,使得调节因素引起的内斜视完全得到光学矫正,避免没有必要的手术治疗.

    关键词: 斜视 远视 眼镜
  • 强效睫状肌麻痹剂环戊通能否替代阿托品

    作者:许江涛

    阿托品眼膏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儿童验光主流使用的睫状肌麻痹剂,而国际上则普遍使用环戊通滴眼液作为一线的睫状肌麻痹药物.近年来,国内引了进1%盐酸环戊通眼液,这种快速强效的睫状肌麻痹剂已被国内小儿眼科医师所关注.一系列国内外自身对照药物疗效研究证实,环戊通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接近于阿托品,能广泛应用于中国儿童验光前的睫状肌麻痹.尽管如此,其药物疗效仍略逊于阿托品,故对于7岁以内的远视儿童、所有内斜视儿童、混合性散光儿童及短期内视力下降需要排除调节性近视的儿童,验光前仍应常规使用阿托品眼膏行睫状肌麻痹.本文同时对环戊通眼液的用药剂量、用药方法、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对进行了讨论.

  • 第一届全国神经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神经眼科骨干培训班会议纪要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筹)主办的第一届神经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神经眼科骨干培训班于2012年6月7日至11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神经眼科学组自2011年3月筹建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学术会议.参会代表300余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包括台湾省),还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神经眼科学者参会.大会收到学术论文200余篇,大会学术委员会精心选择了专题讲座17项,大会发言和病例讨论22项.充分体现了我国目前神经眼科的现况水平.

中华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5
198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